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鹧鸪天 四年来年年来内蒙回回有雨(通韵) 当代 · 范诗银
 押词韵第九部
降雨何为赖小蛇,此情原有旧年约。
长虹两度挂天宇,榆叶双回粘客车。

青石板,紫花街。
窗敲凉铎伞敲歌。
四十二载前今日,霹雳一声滚旱河。
包头再会内蒙古诗友2006年 当代 · 张力夫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且放灯千盏,重温酒一卮。
座中多旧雨,言下少新诗。
守律终无碍,开渊定有时。
桑榆身尚健,白首宁心知。
西客站误车寄谭牛二公并内蒙诗友2008年 当代 · 张力夫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碧草秋烟骏马驰,高原约有旧相知。
忘年重谒明妃,把酒细论边塞诗。
聚散台空听笛远,往来风寂对灯痴。
转思归日无离恨,子夜长街强慰之。
马头琴至内蒙,夜饮酒,听马头琴,大醉 当代 · 裴涛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指有茧兮弦有霜;翻从高亢至凄凉。
绝知往事堪沉醉,犹幸余生未易量。
风掩尘谣归塞马,酒开襟抱射天狼
传杯击缶暂为乐,共听浮华梦一场。
内蒙女史 当代 · 赵继杰
对联 出处:中国对联甘棠奖第二届联作选粹
订交于八百日前,蒙惠恰三千里外,望雁北雁南,有信忽传芳草绿;
韬养具陶朱手段,门庭承诗礼渊源,惯人潮人海,拥书独守白云深。
边夜有怀679年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引用典故:泛梗 崔骃 典属国 铭功
汉地行逾远,燕山去不穷。
城荒犹筑怨,碣毁尚铭功
古戍烟尘满,边庭人事空。
夜关明陇月,秋塞急胡风。
倚伏良难定,荣枯岂易通。
旅魂劳泛梗,离恨断征蓬。
苏武封犹薄,崔骃宦不工。
惟馀北叟意,欲寄南飞鸿
呼和浩特街头夜饮 当代 · 陈仁德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边城史迹自堪誇,犹有残墙半委沙。
孤月苍茫生塞外,一鞭寂寞指天涯。
明妃泪落西江冷,商女歌残北斗斜。
夜市烤羊灯影黯,且凭杯酒说胡笳。
呼和浩特二○○六年 当代 · 伯昏子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苍原牧骑去翩然,白骨几朝堆九边。
濯濯青山屏北漠,扬扬黑水下中天。
古祠雨细功碑畔,残巷灰寒战垒前。
敕勒川歌声已息,停车颙望尽官田。
点绛唇 清末至民国 · 吕碧城
 押词韵第四部
万叶鏖风,绿天凉闹山楼雨。
初收残暑,蓦地秋如许。

舟塔淩空,一点摇红炬。
心休怖,黝溟黟雾,也有光明路
连理枝 咏唐一九五九年 现当代 · 顾随
当日青丝缕,此际千年树。
柳发晞
梳笼新月。
膏施青露。
纵霜雪都未减姿容,况一宵风雨。

五彩光明路,神勇摧天柱。
骨肉情肠,弟兄心事,并肩齐步。
大昭寺柳永青青,永青青万古(自注:拉萨大昭寺前唐唐文成公主手植,西藏民间传说谓是公主头发所化生。南宋史达祖《万年欢》词:「如今但柳发晞,夜来和露梳月。」霜雪指英帝国主义侵略。风雨指原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分子叛乱。西藏民间传说谓解放军所修公路为光明的五彩路。西藏爱国诗人擦珠·阿旺洛桑的《金桥玉带》一诗中曾说康藏高原上的高山是天柱,并赞美筑路的人民解放军为神勇。原译文见一九五九年四月廿九日《人民日报》。)
百字令 送青年下乡进场 现当代 · 钱昌照
 押词韵第四部
江山如画,有青年结队,轻装远去。
熟习锤镰操作事,更向工农学语。
一代新生,继承创造,模范须争取。
总期无愧,中华优秀儿女。

八载建设浪潮,后先紧接,亿众同歌舞。
勇敢勤劳传统好,觉悟又臻高度。
爱国一心,征程万里,幸福光明路
飞腾跃进,气象超越今古。
玉泉歌赠莫希颜锦衣 明 · 王渐逵
谁似玉泉子,锦衣抛掷金吾去,独向渔樵结俦侣。
长镵大笠卧烟霞,世上皇王杳何许。
有时走上西山巅,倚剑挂天默无语。
君不见城中甲第真可怜,梁肉饱饫绮纨鲜。
朝喜承恩暮沾赐,何人勒石燕然
匈奴昨日窥边郡,羽书夜入榆林镇
好驰十万清幕庭,归来笑取封侯印。
八声甘州 榆林镇吊诸忠烈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押词韵第十一部
大黄河、万里卷沙来,沙高与城平
教红城明月,白城积雪,两不分明。
恨绝当年搜套,大举事无成。
长把秦时塞,付与笳声。

