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问喘牛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咸平集》卷一二
《汉书》称丙吉尝出,逢群盗斗者,死伤横道,过之不问。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息,使骑吏问牛行几里而喘。
或以讥曰:「宰相不亲小事,非所以道路问斗伤也。
方春少阳用事,未可以热;
近行而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三公典调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
锡尝试论之曰:宰相尊天子,安诸侯,在乎总要纲,持大柄,务求贤以置诸位,择能以分其职。
贤者在庶位,能者莅百战,庶位得人,百战具举,则理道不紊于条贯,生民可得教化,所谓劳于求贤,而逸于致理。
由是观之,宰相犹哲匠尔。
绳墨规矩,器于小大之材,材适其用,然后指麾众工,授以制度,不劳亲执斧斤,而崇屋搆矣。
是皇王帝霸之道若崇屋,贤能才智之人皆众工,宰相操执大道以指麾百官,量其器能,授以庶务,则不劳躬亲小事,而理道成。
理道成,则兆民悦,则富且寿,故民无怨嗟愁愤,悲伤夭札。
所以天地交泰,水旱虫霜不灾于物,谓之阴阳和,由宰相总大政而致之,故谓之燮理元化,陶镕品汇。
丙吉丞相孝宣神爵三年夏四月至五凤三年春正月薨。
丙吉在相位,才四载而薨。
当其四载之间,有日蚀,有任宣坐谋反伏诛,有严延年得罪弃市;
杨恽坐怨望处死不言天久雨之事。),公卿奏党皆免官;
京兆尹张敞亦被奏,因亡。
于是京师吏民解弛,桴鼓数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贼。
上思功,徵拜理冀。
又尝有诏曰:「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
又有诏以吏不廉平,增加其俸。
验兹数事,朔日蚀,天久不雨,盗贼扰境,官吏伏法,斯亦未为阴阳和而天地泰。
况群斗者死伤横道,高陵民兄弟争田,复未为庶民和悦。
庶民既未之和悦,官吏又未之辑睦,河南杀人流血数里,岂不感伤和气,而致春温?
温和失时,人亦自觉,何必因牛之喘,方认时气差违?
丙吉拜相以来,未能进一贤人,黜一不肖。
黄霸,不能早用为同列;
于定国,不能早引为同僚;
耻府中按吏之名,容车上吐茵之过,不足多也。
欲待岁尽课人之殿最,方行赏罚,赏罚欲加谁哉?
抑圣贤理天下,必致其道,然后政成而民悦。
虽使夔、契为政,亦待三载而成功,若期月化醇,未之有也。
后人读汉史,言贤相,皆服膺问喘之理,企踵调元之道,不详事实。
锡谓丙吉矫欤?
诚失问欤?
慎刑箴(并序天圣六年五月1028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金石萃编》卷一三一、金石苑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书》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又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礼》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斯乃古先垂世之文,布在方策之著明者也。
圣朝顺考古道,以御万邦,建官率属,尤重其事。
《汉书》曰:「张释之廷尉,天下无冤民;
于定国廷尉,民自以为不冤」。
噫,凡亲民莅政,司刑典狱之官,若能明慎深切,法汉之张、于二贤,则仁德之□,无出于此,至如践卿相之位,固当然也。
鲁庄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路温舒曰:「天下之患,莫深于狱。
捶□之下,何求而不得」?
周勃有大功,历尊位,威望素震。
及坐事被摄,犹叹狱吏之贵。
是知愚弱之民,茍婴缧绁,则锻□诬服者可胜言哉!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
刻木为吏,期不对」。
此皆悲痛之辞也。
迥尝接深识钜贤先生之论,□为食录之士,固当恻隐济众,自求多福。
殖福之法,必须善利及人。
善利之要,莫若慎刑最为急务,馀皆不足为比。
先生又云:「慎刑之至者,既知其幽圄可恤,当视所治之人皆如己子,必在乎始末疚心而轸念焉。
无怠忽,无苛留。
□报应之的,其福称是,理贯神明,灼然无疑」。
又云:「听讼折狱,至于评刑,次第之间,必具四德。
公清首之,先正自心,勿为势力所迁,一也。
明察次之,究其事始,勿至变乱成惑,二也。
仁恕又次之,既得其情,哀矜而勿喜,三也。
平允又次之,狱具取决,无庸上下相欧,以刻为明,四也。
四者备矣,何庆如之」!
