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代叶仓贺虞使相帅蜀启 南宋 · 崔敦礼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宫教集》卷八
宠辞台轴,出抚坤维。希冕篆车,备威仪于亚保;高牙大纛,严节制于中权。典策传行,绅耸叹。恭惟某官洪深而刚毅,敦大而直方。敏识绝人,负天地英明之气;壮猷经远,达古今治乱之原。勇见义以必为,智临机而益果。笑谈却敌,亲焚赤壁之舟;慷慨兴邦,誓击中流之楫。蕃裔丧气,朝野承风。久积望于要涂,旋跻荣于魁柄。彰施王度,掌握化枢,乘千龄相与之期,恢万世无疆之业。勋劳甚盛,眷注方深,遽形纳政之辞,期遂退身之逸。观来章之屡却,终去志之莫回。裴令未衰,宜护北门之寄;卫公虽老,暂临西海之师。锡徽号以便蕃,贲宠章而赫奕,肆畴体貌,勉宽顾忧。传檄而定三秦,当有光于汉业;破斧而征四国,岂久咏于周人。即观衮绣之归,式慰冕旒之想。某受材无取,荷德最深,惟廊庙之势严,怅门墙之情隔。永怀恩遇,祗剧铭镌。兹盛事之播闻,倍常情而增喜。驰使臣之轺传,久睽礼绝之仪;望丞相之安车,行展班迎之敬。
乞祭东海于明州奏 宋 · 林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八
伏见国家驻跸东南,东海、南海实在封域之内。检照国朝祀仪,立春祭东海于莱州,立夏祭南海于广州,其西海、北海远在夷貊,独即方州行二时望祭之礼。自渡江以后,唯南海广利王庙岁时降御书祝文,令广州行礼。如东海之祠,但以莱州隔绝,不曾令沿海官司致祭。栗等谨按东海祠,隋祭于会稽县界,唐祭于莱州界,本朝沿唐制,莱州立祠。元丰元年,建庙于明州定海县,加封。渊圣助顺之后,则东海之祠,本朝累加崇奉,皆在明州,不必泥于莱州矣。欲乞自今后立春及大礼告谢,依见今广州祭南海礼例,关报所属,请降香祝下明州排办,差官行礼。
按:《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二一。第一册第四二七页又见《文献通考》卷八三,《宋史》卷一○二《礼志》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六,《续通典》卷五○。
赋马漕桂岩 南宋 · 曾丰
岱舆山峨东海头,招摇山峨西海陬。
两山相望几万里,月桂满巅花长秋。
罗浮山峨南海岸,道取东西盖其半。
衔种非资化鹤功,谁其有力移此粲。
广东使者富民侯,函丈虽褊馀清幽。
眼前开辟一混沌,墙角峥嵘小罗浮。
侯睨罗浮吞八九,摩挲缩地挟山手。
雷霆骤下震以惊,赑屃争前负而走。
罗浮故与蓬莱连,蓬莱新与罗浮迁。
琼瑶古木叶覆地,玗珠老树枝参天。
花环实娜涵沆瀣,天上那知在鳌背。
炎州寖作广寒宫,鲍肆薰为香积界。
元戎大字蟠蛟虬,扁椠为侯揭殊尤。
一丽山氏一苍颉,幸自同与造化游,何当同与造物休。
泉州金粟洞天三教藏记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北涧集》卷三
黄老于汉,佛于晋、宋,二氏之书满寰宇,聚则充栋,载则汗牛,何其多耶!问其数,各五千馀卷,与秘府牙签相上下。巾幂严秘,往往过之。金粟洞天在泉南胜处,住山人凝云黄去华总三家之书于山中,寘诸大轮藏。所谓藏也者,藏也,涵藏之谓也。藏诸名山,古也。或病其以二氏之书乱秘府,妄意求合孔氏。噫!合其可求乎?求而合,不胜其不合也;苟不可合,虽孟贲、乌获之勇之力,不可牵纠而使之合。不可离也,虽强分之,视勇力乌乎施?然则离合有常理,不在呶呶齿舌间也。天地间大物莫如海,百谷东输,未始见其盈,尾闾泄之,未始见其亏,而与百谷同一味,曷尝求合于百谷?既至于海矣,海则曰:「尔江耳,河耳,淮、济耳,盍各安尔甲乙之序;泾也,渭也,亦正尔清浊之分」。然后去贪取廉,旌芳洁,驱洿浊,俾各从其类。虽蹄涔之陋,罔不藐夫海失长百谷之道,强为是区区之别,不可得也。夫如是,庸讵知吾求合于外耶?善乎,荆国王文公答曾子固之为言也:「善学者读其书,惟理之求。有合乎吾心,樵牧之言不废;苟不合诸理,周、孔吾不从」。吾尝䌷绎斯言而志夫学,隐然得之于中。东海有圣人出焉,此言合也,此理合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言合也,此理合也。故萃天下之书,使天下善学者博观约取,离乎其所离,合乎其所合也。
