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左光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
左光斗弟。
举人御史巡按浙江
镇压东阳许都起事。
福王时,反对起用阮大铖
大铖得志,欲捕光先,因缇骑追索不得而止。
左光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
左光斗遭迫害至死,魏忠贤仍令抚按追“赃”,光霁坐累死。
蔡成巳
维基
蔡成巳字复仁号任宇直隶顺天府通州人
进士出身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授浙江钱塘县知县,后历三原汾阳蕲水剧邑,多惠政。
于汾置义田,于蕲设社学,爱民育才,大率类此。
刑部主事,以饘粥食囚,命狱卒涤械器,囚俱感泣,州人迹其服官廉惠。
家居为后进矜式,请于督学左光斗,奏祀乡贤
刘志选明 1561 — 1629
维基
刘志选(1561年—1627年)字可选浙江慈溪人
万历癸未进士
天启时倚靠魏忠贤,弹劾多名东林党大臣,成为东林党争的中心人物之一。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浙江乡试举人万历十一年,联捷进士,和叶向高同榜。
得授刑部主事一职。
和官员刘复初李懋桧同争郑贵妃王恭妃封一事
给事中邵庶请禁诸曹言事,李懋桧抗疏力争,遭贬官。
刘志选万历帝说:“陛下谪懋桧,使人钳口结舌,蒙蔽耳目,非国家福也”。
万历帝大怒,将他贬作福宁州判官
不久,迁任合肥县知县
遭贬官回乡,家居长达三十年
明光宗明熹宗朝,很多因建言得罪的官员都重新启用。
刘志选回到朝中后,被任命为南京工部主事,不久升迁郎中,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刘志选渴望快速加官进爵,上疏追论“红丸”,极力诋毁孙慎行,称其不道德。
这一疏奏正中魏忠贤下怀。
魏忠贤窃喜,在天启五年9月,任命刘志选尚宝少卿
之后,刘志选仍再次弹劾孙慎行
天启六年(1626年),出任顺天府府丞
冬季十月时,上疏弹劾张国纪
当时有匿名榜张贴在厚载门,榜上列举了列忠臣贤臣,和他们的党羽七十多人。
魏忠贤遂怀疑这张匿名榜单系出自张国纪等人之手。
邵辅忠孙杰谋因此大兴牢狱,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刘志选上疏称颂《要典》,说:“命德讨罪,无微不彰,即尧、舜之放四凶,举元、恺,何以加焉,洵游、无能赞一词者”。
并极力诋毁王之寀孙慎行杨涟左光斗,但极力称赞刘廷元岳骏声黄克缵徐景濂范济世贾继春傅櫆陈九畴
刘志选并说:“慷慨忧时,力障狂澜于既倒者,魏广微也,当还之揆席,以继五臣之盛事。
赤忠报国,弼成巨典于不日者,厂臣也,当增入简端,以扬一德之休风”。
又说:“之寀宜正典刑,慎行宜加谪戍”。
魏忠贤听后大悦,于是大力提拔岳骏声等人,王之寀等人被逮捕,孙慎行被发配戍边,都照着刘如志选说的那样。
天启七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明熹宗不久驾崩,魏忠贤落得身败名裂,言官交相弹劾,被下诏削籍。
后来被判定作逆案,“律无倾摇国母文,坐子骂母律”,与梁梦环同判作死刑。
刘志选畏罪先自杀。
姚之麒明 1562 — 1609
维基
姚之骐(1562年3月24日—1609年11月1日),或作姚之麒,字汝调,号渥源,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身长八尺,清洁安民,卒于任上余财不能购买棺椁,湘潭县民为其备办之,被称为是应该崇拜奉祀乡贤湘潭名宦,葬在黄华小陈庄磨盘石下,称为神君。
