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經解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時令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沦不相离之故。有疑于性命形气之劈做两边。各有苗脉之说也。夫天道一本而万化发育。人心一源而万事流行。故 朱子中
庸序。首言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以明大源头知觉之一本。而就其中分言人心道心之互有知觉。此鄙说所谓浑沦 (第 245L 页)
医却药者何意。许不尝药。特书弑君。委之庸医。指为不孝。医药之不慎。必蒙极恶之罪何欤。孔子辞未达之药。 朱子中
巴豆之毒。圣贤之于药。亦有所不知者欤。视墙一方者何人。青囊秘诀者谁欤。丹溪之别传。云林之精博。亦有优 (第 81H 页)
也。宋扶馀自其丱角。游从追逐。其情义之厚。不但宗好之笃而已。而今遽如许。老境悲怀。有不能堪者矣。所谕 朱子中
和说同异。足见吾友精察之功矣。夫子前后论辨。果若有参差者。而至记论性藁中有曰。择之之疑虽过。而察之亦 (第 180L 页)
有何所疑。而渠敢以狗彘之肠。敢加议论哉。且或就朱子书指摘商量曰。此处可疑云尔。则犹或可也。渠何敢扫灭 朱子中
庸。而以己说代之乎。尹曰此则高明之过也。余愤骂曰公果以朱子为不能高明。而尹鑴反复胜耶。且以僭贼为高明 (第 287H 页)
论语序说子贡独居三年○盖子贡深知义理之无穷。而行日不足。故因住不去。而益做工夫。此人安有径情直行而更丧三年之理乎。今人疑子贡
为非礼。恐不如此。但不见于先儒之说。不可质。
谓子贡,孔子三年之外。更丧三年云者。固未可信。而其谓深知义理之无穷。而行日不足。故因住不去而益做工夫云者。恐非子贡本意。窃意子贡只为思慕圣人之德。不忍便去衣履之藏而已。(论语子张篇末小注。有此意思。)若曰子贡于此。为益做工夫而复留则是子贡于还家之后。不做工夫也。此岂所以论子贡者也哉。且子贡若只为益做工夫。则孟子何以此斥陈相背师之罪乎。
德有本○德非性之德。乃德行之德。即行道而有得于心之德。
以性之德。德行之德。分而二之者。大未安。 朱子中 庸注曰。道者日用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其所谓日用当行者。非德行乎。朱子既以 …… (第 469L 页)
退溪集具凤瑞问婚仪。以为或云妇先再拜。婿答一拜。妇又再拜。婿又答一拜。亦未知其当。退溪答今示妇再婿一复如之。此一条似当行之。
妇先二拜。夫答一拜。妇又二拜。夫又答一拜云者。 朱先生 说。具公何以或云称之。而又云未知其当也。谢上蔡语录。以或者目程子。盖曾恬所记也。 (第 470H 页)
朱先生 以为使先生(上蔡也)得罪于程夫子。而曾氏得罪于先生者。必此书之为也。今具公无乃近于曾氏耶。岂或偶未见 (第 470H 页)
朱先生 之说耶。但退溪必未应不知 (第 470H 页)
朱先生 之有此训。则退溪当云此是 (第 470H 页)
朱先生 说。不可违云。而只曰似当行之。无乃嫌于专以礼许人耶。退溪一生笃信 (第 470H 页)
朱先生。 而间有此等处。非后学所敢知者。恨未得禀质于当时也。 (第 470H 页)
为非礼。恐不如此。但不见于先儒之说。不可质。
谓子贡,孔子三年之外。更丧三年云者。固未可信。而其谓深知义理之无穷。而行日不足。故因住不去而益做工夫云者。恐非子贡本意。窃意子贡只为思慕圣人之德。不忍便去衣履之藏而已。(论语子张篇末小注。有此意思。)若曰子贡于此。为益做工夫而复留则是子贡于还家之后。不做工夫也。此岂所以论子贡者也哉。且子贡若只为益做工夫。则孟子何以此斥陈相背师之罪乎。
德有本○德非性之德。乃德行之德。即行道而有得于心之德。
以性之德。德行之德。分而二之者。大未安。 朱子中 庸注曰。道者日用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其所谓日用当行者。非德行乎。朱子既以 …… (第 469L 页)
退溪集具凤瑞问婚仪。以为或云妇先再拜。婿答一拜。妇又再拜。婿又答一拜。亦未知其当。退溪答今示妇再婿一复如之。此一条似当行之。