奉送游子正监簿解嘉定郡绂赴利漕诗 其一 南宋 · 度正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中兴人物烂如星,西海之滨起一经。
皇极虚怀咨谠直,远人却立望仪形。
回天万宇光冲斗,夹日一心梦绕庭。
何草不黄风雨后,更看老柏独青青。
别浦 南宋 · 释师范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东海西边西海南,芦花袅袅水漫漫。
谢郎犹自不知处,莫作寻常洲渚看。
贺赵丞登第(讳希洙,授瑞金丞,居延平) 南宋 · 华岳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要与宗盟立纪纲,俯从多士较文章。
人材漏网无疏密,科目搜罗有短长。
蟾窟一枝分玉树,凤池三浪出银潢。
何当推解延豪杰,为复中原万里疆。
次李信州七十韵 南宋 · 华岳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七部
挺挺万人杰,堂堂间世贤。
胸中兵十万,足下客三千。
扬赋希三叹,坡诗和百篇。
锦囊华似衮,䌽笔大如椽。
随陆纵横舌,良平左右肩。
两骖公子服,四牡鲁侯畋。
量阔沧溟岸,胸蟠泰华巅。
红坛歌鲁杏,白社结陶莲。
遣币通秦好,求姻托郑连。
匣藏须虎兕,冠饰待貂蝉。
标自龙头夺,书由雁足传。
不侯嗤李广,求使短张骞。
食客希毛遂,茶僧集(张校:郎本作笑)大颠。
诗材亲子建,字法迈公权。
黄貉蒙金络,青骢勒宝鞯。
伐燕欺骑劫,聘鲁慢韩穿。
周室歌山甫,齐人美仲连。
剑从丰水铸,碑向岘山镌。
有颂褒唐太,无诗刺卫宣。
檄堪传代郡,节可仗居延。
听讼疏淹禁,丰财剔冗员。
策从之反后,鞭著祖生先。
孝有参而已,忠如丘者焉。
春冰同皎洁,秋月共婵娟。
冢宰当钧轴,将军事櫜鞬。
千官视标准,万国倚陶甄。
多士圜冠带,诸侯执豆笾。
山期封泰岱,石拟勒燕然。
禹甸欣环辙,尧氓愿受廛。
明堂歌赤绂,清庙颂朱弦。
台阁皆三益,盘盂记十愆。
片言能息讼,只手可旋乾。
公昔尝推毂,吾今尚食饘。
闻鸡效刘舞,抱虎笑秦眠。
苏子舌犹在,边韶腹尚便。
牛衣怀白璧,虎节誓青毡。
饮马量淝水,屯兵料汉田。
鬓星飞汴洛,血雨洒伊瀍。
伊五成汤就,轲三孟母迁。
云锄翻楚峤,月缆系秦川。
瓮有扶头酒,厨无缩项鳊。
词源惭子美,诗社感庭坚。
水陆三千里,炎凉二十年。
周田才废井,秦陌已开阡。
夜月琴三弄,春风诗一联。
自称山宰相,人号地神仙。
扣马罹三尺,平戎授一编。
鼠投当忌器,鱼得偶忘筌。
避地思无所,滔天罪莫湔。
梁鸿方北谪,贾鵩已东旋。
孙刖难谋魏,樊诛莫救燕。
江天驱鸟雀,淮地迅鹰鹯。
日守娵訾分,星流太白躔。
疮痍连四境,煨烬极三边。
淮浪夜翻雪,胡(原作沙,据抄本改)尘昼起烟。
二陵归培塿,百□□□□。
自抚刘生几,谁思祖逖鞭。
戍方兴颉利,役莫□□□。
宫昔尝游泮,𨻼(原作陫,据抄本改)今谩叹圜。
岂知医国手,变作□□□。
楚客弓虽失,秦人璧幸全。
宦途良可畏,吏鞅不□□。
世变言难尽,民顽令不悛。
一千新楮券,三百旧铜钱。
驷马涎流地,群乌翼蔽天。
人心徒扰扰,王道自平平。
卫女歌淇澳,曹人思下泉。
穷途惟自愧,当路有谁怜(三字原缺,据《两宋名贤小集》补)。
作俑宜无(原作元,据抄本改)后,追俘恐不前。
诗成何太喜,舞袖欲蹁跹。
