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亨泰字古雍,襄阳人。洪武戊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历少詹事,擢礼部尚书,以事降御史,未几免。有遗稿二卷。
(《双槐岁钞》:洪武戊辰会试,以苏伯衡及李叔荆为考试官,得京闱新解首施显为第一人,谓传胪必复叶上梦矣。及取状元,乃监生任亨泰也。宠遇特隆,有旨命有司建状元坊以旌之。圣旨建坊自此始也。亨泰襄阳人,为修撰,每召建议,即赐手诏,书襄阳任而不名。寻与黄子澄并拜詹事府少詹事,仍兼修撰。已而擢礼部尚书,奉使交趾。后左迁监察御史。十三岁时尝题扇面云:「杲日初升万木低,画船撑出小楼西。先生正熟朝天梦,门外山禽莫乱啼。」其贵达也,人以是诗预占之。)
维基
余子恭(14世纪—15世纪),字晋斋,江西抚州府金溪县火源里人。余子恭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举人,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与同榜黄子澄友好,获授建安知县,为政廉明勤敏,拿出俸禄重建学宫,每天召集诸生讲学,后调任归安知县;明成祖即位,黄子澄遭族诛,他逃窜至沙漠而死,建安人入祀名宦祠,县人入祀乡贤祠。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朱棣 | 成祖、太宗 |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文皇帝 | 1402年—1424年 | ||
永乐 | 1403年—1424年 | 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0—1424
【介绍】:
即朱棣。明朝皇帝。太祖子。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至封地北平。屡率诸将出塞击北元。建文元年,起兵号“靖难”。四年,陷京师,即皇帝位。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尽灭其族,坐“奸党”死者至众。次年,定年号永乐,改北平为北京顺天府。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在位时,开会通河,解决南粮北运问题。五次亲自领兵出塞击败鞑靼、瓦剌二部。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管理。自永乐三年起,派宦官郑和下西洋,终永乐之世,远航六次,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又用宦官监军,为明朝重用宦官之始。命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定文臣入直文渊阁,预机务之制。永乐二十二年,北征还至榆木川,病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浙江嘉兴人,字重之。洪武间由才人擢知袁州,政多宜民。燕王朱棣起兵,引疾归。燕王入京师后,任与黄子澄谋,欲寻惠帝,以谋恢复。事泄,被擒,磔于市。谥烈悯。
任字子重,嘉兴杨港人。(后,析嘉。善)初生时,有胡僧闻啼声,叹曰:此儿异日必显,但不免于刑耳。洪武间,由人才擢知袁州府,黄子澄一见,以国士许之。壬午之变,子澄出徵兵,往约苏守姚善航海,善不可。子澄乃至任家,与任谋求旧君,图大举。事泄,任与子澄俱被擒至京,磔于市。子礼坐死,籍产族诛。任生平诗文无可考见,唯于高壁所辑幽光录得诗一首。
任字子重,嘉兴人。洪武中以人才举,累官至袁州知府,致仕。永乐初,坐匿黄子澄于家,械至京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江西大庾人,字南宿。洪武十八年进士。授龙溪县丞。以议论时政,涉及诸王,谪戍南宁。建文初复官,官至兵部郎中,与黄子澄、练子宁友善。燕王朱棣入京师,赴火而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应天府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为太祖器重,赐名泰,受顾命。建文时,进兵部尚书,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密议削藩。靖难兵起,又建议发兵讨伐。燕王朱棣率军入京,被执,不屈而死。福王时追谥节悯。
维基
齐泰(14世纪—?—1402年),本名德,获明太祖赐名泰,字尚礼,号南塘,直隶溧水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明初政治人物。齐泰为洪武甲子解元,戊辰进士,历任礼、兵二部主事、兵部郎中、左侍郎。明太祖临终时,齐泰被招去接受顾命。建文帝即位后,晋升兵部尚书,与黄子澄建议削藩。结果引发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夺得帝位后,将齐泰逮捕并处死。清乾隆年间,高宗为建文诸臣平反,齐泰追谥忠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3—1435
