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释崇信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史不言其姓。
渚宫之卖饼家。
而适与天皇寺邻。
悟禅师方为寺住持
以弱龄。
日挟饼笥入市。
必先馈
每食毕。
辄留其一。
以遗信。
念曰。
饼固我所遗者。
而返以遗我。
岂别有指哉。
尝间问焉。
曰。
是汝持来。
复汝何咎。
闻而有省。
即求出家。
因而摄受之曰。
汝昔名崇福。
今信吾言。
宜名崇信
由是躬操井臼。
以事
一日问曰。
某甲自来不蒙和尚指示心要。
曰。
若是心要。
吾未尝不指示汝。
曰。
何处指示。
曰。
汝擎来。
吾为汝接。
汝行食来。
吾为汝受。
汝和南时。
吾便合掌。
何处不是心要。
而须别指示耶。
俯首良久。
曰。
见则便见。
拟思即差。
因问曰。
如何保任。
曰。
任性逍遥。
随缘放旷。
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
后居澧阳龙潭
尚书李翱请也。
僧问。
髻中珠谁人得。
答曰。
不赏玩者。
进曰。
安著何处。
答曰。
有处即道来李尚书问。
如何是真如般若。
答曰。
我无真如般若。
尚书曰。
遇和尚
答曰。
此犹是分外之言。
德山鉴既嗣法。
以起其宗故龙潭之宗。
至于今不衰。
僧希迁唐 700 — 79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陈氏
端州高要人
在孕母即厌恶荤血。
及生岐嶷。
异群童。
既冠重然诺。
色气和易。
性刚悍。
为人所畏伏。
乡俗多淫祀。
顺时率椎牛酾酒。
歌舞丛祠中。
以祈福。
往往毁丛祠。
夺牛纵之。
父兄不能禁。
然亦未尝有灾祸。
近远由是稍信。
寻趋曹溪
大鉴
鉴器之。
因曰。
苟欲为我弟子者。
必能肖我可也。
笑曰诺。
自尔上下罗浮三峡间。
开元十六年
受具戒于罗浮而归。
夜梦己与大鉴乘钜龟。
游池水中。
觉而自喜。
曰。
龟灵智。
池性海。
兹吾与师。
乘灵智以游性海久矣。
梦之其殆将以施化乎。
未几庐陵清凉山思禅师补处曹溪
复往承之。
当是时。
思公之门。
学者莫之计。
思公语人曰。
众角虽多。
一麟足矣。
天宝初
衡山南寺
寺东有石如台。
绝出物表。
就结庵。
以居其上。
因号石头和尚
岳中宿德固瓒让三师
曹溪之徒也。
犹曰。
石头真师子吼。
师子儿闻能无勇猛。
由是门人日进。
问如何是解脱。
答谁缚汝。
问如何是净土。
答谁垢汝。
机敏而当。
皆此类。
广德二年
门人请下居梁端。
时天下佛法。
江西大寂
湖南主石头云。
贞元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顺化
寿九十一。
腊六十三。
门人慧朗波利道悟道铣智舟。
共建塔于东岭。
塔成之三十年。
长庆中
国子博士刘轲。
素明玄理。
元尚祖风。
偶会道铣盛述先师之道。
轲追迎前烈。
为文其碑。
谥无际
塔号见相。
释希迁
姓陈氏
端州高安人也。
母方怀孕不喜荤血。
及生岐嶷。
虽在孩提不烦保母。
既冠然诺自许未尝以气色忤人。
其乡洞䝤民畏鬼神多淫祀。
率以牛酒祚作圣望。
辄往毁丛祠夺牛而归。
岁盈数十。
乡老不能禁其理焉。
大鉴禅师南来学心相踵。
乃直往大鉴
衎然持其手且戏之曰苟。
为我弟子当肖
[这-言+(占@口)]尔而笑曰。
诺既而灵机一发廓若初霁。
自是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
开元十六年罗浮受具戒。
是年归就山。
梦与大鉴同乘一龟泳于深池。
觉而占曰。
龟是灵智也。
池是性海也。
吾与师乘灵智游性海久矣。
又何梦邪。
后闻庐陵清凉山思禅师曹溪补处。
又摄衣从之。
当时思公之门学者麇至。
及迁之来乃曰。
角虽多一麟足矣。
天宝初始造衡山南寺
寺之东有石状如台。
乃结庵其上杼载绝岳。
众仰之号曰石头和尚焉。
初岳中有固瓒让三禅师
曹溪门下。
佥谓其徒曰。
彼石头真师子吼。
必能使汝眼清凉。
由是门人归慕焉。
或问解脱。
曰谁能缚汝。
问净土。
曰谁能垢汝。
其答对简速皆此类也。
广德二年门人请下于梁端。
江西大寂
湖南主石头。
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
贞元六年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五日顺化
春秋九十一。
僧腊六十三。
门人慧朗波利道悟道铣智舟。
相与建塔于东岭。
塔成三十载。
国子博士刘轲。
素明玄理钦尚祖风。
与道铣相遇盛述先师之道。
轲追仰前烈为碑纪德。
长庆中也。
敕谥无际大师
塔曰见相焉。
僧鉴空中唐 759 — 8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齐氏
吴郡人
始名君房
世儒者。
读书通大意。
不务记忆。
而著述中时病尤困。
家贫。
干谒吴楚诸侯。
无所遇。
得钱才盈贯。
则疾作。
尽费以医药。
然后愈。
元和初
钱唐
属岁大侵。
念丐午餐于天竺寺