迥先述《劝慎刑文》,明引经史中善恶之报,达诸聪□。
今又作此《慎刑箴》,续而助之,敢告英才上智,必信勤行,与诸同志者更相导谕,广树阴德。
大则合仁者安仁之安,□亦获智者利仁之利也。
勖哉当职,幸垂精鉴。
其箴曰:
刑之所设,禁暴防淫。
慎□戒滥,利泽惟深
如烛于闇,拯于沉。
所以君子,必尽其心。
慎刑本仁,仁者多寿。
滥□获报,天网不漏。
严母先见,于公有后。
愿布斯文,置诸座右。
宋天圣六年岁次戊辰五月乙未朔,十二日丙午上石,立于永兴军至圣文宣王庙。
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宣德郎、守尚书兵部员外郎护军赐紫金鱼袋李周士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中大夫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杜詹
安众院主悟本大师惠□监刻字。
劝慎刑文1028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金石萃编》卷一三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序曰:尝览朝士所述《戒杀生文》,服其善利居□□续之以赞而资助之,大旨惜乎生物之性焉。
惟人万物之灵,厥理尤重,因而别撰《劝慎刑文》,明引善恶报应,亦冀流播,警悟当官之吏,疚心于刑,广树无疆□□也。
文曰:
《易》称「君子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至矣哉,前经格言。
凡断狱者,既明且慎,而不滞留,吏训详悉,无□于此。
国家岁举恤刑之诏,赐天下长吏条□甚备。
而年祀寖远,因循怠忽。
若能视之如新,奉行弥笃,哀矜服念,不失其职,此乃以恻隐之仁崇树胜因,□□佗等万万夐殊矣。
□得情勿喜,先哲垂戒者,盖□道化之末而及于礼,礼防之末而及于刑。
刑以辅政,弗获已而用之也,不当锐意以快其心。
然有便宜从事□用其刑者,必须事出权变,以去巨蠹,安齐民为□,非可常用。
茍不以此,但好深刻为尽理,酷暴为绝伦,穷极残忍,自徼赫赫之名者,非公也,是私也,违古圣「钦哉」之训。
其有滥而不明,轻而不慎,用情乐杀于人者,殃咎响答,安可胜纪,布在信史,可举大端。
有如西汉宁成以郎谒者景帝,猾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号曰乳虎
至武帝即位内史,而外戚多毁成之短,成遂抵罪髡钳。
周阳由二千石中最为暴酷,后为河东都尉,与其守胜屠公争权,相告言,胜屠公自杀而由弃市。
义纵定襄太守,掩狱中重罪二百馀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者亦二百馀人,皆捕鞫奏请杀之。
后为右内史,以废格沮事弃市。
王温舒河内太守,好杀行威,捕郡豪,连坐千馀家,□奏杀之。
及为右内史,有人告温舒受钱奸利事,其罪至族,温舒自杀。
尹齐淮阳都尉,所诛灭甚多,及死,仇家欲烧其尸,妻亡去,归葬。
严延年河南太守,用刑刻急,总集属县囚论杀之,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
其母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也。
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我今东归,与汝扫除墓地耳」。
岁馀,延年果坐事弃市。
东汉段纪明司隶,杀苏不韦并灭其族。
纪明阳球所诛,天下以为苏氏之报焉。
又,胡种为司隶校尉,与王宏有隙,及宏遇李傕之难下狱,种遂迫促杀之。
临命诟曰:「胡种乐人之祸,祸将及之」。
种后眠,辄见以杖击之,因发病,数日而死。
后魏时,御史中尉王显以宿憾奏中庶子元寿兴诽谤朝廷,宣武寿兴死,临刑顾谓其子曰:「我棺中可置纸百张,笔两枚,欲讼于地下。
高祖之灵有知,必取」。
孝明即位寻被杀。
隋时梁敬真大理司直炀帝鱼俱罗,令敬真治其罪,遂希旨奏俱罗击贼败衄,陷之极刑。
未几,敬真有疾,见俱罗为之厉,数日而死。
唐郭霸监察御史,尝推芳州刺史李思徵,榜捶考禁,不胜而死。
其后见思徵从数十骑止其庭,曰:「汝枉陷我,我今取汝」!
