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道圆
全宋诗
释道圆南雄(今属广东)人。
少时曾学于积翠庵,后住南安军雪峰,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七。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道圆南雄人
早年依黄檗积翠庵慧南,后住大庾云封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事见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
诗二首。
释澄湜
澄湜禅师
建宁人
百丈恒和尚
嗣法眼。
师为眼嫡孙。
性高简。
律身精严。
动不违法度。
暮年三终藏经。
以坐阅为未敬。
则立诵行披之。
黄龙南禅师
初游方。
年方少从之屡年。
故其平生所为。
多取法焉。
尝曰。
贤和尚
定从天人中来。
丛林标表也。
雪窦显
尝自淮山来依之。
见师少接纳。
遂䖃苴不合。
乃作狮子峰诗而去。
曰。
踞地盘空势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头。
师住栖贤
以门庭峻严故。
参徒不盛。
一日晚参众集。
曰。
早晨不与诸人相见。
今晚不可无言。
便下座。
其斩截如此。
系曰。
百丈恒和尚
五字三上堂。
曰吃茶。
曰珍重。
曰歇。
所谓百丈有三诀。
吃茶珍重歇也。
师作略如此。
真有乃父风。
就中些子一滴不遗。
由此可观师弟子传受源脉也。
释怀澄
怀澄禅师不知何许人。
与宝同出于五祖之门。
出世洪州泐潭。
诸方呼为泐潭澄
黄龙南公依之最久。
然云门法道。
至师小变。
云峰悦公
方之药汞银。
锻则流去。
大觉连和尚其嗣也。
所谓青出于蓝者。
别具。
系曰。
洞山也。
诠去授聪。
聪嗣文殊。
聪死授宝。
宝嗣五祖。
要见拄持续佛慧命
非细事故。
古人举授唯大。
公弗容一毫私念于其间。
不然诠聪工老。
岂少法嗣哉。
中峰国师
定叟书云。
古人于法嗣嫡传。
所以深明宗系者。
大法源委不可诬也。
世漓俗薄。
奉金请拂。
以院易嗣者有之。
某尝痛心于此。
宝亦云门子孙之杰出者。
惜大德为一眚所掩。
灯录谓宝生娼室无姓氏。
未之考耳。
释惟胜
惟胜
潼川罗氏子。
得法于黄龙南公
然未见公时。
大悟
特就印之而已。
黄檗席久虚。
瑞州太守委黄龙。
择主法。
黄龙挝鼓集众。
垂语曰。
钟楼上念赞。
床脚下种菜。
道得者住黄檗
众寂然。
出众曰。
猛虎当路坐。
黄龙大悦。
遂以应命。
道风大震。
名播海内。
释子琦
全宋诗
释子琦泉州(今属福建)人。
俗姓许
依开元智衲,试经得度,精《楞严》、《圆觉》。
蕲州开元,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七。
今录诗二首。
释楚圆北宋 986 — 1039
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
讳楚圆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
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
其母有贤行。
使之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所呵。
以为少丛林。
公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襄沔间。
守芝谷泉俱结伴。
入洛中。
汾阳昭禅师
道望为天下第一。
决志亲依
时朝廷方问罪河东
潞泽皆屯重兵。
多劝其无行。
公不顾渡大河。
太行
易衣类厮养。
窜名火队中。
露眠草宿。
龙州
遂造汾阳
昭公壮之。
二年
未许入室。
公诣
揣其志。
必骂诟。
使令者或毁诋诸方。
及有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语未卒。
昭公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公拟伸救。
昭公掩其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
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禅师
谓公曰。
杨大年内翰
知见高。
入道稳实。
子不可不见。
公乃往见大年
大年问曰。
对面不相识。
千里却同风。
公曰。
近奉山门请。
大年曰。
真个脱空。
公曰。
前月离唐明。
大年曰。
适来悔相问。
公曰。
作家。
大年喝之。
公曰恰是。
大年复喝。
公以手划一划。
大年吐舌曰。
真是龙象。
公曰。
是何言欤。
大年顾令别点茶曰。
元来是家里人。
公曰。
也不消得。
良久又问。
如何是上座为人句。
公曰。
切。
大年曰。
作家作家。
公曰。
内翰二十拄杖。
大年拊膝曰。
这里是什么处所。
公拍掌曰。
不得放过。
大年大笑。
又问。
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
公曰。
唐明闻。
僧问首山佛法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东流。
大年曰。
只如此语意如何。
公曰。
水上挂灯毬。
大年曰。
与么则辜负古人去。
公曰。
内翰疑则别参。
大年曰。
三脚虾蟆跳上天。
公曰。
一任𨁝跳。
大年乃又笑。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因闻前言往行。
恨见之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
曰。
近得一道人
西河师子
李公曰。
我以拘文。
不能就谒奈何。
大年默然。
归语公曰。
李公佛法中人。
闻道风远至。
有愿见之心。
政以法不得。
侍从过从。
黎明谒李公。
李公阅谒。
使童子问。
道得即与上座相见。
公曰。
今日特来相看。
又令童子曰。
碑文刊白字。
当道种青松
公曰。
不因今日节。
馀日定难逢。
童子又出曰。
都尉言。
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
公曰。
脚头脚底。
李公乃出坐定。
问曰。
我闻西河
有金毛师子。
是否。
公曰。
什么处得此消息。
李公喝之。
公曰。
野犴鸣。
李公又喝。
公曰。
恰是。
李公大笑。
既辞去。
问临行一句。
公曰。
好将息。
李公曰。
何异诸方。
公曰。
都尉又作么生。
曰。
放上座二十拄杖。
公曰。
专为流通。
李公又喝。
公曰。
瞎。
李公曰好去。
公曰诺诺。
自是往来杨李之门。
以法为友。
久之辞还河东
大年曰。
有一语。
