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孙察长官之翰待制之侄也。)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二、《司马公文集》卷六二、《司马温公年谱》卷六
十一月二十七日涑水司马光再拜复书崇信贤令孙君足下。
蒙贶书,兼示以尊伯父行状、墓志及所著《唐史记》,令光为之碑,以纪述遗烈。
以尊伯父之清节令望,加之自幼稚至于成人,得接侍周旋,今日获寓名丰碑之末,附以不朽,何荣如之?
虽文字鄙拙,亦不敢辞。
顾有必不敢承命者,惟足下察之。
向日亦不自揆,妄为人作碑铭,既而自咎,曰:「凡刊瑑金石,自非声名足以服天下,文章足以传后世,虽强颜为之,后人必随而弃之,乌能流永久乎」?
彼孝子孝孙,欲论撰其祖考之美,垂之无穷。
而愚陋如者,亦敢膺受以为己任,是羞污人之祖考,而没其德善功烈也,罪孰大焉?
遂止不为。
自是至今六七年,所辞拒者且数十家,如张龙图文裕、张侍郎子思钱舍人君倚乐卿损之、宋监子才。
或师,或友,或僚寀,或故旧,不可悉数,京洛之间尽知之。
傥独为尊伯父为之,彼数十家者曰:是人也,盖择贤不肖而为之也。
为人子孙者,有人薄其祖考,宜如何雠疾之哉!
么么,使当此数十家之雠疾,将何以堪之?
所以不可承命者,此也。
虽然,窃有愚意,敢试陈之,唯下采择焉。
今世之人,既使人为铭,纳诸圹中,又使它人为铭,植之隧外。
圹中者,谓之志;
隧外者,谓之碑。
其志盖以为陵谷有变,而祖考之名犹庶几其不泯也。
然彼一人之身尔,其辞虽殊,其爵里勋德无以异也,而使二人为之,何哉?
愚窃以为惑矣。
今尊伯父既有欧阳公为之墓志,如欧阳公可谓声名足以服天下,文章足以传后世矣,它人谁能加之?
愚意区区,欲愿足下止刻欧阳公之铭,植于隧外以为碑。
则尊伯父之名,自可光辉于无穷,又足以正世俗之惑,为后来之法,不亦美乎?
未审足下以为何如。
再拜。
光禄少卿赵君墓志铭嘉祐五年正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四、《皇朝文鉴》卷一四一、《文章正宗》续集卷八、《淮郡文献志》卷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侬智高反广南,攻破诸州,州将之以义死者二人,而康州赵君,余尝知其为贤者也。
君用叔祖荫试将作监主簿,选许州阳翟主簿潭州司法参军
数以公事抗转运使,连劾奏君,而州将为君讼于朝,以故得无坐。
用举者为温州乐清县,又用举者就除宁海军节度推官
衢州江山县断治出己,当于民心,而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者。
余尝至衢州,而君之去江山盖已久矣,衢人尚思君之所为而称说之不容口。
又用举者改大理寺丞,知徐州彭城县。
祀明堂恩,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至二月,而侬智高来攻,君悉其卒三百以战,智高为之少却。
至夜,君顾夫人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汝留死无为也」。
明日,战不胜,遂抗贼以死,于是君年四十二。
兵马监押马贵者,与卒三百人亦皆死,而无一人亡者。
初,君战时,马贵惶扰,至不能食饮,君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能著寝,君即大鼾,比明而后寤。
夫死生之故亦大矣,而君所以处之如此。
呜呼,其于义与命可谓能安之矣!
君死之后二日,而州司理谭必始为之棺歛,又百日,而君弟至,遂护其丧归葬。
至江山,江山之人老幼相携扶祭哭,其迎君丧有数百里者。
康州之人,亦请于安抚使,而为君置屋以祠。
安抚使以君之事闻天子,赠君光禄少卿,官其一子觐右侍禁,官其弟子试将作监主簿,又以其弟润州录事参军师陟为大理寺丞签书泰州军事判官厅公事。
君讳师旦,字潜叔,其先单州成武人
曾祖讳晟,赠太师
祖讳和,尚书比部郎中,赠光禄少卿
考讳应言,太常博士,赠尚书屯田郎中
自君之祖,始去成武而葬楚州山阳,故今为山阳人
而君弟以嘉祐五年正月十六日,葬君山阳上乡仁和之原,于是夫人王氏亦卒矣,遂举其丧以祔。
铭曰:
可以无祸,有功于时。
玩君安荣,相顾莫为。
谁其视死,高蹈不疑
呜呼康州,铭以昭之。
成都府府学三先生祠堂1208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八、民国《华阳县志》卷三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开禧三年,蜀盗既平,诏遣刑部侍郎长沙吴公猎谕蜀。
始至则以崇化善俗为大务,既遂以制置使成都
朔望即学官诸生,讲授经义,退语寮属曰:「古之教者既为之建学立师,而有道有德者皆同祠于学。
成都典治为西南剧,鼓箧学官者,盖六十州之士咸在。
顾倡明绝学以承,如濂溪周先生河南二程先生,乃未有像设,甚非古人祠有道德者之意」。
会余表兄高文卿亦以书请于公,且曰:「三先生之祠遍天下,况周子尝仕合阳,传谓蜀之贤人君子皆喜称之。
二程先生则尝侍大中公游于广汉成都,最后伊川久居涪,著录甚众。
今其遗风馀泽,犹被诸人,春秋奉祠,安可独后」?
