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汲冢琐语(谨案,《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隋志》:《古文琐语》四卷,《汲冢书》。《旧新唐书》同宋以后不著录。今辑群书引见,省并复重,得二十五事,汇为一篇,至《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俱汲冢古文,见存不录。) 其十五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陨石于铸三,宋景公问于刑史子臣曰:「陨石于铸三,何也」?
刑史子臣答曰:「天下之望山三,将崩(《北堂书钞》一百六十)」。
汲冢琐语(谨案,《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隋志》:《古文琐语》四卷,《汲冢书》。《旧新唐书》同宋以后不著录。今辑群书引见,省并复重,得二十五事,汇为一篇,至《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俱汲冢古文,见存不录。) 其十六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初,刑史子臣谓宋景公曰:「从今已往,五祀(案《御览》引作五月。)五日,臣死。
自臣死后,五年五月丁亥(案《御览》引作丁巳,)吴亡。
已后五祀八月辛巳,君薨」。
刑史子臣至死日,朝见景公,夕而死。
后吴亡,景公惧,思刑史子臣之言,将至死日,乃逃于瓜圃(案《初学记》二十四引「瓜圃」,见《琐语》)遂死焉。
求得,已虫矣(《艺文类聚》八十七,《御览》九百七十八,《事类赋注》二十七)
贤良方正对策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臣钦愚戆,经术浅薄,不足以奉大对。
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
臣者,君之阴也;
子者,父之阴也;
妻者,夫之阴也;
夷狄者,中国之阴也。
《春秋》日蚀三十六,地震五,或夷狄侵中国,或政权在臣下,或妇乘夫,或臣子背君父,事虽不同,其类一也。
臣窃观人事以考变异,则本朝大臣无不自安之人,外戚亲属无乖剌之心,关东诸侯无强大之国,三垂蛮夷无逆理之节;
殆为后宫。
何以言之?
日以戊申蚀,时加未。
戊未,土也。
土者,中宫之部也。
其夜地震未央宫殿中,此必适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唯陛下深戒之。
变感以类相应,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
能应之以德,则异咎消亡;
不能应之以善,则祸败至。
高宗雊雉之戒,饬己正事,享百年之寿,殷道复兴,要在所以应之。
应之非诚不立,非信不行。
宋景公小国之诸侯耳,有不忍移祸之诚,出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
以陛下圣明,内推至诚,深思天变,何应而不感?
何摇而不动?
孔子曰:「仁远乎哉」!
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防奢泰,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数御安车,由辇道,亲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
如此,即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
如不留听于庶事,不论材而授位,殚天下之财以奉淫侈,匮万姓之力以从耳目,近谄谀之人而远公方,信谗贼之臣以诛忠良,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于不以,虽无变异,社稷之忧也。
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豫为,不可以奢泰持也。
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臣钦愚戆,言不足采(《汉书》本传,又略见《五行志》下之下。)
桓子新论:谴非 其七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当作「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
