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大周降禅碑69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愚臣观象铜衡。
䌷文金版。
变化莫神于开辟。
崇高莫大于富贵。
阴阳密运。
王操辅相之机。
历数潜回。
穹壤授陶甄之业。
故谓上下同德
幽明合契。
灵祗有命。
既锡造于雍熙。
人主推功。
必申虔乎报谒。
奉符而勒成展宇。
修祀而益厚增高。
有道存焉。
其来尚矣。
自旦昏交谢。
文质递迁。
朴略洪荒。
上行于万八千岁。
陵夷因革。
下传于七十二家。
披图而考其树风。
按轨而详其陈迹。
莫不祗肃其事。
神明其道。
龙驾帝服。
疆场于邹鲁之坰。
牺樽象彝。
稿秸于云亭之上。
咸就发生之宇。
以为礼神之宅。
未有回舆按驿。
觐中土之神灵。
刻石泥金。
崇外方之禋祀。
名臣于是乎断其去就。
良史于是乎题其失得。
然则置表测日。
阳城当六气之交。
祭林奠山。
太室为九封之长。
神翰降生于廊庑。
王畿仰瞩于峰岫。
风雷所蓄。
俯镇于三河
辰纬所躔。
旁临于四岳。
立崇乾事坤之兆。
疏就下因高之位。
舍此地也。
畴其尚焉。
历千载而撰徽音。
䍐闻先觉。
超百王而崇轨躅。
允资元圣。
我大周之有天下也。
鼓道德之林薮。
恢圣神之事业。
始于阃阈。
成于家邦。
辉光烛于两朝。
德泽流于八裔。
登庸纳麓。
则舜有大功。
锡范陈谟。
则禹跻元后。
讴歌而鼎新革故。
揖让而改物承天。
由牝马而御飞龙。
自颓沙而臻练石。
盖千帝所不能及。
六籍所不能谈。
若夫兆眹鸿源。
絪缊宝系。
戴千嗣于改律。
穷桑连乎梦梓。
皇天眷命。
积大宝而为家。
圣道会昌
拥洪炉而作极。
神基将偃伏齐搆。
仙派与昭回同远。
太祖无上孝明高帝含几察道。
尽睿穷神。
屈帝象而龙潜。
座台庭而虎变。
黄星造魏。
而文握汉图。
赤羽兴姬。
而武迁商鼎。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遂荒三极。
奄有万方。
御六辩而高驰。
凭九霄而下济。
若乃元通不测之智。
神用无方之业。
超因越果。
名流于贝叶之书。
应物随缘。
迹满于莲花之会。
秘恍忽于言象。
徵希微于谶箓。
亦犹宝应慈物。
推心坐雄帝之朝。
吉祥哀时。
屈己登女皇之位。
此之谓神力。
张寰立宇。
荡海夷山。
正八柱之低昂。
理三光之盈缩。
乾坤关钥于庑下。
品物炉锤于堂内。
春生夏长。
循环奉亭毒之仁。
暑往寒来。
奔走赴财成之节。
此之谓天造。
左规右制。
俯察仰观。
揆朱鸟于南宫。
契元龟于东洛
天威四临而有截。
王道一家而无外。
均霜调露。
正六合之枢机。
叶轨同文。
立三川之朝市。
此之谓建国。
临户牖之法座。
垂星辰之采章。
向明而居。
端默以听。
号今存于宽大
规画出于易。
循名责实。
而苟且之弊销。
极深研几。
而变通之理得。
此之谓立政。
焰烟灰之坠典。
写溪谷之遗音。
无体无容。
与天地同节。
有法有象。
共阴阳通气。
引之而被乎百代。
横之而充乎四海。
此之谓礼乐。
雷电皆至。
先王以折狱致刑。
岁月履端
君子以悬书立法。
殊井疆而知禁。
画衣冠而不犯。
疏械破杻。
掩方载而胜残。
解网取罘。
闭圆扉而静谳
此之谓刑典。
盾秉翳。
立于宾主之阶。
缝掖抠衣。
聚之东西之学。
辨尊卑之章服。
观礼容于俎豆。
委裘多暇。
九德之成歌。
垂拱无为。
五弦而度曲。
此之谓文教。
因农隙而讲事。
顺天时而鞠旅。
定功在于归马。
