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醫家類
法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善清言而已师道不止于清言然当时以为极选矣/是春置学秋以国哀罢曾不及岁江左之学校如此)
礼志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 召公
卿子弟下
及员外郎之嗣凡置生二百二十人其年秋中悉集
 王俭传永明三年领国子祭酒省总明观于俭宅开
 学 (第 15a 页)
 侯
书周官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
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
 通鉴前编成王十有二年巡狩朝诸侯于方岳因行
 黜陟之典
 竹书纪年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 召康公

 归于宗周遂正百官黜丰侯 (第 35a 页)
 (鄙顾詹有河粤阳雒伊母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
 (然武王营之成王使 召公
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周书度邑曰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
 (南望过于三涂/北詹望于有河)(第 45a 页)
公相成王以酆镐偏处西方乃使
  召公
卜居洛水之阳以即土中遂筑新邑营定九 (第 45a 页)
 佐天子而已三公三少只是加官
 陈氏傅良曰周召以师保为冢宰是卿兼三公也顾
 命自太保奭以下皆卿也是时 召公
为保兼冢宰芮
 伯为司徒彤伯为宗伯毕公为司马皆是以三公兼 …… (第 1b 页)
 (王氏安石曰乡老公也尊之于乡宪其言行不/累以事故称老乡老于司徒之官非属而无职)
 陈氏傅良曰周公毕公以太师保釐东郊而 召公

 太保率西方诸侯盖二伯兼乡老者方叔涖中乡之 (第 41a 页)
 实一人兼之古者官不必备惟其人而已有其人则
 备无其人则兼是以周官之作实效唐虞之制而官
 事不摄吾夫子所以深责管仲变先王之法也以三
 公言之 召公
为保周公为师而太傅无有焉召公实
 兼之也周公既没 (第 61a 页)
召公
为保而太师太傅无有焉召
 公实兼之也不惟此也三公之下实有三少当时不
 见其人 (第 61a 页)
召公
又兼之乃同 (第 61a 页)
太保奭
苪伯彤伯毕公 (第 61a 页)
 卫侯毛公是六卿之长 召公
又兼之盖一人之身而
 兼总七职矣抑不惟此也当时三公三少既难其人
 而六卿之官亦不必备周公以三公兼冢宰 (第 61b 页)
召公

 三公兼宗伯苏公以三公兼司寇毕公毛公以三公
 兼司马司空惟成王之季年芮伯彤伯卫侯实专领
 司徒宗 …… (第 61b 页)
 言则六官几三千人矣成周官吏可谓繁冗然卿大
 夫士之职分为六官之属安知其不为兼官耶且以
 三公言之君奭曰 召公
为保周公为师则太傅不备
 矣顾命曰乃同召 (第 63b 页)
太保奭
则太师太傅不备矣又有
 公兼冢宰者惟周公位冢宰是也有公兼司寇者太
 史司寇苏公是也太保率西方诸侯毕公 (第 63b 页)
率东方诸
 侯又以公兼二伯也至如召 太保奭
芮伯彤伯毕公
 卫侯毛公此六卿之长也而以三公侯伯领之大而 …… (第 63b 页)
   夫主六乡之政其事甚繁春官之世妇系内
    职岂得以六卿兼之又如三公三孤官不必
    备周公 召公
为师保而太傅及三孤不见谓 (第 66a 页)
    之不备可也谓 召公
兼之则伯谦之臆说也
    大司乐与乐师同署大胥与小胥同署大师
    与小师同署大卜与卜师卜人同署 (第 66b 页)
    信向来谓武王诗固谬或以为刺幽或以为

    刺厉皆非也
 竹书纪年康王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
 康公
总百官诸侯朝于丰宫
 通鉴前编元子钊麻冕黼裳即位朝见诸侯于应门
 内诸侯听命出王释冕反丧服元年癸亥遍 …… (第 10a 页)
 (唐氏汝谔曰虽叙韩姞归韩/之乐亦以见韩封域之美也)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

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献
其貔皮赤豹黄罴(传师众也韩侯先祖武王之子也因/时百蛮长是蛮服之百国也追貊戎)
(狄国也奄抚貔猛兽也追貊之国来贡而侯伯总领之/ 笺溥大也燕安也大矣彼韩国之城乃古平安时众)
(民之所筑完韩侯先祖有功德者受先王之命封为韩/侯居韩城为侯伯其州界外接蛮服因见使时节百蛮)
(贡献之往来后君微弱用失其业今王以韩侯先祖之/事如是而韩侯贤故于入觐使复其先祖之旧职赐之)
(蛮服追貊之戎狄令抚柔其所受王畿北面之国因以/其先祖侯伯之事尽予之皆美其为人子孙能兴复先)
(祖之/功)
 (朱子集传 燕召公
之国也韩初封 (第 15b 页)
召公
为司空王/命以其众为筑此城 (第 15b 页)
召伯
营谢山甫城齐春秋诸) (第 15b 页)
 制未毕非初见继朝而献功也何为来锡命乎故榖

