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宗教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十地经云。无明有二。谓子
时.果时。缘起下卷云。无明有四。谓随眠等。
又唯发业性。通不善.无记。然 发福
.非福.不
动三无明别。如对法第七 二行支者以
身.语.意三行为体。心.心所法为体。谓行
体是思。此 …… (第 0518c 页)
说彼行非无明发。非彼无明种
子不发行也。得成总报。对法第七云。有
二种愚。一异熟愚。二真实义愚。由后 发福

不动。初发非福故。无有福.不动非无明所
发。不尔何故即彼经言我说诸圣有学不 …… (第 0522b 页)
等三种业。内法异生除不共馀三
无明缘行。不放逸者行。非无明为缘。且对
法云。异熟愚发非福行。真实义愚 发福。

动行。若初愚修断后愚见断。岂见道分别之
惑。唯 (第 0531a 页)
发福
.不动。修道之惑。发非福耶。五十
九说。发三恶趣业。唯分别烦恼。非俱生烦
恼。岂发非福行无明。修道断 (第 0531a 页)
。云何福及
不动行缘无明生耶。答有二种愚。一异熟愚。
二真实义愚。由异熟愚故发非福行。由真实
义愚故 发福
及不动行。由异熟愚发非福行
者。由彼一向是染污性。无明合时必不容受
信解异熟行相正见故。由真实义愚 (第 0728c 页)
发福
不动
行者。真实义即四圣谛。于彼愚痴名真实义
愚。未见谛者虽起善心。由彼随眠所随缚故。
亦名愚痴。由 (第 0728c 页)
。云
何福及不动行缘无明生。有二种愚。一异熟
果愚。二真实义愚。由异熟果愚故发非福行。
由真实义愚故 发福
及不动行。

杀生业道贪瞋痴为方便。由瞋究竟。如杀生
粗恶语瞋恚业道亦尔。不与取业道贪瞋痴
为方便。 (第 0679b 页)
烦恼。亦不共无明等。见道所断。由此经
云。诸圣有学。不共无明已永断故。不造新业。
对法亦言。胜义愚。 发福
不动业。世俗愚。发
非福业。皆见所断。若发别报业。第三思。亦
通修道烦恼。如唯识第八卷说 此第四因。 (第 0008b 页)
知障。唯识第九与经说同。
烦恼障四中。初一见道断。后三修道断。对法
论说。发业无明有二。一真实义愚。 发福
不动
行。二异熟愚。发非福行。此二皆唯见道所断。
缘起经说。诸圣有学。不共无明已永断故。不
造新业。 …… (第 0057c 页)
故。虽于善趣感殊胜生。而非
无明起增上缘。然能作彼断增上缘。此显异
生见道已前。虽由三无明及不共种。 发福

动。感人天趣总异熟果。不与无明为起胜缘。
究竟灭故。非由三无明等亲所引发。由彼种
在。或远能发故 (第 0064c 页)

发福
非福等。若有学圣者。不发总报。如缘起
经。我说依明不依烦恼。虽如是言。此据不迷
因果。简异凡夫外道然 (第 0185b 页)
所知障。唯识
第九与经说同。烦恼障四中。初一见道断。后
三修道断。对法说。发业无明有二。一真实义
发福
不动行。二异熟义愚发非福福行。亦
皆见道所断。缘起经说。诸圣有学不共无明
已永断故不造新业。唯识亦云 …… (第 0367b 页)
发故。虽于善
趣感殊胜生。而非无明起增上缘。然能作彼
断增上缘。此显异生见道已前虽由三无明
及不共种 发福
不动感人天趣总异熟果。不
与无明为起胜缘。究竟灭故。非由三无明等
亲所引发。由彼种在或违能发故。亦不 (第 0375c 页)
何以故。以无明支行支。是不善
性故。故无记苦异熟果。望前三支以异性。所以名异
熟果。若欲界不善性无明 发福
行。感得欲界人天业
异熟果。人天业异熟果与彼福行。作异熟果。不与前
无明作异熟果。何以故。因果皆谓相 …… (第 0409b 页)
化云。并大化
云。若初地即见自地净云。并见地前小。但大化云既
见三重七见下。

疏云空见道分别云或唯 发福
不动修道成发非福。
解云。岂欲界见道烦恼。唯不善性。即能 (第 0429a 页)
发福。
不动行
修道。烦恼不善性。及有覆无记性。能发非福。 …… (第 0429a 页)
终时起现
等故。解云。即是贪违文。有圣教。说业烦恼是种子者。
即约内法异生。不放逸者。以无明种子。而 发福
不动
业或。有圣教中。说洹生或。是种子者约不还果。种子
闰生说。或有前第七卷中。[(虺-兀+(一/尤 …… (第 0430c 页)