孤山寺西。
则饿困不能进。
坐湖堤上。
雪涕长喟。
俄有梵僧笑其傍曰。
师秀才
旅游趣向亦足未。
于是闻其呼之异也。
而疑之。
姑应之曰。
足矣。
且师呼法师
谓谁欤。
梵僧曰。
子曾不忆诵法华经于洛京之同德寺乎。
曰。
吾生年已四十五矣。
足迹未尝一印洛京地
又何知夫同德寺哉。
曰子方且为饥火所烧。
宜不能知也。
遽探囊出一枣如拳许。
曰此吾国所产。
上智食之。
能了知三际。
智则仅了前生。
掬水咽之。
遂枕石而寝。
寤则洞忆同德讲经事。
如昨日。
即问曰。
震和尚安在。
曰攀缘未断。
再生蜀中为僧。
今则断矣。
曰神上人安在。
曰宿愿力故。
扬化无佛法地。
悟法师安在。
曰渠尝于香山石佛像前发愿。
以为苟不證无上菩提者。
当为武士
以纾国难。
今闻已仕为大将军矣。
梵僧因复语曰。
当时俦侣并我与子凡五人。
就中获解脱者。
惟我耳。
其三人虽未出生死。
而犹以进脩。
不致下劣。
独子以广说异端于狮子座上。
学者。
使于理。
妄起分别。
且怠于律己。
或缺戒珠。
果报宜然。
无足恨者。
遽拜曰。
和尚慈悲。
幸垂哀救。
梵僧探囊出一镜。
背面莹彻。
曰夫世间贵贱之分。
人生脩短之期。
若佛法之盛衰兴替。
览此可知也。
一览谢曰。
谨佩诲饬。
梵僧仍纳镜囊中而去。
行十许步。
竟失所往。
是夕投师落发于灵隐寺
受具参方。
行益孤峻。
大和元年
洛阳龙门天竺寺
河东理说其事。
偶曰。
我寿至七十七。
腊三十二。
持钵乞食。
馀有九年
死后则佛法其衰乎。
理诘之。
默不加答。
乃索笔题经藏北垣曰。
兴一沙衰恒河沙
兔而罝犬而拿。
牛虎相交角与牙。
宝檀终不灭其花。
后不知所终。
释鉴空
俗姓齐
吴郡人也。
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
壮岁为诗不多靡丽。
常困游吴楚间。
已四五年矣。
干谒侯伯所润无几。
钱或盈贯则必病生。
用罄方差。
元和初钱塘属其荒俭。
乃议求餐于天竺寺
孤山寺西馁甚不前。
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
俄有梵僧临流而坐。
笑曰。
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
曰。
旅游滋味则已足矣。
法师之呼一何乖谬。
盖以未为僧时名君房也。
梵僧曰。
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
曰。
生身已四十五岁矣。
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
又何洛中之说。
僧曰。
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忆故事。
遂探囊出一枣。
大如拳许。
曰此吾国所产。
食之者。
上智知过去未来事。
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
饥极
掬泉饮之。
忽欠呻枕石而寝。
顷刻乃悟。
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
因增涕泣问僧曰。
震和尚安在。
曰专精未至再为僧矣。
今则断攀缘也。
神上人安在。
曰前愿未满。
悟法师焉在。
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
若不證无上菩提。
必愿为赳赳贵臣。
昨闻已得大将军矣。
当时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脱。
独汝为冻馁之士也。
泣曰。
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
三十馀年拥一褐。
浮俗之事决断根源。
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
僧曰。
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
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
戒珠曾缺膻气微存。
声浑响清终不可致。
质伛影曲报应宜然。
曰。
为之奈何。
僧曰。
今日之事吾无计矣。
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
背面皆莹彻。
曰。
要知贵贱之分脩短之期佛法兴赞吾道盛衰。
宜一鉴焉。
览照久之。
谢曰。
报应之事荣枯之理。
谨知之矣。
僧收鉴入囊。
遂挈而去。
行十馀步旋失所在。
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
大和元年洛阳
龙门天竺寺河东柳珵
亲说厥由向
之说事皆不常。
且甚奇之。
曰。
我生世七十有七。
僧腊三十二。
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
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