 梁子曰来锡命非正也
成公八年秋七月天子使 召伯
来赐公命(杜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以)
(命圭与之合瑞八年乃来缓/也天子天王王者之通称) 榖梁传礼有受命 …… (第 19a 页)
 (以章有德也成公未有大功/明德而服过其爵讥僭赏也)
襄公十有六年左氏传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

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
东海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注环齐/灵公名)
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舅敬之哉无废朕命
昭公七年左氏传王使成简公如卫吊(注简公王/卿士也)且追
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注/陟)
(登也恪敬也帝天也叔父/谓襄公命如今之哀策)余敢忘高圉亚圉(注二圉周/之先也为)
(殷诸侯亦受/殷王追命者)
国语周语襄王使 召公
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命 …… (第 19b 页)
 左氏传礼也 公羊传含者何口实也其言归含且
赗何兼之兼之非礼也 榖梁传含一事也赗一事也
兼归之非正也其曰且志兼也其不言来不周事之用
也赗以早(注乘马曰赗乘马所以/助葬成风未葬故书早)而含以晚(注已殡/故言晚)
三月王使 召伯
来会葬(杜 (第 22b 页)
召伯
天子之卿也召采地/伯爵也来不及葬不讥者不失)
(五月/之内) (第 22b 页)
十有五年春宋公使向戌来聘 左氏传宋向戌来聘
且寻盟
二十有六年夏晋侯使荀吴来聘 左氏传中行穆子
来聘 召公
(注 (第 31a 页)
召公
为/澶渊会)
二十有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杜注景公即/位通嗣君也)
二十有九年夏晋侯使士鞅来聘 左氏 (第 31a 页)
 (蔡氏德晋曰大师以征强暴使士卒咸致其死故曰/用众大均以平赋役使贫弱咸乐其生故曰恤众大)
 (田以习兵教战简众谓阅其车徒之数大役以筑建/浚凿任众谓事其强弱之力大封谓封建诸侯如 召)
 (伯
城谢山甫城齐与凡釐正疆域皆是合众者地有/定域民有常主所以合聚而不散也此五者军礼之)
 (目/也)
  (第 3a 页)
 (亲出征之时也王自出军则王自将号令皆出/于王大司马惟掌戒令则专治六师之法而已)
诗小雅常武序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
事因以为戒然

 (诗缉严氏粲曰此诗王亲征淮北之夷及徐方也 召/公
既平淮南之夷未几淮北之夷复挟徐方以叛宣)
 (王于是亲征之 (第 7a 页)
召公
虑其狃/胜而喜功也故因美而戒之)
    蕙田案亲征之事如黄帝之征蚩尤及夙沙
    氏夏启战甘之师 (第 7a 页)

天下八月辛丑朔车驾至北京上御奉天殿受贺大宴
文武群臣及从征将校命礼部会议将士功赏
宣德三年八月上 召公
侯伯五军都督府谕曰北寇扰
边朕将亲历诸关警饬兵备丁未发京师九月命诸将 …… (第 74b 页)
祭其宗庙告其先祖诸有德美见记)
(者周岐周也自用也宣王欲尊显召虎故如岐周使虎/受山川土田之赐命用其祖 召康公
受封之礼岐周周)
(之所起为其先祖之灵故就之拜稽首者受王命策/书也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称言使君寿考而已 …… (第 76a 页)
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朕将差而录
之于是封高密侯邓禹等二十八人
晋太元十年论淮淝之功封谢安庐郡公谢石南 康公
谢玄康乐公谢琰望蔡公桓伊永脩公自馀封拜有差 (第 76b 页)
 (孔氏颖达曰夏教茇舍者/以草木茂盛故教以草舍)

 (郑氏锷曰诗曰 召伯
所茇又左传言晋大夫茇舍从/之凡言茇者皆草舍也教茇舍者教以草止之法军)
 (行而草止未有营垒之所草止之 (第 36a 页)
 左氏传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
伯宗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问其所
曰绛人也问绛事焉曰梁山崩将 召伯
宗谋之问将若
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国主山川(注谓所/主祭)故山
崩川竭君为之不举(注去/盛馔)降 …… (第 14b 页)
道则何以书也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晋君 召伯
尊而问焉伯尊来遇辇者辇者不辟使车右下而鞭之
辇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尊下车而问焉曰
子有闻乎对曰 (第 15a 页)
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伯尊曰君为
此召我也为之奈何辇者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
壅之虽 召伯
尊如之何伯尊由忠问焉辇者曰君亲素
缟帅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注素衣缟冠凶服/也所以凶服者山)
( (第 15a 页)
 伯之任也周以三公为二伯公羊传曰自陜以东周
 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乐记云五
 成而分周公左 召公
右此所谓五官之长亦三公也
 五官即六卿也周官立三公三孤于六卿之上即五
 官之长也伯仲叔季伯为之长则凡 (第 17b 页)
称伯者皆长也
 二伯者天下诸侯之长也职方者如周公左 召公