大由乎止戈。
然后干苞虎皮。
箭射狸首。
鞞鼓不作。
庙堂悬百胜之威。
尉候无虞
征戍罢三边之役。
此之谓武德
耤乎千亩。
所以备粢盛。
齐于九疑
所以严禋享。
苞茅洁乎楚入。
樽俎隆乎殷奠。
于穆显相而公侯骏奔。
肃雍和鸣而祖考来格。
此之谓孝理。
金玉是贱。
委于崭岩之山。
舆马不珍。
捐其騕袅之服。
御高辛之黄黼。
垂孝友之皂绨。
栝柱茅茨。
未能埒其卑损。
藜羹糗饭。
无以俦其菲薄。
此之谓冲挹。
衡旦之辅。
酌虞夏商周之书。
网罗并包。
商搉拟议。
众目张而彝伦叙。
偫才用而庶绩康。
野无遗贤。
朝无阙典。
犹且昧旦勤恳。
方宵厉惕。
虚心解颜。
博爱兼听。
六事
察五声。
检身有常。
视准绳而为度。
祗德罔倦。
刻盘盂而自警。
遗身主于徇物。
劳已存乎逸人。
是以恩泽流通。
教化洽著。
龙荒鼠徼。
覃宇外之雍熙。
凤穴麟州
奉寰中之度律。
远安迩肃。
地平天成。
玉律调年。
珠囊叶纪。
栖京坻于陇亩。
逸马牛于衢路。
茕嫠蒙饩。
班白不提。
闾阎无犬吠之惊。
风俗有鹑居之暇。
原隰驱轺之使。
采诗听歌。
菑畬植杖之翁。
击壤鼓腹。
和气旁薄。
祯符肸蚃。
招一角五蹄之仁兽。
仪九苞六象之仙禽。
亳墠出其祥麟。
昆田化其珍物。
日乌素毛而丹喙。
天龟元甲而青纯。
云蒸雾涌。
拜九洛之璿图。
电激雷奔。
受三清之宝册。
若乃山鹣海鲸。
石铭岩篆之符。
候月摇风。
连叶骈柯之祉。
神灵之所酬酢。
广大之所荐成。
纷纶葳蕤。
绍至叠见。
董狐之穷墨。
罄书而未周。
夷吾之倾辩。
毕辞谈而不尽。
升平之浃洽也如彼。
符命之昭彰也若此。
固可以循类帝之事。
奉丕天之律。
圣上方固怀让德。
虔守谦光
升中之仪。
推而不莅也。
于是王公庶尹。
牧伯偫寮。
粤耆艾惇庞之儒。
洎蛮夷戎狄之长。
咸进而称曰。
陛下钦承元命。
对越上元
廓天地之宏图。
张祖宗之丕业。
臣妾四极。
驱驭百灵。
鼓舞发育。
经纬弥纶之绩宣。
渗漉沈潜。
怀柔容保之恩备。
是以人祗顺德
遐迩宅心。
元符毕臻。
黄瑞尽出。
幽赞乎祖考之茂烈。
发明乎施尊之盛仪。
意者三涂灭氛。
二室储贶。
以望属车之尘久矣。
帝者虽倦。
焉得距而已乎。
伏愿坦至公之怀。
捐独善之意。
钦若大典。
畴咨故实。
上以光七庙之休德
下以纳偫生之福祐。
长为称首。
岂不美欤。
曰俞哉。
乃包含艺文。
考练风俗。
采儒术。
礼官
窥五岁之典章。
覈四朝之制度。
孙掌事
容成诹日。
天册万岁二年腊月乙亥
辟丹掖。
开紫微。
抚元虬。
按黄道。
叶纪先路。
灵威并毂。
五戎促节。
旗常画垂象之文。
六甲分营。
壁垒暧太阴之气。
雷动海运。
天回星转。
踰鼎观而南下。
望圭台而左薄。
陆离方攘。
焕炳聿皇。
以届夫嵩阳
万乘停镳。
百司就列。
文物隐地。
遗光满于竹宫。
舆徒沸川。
轻壒埋于石柱。
天子乃幸齐寝。
披仙幄。
薜荔之席。
陟蟺蜎之台。
惟夫蠲意澄心。
所以至诚尽敬。
于是乎山祇护野。
风伯清尘。
玉醴潜滋。
金沙闇涌。
神钟惊曙。
峰岩传九乳之音。
寒律移暄。
草树动三阳之色。
徵祥之报。
影响不违。
壬午
柴燎祀昊天上帝于岳南。
显祖立极文穆皇帝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侑神作主。
天子戴圆冕。
披大裘。
三垓。
植四邸。
藉陈蒩秸。
器用陶匏。
高炎四施。
耀流沙而烛沧海。
广乐六变。
来象物而降天神。
感霏烟瑞(一作潏)露之徵。
延薰风景星之祉。
大礼既毕。
嘉应既臻。
思欲契精爽于高明。
