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羁凤辞 南宋 · 韩元吉
 押阳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三
我家既远兮苕水为乡,中有羁凤兮飞颉颃。
朱为冠兮黼为裳,五色炳兮耀文章。
音律吕兮韵宫商,不实兮梧则僵。
翳蒹葭兮饫稻粱,虞舜作乐夔在堂。
集阿阁兮丽朝阳,胡为去我兮天一方。
友凫雁兮侣鹙鸧,吁嗟凤兮其来翔。
按:《南涧甲乙稿》卷一。又见《南宋文范》卷三。
戊辰三月清明后三日见叶丈于石林承命赋诗作古风一首(原按:叶少蕴字梦得石林其居也。少蕴元吉前辈故称叶丈。原本作文,讹,今改正。) 南宋 · 韩元吉
 押纸韵
东风易阴晴,一雨晓便止。
舍舟欣徐行,乌鹊声为喜。
岧峣石林谷,苍翠间红紫。
丈人厌调元,玩意丘壑里。
郑公化乡闾,邺侯盛图史。
千载发词源,一点诣真理。
霞裾月中仙,珠履天下士
时从诗酒乐,不负湖山美。
方瞳照玄发,眉寿端自此。
缅怀西湖春,荆棘迷故里。
两髦看公游,玉节旋屡弭。
风尘三十载,碌碌类馀子。
晚登载欣堂,謦欬闻正始。
榆枋望天池,奋迅思决起。
当谋白云居,敢援赤松比。
临流整游观,三沐聊洗耳。
南涧 其一 1158年9月 南宋 · 韩元吉
 押尤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朱墨日过眼,溪山谁复游。
夜闻西风喧,起看天地
王事有休沐,驾言指林丘。
新晴鸟乌乐,路入南涧幽。
高峰左右列,野水纵横流。
问舍苦不早,求田亦良谋。
南涧 其二 南宋 · 韩元吉
 押词韵第三部
高岩跨层巅,一径入苍翠。
三休彻上头,却立睨平地。
当年宝藏兴,中夜出光气。
至今石缝裂,篝火尚能记。
盈虚谁可测,开阖神自秘。
空房有残僧,骨冷夜无寐。
南涧 其三 南宋 · 韩元吉
 押缉韵
入山衣屦寒,出山衣屦湿。
初迷烟雨来,稍识云气集。
空濛掠面过,可玩不可执。
不知市廛地,去此凡几级。
青松入长望,白鸟伴危立。
冷然笑身世,万事何汲汲。
南涧 其四 南宋 · 韩元吉
 押词韵第十四部
有酒不得饮,呼船过溪南。
溪南亦何好,古寺依晴岚。
上有百尺楼,下有千丈潭。
城闉一目尽,晚山日相衔。
烹茶吊陆子,蜡屐登巉岩。
相逢作行乐,犹胜空坐谈。
南涧 其五 南宋 · 韩元吉
 押词韵第七部
秋风何时来,午暑忽已散。
娟娟木犀花,弄蕊亦璀璨。
清香不自惜,拥鼻得奇观。
古来达道人,至乐在山涧。
艺兰与种蕙,采掇契幽愿。
置此勿复言,吾方困游宦。
云洞(在信州西(原按:此诗据《广信府志》补入。))1182年9月9日 南宋 · 韩元吉
 押词韵第五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云洞
挥策度绝壑,撑空见楼台。
丹崖几千仞,中有佛寺开。
老僧远公,应门走蒿莱。
下马问所适,褰衣指崔嵬。
飞阑倚石磴,旷荡无纤埃。
坐久意颇惬,爽气生樽罍。
仙棺是何人,蜕骨藏莓苔。
举酒一酌之,慨然兴我怀。
丹砂固未就,白鹤何时来。
不如生前乐,长啸且衔杯(以上《南涧甲乙稿》卷一)
陈季陵巫山图一首(原按:此首即前韵,疑即所谓检详出示者,恐非韩元吉作。今无别本可校,姑仍其旧。) 南宋 · 韩元吉
蓬莱水弱波连天,五城十二楼空传。
行人欲至风引船,不知路出巫山前。
巫山仙子世莫识,十二高峰作颜色。
暮去朝来雨复云,却将幽恨感行人。
江流东下几千里,日日饥鸦噪船尾。
灵帐风生酹酒浆,古庙烟青客遥指。
崧高漫说甫与申,道旁况有昭君村
蛾眉妙手不能画,枉学瑶姬中嫁。
黄牛白马江声寒,昭君传入琵琶弹。
汉庭无人楚宫远,阳台寂寞空云间
君家此画来何许,照水烟鬟欲相语。
要须媠服令侍旁,不用作赋回枯肠。
隆兴甲申岁闰月焦山(原按:此诗据《镇江府志》补入。)1164年闰11月29日 南宋 · 韩元吉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焦山,金山
荒村日晴雪犹积,系缆焦公山下石。
江翻断崖石破碎,瘗鹤千年有遗迹。
瘦藤百级跻上方,浮玉南北江中央。
樯竿如林出烟浦,酒船远与帆低昂。
老鸱盘风舞江面,杀气淮南望中见。
神龙只合水底眠,为洗乾坤起雷电。
观音岩十寻,大士不死知此心。
