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朝奉大夫致仕公墓志铭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忠肃集》卷一三
君讳师孟字醇之菑川人
曾大父昭懿
大父邈,试秘书省校书郎
父肃,大理寺丞,赠中大夫,有惠政于人思之,至今生儿有以梁为名者。
君方童时,吴文肃公一见奇其秀颖,使为诗,顷刻辄成,大异之。
年十八冠乡举,名声籍甚,诸老先生喜为推引。
嘉祐二年进士第,调沂州费县主簿,迁邢州龙冈县令
丁母忧,起为相州汤阴
文肃荐其才,擢国子监直讲
熙宁二年,改秘书省著作佐郎
太学诸生,有对语病新法在高第者,大臣怒,尽出学官补外,君签书淮南节度判官事,转秘书丞太常博士
元丰改官制,换承议郎通判隰州赐绯服,转朝奉郎
今上即位恩,选朝散郎,遂致仕。
以子登朝,经两郊恩,为朝奉大夫,阶护军
元祐六年十月十八日以疾终,寿七十二。
君彊毅笃实,少刻励于学,老不辄废,博知古今,论议以忠义为主。
其文词雄深有气,乐善疾恶,出其天资。
视世事有弗可于意者,戚嗟痛叹,至或流涕,不能浮湛俯仰,故与世龃龉,而世亦卒不得君用
虽有穷塞,耻以一毫近人,居京师七年,未尝造请。
初,天下转运司辟置管勾文字官,河北以君名闻,于格不应,诏特从之,而当路者亦颇欲因是近君,君不愿也。
其后中执法有闻君之名,欲一见之,荐以为属者,朋友更劝往见,君曰:「士而自鬻,何义也」?
卒不往。
方时天子慨然求治,更造法令,拔蒐人才,宰相大进退天下士,士皆奋待同,争前恐后,君独顾虑逡巡,依流队牒,录录以老。
暨二圣在御,振用淹滞,而知君者六七要人,皆同时在显处,争欲荐用之,或抵书勉其出,人亦谓君且得志无疑,而君笑曰:「吾与世不谐,老矣,此而进,是持平生为今日资也」!
亟谢事而去,时年六十四。
于是识者知君非苟为异以取高当世者。
晚节居乡里,自号「般阳居士」。
观书赋诗,萧散自得,乡人亲敬之。
前夫人李氏、窦氏,故尚书都官郎中丁、职方司员外郎缄之女,追封真定、中都县君
今夫仙源君王氏,比部员外郎孝和之女。
子三男;
先,朝奉郎,充青州临淄县尉
允,举进士
二女,嫁隰州永和主簿董昱、沂州司理参军李翔、孙男女六人
文集二十卷。
卒之明年十一月七日于万年乡零召村之原,二夫人祔。
予故善君也,先于是来请铭。
为之铭曰:
呜呼梁君,学无所不知也,行无所不修也。
谓无心于世乎?
服膺降色,其见善也;
挼手齰齿,其闻恶也。
谓有心于仕乎?
不搀乎上,未老而归也。
呜呼!
士之于世,合则从,不合则去,进退之正也!
然是犹为在人者也。
乃若时可以行而自止,招之以道而不来,非在我者重,盖不能也。
呜呼梁君!
刚不屈者也,能行其志者也。
朝请郎致仕张公墓志铭元祐二年十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范太史集》卷三九
公讳保孙,字子远,其先深州束鹿人
曾祖光伟,赠太子中允,祖文质,赠尚书左仆射
父存,以礼部尚书致仕,赠特进谥恭安
曾祖妣李氏、孟氏。
祖妣王氏,赠太原郡太君
妣刘氏,赠安康郡太君
仆射徙居冀州,今为冀州信都人
恭安公真宗仁宗,历践台省,任龙图阁直学士吏部侍郎
英宗、神宗朝,累迁尚书
硕望重德,为时名臣。
公,恭安公之第二子也。
父任守将作监主簿、监冀州酒税,签书安武军节度判官
以父老,不欲为他州官,朝廷亦优待恭安公,故公三为冀部从事
熙宁中,大河自枣强西泛,寖逼郡城,将筑堤于东郊,占公家田,吏议移之民田,公不可,曰:「与其损民,不若自损」。
卒置堤于其地。
通判恩州
先是御河在郡中,元丰四年大河北决,自大名徐曲口注御河,朝廷议欲遂令黄、御河合流,以通边漕。
都水监都运司调夫修御史,度用工二十五万。
公上言:大河水悍,非御河所能容,其势必涨,为一州患。
方今农作,重被灾害,调发至广,仍为甘陵忧,甚无谓也。
不若塞徐曲决口,用工少而无后患。
朝廷从之。
契丹使过郡,守丞饯之南门。
使曰:「两朝通好日久,往来如一家,可谓太平」。
守不能对。
公曰:「太平无象,何但尔邪」?