剖灵符于峻极。
甲申
御金跸。
玉舆。
环拱百神。
导从偫后。
遂陵萼。
攀松磴。
跨峥嵘而出烟道。
排列缺而羾天门
羽节高挥。
上干鸟星之次。
龟坛下映。
俯瞰鹏云之色。
琼文秘检。
络之以银绳。
宝算休期。
探之于金策。
交大灵于咫尺。
受洪釐于亿万。
然后徜徉烟霄。
怊怅古昔。
凝神于九天之上。
游目于八纮之表。
眷触石之雷雨。
爰覃作解之恩。
仰斗杓之运行。
仍布维新之令。
是日大赦。
改元为万岁登封元年。
欢浃幽明。
庆沾动植。
千龄之统。
由圣代而连九皇。
万岁之音。
神山而周四海。
休气低而翔辇。
神光起而属天。
抃舞相趋。
以降于行殿。
丁亥
禅祭后土于少室下趾东南。
显祖妣立极文穆皇后太祖妣无上孝明高皇后侑神作主。
戈矛山立。
玉帛星陈。
涧沼之毛。
江淮之物。
禹会之殊方异俗。
俱执豆笾。
汉祠之伟兽珍禽。
悉加坛墠。
抚空桑之琴瑟。
斟郁鬯之樽罍。
咸秩众灵。
遍祀偫望。
席以黄琮为镇。
书以青石为缄。
元封之谒款方邱。
仪因东峙。
建武之推功太折。
礼视北郊。
阳乌珥而仙鹤飞。
紫云腾而黄雾起。
灵之来兮如雨。
瑞之委兮如山。
于是事毕功宏。
礼周庆洽。
方欲辑圭璧。
陈𩎟任。
铺六代之礼文。
受万邦之朝贺。
宏规大业。
其盛矣哉。
盖淳源侵衰。
叔叶多故。
神器不还于至道。
尊名或假于凉德。
秦嬴极暴。
企踵于无为之朝。
汉彻穷奢。
厚颜于盛德之事。
人不见义。
其来自久。
我后首出帝先。
遂康天步。
登封降禅。
拉宇宙之枢衡。
立显崇功。
定皇王之轨式。
鸿勋上格于穹昊。
厚福旁浸于黎元。
炜炜煌煌。
亘寰区而宣壮丽。
巍巍荡荡。
横山邱而殷声名。
固已轥前贤之规模。
开含灵之耳目。
方使炎农抱愧。
愕睨于梁甫之阿。
姚舜钦风。
延伫于崇高之路。
天下之大功矣。
域中之能事毕矣。
昔者鸟兽率舞。
一人赋元首之篇。
戎夷来宾。
四子咏中和之乐。
时仅平而颂作。
俗未泰而歌兴。
况乎咸五登三。
远承文武之裂。
袭六为七。
近叶春秋之义。
神功与二仪并运。
显号将七曜俱悬。
岂可使时迈无诗。
于皇不作。
臣峤谬忝司牧。
躬陪错事。
末光幸煦。
长倾捧日之心。
仙石徒攀。
终愧淩云之笔。
敢承明制。
而为颂云。
天命上君。
君临下土。
灵祇允怀。
品物咸睹。
翕受三六。
时乘九五。
昭文明。
粤若稽古。
关锁六气。
庭衢八荒。
殊邻筐篚。
绝党梯航。
河海晏谧。
闾阎阜昌。
琴横帝扆。
鼓卧边场。
齐衡钧度。
制礼作乐。
武戢五戎
文兴四学
宫布政
灵台视朔。
化偃中和。
人还太朴。
湛恩布濩。
协气氛氲。
嘉庾岁积。
休符日闻。
祥开草树。
庆动烟云。
乾册丹篆。
河图紫文。
钦若元命。
率由前典。
道洽升中。
功成丕显。
神筴演卦。
名山除墠。
翠凤衔蕤。
元龙御辩。
回銮左届。
弭节中枢
万骑雷动。
偫方电趋。
层坛殷荐(阙八字)
銮山符。
驻辇星躔。
交神汉曲
雷雨下济。
辉光仰烛。
地户开扉。
天牢罢狱。
万岁重熙。
三辰改旭。
迎阴广泽
报地方畦。
庭合六舞。
筵陈两圭。
神灵第
巨象天犀。
牒贯银缕。
函封金泥。
礼具德明。
神欢浃。
储算玉斗。
赐龄金箧。
崇高之可封。
梁甫之虚蹑。
敷帝道于一艺。
振天声于万叶。
大唐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四
公讳慧明
字德昭
南阳郡人也。
其先系自轩后。
弥于周文。
聃季食沈。
子高封叶。
因为氏矣。
逮问政偶孔。
好龙得真。
代有闻也。
昔者惟帝兴运。
乃圣炳灵。