发福
不动善业名杂。即不摄无记法名杂。无记不由
无明烦。引起第二解狭。今者即化第二解。令第三解
少分。名杂 (第 0432a 页)
馀遍行别境心王不定等。及取与烦恼同时
二名不善身语色。为欲恼体。故眷属出体。即通五蕴。
问何故由烦恼 发福
不动等三行。今唯取非福行。为
烦恼障体。即不取馀福不动为烦恼体。答若烦恼发
非福行时。善其非福行。即 (第 0456a 页)
得与无明支等同时起故。
以无明与恶行。俱是不善性故。故取为体。若由无明
支所 发福
行不动行等。其福不动行。既是善法。无明
是染性故。善行不与染无明俱起故。今者即取与无
明同时非福行为 (第 0456a 页)
虽有伏者。而于细者未能伏故。华严约粗伏尽无馀)。證云。十住亦
得永伏。即缘起说。内法不放逸不失念者。 发福

动。唯随眠发。即依此人。华严伏尽。若未伏者。失念
皆起。相应无明。此说未伏(其位云何。因位勤修。 (第 0115a 页)
苦若诸人天胜智知苦名胜义苦。】

论无明为缘
至增长。」
【演曰二释行支迷俗无明发非福行迷胜义
发福
不动。】

论由此随业识至相续识因。」
【演曰二
明所引所引有五今但言识识为本故举本摄末随
业识者 (第 0253b 页)
迷胜义者 发福
不动。】

论由此为缘至续生识因。」

【演曰二明所引所引有五今但言识识为本故举本
摄末随业行识者 (第 0138a 页)
明发于福行。即
诸但求人.天福乐放逸之者起不善发。若
求知足希见佛等即有覆发。此释为胜。

若不放逸 发福
.不动又有二说。一云随眠。
非现行发故。杂集论第七云。未见谛者虽
起善心。由彼随眠所随逐故亦名愚痴。 (第 0780b 页)
由彼势力于三界苦不如实知。便 发福

不动业。缘起经下卷云。又不放逸内法果
生。若造福行及不动行。彼是正法如理作
意相应善心之所引发。 …… (第 0780b 页)
知唯用无明为缘非爱
及取。此求无有云依无有爱。通外道说。求
当涅槃名依无有爱。即内法异生。故起现
发福
不动 既有二释何者为胜 答
准杂集论说有随眠。又缘起经以外道作
从不如理作意生由无明发。内法不放逸 (第 0780c 页)
发福
.不动行。如理作意生。如理作意非彼
无明生起之因。即前解胜 若准缘起经。由
三无明起非福行。何故不得 …… (第 0780c 页)
 问所发行支即三种业。业有三思。身.语唯
动发。意可通三。作动意故。亦有动发。然
福.不动必非痴俱。以是善故。准此唯有远
缘引起。不了当苦而忻求等。唯见道惑。即
但正发无助发者 答与见惑前后而生有
助不妨 问外法异生 发福
.不动。无明俱
思有是不善。何非行支 答彼无加行。非
故思业。故非行支。后正起者即由故思思
已起业。 (第 0781a 页)
问。异
熟果愚真胜义愚。何位能断。解云。有说。初修断。后见
断。此理不然。缘起云。外道异生由四无明。 发福
等三
行。内法异生唯除不共无明。馀三无明。缘行不放逸
者。行非无明为缘。且对法云。异熟果愚发悲福行。 (第 0834b 页)

实义愚 发福
不动行。若初愚脩断。后愚见断者。岂见
道断分别之惑。唯 (第 0834b 页)
发福
不动行。脩道之惑。发悲福耶。
五十九云。三恶趣业。唯分别烦恼能发。非俱生。岂发
非福行无明脩道断。福 (第 0834b 页)
福行理兼正助故知欲界有覆亦能正发
准文取义即欲界外法异生有发诸行能发无明皆
唯不善若内法异生放逸者设 发福
行通二性若不
放逸者即唯有覆此说现行相应无明有说不放逸 …… (第 0467c 页)
生等正发无明
唯是分别今依缘起据内法说亦不相违或缘起约
修福行多故言造诸福行亦不相违前解为正。

发福
至三无明别者此中三字连上续之非无明
支许有三别对法论云由异熟愚发非福行由真实
义愚 (第 0468a 页)
发福
不动行故知无明但唯有二。

文云又即至之所随逐等者今言此识谓本识种言
随逐者由识为缘引当名色故云随逐 …… (第 0468a 页)
第十云由不了世俗苦故起非福行由不了胜义苦
故起福不动行对法第七云二种愚一者异熟义愚
二真实义愚由后 发福
不动由初发非福准此两文
即应异熟愚不了世俗苦唯发非福行真实义愚不
了胜义苦 (第 0469c 页)
发福
不动行今此论异熟果愚与对法名
目既同何故此言迷异熟无明不知二苦后复言随
其所应造三种行耶答此中异熟果 …… (第 0469c 页)
有学亦以三无明为缘发别报非
福行岂得令彼发总报耶故知但由有不共无用种
子令彼不了福不动果远起正法作意 发福
等行于
理无违解脱为依者以求解脱心为依也或胜解数
名为解脱。

