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温尚书 中唐 · 僧宗密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一切众生。无不具觉灵空寂。
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
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
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
随业受报。生老病死。
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
未曾生死。如梦被驱使。
身本安闲。如水作冰。
而温性不异。若能悟此意。
即是法身。本曰无生。
何有寄托。灵灵不昧。
了了常知。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然多生习妄。
执以性成。喜怒哀乐。
微细流注。其理虽然顿违。
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
损之又损。如风顿止。
波浪渐停。岂可一身所修。
便同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身。
勿认色身。以真知为自心。
勿认妄念。妄念若起。
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
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
所向自由。天上人间。
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
不受分段之身。自然易短为长。
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
一切寂灭。圆觉大智。
朗然独存。即随现千百亿身。
度有缘众生。名之曰佛。
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 中唐 · 贾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一
有天地而万物生焉。形气推迁。行识相缘。一受其形。万化而未始有极。沙界尘劫。驱迷走妄。浩乎若汨诸巨海而无垠也。伥乎若囚诸闇室而无晓也。四蛇六贼攻其内。热燄燋芽寓其质。而昧者举世。犹窃窃然以彊力敏智。可大取所欲。攘螳臂而战蜗角。其不胜也。则忧悲恐惧。日以交驰。曾未知夫牵于名而溺于惑者。以形质之相。虽天地秋毫。细大殊耳。其有限一也。其必尽一也。以寿观夭。虽万龄一瞬。修促异耳。其有限一也。其必尽亦一也。况大不及天地。而远不至万龄者。又恶足以拟议哉。此西方之圣人所以悬觉照于无极也。自大迦叶亲承心印。二十九世传菩提达摩。始来中土。代袭为祖。派别为宗。故第六祖曹溪惠能始与荆州神秀分南北之号。曹溪既没。其嗣法者神会怀让又析为二宗。初师子比邱以遭罹大难。恐异端之学起。故传袈裟以为信。迨曹溪凡十世。而其间增上慢者。徇名迷实。至决性命以图之。故每授受之际。如避仇敌。及曹溪将老。神会曰。衣所以传信也。信苟在法。衣何有焉。他日请秘于师之塔庙。以熄心竞。传衣繇是遂绝。师嗣法于神会大师者也。上距大迦叶三十六代。皆以真空妙有。觉性佛心。默传密付。印可悬解。行之谓般若。到之谓涅槃。得之者变凡圣为反掌。失之者沦生死于浩劫。不以心得。不著佛求。知佛性之在我。亦无我而可證。洞然与空虚为体。无起无灭。包大千而不碍。穷万古而不老。而神通自在。显晦无迹。陶冶万有。未始生心。然后为得也。其教之大略如此。师讳云坦。代宗皇帝赐号曰大悲姓武氏。盖则天太后之族孙也。父宣。官至洛阳。师生而神隽。七岁举童子及第。年二十。历太子通事舍人。逸偫高步。脱落羁束。虽在轩冕之中。泊如也。及随父至洛阳。闻荷泽寺神会大师。即决然蝉蜕万缘。誓究心法。父知其志不可夺。亦壮而许之。凡操彗服勤于师之门庭者八九年。而元关秘钥。罔不洞解。一旦密承嘱付。莫有知者。后十五日而荷泽被迁于弋阳。临行谓门人曰。吾大法弗坠矣。遂东西南北。夫亦何恒。时天宝十二载也。师既佩真诀。游无定所。以为非博通不足以圆證。故阅大藏于庐江浮查寺。非广问不足以具足。故参了义于上都忠禅师。繇是名称高远。天下瞻企。将东吾道。固请出关。天子降赐名之诏以显其德。时大历八年也。既流江表四十馀载。或山而栖。或邑而游。镜悬于空。万象俱纳。蚩蚩横目。所至成市。痴爱贪欲。榛荒心路。以太无畏廓而辟之。元和三年。故丞相赵公之为扬州。始虚州之华林精舍以邀止焉。初师之东游也。以世道交丧。其日固久。将息言向晦。与物相遗。恍惚之间。若有以传灯之契来授者。且印指于头曰。以是为信。厥后每将演导。则指迹如丹。若乃制毒龙于金山。柔猛虎于定山。在江阴则神龟灵蛇之感现。在江都则山鬼城神之慑伏。皆显仁藏用。以示慈力。斯众目之所睹。故略不尽书。而或者以为怪迂之说。不可为训。是未闻菩萨大士游乎不思议。解脱者无心于物。而物自交应者乎。住华林九年。年一百有八。历僧夏八十有八。以元和十一年秋九月八日。返真于其寺。明年。建塔于州西原。门人遍于天下。其教者惟上都西明寺全證。證以自达摩以来。皆有论撰。而师之乐石未刻。谓余尽知其道。宝历元年。驻锡于毗陵。持其教宗与师之行事。愿得文而建诸塔庙。余因采其昭昭可述者载于碑。时丞相太原公总戎淮南三年也。其铭曰。
茫茫万有兮生死同缠。
业风振海兮识浪滔天。
觉者云谁兮有西方之大仙。
慈悲广大兮妙力无边。
八万度门兮异派同源。
文字言说兮罔非蹄筌。
惟心法皎皎兮如月斯悬。
惟大迦叶兮首得而传。
代代绳绳兮灯不绝然。
迄于荷泽兮师又嗣焉。
法存形谢兮诸祖其然。
门人思慕兮塔彼西原
将祈不朽兮余可无言。
重修悟真塔记天圣九年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四
佛教之被中国,源于汉,派于晋、魏,波溃于齐、梁,大率以慈悲定慧、空寂报应觉民于善者也。
唐会昌中,始感赵归真之言,于是毁祠焚书、簿上其田、殴归其徒之议行。
烈火炎山,砾石煨烬,然后见其玉也;
凝阴杀节,林木枯槁,然后知其也;
大教中否,津梁不通,然后睹其人也。
定兰禅师,蜀之开士,其先氏族不记。
聪悟敏博,精进勇猛,居然一理之密,对夫群动之扰。
身者生之具,离具故即真,我则视身如虚空。
心者性之实,趣实故无得,我则用心以平等。
至有抉目支解,忍垢含辱,以济夫众生者。
噫!