风云相从。
卜梦通感。
间气骏发。
良弼大来。
有开必先。
凭物为象。
固自然矣。
则我使君降仙府。
乘道流。
追踪隐沦。
叶契幽叟。
结庐涧沚。
考槃岩椒。
同人利贞。
遁代勿用。
雅好酒德。
尤邃老经。
话言解颐。
精义绝倒。
诱进不倦。
虚纳尽欢。
好事集门。
长者阗里。
每至升月帷户。
和风林薄。
植杖啸谷。
席皮琴山。
泰然乐生。
澹乎忘老。
方且惟性寿。
溯神仙。
赤松之游。
之术。
外身先物。
归根致柔。
缘以大均。
持以大定。
色理不荡。
宠辱不惊。
绳绳焉。
熙熙焉。
孔德之容。
罔可测巳。
师长旌礼。
邦族与化。
智者谓智。
仁者谓仁。
虽褐塞桑枢。
纻衣韦带。
必避涂加敬。
怀风惕息焉。
是用克闻于家。
大育厥允。
则我越公袭上德。
延庆灵。
生而知之。
学而习之。
有专门之资。
得丕丞之业。
才龀羾道。
既冠同元。
讯远岳之福庭。
觏幽寻之方士。
陈咒雷骇。
吐刃电光。
沈海莫濡。
蹈冶匪爇。
呵万鬼。
搦百神。
启阴官之符。
变冥司之箓。
追究往事。
坐知来兹。
膏肓无所遁其形。
雾露不能滋其疾。
奇迹多绪。
嘉声日闻。
是以大君孔休
辟命荐至。
入自卧内。
问以咎徵。
造膝必诚。
偶事皆中。
时更四纪。
代且五朝。
顺风以请天师
敛衽以近皇极。
缁素莫能出右。
公卿是惟虚左。
国家有事天地。
将旅海岳。
公尝致礼加璧。
能事洁羞。
传驷载途。
郡邑迎谒者
岁四三焉。
自顷贼臣啬祸。
小人吹蛊。
敢为戎首。
兴此厉阶。
天步未亨。
人事将殆。
公乃极陈幽赞。
大启圣猷。
枚卜撰辰。
并走偫望。
作为邦翰。
先后主忧。
殄剿元凶。
翊扶皇统。
是嘉厥异。
式扬尔忠。
爵赏茂于身。
宠赠光乎考。
匪此父也。
曷训其子。
匪此子也。
曷扬其亲。
巳行。
碑板未立。
永念终古。
追存孝思。
骤请阙廷。
第如江介。
远访才子。
枉逮鄙夫。
赵括论兵。
多阙旧学。
班固述史。
实赖家书。
顾惟成章。
伏愧贞石。
其词曰。
真隐夷轨。
默仙解形。
倬哉独立。
企古遐征。
殆庶元德。
升睹丹经。
服乡不涅。
光和无营。
筑卜岑渚。
上药侍琴。
徐啸风谷。
缓步月林。
白云怡意。
清泉洗心。
曷胜不往。
曷奇不临。
迹因神远。
情随地深。
举代方籍。
皇家未轼。
肇有懿子
载扬令德。
左慈致物。
越人辨色。
司察鬼谋。
役使神力。
宠被五君。
声闻八极。
日尝薄蚀。
国有多难。
凶慝扇扬。
忠烈愤惋。
亦既先觉。
克图幽赞。
皇哉神武。
赫然天断。
薄言即戎。
于以戡乱。
帝念酬庸。
典开列土。
岂曜厥身。
实赠于父。
朱藩乃锡。
紫绶是与。
存致没荣。
忠伸孝举。
烈烈松柏。
绪风兴悲。
表墓有阙。
纪德无词。
哀哀严荫。
栾栾孝思。
孰传终古。
是建丰碑。
慧明银青光禄大夫歙州刺史
道士法善
鸿胪卿
封越国公
开元五年岁丁巳鹑尾七月夷则七日甲辰建。
特进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夏州都督康公神道碑铭766年2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竭诚奉主之谓忠。率义忘躬之谓勇。
忠勇不犯。则名登于明堂。
子仕教忠之谓义。战阵能勇之谓孝。
孝慈有裕。则道存乎方册。
兼此四者。其惟清河公之族乎。
公讳阿义屈达干。姓康氏
柳城人。其先世为北蕃十二姓之贵种。
曾祖颉利部落都督。祖染可汗驸马都知兵马使
颉利发墨啜可汗卫衙官知部落都督。皆有功烈。
称于北陲。公即衙官之子也。