最好榆林雄镇,似骆驼横卧,人马皆惊。
更家家飞将,生长有威名。
为黄巾、全膏原野,与玉颜、三万血花腥。
忠魂在,颐君为厉,莫逐流萤榆林镇,流寇号为骆驼城,马见而畏。)
出塞 清 · 玄烨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二集卷四十八
沿边山行冈岭崎岖黄沙弥望因自榆林镇取道塞外沙浅途平水草咸便且十二日之程减半得达安边堡书以记之
森森万骑历驼城榆林镇一名驼城,沙塞风清碛路平。
冰泮长河堪饮马,月来大野照移营。
邮签纪地旬馀驿,羽辔行边六日程。
天下一家无内外,烽销堠罢不论兵。
金河乾隆乙亥 清 · 弘历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七
金河之水高玉河,灌输町圳蓄流波。
其初一渠可步踱,岁久淤塞滋芦莪。
疏泉因为广其壑,益开稻畦千亩多。
金河宽乃足行舸,溯洄乘便延缘过。
鳞塍蔚左昆明右,万寿山屏叠翠螺。
玉泉其遥云莅止,江南之景誇则那。
宁为斯乎一图展,祝振古兮万箱罗。
择立代王高帝十一年正月 西汉 · 汉高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一
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
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
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汉书·高纪》下)
李陵天汉二年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九月发,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
即无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
所与博德言者云何?
具以书对(《汉书·李陵传》)
受降 西汉 · 谷永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六
汉兴匈奴数为边害,故设金爵之赏以待降者。
单于诎体称臣,列为北藩,遣使朝贺,无有二心,汉家接之,宜异于往时。
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拥有罪之臣,而绝慕义之君也。
假令单于初立,欲委身中国,未知利害,私使伊邪莫演诈降以卜吉凶,受之亏德沮善,令单于自疏,不亲边吏;
或者设为反间,欲因而生隙,受之适合其策,使得归曲而直责。
此诚边竟安危之原,师旅动静之首,不可不详也。
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诈谖之谋,怀附亲之心,便(《汉书·匈奴传》下:河平元年,右皋林王伊邪莫演言欲降,下公卿议。议者或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以为云云,对奏,天子从之。)
求并北成南上言 东汉 · 屯屠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六
臣累世蒙恩,不可胜数。
孝章皇帝圣恩远虑,遂欲见成就,故令乌桓、鲜卑讨北虏,斩单于首级,破坏其国。
今所新降虚渠等诣臣自言:「去岁三月中发虏庭,北单于创刈南兵,又畏丁令鲜卑、遁逃远去,依安侯河西
今年正月,骨都等复共立单于异母兄右贤王为单于,其人以兄弟争立,并各离散」。
臣与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帅杂议方略,皆曰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
今月八日,新降右须日逐鲜堂,轻从虏庭,远来诣臣,言北虏诸部,多欲内顾,但耻自发遣,故未有至者。
若出兵奔击,必有响应。
今年不往,恐复并壹。
臣伏念先父归汉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侯,大兵拥获,积四十年。
臣等生长汉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轨亿万,虽垂拱安枕,惭无报效之地。
愿发国中及诸部故胡新降精兵,遣左谷蠡王师子、左呼衍日逐王须訾将万骑出朔方,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将万骑出居延,期十二月,同会虏地。
臣将馀兵万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臣愚浅,又兵众单少,不足以防内外,愿遣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并力而北,今北地安定太守各屯要害,冀因圣帝威神,一举平定。
臣国成败,要在今年。
已敕诸部严兵马,讫九月龙祠,悉集河上。
唯陛下裁哀省察(《后汉·南匈奴传》:「肃宗崩,窦太后临朝。其年七月单于上言。」)
上疏乞自效 其一 东汉 · 马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八
今杂种诸羌,转相钞盗,宜及其未并,亟遣深入,破其支党。
马贤等处处留滞,羌胡百里望尘,千里听声,饮酒高会,不以为虑。
坐食谷米,未闻所击,臣窃惑之。
夫事不复校,而可收名获实,斯乃征讨者之私便,非国家之公利也。
臣听舆人之颂云:「欲目前受降,使哗声东闻,且惧士卒将不堪命有高克溃叛之变也」。
臣又闻吴起为将,暑不张盖,寒不披裘,戎事不迩女器(《御览》七百六十一引云「或遗之一珰酒,注之上流,使士卒迎流饮其下,明不独也」。当是此下删文。)
野次垂幕,珍肴杂遝,儿子侍妾,事与古反(《御览》七百八引云「于中军帐内施《翕毛》《登毛》,士卒飘于风雪」,当是此处删文。)臣兄弟受恩,诚私愤悒。
铅锡之刀,以效一割之用。
臣愿请兵五千,才加步队之号,庶自率励,与之齐勇。
毛遂处囊中,赵之厮养欲说燕,初为众笑,后效其功。
臣托儒者,不便武职,猥陈此言。
访之群司,知当受虚诞之辜,唯加裁省袁宏《后汉纪》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