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田真院
田真院在元阳宫东南二里唐宝历中建录
筠苍松前后掩映三清并石像殿北百馀步
有小严田先生常憩于此岩上有一松树号
华盖松根柯盘曲枝干左细如华盖岩周回
虽广一株尽蔽之开皇时田良逸名虚应齐
国人侍亲自攸县迁居南岳喜阳峰后躬耕
货薪以侍母夜即独坐岩中一日放志游五
峰见何尊师而问道其母晒衣于山北闻儿
远适速往追之不及复回衣已化为石至今
数百年衣色不改素洁如初下有小岩母常
憩此经日而坐常服气减食母既坐亡其志
愈坚后遇 薛季昌 而传法东入天台不复出
宪宗诏不起后尸解本朝宣政间值回禄止
存石三清绍兴间复建小殿有道人焚修至
今不绝 …… (第 011a 页)
北帝院
北帝院在铨德观后半里脩竹长松前后茂
密梁天监末女冠徐练师居之修行而得道
贞观末张惠明再修遇南岳石英夫人传道
行抱一三五混合之法而后尸解又有李思
慕居之得道宋太平兴国中赐额近废
凌虚宫
凌虚宫在庙之东登山八里华盖峰南下唐
天宝初建薛练师名 季昌 庵居处明皇诏住
九真降圣观进冮道德经撰玄微论御书批
答凡十数次后辞荣宠乞回草庐一日谓门
人曰今夕天气 …… (第 011b 页)
承祎
诏之较正道德经深加礼待呼为道兄凡是
观中供养金银器皿悉归降赐自御扎批答
表书往来不绝天宝初蜀人 薛季昌 昔在峨
嵋山注道德经二卷后隐居衡岳华盖峰撰
玄微论三卷并大道颂一首乃注得司马弟
子王仙峤写进上诏住降 …… (第 017b 页)
蒙圣恩书额诏 薛季昌 住持降圣观宣赐圣
像供器天宝十二年复令衡州铸铜钟一口
降赐观中音韵振远彻于霄汉重四千斤上
刻明皇帝号 …… (第 018b 页)
降圣观
降圣观在九真观一里旧号白云庵司马子
微修行处因弟子王仙峤奏请以先师庵为
观蒙降额亲篆敕九真观 薛季昌 兼住持
九仙宫 (第 020a 页)
田真院在元阳宫东南二里唐宝历中建录
筠苍松前后掩映三清并石像殿北百馀步
有小严田先生常憩于此岩上有一松树号
华盖松根柯盘曲枝干左细如华盖岩周回
虽广一株尽蔽之开皇时田良逸名虚应齐
国人侍亲自攸县迁居南岳喜阳峰后躬耕
货薪以侍母夜即独坐岩中一日放志游五
峰见何尊师而问道其母晒衣于山北闻儿
远适速往追之不及复回衣已化为石至今
数百年衣色不改素洁如初下有小岩母常
憩此经日而坐常服气减食母既坐亡其志
愈坚后遇 薛季昌 而传法东入天台不复出
宪宗诏不起后尸解本朝宣政间值回禄止
存石三清绍兴间复建小殿有道人焚修至
今不绝 …… (第 011a 页)
北帝院
北帝院在铨德观后半里脩竹长松前后茂
密梁天监末女冠徐练师居之修行而得道
贞观末张惠明再修遇南岳石英夫人传道
行抱一三五混合之法而后尸解又有李思
慕居之得道宋太平兴国中赐额近废
凌虚宫
凌虚宫在庙之东登山八里华盖峰南下唐
天宝初建薛练师名 季昌 庵居处明皇诏住
九真降圣观进冮道德经撰玄微论御书批
答凡十数次后辞荣宠乞回草庐一日谓门
人曰今夕天气 …… (第 011b 页)
承祎
诏之较正道德经深加礼待呼为道兄凡是
观中供养金银器皿悉归降赐自御扎批答
表书往来不绝天宝初蜀人 薛季昌 昔在峨
嵋山注道德经二卷后隐居衡岳华盖峰撰
玄微论三卷并大道颂一首乃注得司马弟
子王仙峤写进上诏住降 …… (第 017b 页)
蒙圣恩书额诏 薛季昌 住持降圣观宣赐圣
像供器天宝十二年复令衡州铸铜钟一口
降赐观中音韵振远彻于霄汉重四千斤上
刻明皇帝号 …… (第 018b 页)
降圣观
降圣观在九真观一里旧号白云庵司马子
微修行处因弟子王仙峤奏请以先师庵为
观蒙降额亲篆敕九真观 薛季昌 兼住持
九仙宫 (第 020a 页)
斯之谓欤昔田虚应字良逸齐国人也性
朴拙开皇时官湖南事亲以孝躬耕以尽
子职父母去世乃受大洞经箓法于天师
薛季昌 行诵不辍后潭州旱祈雨不应召
之使祷良逸但蓬头弊衣至郡无言而两
又久雨不止良逸但默然岸帻而坐两即 …… (第 013b 页)
可为音文昌之道可谓盛矣
飞羽逸紫空
禽之制在气故神气既炼阳神现形则羽
翰自生可以飞升逸乐于紫空之中昔薛