周章惶怖,援刀自刳其腹,斯须蛆烂矣。
崔器御史中丞,性阴刻乐祸,奏其陷贼官准律死,后病脚肿,月馀渐亟,瞑目则京兆尹达奚珣但叩头,口称「大尹不自由」,如此三日不止而死。
舒元舆监察御史亳州境有群贼剽劫,而累政擒捕不获,刺史李繁潜设机谋,悉知贼之巢穴,尽加诛斩。
时议责不先闻于廉使,涉擅兴之罪,遣元舆覆治之。
素与有隙,复以初官,锐于生事,乃尽反其狱辞,奏滥杀无辜,敕赐死。
元舆被祸,人谓有报应焉。
后唐西方邺宁江军节度使,为政贪虐。
判官谭善达每箴其失,邺怒,令左右告善达受人金,下狱拷□,遂杀于狱中,无几寝疾,时见善达入其户,俄卒于治所。
恶报之类,有如此者;
善报之类,谁曰无之?
西汉丙吉以故廷尉监被诏治巫蛊,力拒使者,以保长安
汉武帝感寤,因赦天下,恩及四海。
宣帝,知有旧恩,将封侯以报,而疾病,帝忧其不起。
太子太傅夏侯胜曰:「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
非死疾也」。
果病愈。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又于公者,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
于定国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
东汉何敞世祖比干汝阴县狱吏决曹掾,平活数千人,后为丹阳都尉,狱无冤囚。
武帝征和三年三月辛亥,大阴雨,门有老妪可八十馀,求寄避雨,雨甚而衣履不沾渍。
雨止,送至门,谓比干曰:「公有阴德,天锡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当佩印绶」。
因出怀中符策,状如简,以授比干
□□本始元年汝阴平陵,代为名族。
虞诩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按法平允,务存宽恕。
尝曰:「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丞相
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子孙何必不为九卿」?
故字升卿
后为尚书仆射
袁安明帝时楚郡太守,治楚王狱,所申理者四百馀家,皆蒙全济。
章帝时,安位至司徒
蜀郡太守京,京弟司空,京子汤为太尉,汤子成左中郎将弟逢、逢弟隗皆为公。
后魏高允中书侍郎
转令、监,评刑三十馀载,内外称平。
每谓人曰:「吾在中书时有阴德,救济人命。
若阳报不差,吾寿应享百年矣」。
九十八而终。
唐徐有功,则天时为司刑丞
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
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累迁司刑少卿,以谏奏枉诛者,三经断死,而执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时人比汉之于、张焉。
先是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奴所诬,当坐斩,有功明其无罪。
至明皇时孝谌子希瑊请以己官让有功之子,以报旧恩。
有功之子由是迁官。
陆元方,则天时为宰相,临终曰:「吾阴德于人多矣,庶几乎福不衰」。
其后元方象先宰相景倩监察御史景融工部尚书,景献为屯田员外郎,景裔为库部郎中,并有美誉。
噫,所劝无忘慎刑勤□□□区区援引,皆正经正史,敢告深识之士,三复而尽心焉。
吾志992年2月 北宋 · 王禹偁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
致君,学业根
自为志得行,功业如皋夔。
既登俊秀科,又在清切司。
谏纸无直言,纶诰多愧辞。
黾勉为何事,亲老与妻儿。
一旦命执法,嫉恶寄所施。
丹笔方肆直,皇情已见疑。
斥逐深山中,穷辱何羸羸。
于张(自注:于定国张释之。)及不得,安用此生为。
王定国诗集叙108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七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八、《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九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
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
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馀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颜复长道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崔台符王孝先元祐元年六月 北宋 · 孙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一
近曾劾刑部侍郎崔台符、大理卿王孝先在先帝服药日,于案外增添「两和情愿」之文,全出宰相王圭亲侄仲京在官非监临赃罪。
台符孝先本以庸材,叨国厚禄,被遇先朝恩顾不小。
一旦先帝不豫,忍乘此时,幸以为私,结权臣之恩,曾无犬彘向主之心,何以参缀从班,玷污清列?