静廉说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铁庵集》卷三六
初,州圃自为东西。淳祐壬寅孟夏,莆田方大琮德润甫至,地广物众,爬梳稍定,分筑修庑,又于正堂后横筑以贯之,是为中圃。着亭二,左九节,右六穗。辇致巨石,种竹莳花,缭以小径,类聚阴合。公退日涉,有丰瑞无遽报。如是五年,真道院也。倚城而屋,取韩公「风静官廉」语以名。治广者以廉为上,惟廉故静。抑廉非专洁之谓。《书》曰「简而廉」,《礼》曰「廉而不刿」,隅也;曰「廉善」、「廉能」,察也。廉以洁言,自孟书始。世之伤于取者多,广之廉以吴龙骧称,至宋广平非徒廉,清心而庶务简,正色而群下一,与曹相国清静治齐同一法,颂言清不言廉也。苏公掇其语,云「昆崙宝兮西海财,几万里兮岁一来」,以为洁廉哲人之细事。边得廉刺史则夷夏皆安,其事岂细?然则清之义该,廉之用切,由廉而至于清,效已不同。虽然,清矣,在文子未知得仁,在伯夷求而得仁,此又孔门向上工夫,殆不可以效计。其端自克己入,学者楙诸!作《静廉说》,质之祥刑常平使者醴陵杨公大异同伯甫,则曰岂独治广为然。丙午孟秋,识之石以示来者。
贺天基节表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二三、《翰苑新书》后集上卷二○
祝尧观华,甲辰式衍于万龄;自周至丰,乙未肇迎于六日。虹流纪庆,鳌忭均欢。恭惟皇帝徽柔懿恭,发强刚毅。新三十一年之政,符世祖之清明;受千八百国之朝,彰武王之继述。诞弥厥月,长发其祥。臣挽粟罔功,采荼非据。不俟驾固将朝也,尚留西海之滨;能归美以报上焉,窃谓南山之雅。
跋徐氏二诰 其二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一、《后村题跋》卷一三
余友贡士徐君端衡请余跋其八世祖讳昶雍熙、端拱二诰,余既着语于雍熙诰之后矣,因问贡士家谱,君曰:「本徐彦伯之后」。彦伯见《唐史》,与苏味道、李峤、崔融同时,以文章擅名。彦伯生务,天宝避乱入闽,居泉州莆田县崇仁里徐村。务生在蒙,始居延寿。又五传至先辈,是为延寿之徐先辈,晚年有「归来延寿溪头坐,终日无人问一声」之句。今钓矶草堂基犹存。至曾孙以「俸薄能廉、官卑不屈」为词臣王黄州所称。盖徐氏自彦伯后,种诗书遗子孙,绵绵不绝。贡士于先辈为十一世祖,于曹州郡掾为八世祖,词章似先辈,操履似郡掾,其渊源所渐远矣。复书此于端拱告之后。
与存子侄王南运上风联句 南宋 · 阳枋
押尤韵
舟行缓东去,波蹙疑西流(南运)。
尘扬频闭目,草偃付回眸(正父)。
翩翩溯岸鹭,缓缓沿波鸥(存子)。
聚沱留积滓,逆浪集浮沤(正父)。
门窥雨斜入,窗望山相留(南运)。
棹苦掌痕肿,烟回眦泪浮(正父)。
客舟上急急,我楫去悠悠(南运)。
一程分两日,半月仅三州。
仆嗔粮易竭,客怨利难谋。
柁斜横水面,人宿避沙头(正父)。
啸想武陵虎,化催西海虬。
欲寄风伯语,聊以吾诗投。
何如还借顺,咫尺登瀛洲(存子)。
四川风俗形胜考 宋 · 王象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七、嘉庆刻本《全蜀艺文志》卷四八下
利尽西海(秦司马错云:「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杜宇之王,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河图括地象》。)。巴、蜀、广汉,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西汉《地理志》。)。地近秦雍,风声气习,本自一家(西汉《志》。)。国富民殷,宝货无求于外(汉庞统说昭烈曰:「益州国富民殷,户口百万,宝货无求于外,今权借以定大事。」)。蜀有自然险(《晋书·段灼传》。)。惟蜀之疆,拥抱岷梁,斗绝诸夏,裂为一方(唐王徽《罗城记》。)。蜀形胜之地也,南控蛮蜒,西扼戎羌(《元微之集》。)