是故彼至真实义愚生者对法既云未见谛者 …… (第 0471c 页)
说正发无明
见断异熟愚既正发业故非修断。

彼人复至迷前七苦者彼人意云对法说异熟愚发
非福行真实义愚 发福
不动瑜伽复次云迷世俗苦
起非福迷胜义苦 (第 0472a 页)
发福
不动故知异熟愚即是迷世
俗苦者真实义愚即是迷胜义苦者对法论说前七
苦是世俗第八苦是胜义由此准知异熟愚 …… (第 0472a 页)
别离七求不得八略摄一切五取蕴苦。

不尔者至是坏苦等者彼师以异熟愚迷世俗苦发
非福行真实义愚迷胜义苦 发福
不动行三苦中苦苦
坏苦名世俗行苦名胜义今难之云若异熟愚迷前
七苦七苦中六七既是坏苦即应非福行招色界色 (第 0472a 页)
瞋二亦名正发若 发福
不动行时唯无明正发即贪
等者名助发业亦不取之。

【疏】非如小乘约分位辨者意云分位者是相从义如
小乘 …… (第 0753b 页)
种也。

【疏】无明有四谓随眠等者意说无明四者谓随眠缠
缚相应不共今引此文證无明通种现也。

【疏】 发福
非福不动三无明别等者意云所 (第 0754c 页)
发福
等而
有三种能发无明但有二也按对法云由异熟愚发
非福行由彼一向是染污性无明合时必不容受信
解异熟行相 …… (第 0754c 页)
行者异熟上而生正法及正见也由真实义愚 发福
不动行解云真实义者即四圣谛于彼愚痴名真实
义愚为有未见谛者虽起善心由彼随眠所缚故亦
名愚痴由彼势力于 …… (第 0755a 页)
云何不言三无明别答此中三品无明能发业谓上
品无明以烦恼重故顺恶业故即能发非福行若中
品无明稍微故能 发福
行若下品无明极轻微故能
发不动行所以此无明若顺恶业即名上品若顺善
业即名中下品今对法既说二愚能发三行 (第 0755a 页)
应云异
熟上品愚能发非福行真实义中下品愚能 发福

动行又瑜伽云若世俗愚即能发非福行以粗浅易
了故若胜义愚即能 (第 0755a 页)
发福
不动行以圣者方能知有
苦故今但约真俗相对以明不约四重胜义世俗说
也此明瑜伽论意。

【疏】二行支至三 …… (第 0755a 页)
云内身缘胜者
前六支所摄即先于内身起我执由执内身为我故
即起无明支由此无明不了诸业引于苦果发起行
发福
等三行既发行巳即起寻思即是识支此约
六识为识支由业与识为助伴故能感当来三种苦
果一者根初起所摄苦果者 …… (第 0761c 页)
方假名为苦无
实苦也所以彼论破无实苦但有众缘和合假名为
苦。

【疏】贪嗔痴缘唯生非福者意云无明支通 发福
不动
二行若贪嗔助无明唯发非福行。

【疏】问身语二业思所发起至及依生善染污思缘说
故者此问意如起身 …… (第 0764a 页)
性所发身语业亦名善性不善性亦尔意相应思与
所起身语业名同性故今者无明即不然且如一斤
不染无明为缘能 发福
等三行即发无明与所发行
不同性故无明宽故所以但说无明缘行也。

【疏】依生善染思缘说者善思者谓福不动 …… (第 0764b 页)
军势力勇猛正能杀贼此发业正助其义相似
问无明发业时为更有馀贪嗔慢慢等不答虽无明
同时有贪嗔慢等今者据 发福
非福不动一切业说 …… (第 0767c 页)
中除不
共无明不共无明馀道起故伹取相应无明缠缚无
明即现行也随眠无明即种子无明也故放逸者用
此三无明 发福
不动行等能感总报得成行支问无
明实有四耶答据实无明唯有二种一谓相应二谓
不共此二无明各有种现故分为四 …… (第 0768c 页)
故说彼福不动行非无明
发不妨种子无明发彼行如疏得感总报下引对法
證诚此义初异熟愚发非福行业后真实义愚 发福
不动行明知内法异生亦有发此行未断愚故若不
尔者经何不说内法异生不造新业伹言诸圣有学
不造新业耶。 …… (第 0769a 页)
者何且如欲界无明支是不善性发
非福业感恶趣苦果此因果相称可受识等五种是
前二支异熟理即不违若无明不善 发福
行感人天
乐果人天乐果只可与福行异熟果何得与不善性 …… (第 0770a 页)
者意说无明种子亦是无明支也无真实义愚者意
云巳见谛者无真实义愚故内法异生用真实义愚 发福
不动行。