季昌 西蜀汉州人世为官族酷爱山水游 (第 017a 页)
朴拙开皇时官湖南事亲以孝躬耕以尽
子职父母去世乃受大洞经箓法于天师
薛季昌 行诵不辍后潭州旱祈雨不应召
之使祷良逸但蓬头弊衣至郡无言而两
又久雨不止良逸但默然岸帻而坐两即 …… (第 013b 页)
可为音文昌之道可谓盛矣
飞羽逸紫空
禽之制在气故神气既炼阳神现形则羽
翰自生可以飞升逸乐于紫空之中昔薛
季昌 西蜀汉州人世为官族酷爱山水游 (第 017a 页)
焦静真
唐女真焦静真因精思间有人导至方丈山
遇二仙女谓曰子欲为真官可谒东华青童
道君受三皇法请名氏则司马承祯也归而
诣承祯求度未几升天尝降谓 薛季昌 曰先
生得道高于陶都水之任当为东华上清真
人
王法进
王法进剑州临津县人也孩孺之时自然好
道家 (第 016b 页)
唐女真焦静真因精思间有人导至方丈山
遇二仙女谓曰子欲为真官可谒东华青童
道君受三皇法请名氏则司马承祯也归而
诣承祯求度未几升天尝降谓 薛季昌 曰先
生得道高于陶都水之任当为东华上清真
人
王法进
王法进剑州临津县人也孩孺之时自然好
道家 (第 016b 页)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四十鳞八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薛季昌
(第 001a 页)
薛季昌 者河东人(南岳总胜集云/汉州绵竹人也)家世皆以
官显 (第 001a 页)
季昌 自幼不好荣不茹荤衣常布素酷
好山水一日游青城遂南如桃源后遇正一
先生司马承祯于南岳授三洞经箓研真穷 (第 001a 页)
妙勤久不懈故高真屡降异香妙乐时闻于
静室中唐明皇召入禁掖延问道德乃谈极
精微上喜恩宠优异寻即还山上命赋诗赠
序曰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岳及登道录忽
然来辞愿归旧山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
精修若遇至人神药时来城阙也诗曰洞府
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
书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犹宜传秘诀来
往候仙舆 季昌 尝撰道德玄枢以总颐真妙
注九真降圣观复华盖旧隐修炼丹成一日
忽谓弟子曰祝融峰今夕有天真之会予被
召当 …… (第 001b 页)
田虚应
道士田虚应者字良逸齐国人为性朴拙吐
露无忌讳隋文帝开皇中侍亲于攸县以喧
究迁南岳躬耕于紫盖峰以尽子职凡五十
馀年母既去世乃游五峰放志自适唐高宗
龙朔中州牧田侯于岳观构降真堂以居之
田千乘赞以粉壁所授上清大洞秘法自正
一先生传 薛季昌 (第 002a 页)
季昌 传虚应既承道要涉
历云水为友善者惟蒋含洪而已时吕渭杨
冯皆使湖南尝就访高论潭州旱祈之久不
获召虚应虚 …… (第 002a 页)
应夷节
应夷节字适中汝南人也唐明皇开元中高
士应凝之曾孙累世不仕穷道养性母何氏
梦流星入牖惊觉室有光因而孕焉既生不
喜茹荤年七岁而性敏慧诣兰溪灵瑞观吴
尊师受老庄文列及周易十三岁与道士籍
持十戒而勤焚诵师友见之肃如也久之游
天台龙虎山受正一紫虚都功等箓而后复
受升玄上清回车毕道及紫文素带藉地腾
天符且上清大法自陶隐居传王远知王传
潘先生潘传司马练师司马传 薛季昌 薛传 (第 007b 页)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薛季昌
(第 001a 页)
薛季昌 者河东人(南岳总胜集云/汉州绵竹人也)家世皆以
官显 (第 001a 页)
季昌 自幼不好荣不茹荤衣常布素酷
好山水一日游青城遂南如桃源后遇正一
先生司马承祯于南岳授三洞经箓研真穷 (第 001a 页)
妙勤久不懈故高真屡降异香妙乐时闻于
静室中唐明皇召入禁掖延问道德乃谈极