寄唐明。
公曰。
明月照见夜行人。
大年曰。
却不相当。
公曰。
更深犹自可。
午后更愁人。
大年曰。
开宝寺前金刚。
近日因什么汗出。
公曰。
知。
大年曰上座临行。
岂无为人句。
公曰。
重叠关山路。
大年曰。
与么则随上座去也。
公作嘘声。
大年曰。
真师子儿。
公还唐明。
李公遣两僧讯公。
公于书尾𦘕双足。
写来僧名。
以寄之李公。
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公以母老南归。
筠州
首众僧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汾阳谓公曰。
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公依止。
又三年。
乃游仰山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公出世说法。
守虚南原致公。
公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对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诟曰。
汝定累我入泥犁中。
投诸地。
公色不怍。
收之辞去。
神鼎諲禅师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公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公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杖而出顾见。
顽然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
是否。
公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回顾相矍铄。
公地坐脱只履。
而视之。
老忘所问。
又失公所在。
公徐起整衣。
且行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遣人追之不可。
叹曰。
汾州乃有此儿耶。
公自是名增重丛林。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
雅为士大夫所信敬。
见延称。
公知见可兴临济
会道吾席虚。
延白郡请以公主之。
法令整肃。
亡躯为法者集焉。
示众曰。
宝应曰。
第一句荐得。
堪与祖佛为师。
第二句荐得。
堪与人天为师。
第三句荐得。
自救不了。
道吾则不然。
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荐得。
无绳自缚。
第三句荐得。
四棱著地。
所以道。
起也海晏河清
行人避路。
住也乾坤失色。
日月无光。
汝辈向什处出气。
良久曰。
道吾为汝出气。
乃嘘一声。
卓拄杖而起。
又曰。
道吾打鼓。
四大部州同参。
拄杖横也。
挑挂乾坤大地。
钵盂覆也。
盖却恒沙世界。
且问。
汝辈向何处。
安身立命。
若也知之。
北俱卢州吃粥吃饭。
若也不知。
长连床上吃粥吃饭。
后住石霜
当解夏谓众曰。
昨日作婴孩。
今朝年已老。
未明三八九。
难踏古皇道。
手铄黄河乾。
脚踢须弥倒。
浮生梦幻身。
人命久难保。
天堂并地狱。
皆由心所造。
南山北岭
北岭南山草。
一雨润无边。
根苗壮枯槁。
五湖参学人。
但问虚空讨。
死脱夏天衫。
生著冬月袄。
分明无事人。
特地生烦恼。
喝一喝。
真点胸者。
为善作者折难。
自金銮还。
公呵曰。
解夏未一月
乃已至此。
破坏丛林。
有何忙事。
曰。
大事未透脱故耳。
公曰。
汝以何为佛法要切。
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公诟曰。
面皱齿豁。
犹作此见解。
不敢仰视曰。
愿为决之。
公曰。
汝问我答。
理前语而问之。
公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遂契悟。
南岳福严。
以大法授南禅师
语在传。
僧问。
临济两堂首座
一日相见。
同时喝。
临济闻之升座曰。
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
问取堂中二禅客
此意如何。
公作偈曰。
啐啄之机箭柱锋。
瞥然宾主当时分。
宗师悯物明缁素。
北地黄河彻底浑。
又问。
赵州勘婆子。
师意如何。
公亦作偈曰。
赵州勘破婆子。
叶落便合知
天下几多禅客
五湖四海悠悠。
明日升座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遂一喝云。
且道是宾是主。
还有分得者么。
若也分得。
朝行三千暮行八百。
若也未能。
老僧失利。
移住兴化
康定戊寅
李都尉遣使邀公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公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道过琅琊
觉禅师出迎。
大喜曰。
有众之累。
不得躬造。
受曲折而惠然。
辱而临之。
天赐我也。
公为逗留。
夜语及并汾旧游。
曰。
近有一老衲至。
问其离何所。
杨州
问船来陆来。
曰船来。
问船在何处。
曰岸下。
问。
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
其僧恚曰。
杜撰长老
如麻似
遣人追不及。
云是举道者
顷在汾州时尚少。
陆沉众中。
不及识之。
公笑曰。
见处才能自了。
而汝堕负。
何以为人。
屏息汗下。
公为作牧童歌。
其略曰。
回首看。
平田阔。
四方放去休拦遏。
一切无物任意游。
要收只把索头拨。
小牛儿。
顺毛捋。
上高坡四蹄脱。
日已高。
休喂草。
捏定鼻头无少老。
一时牵向圈中眠。
和泥看渠东西倒。
默得其游戏三昧。
京师
与李公会月馀。
而李公果殁。
临终𦘕一圆相
又作偈献公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公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李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公临行一句作么生。
公曰。
本来无挂碍。
随处任方圆。
李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公曰。
无佛处作佛。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之化。
问答。
加叹久之。
公哭之恸。
临圹而别之。
有诏赐官舟。
归中途。
