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书荐傅喜 西汉 · 何武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七
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忠臣,社稷之卫,鲁以季友治乱,楚以子玉轻重,魏以无忌折冲,项以范增存亡。
故楚跨有南土,带甲百万,邻国不以为难,子玉为将,则文公侧席而坐,及其死也,君臣相庆。
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汉书·傅喜传》:哀帝即位右将军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赐光禄大夫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
张翔字元凤(《三国志·许靖传》评注) 其十三 曹魏 · 蒋济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三
项羽若听范增之前策,则平步取天下也(《御览》八十七)
上表陈五事 曹魏末晋初 · 段灼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臣受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绩,沈伏数年,犬马之力,无所复堪。
陛下弘广纳之听,采狂夫之言,原臣侵官之罪,不问干忤之愆,天地恩厚,于臣足矣。
臣闻忠臣之于其君,犹孝子之于其亲:进则有欣然之庆,非贪官也;
退则有戚然之忧,非怀禄也。
其意在于不忘光君荣亲,情所不能已已者也。
臣伏自悼,私怀至恨:生长荒裔,而久在外任,自还抱疾,未尝觐见,陛下竟不知臣何人,此臣之恨一也。
遭运会之世,值有事之时,而不能垂功名于竹帛,此臣之恨二也。
逮事圣明之君,而尪悴羸劣,陈力又不能,当归死于地下,此臣之恨三也。
哀二亲早亡陨,兄弟并凋丧,孝敬无复施于家门,此臣之恨四也。
夏之日忽以过,冬之夜寻复来,人生百岁,尚以为不足,而臣中年婴灾,此臣之所恨五也。
惭日月之所养,愧昊苍而无报,此臣之所以怀五恨而叹息,临归路而自悼者也。
语有之曰:「华言虚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臣欲言天下太平,而灵龟神狐未见,仙芝萐莆未生,麒麟未游乎灵禽之囿,凤凰未仪于太极之庭,此臣之所以不敢华言而为佞者也。
汉高祖初定天下,于时戍卒娄敬上书谏曰:「陛下取天下不与成周同,而欲比隆成周,臣窃以为不侔」。
于是汉祖感悟,深纳其言,赐姓为刘氏
又顾谓陆贾曰:「为我著秦所以亡,而吾所以得之者」。
乃作《新语》之书,述叙前世成败,以为劝戒。
田肯建一言之计,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而受千金之赐。
故世称汉祖之宽明博纳,所以能成帝业也。
今之言世者,皆曰复兴,天下已太平矣。
臣独以为未,亦窃有所劝焉。
且百王垂制,圣贤吐言,来事之明鉴也。
孟子曰:「尧不能以天下与舜,则舜之有天下也,天与之也。
昔舜为相,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天下诸侯朝觐者、狱讼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舜曰天也,乃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非天所与者也」。
曩昔西有不臣之蜀,东有僭号之吴,三主鼎足,并称天子。
魏文帝率万乘之众,受禅于靡陂,而自以德同唐虞,以为献即是古之尧,自谓即是今之舜,乃谓孟轲孙卿不通禅代之变,遂作禅代之文,刻石垂戒,班示天下,传之后世,亦安能使将来君子皆晓然心服其义乎!
魏文徒希慕之名,推新集之魏,欲以同于唐虞之盛,忽骨肉之恩,忘藩屏之固,竟不能使四海宾服,混一皇化,而于时群臣莫有谏者,不其过矣哉!
孙卿曰:「让,是不然矣。
天下者,至重也。
非至强莫之能任;
至大也,非至辩莫之能分;
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见。
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
由此言之,孙卿孟轲亦各有所不取焉。
陛下受禅,从东府入西宫,兵刃耀天,旌旗翳日。
虽应天顺人,同符唐虞,然法度损益,则亦不异于昔魏文矣,故宜资三至以强制之。
而今诸王有立国之名,而无襟带之实。
又蜀地有自然之险,是历世奸雄之所窥窬,逋逃之所聚也,而无亲戚子弟之守,此岂深思远虑,杜渐防萌者乎!
汉文帝据已成之业,六合同风,天下一家。
贾谊上疏陈当时之势,犹以为譬如抱火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此言诚存不忘亡,安不忘乱者也。
然臣之㥪娄,亦窃愿陛下居安思危,无曰高高在上,常念临深之义,不忘履冰之戒。
尽除魏世之弊法,绥以新政之大化,使万邦欣欣,喜戴洪惠,昆虫草木,咸蒙恩泽。
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此固天下所视望者也。
陛下自初践阼,发无讳之诏,置箴谏之官,赫然宠异谔谔之臣,以明好直言之信,恐陈事者知直言之不用,皆杜口结舌,祥瑞亦曷由来哉!
臣无陆生之才,不在顾问之地,盖闻主圣臣直,义在于有犯无隐。
臣不惟疏远,未信而言,敢历论前代隆名之君及亡败之主废兴所由,又博陈举贤之路,广开养老之制,崇必信之道,又张设议者之难,凡五事以闻。
臣之所言,皆直陈古今已行故事,非新声异端也。
辞义实浅,不足采纳。
然臣私心,诚谓有可发起觉悟遗忘,愿陛下察臣愚忠,悯臣狂直,无使天下以言首为戒。
疾痛增笃,退念《桑梓》之诗,惟狐死之义,辄取长休,归近坟墓。
顾瞻宫阙,系情皇极,不胜丹款,遣息颖表言。
其一曰:臣闻善有章也,著在经典;
恶有罚也,戒在刑书
上自远古,下洎秦汉,其明王霸主及亡国暗君,故可得而称;
至于忠蹇贤相及佞谄奸臣,亦可得而言。
故朝有谔谔尽规之臣,无不昌也;
任用阿谀唯唯之士,无不亡也。
是有国者皆欲求忠以自辅,举贤以自佐;
而亡国破家者相继,皆由任失其人。
所谓贤者不贤,忠者不忠也。
臣谨言前任贤所由兴,任不肖所以亡者。
尧之末年,四凶在朝而不去,八元在家而不举,然致天平地宁,四门穆穆,其功固在重华之为相。
夏癸放于鸣条,商辛枭于牧野,此俱万乘之主,而国灭身擒,由不能属任贤相,用妇人之言,荒淫无道,肆志沈宴,作靡靡之乐,长夜之饮,于是登糟丘,临酒池,观牛饮,望肉林,龙逢忠而被害,比干谏而剖心,天下之所以归恶者也。
太甲暴虐,颠覆汤之典制,于是伊尹放之桐宫,而能改悔反善,三年而后归于亳。
既已放而复还,殷道微而复兴,诸侯咸服,号称太宗,实赖阿衡之尽忠也。
周室既衰,诸侯并争,天王微弱,政遂陵迟。
齐桓公,淫乱之主耳;
然所以能九合一匡之功,有尊周之名,诚管夷吾之力。
及其死也,虫流出门,岂非任竖貂之过乎!
且一桓公之身,得管仲、其功如彼;
用竖貂,其乱如此。
夫荣辱存亡,实在所任,可不审哉!
秦本伯翳之后,微微小邑,至秦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
穆公至于始皇,皆能留心待贤,远求异士,招由余西戎,致五羖于宛市,取丕豹于晋乡,迎蹇叔于宗,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兼称皇帝,由谋臣之助也。
道化未淳,崩于沙丘。
胡亥乘虐,用诈自立,不能弘济统绪,克成堂构,而乃残贼仁义,毒流黔首。
陈胜吴广,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
于是赵高逆乱,阎乐承指,二世穷迫,自戮望夷。
子婴虽立,去帝为王,孤危无辅,四旬而亡。
此由邪臣擅命,指鹿为马,所以速秦之祸也。
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
假令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矣。
距韩生之忠谏,背范增之深计,自谓霸王之业已定,都彭城,还故乡,为昼被文绣,此盖世俗儿女之情耳,而荣之。
是故五载为汉所擒,至此尚不知觉悟,乃曰「天亡我,非战之罪」,甚痛矣哉!
且夫士之归仁,犹水之归下,禽之走旷野,故曰「为川驱鱼者獭也。
为薮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人者也」。
汉高祖起于布衣,提三尺之刃而取天下,用六国之资,无唐虞之禅,岂徒赖良、平之奇谋,尽英雄之智力而已乎,亦由项氏为驱人也。
子孙承基二百馀年,逮成帝委政舅家,使权势外移。
安昌侯张禹者,汉之三公成帝保傅也。
帝亲幸其家,拜床下,深问天灾人事。
当惟大臣之节,为社稷深虑,忠言嘉谋,陈其灾患,则王氏不得专权宠,王莽无缘乘势位,遂托云龙而登天衢,令汉祚中绝也。
佞谄不忠,挟怀私计,徒低仰于五侯之间,苟取容媚而已。
是以朱云抗节求尚方斩马剑,欲以斩,以戒其馀,可谓忠矣。
成帝尚复不寤,乃以为居下讪上,廷辱保傅,罪死无赦,诏御史将云下,欲急烹之。
云攀殿折槛,幸赖左将军辛庆忌叩头流熏以死争之。
若不然,则云已摧碎矣。
后虽释槛不修,欲以彰明直臣,诚足以为后世之戒,何益于汉室所由亡也哉!
然世之论者以为乱臣贼子无道之甚者莫过于,此亦犹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传称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朋友归仁。
及其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动见称述。
然于时人士诣阙上书荐者不可称纪,内外群臣莫不归功德。
遭遇汉室中微,国嗣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遂策命孺子而夺其位也。
昔汤武之兴,亦逆取而顺守之耳。
深惟殷周取守之术,崇道德,务仁义,履信实,去华伪,施惠天下,十有八年,恩足以感百姓,义足以结英雄,人怀其德,豪杰并用,如此,宗庙社稷,宜未灭也。
光武虽复贤才,大业讵可冀哉!
即位之后,自谓得天人之助,以为功广三王,德茂唐虞,乃自骄矜,奋其威诈,班宣符谶,震暴残酷,穷凶极恶,人怨神怒,冬雷电以惊其耳目,地动以惕其心腹。
犹不知觉悟,方复重行不顺时之令,竟连伍之刑,佞媚者亲幸,忠谏者诛夷。
由是天下忿愤,内外俱发,四海分崩,城池不守,身死于匹夫之手,为天下笑,岂不异哉!
