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醫家類
法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存疑孔氏颖达曰以祀其先祖谓预君祫祭也礼功
 臣既得铭鼎则得预君大祫令先祖被铭预祫是尊
 其先祖也
 案祭器如作 召公
考之类不必是君之鼎钟若君之
 鼎钟则君自铭之何容自名祀其先祖亦自祀其先
 然耳若预君祫则君之恩非其子 …… (第 45b 页)
 (也其地则丰镐也宗庙所在故谓之宗周成周东周/也其地则洛邑也以王道成于此故谓之成周丰谓)
 (之宗周以文王庙在焉故也镐谓之宗周以武王庙/在焉故也 召公
所卜者洛之上都周公所卜者洛之)
 (下都皆东周尔谓之成周者特下都也前则顽民之/所迁后则敬王之所迁者是 (第 48b 页)
 (簟反奭音释尚书今文作周田/观古文作割申劝文书作宁)
 正义郑氏康成曰从犹随也以行为验虚言无益于
 善也玷缺允信也展诚也奭 召公
名君奭尚书篇名
  孔氏颖达曰此明重言行之事言在于先而后随 (第 39b 页)
 

 
 案礼记乐记曰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
 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 召公
右六成复
 缀以崇天子先儒谓立四表于郊丘庙庭舞人以次
 就舞位而复缀云
 
 
 
钦定礼记义疏卷八 (第 42b 页)
性笃所承也周公刑叔罪在党恊禄父欲周之亡盖为
王室耳非以流言毁公为戮也 召公
犹惧天下未解特
使兄弟之义薄乃作棠棣之诗以示恩亲也耽以凶愚
命卒骨肉所哀夫行过乎仁丧过乎哀未宜绝也  (第 7a 页)
 (行不可遂同王命而称使示君臣之分不可紊而大/权不可专也君命者人君威福之所系也人臣而假)
 (君命行于天下是专辙之极篡夺之萌也故周公辅/成王 召公
初立康王以王命诰臣民皆称王若曰所)
 (以谨君臣/之名分也)
汉书文帝纪后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 (第 9a 页)
 (则一乘也公庶长一乘则中亦一乘下则无也大/夫适长一乘则中亦一乘下殇及庶殇并无也)
曾子问曾子问曰下殇土周葬于园遂舆机而往涂迩
故也(注上周堲周也周人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下殇于/园中以其去成人远不就墓也机舆尸之床也以)
(绳絙其中央又以绳从两旁钩之谓以机/举尸与之以就园而敛葬焉涂近故尔)今墓远则其
葬也如之何(注今人敛下殇于宫中而葬于墓与成人/同墓涂乃远其葬当舆其棺乎载之也问)
(礼之/变也)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

也墓远(注盖欲葬墓如长殇从成人也/长殇有送葬车者则棺载之矣) 召公
谓之曰何
以不棺敛于宫中(注欲其敛于宫中如成人/也敛于宫中则葬当载也)史佚曰吾
敢乎哉 (第 15a 页)
召公
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下殇
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注棺谓/敛于棺)
 (吴澄曰周人葬下殇之礼盖不 …… (第 15a 页)
 (涂近者可如此若去墓之涂远则舁尸以往而不用/棺不用车似若不可故问当如之何孔子遂引老聃)
 (所言史佚之事以荅盖史佚曾葬下殇之子而其墓/远方疑于舁尸之不可而 召公
劝以棺敛于宫中棺)
 (敛者谓纳之棺中也棺敛于宫中则如成人而载以/丧车不舁机史佚以前未有此礼故有所不 (第 15a 页)
敢于是)

  (召公
为史佚问之周公周公曰岂不可盖礼有从权/而以义起者墓近则舁机墓远则棺敛而车载以往)
 (虽前时礼所未有 (第 15b 页)
   顾命
周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傅始生魄月十六日/王有疾故不悦怿)
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傅王若发大命临/群臣必斋戒沐浴)
(今疾病危殆故但洮盥颒面扶/相者被以衮冕凭玉几以出命)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

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集傅同召六卿/下至御治事者)
(太保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六卿也冢宰第一 召公/
领之司徒第二芮伯为之宗伯第三彤伯为之司马第)
(四卑公领之司寇第五卫侯为之司空第六毛公领之/太保毕毛 …… (第 1b 页)
节亦不可废也)丁卯命作册度(传命史为/册书法度)
(傅顾命/于康王)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集传伯相 召公
(第 17b 页)
召公
以西伯为相)
(须取也命士取/材木以供丧用)狄设黼扆缀衣(疏王乙丑崩于今已九/日矣郑云盖大敛之明) …… (第 17b 页)
 (之日甚者或以晋辞诸侯为證然则/隆周之元老反不若哀世之陪臣邪)

