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内侍省内侍焦希望神道碑 唐 · 吴通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春秋以立功于时。
谓之不朽。
释氏以不住于相。
至乎无生。
善时者勋业存。
离相者往来一。
以是居世。
其至人之蕴耶。
维夫事上以忠。
修身以道。
竭节于盛明之代。
遗情于宠禄之间。
通乎大观。
与物终始。
建先脩之所。
为顺理之期。
光昭前闻。
有若左神威军中护军柱国焦公
公名希望
字希望
旧史称周武王殷纣
封神农之后于焦。
武王康王
生子曰文。
手中有画如焦字之数
又以封焉。
爰初启土。
实居陕服
众国入于焦。
因从平阳
遂命为氏。
其间允文允武。
或哲或谋。
代不乏贤。
可得而略。
厥后或以官族寓籍于京兆府泾阳
公之系绪。
今县人也。
曾祖讳跃。
太宗拨乱。
常从征辽。
绛州凤庭府果毅都尉
祖讳法满
克践儒行。
累迁至朝散大夫绛州司马
皇考讳孝憬。
佩服仁义。
不交世禄。
积德之庆。
钟美于公。
公嶷灵纯粹。
秉志刚实。
耿介不偫。
风标自远。
清襟朗察。
万象无所隐其情。
见性圆明。
众辨不得碍其正。
以言则穷其奥。
得圣人之心。
以行则用其中。
合君子之度。
年及弱冠。
选侍彤闱。
贞松之姿。
既呈于径寸。
层台之峻。
亦资于覆篑。
内府局同正丞。
陕府元从授承务郎
敬恭朝夕。
恪守官次。
忠信以奉上之道。
礼义以周身之防。
庄而能和。
敏而有勇。
故可以恭武
可以佐文。
方圆适器。
无入而不自得。
今皇帝之在春宫。
每加信任。
洎正宸极。
爰奖贞纯。
于是朱绂斯皇。
银章有耀。
公夙荷荣渥。
茂兹宠光。
便繁左右。
密勿轩陛。
事君不二志。
守职惟一心。
口无择言。
身无悔行。
见义能勇。
尽力忘劳。
其卫主也。
有匪躬之节。
銮舆既复。
上懿其诚。
给事同正
赐金印紫绶。
益见亲重。
乃命监射生军事。
贞元五年诏以射生军为神威军。
内侍省同正谒者监。
上柱国
馀如故。
公训整戎务。
练达武经。
举杰隽。
𢡟勋实。
赡材用。
协师徒。
我车既坚。
我马斯服。
至若郊庙之事。
文卫之仪。
材官彍骑。
林植鳞次。
若离若合者。
固足以耀皇威而振国容矣。
十三年制加中护军
累迁内侍省内侍同正内常侍
委愈重。
执心愈恭。
守直无隐。
尽忠在公。
理军如家。
正身率下。
上所甚信。
咸感悦之。
爰广旧军。
肇建新宇。
叶比众志。
允成厥列。
布之以署。
爰峻壁周。
讲艺有馆。
公食有堂。
既庶既繁兮乐且康。
为轮为奂兮耀华章。
回六龙之日驭。
降万乘之天光。
以永代垂则。
宣力四方者也。
至乃公离诸见。
性符道源。
以明诚宏大觉之因。
以清净修有为之事。
动静无阂。
喧寂一如。
不牵外缘。
不滞禅想。
以之(疑)贞固干时。
仁者悦其
义者服其义。
尝事上则忠信。
行已以莅职(疑)
谓无上法宝。
诸佛之心。
自达磨东来。
实为教祖。
公了见真性。
元契度门。
乃于军中建立精舍。
上以奉国
下以利人。
皇上御大明以烛幽。
发慧日以垂照。
广一乘之妙旨。
辅万物之自然。
及公上奏。
乃赐额曰贞元达磨传法之院。
表正知也。
每从容而叹曰。
性无生灭。
物有始终。
本乎天者为昭明。
亲乎地者为委顺。
是以遗生死。
外形骸。
冬夜之诗。
归于其室。
备岁时之制。
允叶前经。
信所谓知命不忧。
达生之情者矣。
乃建先脩塔于泾阳之县东南焦刘渡之西。
公之故夫人李氏。
浮图城中。
龟谋协从。
雁影连属。
支提郁起。
像法恒存。
吾将老焉。
可以无累。
经言诸相常寂。
公之志欤。
嗣子朝荣等。
克禀趋庭之训。