湘潭志》、《湖广江南通志》、《桐城麻溪姚氏先德传》皆有记载。
礼部儒士项锐女1569年7月21日己巳年六月八日)到1653年9月21日癸巳年七月三十日),封孺人,葬泉水塥章
1562年壬戌三月二十四日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安庆府桐城县栗子岗南(今枞阳县麒麟镇),族谱上作湘潭公姚之骐而丁未进士上叫作姚之麒,是姚希廉(姚旭曾孙)的次孙,姚希廉长子姚承虞的次子(哥哥姚之彦,1556嘉靖丙辰年生,早卒)。
桐城麻溪姚氏大约在元朝1335年1340年间迁入皖的桐城,而姚之麒正是从始迁祖鼻祖姚胜三算起第十代耳孙。
姚莹在先德传中说:四代皆有隐德,孝友力田,读书好义,施予无吝。
这是典型的桐城耕读传家之风,或许是受婺源移民的影响吧。
五代姚旭明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因上书为同僚诉讼冤情,忤逆权贵,谪迁郑州州判
后任南安知府,升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桐城麻溪始迁往桐城城关居住,子孙众多,年七十卒。
自此后,硕宦名儒辈出、人文蔚起,麻溪姚跻身县城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之列,成为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
于仕宦,与显赫的桐城戴冲张氏锡类堂(宰相张)并称“张姚”,清代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之说。
文学,姚家代有传人,姚鼐更是和方苞合称“方姚”,成为桐城派的代名词,旧时有“人人桐城,家家方姚”之语。
而到了曾孙姚希廉这一代家里已经落魄贫穷,搬居在桐城县栗子岗南(今枞阳县麒麟镇)。
姚之麒比堂弟姚之兰早八天出生,等他们满月后,祖父姚希廉时年四十九岁,为人忠厚慈祥,用筐子把二孙放在里面从而玩耍嬉戏。
此时门外有一道士乞求食物,姚希廉虽然家贫却仍然施舍给道士,并抱怨说家里贫穷的问题不能解决。
道士笑着说:“一个筐子中盛了二位进士何必忧虑贫穷呢?
”,说完忽然就消失不见了。
而祖父姚希廉却在半年多后的1563年十二月十六日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年)去世,曾祖母是方圭的女儿在1565二月四日嘉靖四十三年乙丑年)去世。
1567年(隆庆元年)姚之麒六岁,因为孤独贫穷(哥哥母亲祖父曾祖母都去世)而不能有钱去购买书,用手抄写来阅读,写下来的文章华美,有文采劲道。
母亲吴氏在1568年戊辰九月二十五日隆庆二年)去世,父亲姚承虞时年三十三岁后来终身未娶,于万历年间去世。
姚之麒被困在童子试,不少次失败,他说:“等以后一定会遇到适合我的命数,我不过为了自己读书而已。
”(堂弟姚之兰,姚之骐三叔姚自虞之子,同为姚希廉之孙。
汝芳,号芳麓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授福建海澄县知县,兴修水利,变盐碱地为良田,民称其地为姚港。
起补博野县知县,迁南礼部主事,升任郎中,出任杭州府知府,迁汀州府
后擢郎中,出知杭州,后加按察司副使
尝以库羡金应朝廷加征军饷,使不累民。
督饷使者以闻,将超擢,以母老请归,崇祯三年(1630年)年六十九卒,称副使公。
姚文然、姚范、姚鼐、姚莹皆是其后人。
