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史鈔類
載記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法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楚辭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而略之也
尔雅济东曰徐州郭注云自济东至海似为禹贡
徐州之旧域然尧时扬州之境跨江北至淮而尔
雅云江南曰扬州盖殷割淮南江北之地以益徐
视尧时之徐则大矣周礼正东曰青州禹贡徐州
之山水皆在焉盖以徐为青青地太半入幽而徐
之西则又入于兖云吕氏春秋泗上曰徐州郑渔
仲释之曰泗水出陪尾山至下邳入淮源委皆在
徐州非若淮之与扬共济之与兖共也故不韦亦
得以为说焉
徐州有古大庭少皞之虚(左传梓慎登大庭氏之库注云大庭古国名在)
(鲁城内或曰大庭即 炎帝 也刘桢鲁都赋云戢武器于有炎之库)有缗大彭奄邳
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鲁滕茅薛徐邾莒萧
郯遂任 (第 2b 页)
尔雅济东曰徐州郭注云自济东至海似为禹贡
徐州之旧域然尧时扬州之境跨江北至淮而尔
雅云江南曰扬州盖殷割淮南江北之地以益徐
视尧时之徐则大矣周礼正东曰青州禹贡徐州
之山水皆在焉盖以徐为青青地太半入幽而徐
之西则又入于兖云吕氏春秋泗上曰徐州郑渔
仲释之曰泗水出陪尾山至下邳入淮源委皆在
徐州非若淮之与扬共济之与兖共也故不韦亦
得以为说焉
徐州有古大庭少皞之虚(左传梓慎登大庭氏之库注云大庭古国名在)
(鲁城内或曰大庭即 炎帝 也刘桢鲁都赋云戢武器于有炎之库)有缗大彭奄邳
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鲁滕茅薛徐邾莒萧
郯遂任 (第 2b 页)
始祖为正姓高祖为庶姓系之弗别谓若今宗室
属籍也正义云正姓若周姓姬本于黄帝齐姓姜
本于 炎帝 是也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是也
窃推郑意正姓即大宗下文所谓别子之后百世
不迁者也庶姓即小宗下 …… (第 5b 页)
之后有竟不得赐者仍以国氏春秋所书内有无骇挟柔溺外则郑詹莒拿邾庶其畀我之类是也)
晋语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 以姜水成(成谓所生长以成功也) …… (第 7a 页)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 炎帝 为姜(同德者同姓异德者异姓)此
因生赐姓之始也(郑駮异义 (第 7b 页)
炎帝 姓姜太皞所赐黄帝姓姬 (第 7b 页)
炎帝 所赐)黄
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
酉祁己滕葴任荀僖佶儇依是也韦昭曰得姓以 (第 7b 页)
属籍也正义云正姓若周姓姬本于黄帝齐姓姜
本于 炎帝 是也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是也
窃推郑意正姓即大宗下文所谓别子之后百世
不迁者也庶姓即小宗下 …… (第 5b 页)
之后有竟不得赐者仍以国氏春秋所书内有无骇挟柔溺外则郑詹莒拿邾庶其畀我之类是也)
晋语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 以姜水成(成谓所生长以成功也) …… (第 7a 页)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 炎帝 为姜(同德者同姓异德者异姓)此
因生赐姓之始也(郑駮异义 (第 7b 页)
炎帝 姓姜太皞所赐黄帝姓姬 (第 7b 页)
炎帝 所赐)黄
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
酉祁己滕葴任荀僖佶儇依是也韦昭曰得姓以 (第 7b 页)
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玄皆云苍
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徐整
云在神农黄帝之閒谯周云在 炎帝 之世卫氏云当在庖牺苍
帝之世慎到云在庖牺之前张揖云苍颉为帝王生于禅通之
纪广雅曰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 …… (第 3a 页)