妇先二拜。夫答一拜。妇又二拜。夫又答一拜云者。 朱先生 说。具公何以或云称之。而又云未知其当也。谢上蔡语录。以或者目程子。盖曾恬所记也。 (第 470H 页)
朱先生 以为使先生(上蔡也)得罪于程夫子。而曾氏得罪于先生者。必此书之为也。今具公无乃近于曾氏耶。岂或偶未见 (第 470H 页)
朱先生 之说耶。但退溪必未应不知 (第 470H 页)
朱先生 之有此训。则退溪当云此是 (第 470H 页)
朱先生 说。不可违云。而只曰似当行之。无乃嫌于专以礼许人耶。退溪一生笃信 (第 470H 页)
朱先生。 而间有此等处。非后学所敢知者。恨未得禀质于当时也。 (第 470H 页)
臣谨按勉斋书曰。来教谓喜怒哀乐属于人
心为未当。必欲以由声色臭味而喜怒哀乐者为人心。由仁义礼智而喜怒哀乐者为道心。以义理考之。窃恐未然。 朱子中 庸序曰。人心发于形气之私。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形气在我。如耳目口鼻是也。声色臭味在物。岂得以发于声色臭 (第 331L 页)
心为未当。必欲以由声色臭味而喜怒哀乐者为人心。由仁义礼智而喜怒哀乐者为道心。以义理考之。窃恐未然。 朱子中 庸序曰。人心发于形气之私。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形气在我。如耳目口鼻是也。声色臭味在物。岂得以发于声色臭 (第 331L 页)
臣对曰。中和。以体立而用行者言。费隐。以体藏于用之中者言。两项体用。各自不同。盖中和。以性情言。故未发时为体。已发时为用。不无境界之差殊。而费隐。以理言。故即用之广而体寓于内。即体之微而用见乎外。非别有所谓隐如未发之为中。则饶双峰所谓由体以推用。故先中而后和。由用以推体。故先费而后隐。其亦有见乎此。 朱子中
和旧说。亦尝谓与费隐相似。及其晚年定论。乃曰。不当以中为隐。以和为费。语类所载。乃是追辨其失。则 (第 275L 页)
破敬字。而所谓敬工夫。岂不端的在此耶。程子推说其义。谓与鸢飞鱼跃意思。同活泼泼地。此义最好看。余每诵 朱子中
庸或问费隐章说。而至论此未尝不竦然兴动。而所谓在人而见诸日用之间者。则初不外乎此心。必此心之存而后有 (第 278H 页)
或绝或不绝之文。其义尤不可晓。徐乾学读礼通考。近代礼书中最号淹博。而天子诸侯绝服条。引郑康成礼注。 朱子中
庸注以实之。曰绝服之制。三礼俱无正文。岂非以仪礼此条既非经文义。又迁就不足为绝服之断案故也欤。周衰以 (第 71H 页)
或见余右说。而诘之曰。子赞通书。而谓孔,颜,曾,思,孟之心法。不外乎是矣。子何以知其然也。余答曰。此书之论动静精蕴理性命诚神几等语。皆本于孔子之系辞也。其论颜子及其引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等语。是真得孔,颜之乐。而形诸言者也。其言修齐治平之要。则本于大学也。此书以一诚字。贯终始。是则中庸之以诚。为一篇枢纽之意也。其言仁义礼智。则本于孟子也。然此只举其大纲也。若熟读而细察之。则一章一句。无有不本于语孟庸学系辞者。愚所谓孔颜曾思孟之心法。不外乎
是者。不亦然哉。
题心经后
余读心经。至末端尊德性斋铭。见程篁墩附注。则首引朱子论尊德性道问学二者。不可偏重之语六条。以为朱子平日之教。中引朱子以道问学为重之语十条。以为 朱子中 岁之教。末引朱子以尊德性为重之说十二条。而谓之先生晚岁定论。噫。以尊德性为重之说。果为先生晚岁定论。 (第 303L 页)
是者。不亦然哉。
题心经后
余读心经。至末端尊德性斋铭。见程篁墩附注。则首引朱子论尊德性道问学二者。不可偏重之语六条。以为朱子平日之教。中引朱子以道问学为重之语十条。以为 朱子中 岁之教。末引朱子以尊德性为重之说十二条。而谓之先生晚岁定论。噫。以尊德性为重之说。果为先生晚岁定论。 (第 303L 页)
者也。程子之说。亦以此例看。恐不为病。其曰静中须有物。即朱子答孙书中意也。其曰既有知觉。怎生言静。即 朱子中
庸序中意也。且既有二字。似非指静时言者也。静时知觉。是不过烱然不昧。能知觉之体也。既有所知觉。则动也 …… (第 209L 页)
上师门(庚戌)