1585年(万历十三年乙酉)乡试十二名,期间娶礼部儒士桐城溪堂项氏项锐的女儿为妻,项氏封孺人1569年(隆庆三年己巳年六月八日)1653年(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七年癸巳年七月三十日),二子一女皆早于项氏去世,活到了曾孙姚士万出世。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举人,会试一百三十四名,长女姚氏本年出生,同年十一月五日姚之骐的祖母张氏去世;1596年(万历丙申三月二十六日)长子姚孙林出生;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姚之麒三十八岁才开始进入桐城的学校教书,桐城士子多以他为师。
1601年万历二十七年辛丑年五月十七日)次子姚孙森出生,他即为日后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的外公。
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与同县的左光斗(“东林六君子”)同期为丁未进士,三甲四十九名,刑部政,被授予湘潭知县的职位,妻子与两个儿子也跟随父亲前往湘潭
姚之麒为人方正,尚气节,力学积行,考进士时出自李腾芳门下,李腾芳湘州,是湘潭本地人氏。
姚之骐上任之前,特地去向老师辞行,说:“我到湘潭任县,一定治理好地方,以报答老师的恩德,应该使老师的声名在乡里人眼中重要,要有着长者的美誉。
”到了湘潭,果然碰上李家豪仆为非作歹,行不法之事。
姚之骐不徇私情,说:“我为你主人的门生,就跟你弟弟一样。
哪有犯法的父亲哥哥远离官宦却要子弟纵容包庇家人行不法之举的呢”。
依法惩治,当众对李氏豪仆处以鞭笞之刑。
在此之后湘潭境内居民都一副严肃谨慎的样子。
姚之骐治理事情精准核要,举发罪行的效率如若神明一样。
一位乡绅士大夫拜访他,这个士者的意图是有其他想要的,姚之麒与其交谈。
过了一段时间后,士大夫徘徊迟疑而退走加入盗贼,底下的小卒却不敢告发。
当时洞庭湖一带盗贼劫掠频繁,守令为之所忧患,而姚之麒请求让自己去捕捉盗贼,守令以不是湘潭的事务问您不合适推辞,姚之麒说:“潭邑离往洞庭湖不远,而且湘潭人经过时也会被盗寇用异样眼光看待(指钱财),我现在就离境前往洞庭湖出盗不意,必然成功擒获他们"。
姚之麒率领健壮的军卒飞奔直入贼巢,果然一举擒获盗寇首领并诛杀了他们,于是远近范围内从此都安定宁静
姚之骐性格严肃而待人宽厚不为自己着想往往先人后己,为官刚直清廉,杜绝一切不正之风,民间有民谣称赞他:「只吃湘潭一口水,不惹长沙半点泥」,在湘推举名宦,在桐崇举乡贤,洁己惠民,尤加注意学宫教育,勤于授课教士,分校礼闱,号称得人。
因为廉洁出名被朝中推荐,即将进入京师任职。
1609年十一月一日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年)姚之骐年四十八,因辛劳过度而致身体衰弱染病而卒于任上。
湘潭兵备副使王知远素不与他相洽,闻到了其死亡的消息,驰马快跑到县署,看到姚之麒囊中仅有府给路费一百二十金,家无长物,四壁书架上放置的公文账目却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等到见到姚之骐停在房屋,尸身尚未入殓,衣服物品极其贫寒简陋,两名幼子姚孙林和姚孙森哀痛到难以正常行走,但应对提问待人接物却如同成人一般,询问他们丧事怎么办却回答说一点都没有准备,室内听到后一片肃然。
遗物中有金钱价值的只有图书生前著作的诗文,上面净都沾染了汗水,这些都是姚之麒徒手抄写下来的。
湘潭的财政出入想要改革的事项文书都封存在一只很坚固的木匣子里,王知远打开木匣子,里面装的却都是湘潭县本地优良人士奸恶小人的行为记录。
王知远看到后,也跟其他人一样抚摸着尸体,大声痛哭。
王副使叹道:“咫尺就有名贤在而我却不能觉察,冥冥之中辜负这个良友,姚公独为君子我怎么比得上呢!”。
官宦县民父老子弟听闻姚公去世的消息来奔丧,哭声响彻天际。
王副使安慰他们说:“父老乡亲们再继续哭泣有什么益处呢?