玉帝或举德号或举地名或直指其人言及便称不为义例顾
氏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母曰女登有神龙首感女登而生 炎帝
人身牛首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附宝感而怀
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日角龙颜少昊金天氏母曰女节有星 …… (第 4b 页)
故不得不先说
黄帝因此谬为五帝耳亦由系辞以黄帝与尧舜同事故儒者
共数之焉孔君今者意以月令春曰太昊夏曰 炎帝 中央曰黄
帝依次以为三皇又依系辞先包牺氏王没 (第 6a 页)
神农氏 作又没黄
帝氏作亦文相次皆著作见于易此三皇之明文也月令秋曰
少昊冬曰颛顼自此为五帝然黄帝是皇今言帝不 (第 6a 页)
云皇者以
皇亦帝也别其美名耳太昊为皇月令亦曰其帝太昊易曰帝
出于震是也又轩辕之称黄帝犹神农之云 炎帝 神农于月令
为 (第 6a 页)
炎帝 不 (第 6a 页)
炎帝 为皇何怪轩辕称帝而梁主云书起轩辕同
以燧人为皇其五帝自黄帝至尧而止知帝不可以过五故曰 (第 6a 页)
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徐整
云在神农黄帝之閒谯周云在 炎帝 之世卫氏云当在庖牺苍
帝之世慎到云在庖牺之前张揖云苍颉为帝王生于禅通之
纪广雅曰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 …… (第 3a 页)
玉帝或举德号或举地名或直指其人言及便称不为义例顾
氏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母曰女登有神龙首感女登而生 炎帝
人身牛首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附宝感而怀
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日角龙颜少昊金天氏母曰女节有星 …… (第 4b 页)
故不得不先说
黄帝因此谬为五帝耳亦由系辞以黄帝与尧舜同事故儒者
共数之焉孔君今者意以月令春曰太昊夏曰 炎帝 中央曰黄
帝依次以为三皇又依系辞先包牺氏王没 (第 6a 页)
神农氏 作又没黄
帝氏作亦文相次皆著作见于易此三皇之明文也月令秋曰
少昊冬曰颛顼自此为五帝然黄帝是皇今言帝不 (第 6a 页)
云皇者以
皇亦帝也别其美名耳太昊为皇月令亦曰其帝太昊易曰帝
出于震是也又轩辕之称黄帝犹神农之云 炎帝 神农于月令
为 (第 6a 页)
炎帝 不 (第 6a 页)
炎帝 为皇何怪轩辕称帝而梁主云书起轩辕同
以燧人为皇其五帝自黄帝至尧而止知帝不可以过五故曰 (第 6a 页)
在下
正义曰吕侯进言于王使用轻刑又称王之言以告天下说重
刑害民之义王曰顺古道有遗馀典训记法古人之事昔 炎帝
之末有九黎之国君号蚩尤者惟造始作乱恶化递相染易延 …… (第 6b 页)
尚在故下
至少昊之末更复作乱若其不然孔意不可知也郑玄云学蚩
尤为此者九黎之君在少昊之代也其意以蚩尤当 炎帝 之末
九黎当少昊之末九黎学蚩尤九黎非蚩尤也
传平民至之甚
正义曰蚩尤作乱当是作重刑以乱民以峻法酷刑民 …… (第 7b 页)
洞庭逆命禹又诛之
穆王深恶此族三生凶德故著其恶而谓之民孔惟言异世同
恶不言三苗是蚩尤之子孙韦昭云三苗 炎帝 之后诸侯共工也
传三苗至五虐
正义曰三苗之主实国君也顽凶若民故谓之苗民不于上经
为传者就此恶行解之以 (第 8a 页)
正义曰吕侯进言于王使用轻刑又称王之言以告天下说重
刑害民之义王曰顺古道有遗馀典训记法古人之事昔 炎帝
之末有九黎之国君号蚩尤者惟造始作乱恶化递相染易延 …… (第 6b 页)
尚在故下
至少昊之末更复作乱若其不然孔意不可知也郑玄云学蚩
尤为此者九黎之君在少昊之代也其意以蚩尤当 炎帝 之末
九黎当少昊之末九黎学蚩尤九黎非蚩尤也
传平民至之甚
正义曰蚩尤作乱当是作重刑以乱民以峻法酷刑民 …… (第 7b 页)
洞庭逆命禹又诛之
穆王深恶此族三生凶德故著其恶而谓之民孔惟言异世同
恶不言三苗是蚩尤之子孙韦昭云三苗 炎帝 之后诸侯共工也
传三苗至五虐
正义曰三苗之主实国君也顽凶若民故谓之苗民不于上经
为传者就此恶行解之以 (第 8a 页)
结绳为罔为罟陆则佃而泽则渔盖取诸离本义谓
两目相承取象甚确可见紫阳非不言象数不详尽
者恐为穿凿傅会也
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
