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刘长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宝应广德间长安,献诗宰相李岘
馀不详。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九。
全唐诗》存诗2首。
苏涣唐 ? — 77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 排行大蜀人,少年时往来剽盗,善放白弩,巴蜀商人称之为“白蹠”。
后折节读书,代宗广德二年(764)进士及第,累迁至监察御史
大历四年(769)湖南观察使崔瓘召为从事
五年,崔被杀,南奔广州,依广帅李勉
八年岭南部将哥舒晃广州反,苏涣为谋主。
十年路嗣恭率军破广州,斩晃、
生平散见《中兴间气集》、《新唐书·艺文志四》之《苏涣诗》注、权德舆赠太子太保伊公()神道碑铭》、《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
大历四年杜甫漂泊至潭州与之交游。
杜甫称其“才力素壮,词句动人”,赞其诗“突过黄初诗”、“殷殷留金石声”(《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
高仲武选其诗三首入《中兴间气集》,评曰:“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有诗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4首。
唐诗汇评
苏涣(?
-775),里贯未详。
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蜀商人号为“白蹠”,以比盗蹠
后折节读书。
广德二年进士第
大历四年,以侍御崔瓘湖南幕,与杜甫交游,赞其诗作“突过黄初”。
次年,减玠杀崔瓘,据潭州亡走岭南
哥舒晃广州刺史吕崇贲反,为之谋主。
晃败,死之。
有《苏涣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三首。
吴筠中唐 ? — 778
作品评论
权德舆吴尊师传
)凡为文、词理疏通,文采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
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乎!
韦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
检校都官郎中,历岭南节度行军司马
杜甫友善,其出牧韶州有诗送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韦建弟。
韦夏卿父。
曾任员外郎大历四年(769)出任韶州刺史杜甫潭州赠诗送赴任。
后以检校都官郎中,充岭南节度行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
事迹散见《旧唐书·韦夏卿》、吕温韦府君(夏卿)神道碑》、《唐诗纪事》卷二四。
全唐诗》存诗2首。
豆卢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逸》误作豆卢岑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代宗大历五年(770)潭州,与杜甫有诗唱和。
又与刘商为友。
曾赴海陵刘商有诗相送。
历官郎中
能诗,武元衡称其“雄词丽句,遍在人间”。
生平事迹散见《杜诗详注》卷二三、《刘虞部诗集》、《文苑英华》卷七一三武元衡刘商郎中集序》。
《全唐诗逸》存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郎士元中唐 ? — 780
作品评论
《唐诗评选》
高仲武云:“郎公近于康乐
”既不知谢,亦不知郎。
郎诗自从潘、陆来,变为七言,风旨固在。
七岂之从谢出者,唯杜陵耳。
一出笔有三留三折,他人不能尔,亦不尔也。
杨鸥中唐 741 — 7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779 【介绍】: 虢州弘农人字叔仪
冠州进士,因忧罢。
服除,以制科登第,授陇州汧陇尉。
执役助军,诏嘉之,授大理评事,入郭子仪幕府
成都府户曹参军
代宗永泰中,授益州犀浦
与诗人杜甫岑参为友。
郭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十五
代宗大历初衡阳湖南观察使判官
四年(769)杜甫漂泊衡阳,与之游,互有诗篇赠答。
郭受感佩杜甫之诗才、德望,作《杜员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感情真挚,清雅流丽,王夫之曰:“首尾无端,如环皆玉。
”(《唐诗评选》卷四)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四。
全唐诗》存诗1首。
崔彧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全节(今山东章丘西)人,大历时人,与杜甫有交游。
曾官太子少詹事
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二三、《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
全唐诗》存崔彧杜甫等联句1首。
戎昱中唐 744 — 80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0?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
肃宗上元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赵、泾州陇西等地。
大历元年(766),见岑参成都
次年东下至江陵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
五年后十数年间,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
德宗建中三年(782)曾任侍御史
次年出为辰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前后为虔州刺史
晚年似曾任永州刺史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
今人傅璇琮有《戎昱考》、谭优学有《戎昱行年考》。
戎昱诗风沉郁,多伤乱、述怀之作,胡震亨谓与杜甫相接(《唐音癸签》卷二六)。
严羽称“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沧浪诗话》),则谓与聂夷中杜荀鹤相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作品评论
《诗学渊源》
其诗辞旨清拔,多感慨之作。
乐府尤以气质胜;七律则承子美之遗规,开白傅之先河矣。
李端中唐 ? — 785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读李端集,苦于平熟,遇其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
……但细观之,终有折腰龋齿之态,暂见则妍,效颦即丑。
李诗自有正大时佳者,如《雪夜寻太白道士》:“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不在摩诘“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之下。
《瘦马行》颇有少陵之遗。
《杂歌》长篇,宛似太白,中曰:“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最为警策。
李益中唐 748 — 829
作品评论
《艺苑卮言》
岑参李益诗语不多,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如韩淮阴“多多益善”耳。
刘长卿中唐 ? — 79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见《元和姓纂》卷五、《极玄集》卷下),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李季兰条),似均指其郡望。
早岁居洛阳
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极玄集》谓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误)。
释褐长洲
肃宗至德三载(758)海盐
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复勘后得量移。
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
大历初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
后擢鄂岳转运留后
