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樂類
小學類
易類
書類
四書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雜史類
史鈔類
載記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太玄部
矣特祭法以司命泰厉为七祀而左传家语则以五祀
为重该脩熙黎勾龙之五宫月令以五祀为门行户灶
中霤白虎通 刘昭 范晔高堂隆之徒以五祀为门井户
灶中霤郑氏释大宗伯之五祀则用左传家语之说释小
祝之五祀则用月令之说释王 (第 20a 页)
为重该脩熙黎勾龙之五宫月令以五祀为门行户灶
中霤白虎通 刘昭 范晔高堂隆之徒以五祀为门井户
灶中霤郑氏释大宗伯之五祀则用左传家语之说释小
祝之五祀则用月令之说释王 (第 20a 页)
中候胡骑并于长水虎贲并于射声所统者越骑步兵
长水射声即武帝之八校也诸王建国无复西都之旧
此则 刘昭 所谓光武十子并列畿外近郡孝明八国不
能开庇远民国近则不可以大不大则不足为强此所
以本支之援终以少固 (第 29a 页)
长水射声即武帝之八校也诸王建国无复西都之旧
此则 刘昭 所谓光武十子并列畿外近郡孝明八国不
能开庇远民国近则不可以大不大则不足为强此所
以本支之援终以少固 (第 29a 页)
而扬雄心惑其说采为太玄班固谓之最密而著于汉
志其不知而妄言之者欤(杜预之言见东汉志 刘昭 补注司马彪同)吁诸史
书志惟天文律历注释不同读之者难以遽晓暇日悉
抄所疑以待知者非曰能之愿学焉此其志 (第 5b 页)
志其不知而妄言之者欤(杜预之言见东汉志 刘昭 补注司马彪同)吁诸史
书志惟天文律历注释不同读之者难以遽晓暇日悉
抄所疑以待知者非曰能之愿学焉此其志 (第 5b 页)
门盐菜皆由丨/丨中出端坐抄药方云田录张玄祖)
(八岁齿亏先达戏之曰君口何为丨丨答云正使君辈从此中/出 刘昭 幼童传谢鲲等祼饮光逸于丨丨中窥之大叫详饮)
不窦(高柴逃卫辄之难或曰此有径子羔曰君子不径曰此有/窦子 (第 59b 页)
(八岁齿亏先达戏之曰君口何为丨丨答云正使君辈从此中/出 刘昭 幼童传谢鲲等祼饮光逸于丨丨中窥之大叫详饮)
不窦(高柴逃卫辄之难或曰此有径子羔曰君子不径曰此有/窦子 (第 59b 页)
闭户十年宇宙奇事也(二人同应隋召仝得罪事尤/可笑焯先卒炫以馁终惜哉)
文人以博雅名古今莫过刘氏盖代不乏人矣录其尤
灼灼者汉刘向刘歆魏刘劭晋刘沈刘实宋刘瓛刘
琎刘湛齐刘虬梁刘显刘逖刘峻刘杳刘敲刘吁刘
霁刘祥 刘昭 刘绳刘臻刘谅刘之遴北朝刘芳刘昼
刘兰刘懋隋刘焯刘炫刘善经唐刘孝孙刘知几刘
仁轨刘允济刘轲刘邺刘蜕 (第 14a 页)
文人以博雅名古今莫过刘氏盖代不乏人矣录其尤
灼灼者汉刘向刘歆魏刘劭晋刘沈刘实宋刘瓛刘
琎刘湛齐刘虬梁刘显刘逖刘峻刘杳刘敲刘吁刘
霁刘祥 刘昭 刘绳刘臻刘谅刘之遴北朝刘芳刘昼
刘兰刘懋隋刘焯刘炫刘善经唐刘孝孙刘知几刘
仁轨刘允济刘轲刘邺刘蜕 (第 14a 页)
后汉天文志曰轩辕始受河图斗苞授规日月星辰
之象故星官之书自黄帝始至高阳氏乃使南正重
司天
星次
帝王世纪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 刘昭
补汉志亦曰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次与
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
宿度
王子年拾遗记曰庖牺视 (第 3b 页)
之象故星官之书自黄帝始至高阳氏乃使南正重
司天
星次
帝王世纪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 刘昭
补汉志亦曰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次与
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
宿度
王子年拾遗记曰庖牺视 (第 3b 页)
云奚仲夏车正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此云