【介绍】:
明四川巴县人,初名瑢,字宜之。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颇称帝意。建文时超擢吏部右侍郎,于齐泰、黄子澄等兴革事宜无所建明。燕兵入京,迎附。永乐时历进吏部尚书,辅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与户部尚书夏原吉称“蹇夏”。其后历侍仁、宣二帝,并见倚任。卒谥忠定。
维基
蹇义(1363年—1435年2月12日),原名蹇瑢,字宜之,四川行省重庆路巴县(今重庆市)人。明朝永乐、洪熙、宣德年间重臣、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明太祖赐名“义”。建文年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永乐年间,晋升吏部尚书,并负责辅导皇太子朱高炽。洪熙年间,晋升少师,此后受明仁宗、明宣宗所倚重。明英宗即位后逝世。根据蹇氏族谱记载,蹇氏家族的蹇政福在南宋末的1260年从江西迁移到重庆,蹇瑢是蹇政福的四世孙(玄孙)。洪武、建文年间洪武十七年(1384年),蹇瑢中式甲子科四川乡试,洪武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授中书舍人。他奏事很合明太祖心意。明太祖问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明太祖喜欢他的诚实,为他改名为“义”,并亲手写下蹇义之名赐给他。他任满三年应当升迁,明太祖特命满九年后再升,说:“朕将要用蹇义。”因此他朝夕侍从明太祖左右,小心敬慎,不曾触怒明太祖。明惠帝即位后,推测明太祖之意,升蹇义为吏部右侍郎。当时齐泰、黄子澄执掌政权,外兴军事,内改制度,蹇义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国子监博士王绅写信去责问他,蹇义无法回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奉化人,字邦伦。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建文中官至左拾遗。燕王兵起,与黄子澄等昼夜画策防御。燕王入京师,召见,不屈死。万历初赠太常卿,谥毅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9
【介绍】:
明湖广衡山人。洪武中由监生除承敕郎,历通政使。以勤职为太祖所重。累官兵部尚书。建文时,改吏部,与黄子澄不和,出掌河南布政司事。寻复召为兵部尚书。朱棣兵至龙潭,奉命诣燕军议和。朱棣入京,瑞首劝进。及成祖即位,封忠诚伯,仍兵部尚书。后以不礼藩王,违祖制,逮下锦衣卫狱,自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建文时官御史。燕王兵南下,金川门开,景先易服宵遁,卒于杭州僧寺。成祖穷治齐泰、黄子澄党,籍其家。
杞山,字无考,世居嘉兴之陶庄(后析嘉善)。豪侠好义,与黄子澄谋匡复,事露出逃,行至吴江北门,作绝命词,行吟数四,自投于河。有居民吴贵三者,援而出之。吴亦好义,询得其状,破家相容得免。其四世孙,即了凡、袁、黄也。杞山神于卜,有陶庄人胡浚,字元海,尝从之学,其母即杞山之姑也。二人同游金陵,提点姚一山偶失金杯,酷责其徒。二人怜之,占得剥之颐,告之曰:金在土中,汝从西北隅掘下五寸,则得矣。如其言,果得杯。永乐八年,一山荐二人于朝,杞山称疾不行,为胡卜之,得乾之五女。杞山曰:五属君升,阳在四子,命又午也,其有锡名之庆乎?胡曰:吾直壬午为水,水而午者,子之冲也。果锡名,必不离水。杞山曰:非徒然也。四为渊,又值升阳,而五居渊上,渊而大者乎?以草莽之臣践五位,终非吉兆。五为火,丁者,壬之合也,遇火则危矣。胡至京,卜无不验,授钦天监漏刻博士,赐名奫。杞山闻之曰:验矣,死不远矣。时上新作殿,命胡卜之,布算讫,曰:某月某日午时当燬。上怒,囚之以待。至期,胡倩狱卒觇视,返报曰:午过矣,无火。胡服毒,午时正三刻,殿果焚,上急召之,则死矣。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朱允炆 | 惠宗 |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让皇帝 | 1398年—1402年 | ||
建文 | 1399年—1402年六月 | 四年六月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标死,被立为皇太孙。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次年,改元建文。用齐泰、黄子澄计削藩。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