其所由然者,非取之过,而守之非道也。
既屠肌,六合云扰,刘圣公已立而不辨,盆子承之而覆败,公孙述又称帝于蜀汉
如此数子,固非所谓应天顺人者,徒为光武之驱除者耳。
夫天下者,盖亦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由此言之,主非常人也,有德则天下归之,无德则天下叛之。
故古之明王,其劳心远虑,常如临川无津涯。
于是法天地,象四时,隆恩德,敬大臣,近忠直,远佞人。
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
为平直如砥矢,信义感人神。
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
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
四门穆穆,辟而不阖,待谏者而无忌。
恒战战栗栗,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贤圣之驱除也。
且臣闻之,惧危者,常安者也;
忧亡者,恒存者也。
使夫有国之君能安不忘危,则本枝百世,长保荣祚,名位与天地无穷,亦何虑乎为来者之驱除哉!
传有之曰:「狂夫之言,明主察焉」。
其二曰:「士之立业,行非一概。
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
然在魏,使秦人不敢东向;
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曾参闵骞,诚孝子也,不能宿夕离其亲,岂肯出身致死,涉危险之地哉!
今大晋应期运之所授,齐圣美于有虞,而吴人不臣,称帝私府,此亦国之羞也。
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采,广开贡士之路,荐岩穴,举贤才,徵命考试,匪俊莫用。
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筚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其三曰:昔田子方养老马,而穷士知所归,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乎!
昔明王圣主,无不养老。
老人众多,未必皆贤,不可悉养。
故父事三老,所以明孝;
宗事五老,所以明敬。
孟子曰:「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以及人之幼」。
今天下虽定,而华山之阳无放马之群,桃林之下未有休息之牛,故以吴人尚未臣服故也。
夫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天下元元瞻望新政。
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其四曰:法令赏罚,莫大乎信。
古人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况有养人以惠,使人以义,而可以不信行之哉!
臣前为西郡太守,被州所下《己未诏书》:「羌胡道远,其但募取乐行,不乐勿强」。
臣被诏书,辄宣恩广募,示以赏信,所得人名即条言征西。
其晋人自可差简丁强,如法调取;
至于羌胡,非恩意告谕,则无欲度金城河西者也。
自往每兴军渡河,未曾有变,故刺史郭绥劝帅有方,深加奖励,要许重报。
是以所募感恩利赏,遂立绩效,功在第一。
今州郡督将,并已受封,羌胡健儿,或王或侯,不蒙论叙也。
晋文犹不贪原而失信,齐桓不惜地而背盟,况圣主乎!
其五曰:昔周汉之兴,树亲建德,周因五等之爵,汉有河山之誓。
及其衰也,神器夺于重臣,国祚移于他人。
故灭周者秦,非姬姓也;
代汉者魏,非刘氏也。
于今国家大计,使异姓无裂土专封之邑,同姓并据有连城之地,纵诸王后世子孙还自相并,盖亦楚人失繁弱于云梦,尚未为亡其弓也。
其于神器不移他族,则始祖不迁之庙,万年亿兆不改其名矣。
大晋诸王二十馀人,而公侯伯子男五百馀国,欲言其国皆小乎,则汉祖之起,俱无尺土之地,况有国者哉!
将谓大晋世世贤圣,而诸侯之胤常不肖邪,则放勋钦明而有丹朱瞽瞍顽凶而有虞舜
天下有事无不由兵,而无故多树兵本,广开乱原,臣故曰五等不便也。
臣以为可如前表,诸王宜大其国,增益其兵,悉遣守藩,使形势足以相接,则陛下可高枕而卧耳。
臣以为诸侯伯子男名号皆宜改易之,使封爵之制,禄奉礼秩,并同天下诸侯之例。
臣闻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也,与死人同病者未尝生也。
与亡国同法者未尝存也。
况夫巍巍大晋,方将登太山,禅梁父,刻石书勋,垂示无穷。
宜远鉴往代兴废,深为严防,使著事奋笔,必有纪焉。
伊尹耻其君不为,此臣所以私怀慷忾,自忘轻贱者也(《晋书·段灼传》)
袁子正 其八 用贤 西晋 · 袁准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五
治国有四:一曰尚德,二曰考能,三曰赏功,四曰罚罪。
四者明则国治矣。
夫论士不以其德,而以其旧;
考能不以其才,而以其久;
而求下之贵上,不可得也。
赏可以势求,罚可以力避,而求下之无奸,不可得也。
为官长非苟相君也,治天下也。
用贤非以役之,尚德也。
行之以公,故天下归之。
故明王之使人有五:一曰以大体期之,二曰要其成功,三曰忠信不疑,四曰至公无私,五曰与天下同忧。
以大体期之,则臣自重;
要其成功,则臣勤惧;
忠信不疑,则臣尽节;
至公无私,则臣尽情;
与天下同忧,则臣尽死。
夫唯信而后可以使人。
昔者齐威王使章子将而伐魏,人言其反者三,威王不应也。
自是之后,为齐将者,无有自疑之心,是以兵强于终始也。
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
故君子重之。
汉高祖山东之匹夫也,无有咫尺之土,十室之聚,能任天下之智力,举大体而不苛,故王天下,莫之能御也。
项籍,楚之世将,有重于民,横行天下,然而卒死东城者,何也。
有一范增不能用,意忌多疑,不信大臣故也。
宽则得众,用贤则多功,信则人归之。
慈觉寺碑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四
窃以《易》表含贞,《记》称顾载,龙星避曜,璧月仪晖,是以河外黄云,沙傍崩鹿。
故能发纬伊绪,重阐刘系,亦有观津美于西汉扶风盛彼东京
未若樊川之邦,宛叶之境,休祥茂祉,独繁前迹。
庄姬流誉之所,烈后业兴之地;
南阳称其何氏,新野犹曰邓家。
逖彼遐踪,复履今庆。
贵嫔金声早振,涉范增徽,才实母师,行为女楷,穷兹四德,洞彼六经,温明内湛,慈慧天发。
纲缀庆璇枝;
联休紫汉,幸得保无负斧,任重束薪。
实以契关言提;
绸缪善诱,事其从居,义深则盼。
而叨恩作牧,畔结幽祗,一诀慈,长违宝幄。
风枝弗静,陟屺何期;
只奉储训,谬兹刊撰。
夫道长业大,遗范事隆。
嗟油素之可捐,惧故老之难述(《艺文类聚》七十六)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六
公讳字子直荥阳开封人也。
周宣母弟,就封于郑,河、洛之地,即有民人,虢、鄫之君,非无郡邑。
其后蛇斗于门,无暇尝于鼎,韩侵负,晋灭阳城,其祀忽诸,以国为氏。
祖彻,抚军,赠济州刺史
父先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襄城郡青州刺史
永安中洛城昼掩,黄河淩合。
翟泉盟会之地,苍鸟忽飞,武库兵栏之中,鳞鱼逐上。
三帅北绁,五马南浮。
梁武帝大造中原,树君伊、洛,公凭轼栈车,言归旧壤,起为通直散骑侍郎
天厌魏德,政在强臣,公耻入乱阶,乃于陈留起义。
太祖封函谷而待诸侯,坐酆宫而朝群后,威怀是接,席卷西飞。
大统三年入朝,蒙授武阳县开国伯食邑六百户
际除龙骧将军、北徐州刺史
开河桥之陈,解玉璧之围,张旃于富平,被练于伊阙探虎穴而挥戈,上鱼门而悬胄,故以策名司勋,功高舍爵。
魏将侯景,狼顾荆河,天子命我,偏师赴接,垂饵虎口,中途背盟,事获交绥,公之力也。
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大都督袭襄城郡公食邑二千户
仍除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余如故。
骠骑大将军开府,加侍郎
常伯位重,霍去病之登朝;
将官公孙敖之出塞。
以今方昔,异代同荣。
魏后二年,授大将军事,江陵防主都督十五州诸军事
兵教士,舻舳习流,岛屿凭陵,波澜冲激。
公暂临江界,已悉南越之兵,裁泛楼船,即善昆弥之战。
遂得安歌澧浦,弭节涔阳,留鲁侯而宴章台,对齐人而畋云梦。
周保定元年,授使持节都督宜州诸军事宜州刺史天和六年,授都督华州刺史,余如故。
崤、函重嶂,汧渭分流,阳陵之盗既奔,华阴之学还聚。
而消渴连年,屡有相如之患,至于大渐,遂如范增之疾。
桐君对药,分阙神明;
李柱侍医,更无方便。
天和六年四月十七日薨,年五十七。
诏赠本官,加少傅,都督司、豫、洛、相、冀五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谥曰肃公,礼也天子辍朝,弥深大臣之谊;
群公会葬,咸得同盟之礼。
夫人李氏,顿丘贵姓。
卿相之门,贤才之室,霜露先侵,策封郊次
其年十一月六日合葬于咸阳长安县某原。
合葬非古,既异三王之前;
死则同穴,还同六载之始。
虽复衔珠两鹤,同归紫盖之
出匣双龙,共没延平之水。
呜呼哀哉!
