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慧基南齐 414 — 496
释慧基
姓偶
吴国钱塘人。
幼而神情俊逸机悟过人。
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
至年十五。
嘉其神彩。
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
文帝引见顾问允怙。
即敕于祇洹寺为设会出家。
舆驾亲幸公卿必集。
既栖志法门厉行精苦。
学兼昏晓解洞群经。
后有西域法师僧伽跋摩
弘赞禅律来游宋境。
乃令入室供事。
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
曰。
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
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肆备访众师。
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波若胜鬘等经。
皆思探玄颐鉴勜幽凝。
提章比句丽溢终古。
慧义既德居物宗道王荆土。
士庶归依利养纷集。
懿德可称。
乃携共同活。
及义之亡后。
资生杂物近盈百万。
法应获半。
悉舍以为福。
唯取粗故衣钵协以东归。
还止钱塘显明寺。
顷之进适会稽
仍止山阴法华寺
尚学之徒追踪问道。
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
学徒至者千有馀人。
宋太宗遣使迎请。
称疾不行。
元徽中复被徵诏。
始行过浙水
复动疾而还。
乃于会邑龟山立宝林精舍。
手叠塼石躬自指麾。
架悬乘险制极山状。
初立三层匠人小拙。
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
遂穷其丽美。
尝梦见普贤因请为和上
及寺成之后。
造普贤并六牙白象之形。
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
士庶鳞集献奉相仍。
周颙莅剡请讲说。
既素有学功特深佛理。
及见访覈日有新异。
刘瓛张融并申以师礼崇其训。
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
致书慇勤。
访以法华宗旨。
乃著法华疏。
凡有三卷。
及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
并略申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
及注遗教等。
并行于世。
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
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
盖东土僧正之始也。
于是从容讲道训厉禅慧。
四远从风五众归伏。
性烈而能温。
气清而且穆。
故预在门人莫不兢战。
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
春秋八十有五。
初基寝疾。
弟子薨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
问所从来。
答云。
从大乘国来奉迎基和上
后数日而亡。
因窆于法华山南。
特进庐江何胤为造碑文于宝林寺
铭其遗德。
弟子德行慧旭道恢。
并学业优深。
次第敷讲。
各领门徒继轨前辙。
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
谅亡次沙门慧永
风姿瑰雅德行清严。
亦游刃众经。
时当讲说。
后次沙门慧深。
之弟子。
深与同学法洪。
并以戒洁见重。
深后次沙门昙与。
亦沈审有器局。
僧神悟盛唐 689 — 751
释神悟
字通性
陇西李氏之子。
其先属西晋版荡。
迁家于吴之长水也。
世袭儒素幼为诸生
及冠忽婴恶疾有不可救之状。
咎心补行力将何施。
开元中诣溪光律师
耆域之方。
执门人之礼。
师示以遣业之教。
一曰理忏。
二曰事忏。
此二者圣之所授。
行必有徵。
遂于菩提像前。
秉不屈之心。
爇难捐之指。
于时有异光如月朣胧绀宫。
极苦可以感神明。
至精可以动天地。
盖人之难事欤。
天宝四年受具足戒。
身始披缁。
八年举尤异行名隶于寺。
逮其晚节益见苦心。
每置法华道场。
九旬入长行礼念。
观佛三昧于斯现前。
因语门人曰。
夫阴薄日以何伤。
风运空而不动。
苟达于妄谁非性也。
方结宇于劳劳山东
中据石圯达分仙径。
诸猛兽驯于禅榻。
祥云低于法堂。
中夜有山神现形谓曰。
弟子即隋故新成侯曹世安
生为列侯死典南岭
今师至止。
愿以此地永奉经行。
言讫隐而不见。
吏部员外李华殿中侍御史崔益。
同谒
尝问孔老圣教优劣。
请陈题品。
对曰。
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
味之者劳而无證。
其犹泽朽思华乾池映月。
比其释教夫何远乎。
如是往复应答如流华益拱手无以抗敌。
其扦护释门疆场畴敢侵轶乎。
华乃一代之文宗
萧颖士齐名。
笔语过之。
若此之儒孰能抵角也。
凡诸不逞之徒疑经难法者。
必近取诸身远喻于物。
如理答酬无不垂头搭翼者。
十年辛卯春寝疾加趺坐而逝。
享龄六十三。
腊二十六
阇维之日获舍利五百馀粒。
珠颗累累粲然在瞩门人湛一圆一等主之迁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