包牺氏没 (第 8a 页)
神农氏 作方教民稼穑斲木揉木为耜为
耒此制器也立成器以利天下则以耒耨之利教天 …… (第 8a 页)
噬之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如颐之自求口实以各
得其养也噬为市以音取义恐无此义必从丰与噬
嗑相交易以明其取象方得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第 9a 页)
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草昧方大启文明方日兴
此三古帝能观玩包牺氏之卦爻通其变化之道自
体之以立德使乎民以 (第 9b 页)
两目相承取象甚确可见紫阳非不言象数不详尽
者恐为穿凿傅会也
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
包牺氏没 (第 8a 页)
神农氏 作方教民稼穑斲木揉木为耜为
耒此制器也立成器以利天下则以耒耨之利教天 …… (第 8a 页)
噬之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如颐之自求口实以各
得其养也噬为市以音取义恐无此义必从丰与噬
嗑相交易以明其取象方得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第 9a 页)
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草昧方大启文明方日兴
此三古帝能观玩包牺氏之卦爻通其变化之道自
体之以立德使乎民以 (第 9b 页)
而食肉得饱衣皮得煖盖似乎取诸离也䷝之卦画外实中虚两相比合网罟象之离为火火以熟牺牲生民日用之
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
包牺氏没 (第 6a 页)
神农氏 继兴人类渐广鸟兽差减不足以供天下之饔飧乃斲木使锐以为耜则可起土揉木 …… (第 6a 页)
之属皆是升斗以校量五榖市所必用者离为日日中之象震为雷喧杂之象离明货物民情无所隐震动来往贸易无所阻也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 (第 7a 页)
货聚人理财之道亦甚朴略风气渐开世运日就夫昌明其所以教民岂止一端故先举随时利用之大道天下始可错诸经纶也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三圣人作去浑噩稍远其疏阔之制度于此将穷通其不可行而变其旧俗使民欣喜不至厌倦神明其理义而化裁 (第 7b 页)
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
包牺氏没 (第 6a 页)
神农氏 继兴人类渐广鸟兽差减不足以供天下之饔飧乃斲木使锐以为耜则可起土揉木 …… (第 6a 页)
之属皆是升斗以校量五榖市所必用者离为日日中之象震为雷喧杂之象离明货物民情无所隐震动来往贸易无所阻也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 (第 7a 页)
货聚人理财之道亦甚朴略风气渐开世运日就夫昌明其所以教民岂止一端故先举随时利用之大道天下始可错诸经纶也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三圣人作去浑噩稍远其疏阔之制度于此将穷通其不可行而变其旧俗使民欣喜不至厌倦神明其理义而化裁 (第 7b 页)
代句龙不可而止故言欲迁其社不可胡益之谓不
然社所以祭土之神也稷所以祭谷之神也此古之
命祀自生民以来未尝移易共工氏之子配食于社
烈山氏 之子配食于稷纵有移易安得谓之迁社此
事之不然者也汤伐桀为民除害而已非有私怨岂
肯并其社而改之此理 (第 9a 页)
然社所以祭土之神也稷所以祭谷之神也此古之
命祀自生民以来未尝移易共工氏之子配食于社
烈山氏 之子配食于稷纵有移易安得谓之迁社此
事之不然者也汤伐桀为民除害而已非有私怨岂
肯并其社而改之此理 (第 9a 页)
易而究未有出于易之外者其理同也不然网罟之
设未必不在画卦之前则又何从取两目相承之象
而求合之乎
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第 10b 页)
此二节是言 神农氏 之教民粒食而通有无于不匮
也耜耒首也斲木使锐而为之耒耜柄也揉木使曲
而为之耨除草也孔子意曰包牺之 (第 10b 页)
时鲜食之原既
