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光州东安人。玄宗时,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又曾入桂州幕。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曾为书历抵公卿,多自负不平语。仕途坎坷,常自称“野人”、“逸人”。曾至长安访李白,未遇,遂作长诗以寄。代宗初,又以长诗寄蜀中之杜甫。又与高适善。大历间,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华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任华,生年年不详,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人,郡望乐安(今山东高青南)。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后隐居岩壑累年。为人狷介,傲岸不羁。严武镇西川,曾上书干谒,大历中至长安,又致书京也尹赏至,责其恃才傲物,均无所回忌。大历十二年,在李昌𡿟桂林幕,后不知所终。华与杜甫、高适交游,又慕李白为诗,曾访之于长安,未遇。《全唐诗》存诗三首。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开元中,仟华杂言有《寄李白》、《寄杜甫》及《怀素草书歌》三篇,极其变怪(下流至卢仝、刘叉杂言),然语实鄙拙,未足成家。盖其人质性狂荡,而识趣庸劣,心慕李、杜而不能,故其流至此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又作毕曜,毕耀,排行四,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玄宗开元末为太常寺太祝,天宝十三载(754),任司经局正字,长期沉沦下僚,杜甫形容其当日景况云:“才大今诗伯,家贫苦宦卑。饥寒奴仆贱,颜状老翁为。”(《赠毕四曜》)肃宗乾元二年(759),擢监察御史,后迁侍御史。因秉公执法,为人诬告系狱。代宗宝应年间,流黔中,经巴中时卧疾而卒。史家未辨是非,将其附于酷吏传,时号“毛(若虚)、敬(羽)、裴(升)、毕”。生平事迹见颜真卿《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旧唐书·酷吏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下》、《唐诗纪事》卷二六。毕耀有诗才,善为小诗,杜甫称其“诗传江鲍体”(《赠毕四曜》)。诗人孟浩然、杜甫、钱起等均与耀友善。《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贾至(718—772),字幼邻,一字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元年(742),擢明经第。自校书郎为单父尉。天宝末,官起居舍人,从玄宗入蜀,迁中书舍人。肃宗即位灵武,充册礼使判官。册礼毕,为起居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出为汝州刺史,贬岳州司马。代宗即位,复中书舍人,迁尚书左丞。永泰元年以礼部侍郎知东都贡举。大历初,迁兵部侍郎,迁京兆尹,终右散骑常侍。至工诗能文,为李白、杜甫称许。掌诰多年,朝廷重要典册多出其手。有《贾至集》二十卷、别集十五卷,又手编谪岳州诗为《巴陵诗集》,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蔡宽夫诗话》
唐自景云以前,诗人犹习齐梁之气,不除故态,率以纤巧为工。开元后,格律一变,遂超然越度前古。当时虽李、杜独据关键,然一时辈流,亦非大和、元和间诸人可跂望。如王摩诘世固知之矣,独贾至未见深称者。予尝观其五言,如“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又“越井人南去,湘川水不流……”如此等类,使置老杜集中,虽明眼人,恐未易辨也。
作品评论
其源出于谢朓,清新扬采,寥然远音。《登高》、《愁望》、《苦雨》、《秋夜》诸篇,茜逸神清,宛然齐秀。《行路难》、《秋夜长》,亦梁陈之选也。五律则“山来樵路”、“岸去花林”,与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橘柚”体境同工,不徒“江上峰青”、湘灵千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5—772,旧说生于723,误
字次山,自称元子,又号猗玗子(猗玗,或作猗犴、琦开,今从《新唐书》本传)、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先世本鲜卑拓拔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其先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鲁山(今属河南)。17岁始从学于宗兄元德秀。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复举制科。安史乱起,率家南下避难。乾元二年(759),以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一度代摄荆南节度使事,有战功。后历任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容州(治今广西北流)刺史,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甚著。大历四年(769)因母丧辞归。七年复入朝,病逝长安,赠礼部侍郎。生平详见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及《新唐书》本传。元结诗文兼擅,为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之先导者。其诗多自写胸次、针砭现实之作,诗风简古,淳淡自然,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金元好问曾云:“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论诗绝句》)唯“朴质处过甚”(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所选《箧中集》体现其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之诗学主张。其文亦自成一家。著有《元子》10卷、《猗玗子》1卷、《文编》10卷,今已佚。明湛若水辑有《元次山文集》,今人孙望校订之《元次山集》更为详核。《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又2句。
作品评论
元次山诗悠然自适,一种冲穆和平之味,又在少陵以上。
高古浑穆,老杜甘处其下,王摩诘更不必言。惟韦苏州略近,而矜贵终让一筹。
《四库全书总目》
结性不谐俗,亦往往迹涉诡激……颇近古之狂。然制行高洁,而深抱悯时忧国之心;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杜甫尚和其《舂陵行》,称其可为天地万物吐气。晁公武谓其文如古钟磬,不谐俗耳。高似孙谓其文章奇古,不蹈袭。盖唐文在韩愈以前毅然自为者,自结始,亦可谓耿介拔俗之姿矣。皇甫堤尝题其《浯溪中兴颂》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晬。然长于指叙,约洁有馀态。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其品题亦颇近实也。
陈兆奎《王志》
附案:次山在道州诸作,笔力遒劲,充以时事,可诵可谣,其体极雅。少陵气势较博,而深永匀饬不若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张彪,生卒年不详,颍洛间(约今河南登封一带)人。与孟云卿为中表兄弟。工古调诗,善草书,性高洁,好神仙长生之事,人称“张十二山人”。安史乱起,奉老母避礼隐居华阴,杜甫有诗寄之。乾元三年,元结编沈千运等七人诗为《甚中集》,彪诗入选。《全唐诗》存诗四首。
作品评论
杜子美《寄张十二山人彪》