乃荐铭曰:
国有岩邑,朝多君子。
武公庄公平王卿士
温表渝盟,示方田废祀。
骖乘停舆,来朝识履。
惟祖惟考,既侯既公。
枢机周密,出纳清通。
治烦政简,处乱心雄。
济、河遗惠,海岱余风。
世济其美,载诞其器。
忠无不为,孝则不匮。
幽、冀分梗,关河鼎沸。
自北自南,声闻梁、魏。
扬旌汝、颍,威震三川
拥旌江、汉,席卷楼船。
成皋尘起,广武烽燃。
麋兴丽箭,雁落惊弦。
总卫兰锜,申威河外。
山类鼓楼,树如车盖。
都护两道,将军独拜。
梧桐茂苑杨柳倡家。
千金回雪,百日流霞。
凋零倏忽,凄怆荣华。
河阳古树,金谷残花。
陇昏云暝,山深路晚。
风气才高,松声即远。
畴昔亲友,欢愉交结。
不为平生,应为此别(《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李密洛州 隋末唐初 · 祖君彦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自元气肇辟
厥初生人。
树之帝王
以为司牧。
是以羲农轩顼之后。
之君。
靡不祗畏上元
爱育黔首。
乾乾终日。
翼翼小心。
驭朽索而同危。
履春冰而是惧。
故一物失所。
若纳隍而愧之。
一夫有罪。
遂下车而泣之。
谦德轸于责躬。
忧劳切于罪已。
普天之下。
率土之滨。
蟠木距于流沙。
瀚海穷于丹穴。
莫不鼓腹击壤。
凿井耕田。
致之升平。
驱之仁寿。
是以爱之如父母。
敬之若神明。
用能享国多年
祚延长世。
未有暴虐临人。
克终天位者也。
隋氏往因周末。
预奉缀衣
狐媚而图圣宝。
胠箧以取神器。
及缵承负扆。
狼虎其心。
始曀明两之晖。
终干少阳之位。
先皇大渐。
侍疾禁中。
遂为枭獍。
便行鸩毒。
祸深于仆。
衅酷于商臣。
天地难容。
人神嗟愤。
加以州吁安忍。
阏伯日寻。
剑阁所以怀凶。
晋阳所以兴乱。
甸人为磬。
淫刑斯逞。
夫九族既睦。
唐帝阐其钦明。
百世本枝。
王表其光大。
况复隳坏盘石
剿绝维城。
唇亡齿寒
宁止虞虢。
欲其长久。
其可得乎。
其罪一也。
禽兽之行。
在于聚麀。
人伦之体。
别于内外。
兰陵公主
逼幸告终。
谁谓𢻔首之贤。
翻见齐襄之耻。
逮于先皇嫔御。
并进银镮。
诸王子女。
咸贮金屋。
牝鸡鸣于诘旦
雄雉恣其偫飞。
衵服戏陈侯之朝。
穹庐同冒顿之寝。
爵赏之出。
女谒遂成。
公卿宣淫。
无复纲纪。
其罪二也。
平章百姓。
一日万几。
未晓求衣。
昃晷不食。
是以大禹不贵于尺璧。
光武不隔于支体。
以是忧勤。
深虑幽枉。
而荒湎于酒。
俾昼作夜。
式号且呼。
甘嗜声伎。
常居窟室。
每藉糟邱。
朝谒罕见其身。
偫臣希睹其面。
断决自此。
不行敷奏。
于是停壅中山
千日之饮酩酊。
无知襄阳
三雅之杯留连。
讵比又广召良家。
充选宫掖。
潜为九市。
亲驾四驴。
自比商人。
见要逆旅。
殷辛之谴为小。
汉灵之罪更轻。
内外惊心。
遐迩失望。
其罪三也。
上栋下宇。
著在易爻。
茅茨采椽。
陈诸史籍。
圣人本意。
惟避风雨。
讵待金玉之华。
宁须绨锦之丽。
故璿室崇构。
商辛以之灭亡。
阿房崛起
二世是以倾覆。
而不遵古典。
不念前章(一作前车)
广立池台。
多营宫观
金铺玉户。
青琐丹墀。
蔽亏日月。
隔阂寒暑。
穷生人之筋力。
罄天下之资财。
使鬼尚难为之。
劳人罔知不可。
其罪四也。
公田所彻。
不过十亩。
人力所供。
才止三日
是以轻徭薄赋。
不夺农时。
宁积于人。
无藏于府。
科税繁猥。
不知纪极。
猛火屡烧。
漏卮难满。
头会箕敛。
逆折十年之租。
杼轴其空。
日损千金之费。
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弃于匡床。
万户则城郭空虚。
千里则烟火断灭。
西蜀王孙之室。
翻同原宪之贫。
东海糜竺之家。
俄成邓通之鬼。
其罪五也。
古先哲王。
卜征巡狩。
唐虞五载。
周则一纪。
本欲亲问疾苦。
观省风谣。
乃复广积薪刍。
多备饔饩。
年年历览。
处处登临。
从臣疲弊。
供顿辛苦。
飘风冻雨。
聊窃比于先驱。
车辙马迹。
遂周行于天下。
秦皇之心未巳。
周穆之意难穷。
晏西母而歌云。
东海而观日。
家苦纳秸之勤。
人阻来苏之望。
且夫天子有道。
守在海外。
夷不乱华。
在德非险。
长城之役。
战国所为。
乃是狙诈之风。
非关稽古之法。
而追踪秦代
板筑更兴。
袭其基墟。
延袤万里。
遂使尸骸蔽野。
血流成河。
积怨于山川。
号哭动于天地。
其罪六也。
辽水之东。
朝鲜之地。
禹贡以为荒服。
周王弃而不臣。
示以羁縻。
达其声教。
苟欲爱人。
非求拓土。
强弩末矢
理无穿于鲁缟。
冲风馀力。
讵能动于鸿毛。
石田得而无堪。
鸡肋啖而何用。
而恃众怙力。
强兵黩武。
惟在并吞。
不思长策。
夫兵犹火也。
不戢将自焚。
遂令亿兆夷人。
只轮莫返。
夫差丧国。
实为黄池之盟。
苻坚灭身。
良由寿春之役。
欲捕鸣蝉于前。
不知挟弹在后。
复矢相顾。
髽吊成行。
义夫切齿。
壮士扼腕。
其罪七也。
直言启沃。
王臣匪躬。
惟木从绳。
若金须砺。
唐尧建鼓。
闻献替之言。
夏禹悬鼗。
时听箴规之美。
而愎谏违卜。
蠹贤嫉能。
直士正人。
皆由屠害。
左仆射齐国公高颎
上柱国宋国公贺若弼
或文昌上相
或细柳功臣
暂吐良药之言。
翻加属镂之赐。
龙逢无罪。
便遭夏癸之诛。
王子何辜。
滥被商辛之戮。
遂令君子结舌。
贤人缄口。
指白日而比盛。
射苍天而敢欺。
不悟国之将亡。
不知死之将至。
其罪八也。
设官分职。
贵在铨衡
察狱问刑。
无闻贩鬻。
钱神起论。
铜臭为公。
梁冀受黄金之蛇。
孟佗荐蒲萄之酒。
遂使彝伦攸斁。
政以贿成。
君子在野。
小人在位。
积薪居上
汲黯之言。
囊钱不如。
赵壹之赋。
其罪九也。
宣尼有言。
无信不立。
用命赏祖。
义岂食言。
自昏主嗣位。
每岁行幸。
南北巡狩。
东西征伐。
至如浩亹陪跸
东都守固。
阌乡野战。
雁门解围。
自外征夫。
不可胜纪。
既立功勋。
须酬官爵。
而志怀翻覆。
言行浮诡。
危急则勋赏悬授。
克定则丝纶不行。
商鞅颁金
项王之刓印。
芳饵之下。
必有悬鱼。
惜其重赏。
求人死力。
走丸逆坂
匹此非难。
凡百骁雄。
谁不雠怨。
至于匹夫蕞尔。
宿诺不亏。
况在乘舆。
二三其德。
其罪十也。
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况四维不张。
三空总瘁。
无小无大。
愚夫愚妇。
共识殷亡。
咸知夏灭。
南山
书罪未穷。
东海之波。
流恶难尽。
是以穷奇灾于上国。
猰㺄暴于中原。
三河纵封豕之贪。
四海被长蛇之毒。
百姓歼亡。
殆无遗类。
十分为计。
才一而巳。
苍生懔懔。
咸忧国之崩。
赤子嗷嗷。
但愁历阳之陷。
且国祚将改。
必有常期。
六百殷亡之年。
三十姬终之世。
故谶箓皆云。
隋氏三十六年而灭。
此则厌德之象已彰。
代终之兆先见。
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况乃欃枪竟天。
申繻谓之除旧。
岁星入井。
甘公以为义兴
兼以朱雀门烧。
正阳日蚀。
狐鸣鬼哭。
川竭山崩。
并是宗庙为墟之妖。
荆棘旅庭之事。
夏氏则灾衅非多。
殷人则咎徵更少。
牵牛入汉。
方知大乱之期。
王良策马。
始验兵车之会。
今者顺人将革。
先天不违。
大誓孟津
陈命景亳。
三千列国。
八百诸侯。
不谋而同辞。
不召而自至。
轰轰隐隐。
如霆如雷。
彪虎啸而谷风生。
应龙骧而景云起。
魏公聪明神武。
齐圣广渊。
备七德而在躬。
包九功而挺出。
周太保魏公之孙。
上柱国蒲山公之子。
家传盛德。
王承季历之基。
地启元勋。
世祖元皇之业。
笃生白水
日角之相便彰。
载诞丹陵。
天宝之文斯著。
加以姓符图纬。
名协歌谣。
六合所以归心。
三灵所以改卜。
文王厄于羑里。
赤雀方来。
高祖隐于砀山
彤云自起。
兵诛不道。
赤伏至自长安
锋锐难当。
黄星出于梁宋。
九五龙飞之始。
大人豹变之初。
历试诸艰。
大敌弥勇。
上柱国司徒东郡公翟让
功宣缔构。
翼亮经纶。
伊尹之佐成汤
萧何之辅高帝
上柱国总管齐国公柱国历城公孟畅柱国绛郡裴行俨大将军左长史元真等。
并运筹千里。
勇冠三军。
击剑则截蛟断鳌。
弯弧则吟猿落雁。
沛公之基。
寇贾吴冯。
萧王之业。
复有蒙轮挟辀之士。
拔距投石之夫。
冀马追风。
吴戈照日。
魏公属当期运。
抚兹亿兆。
躬擐甲冑。
跋涉山川。
栉风沐雨。
岂辞劳倦。
遂起西伯之师。
将问南巢之罪。
百万成旅。
四七为名。
呼吸则河渭绝流。
叱咤则嵩华自拔。
以此攻城。
城不陷。
以此击阵。
阵不摧。