鬼神不可言形而下。信夫引老先生说。先生引 朱先生 说。两先生说下。难以容喙。然 (第 213H 页)
朱先生 说。未能记得。未知果何谓而第念鬼神。不可求于阴阳之外。只是阴阳之灵也。虽无形与声。只是气也。故张子曰 (第 213H 页)
上师门(庚戌)
鬼神不可言形而下。信夫引老先生说。先生引 朱先生 说。两先生说下。难以容喙。然 (第 213H 页)
朱先生 说。未能记得。未知果何谓而第念鬼神。不可求于阴阳之外。只是阴阳之灵也。虽无形与声。只是气也。故张子曰 (第 213H 页)
脉。只一依尤翁说分朱子初晚而已矣。然所谓初晚者。亦非真个初晚。不但其所引而为说者。如右所辨也。窃以为 朱子中
庸文字。或问成于最后。其得失是非。固当据此为准。此有不可信。则更无可信也。或问之书。曾于向年。借诸人 …… (第 259H 页)
于或问果有此说。而后学之尊信章句与或问。亦不无差异者。故栗翁于要诀读书次第。只取大学或问。而其他论孟中庸或问则不入录焉。微意亦可见矣。且以尤翁读书穷理之工。岂不知或问此说。而乃以朱子未发说。分为初晚。断定其众人之无未发。则岂不明白丁宁乎。恐不可以此为尤翁一时之语。而归之于未定之论也。
盛教虽如此。愚意不敢承信者。不止一二。 朱先生 年六十。自曰吾今岁方无疑。今此中庸集注或问。皆成 (第 259L 页)
于或问果有此说。而后学之尊信章句与或问。亦不无差异者。故栗翁于要诀读书次第。只取大学或问。而其他论孟中庸或问则不入录焉。微意亦可见矣。且以尤翁读书穷理之工。岂不知或问此说。而乃以朱子未发说。分为初晚。断定其众人之无未发。则岂不明白丁宁乎。恐不可以此为尤翁一时之语。而归之于未定之论也。
盛教虽如此。愚意不敢承信者。不止一二。 朱先生 年六十。自曰吾今岁方无疑。今此中庸集注或问。皆成 (第 259L 页)
第三卷第三十六板○答张敬夫书。盖通天下。只是一个天机活物。流行发用。无间容息。据其已发者而指其未发者。则已发者人心。而凡未发者皆其性也。亦无一物而不备矣。夫岂别有一物拘于
一时。限于一处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川流之不息。天运之不穷耳。此所以体用精粗动静本末。洞然无一毫之间。而鸢飞鱼跃。触处朗然也。存者存此而已。养者养此而已。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助长。
自通天下以下至助长也。此乃 朱子中 间所见。而后悔其误者也。语义大段未安。而退溪何为取之。又圈批之如此邪。可疑可疑。以心为已发者。误认( …… (第 453H 页)
第三十一节○或问月中黑影。是地形否。曰前辈有此说。看来理或有之。然非地影。乃是地形倒去遮了他光耳。如镜 子中 被一物遮住其光。故不甚见也。盖日以其光加月之魄。中间地是一块宲底物事。故光照不透而有此黑晕也。问日光 (第 467L 页)
一时。限于一处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川流之不息。天运之不穷耳。此所以体用精粗动静本末。洞然无一毫之间。而鸢飞鱼跃。触处朗然也。存者存此而已。养者养此而已。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助长。
自通天下以下至助长也。此乃 朱子中 间所见。而后悔其误者也。语义大段未安。而退溪何为取之。又圈批之如此邪。可疑可疑。以心为已发者。误认( …… (第 453H 页)
第三十一节○或问月中黑影。是地形否。曰前辈有此说。看来理或有之。然非地影。乃是地形倒去遮了他光耳。如镜 子中 被一物遮住其光。故不甚见也。盖日以其光加月之魄。中间地是一块宲底物事。故光照不透而有此黑晕也。问日光 (第 467L 页)
问。朱子论葬后几筵不可彻。但据仪礼则当不复馈食于下室云。所谓几筵不可彻者。尚
有朔望奠故也。若不复馈食于下室。则祔后似不复上食矣。下室指何处而言也。
士丧记。朔日若荐则不馈于下室。注。以其殷奠有黍稷也。不复有事于下室。下室如今之内室。正寝听朝事。盖几筵之事。只有朝夕奠朔奠。而馈食行于下室。几筵罢朝夕奠。则下室亦不复馈食。此 朱子中 年以前之论也。最后答李继善朝夕之馈终丧行之之问。有不害为厚。且当从之之训。故后来礼家引以为据矣。
