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孟子類
春秋類
論語類
四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政書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易周公居东系爻辞孔子不遇删述六经孟子不遇

 著孟子七篇皆困而不失其所亨者又如 夏侯胜

 霸狱中授尚书司马迁腐刑作史记薛瑄狱中读易
 亦困而不失其所亨者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莱按先儒谓 (第 2b 页)
 录
#+PROPERTY: JUAN 卷首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埤传卷首
             吴江朱鹤龄撰
  今文古文
唐孔氏曰按伏生今文欧阳和叔 夏侯胜
夏侯建三家
所传及蔡邕所勒石经是也孔氏古文庸生刘歆贾逵
马融等所传是也刘歆贾逵马融等并传孔学云十六 (第 26a 页)
 王樵曰肃静属阴故为雨类乂播属阳故为旸类哲
 外照属阳故为燠类谋内明属阴故为寒类此等象
 类不过大意不可深求或问苏子瞻 夏侯胜
之言何
 以必应曰事固有幸而中者公孙卿以汉为土德黄
 龙当见黄龙则见矣而汉乃火德也可以一黄龙而
 必 (第 33a 页)
帝立复尊谷梁刘向萧望之韦贤 夏侯胜
等相与左右
谷梁学始盛行以今考之二学本不甚相远同者十八
九异者亦或更相窃取而附益之不知二传当时何以 (第 34b 页)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
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
终微言巳绝弟子恐离居已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
灭故相与论撰因辑时贤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
谓之论语郑康成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汉兴传者

则有三家鲁论语者鲁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
常山都尉龚奋长信 少府夏侯胜
丞相韦贤及子玄
成鲁扶卿(郑云扶先或说先先生)太子少傅夏侯建前将军萧
望之并传之各自名家齐论语者齐人 …… (第 7b 页)
  序解音义(此是何晏上集解序今亦随本音之)(正义曰案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
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篹
故谓之论语然则夫子既终微言已绝弟子恐离居已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灭故相与论撰因采时贤
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谓之论语也郑玄云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

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
故曰撰也郑玄周礼注云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论下者必
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谬也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汉兴传者则有三家鲁论语者鲁
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常山都尉龚奋长信
少府夏侯胜
丞相韦贤及子玄成鲁扶卿太子少傅夏
侯建前将军萧望之并传之各自名家齐论者齐人所传别有问王知道二篇凡二十 …… (第 10b 页)
解之意序为论语而作故曰论语序)

  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
记诸善言也大子大傅 夏侯胜
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
贤及子玄成等传之音义(垒力轨反校户教反向舒尚反大子大傅并音泰夏户雅
反胜音升或升 ……
(第 11a 页)
何晏引之对文则直言曰
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通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表又云太子太傅古官秩二千石传云 夏侯胜
(第 11b 页)
长公
东平人少好学为学精熟善说礼服徵为博士宣帝立太后省政胜以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坐议
庙乐事下狱系再更冬会 …… (第 11b 页)
上卿金印紫绶漠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传云萧望之字长倩东
海兰陵人也好学齐诗事同县后仓又从 夏侯胜
问论语礼服以射策甲科为郎累迁谏大夫后代丙吉为御
史大夫左迁为太子太傅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引至禁中拜 …… (第 12a 页)
为相六岁乞骸就第建平二年薨谥曰节侯禹本受鲁论于夏侯建又从庸生王吉受齐论故兼讲齐说也
传又云始鲁扶卿及 夏侯胜
王阳萧望之韦玄成皆说论语篇第或异禹先事王阳后从庸生采获所安最后 …… (第 14a 页)
(正义曰将作论语集解故须言先儒有得失不同之说也
据今而道往古谓之前世上教下曰传下承上曰受谓张禹以上至
夏侯胜
以来但师资诵说而已虽说有异
者同者皆不著篇简以为传注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谓自古至今中间包氏周氏等为此论语 (第 16a 页)
太甲说命等见在而云亡其
汩作典宝之等一十三篇见亡而云已逸是不见古文
也案伏生所传三十四篇者谓之今文则 夏侯胜
夏侯
建欧阳和伯等三家所传及后汉末蔡邕所勒石经是
也孔所传者胶东庸生刘歆贾逵马融等所传是也郑
玄书赞 (第 5a 页)
梦龙云后世朝祭服绿服紫服绯制度服色尽变于拓跋魏杜佑云以紫绯绿青为命服仿于隋帝巡游之时而其制遂定于唐然 夏侯胜
谓取青紫 (第 14a 页)
行传说灾异又事同郡简卿卿者儿宽四人
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熟所问非一师善说礼服受诏
撰尚书论语说(艺文志 夏侯胜尚书
章句二十九卷) (第 8b 页)
大夏侯
氏学传
齐人周堪(堪字少卿太子少傅光禄勋)及鲁国孔霸(字次[孑*(焉-正+?)]孔子十三世孙为博士) …… (第 8b 页)
吴章(字伟君王莽时博士)重泉王
(字少音王莽时为九卿)齐炔钦(字幼卿王莽时博士)后汉北海牟融亦传 大夏侯
尚书夏侯建(字长卿胜从父兄子为博士议郎太子少傅)师事 (第 9a 页)
夏侯
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
入者牵引以次章句为小夏侯氏学传平陵张山拊(字长)
(宾为博 …… (第 9a 页)