逢明主、贤臣、智士、仁人,则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故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焉。
大戊遭桑谷生朝之怪,获中宗之号;
武丁有雊雉升鼎之异,身享百年之寿;
周成王遇雷风折木之变,而获反风岁熟之报;
宋景公有荧惑守心之忧,星为徙三舍。
由是观之,则莫善于以德义精诚报塞之矣。
故《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见怪则修身」。
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德。
及衰世薄俗,君臣多淫骄失政,士庶多邪心恶行,是以数有灾异变怪,又不能内自省视,畏天威,而反外考谤议,求问厥故,惑于佞愚而自诖误,而令患祸得就,皆违天逆道者(《群书治要》)
司徒朱伥创草变异表 东汉 · 周举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九
臣闻《易》曰:「天垂象,见吉凶。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臣穷见九月庚辰今月丙辰,过荧惑于东井辟金,光辉合并,移时乃出。
经术浅末,不晓天官,见其非常,昭昭再见,臣切怪之,诚懑愤。
夫月者太阴,荧惑火星,不宜相干。
臣闻盛德之主,不能无异,但当变改,有以供御孔子曰,虽明天子,荧惑必谋,祸福之徵,慎察用之」。
孝宣皇帝地节元年,月蚀荧惑,明年有霍氏乱。
孔子曰:「火上不可握,荧惑班变不可息,志帝应其修无极」。
此言荧惑火精。
尤史家所宜察也。
楚庄曰:「灾异不见,寡人其亡」。
今变异屡臻,此天以佑助汉室,觉悟国家也。
臣诚惧史官畏忌,不敢极言。
惟陛下深留圣思,按图书之文,鉴古今之戒,召见方直,极言而靡讳,亲贤纳忠,推诚应人,犹影响也。
宋景公有善言,荧惑徙舍,延年益寿,况乎至尊,感不旋日。
《书》曰:「天威棐谌」。
天德辅诚也。
周公将没,戒成王以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
言此五官,存亡之机,不可不谨也。
臣愿陛下思周之言,详左右清禁之内,谨供养之官,严宿卫之身,申敕屡省,务知戒慎,以退未萌,以此无疆。
谨匍匐自力,手书密上(《风谷通》五)
对诏问灾异八事 其六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
诏问「星晨错谬」。
臣窃见荧惑变色,入太微西门,太白正昼而见。
臣闻荧惑示变,人主当精明其德,则有休庆之色。
又以非其月令尊宿,法当君臣出端谋。
戒不臣。
太白当昼而见,是阴阳争明,强国弱,弱国强,皆有失政。
又失道而见,见为嬴长,侯王不荣。
荧惑主礼,太白主兵。
谨礼事,治兵政,审察中外之言,申明门户守御之令,以杜渐防萌,则其救也。
宋景公小国诸侯,三有德言,而荧惑之退舍(本集)
列仙传赞 其二十七 寇先 晋 · 郭元祖
 押先韵 出处:全晋文
寇先惜道,术不虚传。
景公戮之,尸解神迁。
历载五十,抚琴来旋。
夷俟宋门,畅意五弦。
又求自试表 其一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五
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
夫相者,文德昭者也;
将者,武功烈者也。
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叙百揆,是矣;
武功烈,则可以征不庭,广邦境,南仲、方叔是矣。
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
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
及其见举于汤、文,诚道合志同,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昔骐骥之于吴坂,可谓困矣。
及其伯乐相之,孙子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
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案:篇首至此,与《魏志》本传所载《陈审举疏文》同,《艺文类聚》作《又求自试表》。考《文馆词林》载明帝答诏云:「省览来书,至于再三。」则《求自试》,似非一表,盖《艺文》据《植集》本,因与本传异耳,录之不嫌复出。)
段干木修德于闾阎,秦军为之辍攻,而文侯以安;
穰苴授节于邦境,燕晋为之退师,而景公无患。
皆简德尊贤之所致也。
愿陛下垂高宗傅岩之明,以显中兴之功(《艺文类聚》五十三)