譬犹决沧海而濯残萤。
举昆崙而压小卵。
鼓行而进。
百道俱前。
今月二十一日届于东都
而昏朝文武留守段达等。
昆吾恶稔。
飞廉奸佞。
久迷天数。
敢拒义兵。
驱率丑徒。
众有十万。
回洛仓北。
遂来举斧。
于是熊罴角逐。
貔虎争先。
因其倒戈之心。
乘我破竹之势。
曾未旋踵。
瓦解冰消
坑卒则长平未多。
积甲熊耳为少。
等助桀为虐。
婴城自固。
梯冲乱舞。
徒设九拒之谋。
鼓角将鸣。
空凭百楼之险。
燕巢卫幕。
鱼游宋池。
殄灭之期。
匪朝伊暮。
兴洛虎牢。
国家储积。
我已先据。
为日久矣。
既得回
又取黎阳
天下仓廪。
尽非隋有。
四方起义。
万里如云。
足食足兵。
无前无敌。
裴光禄仁基
雄才上将
受命专征。
遐迩攸凭。
安危是托。
乃识机知变。
迁殷事夏。
袁谦擒自蓝水
张须陁获在荥阳
窦庆战没于淮南
郭询授首于河北
隋之亡候。
断可知也。
清河公房彦藻
近秉戎律。
略地东南。
师之所临。
风行电击
安陆汝南
则随机荡定。
淮安济阳
则俄然送款。
徐圆朗巳平鲁郡
孟海公又破济阴
于是海内英雄。
咸来响应。
封民瞻取平原之境。
郝孝德据黎阳之仓。
李士雄虎视于长平。
王德仁鹰扬上党
滑公李景考功郎中房山基发自临渝
刘兴祖北朔
崔白驹在颍川起。
方献伯以谯郡来。
各拥数万之兵。
俱期牧野之会。
沧溟之右。
函谷以东。
牛酒献于军前。
壶浆盈于道路。
诸君等并衣冠世冑。
梓良才。
神鼎灵泽之秋。
裂地封侯之始。
豹变鹊起。
今正其时。
鼍鸣鳖应。
见机而作。
宜各鸠率子弟。
共建功名。
耿弇之赴光武
萧何奉高帝。
当以金章紫绶。
华盖朱轮。
富贵以重当年。
忠贞以传奕叶。
岂不盛哉。
若隋氏官人。
同夫桀犬。
王莽之恩。
仍怀蒯瞆之禄。
审配死于袁氏。
不如张合归曹。
范增困于项王
未若陈平从汉。
魏公推以赤心。
当加好爵。
择木而处。
令不自疑。
脱其猛虎犹与。
舟中敌国
夙沙之人。
共缚其主。
彭宠之仆。
自杀其君。
高官上赏。
即以相授。
如闇于成事。
守迷不反。
昆冈纵火。
玉石俱焚
尔等噬脐。
悔将及。
黄河带地。
明余旦旦之言。
皎日丽天。
知我勤勤之意。
布告海内。
咸使闻知。
李百药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项弃范增善,比干才。
嗟此二贤没,馀喜得卿来(《册府元龟》卷九七《帝王礼贤》。此首承陶敏先生录示。)
攀龙台碑701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粤若太极始搆。氤氲含五气之精。
元胎既分。鼓舞立三才之位。
由太朴而观成象。自流形而臻物备。
因乾坤之变化。相后辟之经纶。
则知肇创云雷。非一圣之事。
奄荒区夏。由浸昌之业。
是以岐酆受命。武王戢商野之戈。
谯亳开基。文后迁汉宫之鼎。
若乃提六合之枢纽。扣二仪之鐍钥
日月既出。方利见于通三。
风云未和。尚劳谦于初九。
蓄宏图于缘鹤之邸。垂庆绪于断鳌之运。
屈伸应物而无累于时。进退随方而不违于道。
非圣人之睿智。其孰能与于此乎。
大周无上孝明皇帝。讳某字某。
太原文水人也。其先出自周平王少子。
有文在其手曰武。因以姓氏。
居沛之竹邑晋尚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薛侯陔其后也。
六代祖洽。仕
封于晋阳。食采文水
子孙因家焉。夫其受氏中古。
开阶上业。轩辕以青龙进驾。
配永循机。少昊以元鸟名官。
修方正度。高辛之首戴干盾。
后弃之躬勤稼穑。或四妃分孕。
随肩执天下之图。或三圣连衡。
踵武司域中之契。宗支继明而袭嘉。
帝载重熙而累洽。虽七百休祚。
暂迁于质文。而九五尊名。
复光于历数。自非庆钟长发。
神应远期。人鬼赞其谋猷。
乾坤扶其统绪。岂能出入百代。
周旋万期。至道淳风。
未昏而已旦。洪炉大宝。
既旧而还新。家纂迎日之符。
门传配天之业。环三辰于斗极。
不足比其崇高。灌四渎于沧溟。
未能俦其深远。若夫振氓育德。
屈道不王。舄奕于昭穆之閒。
颉颃于公卿之位。盖详诸惇史。
可得而略。高祖成皇帝
宏才硕量。经文纬武。
曾祖章敬皇帝。达学通儒。
金声玉振。大父昭安皇帝
心冥道德。志挟九区。
显考文穆皇帝。理会几神名高四海。
帝即文穆之第四子也。母文穆皇后
尝祈晋祠于水滨。得文石一枚。
大如燕卵。上有紫文。
成日月两字。异而吞之。
其夕梦日入寝门。光耀满室。
已而怀孕。遂产帝焉。
及载诞之宵。梦人称唐叔虞者谓后曰。
余受命于帝。保护圣子
惊寤而帝已生。明日。
紫气氛氲。覆冒其城上。
俄而化为五色。髣髴若文绣之衣。
左右亲宾。莫不骇异。
及长。龙颜方面。
身长八尺。背有黑子。
象北斗之形。昔者祷于郊禖。
拾卵而兴王业。游乎温洛
吞珠而立帝期(一作基)。谯宫诞而青气发祥。
猗殿生而丹曦授彩。亦有御感梦。
皇天之命伯倏。剪叶开封
上帝之名太叔。咸跻未然之兆。
并获将来之应。犹不能比踪神贶。
埒美圣符。况乃龙颜武肩。
有含良之骨法。戴钤怀斗。
高密之容状。是故生而圣知。
幼而聪达。敏给于论天之始。
徇齐于对日之初。甫及胜衣。
究缇缃之赜。逮乎束发。
殚鞶帨之巧。淳深孝悌之性。
闇发天机。宏裕仁慈之风。
匪因师习。太后尝被重疾。
不愈经时。帝扶侍起居。
品尝药物。仅踰苍舒称象之岁。
未及子建诵诗之年。履不正絇。
衣不解带。及丁荼蓼。
号慕呕血。七日无水浆之膳。
三年罢盐酪之滋。扶杖而行。
殆至毁灭。虽孝文之服勤累载。
高宗谅阴三祀。无以加也。
常有大节。罕营小方。
志立功名。而不求苟得。
心重气侠。而动循常宪。
道德深富。规模宏远。
旷心将江海齐逸。宏量与宇宙同宽。
是以单父通人。识其殊异之表。
大梁奇士。许以霸王之略。
文穆皇帝则哲之鉴。恒易其难。
几之神。每前其用。
尝从容谓诸子曰。吾家累仁千祀。
积德重叶。馀庆所及。
宜在子孙。今观汝曹。
王佐才也。然草创经纶之际。
圣贤驰骛之。腾啸而驭风云。
叱咤而成功业。其在士彟耳。
以如天之圣。用知子之明。
檃括所在。锱铢不缪。
岂如赵邦谋嗣。惟验于藏宝。
楚国择材。更凭于埋璧。
文穆之弃代也。帝庐于墓茔。
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丧纪之节。复如居穆后之哀。
芝草生于庐前。偫乌数万。
衔土集于坟上。山中旧多猛兽。
行李艰阻。至是皆逃窜绝迹。
时人以为纯孝之感焉。隋高祖雅闻帝名。
屡加辟召。友人同郡叔孙贺。
博通之士也。阴阳术数。
无所不该。谓帝曰。
公状貌非常。但玉理(一作埋)未发耳。
终居人上。勿为事先。
帝亦知隋统将终。乃称疾不应。
汉王谅以戚藩之重。作牧太原
乃亲率官僚。造门致礼。
深加敦谕。逼令进发。
帝不得已起应明扬。至仁寿宫。
隋文帝寝疾。有敕馆于内史省。
以须后命。帝高名宿望。
倾动当朝。承风仰流。
揖拜无地。衣冠如宗海之赴。
士庶均在田之睹。司徒观王雄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宏兵部尚书柳述咸与抗礼。
延登首席。中郎之下迎王粲
计吏之长揖袁逢。千载风流。
复存斯举。帝风仪伟丽。
占对详明。朝端改容。
左右属目。钦才辩。
欲探阃奥。争出异同。
互兴名理。而洪钟有虚受之量。
明镜体不疲之德。词同炙輠。
应若扣机。立定雌黄。
既堪嬴后前膝。坐离坚白。
足使田巴杜口。观王既特相钦慕。
牛宏亦深加敬异。并虚心降节。
投分申交。而杨素负才。
耻己不若。虽外示接引。
而内怀猜忌。乃私谓观王牛宏曰。
吾观武氏风骨。实有英雄之度。
今太平无事。安用此人。
不如除之。王等不荅。
柳述又潜遣相工视帝。帝知之。
深不自安。会隋文帝崩。
因移病出外。等以为伪迹。
从此欲搆祸端。赖观王牛宏营护得免。
汉高以英威冠代。取忌范增
刘主以倜傥出偫。见疑曹操
比方前事。有若合符。
帝既脱网罗。深自隐匿。
虽室家追访。犹见砀山之云。
而廛里去还。不就丹陵之日。
杜城之弋猎。罢雷泽之渔钓。
独览前志。长怀古人。
有行高于时。有行济于物。
辄慷慨击节。殷勤留想。
便欲冥道契于一朝。托神交于千载。
埙篪唱和。自多跗萼之亲。
风景游遨。无乏林泉之兴。
岁将晏也。龙蟠凤戢者久之。
大业七年炀帝徵天下精兵。
会于涿鹿。将亲授节钺
以伐辽左。旌旗亘于千里。
转运盈于万轴。闾阎失业。
郡县不安。帝谓诸兄曰。
夷狄不宾。肇于上古。
自当置之度外耳。未有纡万乘而雠小忿。
扰偫生而赴非急。夫兵犹火也。
不戢自焚。祸乱之萌。
从此始矣。既而六师鱼溃。
九野鸿飞。竟兆天亡之徵。
卒成土崩之势。帝于是慨然有志。
方思濡足。乃讨论兵法。
商搉将率。上自黄帝
下讫有隋。考其谋略机权。