正直忠鲠。以信行闻。
为国人所敬。长于谋略。
工骑射。其弓十钧。
年二十三。为阿史那颉佚施默啜等九可汗宰相
秉心颛一。立言无二。
不吐刚以茹柔。必蹈道而履义。
可汗每有过失。未尝不极言切谏。
蕃落中重焉。以比国家之丞相宋璟
默啜拔悉密时勤尝擎药弑可汗。公窃而藏之。
密持示默啜默啜大怒。
将诛之。公以为请。
但令归于部落。默啜知公至忠。
繇是益加亲信。同列四人。
莫与公比。其后公以孤直。
屡见疑谮。遂请退归。
可汗察公非罪。寻复追为宰相
先是毗伽可汗小杀。为其大臣梅录啜所毒。
小杀觉之。尽灭其党。
既卒。国人立其子伊然可汗。
无何病卒。又立其弟登利可汗。
华言登利。犹果报也。
其母暾欲谷之女。与其小臣饫斯达干预国政。
登利从叔父因左杀右杀。东西分掌其兵马。
登利与其母诱斩西杀。尽并其众。
左杀惧及。乃攻杀登利。
自立为乌苏米施可汗。拔悉密击败之。
脱身遁走。国中大乱。
天宝元年。公与四男及西杀妻子默啜之孙勃德支特勒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登利可汗女余烛公主及阿布思阿史德等部落五千馀帐。
并驼马羊牛二十馀万。款塞归朝。
方节度使王忠嗣具以上闻。秋八月至京师
元宗俾先谒太庙。仍于殿庭引见。
花萼楼以宴之。仍赋诗用纪其事。
拜公左威卫中郎将。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潜怀异图。
庶为已用。密奏公充部落都督
仍为其先锋使。公既不得已。
僶俛从之。四载以破契丹功迁右威卫将军
俄拜范阳经略副使五载又破契丹功居多。
左武卫大将军。仍充节度副使
元宗嘉之。玺书慰勉。
盈溢箧笥。十四载冬十一月九日甲子
安禄山范阳。公以天子有命。
陷身凶逆。举家见质。
自拔莫由。既至东归。
公泣血吁天。次于梦寐。
欲与诸子逃归国家。为贼邢州刺史康节所告。
遂被收系。傔奏被诛者二十馀人。
公之四子。各奔于外。
贼恐众情不安。贳之而后出。
至德二载。阖门二百馀口。
安庆绪胁至安阳。属今上为天下兵马元帅
统今尚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朔方之师。诸节度回纥之众。
东收二京。公率四子及孙侄等十馀人。
冒死南奔。至汲郡
为从者所告。家人歼焉。
二子殁野波英俊挺身行前。二子屈须弥施英玉持满殿后。
殁野波妻阿史那氏为公控马。登于西山
高平界。遇贼蔡希德
以精骑三百遮路邀击。殁野波英俊策马奔之。
杀四十馀人。生擒四人。
冬十有一月七日。投今上行营至焉。
先帝闻而嘉之。欲以开府仪同三司处公。
仍加实封。公固辞乃受。
因以为金吾大将军。加特进
封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三百户
策勋(阙十二字)卫大将军□□卿□□□射□□□□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殿前衙前射生兵马俄加上柱国姑臧县开国子殁野波云麾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射生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鸿胪卿上柱国殿前射生使清河郡开国公英俊等官秩各有差。因留公及屈须弥施英玉供奉射生。
以殁野波英俊勇冠三军。并令东随故太尉李光弼太原
邺郡瓦窑阵官军与安庆绪相逼。王思礼为其所败。
