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平声唯观天下一字是去声
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
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颐口中两旁肉二三五柔爻是也中有物谓九四之
 刚爻横 于柔
爻之间也初上两刚爻如齿有噬嗑之 (第 4a 页)
 有旅之中也愚谓刚强非处旅之道人所不能容故
 莫尚乎柔顺在旅而柔顺则知处旅之道矣然柔顺
 又不可过过 于柔
顺则无以自立甚而柔媚取容而
 顺从乎人适以自贱皆非得中者也岂处旅之道哉
 故唯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斯可 (第 6a 页)
 事也故不以正予阴也
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临下之道唯行之以中为宜不宜过乎刚也过刚则
 暴岂大君之所宜哉不宜过 于柔
也过柔则弱又岂
 大君之所宜哉今以六居五柔而得中又能下任刚
 中之贤则刚柔相济是乃大君之所宜也宜者何 (第 3a 页)
 正者妾妇之道也愚谓古之贞女不更二夫其从夫

 也一 于柔
顺终其身而不变夫子处事则当制之以
 义不可泥于一若从妇人之道执一而不通徇常而
 不知变则非夫子所宜故 (第 5a 页)
 龙象乾象龙六爻则群龙也用九刚变为柔不纯乎

 刚则群龙无首矣夫一于刚则太锐而取祸一 于柔
 
则废弛而取辱刚而能柔不锐不弛得中之道也故
 往无不利动罔不臧而得吉
 因是用九推之凡遇乾六爻皆不变者 …… (第 17b 页)
 乾元当君道说用九刚而能柔也君人之道一于刚

 则威过民不见其可爱秦人之专任刑法是也一
 柔
则恩过民不见其可畏汉元帝之优柔不断是也
 故皆有弊而不能治天下君道刚而能柔则恩足以
 结天下使民有爱 …… (第 54b 页)
 本义所行如是则其占如下文所云而言也愚未敢
 主为何盖先迷失道以下六句乃圣人解释彖辞又
 有好歹两边不专是好边若乃终有庆本 于柔
顺利
 贞何缘有先迷丧朋一边故愚不主也原来本义所 (第 73b 页)
 有功而舜禅尔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
 六二阴柔中正不过 于柔
也在人为有德之士与九
 五相应或有平生之雅或有联属之分或有意气之
 交义所当从不幸乘初九之刚二之于初 (第 8b 页)
 邻又曰利用侵伐者执谦之人于武事多非所乐如
 汉文帝之屈于匈奴与和亲是其验也故曰利用侵
 伐以济其不及也蒙引曰此亦君道贵刚不可一
 柔
之意无不利放开说言凡事皆利不但侵伐之利
 也以其能谦故也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第 47a 页)
 服乎人刚柔中分则既不伤于暴又不失之懦得其
 中也卦变六四之柔上行至五而得其中柔则不伤
 于暴又不过 于柔
亦得其中也故本义总之曰得其
 中之为贵震之德为动其象为雷离之德为明其象
 为电下动以断狱雷则其断如雷 …… (第 9b 页)
 当噬嗑则其人在所当治也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即不中正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九四以刚居柔既不伤 于柔
又不伤于暴刚柔相称
 故得用刑之道夫用刑得道人无不服凡有枉者无 …… (第 13b 页)
 无讼始为可贵四虽善于决狱其道则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柔顺而中以居尊位柔顺则不失之刚而中则不过
  于柔
即柔得中也是得用刑之道以是用刑于人人
 无不服故有噬乾肉得黄金之象占者必贞固危厉
 以处之则得用刑之 …… (第 15a 页)
 就栋上说言不可支持也正意在外如失前禽也例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以刚居柔不极其刚刚柔适中也必无摧折之患矣
 故其象为栋隆而其占吉然下应初六亦以柔济之
 未免过 于柔
是九四之所嫌也故又戒占者惟一于
 自信可也若有它焉则以柔济柔而反可羞矣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解 (第 66a 页)
 也故曰交相感应四字只是两字两字只是一字
 柔本在下今往居于上是柔上交于刚也刚本在上
 今来居下是刚下交 于柔
也二气相交故其卦为咸
 艮止则感之专兑说则应之至艮止兑说是缘上
 文刚柔相感而取若非上文有刚柔感应字 (第 1b 页)
 故大吉而无不利也诗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
 优优百禄是遒此之谓也
𧰼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不偏于刚不偏 于柔
刚柔适均是有节也故其𧰼为 …… (第 16b 页)
 六五得中而在外卦故曰柔得中乎外

