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相关著作
周钟瑄,字宣子,贵筑人。康熙丙子举人,由知县历官荆州知府。有《歇云斋》、《松亭》诸集。
全台诗
周钟瑄(?~?),字宣子。贵州贵筑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五十五年(1716)间担任诸罗县令,有鉴于诸罗为新辟之地,土旷人稀,所以特加擘画,俾使地尽其用,人获其利,尤其用心修筑陂塘水圳,蓄泄灌溉得宜,使诸罗县民富庶,民众感念贡献,立肖像祀奉于龙湖岩。又鉴于康熙年间台湾府志虽曾多次纂修,却未修过县志,乃延揽修志能手漳浦诸生陈梦林来台纂修诸罗邑志,嘉庆间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时,称《诸罗县志》为「台湾方志中之第一」;连横《台湾通史》也赞誉此书为台湾方志中之善本。〖参考陈捷先《清代台湾方志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96年。〗朱一贵事件平定后,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来任台湾知县,为使县内境安,雍正元年(1723),进行围城工事,以木城为周,并设四大门、三小门,作为防禦出入的掌控,又于同年重修台湾县儒学,致力文教,众民咸感其德。(黄美娥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湘南。贡生。官至东昌知府。有《赤嵌集》,乃康熙四十四年任台湾同知后所作,记土风物产。
孙元衡,字湘南,桐城人。贡生,历官东昌知府。有《赤嵌集》、《片石园稿》。
全台诗
孙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人。曾任四川省汉州知府。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编者按: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秩官〉、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职官〉、余文仪《续修台湾县志》〈政志〉等皆记康熙四十年任。《重修台湾府志》〈职官‧列传〉、《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名宦〉、蒋廷锡《清一统志台湾府志》〈名宦〉、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职官‧列传〉、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政志〉、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志》〈宦绩〉、〈职官〉、蒋师辙《台湾通志》〈列传〉等又记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依《四川通志》卷三十七〈王朝职官表〉孙元衡任四川汉州知府任期为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四年(1698~1705),《山东通志》卷五十五〈王朝职官表〉孙元衡任山东东昌知府任期为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年(1709~1711)。〗,迁台湾府海防同知。会岁旱,令商船悉运米,多者重其赏,否则罚,于是南北客艘云集,米价顿减,民得免饥乏。尝摄诸罗县篆(康熙四十五至四十七年),兴修文庙,建义学。署台湾府符,创置学田,以资贫士,严缉捕,以靖地方。秩满,迁山东东昌府知府。慈惠爱民,县民建坊立碑以示爱戴。 孙元衡在台所作诗有《赤嵌集》四卷,诗三百六十篇,王渔洋曾逐篇读过,凡遇佳作,辄作简明中肯之评语。连横在《台湾诗乘》云:「〈飓风歌〉、〈海吼行〉、(日入行)诸作,健笔凌空,蜚声海上,足为台湾生色。」其诗作对台湾风俗民情有极深刻的反映,艺术性极高,题材之奇险,在诗史上别具一格,盖得之于台湾山海之助。《赤嵌集》版本有(一)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的台湾文献丛刊第10种《赤嵌集》,1958年;(二)台湾中华书局,《台湾先贤诗集》,1971年;(三)成文出版社,连雅堂编《台湾诗荟》,1977年复刊;(四)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五)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丛刊》,1984年;(六)博爱出版社,《台湾方志集成‧清代篇》。本书若干诗作收入沈德潜《清诗别裁集》、《重修台湾府志》、《续修台湾府志》、《重修凤山县志》、《凤山县采访册》、《澎湖纪略》、《澎湖厅志》所收。其中(二)、(四)、(五)、(六)悉根据台银本,兹亦据台银本为底本,其馀诸本为校勘参考。(许俊雅撰)
清诗别裁集
字湘南,江南桐城人。官台湾郡丞。有《赤嵌集》。
诗之为道难言矣。非独作诗难,即读诗亦难。余非诗人也,而喜读诗。忆自总角之年,窃览前人诗集,而于昌黎之奇堀、长公之豪宕,谓其笔力才气诚足千古,然非后人所宜学。继而读晚近之诗,心折于两公,始知其本自风骚、出入汉魏,固非浅近卑靡者之所能学也。因益涵泳咀寻,朝濡夕染,如见两公之为人而得其诗之妙。其间岭海诸作,奥博奇畅,尤流连不能舍。意者人与地相值,其灵秀有互相发者欤!
今读孙子赤崁集四卷,为文三百有六十篇,多官台湾时所作;标新领异,得未曾有。夫台湾一郡之越在闽海也,赖圣天子威灵神武,辟鸿濛未启之天地,收职方未隶之版图。诗人所至,阅历岁时,目览耳闻,皆归篇什,使其山川、人物、饮食、方隅以及草木、禽鱼无不吐其灵异而发其光华。仰见我朝之功德炳炳烺烺,涵盖于日出之乡、昭垂于经史之外,呜乎盛矣!
孙子虽不世才,亦资天地自然之感触,台湾胜事,待以表章。而当日潮州、惠州犹在疆域之内,向使起两公于今日,置两公于海外,其才情之奔放,当亦不过如是而已矣。假令孙子早入中秘,容与鸾坡,鼓吹休明,岂乏惊人之句,顾安能令读者之骇心动魄、往复低徊、骎骎乎与韩、苏两公较短絜长如是?是孙子今日之得有是诗,则孙子之幸也!余今日之得读是诗,则亦余之幸也夫!