贼势既盛。太尉思礼相顾气索。
殁野波英俊勃然奋怒。遂直抵薄河。
当锋击之。杀获二千馀人。
贼众方退。太尉诸公睹而骇之。
赏杂䌽百匹。并以转分麾下。
一无所纳。三军欣羡焉。
殁野波居常谦谨。临事勇锐。
战则先锋。前无强敌。
捉生游奕。所向必摧。
节度之围安阳也。史思明悉众来救。
殁野波以十五骑过河逆击之。并马刺倒者数人。
生擒数十人。后击怀州
思明又自来救。䀜爽之际。
侵轶柴篱。殁野波领甲骑三十禦之。
贼军三千人。一时摧败。
真卿之弃平原也。殁野波为贼骑将
缓策不追。及闻渡河。
然始奔蹑。是以得脱于难。
平原人至今称之。英俊瞪视眈眈。
姿气雄果。发劲矢。
持大枪。嶷然万众之中。
左右驰突。无不辟易而退。
尝随太尉思明河阳。贼骁骑万馀。
于中阐城索斗将。莫敢应者。
英俊挺身奔击之。应枪落者二十馀人。
英俊被枪刺颊。贯喉而出。
摆首而去之。犹杀二人而还。
太尉壮焉。遂以从父兄子妻之。
故天下之言勇者。以殁野波英俊兄弟为称首。
广德元年。上幸陕州
公之诸子皆当扈从。公以体貌瑰硕。
难于举动。方与之死诀。
殁野波妻为公介马。扶奔华州
公虑不免。谓左右曰。
我若为贼所得。无累我儿子乎。
汝曹何不杀我。众人感惧。
叫然皆哭。遂竭力舁公。
至于行在。上深嗟赏之。
方极尊荣。以终宴喜。
上天不惠。以二年青龙甲辰冬十有一月二十日甲寅
感肺疾薨于上都胜业坊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五。
亲事左右。莫不剺面截耳以哭。
初淩霄之难。公实援立。
浐水之屯。公亲总统
上之反正。父子从焉。
帝畴厥功。遂有开府仪同三司夏州都督之赠。
夫人清河郡太夫人交河石氏。左卫中郎将珍之孙。
左金吾卫大将军三奴之女。温敏淑惠。
柔明端雅。有女师母仪之德。
克懋于家。不幸遘疾。
天宝十五载春三月八日。先公而薨。
永泰元年春二月十日壬申。与公合祔于万年县之长乐原。
礼也。呜呼。
公以沈果之姿。抗英威之志。
降精昴宿。炳粹天街。
忠肃表于生知。义勇形于造次。
属国家多难。沦胥以痡。
壮一心而来事我君。贯四时而不改柯叶。
义方恳到。相携于契阔之中。
臣节激昂。三见于危亡之际。
天子感焉。既受腹心之托。
禁旅资焉。俱列爪牙之地。
勋庸克茂。声问攸归。
丛䌽衣于玉帐之前。罗五戟于一门之内。
不其盛矣。昔萧相国举宗佐命。
金日磾叶珥貂。望古俦今。
可谓同德。其孤等穷人孺慕。
靡所寘哀。聿求不腆之辞。
庶播无疆之美。铭曰。
北方之强欤。十有二姓强哉矫。
部落之雄者。康执兵柄缅乎眇。
特进诞生兮。实登邦政德不扰。
暾女灭国兮。乌苏不竟愠偫小。
三滨九死兮。举族致命丹心皦。
一门万石兮。彰厥诚敬皇恩暸。
生为忠臣兮。后有馀庆其不夭。
家有孝子兮。严亲翊圣王之爪。
乃立丰碑兮。百代遗咏鸿名表。
忠孝之际兮。于斯为盛远图窅。
塑像记859年 唐 · 段成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在世间攘巨寇。
必思衽金浴铁强矫雄毅者。
虽空门亦忿怒鏖扑。
为法大防也。
据内典。
下天处苏迷卢之半。
为忉利尉候北方毗沙门统药义众所治。
水精宫城护世。
其住处曰纷陀利。
曰质多罗。
曰七林。
曰摩偷。
曰如意等。
下压象迹。
当欢喜之地。
上接蜂歌。
杂庄严之境。
常憍尸迦将破怨敌圣者。
夺勇健臂。
出甲冑林。
独揭胜幢。
不顿一戟。
𨆪迦娄而垂翅。
捘修罗而束手。
犹怒折莲柄。
狂搜藕丝
盖多闻位居初地。
离十二失。
故经云。
毗沙门得方便救护之门。
昔縳喝伽蓝北虏。
