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六月七日帆海赴香港舟过山东半岛行丈有诗次韵奉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七
漭瀁涛泷势迫天,蓟门回首渺云烟。
中流容与非遗世,左股凭凌待拍肩。
乍可乘桴从鲁叟,愿言动操访成连
明朝水击南溟上,气象真看具万千。
仲陶广州枉临香港赋赠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七
诗老三巴叹滞留,今逢仍看落炎州
中原风雨通悲啸,南海衣冠耻俊游。
一字安排俱有癖,馀生抟捖复何忧。
杜陵妻子询归计,旧绣商量换酒筹。
香港怀伯建及饮河社诸友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七
蜃气霞光罨画楼,依稀风景忆渝州
故人昔共巴山雨,乱世初浮岭海舟。
落落昌诗犹数子,沉沉观变赖双眸。
蛮夷百载兴亡地,肯许虬髯惜浪游。
坚道(在香港皇后道之南。)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七
坚道书来十二年,桄榔初见势参天。
凤靴何处留行迹,象管空能纪逝川。
珰札昔缘烽火断,梦痕宁共岁时迁。
便教相见成何味,安得车中鬓再玄。
庚子九月二十四与室人游杭州奉怀章行严丈兼柬曾履川教授香港履川年六十矣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
浓黛盘纡媚好秋,相携椎髻圣湖头。
丹枫黄菊纷供眼,水态云容欲碍舟。
方策番番吴越史,沧波渺渺凤麟洲。
一星南极劳吟望,独把清尊自献酬。
庚子九月二十四与室人游杭州奉怀章行严丈兼柬曾履川教授香港履川年六十矣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
犹迓东坡岭表行,雪堂二客俊推卿。
书帷香海怜韬迹,钟韵罗湾忆主盟。
夙共驱驰千里道,可无沆瀣十年兄
堂堂周甲辞源壮,何日归来赋两京。
追怀李任公 民国 · 巨赞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将军宽厚播仁风,民主先驱正气崇。
香港筵前交密信,首都会外达微衷。
老成谋国为猷壮,怛恻立宗理事融。
遗爱从今传百代,追情清德永无穷。
香港黄居素居士惠诗,步原韵 民国 · 巨赞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道谊常新玉可温,钟山无恙境犹存。
旧闻竞说心先物,新进唯知风动幡。
不二义高难凑泊,双非行业费辛勤。
年来画笔知何似?想越黄公深厚门。
香港感愤诗二首(选一) 清末民国初 · 陈湋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是谁掷此弹丸地,坐使红彝割据雄。
铸错已难收废铁,问天何苦弛张弓。
楼台闪烁星小,关键销亡桂管空。
怕说甘年前旧事,虎门台畔起腥风。
代挽宋教仁 清末至民国 · 吴恭亨
对联 出处:对联话
我公关系,岂来歙岑彭等伦,夜中竟被何人贼;
领土执争,较澳门香港郑重,海内同悲革命雄。
寄题八泉亭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称诗岭表三百载,化鹤归来又陆沉。
万劫骚魂咽泉水,一亭新构照江浔。
摸金幸脱群儿手,谀墓难为此日心。
且喜吾宗知政本,弦歌倘为化鸮林。
案:录自张求会《陈寅恪的家族史》(广东教育出版社二○○○年)。此诗手迹原藏香港邓又同处,题曰「散原诗人翰墨」,现已捐广州博物馆。此诗于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应南海陈樾(伯任)之邀而作,时散原庐山蒋天枢《师门往事杂录》(见《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也曾披露此诗,文字略有异,「且喜」作「稍喜。「化鸮林」作「变鸮林」。