稽其成败得失。并列名氏。
为之赞论。殚鱼钤武韬之术。
究元女黄公之符。勒成一家。
凡三十卷。名曰古今兵要。
制高秦肆。事轶鲁门。
可以刻秘牒而升庙堂。可以藏名山而悬日月。
圣人之心情见矣。天下之能事备矣。
于时兵戈屡扰。饥馑荐臻。
英杰怀逐鹿之心。氓黎有瞻乌之惧。
期谢公之出处以卜兴衰。待韩王之从就而论胜负。
与能之托。时议攸归。
长吏猜焉。数令相觇。
帝自惟人望。惧发祸机。
欲混迹而同尘。且韬光而向晦。
乃出应期命。为河北道总管府司骑参军
智周变通。道兼语默。
戢大鹏之举。逐集榆枋。
降应龙之神。还游陷阱。
杨元感之作乱也。后主方重讨辽东
元感进围洛阳官兵频战不利。
城中大骇。议欲出降。
时帝在东都。惧其失计。
遽往见留守樊子盖。为陈用兵形势。
制敌权宜。论元感必败之徵。
都城可守之策。子盖大悦。
拜而从之。尔后军谋。
一皆咨禀。卒擒元感。
帝之力焉。后主归自辽阳
子盖方之行所。邀帝同发。
拟相推荐。帝知后主猜忌。
不愿多取功名。深自谦撝。
发言恳到。子盖心悟。
叹息而罢。于是汎以军功。
奏授正议大夫。迁晋阳宫留守司参军
无忌之克敌让封。仲连之立功辞位。
比我休德。曾何足云。
帝既博通偫书。兼善众术。
拂龟端策。未劳询于詹尹。
推历考度。无假访于山稽
大业十二年。后主幸江都宫。
帝私谓诸兄曰。此行也。
不复还矣。繇是乡里宗族。
劝帝起义。帝每自推算。
知时命未符。又念叔孙贺之言。
故抑而不许。初。
李密为杨元感谋主。元感不能从。
及闻帝与樊子盖运筹。所揣皆如密意。
乃叹曰。天下奇才也。
遂遣书招帝。帝笑而不从。
诸兄素闻名劝帝。帝曰。
虽有才气。未能经远。
欲图功业。终恐无成。
唐高祖安抚太原。便留镇守。
帝观之曰。雄杰易。
聪明神武。此可与从事矣。
投刺往谒焉。贾文和之揣君。
郦食其之观将。翔而后集。
可谓明也。高祖亦虚心结契。
握手推诚。周文之得姜牙
载以騑服。成汤之逢伊尹
告之宗庙。便应爪牙之任。
即承心膂之托。高阳历山飞来寇。
帝从高祖击之。弧弯六钧。
箭穿七札。随手必陷。
当皆靡乱。神兵掩击。
丑虏大歼。熊山之破赤眉。
不比其捷。犬邑之摧青犊
未俦其俊。高祖嗟叹。
赏赐甚多。军师凯旋。
便过帝宅。乐饮经宿。
恩情逾重。其后数过辄宿。
遂以为常。帝尝夜行。
闻有称唐公为天子者。登遣寻索。
了无其人。又梦从高祖乘马登天
俱以手扪日月。于是具以状白。
并献所撰兵书。高祖大欢。
益以自负。置其书于箱箧。
后皆按以从事。闻程昱之梦。
即以为名。听张良之言。
皆纳其策。所谓天授。
岂但人谋。高祖将举义兵。
令帝领徒于城内。义旗建。
中郎将兼司铠参军。陪斩木之经始。
奉披荆之缔构。异中涓之受职。
同别校之分麾。从破吕州
进授右光禄。师至霍邑
隋将宋老生发兵拒险。军不得进。
偫下多请引还者。高祖将从之。
帝直入切谏。高祖乃止。
决机于龙斗之日。定策于狐疑之辰。
裨谌之请车。同子房借箸
实建王业。事符天启。
霍邑定。拜寿阳县开国公
食邑一千户。屠城斩邑。
既凭帷幄之谋。开国承家。
即启山河之赋。京师平
光禄大夫。赐宅一区。
钱三百万。䌽五千段。
灌婴之频从征伐。始拜大夫
去病之累著勋庸。方开甲第。
释干戈而论俎豆。起桴鼓而立君臣。
式是礼仪。允归通博。
义宁元年礼部侍郎。馀如故。
仪刑斯在。命服有辉。
肃事南宫。虽懋于春典。
司言东掖。更资于夕拜。
黄门侍郎。馀并如故。
职参持盖。位连负玺。
茂先之博览图籍。誉满玉堂。
务伯之提正纲维。名高琐闼。
录前后功效。改封义原郡开国公
增邑一千户。赐良马二百匹。
(一无此字)二千石。爰膺嘉赏。
遂启大邦。解汉皇之骖。
宁比其惠。分吴主之
未齐其宠。武德元年内史
帝累让不受。改授纳言
又固辞。乃授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并越将军
赐田三百顷。奴婢三百人。
䌽物二万段。黄金五百斤。
食实封五百户。金章紫绶。
玉鼎黄扉柱国齐元相之班。
将军比命卿之服。膺上赏而军国。
中枢而议文武。恩荣兼被。
时辈莫俦。三年工部尚书
馀并如故。差肩八座。
配象七星。以百揆之枢衡。
参万机之损益。德绩兼备。
声望日隆。于时军旅犹殷。
宪章未洽。帝尽心翼亮。
推诚匡辅。入有造膝之谋。
外宏匪躬之义。兴复乎九畴之叙。
弥纶乎百度之阙。颓纲所以克振。
令典于是毕修。高祖□之。
礼绝偫彦。进封应(一作晋)国公
加实封八百户。馀并如故。
高祖又谓帝曰。朕在并州之日。
恒往卿家。今欲使卿一门三公
用微荅主人之意也。是日封帝长兄司农卿士棱为宣城郡
次兄行台左丞相士逸为安陆郡。并食邑一千户。
欢比连席之旧。契均同舍之游。
酬德踰于二钱。报恩过于一笥。
阖门受邑。宁惟吴汉之子孙。
举宗毕侯。岂直萧何之兄弟。
尔后高祖行幸。常令帝总留台事。
兼知南北牙兵马判六曹尚书相国之处秦中
盖资镇抚。令君之住许下。
仍参筹画。具瞻惟允。
是谓国钧。时帝先缺中闱。
高祖亲为求偶。谓帝曰。
纳言遂宁杨达。才为英杰。
地则膏腴。今有女贤明。
可以辅德。秦晋之匹。
不能加也。于是特降纶言。
俾成姻对。高祖自为帝婚主。
桂阳公主专知女家。降六礼于璿枢。
指三星于金穴。鲁大夫之嫁女。
卿士送迎。公子取妻。
乘舆供帐。作俪于凤凰之兆。
相从于孔雀之楼。伐柯则欢其食鱼
则美其巢鹊。是配琴瑟。
爰宜室家。钦若有行。
孝明高皇后妃也。始同妫水之聘。
终启涂山之业。永言好合。
若有神灵之契焉。憬彼涂泥。
实惟淮海。襟带全楚。
咽喉劲越。虽孙权故业。
久黜霸图。而刘濞馀妖。
仍多反气。杜伏威初行僭逆。
辅公祏继以乱亡。泉薮未惩。
萑蒲犹在。帝思俾乂。
遂纡时哲。以本官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赐锦袍宝带一具。尔乃抚之以诚恕。
经之以权略。钩距闇施。
既问羊而知马。网罗潜设。
亦因鱼而得鸿。降北海之渠。
未踰期月。尽(一作剿)南山之盗。
讵假旬时。然后商旅安行。
农桑野次。化被三吴之俗。
威行百越之境。輶轩符节之使。
复下于蛮陬。齿革羽毛之琛。
还输于王国矣。始高祖之饯帝也。
期以半年。及江湖既平。
帝将入觐。父老数百人。
诣阙上表。乞更留一年。
颍川之还寇恂临淮之重祈侯霸
俦功语德。彼独何人。
玺书褒焉。复留镇抚
九年。太宗储宫统事。
乃徵帝入朝。宠赐频繁。
事以殊礼。荆河奥壤。
密迩瀍洛。自昔股肱之郡。
由来战争之场。飞水初澄。
虽免鲸吞之患。丛祠未剪。
尚有狐鸣之妖。受委共康。
非贤勿授。使持节豫息舒道等四州诸军事豫州都督
赐黄金二百斤。朱轓首途。
吏人抃舞而交谒。皂盖临府。
盗贼惊惶而请命。倾巢咸附。
阖境肃然。弃戟捐矛。
既如张霸之政术。含哺鼓腹
更似岑熙之歌咏。利州都督义安郡王孝常称乱剑南
扇动夷落。孝常诛死。
馀党分窜。劫掠未息。
朝廷患之。太宗博访偫寮。
咸以为非帝不可。贞观元年拜利隆始静西龙等六州诸军事利州都督
郡惟遐徼。地实偏陬。
寻蜀帝新开之途。经汉主旧烧之栈。
渝人賨旅。兽骇禽惊。
帝招辑叛亡。抚循老弱。
赈其匮乏。开其降首。
百城櫜弓而不用。偫盗束手而来归。
宏以善贷之恩。赦其既然之罪。
未移弦望。郡境乂安。
制书褒扬。增邑五百户。
赐珍物服玩。黄次公政称长者
裂壤开封杜伯侯动无閒然。
赐书增秩。五年改授荆峡澧朗岳果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大都督
眷兹上流。实惟旧楚。
荆台之跨跱。连渚宫之形胜。
一都之会。昔号难治。
仁化久覃。威名先著。
褰帷而十部咸肃。闭阁而万殊皆理。
宽力役之事。急农之业。
狴圄空而京坻实。奸回息而礼义兴
市不倚门。田多让畔
烝人罢讼。咏河上之甘棠。
游女无思。歌汉滨之乔木。
流化实同于二陕。宣风宁止于六条。
先是微属亢阳。颇伤时稼。
帝乃亲往长沙寺。迎阿育王像而祈焉。
俄而油云勃兴。大雨洪澍。
倏忽而四境滂霈。须臾而千里沾洽。
申虔未踰于晷刻。降福遄同于影响。
一州叹骇。称有神明。
是知元符未臻。且列于公侯之位。
帝道潜契。实冥于天地之德。
昔者姬文事。行化始自于江沱。
武平吴。树勋实由于荆土。
诚作之基址。乃兴王之窟宅。
况复风烟气色。楼台迩翔凤之川。
邑里光辉。阡陌通卧龙之境。
爰纡不世之主。将建非常之业。
于是乎百物呈瑞。三灵降休。
游殷朝之白狼。止酆尹之丹爵。
含牙之兽。遁迹于殊邻。
同颖之禾。垂苗于近甸。
惠爱之德著矣。皇王之迹兆矣。
然后白气流而圣人感。黄河清而圣人生。
奄有六宫。遂荒三象。
化千乘而为万国。抚四海而成一家
起藩屏之会昌。致寰瀛之景福。
大矣哉。九年。
唐高祖崩。帝奉讳号恸。
因以成疾。太宗遣名医诊疗。
道路相望。医以病候将深。