诘之。
默然无答。
乃索䄇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
曰兴一沙衰恒河沙
兔而罝。
犬而拿。
牛虎相交与角牙。
宝檀终不灭其华。
系曰。
食梵僧之而知宿命者。
与茹雪山之药解诸国言音同也。
览鉴而知吉凶者。
与窥图澄涂麻掌同也。
临鉴岂偶然耶。
非常人之遇也。
空公题谶而答塞柳珵之问。
验在会昌之毁教矣。
武宗
勒僧尼反俗。
计二十万七千馀人。
坼寺并兰若共四万七千有奇。
故云兴一沙衰恒河沙
兔在罝犬仍拿言残害之甚。
乙丑毁法丙寅厌代。
佛法喻宝檀之树终不绝其华蘤芬馥。
故云也。
苟非异人何以藏往考来之若是乎。
释鉴空
俗姓齐氏
吴郡人也。
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
壮岁常困。
游吴楚间。
已四五年矣。
元和初值钱唐荒俭。
乃议求餐于天竺寺
孤山寺西喂甚不前。
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
俄有梵僧临流而坐。
笑曰。
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
曰。
旅游滋味则已足矣。
法师之呼一何乖谬。
梵僧曰。
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
曰。
生身已四十五岁矣。
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
又何洛中之说。
僧曰。
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记忆故事。
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
此吾国所产。
食之者。
上智知过去未来事。
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
饥极掬泉饮之。
忽欠伸枕石而寝。
顷刻乃悟。
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
因增涕泣。
问僧曰。
震和尚安在。
曰专精未至。
再为僧矣。
今则断攀缘也。
神上人安在。
曰前愿未满。
悟法师焉在。
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
若不證无上菩提。
必愿为赳赳贵臣。
昨闻已得大将军矣。
当时云水五人惟吾得解脱。
独汝为冻馁之士也。
泣曰。
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
三十馀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
何期福不完乎。
坐于饥冻。
僧曰。
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
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
戒珠曾缺膻气微存。
声浑响清终不可致。
质伛影曲报应宜然。
曰。
为之奈何。
僧曰。
今日之事吾无计矣。
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
乃探钵囊取一鉴。
背面皆莹彻。
曰。
要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
佛法兴替。
吾道盛衰。
宜一鉴焉。
照久之谢曰。
报应之事。
荣枯之理。
谨知之矣。
僧收鉴入囊。
遂挈而去。
行十馀步旋失所在。
是夕投灵隐寺
出家受具足戒。
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
大和元年洛阳
龙门天竺寺河东柳珵
亲说其由。
之说事。
皆不常且甚奇之。
曰。
我生世七十有七。
僧腊三十二。
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
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
诘之。
默然无答。
乃索䄇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
曰兴一沙衰恒河沙
兔而罝。
犬而拿。
牛虎相交与角牙。
宝檀终不灭其华。
姓齐
吴郡人
少小贫苦。
惟勤于学。
元和初
钱塘
属其荒俭。
乃议求餐于天竺寺
孤山寺西。
馁甚不前。
因临流雪涕。
悲吟数声。
俄有梵僧。
临流而坐。
笑曰。
师秀才
旅游滋味足未。
曰。
旅游滋味。
则已足矣。
法师之呼。
一何乖谬。
盖以未为僧时名君房也。
梵僧曰。
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
德寺乎。
曰。
生身已四十五岁。
盘桓吴楚间。
未尝涉京口
