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類書類
別集類
恩谴。李恒福夷险一节。忠义两全。而沙秽明珠。竟作湘流之旅魂。下至韦布之士。尹善道越职陈疏。御魅穷荒。 郑泽
雷奋忠直言。冤死谪所。若此之类。非一二数。西望北辰。于悒气短。犹有待于阳复而已。近闻三司俱发。多士齐 (第 298L 页)
   登普济楼联句
   谨次武烈祠韵
   毅烈祠感题
   次快哉亭韵
   快哉亭联句
   忆故乡
   赠别 郑泽

   斋居偶成
   大明红
   白云台
   登练光亭
   次南坡亭韵
   次南坡亭十咏
因言志频磨墨。酒借忘忧更洗杯。东井洌波心上注。柄山爽气梦中来。尺书惟望平安字。也必寄传夏服裁。
赠别 郑泽

送君路出俭山峰。峰叠不如别意重。日边正好依云 (第 639L 页)
岂知图后福哉。及至今日。李安真,赵庆起,洪茂绩,金孝诚则固已擢用。李得养,许国则尚不蒙恩。屡遭齮龁。 郑泽
雷身死已久。子孙流离。此岂国家崇节之道哉。忠臣子孙。乃与国家义同休戚之人。虽在百世之后。皆当收叙。北 (第 161L 页)
侁,检校军器监郑大龄,四弩班军郑椿辅,大提学郑陟此六郑。其先皆出于州吏。又有侍中郑裕,同正郑模,御史 郑泽
之后。其派不可考。所谓州吏云者。与今之吏役。较自不同。一善金宣弓官至侍中。其子文奉以三司尹还乡为吏。 (第 226H 页)
恩谴。李恒福夷险一节。忠义两全。而沙秽明珠。竟作湘流之旅魂。下至韦布之士。尹善道越职陈诚。御魔穷荒。 郑泽
雷奋忠直言。冤死谪所。若此之类。非可以一二数。以至毫嫌发怨。靡不挤陷坑堑。彼辈已据必胜之地。一瞬目而 (第 408L 页)
斋任。继倡全恩举幡之议。诸进士皆面面相觑。莫有应者。余乃挺身独疏。留中不下。遂径还故里。儒生金孝诚, 郑泽
雷,洪茂绩等上疏请斩造讱还元翼。光海怒斥禁锢。儒生赵庆起,郑复亨等亦率多士上疏。庆起复亨等皆窜谪。儒 (第 33L 页)
今谓之局于守见而不之则惑也。殊不知良觌有数。聚散有期。而不可以智力为也。吾为子语白马之游可乎。有扶馀 郑泽
雷者。湖中韵士也。成进士而庆其亲。时维仲秋。月阙其团。是日也。有韩咸 (第 76H 页)
获罪。公又疏陈伦常大义。又明以恭之必不怂恿元翼。元翼之必不听人指嗾。甲寅。凶议复作。公时在衰麻。公友 郑泽
雷。为泮中掌议。公谓不可无一言。乃制疏与之。正常何,马周之为也。疏曰。伟卿等贻 殿下万世难洗之恶名云 (第 200H 页)
  

儒疏
   
(乙卯四月二十三日。公与生员 郑泽
雷,许国,韩命吉,权纯庆,李显门,柳淑,李纯馨,权勋,李元瑞,崔皖,朴由玄,李斗瞻,李得养,李泓,许 (第 328H 页)
巳中司马榜。季父晴沙公同居魁。一世荣之。废朝时孽臣伟卿,造讱,尔瞻辈倡废 母之论。乙卯四月。公与进士 郑泽
雷等抗疏斥之。因卞完平李相公扶伦之义。辞气凛烈。逌是名振中外。是年十月。登 谒圣文科。分馆隶芸阁。公 …… (第 350L 页)
教育业大进。乙巳中进士。而晴沙居榜首。一世荣之。光海时。孽臣造讱尔瞻倡废 母之论。乙卯四月。公与进士 郑泽
雷等抗疏斥之。因卞完平李相公扶伦之义。辞气激烈。士论以张。是年十月。登 谒圣文科。授校书馆正字。公父 (第 353H 页)
 晴沙公以贺节使书状官朝 天。
四十二年甲寅(公三十七岁)
 子斗纲生。
 晴沙公以书状官复 命。
四十三年乙卯(公三十八岁)
 四月公在太学。与进士 郑泽
雷等。疏斥孽臣废 母之论。卞完平李相公扶伦之义。辞气凛然。
 十月擢谒圣文科第五人。
四十四年丙辰( (第 356L 页)
   关王庙祈雨文(代作)
   告迁神祠文(代作)
 祭文
   祭朴公(始大)
   祭族祖拙窝先生文
   祭 郑处士泽
(致云)
   祭外曾祖郡守梅鹤堂金公文(迁葬时)
   祭葛庵李先生文(迁葬时)
   祭葛萝
谁击。过将谁督。独立悲吟。嗟我无依。操文痛哭。有泪横挥。一尾乾鱐。敬佐单酌。不昧者存。鉴此微曲。
郑处士泽
(致云)
自余之与兄定交。首尾二十年于玆。虽或有时月之不见。盖无一日而不思。既幸其臭味之偶同。又 (第 360L 页)
卿等。当路用事。齮龁人。人不敢忤视。二人素重公。迭相使谓曰。君幸过我。美官可得也。公谢不应。而公姊子 郑泽
雷。伏阙上章。请诛伟卿及郑造尹认等。疏入。光海震怒。流海岛。梦寅倡于众曰。此必姜某之所怂恿。当以其罪 …… (第 196H 页)
皆推公为疏头。行至平山。闻郑桐溪蕴。以前玉堂学士。抗疏被谪。叹曰。既往之刍狗。不须烦也。继又闻公甥侄 郑泽
雷。以儒生疏头。被谪南海。曰。无益徒自祸吾家耳。遂促鞭还。悉取场屋所需书卷。火之曰。天理熄矣。人伦斁 (第 214H 页)
   送田禄生司谏按全罗道(字孟耕)
   送朴大阳按廉(戊戌年)
   为孙宝林呈执政(己亥年)
   郑泽
堂后从军
   湖海照磨还江南(台州宁海人)
益斋乱稿卷第五
 序
   送谨斋安大夫赴尚州牧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