开矣然粒食之道未备也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民厌
鲜食而食草木之实于是斲木使锐为耜揉木使曲
为耒耒以运耜耜以起土设为耒耨之利而教天下
以 …… (第 11a 页)
殖矣然有谷者或不给于鲜有鲜者或不给于谷乏
者无所取积者无所散则有无不均而所养或缺 神
农氏 于是教民期以日中为市使之道里均趋走便
而天下之民无不致矣市各聚其货使之百物具诸
用备而天下之货无 …… (第 11b 页)
其用不止一端而系易者必先自离次益次噬嗑其
说何耶盖食货乃斯民之大命生养为王政之大端
圣王图治未有舍此而他为先图者大传之垂训也
深矣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 …… (第 12a 页)
食货足而生养遂矣然风气日开人心渐启朴陋之
治不可以久也迨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三圣人
又有因时致治之道焉盖民心之厌淳固而思变为
文明也时为之也圣人因其时之变而通 (第 13a 页)
设未必不在画卦之前则又何从取两目相承之象
而求合之乎
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第 10b 页)
此二节是言 神农氏 之教民粒食而通有无于不匮
也耜耒首也斲木使锐而为之耒耜柄也揉木使曲
而为之耨除草也孔子意曰包牺之 (第 10b 页)
时鲜食之原既
开矣然粒食之道未备也包牺氏没 神农氏 作民厌
鲜食而食草木之实于是斲木使锐为耜揉木使曲
为耒耒以运耜耜以起土设为耒耨之利而教天下
以 …… (第 11a 页)
殖矣然有谷者或不给于鲜有鲜者或不给于谷乏
者无所取积者无所散则有无不均而所养或缺 神
农氏 于是教民期以日中为市使之道里均趋走便
而天下之民无不致矣市各聚其货使之百物具诸
用备而天下之货无 …… (第 11b 页)
其用不止一端而系易者必先自离次益次噬嗑其
说何耶盖食货乃斯民之大命生养为王政之大端
圣王图治未有舍此而他为先图者大传之垂训也
深矣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 …… (第 12a 页)
食货足而生养遂矣然风气日开人心渐启朴陋之
治不可以久也迨 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三圣人
又有因时致治之道焉盖民心之厌淳固而思变为
文明也时为之也圣人因其时之变而通 (第 13a 页)
生民之什三之二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
(里/反)以弗无子(叶奖/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载震载
夙(叶相/即反)载生载育(叶曰/逼反)时维后稷
赋也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姜嫄 炎帝 后姜姓有
邰氏女名嫄为高辛之世妃(孔氏曰郑氏谓姜嫄为/高辛氏后世子孙之妃)
(未知其为几世/故直 (第 1b 页)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
(里/反)以弗无子(叶奖/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载震载
夙(叶相/即反)载生载育(叶曰/逼反)时维后稷
赋也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姜嫄 炎帝 后姜姓有
邰氏女名嫄为高辛之世妃(孔氏曰郑氏谓姜嫄为/高辛氏后世子孙之妃)
(未知其为几世/故直 (第 1b 页)
淫昏不可告语而惟思贤女以配之盖外此无策矣
东门之池(传曰池城池也○补传曰陈风三/诗言东门盖指所见以起兴也)可以沤麻
(沤讴之去○钱/氏曰沤之浸也)彼美淑姬(疏曰黄帝姓姬 炎帝 姓姜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
(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董氏/曰周姬姓陈因元女以封故诗人犹 (第 7a 页)
东门之池(传曰池城池也○补传曰陈风三/诗言东门盖指所见以起兴也)可以沤麻
(沤讴之去○钱/氏曰沤之浸也)彼美淑姬(疏曰黄帝姓姬 炎帝 姓姜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