 柔得中柔则不失之刚得中又不过 于柔
以是而顺
 乎上下之二阳则无违拂之横而有顺从之美旅之
 所宜也艮止则安静而不躁离明则聪明而晓事亦
  (第 60a 页)
 限节之𧰼也此节大𧰼之意彖传说以行险亦节之
 𧰼不知本义何故不取岂以彖传只用以释卦辞耶
 阳多于阴是刚过 于柔
也刚过于柔则立已太峻人
 情不能堪用物太俭斯世不可行节之太过苦节之
 穷也阴多于阳是柔过于刚也柔过于 …… (第 22a 页)
 礼法之中而靡所拘检放荡于规矩之外而无所底
 止节之不及不节之嗟也卦体三阴三阳是刚柔中
 分不过于刚不过 于柔
既不立已太峻用物太俭而 …… (第 22a 页)
 之中也但讲时须有分别讲刚柔分只当云不偏于

 刚不偏 于柔
刚柔适均这里似难用无过不及之意
 讲得中方可用无过不及之意盖天下之理不外一
 中加之锱铢则为太过减之 (第 23a 页)
锱铢则为不及皆非中
 也就节而言若太拘束是为太过非中也稍无拘束
 是为不及亦非中也若刚过 于柔
是为苦节即过乎
 中柔过于刚是为不节而不及乎中
 节固自有亨道况此卦之体刚柔中分而二五之刚
 各得其 …… (第 23a 页)
 善无柔恶所谓为慈为顺为巽是也
初吉柔得中也

 柔得中不过 于柔
也必能保其常故吉彖传不取九
 五之阳刚而取六二之阴柔毋亦以九五在上已过
 乎中六二在下始得其时尔
(第 49a 页)
 蓍策卦爻六之老阴变为七之少阳是柔变而趋于
 刚也造化人事之退极而进者其理也九之老阳变
 为八之少阴是刚化而趋 于柔
也造化人事之进极 (第 32a 页)
 二乃大要无妄而多誉者不但以其远也以用柔得

 其中也用柔得中则不过 于柔
不失其刚而足以自
 立矣居远地而又得中此所以多誉也若徒居远君
 之地而无柔中之德亦无沿多誉矣
三与五 (第 64a 页)
 云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此一节直解图意
 固尝推之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
 于阳而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
 象刚交 于柔
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八卦相错而
 后万物生焉是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
 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 (第 14a 页)
 程氏曰薇始长而柔 郑氏曰烈烈忧貌载则

也定止也○毛氏曰聘问也 李氏曰始遣戍
 役之时薇始生其后薇始长而柔又其后薇始
 壮而刚以见天时之变尔 范氏曰自作以至 于柔
未久也巳念归而忧 苏氏曰内忧归期
 之远而外为饥渴之所困亦甚病矣 朱氏曰
虽忧之深然戍事未巳将谁使归 (第 31b 页)
虞邦之安固由兹殷士也放心虽
收馀风未殄一失其坊将自是滋邦之危亦岂不由兹
殷士哉今日之治一于刚不可也一 于柔
不可也保之
中有釐刚柔相济则民德信乎其修矣或云周公为刚
君陈为柔毕公不刚以济其刚不柔以济其柔非也周 (第 46b 页)
 者随蛊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故杂卦曰随无故
 也蛊则饬也言蛊下卦原是柔今艮刚来居于下而
 为震是刚来而下 于柔
也动而悦者下动而上悦也
 时者正而当其可也言大亨贞而无咎者以其时也
 时者随其理之所在理在于上之随下 (第 30b 页)
 皆栋四居外卦阴虚在上非如三之阴虚在下也上
 虚下实则有所承载故有栋隆之象占者固吉矣然
 下应乎初若以柔济之则过 于柔
矣其栋决不能隆
 吝之道也故又戒占者以此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因外卦虚在上实在下所以不桡故曰不 (第 28a 页)
 象而系之以辞以明一卦一爻之吉凶刚柔相推者

 卦爻阴阳迭相为推也柔不一 于柔
柔有时而穷则
 自阴以推于阳而变生矣刚不一于刚刚有时而穷
 则自阳以推于阴而化生矣如乾之初九交于坤之 (第 7b 页)
 梅过则酸盐梅得中乃能成羹汝欲成我之德亦必
 交修于我多方以规正之委曲以维持之如我之气
 质或偏于刚汝则济之以柔我之气质或偏 于柔

 则济之以刚汝切勿弃我以为不足与言也凡汝之
 言我当笃信力行决不至于负汝之所训也盖高宗 (第 5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