…… (第 209H 页)
遣奠祝文。永诀终天之语。亦可用之于妻丧乎。寒冈曰。此是泛然告诀之辞。非独子之于亲。则虽妻丧用之。恐无妨。旅轩曰。妻丧夫告文。终天不合。改玆焉永诀。
丧礼告妻之辞。皆异于告尊位。故旅轩有改用之说。然说者以为终天亦永诀之意。用之无妨。且问解。引 朱先生 祭蔡西山。亦用永诀终天之句以为證。尤觉有据。恐只从不改之论。未知如何。
寒冈曰。既无他子侄行。则今 …… (第 213L 页)
论之可据者而供陈之。以求覆教。幸更加检考而反复之。所拱俟也。抑尝闻之。论礼。须当以仪礼为经。而家礼亦 朱先生 制作大处。酌古今之宜。寓损益之权。尽为礼家之三尺。而其大义尤在于谨名分。崇爱敬。略浮文。敦本实。此说 (第 214H 页)
有朔望奠故也。若不复馈食于下室。则祔后似不复上食矣。下室指何处而言也。
士丧记。朔日若荐则不馈于下室。注。以其殷奠有黍稷也。不复有事于下室。下室如今之内室。正寝听朝事。盖几筵之事。只有朝夕奠朔奠。而馈食行于下室。几筵罢朝夕奠。则下室亦不复馈食。此 朱子中 年以前之论也。最后答李继善朝夕之馈终丧行之之问。有不害为厚。且当从之之训。故后来礼家引以为据矣。
…… (第 209H 页)
遣奠祝文。永诀终天之语。亦可用之于妻丧乎。寒冈曰。此是泛然告诀之辞。非独子之于亲。则虽妻丧用之。恐无妨。旅轩曰。妻丧夫告文。终天不合。改玆焉永诀。
丧礼告妻之辞。皆异于告尊位。故旅轩有改用之说。然说者以为终天亦永诀之意。用之无妨。且问解。引 朱先生 祭蔡西山。亦用永诀终天之句以为證。尤觉有据。恐只从不改之论。未知如何。
寒冈曰。既无他子侄行。则今 …… (第 213L 页)
论之可据者而供陈之。以求覆教。幸更加检考而反复之。所拱俟也。抑尝闻之。论礼。须当以仪礼为经。而家礼亦 朱先生 制作大处。酌古今之宜。寓损益之权。尽为礼家之三尺。而其大义尤在于谨名分。崇爱敬。略浮文。敦本实。此说 (第 214H 页)
答何叔京书。存者道心也(止)精一为戒也。
前贤论理。横说竖说。皆合于义。不可妄生穿凿。然于其中。又容有一时偶然说去而未及再论者。以人心道心言之。程子尝有道心天理。人心人欲之训。而 朱子中 庸序中。不免改定。其后犹有用其意处。以理欲界分极精处而言者也。必有事焉。勿忘勿助长。收入节要。而谓以 …… (第 298H 页)
未尽则志随而惰。衰晚工夫。固不可与年富力彊者并如。只欲因其已知而以为终身家计。则亦非无不用极之意也。 朱先生 义理。几乎夫子后一人。而六十岁时。犹且云上面犹隔一膜。子贡无谄无骄之问。夫子不止赞与。而更告以乐与好 …… (第 299H 页)
不已。方有所得。此义果为晚景目下受用处。而恐亦未免有偏倚之弊。尝看朱门问难。不问精粗难易。有疑则问。 朱先生 问蔡季通处。皆如一律。固不以浅近而必问。亦不以艰奥而不问。盖问辨之道然也。吾人才分力量。不及古人。若 (第 299L 页)
前贤论理。横说竖说。皆合于义。不可妄生穿凿。然于其中。又容有一时偶然说去而未及再论者。以人心道心言之。程子尝有道心天理。人心人欲之训。而 朱子中 庸序中。不免改定。其后犹有用其意处。以理欲界分极精处而言者也。必有事焉。勿忘勿助长。收入节要。而谓以 …… (第 298H 页)
未尽则志随而惰。衰晚工夫。固不可与年富力彊者并如。只欲因其已知而以为终身家计。则亦非无不用极之意也。 朱先生 义理。几乎夫子后一人。而六十岁时。犹且云上面犹隔一膜。子贡无谄无骄之问。夫子不止赞与。而更告以乐与好 …… (第 299H 页)
不已。方有所得。此义果为晚景目下受用处。而恐亦未免有偏倚之弊。尝看朱门问难。不问精粗难易。有疑则问。 朱先生 问蔡季通处。皆如一律。固不以浅近而必问。亦不以艰奥而不问。盖问辨之道然也。吾人才分力量。不及古人。若 (第 299L 页)
之为分殊之理。弟虽蒙识。亦岂不知。第其所以不同者。非理之本自如此。职以其气之各殊。而理亦随而各殊。故 朱子中
庸章句曰。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形气不同而有异耳。大学或问曰。以其理而言之。则万物一原。无人物贵贱 (第 13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