姚君刚刚去世方未入殓,身长八尺(约合现在184.8厘米),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的巨大棺材呢?”。
某位官署官员七十多岁,扶着拐杖进入说:“老人我身长和贤侯等同,我有自备的棺材在,请姚公以此棺入殓。”。
姚之骐勤勉履职,家境竟如此贫寒,于是人们感动之余,上至抚台官员,下至同僚吏属,还有普通百姓,都纷纷赠送吊唁礼金。
姚夫人项孺人一律敬谢不受,只接受了老人备的棺材。
王知远安抚众人整理吊唁礼金,竟有上千两银子,项孺人坚决不收。
带着棺材返回家乡安葬归往桐城之日,舟车目送项孺人的队伍络绎不绝长达数百里。
王副使派遣官吏护送,等到了安庆项孺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志气不接受赙金。
赙金嘱咐给了安庆府知府,于是写信给桐城人桐城民众为姚之麒的遗孤姚孙林姚孙森出钱养置,也请求把姚之骐在名宦祀祭祀,桐城民众听闻姚之骐的事迹后也在乡贤祀祭祀怹。
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姚之骐长女的丈夫桐城诸生道震早卒,姚氏当时十九岁,她的儿子姚之骐的外孙吴德坚还是婴儿。
于是姚氏忍住没有徇死抚养二十六年,看到吴德坚成家立室。
至1637年(崇祯丁丑年),流贼掠桐城
姚之骐长子姚氏的弟弟姚孙林奉母项孺人命自舒城桐城,前往潜山避难,姚氏跟吴德坚都同行。
贼人到了,姚孙林,让仆人护送母亲归家,与姐姐以及外甥吴德坚断后,骂贼格斗而死。
吴德坚驮着姚氏逃跑。
氏曰:“事急矣,汝一介书生焉能背着我远行,倘若贼人追及,那就是都死的下场,汝不能保全母亲的姓名,难道还要断绝父亲的香火祭祀吗!
”姚氏呵斥让吴德坚离开,吴德坚哭泣不忍离开,姚氏推吴德坚坠落层崖之下,想着有可能保全儿子性命。
过了一会贼人都追上来了,斥骂姚氏说:“出金可免你一死。
”姚氏说:“我流落失散在离家遥远的地方,哪里来的钱。
”贼人令手下解开姚氏衣裳检验之,姚氏骂曰:“你这贼奴是什么东西,但敢说这样的话!”贼人大怒,姚氏在刃交下死。
桐城县志·忠节》有记载姚孙林的节行;《明史·卷三百〇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列女三》有记载姚氏的节行。
姚之骐次子姚孙森,跟父亲被比作神君荀淑一般因道德才行被朝中比作东汉的关西孔子杨震
也学习兵法事项,杀了他哥哥姐姐的同伙流寇们攻桐城,被佐邑令守御城,桐城才得以不被攻陷。
1651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八年辛卯年姚孙森去世,湘潭公姚之骐妻子项孺人1653七月三十日顺治十年癸巳年)去世1659年(清朝顺治十六年己亥年)姚之麒的孙子姚孙森的次子张廷玉舅舅姚文燮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1669年(康熙八年)直隶保定府雄县知县,之后升任至云南开化府同知,摄曲靖府阿迷州事。
1673年(康熙十二年)时值,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商议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心不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于同年十二月处决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以“大明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起兵反清,以次年(1674年)为“周启元年”,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南明延平王台湾统治者郑经(郑成功嫡子)等人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吴三桂大军初时势如破竹,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等人立刻响应,总督甘文焜被叛军所害,吴军兵不血刃取得云贵全境。
姚文燮也陷入吴军营中。
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为吴三桂所察觉,被关联详查,姚文燮乘隙逃遁,在归家回国的道路中到了湘潭湘潭父老乡亲询问关切他。
姚文燮说:“这我乃是前朝神君的亲孙子呀!