劝令进药。帝因举声大哭。
呕血而崩。敬想忠义之风。
缅惟臣主之分。求诸古昔。
未之闻也。时年五十九。
遗令归葬文水。因山为坟。
穿足容棺。敛以时服。
灞陵之不藏金宝。纪市之无变廛肆。
惟圣达节。千载同风。
于是具僚失图。阖境哀恸。
农商号于野。士女哭于衢。
三月停竽瑟之音。再期深考妣之慕。
宁止东城故老。安歌对陈氏之祠。
复见南岘吏人。垂涕望羊公之碣。
太宗闻帝崩状。嗟悼久之。
曰。可谓忠孝之士。
乃命史官书之。追赠礼部尚书
配食太上皇庙。赠物八百段。
米粟八百石。官造灵舆。
送达故乡。仍委本州大都督英国公李绩监护丧事。
缘丧所须。并令官给。
郎中一人驰驿吊祭。谥曰忠孝公
礼也。天皇大帝嗣膺乾历。
光阐帝猷。思盛德而有怀。
念元功而载伫。永徽元年改赠使持节都督并汾慈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大都督
馀并如故。圣上肇开阴曜。
正位坤元。永徽六年又下制赠司空
馀如故。显庆元年又赠司徒
改封周国公食邑四千户。
咸亨元年太尉太子太师太原郡食邑五千户
文水三百户奉陵邑。置令丞已下官。
夫源流广而津派长。枝叶繁而本根茂。
况立德之祀。奄百代而全昌。
谋孙之基。冠千龄而首出。
与夫东汉外戚。西京异姓。
不同年而语矣。文明元年
皇帝临朝。追崇为魏王
食邑一万户。永昌元年
偫臣以名号不称。抗表固请。
于是上尊号曰忠孝太(一作大)。及钟石变声。
讴歌有奉。皇帝钦受终之茂躅。
御惟新之景命。改正朔而营宗庙。
定郊邱而立社稷。聿遵故实。
光启鸿名。乃奉册尊太皇孝明高皇帝
陵曰昊陵。庙曰太祖
推大功而增大号。奉先之义存焉。
享皇极而配皇天。敬始之诚备矣。
仍以为千人起邑。名未光于寝园。
万户陪陵。班仅齐于令长。
思广崇阳之称。更增奉明之秩。
圣历二年。乃下制改昊陵署为攀龙台。
加置官属佐吏。滦水将九河齐浚。
桥山与四岳争高。然后肃敬之仪。
旁绝于恒数。尊崇之志。
上申于罔极。盖天子之孝也。
庸小人之可谈乎。初。
晋阳懿公既受田于文水。有紫气发于其地。
上冲太微。占者以为当有圣人兴于此
至是而天下宗周。符于所占矣。
帝神气和雅。天姿英迈。
率尔坦易。而无废务。
俨然威容。实可亲昵。
俾好贤而乐善。博识而多闻。
游谈者空慕其风。钻仰者不知其度。
若乃观文察理。睹奥钩深。
推六画而见三才。覆四营而穷万象。
斯乃风皇之所以际天人也。敦本抑末。
纳祜蠲邪。探秘术于九门
致成功于六府。斯乃火帝之所以慈氓庶也。
语奇正纵横之术。论帝王仁义之兵。
教貙武熊罴。作舟车器械。
斯乃轩后之所以张武功也。温良浚哲。
惇懿文明。观象乎藻火之衣。
听言于宫商之律。斯乃妫水之所以昭文德也。
声为律而身为度。勤于国而匮于家。
沐雨而栉风。卑宫而菲食。
斯乃夏王之所以求诸己也。引罪让德。
持尊下卑。虚襟于药石之言。
屈体于刍荛之议。斯乃商后之所以听于人也。
不傲不逸。多艺多才。
求贤审官。兴法立度。
通刑政之要。达礼乐之情。
斯乃周公之所以勤王事也。宫墙䍐测。
性道难闻。笔削所裁。
偫贤无措言之地。宪章所缀。
百代成不刊之式。斯乃孔宣父之所以正人伦也。
兼列圣之纯懿。总百王之事业。
时运未集。东皋辍鸿鹤之心。
天衢既亨。北面就人臣之礼。
文命之匡虞历。都君之辅唐政。
终能与时俯仰。随运污隆。
居位恒屈其身。莅官必行其道。
是以参谋帷幄。则消薄蚀而殒搀抢。
助理盐梅。则成雍熙而作舟楫。
名裕于八能之士。德高于五圣之臣。
及赐瑞分圭。牧州典郡。
其人变而众化。其政贤而偫美。
入称来晚。讴歌迎节传之车。
出有去思。号泣拥襜帷之路。
岂惟南征而北怨。固亦西泣而东悲。
仁覃于鸡犬之乡。泽浸于蚁蝼之穴。
用能摛光表之盛业。启格天之洪绪。
存膺显位。彤弓开九命之尊。
没享大名。紫箓登万乘之贵。
岂非天道人事。祐贤福善之徵欤。
皇帝念过隙之不留。哀终天之䍐报。
钦致孝之前辙。仰增名之旧式。
以为庙堂作颂。功业才播于朱丝。
书策勋。德音不传于翠玉。
将谋相质之事。更宏丕显之躅。
载纡中旨。爰命下臣。
泗水之遗风。求弇山之故事。
奉天经而扬词藻。图帝范而悬金石。
将使神功睿业。配图象而昭临。
茂烈崇徽。共方仪而永久。
跪承大命。而为颂曰。
厥初剖判。肇有君臣。
体国经野。司天属人。
二微递袭。五运相因。
惟德是辅。惟乾罔亲(其一)
谦庄斯崇。荒侈则替。
金镜易失。玉仪难继。
于皇圣周。独与神契。
受箓千祀。重光百世(其二)
轩谢挚立。辛迁稷升。
岐山光启。酆水丕承。
淳耀中缺。灵符更兴。
三才奄有。八景时乘(其三)
隆庆基。诞生睿德。
齐圣刚毅。钦明柔克。
行为天经。语成帝则。
文冠杨史。学穷儒墨(其四)
僶俛三聘。观光九重。
未交刘彻。先揖袁逢
路险难进。才高不容。
言辞吠犬。退保潜龙(其五)
人忌英雄。物疵孤直。
随运出处。与时消息。
遂汨泥沙。爰栖枳。
择木候主。抟风举翼(其六)
披荆晋野。借箸汾圻。
霍邑通路。秦关启扉。
策无遗兆。虑必先机。
汉主分食。萧王解衣(其七)
裂壤畴庸。升朝致绩。
勋刻彝鼎。任司衡石。
玉铉调梅。金坛秉戚。
职备文武。道光帷帟(其八)
恩洎同胞。礼加内主。
鱼贯纳币。雁行分土。
外馆施衿。中台曳组。
荣被亲戚。庆隆今古(其九)
三事出牧。九卿为守。
忧人急才。屈道资祐。
淮水颍川借寇。
龚遂买牛。宋均浮兽(其十)
荆吴异俗。梁豫殊乡。
德绩被。共芳。
歌迎来轴。泣送归艎。
朝礼斯懋。宸心孔臧(其十一)
尧得圣臣。纳诸大麓。
舜让才子。止其枚卜。
况我皇明。兼而韫椟。
徒屈时命。罔终天禄(其十二)
戢耀南纪。迁神北维。
二分齐德。三马同基。
汉曲图像。江沱立祠。
存流美化。没有馀思(其十三)
钦若大君。奄荒天位。
率由礼乐。仰尊名器。
禋郊展礼。升坛立谥。
祗敬已洽。孝思无匮(其十四)
衣冠轸慕。园寝加隆。
祼择殷士。歌留沛童。
弇山垂裕。济水铭功。
流德音乎翠玉。配贞观于元穹(其十五)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767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东屯
引用典故:白袍 锐头将军 碎玉斗 突骑五千
(一作山)雨萧萧滞(一作带)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锐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
泉源泠泠杂猿狖,泥泞(一作滓)漠漠饥鸿鹄。
岁暮穷阴耿未已,人生会面难再得。
忆尔腰下铁丝箭,射杀林中雪色鹿。
前者坐皮因问毛,知子历险人马劳。
异兽如飞星宿落,应弦不碍苍山高。
安得突骑五千,崒然眉骨皆尔曹。
走平乱世相催促,一豁明主正郁陶。
(一作恨)范增碎玉斗,未使吴兵著白袍
昏昏阊阖闭氛祲,十月荆南雷怒号。
司徒陈公舍宅造寺碑 唐 · 僧德宣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观夫二仪之大也。不能免天倾地裂之灾。
三光之明也。不能免日薄星回之变。
非夫圆明钟觉。利见大雄。
飞观真峰。高视铁围之外。
澄襟性海。独莹珠泉之底者。
其孰能置四生于不动之国。济八苦于无明之河。
秘密成伊。演龙藏于三千世界
童蒙求我。运牛车于五百由旬。
所以太子回心舍宫殿臣妾。商人合掌。
奉珍珠琉璃。给孤独园。
一家之造精舍。琅琊别产。
两宅之入伽蓝。大矣哉。
其谁继之。我司徒陈公之谓也。
公讳杲仁。字世威
其先豫州颍川人也。十七代祖寔。
为太邱长。六世祖陈武帝
经天纬地之功。与乾坤而合道。
济俗安人之德。共日月而齐明。
家于长城。故复为晋陵人也。
祖皓字元皎
陈羽林郎将。万户千门
警夜巡昼。旌旗曳日。
朝驰杨柳之街。钟鼓沸天。
夕卫鸳鸯之殿。别敕授洪州建昌县
戴星按俗。靡草临人。
泽被春滋。爱融冬日。
花藏野雉。恋锦化而长驯。
烟渚庭鸾。怀磬声而率舞。
父讳季明字元焕
江州司马岭南道采访使。寻拜给事中
朱绂题舆。按三江而写鉴。
皇华按节。踰五岭而腾骧。
出扬使德之清。入掌王言之重。
公器局宏伟。风神洒肃。
年八岁能文章。随父任在都宅。
吏部侍郎阴铿接住。家置学。
博士授孝经尚书。以夜继昼。
口不辍诵。曰。
吾之东家某复生矣。年十三。
读史至司马相如题桥之言。叹曰。
大丈夫富贵由天。穷达在命。
使吾有寿。亦当自致青云
年十八州将秀才。送上台。
对策于玉阶。举朝称之曰。
使孙宏之文。李广之武。
与子同时。则并驱连衡矣。
曰。朕与儿俱太邱之后。
家风不坠。复见于兹。
特授监察御史。寻迁江南道巡察大使
台中绣服。驰骢马而时来。