 各主治其方也九州之长即八伯兼王畿而言故谓
 之九也玉藻云伯自称曰力臣盖自卑之称也摈者 (第 17b 页)
 甫也如伯牛仲弓叔肸季友之类是也至于五十为
 大夫尊其为某甫者则去之故但言伯仲而冠之以
 氏伯仲皆在下如 召伯
南仲荣叔南季之类是也檀
 弓言伯仲者非加之伯仲也去其为某甫者而言伯 (第 8a 页)
 至伯则于一州为长其仁可知也其智与义亦可知
 也彼正以下吾驱之而已是故或谓之牧若二伯又
 有大于此者焉能充此任者其殆圣矣乎周公是也
  召公
犹有惭德八州八伯盖天子之县内不在此数
 郑氏荅张逸问云畿内之州不置伯误矣书曰咨十
 有二牧然王制九州 …… (第 27a 页)
 耳当是时中国盖多故矣此盖其始变也未几齐桓
 晋文踵其馀迹而牧伯之事始大放肆不出于王命
 而强大得以专行于弱小矣虽然王使 召伯
赐齐侯 …… (第 30a 页)
 也曰是皆不然王制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
 右曰二伯周召相成王为左右则为二伯者也何以
 明之乐记说大武之乐象武王之功五成而分周公
 左 召公
右是举其分陜之治也二公当分陜之日实
 为二伯以相武王及武王崩周公摄政行天子事则
 七年之中二伯之任宜 (第 31b 页)
乎其缺及成王即政周公复
 辟仍与 召公
同为二伯是以孔子书之曰相成王为 (第 31b 页)
 左右盖周公为东伯而 召公
为西伯也所以知其然
 者毕命载毕公代周公为太师为东伯可推以见也
 成王将崩命 (第 32a 页)
召公
毕公率诸侯相康王而太保率西
 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夫天
 子南面向明而治太保入应门左 …… (第 32a 页)
 分陜而实其说夫三公自三公也二伯自二伯也而

 公羊并之以为一此其说既已不通又谓二伯为相
 而一相处乎内彼徒见周召分陜之时周公处乎内
 而 召公
处乎外所谓 (第 33a 页)
召伯
之教明于南国是也周召
 相成王为左右之时 (第 33a 页)
召公
处乎内而周公处乎外所
 谓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是也遂立一定之
 论而曰一相处乎内殊不知 (第 33a 页)
召公
毕公为二伯以相
 康王之时 (第 33a 页)
召公
为冢宰毕公为司马曷尝不并立于
 王朝乎至康王十有二年命毕公保釐东郊以代君 (第 33a 页)
 大㲈其玉两圭有邸其服毳冕其位茆以辨之而植
 表于其中周礼所谓旁招以茆晋语所谓置茆蕝设
 表望是也白虎通谓周公祭泰山以 召公
为尸其言
 虽无经见要之宗庙之尸用同姓非宗庙之尸用异
 姓
 严陵方氏曰天子分土建国命诸侯以守之未必 (第 14b 页)
 来此云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故知兼列国也其
 畿内诸侯有大功德元子出封畿外则王命次子守
 其采邑若其贤才则世为公卿则春秋周公 召伯

 属是也诸侯降于天子故大夫不世爵禄若有大功
 德亦得世之故隐八年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 (第 32b 页)
 不复也
曾子问曰下殇土周葬于园遂与机而往涂迩故也今
墓远则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

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远 召公
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
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 (第 23b 页)
召公
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
史佚行之下殇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郑氏曰土周堲周也周人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下殇
  …… (第 23b 页)
 其葬当舆其棺乎载之也问礼之变也史佚成王时
 贤史也下殇欲葬墓如长殇从成人长殇有送葬车
 者则棺载之矣史佚贤犹有所不知 召公
欲敛于宫
 中如成人史佚畏知礼者 (第 24a 页)
召公
为史佚问周公周公
 言是岂于礼不可不许也史佚失指以为许遂用 (第 24a 页)

 公
之言棺谓敛于棺
 孔氏曰此一节论葬下殇之事下殇谓八岁至十一
 也园圃也舆犹抗也机者以木为之状如床无脚 …… (第 24a 页)
 遣车年又长大不可与下殇同盖棺敛于宫中载棺
 而往之墓从成人也曾子见时世礼变问其葬仪如
 何孔子举史佚谓失礼所由之人 召公
名奭周公云
 岂者怪拒之辞又云不可是不许之辞云棺衣棺自 (第 25a 页)
 之归诸道如此何事而非德孰身而无道记曰有师
 保有疑丞而已言不具也官不必备此官率六卿有
 道者兼之书曰 召公
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
 左右盖辅弼之任也三公言及者尤难其人也虞夏
 殷周有师保有疑丞疑拟其前丞承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