醉归更唤殷七七,剩种好花开鹤林(以上《南涧甲乙稿》卷二)
醉蓬莱 次韵张子永同饮谢德舆 南宋 · 韩元吉
 押词韵第四部
听清歌初转,翠岭云横,乍飞还驻。
水落秋明,正千岩呈露。
况有宾朋,飘然才调,尽凌空鹓鹭。
步绕西畴,同寻南涧,郊原新雨。

好客声名,郑庄风韵,菊栽成,故侯瓜圃
燕去鸿来,笑人生离聚。
老子偷闲,爱君三径,共一樽芳醑。
待约梅仙,他年丹就,骑鲸飞去。
看详文武格法劄子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六、《南涧甲乙稿》卷一○
臣等准尚书省劄子,备坐臣僚劄子奏:「臣窃惟文武并用,长久之术。
古者卿士之官,而命以统六师之职;
元帅之谋,而取其敦诗书之义。
近日朝廷用人,盖得诸此,然而州郡之间,人才之用,容有未尽。
用人而有未尽者,以拘于法也。
为文臣者以治文事,职事有不举,才力有不称,为州郡者不得而变更之。
为武臣者,间有才之可任,有智之可使,为州郡者亦不得选而用之。
以故职务旷废,因循沿袭,官费廪粟,民受其蠹,难以顿革。
臣以谓铨曹注拟,按资格而授之,其人之才否,初莫之察也。
及其试吏于州郡之日,其人之为贪为昏为明,为郡守者皆得而知之。
知之而不敢轻于变易者,以法之拘也。
为今之计,凡州郡之间,惟典刑狱任分教之官不可用武臣,自馀职幕令佐而下,或有不称厥职,许从守郡之臣随才而器使之,不拘以文武格法。
若然,则人称其官,官无废事,文武并用,有得于此。
取进止」。
八月二十八日,三省同奉圣旨,令韩元吉、留正同共看详措置闻奏者。
臣等看详上件臣僚劄子,止谓州郡之间,文臣有职事不举,武臣有才智可取者,欲许州郡通融任使。
其用意虽若可采,其为说则非也。
缘州郡一时任使官属,非有著令拘于文武者,自可通选。
其职幕、令佐、都监巡检等,自吏部注授,各有文武资格本法。
今若遇有不职,一切不拘本法,直使守臣随才改易,号称器使,则是吏部格法可废而权悉归于州郡矣。
使守臣果贤而无私,则所改易犹云可用,亦不可常行。
其或不贤而率任私意,则所恶者下移,指为不职,所喜者上迁,指为有才,愈见紊乱,怨讟并兴。
有唐藩镇擅用吏之风,未见其可也。
仰惟国家铨选之法,循资任格,虽总于吏部而又设按举对移之法,于外许监司郡守得以详察,以故用吏之权归于上而察吏之法行于下。
祖宗之制,至尽且公,不可易也。
在法,州县官有许察其能否难易而随宜对换者,有许其对移而不得移充某官某职者,有许其体量老儒而便令致仕者,有虽许对换而放令离任不妨后人者,有遇其不职未差替人许其奏举以填现阙者,有遇阙无官可权许其选差罢任待阙官者,著令甚明。
其责皆在监司,而不专在郡守,惟司理司法,则郡守得事对换,选人中老病昏懦,则守倅得专体量。
今如臣僚劄子所请,则不问许与不许对换,可与不可填阙,亦不申闻监司,而州郡皆欲自专而行,前项条法,悉无用矣。
文武交互,犹其末也。
臣等窃谓若陛下但欲稍以民事试之武臣,则臣等近因看详官制,已尝申陈祖宗旧制,沿边知县曾用武臣通差,与沿边县尉一等。
今检照在部武臣尉阙已有百处,而武臣知县止有五处,盖沿边地分与旧不同,未曾增改,无缘可以差注。
臣等不能遥度,乞自朝廷行下诸路帅臣监司,同共保明沿边地分及湖广屡经盗贼县道可通差武臣窠阙,开具申奏,候到俾吏部措置,依法注授,大使臣知县小使臣县令,则为经久之制。
然武臣可任此者,亦须通晓文法、谙练民事之人。
吏部每以举状定功分,缘武臣举状止是一例举充升陟,而以考地理为亲民资序,合稍分别,令应文武官岁举武臣升陟者,于内举二人堪充升陟亲民任使(现今文状举状,系有举充改官亲民任使员数,方授知县。),有亲民举状两纸、考第及格到部之人,方得授知县县令
兼伏见诸路帅臣监司属官内,有准备差使一职,文臣任之则为属官,武臣任之则与指使、使臣一同。
其逐司自有指使名阙,事体未均,欲乞将诸路帅臣监司下武臣准备差使,并改作准备差遣,自今悉从堂除,与武臣例为属官,以选用武臣之才者。
自馀州县监当,通注武臣,系有常法,州郡一时委使,通用武臣,系有旧制,不在朝廷更变条令,复降指挥,庶得允当。
伏乞睿慈,特赐详酌施行。
晴寒帖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宋人法书》第四册
元吉顿首上覆:伏奉手教,欣审晴寒台候万福。
朋樽竹萌,拜贶珍感,但颇倒置,愧甚。
节中可见临少款否?