奚仲者亦改制也古史考曰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
后少昊时驾牛禹时奚仲驾马 刘昭 补注后汉志曰
服牛乘马以利天下其所起远矣岂奚仲所为世本
之误史考所说是也释名曰黄帝造舟车黄帝内传 …… (第 2b 页)
安有事十一陵盖躬祭于墓也即今上坟拜扫盖起
于此明帝纪永平元年正月帝率公卿朝原陵如元
会仪 刘昭 补注后汉礼仪志亦有上陵仪谢承书曰
建宁五年正月车驾上陵原蔡邕曰明帝至孝光武
即世帝嗣位群臣朝正感 …… (第 33b 页)
汉五月五日以五色印为门户饰续汉书所谓桃印
者也 刘昭 曰桃印本汉制今世端午以五䌽缯篆符
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屏之间盖本于汉桃印之
制
遗扇
唐会要曰 (第 36b 页)
奚仲者亦改制也古史考曰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
后少昊时驾牛禹时奚仲驾马 刘昭 补注后汉志曰
服牛乘马以利天下其所起远矣岂奚仲所为世本
之误史考所说是也释名曰黄帝造舟车黄帝内传 …… (第 2b 页)
安有事十一陵盖躬祭于墓也即今上坟拜扫盖起
于此明帝纪永平元年正月帝率公卿朝原陵如元
会仪 刘昭 补注后汉礼仪志亦有上陵仪谢承书曰
建宁五年正月车驾上陵原蔡邕曰明帝至孝光武
即世帝嗣位群臣朝正感 …… (第 33b 页)
汉五月五日以五色印为门户饰续汉书所谓桃印
者也 刘昭 曰桃印本汉制今世端午以五䌽缯篆符
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屏之间盖本于汉桃印之
制
遗扇
唐会要曰 (第 36b 页)
酂䣜
史记萧相国世家曰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文
颖注曰酂音赞臣瓒注曰今南阳酂县也孙检注曰有
二县音字多乱其属沛县者音嵯属南阳者音赞茂陵
书萧何国在南阳宜呼赞今呼嵯嵯旧字作䣜今皆作
酂所由乱也前汉地理志南阳郡有酂县颜师古注曰
即萧何所封又沛郡有酂县颜师古注曰此县本为䣜
中古以来借酂字为之耳观国案沛郡䣜县中古以来
虽借酂字其实酂亦音嵯玉篇广韵皆曰䣜沛郡䣜县
亦作酂所谓亦作酂者亦读作䣜也是则属沛郡者音
嵯属南阳者音赞萧何所封乃南阳之酂也二县各有
区别苟不考究则相乱矣后汉郡国志曰沛国有酂县 刘昭 注曰曹腾封费亭是也观国案费亭乃春秋所谓
费滑盖滑国都于费在河南缑氏县亦尝属南阳之酂
县非沛国之酂也以 (第 12b 页)
酂字相乱故 刘昭 误注耳
朐䏰
汉有朐䏰县属巴郡广韵曰朐音蠢䏰音闰汉朐䏰县
名在巴东郡下湿多朐䏰虫许慎说文曰朐音闰 …… (第 12b 页)
郑
前汉地理志京兆尹有郑县班固曰周宣王弟郑桓公
邑应劭曰周宣王母弟友所封其子与平王东迁更称
新郑臣瓒曰周自穆王以下都于西郑不得以封桓公
也初桓公为周司徒王室将乱故谋于史伯而寄帑与
贿于虢桧之间幽王既败二年而灭桧四年而灭虢居
于郑父之丘是以为郑桓公无封京兆之文也颜师古
曰春秋外传云幽王既败郑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平
王东迁故左氏传云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又郑庄公
云吾先君新邑于此盖道新郑也穆王以下无都西郑
之事瓒说非也又地理志河南郡有新郑县班固曰诗
郑国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应劭曰国语云郑桓公为
周司徒王室将乱寄帑与贿于虢桧之间幽王败桓公
死之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洛邑遂伐虢桧而并其地
而邑于此后汉郡国志京兆尹有郑县 刘昭 注曰郑桓 …… (第 16a 页)
武陵
晋书良吏传潘京武陵汉寿人太守赵廞甚器之尝问
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沙阳界与