太庙屋坏请修德疏 唐 · 褚无量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臣闻尚书洪范传云。王者阴盛阳微。
则先祖见其变。昔成汤遇旱。
引事自责云。女谒盛耶。
今则太庙毁坏。即是先祖示变。
后宫众多。即是阴盛阳微。
伏请后宫之中。非所幸者。
亲享之后。出少多。
以应其变。则上答先祖。
必灾异自消。昔殷帝武丁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武丁忧惧。
问其臣祖乙祖乙曰。
王勿忧。先修政事。
武丁乃修政行德。殷道复兴。
太戊之时。桑谷二木共生于朝。
一暮大拱。此不恭之罚也。
太戊修德。桑谷自清。
周武王之时。周公辅政。
三叔流言。秋熟未穫。
天大雷电以风。禾则尽偃。
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王乃与大夫尽出郊。天乃返风。
禾则尽起。岁则大熟。
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
景公问之司星子韦。对曰。
祸在君。可移于相。
公曰。宰相所与共理国也。
曰移于人。公曰。
人死谁为君。曰移于岁。
公曰。乏食人必死。
子韦曰。天处高而听卑。
君有至德之言三。必三赏。
荧惑果徙三舍。至汉之文景。
并睿明天子也。亦灾异继起。
修德行政。其名益光。
愚又窃闻左右近臣妄奏云。国家太庙。
其材木是苻坚时旧殿。臣按括地志云。
隋文帝创立新都。移宇文庙故殿。
改造此庙。元非苻坚及宇文氏所作也。
况我国家及隋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岂复递取苻坚之旧殿。以充太庙者乎。
此则言伪而辨。殊不足采纳。
伏愿精选举。用贤良。
节奢靡。轻赋税。
继绝代。慎刑罚。
纳谏诤。察谄谀。
夫贤良任用。则能兴化臻理矣。
节奢靡。则不恣耳目之欲。
清静之风行矣。轻赋税。
则下人乐以奉上。不困穷矣。
继绝代。则崇德报功。
有劝沮矣。慎刑罚。
则宽猛相济。不滥罚矣。
纳谏诤。则日闻巳过。
人竭忠矣。察谄谀。
则君子道长。无邪僻矣。
非礼勿动。顺时行令。
夫如是则人和。人和则气和。
气和则天地和矣。天地和会。
灾异自消。伏愿陛下虔奉神心。
兢谨天诫。幸甚。
贺太阳当亏不亏表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臣某等言。
伏见今月一日云物阴晦。
太阳当亏不亏者。
臣闻殷太戊宋景公
皆修德立言。
而妖变为福。
陛下以日月薄蚀。
劳谦惕厉。
而灾不胜德。
云为垂阴。
若天降衷。
使其谪收不见。
易象曰。
既忧之咎不长也。
臣等无任欣戴之至。
宪宗得贤兴化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陛下兴圣怀。发德音。
追帝皇之高风。绍祖宗之丕烈。
思延钓筑之士。想致唐虞之化。
非臣凡近愚昧。所宜获承圣言而祗应清问也。
臣闻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
思发于志。故易曰。
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
况其迩者乎。又曰。
先天而天勿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
周成王泣启金縢。皇天为之反风。
宋景公诚发德言。妖星为之退舍。
天人相感。今古同时。
记曰。川泽通气。
山川出云。嗜欲将至。
有开必先。言圣灵相通。
有感而应也。今陛下以上圣之资。
抚易化之运。积励精思理之志。
求希代济时之贤。感于诚怀。
劳于梦想。言出于口。
行加于人。神祗将必效灵。
才俊固当接武。岂惟殷宗求于傅说
周文获于渭滨。愿言必从。
志诚斯感。惟圣人为能之。
抑臣又闻奏必观其实不观其文。信其行不信其言。
若欲天下副陛下之诚。从陛下之化。
自非圣躬行之。以导其下。
则无由而致。未有表正而影不直。
声鸣而响不答也。今陛下以常士之礼。
而待拔俗之贤。以九品之禄。
而望超代之器。是由垂蜗蚓之饵。
以钓吞舟之鳞。设弓弋之𥐊。
以罗垂天之翼。固不可得而致也。
文王养老而伯夷太公出。昭王礼士而邹衍乐毅至。
故必以身先之。以诚致之。
未有不应者也。陛下诚能正身励巳。
尊道贵德。亲信端士
远弃邪佞。尽忠进直者奖之。
希合从谀者斥之。与大臣言。
敬而信之。不使小人参其事。
与贤士游。亲而礼之。
不令不肖者搆其隙。唯义所比。
不论亲疏。惟仁是行。
不论贵贱。去冗官无益于时者。
则禄及才能矣。出宫女之希御幸者。
则时无怨旷矣。简繁数之仪。
则礼得其节矣。除靡曼之奏。
则乐得其和矣。将帅廉。
则士卒勇矣。官师公。
则治化洽矣。法令行。
则下不违矣。教化笃。
则俗必迁矣。如此。
则圣问周达。德声遐宣。
可使金石孚变。鸟兽率舞。
而况于人乎。将必贤哲慕义。
英彦赴响。伊尹负鼎而来。
