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經解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時令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春秋大全
朱子论语集注
朱子中 庸章句或问
朱子孟子集注
刘敞七经小传
朱睦㮮五经稽疑
万斯同群经杂说
陈祥道礼书
吕楠 (第 17a 页)
朱子论语集注
朱子中 庸章句或问
朱子孟子集注
刘敞七经小传
朱睦㮮五经稽疑
万斯同群经杂说
陈祥道礼书
吕楠 (第 17a 页)
心也注凡物无饰曰素又礼器或素或青注素尚白(又左传僖二十八年其众素饱疏素训为直)又吴语夫谋必素注素
犹豫也 又博雅素本也(又姓姓氏急就篇后魏有并州刺史素延)又礼中庸素隐行怪注素读为傃犹乡也 按 朱子
中 庸章句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又与傃通战国策竭智能示情素注素傃通诚也)又与嗉通史记天官书张素
(第 10a 页)
犹豫也 又博雅素本也(又姓姓氏急就篇后魏有并州刺史素延)又礼中庸素隐行怪注素读为傃犹乡也 按 朱子
中 庸章句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又与傃通战国策竭智能示情素注素傃通诚也)又与嗉通史记天官书张素
(第 10a 页)
俱在工夫上说人之精神不塞则不通耳 吴因之
曰章句以其分而言一段是本文正意以其等一段
及下节章句三知为智云云是 朱子中 间看得有此
意义因为后学并道之耳 赛合注曰生知安行的
圣人也到这里学利困勉也到这里无二无别在上 (第 11a 页)
曰章句以其分而言一段是本文正意以其等一段
及下节章句三知为智云云是 朱子中 间看得有此
意义因为后学并道之耳 赛合注曰生知安行的
圣人也到这里学利困勉也到这里无二无别在上 (第 11a 页)
君迷复之道为尤大为尤著也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程子曰无妄之谓诚然则诚即无妄矣 朱子中 庸解
诚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今解无妄曰实理自然之
谓是知无妄即诚也诚即无妄也曰诚曰无妄一理
而互 (第 42a 页)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程子曰无妄之谓诚然则诚即无妄矣 朱子中 庸解
诚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今解无妄曰实理自然之
谓是知无妄即诚也诚即无妄也曰诚曰无妄一理
而互 (第 42a 页)
夏至祀地祇于方泽礼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
于泰折祭地也天地分祭礼有明文(宋胡五峰宏又/谓古无北郊之)
(祭而以社即是祭地 朱子中 庸郊社注从之方回又/斥周礼大司乐文为刘歆伪作不足信详余尚书埤) (第 14a 页)
于泰折祭地也天地分祭礼有明文(宋胡五峰宏又/谓古无北郊之)
(祭而以社即是祭地 朱子中 庸郊社注从之方回又/斥周礼大司乐文为刘歆伪作不足信详余尚书埤) (第 14a 页)
大本之中是未𤼵之中不知集注所谓日用行事语
录所谓动容周旋亦可谓之未𤼵否且朱子但曰卓
尔是圣人之大本不过谓卓尔是圣人酢酬万变之
本而已初不拘其为已𤼵未𤼵之同异也通者乃以
之中二字续于大本之下然后足成大本之中四字
则但可为未𤼵不可为已𤼵矣今观通上文既以卓
尔为大本之中下文即以为颜子欲执其所谓中而
未能又以为圣人大本之中如见于心目之间则大
本之中是喜怒哀乐未𤼵之前寂然不动之时初无
端倪兆联不知如何可执有何可见而通者如此说
耶观 朱子中 庸或问深以吕氏求之于喜怒哀乐未
𤼵之时与由空而后见夫中之说为非则知未𤼵之
中在己犹不可求见而执况 (第 57b 页)
录所谓动容周旋亦可谓之未𤼵否且朱子但曰卓
尔是圣人之大本不过谓卓尔是圣人酢酬万变之
本而已初不拘其为已𤼵未𤼵之同异也通者乃以