使者服曰:「诚名言也」。
七年,告老得谢。
官累朝请郎,勋柱国,服紫衣金鱼。
八年十一月乙巳卒,年七十一。
公为人醇谨孝弟,出于天性。
恭安公,不冠带不敢见,过庭必趋。
恭安公夜分不寐,不敢退。
出入第,门外上下舆马。
自言平生未尝对父坐。
恭安公官于四方,公未尝一日离左右。
及将归老,公始仕为乡里官,年四十馀矣。
恭安公久尊显,奉养如意。
既老閒居,夜必蜡炬,他费称是。
月朔月半宴郡僚,必陈乐,四方珍羞异味无不备者。
公损己以率家人,积用而致隆于亲,如是几二十年不衰。
信都者宗族百人,开南北二第,恭安公居北第,馀皆南第。
凡廪饩丝枲汤沐之用,亲疏如一。
而公自奉俭薄,敝衣冠,菲饮食,盖侃如也。
兄台孙蚤卒,视其子与孙踰己生。
姊适李氏,夫亡,其家不贫,公养姊于家,为其甥男女嫁娶。
恭安公薨,终丧不居堂奥厅事。
郡人以公笃行,皆敬仰则效之。
内外宗族事公如事恭安公焉。
太师司马文正公之夫人,公之女弟也,常道公以训其子弟曰:「如彼可以为孝矣」。
公好读书,老而不倦。
宾客恭敬甚,恶言人之过。
其在甘陵部刺史尝问公以属吏能否,对曰:「公自察之」。
终无所毁。
其为政唯恐人知之,不好立名,然人皆称其长者。
娶杨氏,卒赠蓬莱县
继室以其妹,封寿安县君
子男一人:世京太子中舍,先公卒。
女六人:长适磁州录事参军郭郁;
次初适守将作监主簿皇甫僖,再适卫尉寺丞马鼎;
次适西头供奉官李宗彦;
次适奉议郎校书郎司马康
次不育;
次适郊社斋郎司马棫
孙男三人:克和,郊社斋郎
克勤,永静军司理参军
克谐,未仕。
曾孙男一人,曾孙女五人。
孤克勤以元祐二年十月葬公于邢州龙冈白圭乡夷仪里,祔仆射公之茔。
司马校书状公行事,抵史官曰:「吾舅行如此,其可以不铭」?
谨诺而铭曰:
张氏在冀,莫如恭安。
显于四朝,寿考多盘。
惟其有人,干父承考。
孝弟慈祥,以至耆老。
乡人尊之,率化以躬。
循循唯谨,万石之风。
岂无多文,亦有善辩。
君子之行,唯日可见。
夷仪之里,白圭之原。
永閟斯铭,庆在后昆。
禁僧诱民舍身诏政和六年七月三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四、《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六六(第七册第六五二八页)
访闻相州林虑县邢州龙冈县天平、陵霄二山,高崖之上有舍身台,每岁春月,村民烧香,闻有僧行诱惑,使人舍身者,导以法事,欲悔不能。
僧行利其赀财衣物,愚民无罪而就死地,不有禁止,何以爱民?
仰本州县当职官常切觉察,犯者以故杀论,仍令主僧偿命;
许人告捕,每名支赏钱一千贯,白身与补进义校尉,有官人转两官,诸色人转两资,并不原赦;
官司失觉察,以违御笔论。
仍版榜揭示二县山路。
监司、走马失按劾者,与同罪。
仍著为令。
过统制使李公墓 明 · 朴𥠷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二
将军墓临大路,将军墓大树
大树烈风吹不尽,当年想像将军怒。
将军击贼四十万,大海洋中白日暮。
白日暮兮大树摧,天公为泣真宰诉。
公之毅魂镇东南,狐狸窜穴鲸鲵怖。
公之忠烈,求之古人无其伍。
当与诸葛武侯,同驾而并骛。
我逢乱离偶过之,再拜空山一抔土
吁嗟乎有山屹屹高万丈,万古英风振河浒。
石坟铭记(一 元丰七年十一月 北宋 · 宋志祐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金石考》(光绪十八年刻本)
维大宋国密州安化军诸城县移风乡郭下保宋家庄宋志祐,叔事守晋州临汾县主簿
元丰七年十一月十五日,镌铭记宋志祐
石匠人郭齐。
石坟铭记(二 元丰七年十一月 北宋 · 宋志祐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增修诸城县续志·金石考
维大宋国密州安化军诸城县移风乡郭下保宋家庄户人宋志祐,奉为父母。
志祐自小亡失过父母,有愿造石坟一所,报答养幼之恩。
