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监察御史里行王子韶1070年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古灵先生文集》卷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监察御史里行王子韶,素非端士,滥处法官,阴附大臣,密通简札。
访闻其兄子琦,预宫官之荐,子渊提举之辟,尽由子韶私谒得之。
臣窃以大臣之责,专以保任贤能,御史之职,在于纠绳非法,而乃卖恩请谒,同于市道,上下若兹,公义安在?
欲乞取问制置司臣僚,子渊既是御史之兄,不知何人所荐,特宜推劾,以正罔上之刑,使今后近臣,不敢妄有奏辟。
所有子韶回邪反覆,台中难与议事,伏望出自宸衷,别与差遣,庶清宪台,以塞人言。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王子韶礼部员外郎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一、《元丰类稿》卷二○、《曾文定公集》卷二
敕具官某:《周书》曰:「不惟其官,惟其人」。
则古今之正治,官得人固为急也。
仪曹之于郎位,副贰所属,考择甚精。
尔以博学多闻,册名儒馆,宜升阶等,往祗厥服。
朕方明于赏劝,以待群吏之成;
尔尚懋于厥修,庶能康朕之事。
可。
圣美翟家原道中之作 北宋 · 范纯仁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晓烟浮水白,晴日透霞红。
屈曲岭头路,萧条旗脚风。
主恩覃塞外,贤业满胸中。
始信人声远,欢迎到处同。
王圣美太丞奉使西来喜而有赠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贤愚虽间契稠重,科籍同兼甲子同。
省敛劭农明主意,霁威问俗古人风。
阳和煦物先春到,膏泽随车大旱中。
感旧知恩谁最笃,塞垣憔悴一衰翁。
圣美观骑士翥坡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翩翩飞鞚发云间,壮士旁观亦汗颜。
势若投丸当峻坂,影如掣电下空山。
汉兵神速从天落,楚骑飙驰取将还。
圣主恩深怀犷俗,谩教角逐向安閒
圣美壁间题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胡慑天威自走藏,腐儒焉用合还乡。
驽骀恋主心终在,鼯鼠营身技不长。
晚岁胸襟成濩落,故山林壑谩青苍。
进趋无术归无计,聊得君诗浣肺肠。
圣美华池感事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圣主忧勤百职脩,忠臣那复作身谋。
遐方民力资周度,晚岁人情乐小休。
郭震能僵乌质胫,陈汤解斩郅支头。
知贤独恨官疏远,珠璧何时免暗投。
圣美三岔铺留题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今日天涯同一笑,当年泽畔共长吟(自注:公谪上元,予谪历阳,封畛相接。)
还朝未复中台职,报主长存国士心。
采选示王圣美葛子明 北宋 · 王令
 押词韵第三部
酒盏(原校:一本作清)厌连行,众客喧已醉。
忽得(原校:一本作指)簿上籍,共出名外仕。
孤昂忽雄轩,泯默亦驯致。
追争相后先,得失自愚智。
随时有能称,逐衅得呵訾。
有非人力为,竟亦(原校:一本适与)天幸值。
或果以祸覆,亦有终自遂。
卒无及物效,徒自高人气。