。蜀地阔千里,郡列五十城,户口至多,士卒之众,可以挥汗成雨,吐气成云(唐胡曾《回云南牒》。)。蜀之为邦,天文:井络煇其上;地理:岷嶓镇其域。五岳:华山表其阳;四渎:汶江出其徼。蕃衍三州,土广万里,固乾坤之灵囿(《华阳国志》。)。蜀之为国,与巴同囿(《华阳国志·蜀志》。)。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同上。)。沃野千里,号称陆海(《华阳国志》。)。青城、峨眉,为坤维之巨镇。秦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其卦值《坤》,故多斑䌽文章。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在《诗》,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同咏,故有夏声(同上。)。跨蹑犍牂,枕倚交趾(《蜀都赋》。)。缘以剑阁,阻以石门(同上。)。演以潜沫,浸以绵雒(同上。)。蜀之丝枲织文之富,衣被天下(欧阳公《至喜亭记》。)。神禹为蜀人,江汉为蜀望(张俞《上蜀帅书》曰:「大江出蜀之西徼,禹生于西羌,石纽其地也,故神禹为蜀人,江汉为蜀望。而明公之治蜀,滔滔江汉,尽在土宇。」)。民性循柔,喜文而畏兵(田况《西蜀蕃夷图序》。)。蜀当西南陬,曰舆坤。坤为臣,世有方正柔静之士。岷峨蕴精,江汉畜灵,须有时克生其人乎!
按:范镇序。
祀神词 南宋 · 李龏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九
食蘋兮昆崙,驾文鳐兮西海。
登群玉之府兮白云熊熊,祀司天兮毛采。
占筳篿兮瑶池,恍余心兮𩙂厉。
旋升兮轩丘,即平圃兮伫眙。
飒晨风兮丹木,闻环玉兮泠泠。
神来归兮洋水,舞青鸟兮都庭。
陈桂尊兮藉白茅,申微词兮再拜以伛。
歆余诚兮神何私,惟怙终兮拙鲁。
按:《永乐大典》卷二九五一。
寄远词 南宋 · 罗与之
寒梢萧索风振林,蟪蛄切切语欲噤。
终宵展转不能寐,遥忆良人战场里。
阳关一别归无期,翠烟几度秋萤飞。
当时手种合欢树,今已苍苍云雨垂。
蜀锦裁书凭雁寄,那能道人意中事。
深秋倘得未移军,犹见幽闺数痕泪。
居延城外刁斗声,无定河边霜月明。
妾身虽老幸未死,何日中原贺太平。
王母致语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灵岩集》卷九
有来风驭,羽觞曾酌于瑶池;知绕电枢,飞佩又辞于翠水。远飏西海,高祝南山。恭惟皇帝陛下如日之升,体乾之健。克明克类,奄四海之尊临;乃圣乃神,混六合而光泽。弥月肇一年之始,一乃乾元;流虹当五日之春,五为皇极。是宜继百王有道之统,于以垂万世无疆之休。为春为秋,未论椿寿;一花一实,休问桃年。惟愿玉烛明而四时调,将见实祚绵而百顺备。珍符阐握,河出图洛出书;海宇会归,行同伦车同轨。颂言不足,载陈口号:
流渚虹光烛八埏,瑶台拜舞下群仙。不辞水远三千里,来祝嵩高亿万年。他日舒开三岛外,春风吹满十洲天。蟠桃莫问閒花实,端拱垂裳合自然。
道德真经集解序说 南宋 · 董思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八
《史记》列传曰:「老子者,楚苦县濑乡曲仁里人也(苦音怙,县本属陈,因楚灭陈,故属楚,即今之亳州真源县也,濑或作厉。杜云:濑水出其西,故以名乡。),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盖尝适周问礼焉(《礼记·曾子问》郑氏注曰:「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与孔子同时。」疏云:「老聃,即老子也。」《说文》云:「聃,耳曼也。」《后汉·窦章传》注云:「老子为守藏史,复为柱下史。」