无亏立身之道。
以是有后。
人咸曰休哉。
惟公之内诚。
既率乎天至。
之元达。
载光乎法器。
宜乎承睿眷。
协师贞。
纪嘉绩。
茂休声。
保黄中之元吉。
畅尘外之高情。
既得瑕邱之地。
先开张禹之茔。
之报兮寿未极。
槚可材兮躬所植。
表全美于贞珉。
俾后生而作则。
铭曰。
万物芸芸。
孰见其真。
修身践言。
实惟哲人。
猗欤护军
与道为邻。
率性居正。
资忠事君。
澄心止水。
励节贞筠
行有枝叶。
道无缁磷。
其动以直。
克广厥勋。
及新营宇。
载肃钩陈。
众服其诚。
上嘉其勤。
朝章允集。
睿眷逾殷。
处贵尚谦。
秉志惟纯。
清虚应物。
恬旷怡神。
法本无生。
有非吾身。
静观其复。
视丧犹尘。
委顺于何。
泾川之津。
雁塔先启。
区中了人。
爰植爰修。
以躬以亲。
洪流不竭。
法寿长
表石垂芳。
千年日新。
禁卫论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五、《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古文集成》卷三六、《南宋文录录》卷一七
自古论禁卫之兵,大概有四:有以宰相而领之者,有以宿将而领之者,有以宗室而领之者,有以外亲而领之者。
晋尝以外戚领禁卫矣,羊琇典职十三年,其计得也,然汉上将军禄、相国产以肺腑之亲握兵柄,几为刘氏之祸。
汉尝以宰相领禁卫矣,周勃一入北军,卒安刘氏,其计得也;
唐昭宗宦官,以崔嗣判六军十二卫,适以启东迁之难。
汉尝以宿将领禁卫矣,李广程不识俱东西卫尉,其计得也;
王叔文以故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以夺宦者权,适以召僖宗幸蜀之危。
汉尝以宗室领禁卫矣,东牟朱虚宿卫长安,共诛禄、产,其计得也;
唐昭宗藩臣跋扈,以嗣覃王允典神策,而兴平五十四军一日俱溃,适以启李茂贞犯阙之变。
宰相、外戚、宿将、宗室,又若不可以领宿卫矣。
是大不然,安危在出令,存亡系所任,任得其人,则羊琇之谨审,周勃之重厚,程、李之忠肃东牟朱虚之赤心,虽处禁司,不嫌于握兵之重任。
非其人,则禄、产之险贼何取于外戚?
崔嗣之庸昏何取于宰相
嗣覃王允之驽才何取于宗室?
希朝之浅谋何取于故将?
故夫典禁卫者不必外戚,得如羊琇则可;
不必宰相,得如周勃则可;
不必宗室,得如东牟朱虚则可;
不必宿将,得如程、李则可。
汉武所以肃建章之卫,而唐太宗所以严诸卫之军,诚知夫禁卫之不可轻也。
虽然,汉武肃建章之卫,其亡也,兵移于奸臣;
太宗严诸卫之军,其亡也,兵移于宦官
兵移于奸臣其祸迟,兵移于宦官其祸速。
方汉之季,曹操于相府自置领军,后改为中领军,乃使韩浩史涣同领禁卫,自是忠臣义士耘除略尽。
灵、献之间,北面朝者,拱而观变,汉、魏何择焉?
彼见宗庙社稷之无与也,执太阿而用其颖,以司一世之命。
则汉之亡,非既亡而后知也,禁卫之权一移于奸臣之手,而天下之大势去矣。
然而灵、献犹拥虚器,而曹操亦终身腹毒而色取仁,及丕而后易姓,其祸迟也。
唐之季,始以禁卫假鱼朝恩,既又以假窦文场,已而又以假焦希望
护军、中尉中护军皆古官也,当时假宠奄寺,兵夺于内,乱讧于外。
李茂贞一犯阙则杀一中尉王行瑜一犯阙则杀一宰相王建一犯阙则扫十六宅、杀十一王。
自是朱全忠之难作于肘腋,天子无一人之卫,昭宗不终其身而唐以亡,其祸速也。
祸之迟速不同,而其亡同一辙,故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诚有味其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