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初随州刺史
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据随州长卿流寓江州
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
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
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颇多缺误。
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
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
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
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
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
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
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
”(《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
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
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
”(《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
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
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
”(见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一作10卷,一作11卷。
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
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作品评论
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
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
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为文房也。
《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文房五言长律,博厚深醇,不减少陵;求杜得刘,不为失求。
随州古近体清妙,可与王、孟埒。
若“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垒,又不止请妙而已。
《诗学渊源》
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
格高气劲,自然沉着。
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近体五、七言,无杜老之峻峭,过白傅之高雅;其绝句则于江宁太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
僧太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荆州公安(今湖北公安)僧。
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公安时,有诗留别。
又与司空曙为友;德宗贞元初司空曙贬长林丞,以诗赠之。
曾至洛阳余杭天柱观等地。
事迹见《钱注杜诗》卷一七、《司空文明诗集》卷上及其本人诗。
全唐诗》存诗2首,作大易
崔公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排行十三
进士第
曾随资州刺史李渭等慈寺,留诗刻石于寺中。
《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载其事迹,并存诗2句。
《全唐诗续拾》收之。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载崔氏清河大房有雅州刺史崔公辅,唐末人。
杜工部》卷一五有《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此为肃、代间人。
未审孰是。
杨兴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字里不详。
代宗以后在世。
尝登进士第
《蜀中名胜记》卷八《巴州》收其诗2联,其中一联题为《和杜甫》,《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殷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雍陶之误。
全唐诗》收《经杜甫旧宅》诗1首,另又互收于雍陶名下。
雍、殷音近而误。
王季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
家贫卖履,其妻疾其穷丑,遣去。
季友博极群书,工诗。
代宗广德末大历初洪州观察使李勉引为副使,兼监察御史
性磊落不羁,爱好山水。
杜甫尝作《可叹》诗叹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家贫,自耕自刈,卖药贩履,聊以度生。
宝应中李勉爱其才,特加礼敬,历仕华阴虢州录事参军,入为太子司议郎
广德二年(764),佐江西观察使李勉幕,兼监察御史,迁副使
大历二年(767),还京归隐。
生平事迹散见于邵《送王司议季友洪州》、《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四。
孙望《箧中集作者事辑》有王季友条。
季友少有才学,诵书万卷,工诗,与杜甫钱起于邵岑参郎士元戎昱等人友善。
杜甫称其“豪俊”(《可叹》),岑参谓“王生今才人,时辈或所仰”(《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元结箧中集》选其诗2首,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其诗6首,评曰:“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
”《全唐诗》存诗13首,杂有贞元间另一王季友之作。
唐诗汇评
王季友,生卒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家贫,少有才学,暗诵书万卷。
曾游渭州华阳长安等地。
岑参杜甫钱起郎士元等友善,为时辈推仰。
广德初,官太子司议郎
李赵出镇洪州季友幕画,授监察御史,为副使
后不知所终。
季友工诗,乾元三年元结沈千运等七人诗为《箧中集》,季友诗入选。
有《王季友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裴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关中人排行第十
玄宗天宝间,与王维同隐蓝田辋川,常游览赋诗,琴酒相乐。
各作有五言绝句二十首,题辋川诸景,合编为《辋川集》。
曾应进士试。
天宝末
后与杜甫有过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关中(今陕西关中盆地一带)人。
排行十
玄宗天宝年间,与王维同隐辋川(今陕西蓝田县南),日与王维崔兴宗游览赋诗,琴酒自乐。
王维倡和之诗收于《辋川集》中。
王维诗中屡称“裴秀才迪”,可见此时未曾进士及第
《旧唐诗·王维传》称裴迪王维之“道友”,笃信佛教,裴迪可能亦为佛教信徒。
天宝末,与杜甫相友善。
又曾任尚书右丞(一作左丞)。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一六、《唐才子传》卷二《王维传》附。
全唐诗》存诗29首。
唐诗汇评
裴迪,生年年不详,闻喜(今属山西)人,一说关中(今陕西)人。
天宝中,与王维崔兴宗隐居终南山,相与唱和。
安史乱起,陷贼中,居洛阳
上元中,曾至蜀中,与杜甫有诗唱和。
全唐诗》存诗二十九首。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辋川倡和,裴迪尤多,其诗体反不甚与王近,较诸公骨格稍重。
裴早友王维,晚交杜甫,篇什必多。
今所存惟集数篇,不胜遗珠之恨。
张籍中唐 767 — 830
作品评论
钟云:张文昌妙情秀质,而别有温夷之气,思绪清密,读之无探苦之迹,在中唐最为蕴籍。
谭云:司业诗,少陵所谓“冰雪净聪明”足以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