《道藏玄妙玉女内传》其略云:玉女自九天降为天水尹氏女,适李灵飞老君,于殷阳甲十七年乘日精化流珠入玉女口中,已而孕,历八十一年,以武丁九年降诞。文王为西伯时召为守藏史。故《论语》郑玄注云:「老、彭,商之贤大夫也。」疏云:「老是老聃也。」武王时迁为柱下史,成康之时尚为柱史,昭王时乃去官,故魏明帝《赞》云:「为周柱史,经九百年。」唐博士吴扬昊云:「既生商日,复仕周时。计其始终,乃历千载。」此皆举其成数也。按《实录》云:自商武丁九年至周赧王九年升昆崙、还紫微上宫之时,计九百九十六年。《史记》曰:或云百六十岁,或云老子在代二百馀年,乃入流沙。此以孔子时人斟酌其岁数,不能知其实,所以每事言「盖」言「或」,及云「莫知所终」。)。故《家语》云: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等语,于是孔子发「犹龙」之叹。按《混元实录》:昭王时出关,穆王元年还中夏,平王东迁复出关,至西海校仙再还中夏,此问礼及五行等事,乃敬王十七年也。)」。老子居周,久之不得以行其道,乃去周,寻欲西化异俗,至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所终(尹喜字公文,盩厔县神龙乡闻仙里人也。少好坟索,善天文秘纬,尝结草为楼,仰观乾象。康王朝为大夫,后召为东宫宾友,昭王时因瞻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函谷关而西,乃求出为关令,王从之。至关,乃曰:「夫阳数极九,星宿值金,岁月并王,法应九十日外有大圣人经过京邑。」先敕关吏孙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车服异常者,勿听过。」喜预斋戒,使扫道烧香以俟。是时,老君以昭王二十三年五月壬午驾青牛车,薄版为隆穹,徐甲为御将,往开化西域。至七月十二日甲子,果有老人皓首聃耳,乘白舆,驾青牛至,吏曰:「明府有教,愿翁少留。」乃入白喜,即具朝服出迎,叩头邀之。老君逊谢至三,尹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过昴,今月朔,融风三至,东方真气状如龙蛇而西度,此大圣人之徵。」于是为留官舍,设座,行弟子礼。喜乃辞疾去官。十二月二十五日奉邀老君归其家,二十八日,授以五千言,至次年四月二十八日,于南山阜辞决升天,戒以千日外寻吾于青羊之肆,至二十七年会于蜀李太官家。是时诸天众仙浮空而至,老君乃敕五老上帝等授喜《玉册金文》,赐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赐紫服、芙蓉冠等,从游八纮之外也。)。谓之老子者,盖生而白首,亦以其修道而养寿也。《道德经》者,其文载道德之旨,而可以常由也。《唐艺文志》曰:天宝中,加号《老子玄通道德经》云(葛玄序曰:「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之自然经也」。班固载《老子传说》傅氏三十七篇,邻氏四篇,徐氏六篇,刘向四篇。杜光庭云:注者有《尹喜内解》,汉张道陵《想尔》,河上公《章句》,严遵《指归》,魏王弼、何晏、郭象、钟会、孙登、晋羊祜、裴处思、苻坚时沙门罗什、后赵佛图澄、晋僧肇、梁陶弘景、后魏卢景裕、刘仁会、南齐顾欢、松灵仙人、秦杜弼、宋张凭、梁武帝、梁简文帝、张嗣、梁道士臧玄静、孟安期、孟智周、窦略、陈道士褚柔、隋道士李播、刘进喜、唐魏徵、傅奕、杨上善、贾至、王光庭、王真仙人、胡超、道士宋文明、尹文操、韦录、王玄辨、尹愔、徐邈、何思远、薛季昌、王鞮、赵志坚、车惠弼、李荣、黎元兴、张慧超、龚法师、任太玄、申甫、张道相、成玄英、符少明。《唐艺文志》又有安丘望之、湘。