吕望必投钓而起。由余必弃戎而委质。
宁戚舍牛而效用。三杰成功于高祖
四七展才于光武。龙吟则山云起。
虎啸则谷风生。自然之应也。
然后陛下坐明堂。朝偫后。
兴教化。作礼乐。
正风俗。厚人伦。
远比兴崇。近与祖宗合德。
时臻至理。代称中兴。
则向者圣念所思。睿心企及。
何远之有哉。唯陛下勤行之尔。
若言之不至。无至也。
伏惟陛下念之。伏惟陛下勤之而巳。
崔郾谏议大夫820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上护军崔郾
昔我太宗文皇帝魏徵人镜
奸胆形于下。
逆耳闻于上。
没。
而犹叹过失之不闻。
夫以朕之不敏不明。
托于人上。
月环其七。
而善恶蔑闻。
岂谏争之臣。
未尽规于不德耶。
朕甚惧焉。
以尔端厚诚明。
济之文学
柔而能立。
谦而逾光。
命汝弼予。
式冀无过。
于戏。
宋景公一诸侯耳。
而陈星退之词。
齐威王独何人哉。
能辨日闻之佞。
尔其极谏。
朕不漏言。
可守谏议大夫
馀如故。
火灾地震灾异事奏景祐四年十二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三、《韩魏公集》卷一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九朝编年备要》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九、《续资治通鉴》卷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动民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先儒之谠议也。
宋景公以荧惑守心,不忍移臣庶之咎,子韦称君有至德之言,荧惑必徙三舍,此则以实应天之效也。
唐明皇以太阳亏蚀,悉令赦徒隶之人,宋璟谓可以至诚动天,不在德音频降,此则以文应天之弊也。
载籍所记,前范至详,不敢烦陈,粗此概举。
臣伏睹近者兴国寺灾,延及开先祖殿,不踰数刻,但有遗烬。
伏观垂象,或失经行,盖人事之已形,致天灾之嗣发,其犹影响,谅非徒然。
当是时,臣谓陛下宜虚守以求谠言,侧身以修庶政。
有功则赏,以绝其徼幸之路;
有罪则罚,以清其奸慝之原。
旌别贤愚,撙节财用,抑宴私过度之乐,休营造不急之务。
决狱使之无滥,出令断于必行。
斯以念祖业之艰难,答天意之警悟也。
而陛下眷三京以肆赦宥,走群望以罄词祝,中自禁掖,外及观寺,并设斋醮,逮越晦朔。
今北道数郡,继以地震上闻,即命使轺,就崇法供。
矧兹近塞,俯接殊邦,岂无间谍之人,往道祈禳之事?
徒彰自恐,或诮无稽。
虽陛下钦顺皇天之诚,可谓至矣;
其于销伏灾眚之道,则犹未焉。
夫弛刑网以贷顽悖之民,损国货以奉游惰之辈,将欲召丕贶,感灵心,是犹却行以求前,扬汤而止沸,无益之验,信昭然矣。
臣茍隐情惜己,不能献忠尽言,使陛下常以礼缁黄、荐牲币为修德除患之本,则臣岂不上负陛下惧灾思政之意哉?
谨按《五行传》曰:火,南方,扬光辉为明者也。
其于王者南面,向明而治,贤佞分明,官人有序,率由旧章,爱重功勋,则火得其性。
若乃信道不笃,或耀虚伪,谗夫昌,邪胜正,则火失其性。
自上而降,乃滥炎妄起,焚宗庙,烧宫馆,虽兴师众,不能救也。
此臣前所谓宜辨贤谄,明赏罚,谨命令,戒奢逸者,由此而言也。
曷有流化兴政之若是,而天不降福者哉?
且地震者,说者以谓天阳也,地阴也,阳君象,阴臣象。
君宜转运,臣宜安静。
女谒用事,臣下专政之应。
此乃饬宫壸禀教,臣邻奉法,以当斯变。
又夷狄者,亦中国之阴也。
今震在北,或恐上天孜孜谴告,俾思孽虏之为患乎?
亦望自今而后,务在严励守臣,密修兵备,审择才谋之帅,悉去懦弱之士,明军法以整骄惰之卒,丰廪实以增储峙之具。
或曰:今夷狄守盟,誓约甚固,奉朝廷有礼,初无衅隙,保不骚动,未可生事,以疑戎心。
此宽陛下宵旰之忧可也,为国计则疏矣。
臣辞意狂鄙,不识禁忌,傥陛下听断之暇,一纡睿览,采而行之,少助万分之一,则臣退就鈇锧,死无所恨。
定襄地孟夏雷未发声奏庆历五年四月 宋 · 李京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九、《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五五、《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三、《宋史》卷三○二《李京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宋元通炮》卷二二
臣伏以陛下因天之戒,恐惧修省,避正殿,减常膳,故精意感格,日当食而阴云蔽亏。
商大戊之桑楮并生,宋景公之荧惑退舍,无以异也。
然臣区区窃有所疑者,自宝元初定襄地震,坏城郭,覆庐舍,压死者数万人,殆今十年,震动不已,岂非西北二虏有窥中国之意乎!
