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地理類
職官類
目錄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郡太守王公治邺之嗣年严法而原情紏散而与下吏
威而民附之尝过我后渠予赞成政王公戚然曰先公
之休天民弗克嗣以施于郡人先公少从先大父宦于
晋秩微而事劳先公综助外内井井年二十有六悔其
未学即束书东归从莆田张守受诗勤诵熟味功倍而
理融摛文贵简书摹松雪丧用 朱礼
破堪舆邪言改葬
先兆序昭穆吐音洪朗修容峻伟遭偷儿之厄已乃奇 (第 40a 页)
见许刘子宪当世诗伯足为忘年 朱礼
部冲雅温和而
文者遂为莫逆如答禄与权张惟仲吴浚中朱惟辨朱
季子杨秉哲方希直张廷璧皆当世芝兰鸑鷟莫不与 (第 54a 页)
二墓问
土人云皆先生一家所葬也墓外建表盖李果御史新
作王璜太守以僚属来见遂托王寄书桐城与士正卫
指挥 朱礼
等亦来朱前府军卫带刀官余与府卫言忠
宣公墓系国家祀典守臣宜以时修葺不可怠忽众唯
唯遂问太朴先生之后得 (第 16b 页)
  书经补遗五卷提要
元吕宗杰辑事迹未详其自序云在钱唐购得唐太
宗御制王右军执笔图乃东阳陈及时父希元先生
授同里赵文淑之家藏者遂辑成此书卷中有陈及
时跋称其先人讳梦魁字希元登咸淳甲戌进士科
大德末典教嵊庠则希元亦元时人矣第一卷为执

笔图第二卷法书本象国子助教汶上陈绎曾著第
三卷书法总论第四第五卷博古体篆释乃宗杰自
著之书采辑张怀瓘书断诸书中如大梵玉字各体
书颇为详赡亦临池家之一助也
  汉唐事笺十二卷后集八卷提要 元朱礼
撰礼之事迹无可考其书论汉唐政典凡食
货职官礼乐兵刑穿穴三书参稽六典为寔是之学
无芜蔓之辞论二汉之事往 (第 6b 页)
第一座。不就。月迁径山。大川
济继席。又延之。亦不就。