之中二字续于大本之下然后足成大本之中四字
则但可为未𤼵不可为已𤼵矣今观通上文既以卓
尔为大本之中下文即以为颜子欲执其所谓中而
未能又以为圣人大本之中如见于心目之间则大
本之中是喜怒哀乐未𤼵之前寂然不动之时初无
端倪兆联不知如何可执有何可见而通者如此说
耶观 朱子中 庸或问深以吕氏求之于喜怒哀乐未
𤼵之时与由空而后见夫中之说为非则知未𤼵之
中在己犹不可求见而执况 (第 57b 页)
详孟子首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之言
称赞三子以𤼵其端然后引其言如此使宰我之言
未尽善则孟子为失言矣程朱亦但释其贤于尧舜
者之所在不知双峰如何见得不取与微意之端的
况 朱子中 庸序又自用其语意乎双峰此疑恐未必
然
出类拔萃 丛说类指众人萃亦指众人类众圣人也 (第 36b 页)
称赞三子以𤼵其端然后引其言如此使宰我之言
未尽善则孟子为失言矣程朱亦但释其贤于尧舜
者之所在不知双峰如何见得不取与微意之端的
况 朱子中 庸序又自用其语意乎双峰此疑恐未必
然
出类拔萃 丛说类指众人萃亦指众人类众圣人也 (第 36b 页)
牛山之木章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集注
孟子引之以明心之神明不测得失之易而保守之难
不可顷刻失其养 辑讲孟子说存乎人者岂无仁义
之心哉则后面所引心之出入亦只指仁义之心而言
集注云神明不测似又专说向知觉上去恐非孟子之
意盖心者性与知觉之合
按 朱子中 庸序曰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
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
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 (第 43a 页)
孟子引之以明心之神明不测得失之易而保守之难
不可顷刻失其养 辑讲孟子说存乎人者岂无仁义
之心哉则后面所引心之出入亦只指仁义之心而言
集注云神明不测似又专说向知觉上去恐非孟子之
意盖心者性与知觉之合
按 朱子中 庸序曰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
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
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 (第 43a 页)
二而为天子寿一百十二岁邵子皇极经世纪舜丙
辰即位至荐禹十七载崩通生年为一百十岁 朱子
中 庸注舜年百有十岁是与邵子同也吴澄曰舜以
丧毕之明年践位而此五十载即始自尧崩之明年
何也尧崩而天下 (第 36b 页)
辰即位至荐禹十七载崩通生年为一百十岁 朱子
中 庸注舜年百有十岁是与邵子同也吴澄曰舜以
丧毕之明年践位而此五十载即始自尧崩之明年
何也尧崩而天下 (第 36b 页)
元按衽有二义一为衽席之衽礼记云请衽何趾又
云玉府衽席仪礼云御衽于奥中庸云衽金革是也
故 朱子中 庸集注云衽席也然衽从衣而以为席者盖席缘以帛耳其一为襟衽之衽史云楚必敛衽而朝又云连衽成帷与此左衽是也衽 (第 17b 页)
云玉府衽席仪礼云御衽于奥中庸云衽金革是也
故 朱子中 庸集注云衽席也然衽从衣而以为席者盖席缘以帛耳其一为襟衽之衽史云楚必敛衽而朝又云连衽成帷与此左衽是也衽 (第 17b 页)
便是尧舜真血脉便是执中无方合而观之一理不
具非中也一物不该非中也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敏
则有功公则说其帝王一中之化乎 按 朱子中 以
事言愚谓离心无事事之中亦就心上看如尧舜揖
让本于公天下之心汤武征诛本于救天下之心方
是中道 (第 21a 页)
具非中也一物不该非中也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敏
则有功公则说其帝王一中之化乎 按 朱子中 以
事言愚谓离心无事事之中亦就心上看如尧舜揖
让本于公天下之心汤武征诛本于救天下之心方
是中道 (第 21a 页)