伏望圣慈详酌事理,重行窜黜,为士大夫附下罔上、为臣不忠之戒。
至今多日,未蒙指挥施行。
臣窃恐朝廷以刑部大理未有习刑法之人可以当其任者,臣实疑之。
夫明先王之意,为天下之平,归于忠厚,断以礼义者,乃司刑之长。
然则非经术之臣,不足以当其任也。
茍欲专习刑名,引法傅条,则有断议属官,且非司长之事。
刑部大理之长必待习刑名之人为之,则一法吏之事耳,先王忠厚之意,天下至公之理,彼何足以知之?
祖宗以来,刑部大理审刑纠察之长,多任侍从儒臣,故舞文巧诋之风息,而忠厚之俗成也。
张释之于定国,岂世习司空、城旦之事乎?
舜命九官,而皋陶若稽古作士,故能明五刑以弼五教,而刑期于无刑也。
稽古之德,惟皋陶称之,则司刑之人,岂俗吏可为?
且忠孝之人,持心近厚;
锻鍊之吏,持心近薄。
台符孝先,锻鍊附会,为臣不忠,知轻重其心、舞文为奸而已,何尝以近厚为意哉?
伏望圣慈详察检会臣前日奏陈,蚤赐指挥罢黜,选任公明经术之人,庶仁圣之治,可至乎无刑,天下幸甚!
论刑部大理寺近年用法多不守一奏 北宋 · 彭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〇、《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一
臣闻刑部大理寺近年用法多不守一,而其刑名取决于执政,所欲深则以重论,所欲贷则以轻论,然则轻重在有司不在法也。
臣切谓法者,天下之平也,而大理者,法之所寓也。
大理知守法而已,人君有不能夺也。
于定国断狱,人自以为不冤。
张释之论法,天下无冤民。
今以取决于执政,则大理审刑几无用矣。
以有司斟酌,以有司定计,如此则有司之守得,上下之体定,而中书总其成焉。
轻重之失,得察而罪之,使出于中书,则审刑大理无所矜虑,而人亦无敢言者矣。
而有司之守亡,上下之体改,吏将从而为奸,大臣将缘而害正,民将困而失所矣。
臣欲乞如事理显白,敢以疑虑为名,切欲巡厅商量,仰中书枢密院御史台觉察以闻。
策问第七(措刑)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七、《龙云集》卷二七
问:法者非尽性之书,先王之俟民以法也,譬彼江河,亦使难犯易避而已。
五代既往,解网去荼,创刈凝密,惠厚细民,若视伤者。
顾吾之仁,悉能子焉而慈之,此圣宋之所以有天下也。
艺祖尝语冯炳曰:「吾读《汉书》,见于定国张释之治狱平反,下无冤民,此有以望女」。
命吏如此,况丽辟之科指乎。
是故释钳军以示恩贷,矜鼠筝以戒苛吏,有若吾太宗之宽仁者。
嘉愤从吉晓知法律,重轻禄期,以不免枉挠,有若吾真宗之恻怛者。
其在仁祖之阅大囚奏牍也,至或愀怆长喟,求所以生之而弗得,则虽舜命皋陶惟刑之恤,与夫成汤泣孤之意,亦何以尚兹哉。
先皇帝将顺前美,爱养黎庶,是以前日京师大理狱,于以申雪冤滞,底诸无犯而已矣。
然行之数年,抵冒者尚众,而逮报爰书,或不胜其猥,岂民未有以知方乎?
意者奉承之吏,弗能宣布圣慈也。
今欲鞠茂草于圆扉,虚贯索于天星,使断狱者如孝文之四百,太宗之岁二十有九,宜必有谓,其试件之。
邹氏志完曾祖阴德诗后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二、《石林居士建康集》卷三
某初仕,为丹徒,获拜忠公。
齿尚少,辱引与论当世事,及立朝行己大方,谆谆累数百言,如训子弟,至今不敢坠也。
今观此诗,知公之节有自来矣。
而复能推其所得以与人,不独私其身,君子之爱人,有若是乎!
人惟不知阴德,故以善为不足为而不为,以不善为可为而无不为,是欺天也。
陈平自谓多阴谋,后世即废,至曾孙何果失国,后力营之,终不复得。
而于公以决狱之故,贵报于定国,如执左契,取寓物,天人之间,此特其小者耳。
忠公硕大光显,既已有验于前,而位不配德。
臧孙达方将有后于鲁,此诗不但邹氏传宝其家,愿与天下强为善者共之也。
周三畏大理卿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八、《苕溪集》卷四三
敕具官某:昔者谓廷尉天下平,特以持平之难也。
天下之冤,至于廷尉而不得伸,则控告无所矣,夫岂容于不平?