感梦而忏悔。
于阗聚落西羌。
睹相而来降。
其威神营卫。
肸蚃灵应
事无虚译。
世不绝书。
相传北方天王与瞻部有缘。
西域瞿萨国。
天王栖神之处也。
庐陵龙兴寺西北隅
先有设色遗像。
武宗五年毁废。
至大中初重建寺。
其处为僧乾立所居。
乾每谄呓不安。
旬日方晤。
遽徙他室。
昉誓造化方变。
押衙熊略为导首。
辂遂与执白筹者郭宣熊师佐等纵臾闾伍。
为说第一施。
结增上缘。
获零憏货贝共二十万。
辂厚自损彻。
周岁功就。
乃多闻仪形。
严毅如生。
眉结云聚。
目棱电击。
猛焰彗肩。
蚑蜂抢轩。
金涂错落而燐乱。
形彩陆离而芒角。
得工巧明矣。
其或夔魖蛊⿰(亻刺)𤫽。
是不翅击三尸磔五冢也。
及素天女主藏神凡四四事。
堂内三壁。
写载部落。
雷公拗怒。
忖留恶觑。
吁可畏也。
吉之人香火徼福。
林篿乞灵。
福既据我。
灵讵乏主。
噫。
予曾阅正法念经。
说摩醯陀山六斋日四天于此。
会计阎浮提善业。
岂容不归敬与。
辂为学性端介敏辩。
王公多伏之。
复晤禅那宗要。
得总持契诀。
常持北方真言。
大中三年病且死。
忽梦天王操戟卓地。
有泉迸射。
抟之及面。
因惊觉。
汗洽而愈。
十二年。
洪州狂贼盗兵杀吏。
定州差辂上府。
至新涂。
天王支塑张目曰。
世途若此。
尔欲何往。
即宿留数日。
贼毛鹤果脍肝饮头。
尤恣残酷。
其践较著如是。
十三年秋
予闲居汉上。
辂为交趾使入京。
请予纪释氏事。
以上事请予明张北方。
故实焉。
王圣俞墓志铭政和元年 宋 · 江公望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一、《吴都文粹续集》卷四○
君讳仲举字圣俞王姓
其先太原人,西晋末徙家福之福清县
七世祖棨,仕尚书郎,其后仕宦不绝。
高祖仁僓,为闽王王审知所知,以大理评事聘于家,辞不受命,君子高其义。
审知归朝,祖父珣语子弟曰:「时清,可以出仕矣」。
父础,有志之士,再举礼部不偶,隐德弗见,玄素之风,流而至君兄弟犹未泯。
公望初识君之兄圣时于新定,一见爱其神情玄定,有愿交之志。
续见君于广众中,知其必为圣时之季,其风神气习盖相若也。
既交其兄,因复得君,三人者,遂为忘年之友。
始得之眉睫间,今皆白首,迄君死,无间然。
君在童稚,警敏过人。
父早世,与兄事母孝谨,人知王氏有子。
砺行苦节,日益坚业,属文不逐时好,三黜于有司,慨然有隐居之兴。
侨居吴门,生事牢落。
治田百亩,数遭岁登,馀数年之蓄。
俭勤,日以给冠婚祭祠,以至宾客之豆,皆出于是,不外取也。
杜门读书,虽邻里不识面目,教子成就其大者。
亲故艰匮不给者周之,族之孤不能婚嫁者婚嫁之。
妻方氏,敬顺惠和,以承君志。
族之长者至其家,馈事如舅姑,无怠容。
君于闺门间不见细过,方氏之力也。
享年六十有八,卒于政和元年二月九日,以其年三月二十二日葬于吴县横山之原,以方氏祔。
长男,次蘩,次蕴;
女一,嫁士人蔡元康
、蘩,公望稔知其为人,静愿有守,蕴与二兄力学,嶷嶷有成。
初,圣时之子卒,方以老独为念,哭之甚哀。
君不谋于子,亟召告之曰:「我兄即汝父也,拜之」。
即出为圣时后,人所难也,君安行之不悔。
君性刚介不可犯,与人交如骨肉莫可解,不合不复愿见,事圣时甚严惮,至于讲道酉室不让,故于死生之际泊如也。
圣时在海外,相期晚秋同会君于吴门
三人者,独君不幸且死矣,余有子戚,亡聊在人世何如哉!
铭曰:
学不务,美身则止。
行匪蕲闻,心不匿愧。
为生良勤,苟完而已。
年不取赢,白首以死。
闻道之力,虽死亦可矣。
呜呼,是铭足以与金石相敌!