(此前朝神君之孙也 荀彧祖父荀淑亦有神君的称谓)”,此时吴三桂军势已经侵入湖南了,姚文燮湘潭父老的庇护才得以脱身。
之后拜见到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军中。
安亲王听闻后,召姚文燮,召见回答问题,询问军事都甚为熟悉。
三藩之乱平定后,姚文燮辞职回桐城奉养母亲(桐城桂林方氏六房方大羹女),之后醉心于诗词古文和山水画,他的次子姚士万中进士,姚士万的长子姚孔鈛中举人,姚孔鈛的玄孙姚镶,字季生,原名立隽,号石樵,诰授资政大夫二品,安徽省道台,是李鸿章曾国藩前辈
桐城范岗移居现今安庆城区,宅屋足足两百多平米,一妻六侧室共生十子七女。
这其间少不了神君姚之麒的庇护呀。
姚之骐堂弟姚之兰的云孙姚莹按照《湘潭县志》、《湖广通志》、《 江南通志》中记载的湘潭公姚之骐的仕途功绩为怹记录,内容由姚之骐的曾孙姚孙森的孙子姚文焱的长子姚文燮的侄子姚士万的堂弟张廷玉的舅表兄:姚士黉亲自撰写,新旧二文合并记录在《麻溪姚氏族谱先德传·卷二仕绩上》当中。
庄天合
维基
庄天合字德全号中虚湖广都司长沙卫官籍(今湖南长沙)。
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戊子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选庶吉士十九年编修二十二年管理诰敕。
讲筵右中允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典试应天府
历升右谕德右庶子宫僚,以端谨受知于皇太子朱常洛
三十二年甲辰分校礼部会试卷,所拔擢者如左光斗等,皆有名于时。
后官至少詹事丁艰归。
吴应宾明 1565 — 1634
维基
吴应宾(1565年-1634年)字尚之又字客卿自号观我直隶桐城县(今中国安徽省桐城市)人。
明朝翰林、学者。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乡试三十二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丙戌科二甲第三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编修
后来因眼疾辞官,归隐浮山
天启年间,经太子少保左光斗方大任举荐,皇帝颁诏任命吴应宾左春坊担任左谕德官职,当太子侍读常侍,兼任翰林院侍读,后追加左春坊职。
后来退居浮山四十年,专事著书写作,晚年皈依佛门,自号三一居士法号广瀹,著有《宗一圣论》八篇,内容多阐发禅宗的自性之理。
韩爌明末清初 1565 — 1644
维基
韩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号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进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东宫讲官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
泰昌元年(1620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上书请求开经筵、发内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许。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妄兴汪文言狱,杨涟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韩爌不应。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杨涟左光斗同日死于狱中。
同年,遭魏党李鲁生弹劾,韩爌去职,后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倾家荡产,家人也被打死了,韩爌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为首辅。
韩爌与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启汤若望有往来,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
出任首辅期间,主持了钦定阉党逆案,又曾反对兵科给事中刘懋的裁驿之议,并向崇祯帝进言收敛了熊廷弼的遗骸。
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蒲州,挟持韩爌孙强迫见面,韩爌不得不出面。
不久忧愤卒,年八十岁。
刘一燝明 1567 — 1635
维基
刘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江西南昌县人
晚明政治人物,属东林党,历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为内阁首辅,与叶向高左光斗为辅政大臣主持朝政。
刘一燝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刘曰材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至陕西左布政使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一燝与兄一焜、一煜同赴乡试中举。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与一煜同中乙未进士
