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晋文
潭字世康,会稽山阴人,为郡功曹,察孝廉,元帝以为丞相西阁祭酒,及帝践阼,拜驸马都尉、奉朝请、尚书祠部郎,为琅邪王郎中令,迁王导骠骑司马,转中书郎,出为广武将军东阳太守,成帝即位,以为散骑常侍侍中,赐爵永安伯,迁大尚书,徙廷尉,累迁左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本国大中正,康帝初以光禄大夫致仕,卒年八十,赠侍中,谥曰简。
全晋文
沈字行思,会稽山阴人,成帝时,郡召主簿功曹,察孝廉,太尉郗鉴辟,皆不就,会稽内史何充引为参军,以母老去职,康帝初徵为太学博士,除尚书祠部郎,徙度支郎,迁著作郎,有《尚书注》十五卷,录一卷,《毛诗注》二十卷,《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集十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6—344
【介绍】:
东晋颍川鄢陵人,字季坚。庾亮弟。初征秘书郎。预讨华轶功,封都乡侯。明帝时,为司徒右长史,出补吴国内史。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冰不能御,弃郡奔会稽。后率众击走峻将张健,赴援京师,攻拔石头城。峻平,入为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衮三州军事。咸康五年,王导死,冰执政,勤于政务,然颇任威刑。成帝死,康帝立,仍以舅氏当朝。康帝将死,冰意在司马昱(简文帝)。及帝死,何充奉遗旨立穆帝。遂求外出,为江州刺史,镇武昌。寻病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庐江寻阳人,字道渊。笃行纯素,仁让廉洁。司徒王导辟,不就,隐于南山。耕而后食,亲友馈赠,一无所受。成帝征为国子博士,不起。康帝以散骑常侍征,辞老疾不至。康帝建元初庾翼将北攻石虎,大发僮客以充戎役,特免其家,汤仍依所调限,放免其仆,使令编户为百姓。年七十三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3—368
【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怀祖。王承子。少孤,事母至孝,不求闻达。袭父爵。年十三,未知名,人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第辟为中兵属,成帝咸和九年,司马岳为骠骑将军,召补功曹,出为宛陵令,迁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累典州郡,禄赐皆散诸亲故。官至尚书令。卒谥简。
全晋文·卷二十九
述字怀祖,浑弟湛之孙。袭父承爵蓝田县侯。司徒王导辟为中兵属。历康帝骠骑功曹,除宛陵令。庾冰请为征虏长史,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寻迁散骑常侍尚书令。卒、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谥曰穆,以避穆帝改谥曰简,有集八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4—384
【介绍】:
即褚蒜子。东晋康帝后。河南阳翟人。褚裒女。聪明有器识,以名家选为琅邪王妃。康帝嗣位,立为后。康帝死,穆、哀、废、简文、孝武五帝皆年幼即位,后均临朝辅政,达三十余年。简文帝尊之为崇德太后。卒谥献。
全晋文·卷十三
后讳蒜子,河南阳翟人,征北将军褚裒女。康帝为琅邪王,纳为妃。及即位,立为皇后。穆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升平元年归政居崇德宫,及哀、废二帝时,复临朝称制。简文即位,尊为崇德皇太后。孝武即位,复临朝称制,太元元年归政,至九年崩。在位四十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3—361
【介绍】:
即司马聃。东晋皇帝,字彭子。康帝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会稽王司马昱辅政。在位期间,大将桓温以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六州军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进军成都,西灭成汉,北伐前秦,军至灞上,收复洛阳,声势日盛,总揽内外大权。时褚哀、殷浩等先后北伐,均未成功。升平元年,穆帝始亲政,无所作为,病死。在位十七年。庙号孝宗。
全晋文·卷十
帝讳聃,字彭子,康帝子。建元二年九月即位,改元二:永和、升平。在位十七年,谥曰穆皇帝,庙号孝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8
【介绍】:
南朝宋泰山南城人,字泰闻。羊玄保侄。孝武帝大明初,为尚书左丞。奏请废除东晋成帝禁占山泽之成制。明帝泰始三年,出为广州刺史。晋康太守刘思道叛乱,被杀。
全宋文·卷二十二
希字泰闻,玄保兄子,孝建初为尚书左丞。大明末,为始安王子真征虏司马、黄门郎、御史中丞,泰始三年,出为宁朔将军广州刺史,降号横野将军,为其下晋康太守刘思道所杀,赠辅国将军。
全宋文·卷四十五
字伯猷,彭城安上里人。元嘉中为广州增城令,刺史刘道锡引为扬烈府主簿,除宁远将军绥远太守。刺史宗悫又引为主簿,封大亭侯,除员外散骑侍郎。孝建初为宁朔将军湘东内史,徙晋康太守,又徙郁林太守。大明初为宁朔司马,封金城县侯,除西阳王子尚抚军。入直阁,除龙骧将军西江督护、郁林太守。前废帝即位,以为振威将军屯骑校尉。明帝即位,加宁朔将军,领建平王景素辅国司马,征还都,除辅国将军兼山阳王休)祐骠骑咨议参军,拜太子左卫率,封鄱阳县侯。寻为征虏将军豫州刺史,进号右卫将军,又进号右将军,征拜散骑常侍,改侍中中领军,出镇广陵,假平北将军,受顾命,守尚书右仆射。后废帝初,桂阳王休范反,战死,赠司空,谥曰忠昭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志若,字耶溪,姓姚氏,山阴人也。母晏氏尝祷于白衣观音,祈生佳儿,梦跣足头陀谓之曰:“吾与汝作狮子儿。”觉而举。若性机颖,幼喜念佛,合掌趺坐,貌如老僧。父早丧,母孀居,七岁母病,日夜悲泣,母临终嘱曰:“汝宿僧也,无负本愿。”言讫而逝。若以遗命,寻礼会稽华严贤出家,年十七始薙染,居常切念生死,即之牛头山矢念参究。未几,从荆山法师听《法华经》于天台,即隐山中愤求向上,单栖六载,偶触境有省。年二十六,闻雪浪恩开法于南都,乃瓢笠而往,先从栖霞素庵受具,遂依雪浪座下,执业十有二载,研穷诸经论,深造玄奥。明万历己丑,携李创慧华庵,沈司马岳水部延若居之。庚寅,陆太宰五台管佥宪东溟刘柱史子威,请讲《楞严》于吴门。壬辰,讲《法华》于杭之灵隐。明年,讲《楞伽》于净慈。壬寅,栖息武林飞来峰,北有永福寺故址,废入民间,潘太常赎建佛阁禅堂,既成以若居之。三吴两浙皆宗若教化,随在列刹开演诸经论者三十馀处,坐禅五十馀期,称一代师匠云。寂于万历丁巳某月九日,寿六十有四,腊四十有七。先一日示微疾,手书遗憨山,嘱弟子曰:“我留最后供,必为献之。”明日索浴,自起更衣,端坐而逝。生平清节自守,应世皦然,三衣之外无长物,临化脱然无挂碍,盖乘夙慧般若根深,人未易察也。憨山为撷其芳菲,以诏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