逸其姓、程韶、王尚、蜀才、袁真、释惠严、惠琳、义盈、梁旷树、李允愿、陈嗣古、冯廓、玄景先生、杨上器、韩杜、贾大隐、辟闾仁谞、刘仲融、王肃、戴诜、玄宗、卢藏用、邢南和、冯朝隐、白履忠、尹知章、陆德明、陈庭玉、陆希声、吴善经、孙思邈、李含光,凡四十家。而藏中所存李约、贾清夷、王顾、杜光庭等,皆唐人,且不著于志,始知所录犹有未尽,惜名存书亡者十盖八九。河上公分八十一章以应太阳之极数,上经三十七章,法天数奇,下经四十四章,法地数耦。刘歆《七略》云:刘向定著二篇,八十一章,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而葛洪等又加损益,乃云天以四时成,故上经四九三十六章,地以五行成,故下经五九四十五章,通应九九之数。清源子刘骥曰:「矢口而言,未尝分为九九章也。」严遵以阳九阴八相乘为七十二,上四十章,下三十二章。王弼合上下为一篇,亦不分章。今世本多依河上章句,或总为上下篇。广川董逌云:「唐玄宗既注《老子》,始改定章句,言道者类之上卷,言德者类之下卷,刻石涡口庙中。」玄宗《释题》云:「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经分上下者,先明道而德次之。」然其末又云:「是知体用互陈,递明精要,不必定名于上下也。」江袤云:「余昔于藏书家见《古文老子》,次序先后与今篇章不伦,亦颇疑后人析之也。」玄宗命司马子微三体写本,有五千三百八十字。傅奕考覈众本,勘数其字,云: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妾冢得之;安丘望之本,魏太和中道士寇谦之得之,河上丈人本,齐处士仇岳传之。三本有五千七百二十二字,与韩非《喻老》相参。又洛阳官本五千六百三十五字,王弼本五千六百八十三字,或○六百一十,或三百五十五,或五百九十,多少不一。《史记》云五千馀言,但不满六千,则是矣。今云五千文者,举全数也。彭㭒《皇宋集注》有政和御注、道士陈景元、司马温公光、苏文定公辙、王荆公安石、王雱、陆佃、刘概、刘泾、仙姑曹道冲、马蹄山达真子、了一子、李文和、陈象古、叶梦得、清源子刘骥、朱文公熹、黄茂材、程文简公大昌、林东邵若愚。而倪文节公思、高士徐知常等注亦未尽录。)。大抵老子之道,以清净无为自然为宗,以虚明应物不滞为用,以慈俭谦下不争为行,以无欲无事不先天以开人为治,其于治身治人者至矣。如用之,则太古之治可复也(《前汉·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欧阳修《崇文·总叙》云:「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治不可易也。」)。以其所值之时,俗尚文胜,淳朴之风无复存者,而老子抱纯素之道,与时偕极,必待感而后应,故不得位以推是道于天下,盖知夫时数之有所忤也。然终不能恝然于其道之无传,是以有教无类,且而眷眷于西方之异俗,则其悯当时、虑后世之心何如哉!犹幸斯文不坠,故西关伺驾,东鲁见龙,而书与言之尚存也。河上丈人、黄石公、乐臣公、盖公之徒,盖能究其旨而体之,敛厥用于一身,则在我之天下已羲皇矣。及其道之有所授,则孝文以之为君,子房以之佐汉,曹参以之相齐,果能通一脉于苛秦之后,吁!亦验也。然使又有进于是,如其人羲皇之,则羲皇矣。或者见是书词意含洪宽大,而不知致察于虚极静笃之时,存乎体之至严至密者,以为庶政庶事之本,乃徒务为闷闷若昏之量,而习弊反堕于优游姑息,遂有清虚不及用之讥,故不经而子视之。呜呼,惜哉(文中子曰:「清虚长而晋室乱,非老子之罪也。」朱文公曰:「晋时诸公只是借他言语来盖覆那灭弃礼法之行耳,使其心下污浊纷扰,如何理会得老子底意思。」《旧唐书·宪宗纪》李藩对曰:「《老子指归》与六经无异。」唐兵部郎李约云:「世传此书为神仙虚无言,不知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故太史公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不为无见也。)