庶吉士,授检讨
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方从哲韩爌同为顾命大臣
光宗驾崩后,李选侍李进忠(后改名魏忠贤)等挟持皇太子乾清宫,企图藏匿皇长子以自重,一燝英国公张惟贤、周嘉谟杨涟等当机立断,带领群臣入乾清宫哄骗出皇长子,力主皇长子移驾慈庆宫(乾清不可居,殿下宜暂居慈庆),并逼迫李选侍迁住哕鸾宫,是为移宫案,朱由校于是得以登极继承皇位。
熹宗登基后,方从哲被弹劾,一燝接任首辅,主理朝政。
刘一燝为政贤明,能匡君之失,“发内帑,抑近侍,搜遗逸,旧德宿齿布满九列,中外欣欣望治焉”。
但当时熹宗年幼,魏忠贤等花言巧语行蒙蔽,排挤贤臣,窃取大权,一燝憎恨其所作所为,与之行激烈斗争。
天启二年(1622年)魏忠贤利用侯震旸陈九畴等疏劾一燝“结纳王安”,一燝连上四道奏章辩白,并且请求解职。
叶向高说他“有翼卫功,不可去”,熹宗复加慰留,而刘一燝“坚卧不起”。
天启二年正月,又上十二道奏章求去,熹宗无奈,于是同意一燝辞官回乡。
崇祯初年魏忠贤阉党败,复原官。
后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八年卒,赠少师
南明弘光时追谥文端
何如宠明末清初 1571 — 16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安庆桐城人字康侯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累官国子监祭酒天启时礼部右侍郎,以魏广微言其与左光斗友善,夺职。
崇祯元年起为吏部侍郎,拜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帝欲族袁崇焕如宠疏救,得免者三百余口。
累官至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四年乞休归。
维基
何如宠(1571年—1641年)字康侯号芝岳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进士出身
何如宠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
天启初年(1621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
天启五年(1625年)廷推左侍郎
因与左光斗同乡,被魏忠贤谗言夺职。
崇祯元年(1628年)起用为吏部右侍郎,尚未上任即升礼部尚书
同年十二月,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后乞休归里。
崇祯十四年(1641年)卒。
福王时,追赠太保谥文端
杨涟明末 1572 — 16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2—1625 【介绍】: 湖广应山人字文孺号大洪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常熟知县,举廉吏第一。
万历末兵科右给事中
神宗病,促辅医入问。
光宗立,病重。
左光斗反对封郑贵妃皇太后
光宗重之,乃得与大臣同受顾命。
熹宗立等力促李选侍移宫。
是时光宗数称为忠臣,擢兵科都给事中
乞归。
再起,官至副都御史
魏忠贤已用事。
天启四年,与赵南星左光斗魏大中等上疏劾忠贤二十四大罪。
明年,为忠贤诬陷下狱,受酷刑而死。
崇祯时追谥忠烈
有《杨大洪集》。
李玄
维基
李玄别号含真陕西西安府同州军籍。
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四年丙午陕西乡试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三甲147名进士四十八年山西阳曲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考选,授广东道御史三年十二月巡视长芦盐课。
五年十二月吏科都给事中赵兴邦追论癸亥察典,以御史练国事赵南星张问达之党,挺击一案以御史李玄王之采之党,红丸一案以御史王祚昌孙慎行王纪之党;又以御史霍锳杨涟左光斗而参黄克缵范济世,为党邪杨新期疏请开矿为酿祸。
得旨:练国事李玄王祚昌霍锳杨新期五员虽各有本末,但议论既差,俱系邪党,不必分别,都著削籍为民,当差仍追夺诰命。
崇祯元年八月,起补湖广道御史巡按山东直隶
三年二月,疏参山东巡抚王从义四年五月,疏劾山西抚臣宋统殷抚晋以来,流寇之祸日甚一日。
同年改浙江道御史
杨文昌明 1574 — 1631
维基
杨文昌(1574年—1631年)字六星号阶平直隶大名府开州长垣县人
文昌自幼性敏好学,同乡尚书李化龙有知人之鉴,见其文章奇佳,遂收执门下,悉心培养。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顺天乡试举人,《》经魁,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初授河南汝阳县知县天启初山东白莲教徐鸿儒作乱,汝颍盗贼韩应龙等聚众数千遥相呼应,作为声援,大肆抢劫掠夺。
杨文昌秘密请调官兵,设计擒获韩应龙,余党一轰而散,汝颍遂平
天启四年,擢升兵科给事中,时逆珰魏忠贤柄国政,文昌疏请复祖制,禁太监读书识字,干预朝政。
此时正逮问杨涟左光斗诸人,未及文昌,寻以母忧归。
崇祯改元,起补刑科给事中,六月以天时久旱,惨死诸臣上干天和,宜诛许显纯李寔二人以祈甘泽,报闻。
及斩二人,天果降大雨。
崇祯帝大悦,赠文昌金匾,上刻有御笔亲题“心见回天”四字。