书匣偶无之,寻即为人觅去也。
它须面庆,匆匆不宣。
元吉顿首上覆司马朝议二兄台坐。
焦尾集序1182年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三、《南涧甲乙稿》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礼》曰:「士无故不彻琴瑟」。
古之为琴瑟也,将以和其心也,乐之不以为教也。
士之习于琴者既罕,而瑟且不复识矣,其所恃以为声而心赖以和者,不在歌词乎?
汉、魏以来,乐府之变,玉台诸诗已极纤艳。
近代歌词,杂以鄙俚,间出于市廛俗子,而士大夫有不可道者
惟国朝名辈数公所作,类出雅正,殆可以和心而近古,是犹古之琴瑟乎?
或曰歌词之作,多本于情,其不及于男女之怨者少矣,以为近古何哉?
夫诗之作盖发乎情者,圣人取之以其止于礼义也。
硕人》之诗,其言妇人形体态度,摹写略尽,使无孔子而经后世诸儒之手,则去之必矣,是未可与不达者议也。
予时所作歌词,间亦为人传道,有未免于俗者,取而焚之,然犹不能尽弃焉,目为《焦尾集》,以其焚之馀也。
淳熙壬寅岁,居于南涧,因为之序。
高祖宫师文编序1174年10月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高祖宫师文编仅三十卷,皆兵火后所辑,非旧本也。
公自少喜为诗,然见子弟传录辄毁去,曰:「士大夫当以行义为先,是何足成名,吾以自适尔」。
绍圣中党议既兴,公谪均州,归未终岁而薨。
其治命则曰:「吾平生所行事自知之,他日无请谥,毋志吾墓也」。
故自建中靖国以来,公虽追复元官,诸子不敢议铭事。
中兴四十年,元祐大臣往往得谥,子孙亦莫敢请也。
鲜于大受所为行状犹在,用列于篇首。
某逮事曾叔祖留司御史,时王、蔡方张,有所畏避,凡家集手自鐍之,无得观者,故公之论新法,触时禁之言,皆不传于外,而所传奏议十不四五也。
南渡流离,集藁遂逸,访于四方,莫克尽获,惟诗尚多而内制特少,至其他文如与苏子美书、志程伯淳墓,士大夫虽知有之,无复见也。
呜呼!
公固不以文自名者,其在家庭诲子弟,每以西汉为宗,故其笔力雄健,尤为南丰兄弟所推。
曾舍人既葬,必得公之文碑于道,而豫章黄太史自言因公诗得用事法,岂道德之蕴于内者深,其发于文词者皆馀事哉!
小子不佞,无以绍君子之泽,独其文编负笈而藏,欲俟备而传焉。
惧有河清之叹,因裒而刊之东阳郡斋。
夫自涯而观于澜,历阶而望于奥,亦足以知其大略矣。
异日求于好事之家,继有得者,尚将附益云。
淳熙元年十月,玄孙具位某谨书(《南涧甲乙稿》卷一四。又见《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
后:原脱,据聚珍本补。
书朔行日记后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三、《南涧甲乙稿》卷一六
呜呼!
靖康之祸,吾及之也,尚忍趋庭而见于敌哉!
然吾尝念之,中原陷没滋久,人情向背未可测也,传闻之事类多失实,朝廷遣侦伺之人,捐费千金,仅得一二。
异时使者率畏风埃,避嫌疑,紧闭车内,一语不敢接,岂古之所谓觇国者哉?
