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贡元初 1243 — 12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289 【介绍】: 元大名路清河人字器之
元明善父。
世祖至元间提举杭州使司知事,改芦沥盐场同管勾
何中元 1265 — 1332
字太虚一字养正临川人
少颖拔,师进士张叔方朱光甫、罗士鼎,遂以诗名。
至大初,携所著书来京师
公卿列荐之,命未下而归。
至顺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为龙兴路学宗濂、东湖书院山长
明年二月以疾卒,年六十八。
揭侍讲徯斯志其墓。
所著有《知非堂稿》十七卷、《知非外稿》十六卷及《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二卷、《通书问》一卷、《韵补疑》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校六书故》三十一卷、《支颐录》二卷、《蓟丘述游录》一卷,门人潘懋类聚刻之。
太虚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程钜夫元复初姚端甫王肯堂揭曼硕皆推服之。
伯清太虚为姻兄弟,亦以文豪相许,尝序其集曰:「表弟何太虚少负逸才,弱冠已能诗,而亦用意于文。
余于病中授集读之。
虽病馀倦书,然喜之不极,为书其后而还其稿。
」其为伯清所倾倒如此。
曹元用元 1268 — 13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30 【介绍】: 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
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
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
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
至治三年铁失上都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
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
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
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
凡大制诰,多出其手。
卒谥文献
有《超然集》。
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
元用幼读书,常达曙不寝,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
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
翰林承旨阎复大奇之,因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御史台辟为掾史,转中书省右司掾
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
应奉翰林文字,迁礼部主事,改尚书省右司都事,转员外郎
尚书省罢,退居任城,久之,、鲁间从学者甚众。
延祐六年,授太常礼仪院经历,属英宗锐意礼乐,其仪注制度,率所裁定。
翰林待制,升直学士
泰定三年,授太子赞善,转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寻拜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
天历二年卒,赠正奉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献
诗文四十卷,号《超然集》。
戴表元称其文曰:属辞庄、屈之洁,析理孟、荀之,而比事左、班之覈也。
贡奎元初 1269 — 1329
字仲章宁国路宣城人
自少以文学名,檄为池州路齐山书院山长。
秩满,授太常奉礼郎,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编修
延祐初,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入为翰林待制
至治初,以母年垂九十,谒告归。
益治园池,莳花木,筑亭曰「爱日」。
兄弟奉母游宴其间,乡人荣之。
泰定中,母忧服阕,拜集贤直学士
天历改元,命代祠北岳、济淮、南镇。
其明年春,还自会稽,以疾归故里之南湖,至秋疾愈。
十月朔旦早作,谓犹子师文曰:「吾夜梦作诗,有『竹树萧萧夹泉石』之句。
其末云『九转丹成生羽翼』,是何祥也?
」语已,泊然而逝,年六十一。
翰林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
仲章为文,闳放俊傀,不狃卑近。
大德中,朝廷方议行郊祀礼,诸大臣以仲章识鉴清远,引置礼属,多所讨论。
其在词林,与元复初袁伯长邓善之马伯庸王继学虞伯生辈相唱和,皆一时豪俊声名之士。
晚年萃撷诸礼书,欲定为一家言而未竟。
所著诗文有《云林小稿》、《听雪斋纪》、《青山谩吟》、《倦游》、《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凡百二十卷,悉藏在秘府
明弘治间,曾孙吏部郎元礼编其所存者曰《云林诗集》,刊行于世。
揭傒斯元 1274 — 1344
傒斯字曼硕
龙兴富州人
幼贫,读书刻苦。
大德间,稍出游湘汉
湖南赵淇素号知人,谓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
程钜夫卢挚先后为宪长,亦皆器重之。
钜夫因妻以从妹焉。
延祐初,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
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与修经世大典。
累进翰林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
至正初,诏修宋、辽、金三史,与为总裁官
卒年七十一,追封豫章郡公谥曰文安
曼硕初入史馆,平章李文忠公孟读其所撰《功臣传》,叹曰:「是方可名史笔。
若他人,直誊吏牍耳。
」既复受知于王枢密约、赵承旨孟頫元学士明善
东南文望如四明袁桷巴西邓文原蜀郡虞集,有盛名公卿间。
曼硕清江范梈浦城杨载继至,翰墨往复,更相酬唱。
曼硕在诸贤中,叙事严整,语简而当。
一时朝廷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
殊方绝域,共慕其名。
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
善楷法,尤工行草。
诗长于古乐府选体,而律诗长句伟然有唐人风。
所著曰《秋宜》。
虞学士评其诗,谓「如三日新妇」,又谓「如美女簪花」,殆即史所称清婉丽密者欤!
马祖常元 1279 — 1338
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
高祖锡里吉思,当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号马氏
曾祖月合,乃从元南伐留,后徙光州
祖常七岁知学。
延祐初,贡举法行,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为第二人。
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
劾奏柄臣铁木迭儿十罪,罢之。
柄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因欲中伤之,退居光州
铁木迭儿死,乃除翰林待制
累迁礼部尚书,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寻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
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辞归。
起为江南行台中丞,又改陕西,皆不赴。
至正四年卒,年六十。
河南行省右丞魏郡谥文贞
伯庸文章宏赡而精核,刮除近代南北文士习气,而专以先秦、两汉为法。
姚文公燧元文敏公明善,实相继后先。
尤致力于诗,大篇短章,多可传者。
所著曰《石田集》,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
浙东廉访苏天爵请于朝,刻以行世。
序之曰:「公诗接武隋、唐,上追汉、魏。
后生争效慕之,文章为之一变。
会稽袁公、蜀郡虞公东平王公更唱迭和。
金石相宣,而文益奇。
史官陈旅亦曰:「公古诗似汉、魏,而律句入盛唐,散语得西汉之体。
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曰:「孰谓中原无硕儒乎!」
宋褧元 1294 — 1346
字显夫正献公本之弟也。
泰定甲子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安南使者朝贡归,选充馆伴使,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詹事院立,选为照磨,寻辟御史台掾,辞。
转大禧宗禋院照磨,迁翰林修撰
至元初,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
出佥山南廉访司事,改陕西行台都事
月馀,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拜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讲官
卒年五十有三,赠国子祭酒范阳郡侯谥曰文清
显夫自少敏悟,出语惊人。
延祐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入京师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东平蔡文渊王士熙方以文章显于朝,争慰荐之。
至治辛酉诚夫进士第一后三年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朮鲁翀之门,士论荣之。
所著有《燕石》若干卷。
欧阳元功谓其诗务去陈言,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之间。
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齐鲁老生不能及也。
苏伯修亦谓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模拟之。
危太朴曰:公之于诗,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用成一家之言。
显夫之诗,于诸公之评尽之矣。
李齐贤
齐贤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
官至鸡林府院君谥文忠
益斋乱稿:李穑序:年未冠,已有名当世,大为忠宣王器重。
从居辇毂下,朝之大儒缙绅先生姚公牧庵阎公子静赵公子昂、元公复初张公养浩,咸游王门,先生皆得与之交际。
李穑撰墓志:奉使西蜀,所至题咏,脍炙人口。
从王降香江南,楼台风物,遇兴遣怀,每从容曰:「此间不可无李后主也【李后主 益斋集(粤雅堂丛书本)附录李穑墓志作「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