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文中子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六、《郧溪集》卷一八
王氏《中说》所载门人,多贞观时知名卿相,而无一人能振师之道者,故议者往往致疑。
其最所称高弟曰程、仇、董、薛,考其行事,程元、仇璋董常无所见,独薛收在《唐史》有列传,踪迹甚为明白。
以父道衡不得死于隋,不肯仕,闻唐高祖兴,将应义举,郡通守尧君素觉之,不得去。
君素东连王世充,遂挺身归国,正在丁丑戊寅岁中。
丁丑大业十三年,又为义宁元年
戊寅武德元年是年三月炀帝遇害于江都,盖大业十四年也。
杜淹所作《文中子世家》云,十三年江都难作,子有疾,召薛收谓曰:「吾梦颜回孔子归休之命」。
乃寝疾而终,特与收事不合,岁年亦不同,是为大可疑者也。
又称李靖受《诗》及问圣人之道,既云「丈夫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恐必无此也。
今《中说》之后,载文中次子福畤所录,云杜淹御史大夫,与长孙太尉有隙。
予按贞观二年卒,后二十一年高宗即位长孙无忌始拜太尉,其不合于史如此。
故或者疑为阮逸所作,如所谓薛收《元经传》亦非也。
类次文中子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七、《陈亮集》卷二三、《南宋文范》卷五○
初,文中子讲道河汾,门人咸有记焉。
其高弟若董常、程元、仇璋,盖尝参取之矣。
薛收、姚义始缀而名之曰《中说》,凡一百馀纸,无篇目卷第,藏王氏家。
文中子亚弟凝,晚始以授福郊、福畤,遂次为十篇,各举其端二字以冠篇首,又为之叙篇焉;
阮逸所注本有之。
龚鼎臣得唐本于齐州李冠家,则以甲乙冠篇,而分篇始末皆不同;
又本文多与逸异。
然则分篇叙篇未必皆福郊、福畤之旧也。
昔者孔氏之遗言,盖集而为《论语》,其一多论学,其二多论政,其三多论礼乐。
自记载之书,未尝不以类相从也。
此书类次无条目,故读者多厌倦。
余以暇日参取阮氏、龚氏本,正其本文,以类相从,次为十六篇。
其无条目可入与凡可略者,往往不录,以为王氏正书。
文中子没于隋大业十三年五月
是岁十一月唐公入关。
其后攀龙附凤翼成三百载之基业者,大略尝往来河汾矣。
虽受经未必尽如所传,而讲论不可谓无也。
然智不足以尽知其道,而师友之义未成,故朝论有所不及。
不然,诸公岂遂忘其师者哉!
陆龟蒙司空图皮日休诸人,始知好其书。
至本朝阮氏、龚氏,遂各以其所得本为之训义。
考其始末,要皆不足以知之也。
伊川程氏以为隐君子,称其书胜荀、扬。
荀、扬非其伦也;
仲淹岂隐者哉。
犹未为尽仲淹者。
自周室之东,诸侯散而不一,大抵用智于寻常,争利于毫末,其事微浅而不足论。
齐桓一匡天下之功大矣,而功利之习,君子羞道焉。
及周道既穷,吴、越乃始称伯于中国。
《春秋》天子之事,圣人盖有不得已焉者。
战国之祸惨矣,保民之论,反本之策,君民轻重之分,仁义爵禄之辨,岂其乐与圣人异哉!
孟子所以《春秋》之用者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孟子固知夫事变之极,仁义之骤用而效见之易必也,纪纲之略备而民心之易安也。
汉高帝之宽简,而人纪赖以再立;
魏武机巧,而天地为之分裂者十数世。
此其用具之《春秋》,著之《孟子》,而世之君子不能通之耳。
故夫功用之浅深,三才之去就,变故之相生,理数之相乘,其事有不可不载,其变有不可不备者,往往汩于记注之书。
天地之经,纷纷然不可以复正,文中子始正之,续经之作,孔氏之志也。
世胡足以知之哉!
《经》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传》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是以类次《中说》而窃有感焉。
淳熙乙巳十一月既望永康陈亮书。
佟绍弼庚寅 现当代 · 傅子馀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抱一堂诗·卷一
江海相期更可否,文章早已诎时流。
高言讵作沉沉听,妙语真能咄咄收。
自昔逢人夸赵李赵介李德为南园前五子),向来许我后程仇(程元、仇璋文中子高弟)
未踰三十犹年少,宋璟休论第几流(用绍弼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