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公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
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遂以明年兴化
正月初五日
沐浴辞众。
跏趺而逝。
阅世三十有四。
三十有二。
李公之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而藏全身于石霜
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所不能测。
室中宴坐。
横刀水盆之上。
旁置草鞋。
使来参扣者下语。
无有契其机者。
又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冬日榜僧堂。
作此字⿲○○○⿳==≡儿([田/?][曲-曰+口][(巨-匚)@二]才)。
其下注云。
若人识得。
不离四威仪中。
首座者。
见之谓曰。
和尚今日放参。
慈明闻而笑之云。
赞曰。
有际天之云涛。
乃可容吞舟之鱼。
有九万里之风。
乃可负乖天之翼。
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
岂寻常之材。
檐乎。
余观慈明
以英伟绝人之姿。
行不缠凡圣之事。
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
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
视其施为。
不见辙迹。
未三世而死为绳墨。
谚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石霜楚圆禅师
号慈明
汾阳嫡嗣也。
全州李氏。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贤行。
使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呵。
以为少丛林。
师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湘沔间。
汾阳道望。
遂与大愚谷泉琅琊造焉。
阳顾而默器之。
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
或毁诋。
方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语未卒。
阳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师拟伸救。
阳掩师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会杨大年
大年
复会李都尉
二公恨见之晚。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以为法友。
久之辞还河东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讯师。
师于书尾。
画双足写来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
南归至筠州
首众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
汾阳谓师曰。
我遍参云门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师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师出世。
守虚南原致师。
师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投金于地。
骂曰。
汝少行脚。
负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济我。
反置我地狱耶。
师色不怍。
徐收之辞去。
神鼎諲公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师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鼎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师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鼎杖而出。
顾见颀然。
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是否。
师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顾相矍铄。
师地坐脱只履而视之。
鼎老忘所问。
又失师所在。
师徐起整衣行。
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叹曰。
汾阳乃有此儿耶。
师自是名重丛林。
适道吾虚席。
郡移书。
欲得大禅伯领之。
鼎以师应召。
法令严整。
亡身为法者集焉。
师之大机大用。
不可思议。
传者谓。
师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不能测。
可为知言矣。
水庵。
尤侍郎延之曰。
大愚慈明谷泉等。
结伴参汾阳
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
慈明晓夕不惮。
夜坐欲睡。
则引锥自刺。
叹曰。
古人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寝。
我何人哉。
乃纵荒逸。
生无益于时。
死无闻于后。
是自弃也。
及辞归。
汾阳叹曰。
楚圆今去。
吾道东矣。
次住福严
又移兴化
尝室中插剑一口。
以草鞋一对。
水一盆。
置在剑边。
拟议者。
曰。
丧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无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语。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黄龙南杨岐会二人。
最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师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至京与李公会。
月馀而李公殁。
临终画一圆相