(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董氏/曰周姬姓陈因元女以封故诗人犹 (第 7a 页)
宋 严粲 撰
生民之什 大雅
生民尊祖也(疏曰周公成王致大平制礼以王功起于/后稷故推举之以配天礼记称万物本于)
(天人本于祖俱为其本可以相配是故王者皆以祖配/天是同祖于天故为尊也○今曰孝经云郊祀后稷以)
(配天祭法云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后稷生于姜嫄(音原○释文/曰姜姓嫄名)
(有邰氏之女后/稷母也邰音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笺曰时是也姜姓 炎帝 之后有女/名嫄为高辛氏之世妃○疏曰毛)
(以稷为喾之子郑以为帝喾传十世尧非喾子/姜嫄不得为帝喾之妃谓 (第 1b 页)
生民之什 大雅
生民尊祖也(疏曰周公成王致大平制礼以王功起于/后稷故推举之以配天礼记称万物本于)
(天人本于祖俱为其本可以相配是故王者皆以祖配/天是同祖于天故为尊也○今曰孝经云郊祀后稷以)
(配天祭法云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后稷生于姜嫄(音原○释文/曰姜姓嫄名)
(有邰氏之女后/稷母也邰音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笺曰时是也姜姓 炎帝 之后有女/名嫄为高辛氏之世妃○疏曰毛)
(以稷为喾之子郑以为帝喾传十世尧非喾子/姜嫄不得为帝喾之妃谓 (第 1b 页)
生民之什三之二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
(里/反)以弗无子(叶奖/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载震载
夙(叶相/即反)载生载育(叶曰/逼反)时维后稷
赋也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姜嫄 炎帝 后姜姓有
邰氏女名嫄为高辛之世妃(世妃正妃也或曰谓/其后世子孙之妃也)精 (第 1a 页)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
(里/反)以弗无子(叶奖/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载震载
夙(叶相/即反)载生载育(叶曰/逼反)时维后稷
赋也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姜嫄 炎帝 后姜姓有
邰氏女名嫄为高辛之世妃(世妃正妃也或曰谓/其后世子孙之妃也)精 (第 1a 页)
生民之什三之二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
(里/反)以弗无子(叶奖/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载震载
(夙叶相/反即反)载生载育(叶曰/逼反)时维后稷
赋也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姜嫄 炎帝 后姜姓有
邰氏女名嫄为高辛之世妃(孔氏曰郑氏谓姜嫄为/高辛氏后世子孙之妃) (第 1a 页)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
(里/反)以弗无子(叶奖/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载震载
(夙叶相/反即反)载生载育(叶曰/逼反)时维后稷
赋也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姜嫄 炎帝 后姜姓有
邰氏女名嫄为高辛之世妃(孔氏曰郑氏谓姜嫄为/高辛氏后世子孙之妃) (第 1a 页)
汎称人如齐人执郑詹之类是也各随文见义不可
执一例以求之希声陆氏曰克内曰入后仿此孔氏
曰向姜姓张氏曰 炎帝 之后杜氏曰小国也谯国龙
亢县东南有向城张氏曰汉志向属沛郡寰宇记属
应天府谷熟县左氏曰莒子娶于向向 (第 15a 页)
执一例以求之希声陆氏曰克内曰入后仿此孔氏
曰向姜姓张氏曰 炎帝 之后杜氏曰小国也谯国龙
亢县东南有向城张氏曰汉志向属沛郡寰宇记属
应天府谷熟县左氏曰莒子娶于向向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