声声慢·篆青别后罕通音问,闻近岁尝至秣陵,未及来沪。其子客香港,中飞弹,家人不以闻,篆青不久亦下世,惟余一女令柔尚在,旧都赋此追挽 清末至现当代 · 金兆蕃
 押支韵
凝脂温玉,密缕融金,别筵首荐鲨鳍。
月映觥筹,夜深斜射深卮。
殷勤主人留客,奈归心、远践秋期
悬后约、缁尘燕市,重见何时。
一问秦淮柳色,对登楼倦眼,未足栖迟。
雹碎春红,那禁桐折孤枝。
海山欲归未得,睨南云、天上同悲。
问付托,道中郎有女,试卷留遗。
己巳 清末至民国 · 黄节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雨带朝暾风又催,井泉枯竭未能回。
海扶山气行行去,鸭上枝阴脉脉哀。
湩扰羊群时亦斗(邻居畜羊,取湩羊,忽驯忽斗),书随鱼贩日还来。
地穷不负人求给,船载松江水一杯(客书来言,香港水荒,远自上海载水济民食。)
五十自述诗之二 其三 1923年 清末至民国 · 罗庶丹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湖海残生虎口馀壬子复返,客琼州,办理琼崖民政。癸丑复由琼返,在省署长内务。都督兼民政长胡汉民袁世凯所忌,解职,由陈炯明继任,即兴师讨袁。袁嗾龙济光率师攻军有内应者,发巨炮遥击督署,余亦逃出,避居陈景堂家。陈军与龙军争夺城北观音山,激战两昼夜,枪声如连珠不绝。陈宅距山不半里,屋后窗镜中流弹皆洞穿。席地而卧者历三日,脱身乘广九火车走香港。车抵九龙,海关已先得龙济光电,请派警严查由广至九之客。有形迹可疑者百数十人,皆驱至海关署,余亦与焉。税司逐一询问,分别去留。留者仍由原车送回广州。最后至余,疑为粤东官吏。余力辩其非,出名刺示之,印有广东法政学堂字样,且搜提筐中除单夹衣两袭、纸币数十张、银毫十馀元、佛教圣典一册,外无他物,身上亦只纸烟、火柴、名刺等件,乃许其往港,然已受半日拘留刑矣。后闻由原车送回广州者,被龙督捕杀十馀人,同志诸君皆陆续来港,集议收复省城香港总督因龙督之请,有允将民党引渡之说,诸同志遂分投海外,余与徐杨君变姓名,逃沪上。后徐杨君返甘肃,余独回湘。冬十一月漫游澧州,途中小轮舟触石破,几沉没。甲寅夏回省时,舟又遇险,得一帆船来获救。十月至沪上,将往广东谋进取,探知事未可图,乃访友人黄笥腴于福建,郁居连江县署,六阅月而后返;),黄巾又扰野人居乙卯六月初,余自归,甫月馀,又遭盗劫一次;)
伤心折肋罹徽索(是夕,闻东厢打门声,余即惊起,先将老小安置一室,并呼仆人起,亲开大门,令由菜园逃出呼救。旋将室中箱柜启钥,燃灯以待。盗始破门蜂拥入,余方手水烟管,立中庭,从容谓群盗曰:“尔等不过为钱而来,我并非有钱人,不信请入室搜查,随意持去可也。”时盗入室者仅十馀人,默不答一言,惟各持竹木棍,向余围扑。突有一棍直戮余左眼内角,始仆,复丛殴之,时已血流被体不能声。盗始奔入内室,而犹有一盗以绳缚余手,曳置桌下。盗去后,始知丙弟因为余解围,亦被重伤;父母家小幸无恙。余已呕血升许,舁至床上,不能转侧,得乡老陈君华山觅草药和酒捣汁啖之,以馀渣为余按摩遍身,始知痛不可耐。次晨便血数升,皮肉坟起作紫黑色,而咳血时最为痛苦。姜咏洪、杨诚庵李石渠诸亲友在城闻耗,特延红十字会西医至排山为余施治,医言左肋骨已折二条,须舁至医院或其附近,以便随时诊视。乃舆至诚庵寓中就医,二月馀始全愈;⑷余家世居望城坡辛丑迁居排山白石山房,安居十馀年,地极幽静,颇有山林之乐。民初连被盗劫二次,不能安其居,乃于乙卯冬与炳弟奉堂上二老仍迁居望城坡市;),避地移家奉板舆⑷。
月上樱桃白傅白居易有感月悲逝者诗,即悼亡之作也。内子杨杰字叔珊,以戊午六月初十卒于排山白石山房,时值张敬尧督湘,驿路被兵骚扰,先母率妇孺避居排山,先父及余兄弟等尚居望城坡市;),风摧桩树泣皋鱼庚申春正月十八,先父听翁府君望城坡住宅无疾而终,寿六十有八。时全家老小及李氏妹咸在侧,独余是日在省城福湘学校开课,午后驰归,已不及见矣,痛哉;⑺丙辰以后,原充本省议会秘书长戊午春张敬尧入,议会播迁,余亦辞职。为菽水计,勉任商会、师范、福湘各学校国文、历史教习。)
居丧讲学原非礼,勉为诸生诏读书⑺。