二月雷发声,在《易》为《豫》,言万物出地皆悦豫也;
八月收声,在《易》为《归妹》,言雷复入地,避群阴之害也。
今孟夏雷未发声,岂非号令之不信乎!
愿陛下饬边臣备夷狄,戒辅臣谨出命,以厌祸于未形。
又尚美人弃外馆多年,比闻复召入,必有假媚道以蛊惑天意者,宜亟绝之。
苗继宗嫔御子弟,乃缘恩私,为府界提点,宜割帷薄之爱,重名器之分,庶几不累圣政。
太皇太后言旱涝非时数奏元祐五年二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八
陛下之言失矣,人主当上畏天威,以为警戒。
今陛下未有畏天之实,乃曰时数,此意恐不出圣心,必出左右取悦之言,上惑聪明,是深误陛下也。
陛下悯物忧岁,惧灾省己,刻意至诚,必有时雨之应。
若怀疑致惑,归之于数,而不自责,何以上当天心,销伏灾变?
天去人咫尺,应响如答。
汤以六事祝山川,言未已而雨;
宋景公有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
陛下以母仪保佑官家,亲天下事,至于言动,便有史臣书载,垂示万世,岂可不谨也?
愿畏天之威,顺天之道,从民心,召和气,诚意如此,何忧不雨也?
论地震奏熙宁元年七月 宋 · 钱顗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二
臣伏以今月甲申辛卯京师连日地震者五。
窃观人事,以考变异,皆阴盛阳微之象也。
故《易》传曰:「凡灾异所生,各以其政。
变之则除,消之亦除」。
古之王者,或因天地谴告,则必责躬修德,祗畏省惧。
思所以致之之咎,务所以改之之理,日新庶政,以答天变。
故《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此之谓矣。
臣窃思国家以来,灾变不一。
日月薄食,星辰陵犯。
天雨毛,雹害稼。
始则蝗旱作孽,终则秋霖为沴。
河北诸郡,大河决溃,地复震裂,庐舍摧塌,人民压溺,几以万数。
其馀百川涌溢,天下被水患者,十有五六,殊可骇愕。
虽《春秋》所记灾异,未有若此之甚也。
陛下临御未久,精心万机。
以至德深仁,爱育元元。
躬有日昃之劳,而无暇豫之乐。
然犹嘉气尚凝,阴阳缪盭。
岂庙堂之燮理,有非其人乎?
天下郡县,刑狱有所冤滥者乎?
深宫之中,女谒有过盛者乎?
右近习,有窃弄威权者乎?
三陲蛮夷,兵革有所阴谋者乎?
中外奸臣,有潜怀不顺者乎?
谗人而下情有不通者乎?
土木盛而兴不急之役者乎?
号令数易,而赏罚有所不当者乎?
赋役重困,而民心有所愁叹者乎?
水灾、地震,二者应验尤急,岂非阴盛阳微之极也?
伏望陛下深思远虑,以杜未萌。
陛下无谓尧、汤水旱为天数也,日月之食为三辰之行也。
箕子之陈《洪范》,刘向之传《五行》,皆非空言也。
要在应之以诚,感之以德。
宋景公,小国之诸侯尔,有不忍移过之言,荧惑为之退舍。
况陛下之圣明,其肯忽之哉?
臣愿陛下询求至言,矫革前弊,密推至诚,以应天变。
何灾之不除,何福之不至也!
臣叨居言职,不敢缄默。
乞罢春燕奏元祐四年三月 北宋 · 彭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四
臣伏见去年诸路灾歉,京西陕西人至相食。
冬间屡得嘉雪,宿麦甚茂,饥民嗷嗷,待此以济,而雨不时应,旱气以成,麦苗萎黄,势将槁死,虽收成之处,所得固已无多,若饥馑荐臻,公私受敝,有不可言者。
此正君臣侧身畏惧、忧恤百姓之时,而恬然莫以为意,此臣之所未喻也。
皇帝、太皇太后畏天爱民,海内所知,岂忍生灵转徙沟壑,恐是上下蒙蔽,茍宽圣心,但云雨泽小愆,未至害事,九重深远,何繇尽知?