!是经大义,固已见于诸家,然或病其无所折衷。仆昏蒙晚学,过不自量,辄采摭诸说,亦间出己见,以补一二。或诠其文,或逗其意,附以音释,订以异同,图便观览,庶日益日损,而契言外之旨于绝学无忧之地也。或谓微言隐诀,多寓其间,故以首章有「无为」,在二丹则神气水火也,「虚心实腹」,则炼铅之旨,「用兵善战」,则采铅之方,「冲」字从水从中,乃喻气中真一之水,「三十辐共一毂」,为取五藏各有六气之象及准一月火符之数。如斯等义,今皆略之(或者盖谓无者地二之火,有者天一之水,故举《潜通诀》云「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及以知白守黑为金水之说。然此乃大丹之法,准《易》象法天地,以日魂月魄为药物,则《神农古文龙虎上经》三十六字,西汉淮阳王演《金碧要旨经》、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唐元阳子《金碧潜通诀》等是其法也。如《混元实录》云:「老君先授尹真内外二丹之术,然后告以道德之旨。」则是不以丹术杂于本经明矣。又曰:「三一九思,内修之要也;九丹金液,外炼之极也。」故所授太清诸经则专言金液外炼之事,然与前所举大丹之法亦少异。后辈见其有坛炉鼎灶之设,乃以灵砂金石等为外丹,殊不知后天有质阴杂非类之顽物,服之令人多躁失明,而且不悟其非也。或者又曰:无者神也,有者气也。乃以「有无交入为丹本,隐显相符是水金」,及「黑中有白为丹母,虚心实腹义俱深」,「三十辐兮同一毂」,等诗为證。此虽皆用经中之语以为诀,然其说自成一宗,盖内丹之法也。若尹真所受三一九思等法,虽曰内修之事,然与内丹源流亦自不同。大抵道法经术各有指归,不可以一书而兼尽诸家之义,茍强引而合,皆傅会也。)。何则?性由自悟,术假师传。使其果寓微旨,亦必已成之士,口授纤悉,然后无惑,区区纸上,乌足明哉!况是经标道德之宗,畅无为之旨,高超象外,妙入环中,遽容以他说小数杂之乎!白乐天云「元元皇帝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亦确论也(苏文忠公轼奉诏撰《储祥宫碑》,其大略云:道家者,源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俭慈不争为行,合于《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木公金母之号,太乙紫微之祀,下至于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于道家。尝窃论之,黄帝、老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得其本而末自至。)。噫!修之身,其德真,以至天下,其德乃普,非二本也。学者果能得一而有以贯通,则所谓杳冥之精,恍惚之妙,实昭然于守中抱一之中,而玄牝之机,橐籥之用,莫非道之所为也,惟深造自得者知之。淳祐丙午腊月望,清源天庆观后学圭山董思靖书。
按:《道德真经集解》卷首,正统道藏本。
朱子云诗集序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五、《雪坡舍人集》卷三八
丰城朱子云,劲气如虹,盖干将、莫邪二剑合而为一。少年游江湖,从戎淮、蜀,真有踢翻鹦鹉、搥碎黄鹤气象。发而为诗,自立一家,句要皆湖海豪气铸成,间有不合诗家尺度、量客畦径,不足为子云疵也。夫子云岂肯作闺妇之检柙、冻儒之口吻哉。渊龙之吟,飞霆走电,不能为穷蛩之泣;铁笛之喷,吼风涌涛,不为卷叶吹笳之酸也。顾欲以推敲辛苦,锻鍊一句一字者责之,误矣。读子云之诗者,当于子云之气观之。以子云若而人,真当使之腰霹雳弓,背夜光剑,涉钓耆,洛居延,扬武乎觻得,取上将军封侯印佩之。而乃卷藏来归,抱屈山林,鬓䰄䰄欲一茎雪,则子云之发而为诗者,所以吐此不平之气也。是气也,岂容遏之,使终不得骋哉。天骄子跳踉,俗辈谓吟诗不能服虏,不知吟诗固不可以却虏,此气则直可以吞虏;气可以吞虏,是诗亦可以却虏也。子云当释去手中渔竿,再插矢丛于房,出清塞上尘,击牛酾酒,犒士之馀,横槊赋诗。赋「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藩无事乐耕耘」之句,归报天子,又分竞病韵诗之,是则子云有用之作也,非不平之鸣也,真湖海之豪气也。子云亦有意乎?投班超之笔,请自今日始。
