人物
时段
朝代
“麦文炳”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麦文炳密诏元丰四年六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
将来大兵深入讨贼,期在枭获元恶,如已能破其巢穴及城守要害,虽未得乞弟,万一粮道不继,亦听班师。
二陵采石记建中靖国元年三月 北宋 · 曾孝序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三、《金石萃编》卷一四二、金石苑、《偃师金石遗文补录》卷一一、《偃师金石遗文记》卷下
建中靖国岁在辛巳正月乙亥钦圣宪肃皇太后上仙,遗诏追尊故皇太妃皇太后,是为钦慈皇太后
于是山陵、园陵二役并作,太史请以五月丙寅复土,而采山之役,自昔为重,祗奉二陵,其用实倍。
事严期迫,上下忧惧,朝廷始更用郎官往护其役。
乃诏遣尚书都官郎中曾孝序都督之,而以如京使带御器械麦文炳西京左藏库副使提点孳生马监高伟为之副。
辟置其属,分督庶务,二十有九人。
集七路匠师与夫陪役之兵,以指计者九万六千三百三十。
石之拔类者,其修至二十有二尺,其广踰寻;
其以枚计者,二万七千一百有奇。
役实始于正月癸未,而终于三月壬午,盖六十日而奏毕。
若匠若兵,或死或亡,才二十有九人,论者以为敏而赴功,燕及其众。
仰惟宪肃皇太后有大功于朝,主上诚孝,充塞天地。
当此之时,百神莫不效职,事之所以获济,岂小臣之力哉!
故例皆立碑以纪岁月,僚佐有请,顾安得以独无?
于是乎书。
建中靖国元年三月二十六日朝散郎、守尚书都官郎中都大提举采石、护军、赐绯鱼袋曾孝序谨记。
河中府河东县都提举采石所、管勾文字史恂仲题额。
朝奉郎、监西京偃师县缑氏镇、管句城内烟火事、兼税场、骁骑尉、赐绯鱼袋孙廱书。
西京左藏库副使提点开封府孳生马监、同都大提举采石高伟,如京使带御器械勾当翰林司提点万寿观公事、同都大提举采石麦文炳立石。
彭皋刻字。
宣仁圣烈皇后山陵采石之记 北宋 · 吴安持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
河南缑氏镇之西南二十馀里,有山岭最高,形如委,俗号子岭。
岭之东北下有庙,榜曰山神,载在祀典,而不知是山何名。
历询故老,莫知其实。
按东汉《和帝纪》称:「永元十六年十一月己丑,行幸缑氏,登百岯山」。
注云:「即岯山也,在洛州缑氏县南」。
又今缑氏之南二十里,山名柏崖
以此考之,则子岭诸山,即昔日所谓百岯者也。
本朝列圣及母后登遐,例遣官采石于山下,崇奉陵寝。
乾兴元年以来,始有碑刻可考。
宣仁圣烈皇后元祐癸酉九月三日戊寅上仙,太史奏请,以来岁二月七日山陵复土。
诏以丞相吕公为之使,安持受命,与如京使林元庄宅副使麦文炳同董役于缑山。
即以其月癸卯开山,凡取巨细石一万有畸,而讫于十一月壬午,四十日而功毕,用石匠二千九百七十四人。
按故事,鸠工十六万五千二十有六,当用四千人,期以两月,而京师匠者十无一二,馀悉取于诸路,议者患其回远,不能以时至。
盖开山之日,始有来者三百六十四人而已。
至十月四日,才得一千二百九十九人。
逮逾月,然后及二千九百七十四人。
止以是数,又十日而讫事,馀悉遣之,所省八万九十九功。
前此工不集,上下忧之,乃募作者,能倍功即偿之,优给其直。
于是人情忻然,罔不悉心,不待有司苦戒程督,竭日力而后止,故无逃者。
晨起为麋粥煮药,时其食饮,而严禁其攘窃。
架竹引泉,使无渴饥,故少病者。
为密室,南向以就天阳,有病则遣官挟太医胗视,相属于途,不谨则严其罚,故鲜死者。
盖自癸卯壬午,吏民兵匠毋虑五千馀人,而无一人逃者,以疾毙者,三人而已,横逆者无有也。
噫,何其幸也!
凡此数者,皆朝廷授以成法,故有司得以奉行。
而又数下恩诏,加赐吏士,盖无虚月,所以戒敕爱养,无所不至。
是宜和气浃洽,人不告劳。
方盛冬之时,天气晏温,雨雪不降,以讫大事,有以见天人相应,昭示圣心纯孝、传诸毋穷之意。
下臣姑谨职事,以纪岁月云。
其馀佐吏,具列于别石。
十一月九日左朝请郎、试太仆卿、兼权都水使者都大提举采石吴安持谨记。
按:《偃师金石遗文补录》卷一○,清钞本。又见乾隆《偃师县志》卷二八,《金石萃编》卷一四○,《偃师金石遗文记》卷下,《历代陵寝备考》卷三八。
永泰陵采石记元符三年五月 宋 · 曾孝广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九、《金石萃编》卷一四二、《偃师金石遗文》卷下、《偃师金石遗文补录》卷一○
大行哲宗皇帝今年正月十二日己卯奄弃万国,朝廷循故事,遣官采石,修奉陵寝。
孝广被诏,同文思使罗允和、宫苑副使带御器械麦文炳,实董其事。
凡辟文武官朝请郎孙熙以次及部役等二十有六员。
二月十日丁未开山,至五月十一日丁丑毕功。
取大小石二万七千六百有馀,视元丰八年盖增多五千二百七十有二焉。
凡役兵匠九千七百四十有四。
取石既夥,惧役兵疲困,而功不时集,复请募近县夫五百,俾悉挽巨石以讫其事。
然属运寒气疠,自京都逮于四方,人多疾疫。
而况大山深谷之间,岚雾蒸郁,朝暮被冒,病者宜甚。
于是时,其药食至覆籍之具,无一不备。
仍分处太医,各俾诊治,日且躬行巡视
由是病者千七百馀人,而不可治而死者,盖亦百釐之二,逃者才五十人耳。
聚者既众,不患食不足,常患水不给。
山之东南,旧有碾子一泉。
,日用且乏,乃并西于桃花谷天井泉至谷口凡四里,续大竹二百二十有四,引水日二千馀缶,于是水给而无渴饮之患。
前此兴作而死者,皆留瘗山中,及功毕,往往不复完掩。
今乃奉制,悉给钱焚收,置歛具以归其家。
居山土人皆云,每至久积阴晦,常闻山中有若声役事之歌者,意其不幸横夭者,沉魂未得解脱逍遥而然乎?
于是大集浮屠众,恭作佛事,即重五昼夜,为设冥阳水陆金箓宝符无碍道场,以荐拔其苦。
于其生者,既足饮食,具医药,所以抚恤之无不至;
于其死者,又置歛具,设佛事,所以度脱之无不尽。
此无它,盖以谓兴大役,举大事,使人人忘劳而赴功,是亦臣子遵奉之志耳,故不敢不勉云。
元符三年五月十二日朝奉大夫都水使者都大提举采石曾孝广谨记。
河南府福昌县主簿、提举采石医药韩思永书并篆,宫苑副使带御器械、同都大提举采石麦文炳立石。
缑山霍希范、霍亮、霍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