鹰鹯之忿鸷,蚊蚁之噪聚,虽然尽师之相,乌能以给诸?
盖有为而为之也。
会昌之际,夫佛日再中,挥戈有自,法云广覆,触石在兹。
宣宗嗣位,奋独见之明,矫前日之过,寖广祠宇,稍严像设,延致毂下,召见禁中。
上嗟异之,遂有紫方袍、白金瓶之赐,命翰林学士郑处诲为之赞,待诏张幻璋图其仪。
仍许归里,置伽蓝一区,曰圣兴,特出家者百五十人。
赏遇宠嘉,恩礼深渥。
大中七年二月八日,寺成,复火右臂,更不饮食,至二十三日夜中,俨然化灭。
弟子有缘以其年十一月六日迁坐建塔于寺东,老少号慕,远近悲感。
吐突中尉士邻以状闻,敕谥曰觉性,塔曰悟真
非大丈夫之勇敢悟脱,畴至于是!
夫昔纪信诈降以自焚,其大汉之兴也;
子胥敢谏以赐死,其勾吴之灭也。
如师者,觉王之忠臣乎!
服儒则当与若人游矣。
后百七十有八载,沙门守班重新师塔,求请予志其详,则郑已赞矣,姑言教之中兴,师有力焉。
亦庶几依违罔养、贪生愒日、以驰趣声利者,聆师之风,识所休息尔。
圣兴寺护净门屋记 北宋 · 李大临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八、《全蜀艺文志》卷三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八、嘉庆《成都县志》卷五、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九
成都府城之东偏,有寺曰圣兴,御史大夫王承俊之宅也。
大历初杜鸿渐领东西川节度使,改为永泰寺武宗时例毁废。
大中三年僧定兰华阳人,苦行精进,能外形骸,蚊蚋嘬肤,虽终夜,不之却,曰:「我报慈母恩也」。
宣宗闻之,诏至长安,得对称旨,赐予优加。
遂丐西还,复构此寺,塔殿堂廊无虑四百楹。
定兰之功德行业,唐翰林学士郑处诲赞序甚详,此不尽纪。
府城地狭,人繁物夥,又寺宇迫民檐,实为阛阓,故三门之外,中除隙地,乃溲溺之场耳。
溷濯委积,曾无隔阂,犬豕马牛,践蹂习常。
监寺大师文爽有道行,博通经论。
每开慈悯心,恶其不清净之甚,欲创屋翼张而蔽掩之,庶几宝坊香刹,蚤莫焚修,祈福于四众。
因建白府帅翰林侍读学士王公素,乃命签书节度判官吴师服度地按视,利病昭然,若师之说不诬。
师自发私囊千六百缗,造外舍十有八间于三门左右序,且以护净。
市民占止,月僦直万钱。
师告予曰:「底处无田产资给,榱桷率皆摧圮,今获月租,愿以完葺充用,决不可为斋蔬之费。
来者主之,不易其,则我之志行矣。
一有不如是,神明殛之,当坠无间狱,永劫沈沦,无有出期,可不慎哉」!
予得而书之,以深戒后之主者。
书曹士兖定兰审定诀后 宋 · 曹士冕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丛帖目》卷二
重庆兄作《定兰审定诀》,未及脱稿,亲戚间遽持去。
郑重访求,仅得临本,亟请重书,因循弗暇。
今已矣,恐此文久而失传,乃以临本附于卷末,且□之星凤楼下,与同志共之。
兄字鲁可,鲁庵盖其自号云。
嘉熙戊戌中元日士冕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