又何洛中之说。
僧曰。
子应为饥火所烧。
不暇忆故事。
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
此吾国所产。
食之者。
上智知过去未来事。
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
饥极。
掬泉饮之。
忽欠呻。
枕石而𥨊。
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
如昨日焉。
因增涕泣。
问僧曰震和尚安在。
曰专精未至。
再为僧矣。
今则断攀缘也。
神上人安在。
曰前愿未满。
悟法师焉在。
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
戏发大愿乎。
若不證无上菩提。
必愿为赴赳贵臣。
昨闻已得大将军矣。
当时云水五人。
唯吾得解脱。
独汝为冻馁之事也。
泣曰。
某四十许年。
日唯一餐。
三十馀年。
拥一褐。
浮俗之事。
决断根源。
何期福不完。
坐于饥冻。
僧曰。
由师子座上。
广说异端。
使学空之人。
心生疑惑。
戒珠曾缺。
膻气微存。
声浑响清。
终不可致。
质个影曲。
报应宜然。
曰为之柰何。
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
他生之事。
警于吾子焉。
乃探钵囊。
取一鉴背面皆莹彻。
曰。
要知贵贱之分。
修短之期。
佛法兴替。
吾道盛衰。
宜一鉴焉。
览照久之。
谢曰。
报应之事。
荣枯之理。
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
遂挈而去。
行十馀步。
旋失所在。
是夕投灵隐寺出家。
受具足戒。
后游名山。
愈高苦节。
僧端甫中唐 770 — 83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族赵氏。
天水
世为秦著姓。
母张梦。
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舍利囊中。
使吞之。
及娩。
见所梦僧。
白昼入室。
摩其顶曰。
教法必赖以大兴。
言讫讫失所在。
高颡深目。
大颐方口。
身六尺五寸。
音吐如钟。
始十岁。
沙弥
崇福寺道悟禅师
十七岁。
受具戒为比丘
安国寺
学毗尼于崇福寺律师
传唯识论于安国寺素法师
究涅槃经于福林寺法师
既而梦。
梵僧以琉璃器。
满盛舍利。
使吞之曰。
三藏大教。
尽纳汝腹矣。
自是妙智宏辨。
囊括川注。
而谒文殊于清凉。
阐华严于太原
其声闻之美。
达于帝聪。
德宗朝。
出入宫禁。
抗论儒道。
赐紫方袍。
岁时锡子异等夷。
顺宗春坊
相与卧起。
视若兄弟。
恩礼特隆厚。
宪宗御极。
数幸其寺。
常承顾问。
待之不啻宾友。
仪范超迈。
辞辩华赡。
虽造次应对。
未尝不推致佛乘。
而扬搉玄理。
由是天子益重其为人焉。
乃迎真骨以祈灵。
开秘殿以请福。
左街僧事。
凡十年。
其阐扬涅槃唯识。
课持瑜伽悉地。
转上所施。
以崇饰塔庙。
务极雕绘。
而丈室单床。
惟日诵金刚经。
默观净二而已。
王公舆台。
壹以诚接。
然豪门贵族。
莫不瞻向。
议者以为其有常不轻行。
开成元年六月一日卒。
其年七月六日
茶毗于长乐之南原。
获舍利圆莹。
谥大达
塔号玄秘。
寿六十七。
腊四十三。
弟子僧尼千馀辈。
会昌中
相国公休颂德树碑原上。
释端甫
俗姓赵氏
天水人也。
世为秦著姓焉。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
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
必当大兴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
长六尺五寸。
其音如钟。
夫将欲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
固必有殊祥奇表欤。
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沙弥
十七正度比丘
安国寺
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
学毗尼于崇福寺律师
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经于福林寺法师
又梦。
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
且曰。
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当时。
囊括川注逢源会委。
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
固必有勇智宏辩欤。
无何谒文殊于清凉。
众圣皆现。
演大经于太原
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