崇祯元年十一月,疏纠锦衣卫西司房都指挥使于日升为逆党孙杰姻娅,以及锦衣卫掌印士毅,各革任回卫,掌刑百户王崇化法司问,刘大全革职。
二年二月,以先紏锦衣卫遗奸郑士毅、于日升而兵部侍郎唐世济受贿庇奸,士毅仅仅革任,日升因劾得褒,致日升居然金吾,以误皇上,请敕会议以别是非。
三月,条上四事:一宣大督臣宜蚤为计,恐王象乾风烛难恃;一大臣去就宜决,笑骂由人,好官自我之辈不可留用;一阁臣责任宜专,票拟屡更,似分宰相之权;一直戆气节宜培,建言处分诸臣请赐召还。
帝怒其分相权等语,责文昌回奏。
文昌回奏引罪,帝不问。
三年四月户科右给事中,再升刑科左给事中,以病告归,崇祯四年卒,年五十八。
魏大中明 1575 — 1625
维基
魏大中(1575年—1625年)字孔时号廓园浙江嘉善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东林六君子之一。
魏大中自幼家贫,读书砥行,师事高攀龙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考中丙辰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 ,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累官至吏科都给事中
做官时不受赠遗,四壁萧然。
夫人织素如故。
天启元年(1621年)疏奏杨镐等罪“宜置重辟”。
杨涟疏劾魏忠贤大中亦上《击逆珰疏》。
静志居诗话》称其为“骨鲠之臣”。
天启四年(1624年)魏广微指使陈九畴弹劾魏大中,被贬三级。
天启五年(1625年)东厂魏忠贤兴大狱,诬陷杨涟六君子,收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两银,魏大中三千。
大中被捕入狱,被锦衣卫许显纯鞭笞拷掠,「严刑追赃比较,五日一回奏」,最后竟被诬陷坐赃而死。
年五十一岁。
其长子魏学洢领回尸体,匍匐扶衬归乡。
崇祯初年(1628年)追谥忠节
杨栋朝
维基
杨栋朝号梦苍云南鹤庆府剑川州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云南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知湘乡县丁巳大水,形家谓县治有“水洗左胁” 之嗟,杨栋朝将大堂改作后堂。
天启二年四月考选,授南礼科给事中三年五月巡视南京甲字等九库并光禄寺钱粮。
条议开路通滇。
四年巡视南京营务。
疏纠京堂冒滥四人:偏沅巡抚李仙品宣府巡抚王之臣太常寺卿李应魁顺天府府丞杨廷筠
值魏珰祸起,屡疏抗劾,不避斧钺,削夺归里。
后起补吏科,崇祯五年十月光禄寺少卿,其劾珰疏载在明史,与杨涟左光斗争光焉。
顾大章明 1576 — 1625
维基
顾大章(1567年—1625年)一名佖字伯钦号尘客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同进士出身
东林六君子之一,被魏忠贤阉党害死。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与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等东林党人同榜,授泉州府推官,改常州府教授,升国子监博士,迁刑部福建司主事
天启元年(1621年)刑部员外郎山东司事,迁兵部武库司员外郎,刚正不阿,为魏党所忌恨,遭陷害,遂引疾归里。
天启四年(1624年)起官任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升陕西按察副使八月广宁失陷,大章援引法律条文以为王化贞当斩,熊廷弼当戍,魏党不满,又遭陷害,五月二十六日下狱,据说狱中受一名锦衣卫与一位隐士「燕大侠」(化名,指燕都大游侠)的救护、帮助,得以不死,五君子被害后,顾大章服毒自尽,毒发而不死,痛入脏腑,后自缢死,时谓“东林六君子”,泉州人感念之,在名宦祠中祭祀他的神位。
钱谦益为其作墓志铭。
南明弘光朝时,追谥裕悯
董元儒明末 1577 — ?
维基
董元儒(1577年9月8日—?
),字汝为号景越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乡试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联捷辛丑进士万历三十一年直隶大名县知县,值岁饥,赈粮施粥,民始苏。
又革除行户,轻徭役,黎民渐起。
万历四十六年,任直隶巡按,期间曾上漕运六议,被明神宗采纳。
后行取河南道御史
天启元年八月,升太仆寺少卿
天启四年三月,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任内在桂林等九府各州县修筑陂塘圩岸等三千五百八十三处。
天启五年十二月陕西道御史何可及疏参广西巡抚董元儒太仆寺少卿倪应眷
得旨:董元儒阴阳反覆,变诈奸淫,被祝耀祖纠参,恃周嘉谟庇护;倪应春才能济恶,力足文奸,与左光斗呼吸相通,惟赵南星指使是听,都著削籍为民,仍追夺诰命。
金世俊南明
维基
金世俊(16世纪—17世纪),字孟章浙江义乌县(今义乌市)人,军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金世俊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到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进士,获授中书舍人,负责出使封藩,但不接受馈赠,历任验封主事员外郎和郎中,因父母去世辞官。