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汉书儒林
传云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
(徐整作 长公)
长卿授解延年(为阿武令诗谱云齐人)延年授虢徐敖敖
授九江陈侠(王莽讲学大夫)或云陈侠传谢曼卿元始五年 …… (第 15a 页)
    右并注孝经皇侃撰义疏先儒无为音者
论语者孔子应荅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而
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终微
言已绝弟子恐离居已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灭故相

与论撰因辑时贤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谓之论语
郑康成云仲弓子夏等所撰定汉兴传者则有三家鲁
论语者鲁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常山都尉龚奋
长信 少府夏侯胜
丞相韦贤及子玄成鲁扶卿(郑云扶先或说)
(先先生)太子少傅夏侯建前将军萧望之并传之各自名
家齐论语者 (第 27b 页)
一介行李注介古贺反独使也史张耳独介居河北音戛)
(戛内无颜音如字又见下芥字注)(菜名释辛菜此芥蒂字 夏侯胜
取青紫如拾芥此是孟伊尹一介不)
(取诸人注一介草不以取诸人马周赞一介草茅汉陈汤传纤介并与芥同)(亦 …… (第 34a 页)
其质不胜其文世證反又音升景弇传论淮阴审料成势则知高祖之庙胜注谓谋兵于庙而)
(胜敌在此又人名龚胜陈胜 夏侯胜)
○称(昌孕切宜也一曰权衡又蒸韵易称物平施巽称而隐孟序通)
(称并在此)○剩(亦作剩石證切益也释长也物 (第 73a 页)
矣)(释什相保也亦什一也谓十分之中公取其一又篇什什物)(掇也一曰射鞲释收也又)
(业韵诗决拾既佽 汉夏侯胜
取青紫如拾芥此是)(裤也释裤褶骑服)○入(日执切释内也纳也) (第 48b 页)
 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
 于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与仲
 舒别向歆传载眭孟 夏侯胜
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
 陈行事迄于王莽举十二世以传春秋著于篇朱子
 语录云伯谟云老苏著洪范论不取五行传 (第 78a 页)
章句属读并非受经文
盖二十八篇在汉兵初定时已出而教授齐鲁之间不
俟错传也儒林传载今文授受但有济南张生 夏侯胜
欧阳生有掌故乎
(孝武时河内女子献伪泰誓一篇)在宣帝太和元年非孝武时
(东莱张霸作伪舜典二十四篇)(第 24a 页)
 去其本文即实也