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
岁时锡施异于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
亲之若昆弟。
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
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符彩超迈辞理响捷。
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
未尝不以阐扬为务。
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
缚吴斡蜀潴蔡荡郓。
而天子端拱无事。
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
开法场于秘殿。
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
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波。
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
固必有冥符玄契欤。
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
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
讲涅槃唯识经论。
处当仁传授宗主。
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
运三密于瑜伽。
契无生于悉地。
日持诸部十馀万遍。
指净土为息肩之地。
严金经为报法之恩。
前后供施数十百万。
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
而方丈单床静虑自得。
贵臣盛族皆所依慕。
豪侠工贾莫不瞻向。
荐金宝以致诚。
仰端严而礼足。
日有千数不可殚书。
即众生以观佛。
离四相以修善。
心下如地坦无丘陵。
王公舆台皆以诚接。
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
而已矣。
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
固必有奇功妙道欤。
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
当暑而尊容若生。
终夕而异香犹郁。
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
遗命荼毗得舍利三百馀粒。
方炽而神光月皎。
既烬而灵骨珠圆。
赐谥曰大达
塔曰玄秘。
俗寿六十七。
僧腊可数。
门弟子僧尼约千馀辈。
或讲论玄言。
或纪纲大寺
修禅秉律。
分作人师五十。
其徒皆为达者。
会昌中相国裴公休
为碑颂德焉。
俗姓赵
天水人
张夫人梦梵僧谓曰。
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
所梦僧。
白昼入其室。
摩其顶曰。
必当大兴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
高颡深目。
大颐方口。
长六尺五寸。
其音如钟。
始十岁。
崇福寺道悟禅师沙弥
十七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
学毗尼于崇福寺律师
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经于福林寺法师
又梦梵僧。
以舍利满琉璃器。
使吞之。
且曰。
三藏大教。
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
无敌于当时。
无何谒文殊于清凉。
众圣皆现。
演大经于太原
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
闻其名徵之。
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
与儒道议。
赐紫方袍。
复诏侍皇太子东朝
顺宗皇帝
深仰其风。
亲之若昆弟。
相与卧起。
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
数幸其寺。
待之若宾友。
常承顾问。
虽造次应对。
未尝不以阐扬为务。
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
其教有大不思议事。
开成元年六月一日
西向右胁而灭。
茶毗。
得舍利三百馀粒。
赐谥曰大达
塔曰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