过西海隘即事 宋 · 李曾伯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江带湖襟护一堤,人烟落落柳依依。
白鸥世界秋容澹,红蓼汀州水际肥。
断岸马危迟弗骤,中流舟顺疾于飞。
归来得自推敲了,更共登楼对夕晖。
白云山法华院记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五、《潜斋集》卷八
天地万类,一性而已;人物万形,一心而已;宇宙万古,一佛而已。性外无心,心外无佛,圆颅方趾,耳目口鼻,佛盖天地间一人耳。造物怒流,万生错错,含灵蠢动,惟人最灵。天地此性,即人此性;佛有此心,即人此心。见性即见心,见心即见佛,心无二心,故佛无二佛。人见过去七佛,见在十佛,未来千佛万佛亿佛,遂谓佛异,不知七佛一佛,十佛一佛,千万亿佛亦一佛而已。人欲见佛,见心即是,何以故?以心见佛故。祇此一心,照天照地,照古照今,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清净,故佛应心现;心尘垢,故佛随心隐。文佛涅槃,心佛固在。迦叶后至,达摩西来,递传心印,灯灯见佛,在夷夷见,在狄狄见,在中国中国见,佛固未尝往也。世谓佛入灭后不复见佛,亦谤佛甚矣。佛之徒不善见佛,指丈六土偶为佛身,是以色相见佛;指布地黄金为佛主,是以缘相见佛。不知佛以无为法,世间一切有相可作可坏,故此佛身佛土有力者能作之,有力者能坏之,而固不可常也。至于佛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大包六合,细入尘微,诸相俱空,真常独立者,固人人之所同得,亦人人之所同见。若执我见人见,终不足以见佛。且以千百亿化身而谓之佛,有人信得一佛能化为千百亿佛,则于一刹那间佛当随处应化,则亦当有千百亿人于一刹那间随处见佛。若复千百亿人认千百亿佛说,言我佛非彼,彼佛非我,无有是处。譬犹东海见水,曰与西海异,西海之见亦复如是,不知水本一水,彼妄见者认水为二。燕人见月,曰与越人异,越人之见亦复如是,不知月本一月,彼病见者指月为二。而况佛说四大部洲,东佛于逮,西瞿耶尼,南阎浮提,北郁单越,尽诸国土所有,其人如恒河沙数,人见一佛,亦复如恒河沙,见人人异,又岂特见水与见月者之异而已哉!建德之慈顺乡曰某里,古无佛寺,岁时水旱疾沴、生死福祸,民之禬且祷者无所于托,众谓非宜。乡士王一桂、王某谂于众,将创置焉,度地于白云山之阿。方范土辇木,众欢喜踊跃,输财若力,不日竣事。请于僧司,得兜率子院废额曰法华。南北诸山主僧为之开堂设法,竟,请记于余。余按郡图志,睦诸寺自宋升平迄宋南渡绍兴凡百三十有九,隶此邑者三十八,其在此乡者五,今益其一,固未见其赢也,或者骇焉。原晋以上州未始有一寺,佛非昔无;迨宋以来累百累千,佛非今有。其后递兴不知其几,佛非加多;递仆不知其几,佛非加少。而况来者之兴仆未可知也,而或者骇之,非真见佛者也。使真见佛,则地狱天宫均为佛国,无明真如等为佛乘,将大千世界无处无佛,一切众生无人非佛,而佛奚彼此之择哉?同见见佛,名为正见;同见见佛,名为邪见。余非学佛者也,然直信己心与佛不异,敢以闻诸佛者,试以告之佛之徒,遂为记。至元戊子四月日,何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