又作偈献师。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师临行一句作么生。
曰。
本来无质碍。
随处任方圆。
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曰。
无佛处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化与师问答。
嘉叹久之。
师哭之恸。
临圹而别。
有旨赐官舟还。
中途谓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达人出世。
以开物成务。
为心非自衒也。
方师之受南原也。
戢天际想于眉睫间。
聊试吾道动静何如。
观其初不赴。
后自请行。
进退踌躇。
意可知矣。
范云
慈明道。
临济于将仆。
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则亦谷泉流也。
虽然。
狂奴故态
特师之寓言耳。
真面目。
岂无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长者。
难及也。
释文悦北宋 997 — 1062年7月8日
禅师生徐氏。
名文悦。
南昌人也。
七岁剃发于龙兴寺
短小粹美。
有精识。
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
常默坐下板。
念耆宿之语。
疑之曰。
吾闻临济
黄檗三年。
黄檗不识也。
陈尊宿者教之。
令问佛法大意。
三问而三被打。
未闻谆谆授之也。
大愚而悟。
则为江西宗。
耆宿教我。
意非徒然。
我所欲闻者异耳。
斯时荆州金銮有善。
筠州大愚
默欲先往造
或不契则诣荆州
大愚见屋老僧残。
荒凉如传舍。
自提笠。
日走市井。
暮归闭关高枕。
无留意。
欲装包发去。
将发而雨。
雨止而升座。
曰。
大家相聚吃茎齑。
若唤作一茎齑。
入地狱如箭射。
下座无他语。
大骇。
夜造丈室。
曰。
来何所求。
曰求佛心法。
曰。
法轮未转。
食轮先转。
后生趁有色力。
何不为众乞饭去。
我忍饥不暇。
暇为汝说法乎。
不敢违。
即请行。
及还自冯川。
移住西山翠嵓。
又往从之。
夜诣丈室。
曰。
又欲求佛心法乎。
汝不念乍住。
屋壁疏漏。
又寒雪。
我日夜望汝。
来为众营炭。
我忍寒不能。
能为汝说法乎。
又不敢违。
入城营炭。
还时维那缺。
夜造丈室。
曰。
佛法不怕烂却。
堂司一职。
今以烦汝。
不得语而出。
明日鸣揵椎坚请。
有难色。
拜起欲弃去。
业已勤劳。
久因中止。
然恨不去心。
地坐后架。
架下束破桶盆。
自架而堕。
忽开悟。
顿见从前用处。
走搭伽梨。
上𥨊堂。
迎笑曰。
维那且喜大事了毕。
再拜汗下。
不及吐一词而去。
服勤八年。
没。
东游三吴。
所至丛林改观。
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
每集众
横设特榻。
示礼异之。
南禅师同安
三衢鄱阳
来归谒古塔主。
遂首众僧于芝山
南禅师遣使迎之。
又首众僧于同安
久之昌移文。
请住翠嵓。
方至首座出迓问曰。
德山宗乘即不问。
如何是临济大用。
厉语曰。
汝甚处去来。
首座拟对。
掌之。
又拟申语。
喝曰。
领众归去。
于是一众畏仰。
示众曰。
昔年曾到。
今日复来。
非惟人事重荣。
抑亦林泉增气。
且道如何是不伤物义一句。
良久曰。
天高东南。
地倾西北。
问僧曰。
汾州言。
识得拄杖子。
行脚事毕。
举杖曰。
此是拄杖子。
阿那个是行脚事。
僧无对。
之曰。
直入千峰万峰去。
又问僧。
盘山言。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无瑕。
如何。
僧无对。
曰。
似地擎山。
如石含玉。
从何得此消息耶。
住山俭约。
躬自力田。
田夫夜穴塍窃水。
遣两力。
逻得之。
田夫窘推甲堕水。
视之已死。
乙走白县。
吏来验则甲盖诈也。
抵狱坐。
使之当著缝掖。
龙兴老僧
以医出入府中。
夜闻往。
恳白府坐曰。
者佛法龙象也。
岂宜使出丛林耶。
府坐曰。
法如是。
奈何以度牒付之。
得以夜驰。
吉州禾山
山中有忌之者。
将不利于
又造南岳
承天勤禅师
十年不出户。
道遂大显著。
学者归心焉。
乃出住法轮
给舂监刈。
皆自董之。
见挟幞负包而至者。
则容喜之。
见荷担者。
颦頞曰。
未也。
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
潭州兴化铣禅师友善。
住持久。
老于迎送。
屡劝其。
弃之归林下。
不果。
一日送客。
马损臂。
以书诉于
以偈答之曰。
大悲菩萨有千手。
大丈夫儿谁不有。
化和尚折一枝。
只得九百九十九。
笑曰。
负负无可言。
俄迁住云峰。
嘉祐七年七月八日
升座辞众。
说偈曰。
住世六十六年。
为僧五十九
禅流若问旨皈。
鼻孔大头向下。
遂泊然而
阇维得五色舍利。
塔于禹溪之北。
赞曰。
黄檗大用如涂毒鼓。
尝挝之而死临济
置之二百年。
公又一挝之而死云峰。
余读其语句。
如青山白云。
开遮自在。
碧潭明月。
捞漉方知。
至其发积翠以见慈明。
晦堂以见积翠。
至公法道。
则有大愚睦州之韵。
呜呼丛林方叹。
其不肯低手。
故嗣之者无间。
是何足以知哉。
释倚遇北宋 1003 — 1079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曰。
人言庵主见汾州
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即礼拜。
问曰。
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曰。
谢供养。
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曰。
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贤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曰。
令北禅莫乱统。
贤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因倒心师事之。
慈明禅师
兴化
过贤公室。
侍立。
看其谈笑。
贤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贤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贤未及对。
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贤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曰。
谁像。