释应能伪姓杨氏。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系曰。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则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讲周官行井田。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杨应能牒是冒之也。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固于僧传是不可缺。君子详焉。
伪姓杨。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破上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卒于宫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凤阳府盱眙人。小字九江,李文忠子。读书通典故。历掌左军都督府事。建文时以肺腑受亲任。燕王起兵南下,齐泰、黄子澄等共荐景隆,乃受命为大将军北伐。景隆世家子,不知兵,诸宿将不为用,围北平,大败;会诸军进营白沟河,再战又大败。燕兵至京师,开门迎降。永乐初授“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朝廷有大事,仍以班首主议。诸功臣皆不平,连疏劾之,乃夺爵禁锢,永乐末卒。
兢,字惟敬,先世宜兴人。张士诚踞吴,道梗不得归,寓嘉兴通越门,后徙大云塘。兢博综经籍,尝学于高士敏、唐愚士遂,工诗文。建文即位,诏举人材至京,考授文渊阁侍书,应奉御前笔札。壬午,授密旨,从黄子澄走姑苏,至杨任所,谋建义旗。子澄遣兢往宁波,会合知府王琏发兵固守钱塘,随逾海抵闽、粤,檄州郡大举,赋诗嘱别云:去去涉江海,贵速无后时。身轻不遑顾,厦颓务穷支。十日秦庭哭,一举齐桓师。持此报国心,何事不可为。未及至,而成祖正位,子澄与任被诛,兢因亡匿山泽,称东海逋臣。游楚、蜀二十馀年乃归,衰麻绖带终其身。逊国前,诗文俱散轶,惟琐尾日记、友陶轩稿藏于家。其神女庙一诗,让皇戊申至庙见之,挥泪命铲去。载程济从亡随笔。
兢字维敬,自宜兴徙嘉兴。建文初举人才,授文渊阁侍书。有《友陶轩稿》。
(《静志居诗话》:侍书高太常士敏弟子,祭太常文云:「岁在壬午,九月晦,吾师士敏高先生卒。师以国破家亡,遁影东瓯雁宕山中,颓龄疾苦,仆从窜逸,只影自矢为西山饿夫。天假之合,小子兢亦以未死之身来偷息于此,相对若梦寐,泪涔涔下。侍吾师仅五十日,吾师竟长逝。就瞑之顷,指画『恨』字,既而曰:『复何恨,复何恨!』正吾师泣血椎心、万古耿耿之长恨也。兢穷途无以成礼,林有巨木遭伐,其腹枵然,乞诸樵叟,敛而叟之芙蓉峰北。呜呼!天降丧乱,萧墙祸起。君国殄瘁,臣所当死。博浪无椎,环柱失七。遁迹空山,洁身以俟。邂逅之间,师师弟弟。命之穷兮,师疾不起。为营一坯,山崖水涘。杖履莫追,涕泗曷已。」侍书之葬其师,纪述建文诸臣者所未及知也。予尝面请学使者以程公本立、娇公瑄、杨公任、高公逊志建四忠祠于嘉兴,而以侍书配食于高公之右,不果行也。
《槜李诗系》:兢博综经籍,尝学于高士敏、唐愚士,遂工诗文。建文即位,诏举人才,至京考授文渊阁侍书,应奉御前笔劄。壬午授密旨,从黄子澄走姑苏,至杨任所,谋建义旗。子澄遣兢往宁波会合知府王琏发兵固守钱塘,随逾海抵闽粤,檄州郡大举,赋诗属别云:「去去涉江海,贵速无后时。身轻不遑顾,厦颓务穷支。十日秦庭哭,一举齐桓师。持此报国心,何事不可为?」未及至而成祖正位,子澄与任被诛,兢因亡匿山泽,称「东海逋臣」,游楚、蜀二十馀年乃归,衰麻绖带终其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咸宁人,字一屏。黄子澄裔。正德十六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嘉靖初,参预张璁等“大礼”之议,称旨。寻以父丧归卒。
维基
易鸾(1492年—?),字鸣和,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人。易鸾年幼聪颖,五岁就能作诗,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建黄子澄忠臣祠时曾提出用自己土地立祠助修。嘉靖元年(1522年),他中壬午科江西乡试举人,次年(1523年)联捷癸未科进士,获授和州知州,就任后调较权量民画,有「易公称斗」之号。升任刑部郎中,不久去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分宜人,黄子澄之子。子澄磔死,族人无少长皆斩,姻党悉戍边。变姓名田经。潜居,家湖广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