回樽变新局,忽若已异世。
嗟人久已迷,高爵乐自嗜。
谁为衎衎饱,竟是(原校:一本作逐)孜孜利。
矜骄决(原校:一本作快)雄奢,摧折叹淹滞。
昏昏忘所大,扰扰争其细。
安知茫昧间,身非天所戏。
是非未暇辨,欢戚先已至。
退之昔裁诗,颇以豪横恃。
暮年志气得,金玉多自慰。
买居纪堂(原校:一本作厢)荣,顾影乐簪佩。
喜将闾巷好,持与妻子议。
彼哉何足道,进退于焉系。
安知九列荣,顾是德所累。
宁论圣人为,适莫固以义。
有时曲肱乐,不以易富贵。
吾曹颇勉修,兹道久自诣。
何必问浮云,斯理固可视。
王子韶主客郎中周尹考功郎中1086年5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王子韶等:事有繁简,才有所宜,要之郎官,天下之清选也。
朕有所择于其人,而无所轻重于其间。
以尔子韶博闻强记,老而能学。
以尔尹果艺而达,知无不为。
各率其职,而用其长,朕将观焉。
可。
李南公沧州穆珣庐州王子韶寿州赵扬润州1086年7月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皇朝文鉴》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某等:刺史秩六百石,以按列郡而治行卓然,乃以二千石郡守,昔以责人者,今以自责,则物被其惠,民无间言。
尔等皆尝奉使,督察官吏,公明之称,达于朕听。
董制江淮,控临河海,任亦重矣,其益勉之,无使风采减于平昔。
可。
王圣美杭州还朝)109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二妙集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昨日庭中望见,喜慰久渴。
辱教,伏承尊体佳胜。
无缘造门,尚冀邂逅,复少须臾。
人还,布谢草草。
王子韶邪佞宜斥劄子元祐五年十二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之治,以难任人为先。
孔子论为邦,以远佞人为戒。
佞人之不可用,大则乱国,小则害政,是以古之明君去之惟恐不速,屏之惟恐不远。
今二圣为治,方选用忠良,斥远邪佞,而王子韶者屡进被劾,今遂擢为秘书少监,甚可怪也。
熙宁之初,臣与子韶同在制置三司条例司
是时王安石吕惠卿方欲变乱法度,子韶程颢阴赞其事,朝夕谄事王、吕,惟恐不及。
吕公著御史中丞,并荐二人以为属官。
公著既言新法不便,程颢革面从之,而子韶脂韦其间,阴助安石
既为同列所鄙,复为先帝所照,御批降黜,天下莫不称快。
徒以面柔无耻,善事权要子弟,复以字书小学缘饰鄙陋,以侥倖进取。
当今士大夫凡言佞人,子韶为首。
顷者曾被进擢,以此屡为言者所劾而罢。
昨者命下之日,御史岑象求孙升皆言其不可。
臣伏继以为言矣,皆不蒙省录。
虽由臣等才望不及前人,言不见信,而朝廷屏黜奸佞,前后不曾有异。
伏乞检会臣等前奏,速赐施行,以厌公议。
再论王子韶劄子元祐五年十二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进奏乞罢王子韶秘书少监,不蒙施行。
臣窃谓朝廷用人,必不得已将舍短取长,要须心迹无邪,于事不害,然后为可也。
子韶资性便僻,柔佞无耻,奉上媚下,众为指笑,依势行私,贼害良善,皆有实状。
只缘邪谄善事贵权,故大臣不察,拔擢至此。
然每有进用,必致人言。
自元祐以来,初进被劾,出知曹州
再进被劾,出知沧州
及今三进,臣与僚属言之者不一,岂言者皆妄,而子韶皆冤乎?