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贤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贤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贤问曰。
如何。
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胜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欲掌之。
英约住曰。
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作么。
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却指石上曰。
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曰。
乱统作么。
对曰。
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灵源叟
俱驰往。
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释洪英北宋 1012 — 1070
全宋诗
释洪英(一○一二~一○七○)俗姓陈号宝峰英禅师邵武(今属福建)人。
初依曹山雅禅师,后为黄龙南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岳下十三世。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庐山圆通寺
二年,开法于石门
隆兴府泐潭(同上书)。
三年卒,年五十九。
《禅林僧宝宝传》卷三○有传。
今录偈五首
释行伟北宋 1018 — 1080
全宋文·卷一○九七
行伟(一○一八——一○八○)俗姓于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年十九游京师,谒宝相寺大乘师方益,为服勤十三年,始落发受具。
益令入,遂受贤首教于太三藏,成名继其席。
又谒黄龙南禅师卒,遂奉江西使檄住仰山,法席冠江南
元丰三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三。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四,《罗浮野录》卷四。
释克文北宋 1025 — 11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102 【介绍】: 僧。
陕府阌乡郑氏子,字云庵
年二十五入道,通内外学,初谒黄龙南不契,去依香城顺,始悟黄龙用处,乃还依住。
寂,首众仰山
高安守钱戈请住洞山,后迁隆兴宝峰。
神宗元丰中赐号真净大仙
有《云庵语录》。
全宋诗
释克文(一○二五~一一○二)字云庵俗姓郑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北)人。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年二十五受戒,神宗元丰中赐号真净大师
历住洞山、圣寿、定林、泐潭,退居云庵
徽宗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八。
事见《石门文字禅》卷三○《云庵真净和尚行状》,《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克文(一○二五——一一○二)字云庵俗姓郑陕府阌乡(今河南灵宝)人,黄龙南禅师嫡嗣,临济宗第九世。
年二十六受戒,游京洛,历参大师,一时名公礼之。
历住筠州圣寿寺洞山普和禅院钟山定林庵。
元丰末赐号真净大师
后退居投老庵、净名庵。
崇宁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
其徒辑有《云庵真净禅师语录》六卷(存)。
事迹见释惠洪云庵真净和尚行状》(《石门文字禅》卷三○)。
真净和尚
出于陕府阌乡郑氏。
郑族世多名卿。
师生而杰异。
幼孤。
事后母至孝。
失爱于母。
数困辱之。
父老悲之。
使游学四方。
复州北塔。
闻耆宿广公说法。
感泣裂缝掖。
而师事之。
故北塔以克文名之。
年二十五。
试所习。
剃发受具足戒。
学经论无不臻妙。
京洛讲席。
自为主客
而发奥义者数矣。
经行龙门殿庑间。
见塑比丘像。
冥目如在定。
师幡然自失。
谓其伴曰。
我所负者。
吴道子𦘕人物。
虽尽妙。
然非活者。
于是弃去曰。
吾将南游观道焉。
所至辩论倾其坐。
人指目以为饱参。
治平二年夏
坐于大沩。
夜闻僧诵云门语。
曰。
佛法如水中月。
是否。
曰。
清波无透路。
豁然大悟。
南禅师在积翠。
师造焉。
南公问。
从什么处来。
对曰。
沩山
曰。
恰值老僧不在。
进曰。
未审向什么处去。
曰。
天台普请。
岳云游。
曰。
若然者。
学人亦得自在去也。
南公曰。
脚下鞋是何处得来。
曰。
庐山七百钱唱得。
南公曰。
何曾自在。
师指曰。
何曾不自在耶。
南公骇异之。
于时洪英首座
机锋不可触。
与师齐名。
邵武人
众中号邵武
关西
久之辞去。
寓止翠岩顺禅师
曰。
子种性迈往。
而契悟广大。
临济欲仆。
子力能支之。
厚自爱。
南公黄龙
师复往焉。
南公曰。
适令侍者捲帘。
问。
渠捲起帘时如何。
曰。
照见天下。
放下帘时如何。
曰。
水泄不通。
不卷不放时如何。
侍者无语。
汝作么生。
曰。
和尚侍者
下涅槃堂始得。
南公厉曰。
关西人果无头脑。
乃顾旁僧。
师指之曰。
只这僧也未梦见。
南公大笑。
自是门下号伟异博大者。
见之詟缩。
南公入灭。
衡岳
还首众僧于仰山
熙宁五年
高安
太守钱公弋。
先候之。
师复谒。
有獒逸出屏间。
师方趋逆之。
少避乃进。
钱公嘲曰。
禅者固能教诲蛇虎。
乃畏狗乎。
曰。
易伏隈嵓虎。
难降护宅龙。
钱公叹曰。
人不可虚有名。
洞山圣寿两刹。
十有二年。
谢事东游三吴。
金陵
时舒王食官使禄。
居定林。
闻师至。
倒屣出迎。
王问。
诸经皆首标时处。
圆觉经独不然。
何也。
曰。
顿乘所演。
直示众生。
日用现前。
不属今古。
只今老僧相公
同入大光明藏
游戏三昧。
互为宾主。
非干时处。
又问。
经曰。
一切众生皆證圆觉。
圭峰以證为具。
谓译者之讹。
如何。
对曰。
圆觉如可改。
维摩亦可改也。
维摩岂不曰。
亦不灭受。
而取證。
夫不灭受蕴。
而取證者。
与皆證圆觉之意同。
盖众生现行无明
即是如来根本大智。
圭峰之言非是。
王大悦
称赏者累日。
施其第为寺。
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
舒王以师道行。
闻 神考
赐号真净
未几厌烦阓。
高安
庵于九峰之下。
名曰投老。
学者自远而至。
六年而移住归宗