陌上朱轮。按豺狼而不去。
大业五年三月长白山大洞内有狂寇数万。
公奉诏平之。授秉义
寻授朝请大夫九年正月
奉诏平江宁乐伯通叛徒十万。授银青光禄大夫
十三年。奉诏平东阳娄世干贼徒二十万。
隋主嘉之。召公面见。
大司徒。赐丽姝二十人。
细马五匹。千斛。
䌽五百段。对扬休命。
辅佐王官。金印紫章。
照彤庭而赫奕。䌽罗红粟
填帑藏以崔嵬。属隋季分崩。
天下丧乱。洎我大唐之有天下也。
日月悬而天地再造。历数在而车书一统。
圣人御宇。万国来朝。
奉诏询江东晋陵耆老。隋故司徒陈杲仁身有八绝。
可得闻乎。耆老逡巡而称曰。
言八绝者。一忠二孝三文四武五信六义七谋八辨。
梁大同中义兴县与晋陵竞太湖田。
数年不决。太守命公断之。
咸悦服焉。建始中
长白山叛徒引及朝贵。公奉诏推鞫。
绳黠显然而知。鉴逾明镜。
直若朱弦。梁末断太湖之田。
是非明白。陈初劾长山之贼。
真伪糺分。两造平反。
声驰省阁。片言折中。
誉出乡闾。公之忠也。
公事后亲。亲病须肉。
时属禁屠。肉不可致。
公乃割股以充羹。刺血写法华经。
为先妣修福。孝深骨立。
情慎色难。岂惟孝悌之有馀。
亦乃津梁之莫大。公之孝也。
初公选在都会。吏部侍郎阴铿出使西蜀
中书令江总北巡徐泗。倾都饯于新亭
时公奉诏作大使西巡序及北征赋恩。思逸怀蛟。
才高倚马。入江写月。
光含夷水之珠。词花飞叶。
䌽丽蜀城之锦。公之文也。
而边寇不宁。戎马屡驾。
百川潜讨。三略阴谋。
巨力取而拔山。功归第一。
神镩来而破的。中必叠双。
凶徒与恶叶同飘。逆党共春冰一泮。
公之武也。豁达大度。
浤澄春陂。胜必推人。
失乃向已。官禄给其粟帛。
尽散亲朋。皇恩加其仆马。
并均昆弟。公之义也。
既忠且信。十室彰夫子之名。
密契深期。千里巨卿之驾。
确乎不拔。惕若有孚。
公之信也。攻城略地。
秘策权宜。进楚食而离范增
夺胡鞍而输李广。公之谋也。
折角无先。共朱云而并操。
悬河不竭。与郭象而连词。
公之辨也。帝曰俞。
曲逆六奇之计。陈王怀八斗之才。
论功揆德。莫之加也。
芳名驰于万古。壮志立于三吴。
陈书虽著其高名。唐史未编其实录。
史官宜书直笔。大业中
天门沈法兴起义兵于湖州。闻公名。
远来投公。是知龙门之前。
涸鲋摇腮而竞集。鹊巢之侧。
维鸠拂羽而争来。法兴欲割据常州
诈结父子之义。时逆人李子通屯集数万。
镇在江北。惧公之威。
不敢辄渡。法兴潜谋。
诈称疾亟。公往问疾。
乃觉中毒。走马而归。
公素高僧禅师著屋尘外之交。法师寻与受菩萨戒。
付嘱张轸二夫人。所居之华第。
并道南兵仗院。并施为僧伽蓝。
杜业寺。是郡东南三十五里。
公之别业。红沼溢。
芰荷发而惠风香。绿田秋肥。
霜露降而嘉禾熟。并舍入景星寺
言讫而终。虽幽魂冥冥。
梁木斯坏。而生气凛凛。
高风尚存。功可勒石。
食堪配庙。故夫子文钟岭南(疑)骨丧而名留。
太伯吴门文身无而道在。况公神异。
越于昔贤。左遮江关
东压海口。使天无流疫。
路不拾遗。江上伏鬼神。
若称官势。郡中散牛马。
以付罗衡。四民衔覆护之恩。
百姓扶持之力。其寺明政人三年六月之所置也。
初名杜业。后改为宏
因庙讳复改为福业。呜呼。
公以武德二年岁次庚辰五月十八日而毙。享年七十二。
厥后薨辰。精舍坊闉。
答公之恩。饭僧供佛。
皓月有昃。香灯无亏。
亦由晋感子推之辞。楚怀屈原之德。
懋哉垂裕。贻厥后昆。
公之长子坦。广府士曹
次子頵。洪州司法
难兄难弟。如圭如璋。
弄双珠之明。匡二天之化。
頵之子琏。不饵荤血。
早悟苦空。得菩萨心。
有神仙寿。年九十一卒于家。
琏之子光允。雅继清风。
栖心金地。德必有邻。
同声相应。与孝门岑庭结交。
二人同心。铸文殊菩萨像。
用铁千觔。又劝同志之士。
铸普贤菩萨像。体均前种。
相好圆明。写妙德之奇姿。
移宝威之真迹。太守刘公同升江东道采访使
四岳分忧。九州共理。
玉壶冰写。让心骨之清。
红树花开。怯文章之秀。
长史欧阳公司马孙公。并望重题舆。
才高展骥。亲纡化鹤。
共佐悬鱼。县令何公。
掞天下之才。共临江县
抟风九霄。且震雷于百里。
福业寺纲维徒众等。并贞谅不拔。
维持有声。莫不道俗相率。
诚命于予。式歌文武之功。
共纪招提之。于戏。
年更事远。惧馨香之阙遗。
询诸硕才。备兹景行。
勉抽鄙思。乃为铭曰。
昭哉烈士兮昂昂。擅波蜜兮自强。
舍一家兮良田甲第。成三宝兮佛土僧坊。
生则侯兮杰出。殁而配庙兮名扬。
圣后兮聪明光宅。何奸寇兮残剥遐方。
明神八绝兮宏祜。飞将一埽兮销亡。
悲盛绩兮江南芜没。树丰碑兮海内昭彰。
内德论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若夫十力调御。
运法舟于苦海。
三乘汲引。
坦夷途于火宅。
劝善进德之广。
七经所不逮。
戒恶防患之深。
九流莫之比。
但穷神知化。
其言宏大而可警。
去惑绝尘。
厥轨清邈而难逃。
华夷士庶。
朝野文儒。
各附所安。
鲜味斯道。
自非研精以考真妄。
沈思而察苦空。
所以立匪石之信根。
去若网之疑盖。
远则净名妙德。
宏道胜而服勤。
近则天亲龙树。
悟理真而敦悦。
罗什道安之笃学。
元宗而益敬。
僧睿慧远之归信。
迄皓首而弥坚。
士安之淫书。
宣尼之玩易。
千金未足惊其视。
八音不能改其听。
闻之博而乐愈深。
思之深而信弥笃。
皆欲罢而不能。
则其非妄也必矣哉。
我皇诞膺天命。
宏济区宇。
覆等苍旻。
载均厚地。
扫氛祲。
清八表。
救涂炭。
宁兆民。
五教敬敷。
九功惟叙。
总万古之徽猷。
改百王之馀弊。
搜罗庶善。
崇三宝以津梁。
芟夷偫恶。
屏四部之稊莠。
遵付嘱之遗旨。
绍隆要术
功德崇高
昊天罔喻。
但搢绅之士。
祖述多途。
各师所学。
异论锋起。
或谓三王无佛而年永。
二石有僧而政虐。
损化由于奉佛。
益国在于废僧。
苟明偏见。
未申通理。
博考兴亡。
足證浮伪。
何则。
亡秦者胡亥
时无佛而土崩。
兴佛者汉明。
世有僧而国治。
周除佛寺。
而天元之祚未永。
隋宏释教。
而开皇之令无虐。
盛衰由布政
治乱在庶官。
归咎佛僧。
实非通论。
且佛唯宏善。
不长恶于臣民。
戒本防非。
何损害于家国。
若人人守善。
家家奉戒。
则刑罚何得而广。
祸乱无由而作。
骐骥虽骏。
不乘无以致远。
药石徒丰。
未饵焉能愈疾。
项籍丧师。
范增之无算。
石氏兴虐。
岂浮图之不仁。
但为违之而暴乱。
未有遵之而凶虐。
由此观之。
亦足明矣。
复有谓正觉为妖神。
比净施于淫祀。
訾而谤之。
无所不至。
圣朝劝善。
立伽蓝以崇福。
迷民起谤。
反功德以为疣。
此深讪上。
非徒毁佛。
愚窃抚心而太息。
所以发愤而含毫者也。
忝赖皇恩。
预沾法雨。
切磋所惑。
积稔于兹。
信随闻起。
疑因解灭。
昔尝苟訾而不信。
今则笃信而无毁。
近推诸已。
广以量人
凡百轻毁而弗钦。
皆为讨论之未究。
若令探赜索隐。
功齐于澄什。
必皆深信笃敬。
志均于名僧矣
师政学匪钩深。
识不臻妙。
少有所闻。
微去其惑。
谨课庸短。
著论三篇。
辩惑第一。
明邪正之通弊。
通命第二。
辩殃庆之倚伏。
空有第三。
破断常之执见。
覈之以偫言。
考之以众善。
上显圣朝之净福。
下折淫祀之虚诽。
徒有斯意。
实乏其才。
属词鄙陋。
援證庸浅。
虽竭愚勤。
何宣圣德。
庶同病而未愈者。
闻浅譬而深悟也。
如籓篱之卉。
或蠲疾于腹心。
藜藿之餐。
傥救喂于沟壑。
若金丹在目。
玉馔盈案。
顾瞻菲薄。
良足陋矣。
人物志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
余尝览人物志观。
其索隐精微。
研几元妙。
实天下奇才。
然品其人物。
往往不伦。
管仲商鞅俱为法家。
是不究其成败之术也(原注僧一行称调盈虚御轻重惟太公管仲虽霸者之佐不及太公亦不宜比商鞅可与吴起同类耳)
子产西门豹俱为器能。
是不辨其精粗之迹也。
子产多识博闻。
叔向且犹不及。
仲尼敬事之。
西门豹非其匹也。
其甚者曰。
辨不入道。
而应对资给
是谓口辨。
乐毅曹邱生是也。
乐毅中代之贤人。
洁去就之分。
明君臣之义。
自得卷舒之道。
深识存亡之机。
曹邱生招权倾金。
毁誉在口。
季布以为非长者。
焉可以比君子哉。
又曰。
一人之身。
兼有英雄。
高祖项羽是也。
其下虽曰项羽英分少。
范增不能用。
陈平去之。
然称能合变。
斯言谬矣。
项羽坑秦卒以结怨关中
咸阳而眷怀旧土。
所谓倒持太阿。
授人以柄。
岂得谓之合变乎。
又愿与汉王挑战。
汉王笑曰。
吾宁斗智。
不能斗力。
及将败也。
自为歌曰。
拔山气盖世
其所恃者气力而已矣。
可谓雄于韩信
气又过之。
所以能为汉王敌。
聪明睿知。
不足称也。
韶阳相国崔公846年 唐 · 许浑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一匮为功极九层,康庄犹自剑(一作独)棱棱。