岁在屠维亦奋若季秋下浣,虞山友人雨亭蒋陈锡撰。
今读孙子赤崁集四卷,为文三百有六十篇,多官台湾时所作;标新领异,得未曾有。夫台湾一郡之越在闽海也,赖圣天子威灵神武,辟鸿濛未启之天地,收职方未隶之版图。诗人所至,阅历岁时,目览耳闻,皆归篇什,使其山川、人物、饮食、方隅以及草木、禽鱼无不吐其灵异而发其光华。仰见我朝之功德炳炳烺烺,涵盖于日出之乡、昭垂于经史之外,呜乎盛矣!
孙子虽不世才,亦资天地自然之感触,台湾胜事,待以表章。而当日潮州、惠州犹在疆域之内,向使起两公于今日,置两公于海外,其才情之奔放,当亦不过如是而已矣。假令孙子早入中秘,容与鸾坡,鼓吹休明,岂乏惊人之句,顾安能令读者之骇心动魄、往复低徊、骎骎乎与韩、苏两公较短絜长如是?是孙子今日之得有是诗,则孙子之幸也!余今日之得读是诗,则亦余之幸也夫!
岁在屠维亦奋若季秋下浣,虞山友人雨亭蒋陈锡撰。
赤崁集者,湘南使君宦台湾而作;其地有赤崁城,因取以名集。夫台湾孤悬岛屿,原在禹贡职方之外,历代声教所不及。明季天启间,始有倭奴、荷兰屯处,商贩颇聚。继为郑成功遁踞,流亡渐集。数十年来,不过为群盗逋逃之薮。及康熙二十二年,乃入版图。针路万里,计程以更。凡山川、风俗、民物皆典策所未载,前圣所未闻。岁己丑,使君来守东郡,出是集命实校阅,恍如乘风破浪,越澎湖、渡鹿耳,睹乍辟之乾坤,耳目为之一新,不祇可以侈一统无外之胜,抑以广天下后世之闻见,使之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也。然风雅所咏,如鸠、鹊、麟、麇以及细草、夭虫,不过十五国之土产,人得而知,非若集中之蕃草、黎花、海鸟、蛮兽,率尔雅、山海经所遗,管夷吾、张茂先之所问而失对者也。因悟作诗之道,每以所遇进,其得之游览之助者正自不少。
实初读使君华岳诸什,清寒奇峭,已叹为诗中绝境。再读片石园稿,巉刻之中,加以苍老,殆又进一境。今读兹集,字字天风吹来,无迹可寻,不知是何境界也。且其诗咏山川则指示要害,咏风俗则意在移易,咏民物则志弘胞与,诗歌而通于政事矣,此又作者之旨也。
梁邹张实居撰。
实初读使君华岳诸什,清寒奇峭,已叹为诗中绝境。再读片石园稿,巉刻之中,加以苍老,殆又进一境。今读兹集,字字天风吹来,无迹可寻,不知是何境界也。且其诗咏山川则指示要害,咏风俗则意在移易,咏民物则志弘胞与,诗歌而通于政事矣,此又作者之旨也。
梁邹张实居撰。
闽越当五代之季,文明始盛。台湾又际穷海,诸蕃错处,昭代始隶版籍;以故山川风土,不载前史。俗以劲悍相尚,官斯土者,非得廉敏果毅之才填抚而绥辑之,则不易以治。至若求文章于政事之外,盖数十年来,往往而鲜也。湘南先生以广汉报最迁台之郡丞,迄任三年,兵民怡熙,政调化洽。公事之暇,形诸咏歌,遴其粹者犹赢数百首。今年获依先生于东郡幕下,尝取所著赤嵌集读之,呼吸风雷,震荡心目。要其异才天授,囊括万有,而所见云垂海立,适以发抒胸中之奇,宜乎诗篇之雄,横绝古今,信足方杜、韩而驾苏、陆也!刻既竣,谨志简末,以附不朽。
愚甥婿杭州赵沈埙拜识。
愚甥婿杭州赵沈埙拜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全台诗
王香禅(?~?),名梦痴,本名罔市,号留仙,台北艋舺人。原系台北永乐座著名艺旦,貌美多姿,能唱京戏,称为「正音」。曾从大稻埕赵一山学诗,所作情景浓至,造语清新。又从连横游,诗艺益进。嫁与台南举人罗秀惠,已而仳离,遁入空门,法名香禅。未几还俗,改嫁新竹谢介石,婚后同赴上海,转居吉林、天津、北京等地。九一八事变起,日寇窃据东北,谢介石任伪满州国要职,王香禅因夫妻感情不睦,留居天津。抗战胜利后,谢介石因汉奸罪被捕入狱,王香禅与子女仍留居天津。大陆陷共后,其事迹无闻〖参考国家图书馆编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2年12月。〗。 王香禅存诗二首,见连横《剑花室诗集》,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全台诗
释志圆(?~?),南海普陀僧,俗居湖南,幼丧父母,七岁受戒,从师云游天下。曾两至台湾,连横、王少涛等皆相往来。画无宗法,信手涂来,亦别具风格〖参考林文龙〈《台湾诗荟》作者简介〉,《台湾诗荟》附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2年。〗。存诗二首,见连横《剑花室诗集》,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相关著作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清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文酒之盛,冠于北台。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志》、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稽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琴心也,即诗心也。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章句云乎哉?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桂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相赏有松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是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然余犹有虑焉!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而熟知无虑也?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嗟乎!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然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客冬黄翼南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因嘱借观。其即景之作,俊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至其篇法简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盖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昔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先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先生诗学亦于是乎进。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先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至七古如「谭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秋柳亦精神。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桑山香火因。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虚心下问君师竹,盲目随声我滥竽。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虽然,诗亦岂易言哉!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雪村先生,风雅士也。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先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俊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友人咸怂恿寿梨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夫以是诗之梗概,有曾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如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月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