臣等承乏从官,不敢雷同隐默,敢效小补,仰裨万一。
伏见已定今月十七日春燕,臣愚窃谓天灾方作,民食未充,乃于此时君臣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导迎和气。
伏望特降德音,为罢春燕,使百姓咸知陛下之意。
人心既悦,天意亦顺,自有膏泽应声而至,犹足以救垂死之苗,获丰登之望。
盖辍一日之适而成终岁之功,在于圣心,宜无难者,惟留神无忽,天下幸甚。
〔贴黄〕臣等非不知燕日已迫,言若后时。
反覆思念,自亢旱,雨作辄止,岂非人事有所未至;
累年饥馑,使今年复不收,则公私之忧,有不可胜言者,故不能默然以负陛下。
罢一燕虽小事,然足以知二圣至诚恻怛,所以畏天忧民者,无所不尽。
「天高听下,日监在兹」。
宋景公一言而荧惑退舍,况二圣盛德,其应宜不旋日。
如蒙采听,伏乞出自圣断,即降指挥
瑞香图序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庐山记事》卷一
瑞香,芳草也。
其木高才数尺,生山坡间,花如丁香,而有黄紫二种。
冬春之交,其花始发。
植之庭槛,则芬馥出于户外。
野人不以为贵,宋景公亦阙而不载。
予令舂城后二十年守成都,公庭僧圃,靡不有也。
予恐其没于草,一日见知于时,殆与人事无异,感而图之,为之序。
按:《群书考索》卷二〇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全芳备祖》卷二二,《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三〇一。
为岁旱地震星殒乞下诏罪己许中外极言阙政诸路赈济警备贼盗等事奏元祐四年三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九、《尽言集》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四、《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三
右,臣伏见陛下即位以来,于今五载,承天顺地,仁民爱物,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元元鼓舞,歌颂不暇,固宜阴阳顺序,风雨时若,诸福协应,百嘉蕃昌。
而岁比不登,和气湮郁,饥馑流徙,灾害颇众。
今春,旱暵为虐,京畿西路,二麦失望,农民嗷嗷,且有菜色。
虽陛下恻然轸念,靡神不宗,疏决系囚,降从宽典,而沛然之泽,终未告足。
陕西、河北,屡闻地震,大星昼陨,其光烛地,旬月之间,巨异仍出。
臣闻天人之际,精祲有以相荡,善恶有以相推,事作乎下,象动乎上,阴阳之理,各应其感。
阴变则静者动,阳蔽则明者晻,水旱之灾,随类而至。
此皆天心之仁爱人君,而先出灾异,谴告警惧,使之兢惕修省,而不至失道之败也。
臣窃谓上天之体,虽高而听卑;
明主所应,恶文而尚实。
与其为祈禳之小数,不若图销复之大方。
臣愿陛下夙夜祗畏,侧身修行,特下明诏,以示罪己。
许中外臣民极言政事之阙失,专委近臣,考求其当,以施有政,庶几下情不至壅塞。
其诸路灾伤州县,流民所至,并委守令多方赈济,无俾捐瘠。
申敕缘边帅臣捕盗官吏常切警备,以戒不虞。
今日已前,内外营造土木之役,苟非要切,并乞停罢。
分命监司按视留狱。
公卿辅弼,同寅协恭,以思天变,开众正之路,塞群枉之门,诚备灾之善经,应变之至务也。
宋景公小国之诸侯尔,有不忍移祸之诚,出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
陛下之明圣发于诚心,精意感通,何求弗获。
臣待罪谏列,日闻焦劳,辄效愚忠,庶裨万一。
惟冀圣慈,少赐采纳,不胜幸甚。
论星变奏元符三年七月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四、《九朝编年备要》卷二五、陈了翁年谱、《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闻众论,火星之行,颇失常度,历氐犯房,今乃在房心之间。
臣切考历代《天文志》,荧惑犯房,将相恶之。
若房心之间,则天子之明堂也。
臣虽不晓天文,然而房心两位,最为易见。
太史占知,有所隐避,不敢尽奏,臣不可以无言也。
臣伏闻仁祖之训曰:「国家虽无大异,亦当常自修警,况因谪见乎」?
〔贴黄〕心为宋之分野,火星乃天王之位,前星乃太子之位。
今幸未陵犯,臣先事而言者,亦冀有补而已。
自陛下即位以来,正阳之月,日有食之,肆赦求言,所以图消复也。
而星变继作,厥异甚大,安可以不思其故哉!