刘共甫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四
私门不幸,老妇自去夏得疾,荏苒踰年,疗治无瘳,此至后一日,遂至不起。
痛悼悽切,不能自堪。
加以幼累满前,将来百绪便有不能不关心者,尤非衰懒所宜,未知所以为计也。
昨闻尊体微不安,深以忧念。
及此奉告,乃始释然。
请祠未遂,又闻继有劳赐之宠,此盖事功较著,圣明深知,虽有谗邪,无间可入,或者不复久劳于外矣。
然想亦未免再请也。
某祠敕已下,适此衰粗,尚未及拜受。
闻昨来诸公将上辞免文字,上复有除职之命。
幸诸公白其不可,遂止,不尔,则愈见颠沛。
然圣恩深厚,何以论报?
唯有修身守道,以求无负宠嘉之意而已。
钦夫得书,云长沙传闻某病,消息殊恶。
此虽非实,然亦竟遭凶祸,可怪也。
又具道其经理财赋之详,此足以惠一方矣。
但赵漕去时,意象甚不平,不知今相见后复如何也。
昨蒙喻及徽绢文字,不知曾为剡奏否?
更得留念幸甚。
盖虽已有为之者,更得一言之助,则尤有力也。
近时郑鉴对策事,想悉闻之。
明主可为忠言,自是士大夫顾望蓄缩,委曲避就,养成今日之势。
今又自彼上言之后,寂然无复继者,消长之几,正在此毫釐顷刻之间,益可寒心。
计高明虽在外服,未忘根本之忧,亦当拳拳于此。
况望实益隆,眷礼益厚,则图所以收拾人才、纪纲政体者,其本末先后必有一定不易之论。
区区于此更望勉旃,千万幸甚!
祠记、《责沈》二刻,拜赐甚厚。
但记中「默契于中者矣」误作「也」字,不知尚可改否?
缪文本不足以发挥崇德尚贤之意,读之既久,愈觉纰漏,益增愧耳。
《责沈》之义,昨已报平父,正为子高沈姓耳。
承许续致,只得未背者尤便也。
别纸垂喻永隆葬事,具悉尊旨。
但彦集于此正自忧劳,唯恐不足以集事(但素不更事,凡百过于忧惴急迫而已。)
不审高明所虑何自得之
自此窃恐听言之际更当每加审谛,使忠实日亲,谗慝日远,则久大之业粹然无疵,不独施于州里亲族之间者其爱憎贤否各得其当而已。
僭易皇恐。
余隐之事,前日已尝具禀。
二孙之禾,恐止可拨四百秤。
盖宋家所收自不多,若可少增,恐亦不可过百秤也。
唯是隐之父子不解事,来此干预宋家产业,出言不逊(其子尤甚。),恐将引惹方氏复来生事。
已令陈吴二妇作状,经府告示之矣。
此非得已,不审尊意以为如何?
或问序宝祐元年三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五、《竹坡类稿》卷一
地理之难言久矣,谓其不可信耶,则孙钟之鹤飞,陶侃之牛眠,与昭明之不利长,温大雅之害兄,若符契之合,人谁敢不信?
谓其必可信耶,则成子高惟择不食之地,韩淮阴惟营地之高燥,初无假于相卜。
而温公之论葬书,伊川之论方位,直欲挥之门墙之外,似又未可尽信也。
噫,安龙头,葬龙耳,不三年,万乘至,其言果应于当日。
「子孙百代承灵祉,谁知言者青鸟子」,其诗实发于古贤。
地理吉凶祸福往往有不旋踵而立见者,此世人所以确然信之,而其书所以牢不可破也。
儒先之说特惧人有所拘泥,而久不葬其亲云耳。
游君务德,精于相地,手自注《狐首经》,书肆尝为刊行,予亦尝为著语。
惟其父子皆读书为文,讲贯益精熟,近又稍更定其注,且设为或问,多以《易》发明之。
而亟求为题其篇端,则问之曰:「君欲效朱文公四书之为或问,而反复辩语,以要其真是之归乎?
今观天元之四象八卦,地元之四吉八凶,人元之精气鬼神,山元之横斜曲直,水元之乾坤相承、阴阳互根等说,与夫童断独过石亦有可葬,水来去俱得生旺,宗庙不可全凭,皆有理致,非时师区区肤浅者可同日语也。
夫明地理者莫如《狐首经》,得《狐首经》之奥者莫如郭景纯
今游君又为之发明,其说详矣。
安而通之,推而行之,则在乎人。
孟子以井地之制答毕战,而卒之曰:「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
请以是为观此书之法。
宝祐癸丑三月望日,竹坡吕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