舟回北渚经年泊,门接东山尽日登。
万国已闻传玉玺,百官犹望启金縢
贤臣会致唐虞世,独倚江楼笑范增
十二时 其十 咏史十二首 唐 · 敦煌曲子
 押有韵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日入酉。昔日秦坑能消酒。
项王不取范增言。转信投降汉王走。
按:敦煌歌辞总编卷五(○八四六)
工器解 唐 · 程晏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一
匠刀者不必自用割。
匠弓者不必自用射。
善为器而已。
善割者不必善匠刀。
善射者不必善匠弓。
善用人之器而已。
庖丁岂自锻而后操之耶。
由基岂自斲而后射之耶。
然则匠刀者不嫉庖丁之解。
匠弓者不嫉由基之中。
业己之为器。
而惧刃之不利。
弦之不劲也。
我器既利既劲。
称彼之用。
是器得其所。
又何嫉哉。
张为汉之器。
既利既劲矣。
不嫉汉祖之能刃我而解羽。
弦我而中羽。
天下是业己之器也。
反是者所谓己匠刀不欲人之善割。
己匠弓不欲人之善射。
然则器安适乎。
范增之器也。
既利既劲矣。
鸿门之言不用。
羽非善割善射者。
终不能用其器也。
是器岂嫉人也哉。
痛哭之失其所也。
是言也。
不足儒者道。
用警乎贪民嫉上之臣也。
偶题 唐末至五代 · 徐夤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闲补亡书见废兴,偶然前古也填膺。
秦宫犹自拜张禄,楚幕不知留范增
大道岂全关历数,雄图强半属贤能。
燕台财力知多少,谁筑黄金到九层。
秦门 范增 唐末 · 周昙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智士宁为暗主谟,范公曾不读兵书。
平生心力为谁尽,一事无成空背疽。
睿帝行止状 五代 · 韩熙载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七
熙载本贯齐州。隐居嵩岳
虽叨科第。且晦姓名。
今则慕义来朝。假身为贾。
既及疆境。合贡行藏。
愚闻钓巨鳌者。不投取鱼之饵。
断长鲸者。非用割鸡之刀。
是故有经邦治乱之才。可以践股肱辅弼之位。
得之则佐时成绩。救万姓之焦熬。
失之则遁世藏名。卧一山之苍翠。
某妄思幼稚。便异诸童。
竹马蒿弓。固罔亲于好弄。
杏坛槐里。宁不倦于修身。
但厉志以为文。每栖身而学武。
得麟经于泗水。宁怪异图。
授豹略于邳圯。方酣勇战。
占惟奇骨。梦以生
敢期坠印之文。上愧担簦之路。
于是撄龙颔。编虎须。
缮献捷之师徒。筑受降之城垒。
争雄笔阵。决胜词锋。
运陈平之六奇。飞鲁连一箭
场中勍敌。不攻而自立降旗。
天下鸿儒。遥望而尽摧坚垒。
横行四海。高步出偫。
姓名遽列于烟霄。行止遂离于尘俗。
且口有舌而手有笔。腰有剑而袖有锤。
时方乱离。迹犹飘泛。
徒以术精韬略。气激云霓。
箕口张而阴电摇。怒吻发而暑雷动。
神驱鬼殿。天盖地车。
斗霹雳于云中。未为蹻捷。
喝樗蒲于筵上。不是口豪。
蕴机权而自有英雄。仗劲节而岂甘贫贱。
但攘袂叱咤。拔剑长嗟。
不偶良时。孰能言志。
既逢昭代。合展壮图。
伏闻大吴肇基。聿修文教。
联显懿于中土。走明恩于外方。
万邦咸贞。四海如砥。
燮和天地。岩廊有禹稷皋陶
洒扫烟尘。藩翰卫霍。
岂独汉称三杰。周举十人。
王气于神都。吐祥光于丹阙。
急贤共理。侔汉氏之悬科。
待旦旁求。类周人之设学。
而又邻邦接畛。敌境连封。
一条鸡犬相闻。两岸马牛相望。
彼则待之以力。数年而颇见倾亡。
此则礼之以贤。一坐而更无骚动。
由是见盛衰之势。审吉凶之机。
得不上顺天心。次量人事。
且向阳背暗。舍短从长。
圣贤所图。古今一致。
然而出青山而裹足。渡长淮而弃繻。
派遥终赴于天池。星远须环于帝座。
是携长策。来诣大朝。
伏惟司空剑倚天。秦松发地。
言雄武则平窥。语兵机则高掩孙吴
经受素王。书传元女。
莫不鞭挞宇宙。驱役风雷。
劳愁积而髀肉生。愤气激而臂脔起。
一怒而豺狼窜摄。再呼而神鬼愁惊。
搥蛮鼓而簸朱旗。雷奔电走。
掉燕锤而挥白刃。斗落星飞。
命将拉龙。使兵合虎。
可以力平鲸海。可以拳击鳌山
破坚每自于先登。敌无不克。
策马常时于后殿。功乃非矜。
国家赖如股肱。边境用为保阵。
勋藏盟府。名镂景钟。
今则化举六条。地方千里。
示之以宽猛。化之以温恭。
缮甲兵而耀武威。绥户口而恤农事。
漫洒随车之雨。洗活嘉田。
轻摇逐扇之风。吹消沴气。
可谓仁而有断。谦而逾光。
贤豪向义以归心。奸宄望风而屏迹。
伫见秉旄仗钺。列土分茅。
修我贡以勤王。控临四海。
率诸侯而定霸。弹压八方。
遐迩具瞻。威名洽著。
况复设庭燎以待士。开雪宫以礼贤
前席请论其韬钤。危坐愿闻于兴废。
古今英杰。孰可比方。
某才越通流。已观至化。
及陈上谒。罔弃謏才。
是敢辄述行藏。铺尽毫幅。
况闻鸟有凤。鱼有龙。
草有。泉有醴。
斯皆嘉瑞。出应昌期。
处士伦。谬知人理。
是以副明君之奖善。恢圣代之乐贤。
昔娄敬布衣。上言于汉祖
曹刿草泽。陈谋于鲁公
范增而项氏不兴。得吕望周朝遂霸。
使远人之来格。实至德之克昭。
谨具行止如前。伏请准式。
顺义六年七月。归□进士韩熙载状。
断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咸平集》卷一二、《皇朝文鉴》卷九三、《经济类编》卷九一
谋虑者,断之始也;
勇敢者,断之用也。
若谋虑未甚精,成败未尽见,情伪未洞知,而不忍欲利欲胜之意,不忍小忿小耻之心,卒然奋发,自谓决断,斯乃刚忿而趣败也,安得谓之断哉!
若谋虑已精,成败已见,情伪已审,而犹疑事或未济,尚忧理之未尽,犹豫于大难,惶惑于临机,本谋乱而不能坚守,始虑挠而不能必行,是谓无断也。
噫!
排大难,济大事,立大功,垂大名,皆由于断也。
陷大恶,致大乱,隳大功,失大事,亦由于断也。
盖谋熟而后断,则大功大名随之而兴矣;
智浅而言断,则大恶大乱亦随之而陷矣。
昔桀恶日盈,汤德日新,干戈未举,而成败之数先定也。
汤乃勃兴,应天顺人,一战而克,遂自诸侯而为万乘主。
斯则汤之智虑已精,成败已见,而果敢于断也。
其次商纣纵虐,而文王德素积于民,民心归周久矣。
一旦武王法成汤之举,师次牧野,风裂旗旆,武王震恐,以为天意未遂,遽思中辍。
唯太公独排众意,以为必克。
是则武王之断,未侔于太公也。
洎秦灭六国,威名雄迹,信有英断。
长戟巨铩,销为金狄;
圣谟国典,焚为煨烬。
将以弱诸侯之兵也,将以愚天下之民也。
若是果断,自谓超三王,迈五帝;
然而陷大恶,致大乱,失大位,得非断于强暴,而不断于仁信乎。
由是知有断于威武也,有断于为仁也,有断于用贤也,有断于贞介也。
许由弃尧之禅让,伯夷绝周之蔬粟,是果于贞介也。
流言,周公诛之,大义灭亲之断,自周公始也。
龙逢、比干以谏而死,是断于为忠也。
废黜己,是断于为大节也。
王用乐生,虽谤书盈箧,而委任愈坚,此则断于用人也。
项籍勇杰,不能终范增,所以霸王之业,卒为汉有,岂非无断于推心乎?
世祖单骑入铜马之军,人人相说,说其推心也。
唐太宗之初,颉利控弦者二十万,临于渭滨
太宗单骑,隔水责之,戎人畏伏,下马谢罪。
于时臣寮进谏,以为轻敌。
上曰:「国家初定,若示之弱,即生戎心」。
所谓智略周通,而决断果敢也。
汉祖项羽之罪,而弩矢窃发。
责敌之罪,颇类太宗,然为飞镞所中。
若万一不幸,即汉祖之断有馀,而料敌之智或浅也。
有以见楚子投袂而起,孟明焚舟而前,是皆幸而成功,岂是善谋而能断哉!
夫智与断在乎兼备也,若差之毫釐,则失之千里。
使汉祖郦生之言,断而不疑,则功业无因而济矣。
使太宗高祖之言,疑而不断,则国家无因而变矣。
今之论者,皆以韩信不从蒯通之言,谓之无断。
锡以为韩信不断于为忠,而犹豫思乱,以取诛灭也。
何哉?
蒯通说时,其心不回,谓受汉恩深,不忍叛也。
及其功高而疑,势逼而猜起,不能坚守初志,卒与陈豨谋乱。
何始于忠而终于逆,盖无断于忠节也,非无断于逆乱也。
《诗》所谓「鲜克有终」,其是之谓乎?
亦犹孝景晁错之言,从之如顺流,将欲削七国之封,弱枝而强本。
一旦七国共叛,遽听袁盎之言,诛错以谢七国。
既诛而乱不息,岂非孝景无断于用人,而返惑谗搆之言哉?
若成与败,但思一决,而不图始终,慨然自谓决断,不其谬欤!
管仲不死子纠之难,非无断也,其非死所也;
晋宣得巾帼之赠,不敢出战,非无断也,战未便也。
是知智计明然后决断,则事无不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