夷相接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出遂得全共议易号传曰
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于是名焉观国案前汉地理
志武陵郡注曰高帝置又有义陵县又志曰楚地翼轸
之分野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
尽楚分也以此观之则武陵郡乃汉高帝所置非后汉
立号晋书潘京之谈误矣案后汉郡国志武陵郡 刘昭
注云先贤传曰晋武陵太守赵廞问主簿潘京曰贵郡
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
接为所攻破光 …… (第 17b 页)
匡山
杜子美怀李白诗曰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诗者
曰匡山未详观国案后汉郡国志庐江郡寻阳县 刘昭
注引释惠远庐山记曰有匡俗先生出商周之际居其
下受道于仙人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又引豫章旧志
曰匡俗先生字 (第 18b 页)
史记萧相国世家曰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文
颖注曰酂音赞臣瓒注曰今南阳酂县也孙检注曰有
二县音字多乱其属沛县者音嵯属南阳者音赞茂陵
书萧何国在南阳宜呼赞今呼嵯嵯旧字作䣜今皆作
酂所由乱也前汉地理志南阳郡有酂县颜师古注曰
即萧何所封又沛郡有酂县颜师古注曰此县本为䣜
中古以来借酂字为之耳观国案沛郡䣜县中古以来
虽借酂字其实酂亦音嵯玉篇广韵皆曰䣜沛郡䣜县
亦作酂所谓亦作酂者亦读作䣜也是则属沛郡者音
嵯属南阳者音赞萧何所封乃南阳之酂也二县各有
区别苟不考究则相乱矣后汉郡国志曰沛国有酂县 刘昭 注曰曹腾封费亭是也观国案费亭乃春秋所谓
费滑盖滑国都于费在河南缑氏县亦尝属南阳之酂
县非沛国之酂也以 (第 12b 页)
酂字相乱故 刘昭 误注耳
朐䏰
汉有朐䏰县属巴郡广韵曰朐音蠢䏰音闰汉朐䏰县
名在巴东郡下湿多朐䏰虫许慎说文曰朐音闰 …… (第 12b 页)
郑
前汉地理志京兆尹有郑县班固曰周宣王弟郑桓公
邑应劭曰周宣王母弟友所封其子与平王东迁更称
新郑臣瓒曰周自穆王以下都于西郑不得以封桓公
也初桓公为周司徒王室将乱故谋于史伯而寄帑与
贿于虢桧之间幽王既败二年而灭桧四年而灭虢居
于郑父之丘是以为郑桓公无封京兆之文也颜师古
曰春秋外传云幽王既败郑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平
王东迁故左氏传云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又郑庄公
云吾先君新邑于此盖道新郑也穆王以下无都西郑
之事瓒说非也又地理志河南郡有新郑县班固曰诗
郑国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应劭曰国语云郑桓公为
周司徒王室将乱寄帑与贿于虢桧之间幽王败桓公
死之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洛邑遂伐虢桧而并其地
而邑于此后汉郡国志京兆尹有郑县 刘昭 注曰郑桓 …… (第 16a 页)
武陵
晋书良吏传潘京武陵汉寿人太守赵廞甚器之尝问
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沙阳界与
夷相接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出遂得全共议易号传曰
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于是名焉观国案前汉地理
志武陵郡注曰高帝置又有义陵县又志曰楚地翼轸
之分野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
尽楚分也以此观之则武陵郡乃汉高帝所置非后汉
立号晋书潘京之谈误矣案后汉郡国志武陵郡 刘昭