服丧结束后转任稽勋和考功,进行改革;不久再转任文选,因为魏忠贤势力逼于请假回家。
其后起用为太常少卿,于倪文焕弹劾李宗延期间遭诬蔑为左光斗魏忠贤部属被免职。
崇祯帝即位,得起用为大理卿,再擢升为工部右侍郎左侍郎
宦官张彝宪总理户、工两部,金世俊打算辞官但不被允许;德陵完成后署任尚书崇祯帝在屏风写下天下三大清官的名字,第一位就是他。
很快他不顺从张彝宪致仕,后来学有所成,因为被计划复秩行贿被揭发,逮捕免官。
隆武帝继位,徵召为户部尚书,管理金华粮饷。
国亡后不出仕到去世。
刘宗周明末 1578 — 1645
维基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书院,后人称其为蕺山先生
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
明末哲学家、文学家、政治人物。
“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著作以古奥难解著称。
刘宗周为遗腹子,自幼随母养于外祖父章颖家。
章颖颇有学问却屡试不第,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人均出其门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刘宗周中式丁酉浙江乡试四十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进士,不久因母丧,守孝三年。
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封行人,为官刚正,敢于直谏,官太仆寺少卿,“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天启时,因得罪魏忠贤,削籍。
明思宗继位,替杨涟左光斗等平反,命宗周为顺天府(今北京)府尹
崇祯元年(1628年)刘宗周指出崇祯帝施政弊病,上疏言:“陛下救治之心,操之太急。
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不已,积为壅蔽”,崇祯帝以为他迂阔,但仍叹其忠。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起,京师被围,米价腾跃,刘宗周上疏请罢九门税,又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安定民心。
刘宗周在任京尹期间,政令一新,力挫豪强。
太监无理请求都不答应,而被指责攻击,宗周治事如常,武清伯手下殴国子监学生宗周捶之,枷武清门外,又持明法纪,周恤贫民,后谢病归,都人为之罢市。
崇祯九年下旨起用,授工部左侍郎,又上疏曰:“陛下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繁,进退天下士太轻。
诸臣罪饰非,不肯尽职业,故有人而无人之用,有饷而无饷之用,有将不能治兵,有兵不能杀贼。
流寇本朝廷赤子,抚之有道,则还为民”,屡次直言上疏,每受贬斥。
崇祯十四年九月吏部左侍郎崇祯帝上朝时叹气说「刘宗周清正敢言,可用也。
」,于是再次起用了他,后官至左都御史,常起常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北京明思宗自缢煤山刘宗周徒步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又与故侍郎朱大典,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募义旅,以备勤王。
五月福王朱由崧登极于南京,以宗周左都御史
宗周自称草莽孤臣,屡次上书讨贼复仇,后因劾马士英阮大铖,被黜归里。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军攻陷杭州刘宗周正在进餐,闻讯推食恸哭:“此余正命之时也”,决定绝食殉国。
其门人王毓蓍率先投水自尽,他说:“吾讲学十五年,仅得此人。
”有门生劝他:“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答道:“吾固知图事贤于捐生,顾余老矣,力不能胜。
”遂绝食二十日,闰六月八日卒,享年六十八。
另一门生祝渊,在刘宗周卒前两日,亦自缢死。
舒荣都明 1578 — 16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 【介绍】: 徽州府黟县人字曰俞。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御史,论事直言。
天启中,疏劾魏忠贤
杨涟左光斗被魏党迫害死,荣都即自杀。
维基
舒荣都(1578年—1625年)字曰俞,别号泰廷
南直隶徽州府黟县屏山村人。
万历十九年(1591)应天府乡试中举,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
中书舍人四十八年考选,入为四川道御史,直言论事。
天启二年八月巡按湖广,为潞王府赡田乞免加派。
以疏劾魏忠贤天启五年十二月,阉党刑科给事中潘士闻疏参大理寺少卿吴之皞御史舒荣都郑宗周工部员外何显宗
得旨:吴之皞依附党人,居乡不谨;舒荣都侈淫败度,荐举受财;郑宗周邪类先锋,钻营有据;何显宗贪秽大著,倒身门户,俱著削籍为民,追夺诰命。
同年东林党杨涟左光斗遇害,荣都亦饮鸩死。
崇祯元年(1628),追赠为太常寺少卿
著有《闲署日钞》、《练兵纪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