又二年。
张丞相时由左司
金陵酒官
起帅昌。
庐山
见师康强。
尽礼力致之。
以居泐潭。
俄退居云庵
崇宁元年十月旦日示疾。
十五日疾愈。
料理平生玩好道具。
件件疏之。
散诸门弟子。
十六日中夜
沐浴更衣跏趺。
众请说法。
师笑曰。
今年七十八。
四大相离别。
火风既分散。
临行休更说。
遗诫皆宗门大事。
不及其私。
言卒而寂。
七日阇维。
五色成𦦨。
白光上腾。
烟所及。
皆成舍利。
道俗千馀人。
皆得之。
分建塔于泐潭。
宝莲峰之下。
洞山云洞之北。
赞曰。
云庵以天纵之姿。
不由师训。
自然得道。
特定宗旨于黄龙而已。
其沮坏义学。
剖发幽翳。
以乐说之辨。
洗光佛日。
使舒王敬诚心服。
至献名于 天子。
施第为宝坊。
道显著矣。
然犹掉头不顾。
甘自放于万壑千岩之间。
究观施设。
其心不肯。
后𤅬山曹溪
盖一代宗师之典型。
后来衲子模楷也。
释守智北宋 1025 — 1115
全宋诗
释守智(一○二五~一一一五)俗姓陈剑州(今四川剑阁)人。
年二十三受具于建州开元寺,后住潭州云盖,乃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退居西堂,闭户三十年。
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九十一。
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五有传。
今录诗四首。
释祖心北宋 1025 — 1100
全宋诗
释祖心(一○二五~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今属广东)人。
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年十九出家,初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往依黄檗南公
后继席黄龙。
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
赐号宝觉
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祖心(一○二五 — 一一○○)号晦堂俗姓邬
南雄始兴人
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少为儒生,有声。
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忽复明,乃依龙山寺沙门惠全。
后参云峰悦禅师,三年无所得。
往依黄檗南禅师,四年不大发明。
复上云峰,会谢世,就止石霜,因阅《传灯》,自此开悟,径回黄檗,后继席黄龙。
宋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
赐号宝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
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祖心(一○二五—— 一一○○)俗姓邬,或云姓郭,南雄州始兴(今广东始兴)人。
本儒生,年十九出家,历访名师。
南昌黄龙山依临济宗大师慧南,终得其法。
后继慧南主讲席十有二年,法门大兴。
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尝以「晦」名其堂人称晦堂禅师
黄庭坚曾师事之。
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大师
著有《宋镜会要》二卷(存)、《宝觉祖心禅师语录》一卷(存)。
见《豫章文集》卷二四《黄龙心禅师塔铭》,《禅林僧宝传》卷二三。
禅师出于邬氏。
讳祖心
南雄始兴人也。
少为书生有声。
年十九而目盲。
父母许以出家。
辄复见物。
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
明年试经业。
而公独献诗。
得奏名。
剃发继住受业院。
不奉戒律。
且逢横逆。
于是弃之。
入丛林。
云峰悦禅师
留止三年。
难其孤硬。
将去。
曰。
必往依黄檗南公
公至黄檗四年。
知有而机不发。
又辞而上云峰。
谢世。
因就止石霜
无所参决。
试阅传灯。
至僧问多福禅师曰。
如何是多福一丛
曰。
一茎两茎斜。
僧曰不会。
曰。
三茎四茎曲。
此时顿觉亲见二师。
径归黄檗
方展坐具。
南公曰。
子入吾室矣。
公亦踊跃自喜。
即应曰。
大事本来如是。
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
百计搜寻。
南公曰。
若不令汝如此究寻。
到无用处。
自见自肯。
吾即埋没汝也。
公从容游泳。
陆沉众中。
时时往决云门语句。
南公曰。
知是般事便休。
汝用许多工夫作么。
曰。
不然。
但有纤疑在。
不到无学。
安能七纵八横。
天回地转哉。
南公肯之。
已而往翠岩真禅师
真与语大奇之。
依止二年。
而真殁。
乃还黄檗
南公使分座令接纳。
后来南公迁住黄龙
公往谒。
泐潭月禅师
以经论精义入神。
闻诸方同列笑之。
以谓政不自歇去耳。
乃下乔木入幽谷乎。
曰。
彼以有得之得。
护前遮后。
我以无学之学。
朝宗百川。
中以小疾医漳江
转运判官夏倚公立。
雅意禅学。
杨杰次公
而叹曰。
吾至江西
恨未识南公
次公曰。
有心上座。
漳江
公能自屈。
不待见南也。
公立见公剧谈。
神思倾豁。
至论肇论会万物为自己者。
及情与无情共一体。
时有狗卧香卓下。
公以压尺击狗。
又击香卓曰。
狗有情即去。
香卓无情自住。
情与无情。
如何得成一体。
公立不能对。
曰。
才入思惟。
便成剩法。
何曾会万物为自己哉。
又尝与僧论维摩曰。
三万二千师子宝座。
入毗耶小室。
何故不碍。
为是维摩所现神力耶。
为别假异术耶。
夫难信之法。
故现此瑞。
有能信者。
始知本来自有之物。
何故更信。
曰。
若无信入。
小必妨大。
虽然既有信法。
从何而起耶。
又作偈曰。
楼阁门前才敛念。
不须弹指早开。
扄善财一去无消息。
门外春来草自青。
其指法亲切。
方便妙密。
多类此。
南公入灭。
公继住持十有二年。
然性真率。
乐从事于务。
五求解去。
乃得谢事闲居。
而学者益亲。
谢景温师直
潭州
虚大沩以致公。
三辞不往。
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
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
曰。
愿见谢公。
不愿领大沩也。
马祖百丈已前。
无住持事。
道人相寻。
于空闲寂寞之滨而已。
其后虽有住持。
王臣尊礼。
天人师
今则不然。
挂名官府。
如有户藉之民。
直遣伍伯追呼之耳。
此岂可复为也。
师直闻之。
不敢以院事屈。
愿一见之。
公至长沙