 (陈传良曰释冕反丧服东坡尝疑之某尝以问之乡/先生乡先生曰惜乎东坡疑之而不加察也 召公
毕)
 (公皆盛德又老于更事者岂不知礼盖其身先见周/公以叔父之亲拥辅太子而流言之变起于兄弟非)
 ( …… (第 28b 页)
 (陈栎曰苏氏之论主于守经叶吕陈氏之论出于达/权守经合礼之正而不可破达权亦当察事之宜而)
 (不可胶 召公
在当时必有迫于不得已惩创于往事/而不敢轻者观其布置举措重大周密徵召会集翕)
 (合安徐若临大敌当大难 …… (第 29a 页)
 (说孰先孰后尔/莫若两存之)
 (张邦奇曰康王之诰主释冕反丧服王以麻冕黼裳/见诸侯蔡傅引苏氏之说以为非礼是也然有可疑)
 (者夫 召公
毕公皆盛德至于丧礼则周公制之成王/行之已有故事毕召曷为倡此非礼之举哉朱子亦)
 (具二说其一以为天子 …… (第 29b 页)
 (范祖禹曰昔成王将崩命 召公
毕公率诸侯相康王/凭玉几以训之以元子付之大臣王崩太保命仲桓)
 (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 (第 42a 页)
   会葬
春秋文公元年二月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

葬我君僖公 五年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王使
来会葬
襄公三十有一年冬十月滕子来会葬癸酉葬我君襄

定公十有五年九月滕子来会葬丁巳葬我君定公
公 …… (第 17b 页)
 (汪克宽经礼补遗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隐公元)

 (年改葬惠公卫侯来会葬文公元年葬僖公王使内/史叔服亦会葬文公五年葬我小君成风王使 召伯)
 (
来会葬襄公二年齐姜薨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昭公十五年王穆后崩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
 (定公十五年 (第 19a 页)
 (厚葬春秋其严乎与礼记丧期微有异是为古制必/有以也且地理之说其可考者公刘居豳有相其阴)
 (阳之意至十四世周成王有命 召公
先相洛之事孔/子有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之语卜者择其吉也曲礼) (第 29a 页)
 𨽻续成王周公画像有标题者六皆偏而不正唯成
 王周公二榜不漫灭其间张幕设案有总角垂袖而
 中立者成王也冕而跪于东者曰周公则西者当是
  召公
汉碑有龙虎者随其文观之则先龙后虎盖以
 碑之所向为左右也立于二公之后者六人其西三
 人则无标题皆有所 (第 19a 页)
  (附/)奔大丧
通典周制谷梁传云周人有丧鲁人亦有丧周人吊鲁
人不吊周人曰固吾臣也使人可也鲁人曰吾君也亲
之者也使大夫则不可故周人吊鲁人不吊以其下成

康为未久也 五经通义云凡奔丧近者先闻先还远
者后闻后还诸侯未葬嗣子闻天子崩不奔丧王者制
礼缘人心而为之节文孝子之恩不忍去棺柩故不使
奔也 后汉许慎异义云案左氏之说诸侯藩卫之臣
不得弃其封守诸侯千里之内奔千里之外不奔四方
不可室空故遣大夫也郑玄驳云礼天子于诸侯无服
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是尊卑异者也春秋文四年夫
人成风薨王使荣叔来归含且赗又王使 召伯
来会葬 (第 18a 页)
 端此六篇者其教之原也故国君与其臣下及四方
 之宾燕用之合乐也 程子曰周公主内治故以畿
 内之诗言文王大姒之化者属之周南 召公
掌诸侯 (第 60b 页)
  元吉大人得尊位以中正在上无所偏系邪枉之
  道不行故吉元吉者其始本吉吉之至善者也此
  皋陶淑问 召伯
听讼之爻(易/传)
  五峰胡氏曰曹腾梁商贺若弼韩擒虎贾复寇恂
  和事天子(易外/传)
  新安朱 (第 29b 页)
  非一日也其所由来久矣乐记曰武始而北出再

  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
  周公左 召公
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
  伐盛威于中国也尽师之道也呜呼大哉(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武 (第 36b 页)
  兼山郭氏曰昔武王克商召太公而问之曰将奈
  其士众何太公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
  其人者恶其储胥咸刘厥敌靡使有馀王曰不可
  太公出 召公
入王曰为之奈何 (第 22b 页)
召公
曰有罪者杀
  之无罪者活之王曰不 (第 22b 页)
召公
出周公入王曰为
  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无变旧新唯仁是
  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 (第 22b 页)
  之诰曰慎厥终惟其始此汤其亡苞桑之义也武
  王之书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
  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召公
又训于王曰为山九
  仞功亏一篑此武王其亡苞桑之义也位正当者
  有其德而有其位也易于否称大人而泰不 (第 28a 页)
  言之卦五不以君位言者六卦讼也噬嗑也恒也

  遁也明夷也旅也讼不言君者人君不以听讼为
  主故风美 召伯
颂言皋陶而已恒不言君者君道
  不可以柔为恒遁不言君者君不可遁也明夷不
  言君者失君之则也旅不言君 (第 29b 页)
  师商之贤人有如微子之徒已归周周之贤臣有

  如太公 召公
之徒皆以为当伐而不疑四方诸侯
  会者盖八百国是天下举以为是也独伯夷非之
  盖推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 (第 11b 页)
  是正直神之听之介以景福此之谓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二柔顺中正为臣之道莫美于斯
  而曰晋如愁如者盖小人以进为喜而君子以进为
  惧故 召公
为保则不悦正考父三命而伛俯兹其
  所以顺而丽乎大明与是以既贞且吉受介福于 (第 17a 页)
  为用二阴服之否则涣散矣其能效美于君有邱

  之实乎故曰涣有邱匪夷所思宣王承厉王之后
  天下离散 召伯
之徒佐王建国亲诸侯遣使劳来
  安集涣其群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居阴得正上承九五当济涣之任者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