故自渡淮,凡所以觇敌者,日夜不敢忘。
虽驻车乞浆,下马盥手,遇小儿妇女,率以言挑之,又使亲故之从行者反覆私焉,往往遂得其情,然后知中原之人怨敌者故在,而每恨吾人之不能举也。
归,因为圣主言:「敌之强盛几五十年矣,臣有知其不能久者,特以人心不附而已。
是将何时可附,愿思所以图之,合谋定算,养威蓄力,以俟可乘之衅,不必规小利以触其几也」。
上深以为然,盖不敢广也。
淳熙改元,出守婺女,曝书,见《朔行日记》,因书其后,以明吾志之非苟然耳。
无咎记。
和靖先生手书石刻后1179年6月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三、《南涧甲乙稿》卷一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绍兴初和靖先生自蜀出至九江,书此以示翇,间亦录赠门人,今所见凡数本也,其意深哉。
当是时,士大夫颇以《伊川语录》资诵说,言事者直以狂怪淫鄙诋之,盖难力辩也。
先生长道,馆中俊彦多从先生问学,且求《伊川语录》。
先生谢曰:「某无录也」。
掇同门所记仅数十端示之。
张公子韶亦以为请,先生曰:「伊川之学在《易传》,不必他求也」。
其后先生归寓会稽,学者犹以不看《语录》为疑,先生曰:「诸君知乎?
《易传》所自作也,《语录》他人作也。
人之意,他人能道者几何哉」?
又尝曰:「伊川先生顷亦为《中庸解》,疾革,命焚于前。
门人问焉,伊川曰:『某有《易传》在,足矣,何以多为此』」?
先生不知也。
假守婺女,见此纸于潘景宪家,盖吕坚中所得者。
因摹之石,以遗后学。
追思拜先生道山时,遂四十一寒暑矣,抚卷慨然。
淳熙六年六月庚戌,门人颍川韩元吉记。
读管子1186年8月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三、《南涧甲乙稿》卷一六、《南宋文范》卷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管子》之书,战国游士之术也。
孟子曰:齐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则仲之与桓公,平日谋国议政者,其亦详矣。
然举而著之书者,则齐国之士也。
当是时,齐有稷下之邑,盖亦是,非,谈道德而言仁义。
虽仲之作内政以寓军令,在于强兵富国而霸齐,今其书则尚权术,务笼络,要以愚其民而用其力,驳杂为甚,已有战国之风,不知仲之说果若是乎?
故吾意其为游士之术也。
庄周之言曰:「道术为天下裂」。
盖六经未经圣人之手,则士之谈道者不能淳且正。
汉兴贾谊晁错之流,莫不推尊管氏之书。
使是书而得尽用,则亦犹之乎申韩之刑名,商鞅李斯之惨刻,岂复先王爱民养人之政哉?
呜呼!
孔子之后,犹有孟子,其言王政,皆本于仁义,粹然一出于正,后世推之以为,非虚语也。
孟子之论管仲,止于以其君霸,而未尝议其治齐之政,夫是以疑之。
淳熙丙午八月南涧翁书。
尹焞孟子乾道八年七月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八七
和靖先生疾革,门人吕稽中王时敏问遗表,先生曰:「受诏解《孟子》,未上,即遗表也。
有第三篇及其某章皆未备,宜为我足之」。
稽中等泣曰:「先生经解,稽中辈安能足也?
朝廷幸来取,但当以藁进尔」。
先生顾而颔之,明日遂殁。
元吉游先生之门,其病也不及见,而闻于时敏者如此。
先生既殁,是书藏于家,讫不果上也,近始传而得之,语言严密,殆先生绝笔。
其所谓未备者,亦可槩见矣。
建安赵使君并与《论语解》刊于郡斋,因书其后,尚俾学者有考云。
乾道壬辰七月颍川韩元吉无咎谨题。
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后淳熙九年五月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四、《晦庵题跋》卷一
欧阳文忠公《集古》所录盖千卷也,顷尝见其曾孙当世家尚二百本,但跋尾及一二明公题字,其石刻谓离乱之后逸之尔。
今观此四纸,自赵德父来,则在崇宁间已散落也,不然岂其稿邪!
以校文集所载,多讹舛脱略,是当为正而杨君集碑文集则无,惟中字作仲宗,建武之元孝武,恐却乃笔误也。
德父平生自编《金石录》亦二千卷,又倍于文忠公,今复安在?
公所谓君子之垂不朽,不托于事物而传者,真知言哉。
三复叹息。
淳熙九年重五日颍川韩元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