精微上喜恩宠优异寻即还山上命赋诗赠
序曰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岳及登道录忽
然来辞愿归旧山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
精修若遇至人神药时来城阙也诗曰洞府
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
书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犹宜传秘诀来
往候仙舆 季昌 尝撰道德玄枢以总颐真妙
注九真降圣观复华盖旧隐修炼丹成一日
忽谓弟子曰祝融峰今夕有天真之会予被
召当 …… (第 001b 页)
田虚应
道士田虚应者字良逸齐国人为性朴拙吐
露无忌讳隋文帝开皇中侍亲于攸县以喧
究迁南岳躬耕于紫盖峰以尽子职凡五十
馀年母既去世乃游五峰放志自适唐高宗
龙朔中州牧田侯于岳观构降真堂以居之
田千乘赞以粉壁所授上清大洞秘法自正
一先生传 薛季昌 (第 002a 页)
季昌 传虚应既承道要涉
历云水为友善者惟蒋含洪而已时吕渭杨
冯皆使湖南尝就访高论潭州旱祈之久不
获召虚应虚 …… (第 002a 页)
应夷节
应夷节字适中汝南人也唐明皇开元中高
士应凝之曾孙累世不仕穷道养性母何氏
梦流星入牖惊觉室有光因而孕焉既生不
喜茹荤年七岁而性敏慧诣兰溪灵瑞观吴
尊师受老庄文列及周易十三岁与道士籍
持十戒而勤焚诵师友见之肃如也久之游
天台龙虎山受正一紫虚都功等箓而后复
受升玄上清回车毕道及紫文素带藉地腾
天符且上清大法自陶隐居传王远知王传
潘先生潘传司马练师司马传 薛季昌 薛传 (第 007b 页)
至一山见道者指言曰天台山司马承祯名
在丹台身居赤城真良师也静真既还诣承
祯求度未几升天尝降谓 薛季昌 曰先生得
道高于陶都水之任当为东华上清真人开
元中文靖天师与承祯赴长生殿千秋节斋
直中夜行道毕隔云屏 (第 002b 页)
在丹台身居赤城真良师也静真既还诣承
祯求度未几升天尝降谓 薛季昌 曰先生得
道高于陶都水之任当为东华上清真人开
元中文靖天师与承祯赴长生殿千秋节斋
直中夜行道毕隔云屏 (第 002b 页)
明观
主尹愔(作新义/十五卷)道士徐邈(注四/卷)直翰林道士
何思远(作指趣二卷/玄示八卷)衡岳道士 薛季昌(作金/绳十)
(卷事数/一卷) 洪源先生王鞮(注二卷玄珠二/卷口诀二卷)法师
赵坚(作讲疏/六卷)太子司议郎杨上善(高宗时人/作道德 (第 020a 页)
主尹愔(作新义/十五卷)道士徐邈(注四/卷)直翰林道士
何思远(作指趣二卷/玄示八卷)衡岳道士 薛季昌(作金/绳十)
(卷事数/一卷) 洪源先生王鞮(注二卷玄珠二/卷口诀二卷)法师
赵坚(作讲疏/六卷)太子司议郎杨上善(高宗时人/作道德 (第 020a 页)
道士王玄辩(作河公释/义十卷)谏议大夫肃明观
主尹愔(作新义/十五卷)道士徐邈(注四/卷)直翰林道
士何思远(作指趣二卷/玄示八卷)衡岳道士 薛季昌
(作金绳十卷/事数一卷) 洪源先生王鞮(注二卷玄珠/三卷旨诀二)
(卷)法师赵坚(作讲疏/六卷)太子司议郎杨上善
(高宗时 (第 002b 页)
主尹愔(作新义/十五卷)道士徐邈(注四/卷)直翰林道
士何思远(作指趣二卷/玄示八卷)衡岳道士 薛季昌
(作金绳十卷/事数一卷) 洪源先生王鞮(注二卷玄珠/三卷旨诀二)
(卷)法师赵坚(作讲疏/六卷)太子司议郎杨上善
(高宗时 (第 002b 页)
乡人与仙人相别乃下山回顾峰顶无复
一物矣
高道传 薛季昌 居衡山研真穷妙明皇尝
召入禁掖问以道德而谈极精微上喜恩
宠优异一日忽谓弟子曰祝融峰今夕天
真之 (第 003b 页)
一物矣
高道传 薛季昌 居衡山研真穷妙明皇尝
召入禁掖问以道德而谈极精微上喜恩
宠优异一日忽谓弟子曰祝融峰今夕天
真之 (第 00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