尔回翔谏寺,有年于兹,议法不私,处心近厚,人无间言。
是用正位九卿,以旌尔勤。
呜呼,张释之于定国何人哉,尔其尽心,奚逊之有?
可。
九月一日面对劄子 其二 宋 · 王蘋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宋著作王先生文集》卷二
臣尝谓为治之本在于定国是,国是定则人心正,人心正则风俗厚。
楚庄王问于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
叔敖曰:「之有是,众所恶也」。
夫国之所是乃至公之理,君子之所同也,而叔敖曰「众之所恶」者,何耶?
盖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此正论所以难胜也。
惟能审其是非,示以好恶,使知所向,以定国是,则人孰不归于正乎?
今日之国是,尚有可言者焉。
臣愿陛下每留圣虑,天下幸甚。
取进止。
大理卿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七、《梁溪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廷尉天下之平也,邦宪是司,民命所寄,厥任甚重,必惟其人。
具官某起自法家,克著显誉。
有明敏之才足以折狱,有审克之智足以决疑。
蔽自朕志,命尔作士
夫昔之所是疏为律,今之所是著为令。
讯鞠论报,掠治傅爰,宪章具存,资尔推举。
惟察惟法,必慎必清。
体朕好生,期于弼教。
张释之廷尉,而天下无冤民;
于定国廷尉,而民自以不冤。
往既乃心,无俾专美,则朕以怿,尔亦有辞。
索酒 宋 · 郑刚中
 押有韵
奴僮尔趋勿迟久,去省瓶中有馀不。
毋论多少速携来,我已持杯先在手。
长年燠热类炎夏,今日寒风透窗牖。
篱边黄菊带清露,沙际疏梅似初有。
尝临书卷问古人,教我真筌如一口。
不须辛苦学餐霞,但祗开怀多食酒(自注:时有教予吐纳者。食酒,见《于定国传》。)
策问 其三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三二、《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五
问:才难久矣,之时,野无遗贤,所与治天下者止于五臣;
周家济济多士,而用一妇人以足十乱之数。
「不其然乎」之叹,宜其发于吾夫子也。
自兹以降,治不逮古而人才愈难。
必责以五臣、十乱之俦,则千古为无人,就其时而求之,宜莫盛于武、宣之际。
班孟坚尝枚举其人而赞之,以侈一时之盛。
武帝自公孙丞相至金日晖,凡二十有七人;
宣帝萧太傅张敞,凡二十有四人,亦可谓盛矣。
然考之言,犹有可疑者焉。
其称武帝人才也,则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至称宣帝人才也,则曰:「皆有功迹,见述于世,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盖以宣帝二十四人可为武帝名臣之次耳。
今即其人而考之,宣帝之相则有如有声之,固非公孙弘石庆辈之所可及;
其将则有忠武如赵营平,又非卫、霍辈之所可及;
廷慰则有如于定国,治民则有如,又非赵禹张汤酷吏比也。
校其人才,若远过之,而乃以彼为莫及,此为次之,何耶?
夫所谓人才者,必其勋业名节之有大过人也,彼阿世如公孙,酷虐如张汤,搉利如桑弘羊,皆治世之罪人也,而以此为得人,又何耶?
有是君,斯有是臣,武帝君德不逮孝、宣远甚。
尝讥武帝改文、景恭俭,美宣帝侔德商周,其于人才当亦如之。
今乃复优彼而劣此,又何戾耶?