则以属知华阳县度正郡教授杨寅恭、新简州教授王祖孙,度地于汉文翁石室之西祠焉,以建安朱氏、广汉张氏配,而属某为之记。
某固谢不敢,而教授复以公意来请,不得辞也。
窃尝妄论天命不已,物生无穷,人惟独禀阴阳五行之秀,以成乎两间,静虚动直,万理咸备。
有仁义礼知之性焉,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焉,有口鼻耳目四支之用焉,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焉。
是数者析而言之若弗齐,合而言之其极则一。
皇王以来,生不并世,而行乎中国,若合符节者,率是道也。
尧以天下与舜,舜授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夏德既衰,汤告民于亳,首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殷既坠厥命,周誓众于孟津,首曰:「惟人万物之灵」。
曰道心,曰衷,曰灵,凡皆三王有天下之初,首明此义。
相后各数百岁,如出一口。
至于成王言生厚,尹吉甫秉彝,三代之衰而有刘子言天地之中,孔子言性与天道,子思言诚,孟子言善,不以世之相去有久近,与口授面命,曾不少殊。
益以见性命之源,清明纯粹,可以参天地,宰万物,而关百圣者在此。
虽天下之变一治一乱,而是理必不可殄灭也。
孟轲氏殁,学者失其传,务记览、为词章者沈痼于卑陋,既不足与语此;
其虚无寂灭者,自以为高明,又不肯事此。
是理虽卒不加损,惟大本之不究。
则惑世诬民者得以潜驰于世,而伥伥冥行于无所存主之中。
盖降周秦以迄五代,治少乱多,君不得为之君,民不得为之民,凡以是焉耳。
艺祖造宋,首崇经术,加重儒生。
列圣相承,后先一揆,感召之至,七八十年之间,豪杰并出。
周先生奋乎千有馀载之下,超然自得,建图立书,本于《易》之太极,子思子之诚,以极乎阴阳五行造化之赜,而本之以中正仁义,贯显微,该体用。
二程先生亲得其传,相与阐发精微。
、文、武至于孔子子思孟子授受之道,至是复皦然大白于天下,使学者皆得以求用力于斯焉。
呜呼,元气之交会,而天运人事之相参,乃至如此,猗其盛哉!
由是异人辈出,又为之推衍究极。
至于朱氏,张氏,而三先生之蕴亦几于发露无馀矣。
由三先生而来,虽不克皆显于时,究其用,然以其嗣往圣,开来学,潜辅治理,以建万世太平之源,则氏而下未有之也。
淳熙以后,学者浸盛。
气数屈信,庆元学禁已密,正理不竞,卒之士习日卑,极于内患外变之相仍,则斯道也,至是益信,夫不可一日不明于天下也决矣!
吴公受学于广汉张氏者,故能尊其所闻,以淑诸人。
既祠三先生,又刻其遗书于学。
蜀自昔号多士,学于京师者,至此比齐鲁
继自今登斯堂,拜遗像,退而复读其书,以索三先生之所以为学者何事,而反求诸己,幸而得之,则弗措焉,其有兴起者矣。
顾余至愚极陋,何足以进此?
而幸尝有志,敢述所闻以告郡教授,使复吴公,且以自厉云。
外孙淑女坎铭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九
淑女陈氏,正献公之玄孙。
父琰,母刘氏,久未有男子,爱钟二女。
幼者先夭,淑亦得痫疾,已而复常。
性淳而慧,曾王母聂令人、王父宗院、王母赵安人尤怜之。
至宝祐丁巳,年十三矣,益长好明悟,不类常有病者。
父入京调官,每思父必涕洟,得安书喜。
一日侍其母来归宁,与余语琅琅,觉体中微不佳而归,信宿口噤而神昏,若旧疾复动者,医巫拱手。
越四日而逝,九月初八日也。
父归不及见,夫妇相对悲泣而已。
是岁腊月二十二日,祔葬于石室祖姑墓域,而外祖后村翁铭其坎。
铭曰:
寿而臧,乃夭而殇,归于此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