【论】由此应知至不迷求故者若准有宗有两师说故
婆沙五十三云问圣为造欲界引同分身业不有说 …… (第 0787a 页)
故又前令若
言真实愚唯见道断理亦不然如缘起下云内法异
生放逸者除不共无明馀三无明发明知亦通修道
无明 发福
行以相应等无明通修道故又云不放逸
者行非无明为缘者意说不以现行无明为缘不妨
同种子 (第 0788c 页)
发福
等行种子亦通修道断故若如前人云
真实义愚而见道断者不然何以故违此经故疏家
引文虽不作如是分别以义准云 …… (第 0788c 页)
云外法异性
四无明发内法异生放逸不放逸等三无明发等共
不别配互四种无明既通见修明知见道者是真实
义愚 发福
不动修道无明名异熟愚发非福有何乖
耶故今引对法又难云若如是分别无明既是不善
摄岂有内法异性以不善无明 (第 0788c 页)
发福
不动行耶又修
道无明既通无记摄是外法异生有以有覆无记无
明发非福行耶夫发非福者皆是迷理行相猛利也
此 …… (第 0788c 页)
伽论證
也此释者现文成意稍以分明。

【疏】岂是见道分别之惑至非福耶意云是欲界见道
烦恼唯是善性即能 发福
不动行修不善性及有覆
无记性能发非福行耶。

【疏】若言发别报业者便非行支者意云初句牒救后 …… (第 0788c 页)
法复以真俗二苦
摄于八苦前七苦既事异熟愚迷发非福行故异熟
愚唯修所断以迷事故又对法第七云由真实义愚 发福
不动行真实义者即四圣谛于彼愚痴名真实
义愚故知瑜伽世胜二愚迷事理别故修见断二有
不同问准对法等迷异熟 …… (第 0789a 页)
至未临命终时起现等者意云
此亦会违文也有圣教中说发业烦恼唯是种子者
即约内法异生不放逸者以无明种子而 发福
不动
业也又有圣教中说润生惑唯是种子者即约不还
果无明种子从自他生他地用种子润。

【疏】有说及无想 (第 0790b 页)
。感三界
业若善.不善。皆无明引总名无明。资粮等道
有无漏善皆向佛果。非无明发总名为善。
非谓无明所 发福
等不感三界 详曰。若
资粮道有漏善法皆向佛果。十王果业在何
位造。若许此位造彼业者。云何得言皆
向佛 …… (第 0940c 页)
生.
及老死支是假有。诸所有支是实有法 五
十五中明诸烦恼假.实之支。如前数引。今
阙不录。

疏。 发福
非福不动三无明别等者。所 (第 0944b 页)
发福

而有三种。能发无明但有二也。按对法云。
由异熟愚发非福行。由彼一向是染污性。
无明合时必不容受信 (第 0944b 页)
解异熟行相正见
故。由真实义愚 发福
.不动行。真实义者。即
四圣谛于彼愚痴名真实义愚。未见谛者。虽
起善心。由彼随眠所随转故亦名愚痴。 …… (第 0944b 页)
真二苦摄于八苦。七苦既事。异
熟愚迷发非福行。故异熟愚唯修所断。以
迷事故。又对法第七云。由真实义愚 发福

不动。真实义者即四圣谛。于彼愚痴名真实
义愚。故知瑜伽世.胜二愚迷事理别。故修.
见断二有不同  (第 0948b 页)
生业言发引业者发现起业发生业者发
种子业由能熏先行种子令成能转为有故引业能
发则有二种发罪业时现缠能 发福
不动业随眠能
发发生业时罪福不动皆有现行爱取能发又发引
业中俱生烦恼发别报业唯分别起随其所应能发 (第 0271c 页)
为因馀十一支并为果是故行支即无明所作之
业果相宗释行支云即造作也谓起善恶业能发是
无明支所发是行支然 发福
非福不动三种业由无
明发业故即以无明为十二支之本虽诸烦恼皆能
发润业依无明力增故正取所发行支位中无明 (第 0106b 页)
。无明合时。必不
定受解异熟正见故。疏覆业者。令无漏智行不起也。
发业者。有支本故。性通不善无记。然 发福
非福不动
三种业。(所发有三。能发但二。对法云。由异熟愚。发非福行。由彼一向是染污姓。由真实义愚。 (第 0575c 页)
发福
不动
行。真实义即四谛也)
虽诸烦恼皆能发润。而发业位无明力增
故。疏种现者。缘起经说。有四无明。一现 (第 0575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