师直愿受法训。
公为举其纲。
其言光明广大。
如青天自日之易识。
其略曰。
三乘十二分教。
还同说食示人。
食味既因他说。
其食要在自己亲尝。
既自亲尝。
便能了知其味。
是甘是辛。
是咸是淡。
达磨西来。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亦复如是。
真性既因文字而显。
要在自己亲见。
若能亲见。
便能了知。
目前是真是妄。
是生是死。
既能了知。
真妄生死。
返观一切语言文字。
皆是表显之说。
都无实义。
如今不了。
病在甚处。
病在见闻觉知。
为不如实知。
真际所诣。
认此见闻觉知。
为自所见。
殊不知此见闻觉知。
皆因前尘而有分别。
若无前尘境界。
即此见闻觉知。
还同龟毛兔角。
并无所归。
师直闻所未闻。
又答韩侍郎宗古问曰。
承谕昔时开悟。
旷然无疑。
但无始已来习气。
未能顿尽。
外无剩法者。
不知烦恼习气是何物。
而欲尽之。
若起此心。
翻成认贼为子也。
从上以来。
但有言说。
乃至随病设药。
纵有烦恼习气。
但以如来知见治之。
皆是善权方便。
诱引之说。
若是定有习气可治。
却是外有法。
而可尽之。
譬如灵龟曳尾于涂。
拂迹迹生。
可谓将用心。
转见病深。
苟能明心。
外无法。
法外无心。
法既无。
更欲教谁顿尽耶。
公以生长极南。
少以宏法。
栖息山林。
方太平时代。
欲观光京师
以饯馀年。
乃至京师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
尽礼迎之。
庵于国门之外。
久之南还。
再游庐山
彭器资之守九江
公见之。
器资从容问公。
人临命终时。
有旨决乎。
曰。
有之。
曰。
愿闻其说。
曰。
器资死即说。
器资起增敬曰。
此事须是和尚始得。
盖于四方公卿。
合则千里应之。
不合则数舍亦不往。
有偈曰。
不住唐朝寺。
闲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
故旧一枝藤。
乞食随缘去。
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
不是岭南能。
可以想见公人物。
黄龙南公
道貌德威
极难亲附。
虽老于丛林者。
见之汗下。
公之造前。
意甚闲暇。
终日语笑。
师资相忘。
四十年间。
士大夫闻其风。
而开发者众矣。
惟其善巧无方。
普慈不间。
人未之见。
或慢谤。
承颜接辞。
无不服膺。
公既腊高。
益移庵深入。
栈绝学者。
又二十馀年。
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殁。
阅世七十有六。
坐五十有五夏。
赐号宝觉
葬于 南公塔之东。
号双塔
有得法上首。
惟清自有传。
赞曰。
公于南公圆寂之日。
作偈曰。
昔人去时是今日。
今日依前人不来。
今既不来昔不往。
白云流水空裴回。
谁云秤尺平。
直中还有曲。
谁云物理齐。
种麻还得粟。
可怜驰逐天下人。
六六元来三十六。
追玩南公曰。
随汝颠倒所欲。
斗七北斗八之语。
此老为克家之子。
呜呼陨此伟人。
世间眼灭。
惟此未尝不折。
读其陈迹。
尚若雨霁之
望东南之
皎然万星之中。
忘其身在唾雾间也。
释庆闲北宋 1029 — 1081
全宋诗
释庆闲(一○二九~一○八一)俗姓卓福州古田(今属福建)人。
吉州仁山隆庆院,为黄龙南禅师法嗣,岳下十二世。
年十一,事建州升山资庆长老德圆,十七得度,二十远游。
神宗熙宁间庐陵隆庆
未期年徙居钟陵龙泉,不逾年复居隆庆
元丰四年卒,年五十三。
事见《栾城集》卷二五《闲禅师碑》,《禅林僧宝传》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庆闲
福州古田卓氏子。
母梦胡僧授以明珠。
吞之而娠。
及生白光炤室。
幼不近酒胾。
年十一。
建州升山长老
十七削发受具。
二十辞师远游。
见诸大老。
最后印心黄龙南公
公每叹曰。
祖师之道。
不坠于地。
在斯人也。
公在世。
学者已归之。
公既寂。
一时尊宿。
无出其右者。
熙宁间
庐陵太守张公鉴。
请居隆庆
未期年。
钟陵太守王公韶。
请居龙泉
不逾年。
以病求去。
庐陵道俗。
以其舍龙泉也。
舟载而归居隆庆西堂。
事之益笃。
师性纯至。
无所嗜好。
貌丰硕。
寡言语。
所至独处。
罕与人接。
有即者一举手而去。
初师之在黄檗也。
与翠岩顺公。
并事南公为父。
机无所让。
顺诉于南公曰。
轻易。
且语未辩触净。
南公曰。
法如是。
以情求
乃成是非。
其可哉。
元丰四年三月七日
告众将入灭。
说偈曰。
露质浮世。
奄质浮灭。
五十三岁。
六七八月。
南岳天台
松风涧雪。
珍重知音。
红炉优钵。
泊然坐逝。
神色不变。
手足和柔。
发剃复出。
众愿留事全身。
长老利俨
遵遗命阇维。
薪尽火灭。
跏趺不散。
益以油薪乃化。
是日云起风作。
飞瓦折木。
烟气所至。
草木砂砾之间。
皆得舍利。
如金色。
碎之如砂。
细民拾而鬻之。
数日不绝。
计所获几数斛。
苏子由
欲为作记。
而疑其事。
方卧痁。
梦有诃者曰。
此何疑哉。
疑即病矣。
子由
梦中作数百言。
甚隽伟。
醒而续成之。
病亦随愈。
铭略曰。
稽首三界尊。
师不止此。
悯世狭劣故。
聊示小者尔。
知言哉。
释昭庆北宋 ? — 1089年8月16日
乌江惠济院禅师
名昭庆
字显之
泉州林氏子。
少𧿧弛任气。
为巨贾。
往来海中十数年。
资用甚饶。
一日尽所有财物属同产。
使养其亲。
徒手入漳州开元寺
出家受具戒。
乡人异之。
居无何。
谓其曹曰。
出家儿。
当寻师访道。
求脱生死。
若匏系一方。
土偶人耳。
遂过岭。
遍参知识。
后见黄龙南公
示以三关语。
漫不省。
因服役左右久之。
尽得其道。
因嗣焉。
出世凡三坐道场。
高邮之乾明。
乌江之惠济。
广陵之建隆。
惟惠济僻在深山中。
地有汤泉
人迹罕至。
心乐居之。
乾明䢖隆。
𤽤为檀越士大夫所强。
遁去不获。
非其好也。
师所得法。
广大微妙。
又学术无不通达。
其为人说法。
或以经论。
或以老庄。
或卜筮。
或方药。
乃至一切种种俗谛事。
随其根器。
示大方便。
不独守古人言句。
自唐以来。
禅家盛行于世。
惟云门临济两宗。
是时云门苗裔。
分据大刹。
相望淮浙上。
临济之后。
自江以北。
惟一师人。
故云门之徒。
或不以师为然。
师闻而笑曰。
此吾所以为临济儿孙也。
师晚岁多病。
谢住持事。
寓止高邮
醴泉法嗣。
处安会中。
元祐四年八月十六日
说偈迁化。
广陵檀越。
奉灵骨归建隆起塔。
士大夫中。
执弟子礼者。
龙图阁直学士孙觉莘老
乌江承议郎阎木求仁等。
然为役之久。
缘契最深者。
无如秦少游观
时在京。
遥为铭其塔。
释元祐北宋 1030 — 1095
全宋诗
释元祐(一○三○~一○九五)俗姓王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
南岳下十二世,黄龙慧南禅师法嗣。
历住道林、玉涧、云居诸寺。
哲宗绍圣二年卒,年六十六。