一五十八篇之传有非蔡氏之旧者别而出之凡六十
 六条
一所引先儒姓氏汉孔安国氏 夏侯胜
氏晋王辅嗣氏
 郭景纯氏唐孔颖达氏宋张横渠氏东坡苏氏东莱
 吕氏新安王氏伯圭程氏五峰胡氏月卿许氏之奇 (第 6b 页)
 二居人臣之位挟刚健之才能发信志决去奸邪之
 党使人君之德光明盛大疑疾皆去始为吉也汉霍
 光将废昌邑王王出游 夏侯胜
谏曰天久阴而不雨
 群下必有谋上者光疑其知谋胜曰此出洪范光由
 是重儒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 (第 34a 页)
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合壁所得谓之古论而古论
为孔安国所注无其传学者齐论为琅琊王卿等所学鲁
论为 太子太傅夏侯胜
及前将军萧望之少傅夏侯建
等所学以此教授于侯王也晚有安昌侯张禹就建学
鲁论兼讲齐说择善而从之号曰张侯 …… (第 7b 页)
  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
记诸善言也疏(刘向者辟彊之孙德之子前汉时为中垒校尉之官若今皇城使也其人
博学经史孔子没后而弟子共论而记之初为鲁人所学故谓鲁论也)
太子太傅夏侯
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成等传之疏(夏侯
萧及韦贤父子凡四人初传鲁论于世也)
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 (第 10a 页)
 夫专中国之政盖自是始也
夏五月日有食之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八月螽九月
公至自会季姬归于鄫
己卯晦震夷伯之庙
  夏侯胜
谓汉武帝多杀士众竭民财力无德泽于民
 不宜为立庙乐盖庙以观德非可苟立也夷伯鲁大
 夫必有不当庙者故春 (第 2a 页)
    (氏易行于民间刘向挍四家/惟费氏与古文同未立学官)
  尚书(汉初立欧阳本宣帝立大小夏侯小平帝立/古文尚书伪 光武立欧阳 大 夏侯
三)
    (博士学孔氏传至东晋/始立 官或云齐立)
  毛诗(汉文帝时齐鲁韩并立学官文毛平帝立 (第 15b 页)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论语稽求篇者予归田后复读论语之所为作也明制
以八比取士士子挟四书一编及他一经穴纸而贯以
绳居置几桉出而携之巾箱间及试礼部有名则唾而
抵之床下曰厌晦予少读论语为经生长而弃去及以
辞赋应 制科暨馆阁撰述则皆与经义无与然而甫
乞假而读易读礼读春秋论语则是经学之必无藉于

八比明矣乃少读论语皦皦然至再读而反疑之迄于
今凡再三读而犹豫顿生似宣尼所言与七十子之所
编记其意旨本不如是而解者以己意强行之汉初立
论语学官其时去古未远尚有鲁论齐论古论三家本
每家立学亦尚有师授十馀人其在鲁论则常山都尉
袭奋长信 少府夏侯胜
以及丞相韦贤父子前将军萧
望之等各名其家而至于齐论古论则王吉贡禹胶东 (第 1b 页)
 将蒲姑
    贿肃慎之命    亳姑
     汉文帝时今文二十八篇出于伏生即立
     学官 夏侯胜
夏侯建欧阳和伯治之(史记/伏生) (第 4a 页)
  后汉书儒林传
前书云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
欧阳授同郡儿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
欧阳高为尚书欧阳氏学张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
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 大夏侯
氏学胜传从兄子建
别为小夏侯氏学三家皆立又鲁人孔安国传古文尚
书授都尉朝朝授胶东庸譂为尚书古文学未得 (第 4a 页)


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 牟长习欧
阳尚书著尚书章句皆本之欧阳氏俗号为牟氏章句
 宋登传欧阳尚书 张驯传 大夏侯
尚书 尹敏初
习欧阳尚书后受古文周防师事盖豫受古文尚书
孔僖鲁国鲁人也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书 杨伦 (第 4b 页)
师事司徒丁鸿习古文尚书北海牟融习 大夏侯
尚书
 东海王良习小夏侯尚书 沛国桓荣习欧阳尚书
荣世习相传授东京最盛 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林 …… (第 4b 页)
  隋经籍志
汉济南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
献之伏生作尚书传四十一篇以授同郡张生张生授
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儿宽宽授欧阳之子世世

传之至曾孙欧阳高谓之尚书欧阳之学又有夏侯都
尉受业于张生以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 大夏
之学胜传从兄子建别为小夏侯之学故有欧阳大小夏
侯三家并立讫汉东京相传不绝而欧阳最盛初汉武
帝时鲁共王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