注:
香港海行两日夜见万咕啰山烟帆千百近安南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二
楼船迷分野,西转又南行。
日出烟花气,潮来风雨声。
入天江未尽,破晓月犹明。
去国从今远,家书纪海程。
香港二首 其一 民国二十九年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呼江吸海楼诗
罗店秋高万马鸣,奇勋百战一身轻。
扶桑童稚知名姓,白皙将军罗卓英
香港二首 其二 民国二十九年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呼江吸海楼诗
九派浔阳挟雨风,小姑夺得继彭公。
淮碑异日谁濡染,应许昌黎为纪功。
浅水湾纪游诗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浅水背岭面海,碧嶂环合,为香港一方之胜。其地山海幽深,晚涛捲雪,长林幽草间有房栊廊舍游饮之所,极荒寒幽艳之致,中外仕女咸喜集此泅水为海浴,如鸥如蚁,出没于绿嶕雪浪之间。广厦丝竹锵鸣,则男女互抱,婆娑起舞,流连忘返,衣光鬓彩,掩映海天。余避乱至此,七月来游,清风徐来,恍如洞庭仙乐,其事幽胜,不复知人间更有地狱矣。嘉有同游,有诗甚美,作此以和。
龙伯之国青峰青,蛟人水居洞庭
金银宫阙堆碧城,张乐宴馀閒且清。
潮头雨脚花冥冥,骖鸾驾鹤来仙灵。
香轮画盖游复停,落英细草幽无声。
绿发水仙皓体呈,江娥裸胸凌波迎。
琴高骑鲤不得行,红肌香泪寒水晶。
沧洲解佩声珑玲,佩声水底不可听。
冯夷击鼓复吹笙,洞房曲槛沧浪平。
清歌如发回青冥,天魔舞罢开丛铃。
牵萝为屋羞见星,云破月来惊妖精。
曲终溪谷扃翠屏,仰视绝壁秋泠泠。
方朔归来哀洞冥,刺船十日犹移情。
青山寺赵某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云间赵某先生,避乱南来,厌香江尘嚣,隐居青山寺。前月别我入山,谓一意治老氏言,不复来城市矣。且约往游,余患肩臂孪痛,久不能践。九月晦日,力疾往访,不遇。青山但静僻,非有奇胜也。归作长句寄赠。病逾百日,扶掖需人,偶有登步,小男必扶杖以从。是日并邀李嘉有、陆氏诸甥同游焉。
香港诸岛宝安治,青山古寺青山湾。
青山此去七十里,蓬蓬云海藏禅关。
君初避世居香岛,铜街万室天际蟠。
楼台萦络碧空尽,灯火离合星云端。
家家金谷酒肉臭,夜夜寒食丝竹繁。
君独守黑甘清静,澄心玄牝憎嚣欢。
诘朝拈隐专一壑,长揖别我栖岩峦。
今来访君因游寺,云深谷密溪回环。
高林大石气苍莽,野草碧色山花丹。
秋日烈烈金风脆,橘柚垂实香初乾。
樵子指途乔木外,渔翁呼渡澄潭间。
笙歌已远闻鸡犬,谷口鸣涧声潺潺。
童子开门白云里,松篁落翠衣裳寒。
云根石屋静兀兀,手探虚翠鸣飞镮。
僧言去来无踪迹,猿啼鹤唳当归还。
子猷兴尽便返驾,晤言曷若忘言欢。
幽人不返僧留客,石泉自汲烹龙团。
老去疏狂随世俗,细君扶掖登秋山。
昔者东坡儋耳,佳境往往携云鬟。
谢公平生几两屐,宁以南面蠲清欢。
我性脱略畏礼法,况遭离乱流荒蛮。
羁鸾囚凤逾半载,能不一日开心颜。
羡君含光收视听,绝音空谷烦忧删。
香粳饭熟晚菘美,天下至味惟蔬餐。
咀嚼风霜清肺腑,藜床借枕心魂安。
颇怪兹土去人远,何无表圣营王官。
名山未必僧占尽,苟有逋客天非悭。
故乡奇胜甲天下,拳石撮土无痴顽。
南寻丘壑不如意,益思吴越深长叹。
近时边瘴皆乐土,念家山破清泪潸。
自嗟衰病筋力软,当前峰壑愁跻攀。
山云笑我不深入,空抱琐骨鸣珊珊。
出门忽在沧溟上,归途顿变来时观。
落日满海大风起,手扶红粉观狂澜。
舟至香港遇大风雨枕上有作寄罗总领壬戌 清末至民国 · 汪荣宝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匝月舟行稳似山,九秋风雨近乡关。
海潮忽与新愁沸,鸥鸟难为昔梦閒
坐看万鳞成荡析,独凭一叶战潺湲。
裁诗因寄南溟客,回望垂天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