禅林僧宝传》卷二五、《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偈四首。
释利俨
利俨
黄龙南嗣也。
有天悟。
为黄龙所重。
开法庐陵隆庆
禅衲宗之。
机锋所至。
犹太阿孟劳。
剸犀彻札。
无留行者。
时黄龙弟子。
东林总
晦堂心
罗汉祐。
洞山文。
皆各阐化一方。
师独后出。
有问。
龙安
龙曰。
其视以我。
盖密契如此。
师倡道。
熙宁乙卯
至元祐辛未
十有七年。
其法语之传者绝少。
皆自痛剪苛扫。
不啻卷云收潦焉。
故其法化之广。
不得与诸山齿。
致后世几不知有师名也。
惜哉。
释清源
清源
号潜庵
洪州新建邓氏子。
世力田。
幼超卓。
短小精悍。
去依洪崖法智为童子。
年二十一。
落发受具戒。
时武泉尝。
宝峰月。
云居舜。
道价压丛林。
师游三老间。
皆蒙器许。
而疑终未决。
后亲见黄龙南公
凡入室。
令坐于傍。
与云庵同造积翠。
师为侍者七年。
南公殁。
隐迹西山
西山慧严院。
僧死。
屋无像设露坐。
师见而叹曰。
古人斫山开基致无为。
有忍怀不举哉。
乃求居。
以修完之。
不五年而殿阁崇成。
百具鼎新
即弃去。
庐山
康太守徐公。
闻师名。
延居山清隐寺。
寺在大江之北。
面揖庐山
师门风孤峻。
学者皆望而退。
以故单丁住山。
十有八年。
晨香夕灯。
升堂说法。
如临千众。
而丛林所服玩者莫不具。
时时钁地处置。
尝云。
先师初事栖贤諟。
泐潭澄
更二十年。
宗门奇奥。
经论要妙。
莫不贯穿。
及因文悦以见慈明。
一字无用
设三关以验天下禅者。
而禅者如叶公画龙。
龙见即怖。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大智如文殊师利
欲问空王佛义。
即遭摈出。
以其堕艰难。
故起现行耳。
有僧。
依师住十二年学。
令住净众寺
辞行。
师谓曰。
汝虽在此费岁月。
实不识吾家事。
倘嗣法。
当不以世俗欺诳为心。
其人乃嗣翠岩机焉。
隐君子潘延之
与为方外友。
迎师归西山
而州郡文争。
命居天宁。
衲子方云趋座下。
一时名士。
抠衣问道。
师以目疾。
隐居龙兴寺房。
户外之履亦满。
上蓝忠公。
法侄也。
延师居寺之东堂。
事之如其师。
师年八十而丧明。
学者益亲附之。
有欲板其语要流通。
师投拒曰。
若吾语。
深契佛祖。
从今百日间复明。
则副汝请。
如期果愈。
先是觉范洪公
證狱太原
拴缚在旅邸。
人讳见之。
师独冒雨步至。
抚慰为死诀。
明年归复见师。
师轩渠笑曰。
吾不意乃复见子。
觉范序之曰。
呜呼。
佛法䆮远。
坏衣瓦器之人。
亦有侈欲。
为人师者。
争慕华构便软煖。
公独举颓坏而新之。
争欲致弟子。
不问智愚。
欲出门下。
而公独精粗之。
争欲坐八达衢头。
以自卖其道。
而公独居荒远。
以自珍之
争好势利恶丑。
而公独犯众恶。
自信而力行之。
每谓弟子曰。
无事外之理。
理外之事。
观其措置。
岂其真然之者耶。
师终时几百岁也。
释智策南宋 1117 — 1192
涂毒禅师
名智策
祖籍天台陈氏。
幼入塾强记。
父携游桐柏宫
见古石相。
问曰。
此为谁。
其父曰。
周之义士伯夷叔齐也。
低首。
良久曰。
审如是。
则人世富贵不足取矣。
父奇之。
又过护国寺
遍观僧寮佛舍。
恍忆前因。
坚求脱白。
父亦不阻其志。
遂为大僧。
首谒国清光。
光指见万寿圆。
圆曰。
甚处来。
对曰。
天台
曰。
智者大师么。
曰。
即今亦不少。
曰。
因甚在你脚跟下。
曰。
当面蹉过。
圆曰。
上人不耘而秀。
不扶而直。
款之不可。
云岩游老人退居武宁
趋求依。
道经云居。
阻雪月馀。
偶闻板声大悟
不俟霁。
武宁
庭坐。
乃指曰。
何处见神见鬼来。
曰。
打破虚空。
全无把柄。
摇手曰。
未在。
曰。
东家暗坐。
西家厮骂。
大喜曰。
他日起家。
一麟足矣。
于是亲侍。
久之辞应双径。
曰。
阐扬一代时教。
必须福与慧齐。
汝福不逮慧。
吾为汝忧。
对曰。
惟愁己眼不明。
己眼若明。
即独对圣僧吃饭。
何歉焉。
以为贤。
既而果一人大唱黄龙之道。
盖游初为儒生。
不屑贡籍。
弃名。
成都
道遇黄山谷
山谷风骨不凡。
乃同舟下江陵
竟染衣匡庐
而投机于湛堂准
准之师真净文
文师黄龙南
之四世祖也。
年九十三。
退休武宁
扁曰典牛
典牛之户。
无冗履閒。
和牧牛颂。
张无尽居士
其颂曰。
两角指天。
四蹄踏地。
拽断鼻绳。
牧甚屎屁。
无尽发笑曰。
狂翁故态也。
主丛席。
其拈提大类湛堂
操重坚劲。
又似黄龙。
故黄龙三关之旨。
至策为之一新。
尝举教中道。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虽然恁么正是捕得老鼠。
打破油瓮。
怀禅师道。
汝眼在甚么处。
虽则识破释迦老子
拈䭔舐指。
径山则不然。
色见声求也不妨。
百花影里绣鸳鸯。
自从识得金针后。
一任风吹满袖香。
又曰。
一见便见。
犹隔铁围。
玄沙老汉脑后痛锥名高。
岂在镌顽石路上。
行人口似碑。
庆元庚申秋
上堂抚法座曰。
此床子我不复临矣。
汝等当以祭我。
明日沐浴。
更衣端坐。
命供头设祭。
弟子如命。
鞠躬拜跪。
宣其
倾听。
至尚飨。
为之一笑。
遂引声曰。
四大既分飞。
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
万里转光辉。
竟化。
赞曰。
眇视报缘。
独尊道眼。
盛衰之迹。
何足浼焉。
此盖中峰赞公生平之略也。
或怪公大泄典牛之气。
门士如云。
全不肯诺。
岂王刀有异耶。
抑精金跃冶乎。
虽然不肯诺中即肯诺矣。
末法觅人肯诺。
起自雌黄。
哀哉。
释识里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识里者,本名必兰纳识里北庭感木噜国人。
止行二字略也。
生而颖异,幼习辉和尔西域书,长能贯通三藏,晓西北诸国语言。
大德六年,奉敕从帝师受戒于广寒殿,代帝出家,更赐今名,盖初名只刺瓦弥的也。
皇庆中,命译诸梵经。
延祐初,特赐银印光禄大夫
时诸番朝贡,表笺文字无能识者,皆令识里译进。
会有以金刻字为表,诸吏愕然,乃遣识里视之,廷中睽睽,观所以对,识里取案上墨汁涂金叶,审其字,左右执笔以待,乃口诵表中语及使人名氏与贡物之数,书而上之。
明日廷献,有司察其物色与所译书无少差异,众莫不服其博洽,亦莫测所从受,或以为神悟云。
寻赐开府仪同三司,仍赐三台银印,兼领功德使司事,厚其廪膳。
至治三年,更赐金印,特授沙津阿古齐,且命为诸国引进使
至顺二年,又赐玉印,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宏辩三藏国师
三年安西王子事,死焉。
其所译经,汉字则有《楞严经》,西竺梵书则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般经》、《称赞大乘功德经》,番书则有《不思议禅观经》,都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