生东都之初,去武宣之世为未远,且亲为国史,必知其人才之始末,意其品藻之必当也,况是赞尤脍炙人口而见录于选。
今乃可疑如此,其必有说以辩之。
筠州杨教授 宋 · 倪朴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七、《金华文徵》卷一五
自有用之学不传,而后文日益浮,俗日益薄,人材政治益不如古也。
汉自武帝董仲舒之策,开太学,置明师,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而公孙弘、倪宽等皆以明经三公,天下学士靡然向风。
于时士之明经者,虽随时趋向,各自名家,然其始也,皆承师而问焉,故其学有宗。
其仕于时,皆推其所学而施之政。
仲舒明《春秋》,策于庭,则以《春秋》对,仕于王国,则以《春秋》治其国。
其律己,其事君,见于行事者,皆《春秋》也。
张汤廷尉,用经生倪宽等为谳曹,以处决天下之疑奏。
于定国廷尉,乃迎师学《春秋》。
当时决大狱,议大政,九卿皆傅经以对,而为政者以经术饰吏事。
汉之所定礼仪,必藏于理官,盖谓礼以止刑,而清源正本之论实存也。
经明《禹贡》者,使行河,以知脉络源流故也。
然则汉儒之明经,是岂徒为区区之章句,讲无用之空文而已哉?
故汉之文号为近古,而汉之人才与治,三代而下独为盛。
盖士为有用之学,其效固宜至于此也。
自汉之东,此道不传。
盖至隋王通讲学河、汾,其著书立言,诚拳拳有意于复古也,而遭非其时。
于后房、杜辈遇太宗将兴三代之治,而不能扬师之道,讲封建,复井田,以明古制,因陋就寡,而唐之治亦卒止于唐,其势然也。
国朝程伊川胡文定始能发明圣人之宗旨,恢阐古风,以开天下之耳目,至今学者知宗圣人而为有用之学。
今阁下讲论训授,以前辈为法,必欲诸生为有用之学,使异时皆为实才,不徒浮于文,以干利禄为也。
圣人在上,道之行也有日矣。
推明圣道而施之用,非阁下其谁归耶?
朴抵此,于诸生间得阁下之用心者,推而广之,因用以为贽,而复献阁下,惟阁下进之。
汉宣帝韩延寿故事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盘洲文集》卷六四
《汉书》:御史大夫萧望之左冯翊韩延寿东郡时放散官钱千馀万,望之问事东郡,因令并问之。
延寿闻知,即吏按校望之冯翊时廪牺官钱放散百馀万,遂劾奏,移殿门禁止望之
望之自奏职在总领天下,闻事不敢不问,而为延寿所拘持。
上由是不直延寿,各令穷竟所考。
望之卒无事实,而御史东郡,具得其事。
望之自陈,愿下丞相、中二千石、博士议其罪。
事下公卿,皆以延寿前既无状,复诬愬典法大臣,欲以解罪,狡猾不道。
天子恶之,延寿坐弃市。
吏民数千人送至渭城,老小扶持车毂,争奉酒炙,莫不流涕。
臣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致治。
汉宣帝励精庶政,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称为中兴。
后世或议其仁恩少损,臣谓纪纲不立则何以救中衰之弊?
萧望之察问韩延寿出于至公,而延寿挟私以报之,帝已不直延寿,犹俟有司判其曲直,然后行法。
延寿初淮阳,治甚有名,及守颍川,能变广汉告讦之俗。
黄霸继之,因其迹而大治。
在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入守冯翊,满岁称职为真,恩信周遍于二十四县,吏民不忍欺绐。
良吏如此,固已希有。
至其抵罪,百姓攀车号泣,朝廷岂不闻,亦不能脱其死。
或谓刑失之重,然夷考当时,盖于定国廷尉,罪疑从轻,人自以不冤。
又公卿议罪,俱无异辞。
延寿虽有治行,不能掩其罪。
以一惩百,宁有不治之患?
彼名声不及延寿而罪戾过之者,必无漏网之幸也。
九月进故事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四、《南涧甲乙稿》卷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六九
《汉书·魏相传》,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数条汉兴以来国家便宜事,及贤人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
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上施行其策。
臣观所言,可谓深达时变而知济时之略也。
盖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宜,所以斟酌损益,以为子孙万世之规,持守而弗失也。
昔者三代之盛莫如周,而周之为治,亦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而已,岂必远慕前古,跂望而不可及哉?
宣帝之入继大统也,号称中兴,繇得相为之辅。
初无甚高难行之说,非常可喜之论,但欲奉行故事云尔。
夫故事者非他,高、文、景、武已行之善,名卿贤大夫未用之谋,吾悉举而措之天下国家,如是高、文、景、武之治复见于今,名卿贤大夫复生于时矣。
故其策不过于忧水旱之灾,本于农而务积聚,与夫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图师旅而备西羌者仅十数条。
譬如良医之论药,未尝广求奇方异品,取之目前,断断然皆可已疾而去病
用能数十年间,常平既置而水旱无虞,循吏既多而郡县咸理,任于定国之徒治狱,而民自以为不冤,任赵充国之徒治边,而四裔罔不慕义。
功烈巍巍,光于祖宗,其效为何如哉!