门也(疏又云司仪亦云每门止一相亦据閤门而言也)大夫三庙其墙与门
亦然故宾问大夫大夫迎宾入亦每门每曲揖乃及
庙门其说当考(按贾疏之说定说也 朱子中 庸或问用孙毓说太祖居中二昭二穆以次)
(而南如此则不得有每门每曲矣)大夫士之门唯外门内门而已诸
(第 2a 页)
亦然故宾问大夫大夫迎宾入亦每门每曲揖乃及
庙门其说当考(按贾疏之说定说也 朱子中 庸或问用孙毓说太祖居中二昭二穆以次)
(而南如此则不得有每门每曲矣)大夫士之门唯外门内门而已诸
(第 2a 页)
云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是也又梓人职云张皮
侯而栖鹄此言大射也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此宾
射也张兽侯则王以燕息此言燕射也 朱子中 庸云
画布曰正栖皮曰鹄大射则以虎熊豹麋之皮栖于
侯中而又以其皮饰于上下惟大射用之宾射用五
采之 (第 103a 页)
侯而栖鹄此言大射也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此宾
射也张兽侯则王以燕息此言燕射也 朱子中 庸云
画布曰正栖皮曰鹄大射则以虎熊豹麋之皮栖于
侯中而又以其皮饰于上下惟大射用之宾射用五
采之 (第 103a 页)
(已论语开卷言学学此而已孟子开卷严义利之分/正所以辩人心道心之源故朱子于四书篇首集注)
(其旨大同小异实与此章相表里读者当融会而贯/通之不可以差殊观○此章乃一书之枢纽蔡传全)
(用 朱子中 庸章句序训释乃朱子曾经订正无馀蕴/矣今日课讲义正不欲全蹈袭前人语必主其说而)
(演绎𤼵明之庶几得 (第 2b 页)
(其旨大同小异实与此章相表里读者当融会而贯/通之不可以差殊观○此章乃一书之枢纽蔡传全)
(用 朱子中 庸章句序训释乃朱子曾经订正无馀蕴/矣今日课讲义正不欲全蹈袭前人语必主其说而)
(演绎𤼵明之庶几得 (第 2b 页)
母意伯鱼或非嫡出也或有过出之亦不足疑耳
旅酬之礼见于特牲有司彻乡射乡饮酒燕礼者参差
不等故语类中庸卷内朱子所解旅酬其说亦不一
旅酬之礼仪礼特牲有司彻乡射乡饮燕礼皆有之
而各不同故 朱子中 庸章句只概举为言不专据特 (第 25b 页)
旅酬之礼见于特牲有司彻乡射乡饮酒燕礼者参差
不等故语类中庸卷内朱子所解旅酬其说亦不一
旅酬之礼仪礼特牲有司彻乡射乡饮燕礼皆有之
而各不同故 朱子中 庸章句只概举为言不专据特 (第 25b 页)
矣
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郑注谓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
知之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愚按 朱
子中 庸注是用其后一解
六体为书(象形会意指事/转注谐声借用)四声五音曰名(四声平上/去入五音)
(如 (第 69b 页)
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郑注谓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
知之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愚按 朱
子中 庸注是用其后一解
六体为书(象形会意指事/转注谐声借用)四声五音曰名(四声平上/去入五音)
(如 (第 69b 页)
说当考(仪礼经传通解注云按江都集礼宗庙之制/外为都宫内各有寝庙别有门垣太祖在北)
(左昭右穆以次而南与此疏之说不同未知孰是按/旧说晋博士孙毓之议也 朱子中 庸或问及禘祫议)
(皆从之当以此疏为是如昭穆/以次而南则不得有每门矣)大夫士之门惟外门
内门而已 (第 5a 页)
(左昭右穆以次而南与此疏之说不同未知孰是按/旧说晋博士孙毓之议也 朱子中 庸或问及禘祫议)
(皆从之当以此疏为是如昭穆/以次而南则不得有每门矣)大夫士之门惟外门
内门而已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