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
接为所攻破光 …… (第 17b 页)
匡山
杜子美怀李白诗曰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诗者
曰匡山未详观国案后汉郡国志庐江郡寻阳县 刘昭
注引释惠远庐山记曰有匡俗先生出商周之际居其
下受道于仙人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又引豫章旧志
曰匡俗先生字 (第 18b 页)
宁宁
史记秦本纪太史公载贾谊过秦论曰六国之士有宁
越徐广注曰或自别有此人不必宁越也观国案古人
宁宁二字通用故史记酷吏傅有宁成而前汉酷吏傅
有宁成乃一人也又前汉地理志上谷郡有广宁县晋
书地理志上谷郡有广宁县则宁宁二字通用也史记
魏世家曰通韩上党于共宁徐广注曰朝歌有宁乡 刘
昭 注引史记通韩上党于共宁则宁宁二字通用也前
汉礼乐志乐歌曰泰尊柘浆析朝酲微感心攸通修名
周流常羊思所并 …… (第 5b 页)
雎睢
雎字七余切与徂同声旁从且也睢字息遗切与虽同
声旁从目也又许葵切诗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氏
傅曰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后妃乐君子之德慎固
幽深若雎鸠之有别也尔雅曰雎鸠王雎郭璞注曰雎
鸠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鸮好在江渚水边食鱼鸟挚而
有别也玉篇曰雎七余切王雎也又次雎行难也凡此
谓雎字从且者也前汉地理志临淮郡有睢陵县梁国
有睢阳县班固曰睢阳故宋国颜师古注曰睢音虽玉
篇曰睢息遗切水名又许葵切视貌广韵曰睢息遗切
水名在梁郡亦作濉春秋成公十五年左氏傅曰出舍
于睢上史记汉书高祖纪皆曰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
上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后汉郡国志梁国睢阳县 刘昭 注引北征记曰睢阳城周三十七里又引地道记
曰梁孝王筑睢阳城小鼓唱节杵下而和之称睢阳曲
凡此睢字皆睢水之 (第 51a 页)
史记秦本纪太史公载贾谊过秦论曰六国之士有宁
越徐广注曰或自别有此人不必宁越也观国案古人
宁宁二字通用故史记酷吏傅有宁成而前汉酷吏傅
有宁成乃一人也又前汉地理志上谷郡有广宁县晋
书地理志上谷郡有广宁县则宁宁二字通用也史记
魏世家曰通韩上党于共宁徐广注曰朝歌有宁乡 刘
昭 注引史记通韩上党于共宁则宁宁二字通用也前
汉礼乐志乐歌曰泰尊柘浆析朝酲微感心攸通修名
周流常羊思所并 …… (第 5b 页)
雎睢
雎字七余切与徂同声旁从且也睢字息遗切与虽同
声旁从目也又许葵切诗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氏
傅曰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后妃乐君子之德慎固
幽深若雎鸠之有别也尔雅曰雎鸠王雎郭璞注曰雎
鸠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鸮好在江渚水边食鱼鸟挚而
有别也玉篇曰雎七余切王雎也又次雎行难也凡此
谓雎字从且者也前汉地理志临淮郡有睢陵县梁国
有睢阳县班固曰睢阳故宋国颜师古注曰睢音虽玉
篇曰睢息遗切水名又许葵切视貌广韵曰睢息遗切
水名在梁郡亦作濉春秋成公十五年左氏傅曰出舍
于睢上史记汉书高祖纪皆曰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
上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后汉郡国志梁国睢阳县 刘昭 注引北征记曰睢阳城周三十七里又引地道记
曰梁孝王筑睢阳城小鼓唱节杵下而和之称睢阳曲
凡此睢字皆睢水之 (第 5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