江帅朱公。属径山。举堪东林
者。月以师应。 朱礼
致之。师曰。庐山古禅渊薮。今虽寂
寥。佳山水固无恙。是行也可偿夙愿。

居一年。天童虚
席。 朝命诸 (第 0503b 页)
甚著。适秦会之自北方还朝,素怀睚眦,以他罪坐师禹,贬单州团练副使,漳州安置。既行一程,次枫桥镇,客将 朱礼
者,晨起鼓帅于众曰:责降官在法不当差破。送还人一喏而散。师禹不免雇赁使令,以之贬所。时王昭祖杨英为帅属,在旁知状,虽愤怒之,而莫能何也。后十八年,昭祖以吏部郎出为参谋官, 朱礼
者已为大吏。适汤致远来为帅,汤素负嫉恶之名,开藩未久,昭祖白其事于汤,令搜访其奸赃,黥窜象州,一郡翕
。《房山县志》:房山旧是土城,隆庆己巳知县事李琮,采石甃之,增崇至三丈。
《吉金贞石志》:元房山县尹 朱礼
去思碑,马恕撰文。《县志》:儒学在县东南隅,儒林坊创于元延祐间。福胜寺。在县治东北,明洪武十五年建。
公乃自立庙璾家。使主宗祀。因以旧传丧祭。或从先从俗不古若者。就松岩奇先生挺翼。质之釐之。一遵 朱礼
为定。悯先墓亲尽。倡宗人岁祭。遂立约买田。为可久也。从子台华早孤。育之犹己出。甥女幼丧母。抚以嫁以时 (第 335H 页)
。樵牧之儿。亦无不指认咨嗟。以慕轩扁其居室。以寓终身慕之义。公尝病礼家多讼。潜心玩究。上自古礼下至程 朱礼
说。又下至东儒问辨。无不裒集参考。旁通条畅。四方来质者日益众多。应之沛然。若决江河。欲成一书。有志未 (第 355H 页)
问远迩。得十箴及渊源书。因宗人按本道。重刊进 御。仍颁布于列邑及士友家。俾寿其传。手书溪门问答。与程 朱礼
参互證正。以为丧祭常行 (第 229H 页)
 答。从祥至吉之服有六。其三禫祭玄冠(一云朝服)黄裳。其四禫讫朝服綅冠。(一云黄裳)若以此义推之。禫服非纯吉非纯凶可知。今也处得却甚难。琼山以 朱礼
无陈吉服文。直书素服为仪节。今未敢违。虽违众不恤也。示意所右。克惬鄙情。
开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第 311H 页)
何其壮也。其后孙时发时郁。以门老命。来伽寓。徵余一言。彝衷所激。有难终辞。遂为记。
权氏表烈碑记
朱礼
东居士河在晚子范。赍其族兄继配权氏褒烈状。踵门而语福枢曰。权孺人烈行。前既壅于上闻。未蒙棹楔之典。今 (第 434H 页)
 我所思兮在金溪。敬堂张丈如良玉。修身正家读古书。幽兰在谷人未识。閒居乐育意不倦。屦满户外珍在席。我欲负笈往从之。以冀朝习而暮益。有志未就哲人亡。小子伥伥增愚惑。今闻蒿里奏哀歌。祖车将载就窀穸。二竖缠身阻执绋。西望长号泪盈掬。
挽词[权宏]
 环堵萧然不蔽风。一瓢厨下任频空。早闻 朱礼
仍留意。晚究羲图更着功。驺入谷中身已化。鹤归华表信难通。鳣堂寂寞音容绝。寒月凄凉照旧桐。
挽词[门生 (第 207L 页)
之味必亲尝。忧遑煎灼。颜貌悴瘠。及至巨创。哀毁逾制。棘药之戚。令人感伤也。𩜾蔬之加。祭奠之奉。一从 朱礼。
无少欠缺。可谓大孝也已。)冬十月。行皇考葬礼于杨州西山神穴里 坐之原。仍居庐于墓下。
万历乙酉(先生 (第 230H 页)
初。沈静节俭。不喜纷华。虽位齐台辅。表袭之外。未尝衣锦。自悲孤露。每逢生日。辄屏绝杯杓。其奉先。一以 朱礼
从事。乱后艰荒。家廪不继。而先营家庙。考度备制。都中视为矜式。遍祀姑叔之无后者。收恤寡妹孤侄。恩义备 (第 172H 页)
百馀年间。大儒继出。遗文毕集而后。衿绅彬彬。乐节相益。习俗为之丕变。今虽兵戈创残。委巷沽丧之家。犹秉 朱礼。
曾无君子。斯焉取斯。沙溪金先生。学事牛,栗两先正。自幼笃志于礼。研究讲磨。至老不懈。知旧门人。从而质 (第 345H 页)
去其非礼。而一用程朱之礼。亦略存时俗所长先祖所行。以为定式。此外俗礼害于伦理。不可用也。若礼之变者。 朱礼
之外国中。先辈讲说备矣。然须不失大节目正礼法。然后变礼可议也。
遗戒
志文后添书卒月日。并记子孙及山 (第 542H 页)
而中伦。惟其再至。属余行之少滞。昼饭无佐。宵被无温。独守山斋。严风虐雪。非君立志之笃。畴克有斯。迨质 朱礼。
探讨愈赜。庶几知行之相辅。卓立乎君子之正途。谓余不无 (第 439L 页)
不安。遂废其门揳而辞复焉。后值母疾。又出血指饮之。前后丁忧。必负土成坟。庐其侧以终制。葬祭节文。一从 朱礼。
闻 孝宗礼陟。哀恸无异亲丧。食素期年。与人语及天下之变故。冠屦倒置。辄为之奋臂切齿。君亦不自觉其至是 (第 25L 页)
  
李氏家祭仪跋
呜呼。先公议政府君。当我先妣丧。凡于丧葬祭奠。一遵朱文公家礼。祭品要在简略洁精。而且稍从时宜。以为经远之图。仍教诏。不肖等定为恒式。如正祭。蜜果只设一楪。而墓祭则减去。三献。皆有灸肉。而亚终则添设。朔望之奠有轻重。则品味从而等差。鼎豆之实有奇耦。则鱼果亦加类别。至于三年馈奠。夏用烧酒。仲秋时享。行于生朝。无非朱夫子李文成遗意也。不肖等罪逆斯极。遽缠风树之恸。此生今世。更无所及。惟有蒸尝之事。庶可以自尽其诚而重念。苟无所著录。则大惧或失于持循。有以坠先志。而重不孝之罪也。乃于庐居之时。疏诸一册。首以 朱礼
之纲。而凡应奉之祀。可荐之物。合用之器。当行之仪。以次序列。而馔品则定式之外。别为之图。更以群圣贤遗 (第 43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