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乞委大臣经制西边奏大中祥符元年四月 北宋 · 张齐贤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八、《东都事略》卷三二、《宋史》卷二六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经世八编》卷一六九、光绪《甘肃新通志》卷八六、《曹南文献录》卷五九
臣在先朝,常忧灵、两镇终为继迁吞并。
当时言事者以臣所虑为太过,略举既往事以明本末。
当时臣下皆以继迁只是怀恋父母旧地,别无他心。
先帝与银州廉察,庶满其意。
迩后不住攻劫,直至降到麟、府州界八部族蕃首,又胁制却贺兰山下族帐,言事者犹谓封赏未厚。
洎陛下缵绍,务欲绥怀,不吝爵赏,尽赐银、土壤,宠以节旌。
自此奸威愈滋,逆志尤暴,屡断灵州粮路,复扰缘边城池。
数年之间,灵州终为吞噬。
彼之情状,昭然可知。
麟州、清远军垂欲陷没,臣方受经略之命。
臣思继迁须是得一两处头角蕃族,令与为敌,此乃以蛮夷攻蛮夷,中夏之上策也。
遂请以六谷名目封崇潘罗支,俾其展效。
其时近位所见,全与臣谋不同,恩命之间多沮挠。
梅询受命,终不令去,所授所赐,全违始谋。
然继迁终因攻劫六谷,为潘罗支射杀。
近知赵德明依前攻劫六谷,兼闻曾破却西凉府,所有节度使副使,折逋游龙钵及在府户民,并录在部下。
万一不谬,则德明之心又似不小。
况其人悉是唐末陷蕃华人,兼折逋游龙钵等谙熟西南面入远蕃道路,六谷田牧之远近,川泽之险易,尽知之矣。
若使胁制却六谷之后,即虑瓜、沙、甘、肃、于阗诸处,渐为控制。
缘此以四蕃中州郡,旧属灵州总统,即今在夏州,画说者必以此为计。
所以继迁在日,方欲吞灭六谷,今来德明又以父雠为名,志在通甘、伊、瓜、沙道路,必要统制
西夏唐朝嘉木布破灭之后,便不相统一,所以五代以来,西蕃安静。
今仪、渭、秦、陇山后,虽大段部族,茍或渐被侵扰,则他时边患非轻。
将来圣驾东幸,臣必虑德明乘便去攻六谷。
向使潘罗支尚在,则德明未足为虞,今潘罗支已亡,厮铎督恐非其敌。
伏望委两府大臣谋议,早为经制
乞早分画西夏地元祐六年闰八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范忠宣公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
臣近入劄子,为夏国分画地界未定,恐边将靳地失信,复致用兵。
所陈利害颇明,必已上达天听。
近日伏睹枢密院指挥及诸路关报,西人频有点兵,侵犯汉境,或闻边将多亦乘此希功先动,恐至秋凉再为边患。
臣是以夙夜过虑,不敢缄默。
臣伏见陛下始与司马光等议定大计,今乃为边将贪鄙之论,沮害远图;
前舍四处已成之寨,换易生口,以示轻地爱人之德,今乃传闻复留两堡从来不守之地,再起事端,以招缠兵致寇之患。
昧圣君舞干之化,进市道茍得之谋,则其是非轻重,不待详陈。
盖今日靳地之边臣,多昔年生事之党类,朝廷若不早悟,必恐复继前车,将致圣恩无由下通,天威不以义动,生灵受弊,后害难量。
臣之区区,实在于此。
日近坤成节,夏人进贡在庭,若有所请,不至乖悖,伏望圣慈特赐宽纳。
或令押伴宣谕,所有地界早令分画,或边臣未能宣达朝廷诏旨,有所不尽,特许奏陈,候朝廷相度指挥
然后严戒边臣,分画地界,并依已行诏旨,不得亏失大信,别起事端。
虽云夷狄贪婪,必亦难生怨叛,息民偃革,指日可期,则天下幸甚。
臣前来所上劄子,更乞检会看详,特垂收采。
寄浙西廉访托克托使君(字清卿西夏人 元 · 乃贤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银床清夜忆高谭,寄食门墙每自惭。
久望旌麾来阙下,忽闻骢马渡江南。
宦情秋水人空老,世事浮云总不堪。
独有苏公堤,春来依旧绿毵毵。
卫国忠肃公 清 · 钱大昕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潜研堂诗续集卷三
文豹留皮死为名,金陵风宪只空城。
凤凰台下有奇计,朱雀桁头无援兵。
精爽依然李德裕,英灵长傍下忠贞。
青阳亦是河西彦,江北江南一样情(史称唐兀者皆西夏人元时呼夏人为唐兀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