陛下试以此察之,则得失可见矣。
子韶昔为小官,专事权要子弟,以侥倖恩宠。
于时士人指目群佞,号之十钻子韶则衙内钻也,自此渐进为监察里行
王安石初用事,遣子韶出按淮、浙。
子韶妻父沈扶闲居杭州,方谋造宅舍,每于本州干借捍行役兵。
知州祖无择守法不与,子韶挟此私恨,诬谤百端,遂起大狱,然卒无事实。
无择缘此得罪,至今天下冤之。
其在台中,中丞吕公著方言安石更法令不便等事,子韶每见公著则左右其说。
及至上前,辄称新法之善,先帝深知其诈,降诏逐之,其略曰:「外要谠正之名,内怀朋奸之实」。
天下闻者莫不称当。
自此稍被疏外,故其害物之心包藏不见,而专以邪佞要结为事。
前年除太常少卿,为谏官刘安世所劾而罢。
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均为清选,子韶才行与昔无异,执政大半犹是旧人,而用舍顿殊,理不可晓。
然臣闻安世所言,前后凡十馀上然后从。
刘向汉元帝,有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之言,后世犹且羞之。
今大臣独于子韶迟迟不忍,臣恐拔山之诮,咎有所归。
臣与子韶初无仇怨,独为朝廷惜此过举,惟陛下察之。
刘莘老王圣美三子侄补试太学联中高等 北宋 · 范祖禹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风流江左并淮原,王氏衣冠不乏贤。
文似三珠才竞爽,名如群玉气相连。
鸿雁方遵陆,万里骅骝始下鞭。
白发星郎推雅量,似闻折屐喜成颠。
王圣美 北宋 · 陆佃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少谈奇字客长安妙斲无人得墁。
两鬓已秋陪后进,十年如梦守前官(自注:公改中允十年矣。)
延西角东须遍,梅发南枝北尚寒(自注:佃先圣美进职。)
从古晚成大用扶摇行见海鹏抟
王圣美学士挽歌词 北宋 · 陆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使君政事与文章,忧患平生亦备尝。
资善故人今白发,邯郸一梦黄粱
田园倚仗千株,花萼飘零一树棠。
闻说异书奇字在,不妨分付与诸郎。
王圣美三子补中广文生(原注:圣美名子韶。)1088年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王家人物从来远,今见诸孙总好贤。
三级定知鱼尾进,一鸣已作雁行连。
愧无藻鉴能推毂,愿卷囊书当赠钱(文集、蒋刻本、明大全本作鞭)
归去雄誇向儿侄,舍中犊子剩狂颠。
王子韶路昌衡差除不当奏(一 元祐四年二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一、《尽言集》卷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二、《太平治迹统类》卷一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九
右,臣伏闻朝廷以王子韶太常少卿,采之佥言,咸谓未允,辄据公议,上达天聪。
子韶姿性憸佞,行己无耻。
熙宁初士大夫有十钻之谚,目子韶为「衙内钻」,盖以其造请公卿之门,不惮寒暑,交结权要子弟,巧于自媒,如刀锥之铦锐也。
吕公著御史中丞,遂荐子韶,以备台官,阴持两端,见利忘义。
是时王安石用事,方行青苗之法,子韶每进对之际,则迎合上意,未尝有一语敢指政事之失。
及对公著,则复肆诞谩,以谓屡尝奏疏言新法之非便。
盖欲上下欺罔,两获其利。
先皇帝圣鉴明哲,洞照奸心,子韶诈穷情得,遂被黜责。
其后复除荆湖南路转运判官,为言者疏其前后过犯,及不葬父母之事,因而报罢。
元祐初,擢领剧曹,又为御史论其亡状,寻令外补。
少常之任,素号清选,前日之居此官者,或遂迁侍郎,或就拜给谏,大用之渐,多假此途,岂容匪人辄尔冒处。
伏望陛下慎重名器,斥远佞邪,收还子韶误恩,别择贤者,庶无虚授,舆议厌服。
王子韶路昌衡差除不当奏(二 元祐四年二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一、《尽言集》卷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九
右,臣尝论奏王子韶太常少卿不当,今已累日,未奉指挥
臣闻子韶熙宁中尝按钱塘祖无择事,承望王安石风指,巧为排陷,缙绅之间,至今不以为直。
及任御史,苟务容悦,上谀人主,下欺官长。
先皇帝察其颇僻,黜为上元知县,清议不齿,于兹有年。
中间虽移湖南运判及迁吏部郎中,尚为言者所劾,皆即报罢。
少常之任,资望愈重,一历此地,遂升要津,岂容匪人,可冒优选。
议者谓子韶颇有文学,不忝新命,此亦姑息之论,非公言也。
国家设官分职,本以待天下之才。
子韶者,反覆奸邪,见于已试,人物污下,众所鄙薄,既不能纳忠于先朝,岂复能尽节于陛下?
虽区区之记问或有可称,而大义已亏,馀何足道。
今若不究本末,妄置清途,臣恐倖门遂开,小人道长,甚非朝廷之福。
惟陛下重惜名器,为官择人,检会臣前奏事理,特降指挥,收还子韶之命,别授贤者,以慰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