董仲舒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陛下圣德日跻,切于至治,上法祖宗,内禀慈训,孜孜勉勉,不敢皇暇。
而日星之变,重有谴告,非天心仁爱之深,何以得此?
革否为泰,转灾为祥,在陛下一念之顷耳。
臣闻应天消变,不在文采,非祝禳之所能除也。
〔又贴黄〕齐有彗星,齐侯使祝禳之。
晏子曰:「无益也,祗取诬焉!
天道不谄,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也!
且天之有彗,以除秽也;
君无秽德,又何禳焉!
若德之秽,禳之何损?
《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彗?
《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
若德之尚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
公悦,乃止。
非末术之所去也。
宋景公仁人之言,而能使荧惑退舍者,非空言而已也。
根于诚心而发于言也。
〔又贴黄〕宋景公时荧惑在心。
公惧,召李子韦而问曰:「荧惑在心,何也」?
子韦曰:「天罚也。
宋分野曰心,祸当君身。
虽然,可移于相」。
公曰:「相所使治国也,而移焉,不祥」!
子韦曰:「可移于岁」。
公曰:「岁饥民饿必死,为人君,欲杀其民以自活,其谁以我为君乎」?
子韦还走,北面再拜曰:「臣敢贺君。
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仁人之言三,天必赏君。
今夕星必徙舍」。
是夕也,星三徙舍,如子韦言。
老子曰:「能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也」。
咸平元年二月,彗出营室北,真宗宰相曰:「其祥安在」?
吕端等言:「变在齐鲁之分」。
真宗曰:「朕以天下为忧,岂独一方耶」?
其年十月,遂用李沆宰相王旦参知政事
此二人者,天下之所谓贤也。
举天下之贤而用之,则可以解天下之忧。
真宗消变之术,如此而已。
臣愿陛下用真宗消变之术,察朝廷未正之事,勿牵众论,取其皆合人心,则合天心矣。
汉元之时,萧望之周堪张猛等,与石显、许、史之徒议论交战,邪正未决。
当此之时,有夏寒日青之变。
而许、史之徒,以为用事之咎。
于是势孤者危,有力者胜。
臣尝以谓天下大器也,譬如一舟。
舟平则安,舟偏则危。
自绍圣以来,宰舟之人,实右而虚左,舟势不平,几于倾覆。
观者胆落,亦已久矣。
自陛下即位以来,好平恶偏,损诸右而迁于左,十损一二,舟势尚偏。
臣愿陛下察用偏同济之人,采旁观胆落之语,广诹博访,而审其所以然也。
且星文之变,昭示天下,已数日矣。
京师阴雨,见之最晚,则是远方之所已知,而陛下有未知也。
幸而蒙蔽忽开,阴云披剥,垂象粲然,警示陛下,天心仁爱,可见于此。
传曰:「人之所欲,天必从之」。
决去奸佞,改用忠良,以合人心之所欲,天意得矣。
臣故曰:革否为泰,转灾为祥,在陛下一念之顷耳。
臣愚不知忌讳,惟陛下裁赦,幸甚。
〔又贴黄〕淳化二年荧惑犯房,其年宰相吕蒙正枢密使王晓参知政事王沔陈恕皆罢,而改用寇准等。
太宗以是年大旱,延近臣问时政得失。
枢密直学士寇准对曰:「天人之际,应如影响。
大旱之證,盖刑有所不平。
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赃。
既伏诛,家且籍没;
参知政事沔之弟,止杖于私室,仍领濠州定远主簿
用法重轻如此,亢暵之咎,殆不虚发也。
太宗大悟,明日见切责之。
是岁擢枢密副使,徙同知枢密院事
今陛下左右之臣,在绍圣中负诬神考,雠毁宣仁,而不能奉承哲宗继述之意,同心合谋,非一人也。
愿陛下躬揽之初,速正其罪,且无使有侥倖茍免之人,则用法轻重不至于不平矣。
消弭天变,莫大乎此。
臣愿陛下以臣此语,深加意虑」。
〔又贴黄〕臣窃闻仁祖尝采前世灾异有应者,编次为十二卷,御制序引,名曰《洪范政鉴》。
遇有天变,则考其所因,以为修省之资。
今其书必在禁中,臣愿陛下法仁祖之夤畏,留意修省,以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