诗云:“独卧嵩阳客,三违颖水春。艰难随老母,惨淡向时人。谢氏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旦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读子美诗则彪盖颖、洛间静者,天宝末将母避乱,故子美以诗寄云。(《唐诗纪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相州内黄人。沈佺期子。玄宗天宝中,自府掾迁膳部员外郎,与杜甫善。转司勋员外郎。后历官给事中、夏州都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字弱夫。初名预。玄宗天宝进士。累官国子司业。安禄山陷京师,源明以病不受伪官。肃宗时擢知制诰,数陈时政得失。终秘书少监。善诗文,与杜甫、元结等友善。有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4
【介绍】:
唐吴兴人。肃宗末,为剑南两川节度使严武判官。代宗广德元年,为梓州刺史、剑南东川留后。诗人杜甫曾往依之。二年,罢职,将入朝,严武召至成都,杖杀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765
【介绍】:
唐华州华阴人,字季鹰。严挺之子。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肃宗至德中,拜京兆少尹。后迁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众,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威震一方,吐蕃不敢犯境。旧相房琯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最厚杜甫,然数次欲杀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6—765
字季鹰,排行八,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以门荫为太原府参军事。玄宗天宝六载(747),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判官,累迁至侍御史。安史乱起,随玄宗幸蜀,擢谏议大夫、给事中。两京收复,授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肃宗乾元元年(758),坐房琯事贬巴州刺史,后移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改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代宗践阼,以兵部侍郎召入,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封郑国公。广德二年(764),再镇蜀,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大破吐蕃。永泰元年(765),卒于任所,赠尚书左仆射。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严武善诗,笔力雄健,诗有奇趣,与杜甫、岑参、羊士谔等人友善,多所赠答。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称他“笔落惊四座”(《八哀诗》)、“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武死后,杜甫有诗哀悼之。《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严挺之之子,以门葫调补太原府参军。天宝末,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判官,累迁殿中侍御史。安史乱起,从玄宗入蜀。肃宗即位灵武,房琯荐为给事中。两京收复,为京也少尹,河南尹。乾元元年,坐房琯党贬巴州刺史,迁东川节度使。上元二年,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宝应元年入朝,历京兆尹,户部侍郎、黄门侍郎,复拜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卒于镇。武与杜甫交谊颇厚,甫流寓成都,得其照拂。《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季鹰最善少陵,笃于推信,故附离声诗,若有合辙。然有收入杜集者,如“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鵔鸃冠”,又“江头枫叶红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又“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河天阔足风涛”,兹皆善于拟近,谓优孟为真叔敖,可尔。
此人妙绝,交有奇情,诗有奇趣,想老杜不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杜甫从子。肃宗至德中与甫同在严武幕。后贬新州,十年得还,甫寄以诗。后为夔府司马。
作品评论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
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氏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8
【介绍】:
唐宗室后裔。幼有令誉,善五言诗。玄宗开元中,历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天宝初,出为齐州司马。十三载,安禄山奏为范阳司马。禄山反,自拔归,授右司郎中。历工部侍郎、太子右庶子。肃宗乾元元年,以黄门侍郎充剑南节度采访使。代宗广德元年,使吐蕃,被留二年方遣归。除礼部尚书,寻改太子宾客。大历初,居江陵,与杜甫唱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肃宗乾元中,官司封、吏部员外郎。代宗大历二年,为夔州都督府别驾。杜甫曾于其宅观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后迁都官郎中,岳州刺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上元人。玄宗天宝元年进士。肃宗乾元元年,自右监门卫胄曹参军迁右拾遗。与岑参、杜甫等同官相善。迁司勋员外郎。代宗大历初,官至户部郎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郡望谯国(今安徽亳州),籍贯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代宗初,由刘晏荐为秘书省正字,入其盐铁转运使幕。由广文博士转监察御史里行。大历初,任湖南转运留后,至大历末调河南转运留后。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县令,四年入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兴元元年(784)守抚州刺史,翌年封谯县开国男。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四年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故后人称为戴容州。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生平事迹见权德舆撰《墓志铭》、梁肃撰《神道碑》(见《重修戴氏宗谱》)、《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今人傅璇琮有《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蒋寅有《戴叔伦简谱》。叔伦著有诗论,曾编选唐诗(今均不传),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探索。《女耕田行》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绝句《过三闾庙》、《关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故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10卷、《书状》1卷、诗1卷,已佚。明人辑有诗集2卷,其中多窜入他人诗。整理本有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全唐诗》仍编叔伦诗为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存目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