逮夫元、成以后,徒知用儒之名,不知用儒之实。
而当时所谓儒者,亦往往不习旧章,不达治体,妄引《诗》《书》,以制作礼乐、变易郊庙为务,而经国大计,漫不加省,孝宣之业衰焉。
故臣以为若魏相者,真识时知变者也。
程提刑 宋 · 黄夷则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
伏审中膺明命,出总祥刑。
凡在庇庥,举深抃幸。
恭惟某官性质敏达,襟韵粹和。
以适时之周才,旁通于事物;
以尽性之道学,兼总于宪章。
明辨绝伦,直清不挠。
隽不疑之经济,名重公卿;
于定国之仁心,泽施孙子。
暂纡九列,来惠一方。
行当践历于世官,何止显扬于淑问。
某方尘州序,最近使华。
念久企于光尘,乃今谐于教载。
其为驩颂,更倍等夷。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清抄一百五十卷本。
平斋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八、《竹洲集》卷一○
金华诸葛叔时父为狱掾桂林范石湖为书其退食之室曰「平斋」。
石湖文章字画妙天下,叔时父盖以儒者治狱为所知。
客有子吴子某者游于二公之间,过而问其所以命名之意而莫能知也。
或曰:「平反美事也,令名也,汉人张释之于定国尝以是为名臣,隽不疑尝以是为孝子。
治狱而不能平反,世必曰刻深吏,文致人于罪者。
夫为吏而刻深,且文致人于罪,则其狱多冤。
然谓平反为美事也而效之,谓为令名也而乐之,吾惧其有时而纵恶也。
冤狱之祸酷矣,纵恶而不治,则有流毒滋甚。
且吾闻上古之时,有以能治狱为理官祖者,其人曰皋陶氏。
皋陶氏之所谓能治狱者,惟闻曰『惟明克允』而已。
平之为义,犹权衡之称物,有抑之而为平,有扬之而为平,有增之而为平,有损之而为平,能知其抑扬增损之宜谓之明,能得其抑扬增损之正谓之允。
惟明克允,谓之时中,而必曰平反为治狱能事。
《传》不云乎:『祸莫惨于有心』。
叔时父知经术学吾圣人者,奈何为汉人可喜事」?
叔时父惕然起曰:「宜奈何」?
曰:「平其心」。
「心如何其平」?
曰:「无私心」。
提刑赵殿撰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五六
奉诏检于中宸,庀臬司于近甸。
慈祥之誉,久已简于帝心;
察举之权,兹用烦于国老
轺车于一水,倾喜气于八州,先声所临,有识相庆。
恭惟某官才宏而量伟,识周而气充。
学必探原,人仰河间之大雅;
言惟忧国,上知子政之多闻。
中外践更,声华蔼著。
卿月,能称屡彻于九重;
使节郡符,课最特优于诸彦。
有迎刃,目无全牛
恢磊特达,今刘苧山;
精明不苛,古于定国
广陵委靡之历载,得贤帅指麾而一新。
黠吏履冰,无复簿书之缘绝;
流钱在目,未妨闾里之咏歌。
信大手之所为,非常才之跂及。
惟全吴号浩穰之极,在今日为嚚讼之雄。
帝眷承流宗英,命宣止辟之睿化。
激扬清浊,肯专柱后之文;
献纳论思,行副朝端之寄。
尽摅远业,用福斯民。
某受廛淮乡,苟禄圣世。
尚载籍之友,未云满其志趣;
大夫之贤,庶以博其见闻。
心则拳然,人谁领此。
顷怀漫刺,获窥彦辅之天;
今坐冷官,复迩晋卿之日。
此意所甚切者,一旦不啻酬之。
盖将静观设施,追吏师之规模;
抑以进聆謦欬,求时平之典故。
穷涂至愿,老境幸逢。
绣斧之生风,即有趋承之便;
上星辰而听履,得无攀附之缘(《江湖长翁集》卷三七。)
甸:万历本作「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