今从元丰四年九月十四日,分割到父母田产,酬报父母之恩。
至元丰五年正月内,谨发心与父母造石坟一所。
元丰七年甲子岁十二月初七日壬申日,成就了必,合服已讫。
今记合家姓名,开坐如后:户主男宋志祐,年三十一岁,妻刘氏年三十一岁,房下小女名肖德,年二岁。
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镌铭记。
石匠人郭齐。
西州都督张待宾书735年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西州都督张待宾及官吏百姓已下。不虞狂贼。
拥众多时。彼州军人。
素乏器械。闻其悉力。
能不悬心。卿等坚守孤城。
敌此凶寇。亦既久拒。
终然万全。斯乃义可感幽。
鬼神相助。妖不胜德。
氛祲自销。来无所能。
去无所得。犬羊之众。
道路埋魂。其于破伤。
亦云甚矣。向使甲戈有豫。
士卒且强。蹑彼归途。
可无噍类。即令所司支料。
以备后来。其有功之人。
各且据实。以时叙定。
当有酬赏。其龙泉寺小堡。
被其残破。虽巳收拾。
犹虑损伤。各宜宣慰。
令得存活。秋气巳冷。
卿及寮吏百姓巳下并平安好。今赐卿衣一副。
至宜领取。遣书指不多及。
杭州馀姚县龙泉寺大律师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九
大朴既雕。
淳源不复。
生人溺于迷妄。
自拔无由。
我梵惟哀之力。
现灵东方。
雷起偫蛰。
间生龙象。
调御人天。
巍巍乎大明烛幽。
而品物知向矣。
噫。
稠林枝干。
荣枯不息。
火宅烟焰。
起灭相寻。
于众生速坏之身。
有诸佛常存之性。
垢衣缠宝而不见。
浊水求珠而未得。
法无高下。
根有浅深。
由是启禅那證入之门。
立毗尼摄护之藏。
土因水而成器。
火得薪而待燃。
惟此二宗。
更相为用。
律行严用。
奉则净无瑕缺。
戒定光深。
照则测见本源。
次修定门。
而自调伏。
云何为大定。
地虽倾而不动。
云何为修我。
心虽寂而无住。
然后登般若之岸。
上楞伽之峰。
以此身为法身。
了无得为真得。
或有默修元契于文义。
受教顿悟于宗师。
不由门阶。
径造堂室。
微尘学者。
时得一人。
复有大悲空隘而不穷。
宏誓海涸而不尽。
俯从像法。
以导世间。
则我大律师其人也。
师讳道一。
字法籥
馀杭严氏。
生族姓之家。
是为因地。
作如来之子。
宁有本缘。
故祖考不书。
尊上乘也。
体峻山岳。
神閒江海。
机对敏洽。
应受融明。
自襁褓至于成童。
颜色无违。
视听皆正。
年甫八岁。
辞亲就师。
鸿鹄入冥
自然方外。
莲花出水。
不染泥间。
十七预剃度。
龙泉寺
受具于光州岸律师
行相珠圆。
涤流镜澈。
始就山阴讲涅槃经。
师既归而为众敷阐。
同时听者。
奉以为师。
恭惟此经。
佛最后说。
教旨深圆。
故草元著义。
法华经大事因缘。
授声闻记。
口诵心奉。
誓尽当来。
金刚经灭度无边。
悉离诸相。
诵起信论。
涤除邪妄。
开导心宗。
常所受持。
皆为义释。
于华严入普贤性海。
维摩不二法门
凡历见闻。
莫非心證。
从文悟理也。
白日顿明于世界。
飞鸟自在于空中。
从理乘如也。
尝谓天台观门。
往誓深教。
吾所归也。
夫垢因戒净。
惠定以生。
未有爱尚存而坐登三昧。
每叹曰。
持心系于刹那。
求道本于清净。
使学徒解怠。
由轨范不明。
教之兴衰。
在我而已矣。
乃获一席。
信心必随。
尝讲大乘。
方摄齐登座。
侍者布席。
微爽律文。
即命撤席。
浣衣以俟明日。
其检身激下。
皆此类也。
自是江南律学
砥砺弥精矣。
至若齐场星列。
谈座云绕。
四众仰山王之高。
万里赴龙宫之会。
远夷逾海而来听。
长老顺风而请益。
至仁生灭。
至辨成简。
判析疑问。
若阳和解冰。
宏敷妙理。
止水观月。
化童蒙为上智。
伏我慢为调柔。
引诸佛戒定之池。
浴众生轻重之垢。
垢自流去。
池常湛然。
又以儒墨者般若之笙簧。
词赋者伽陀之鼓吹。
故博通外学
时复著文。
在我法中。
无非佛事。
李大理升期崔河南希逸尝抚本州。
麾幢往复。
故成御史广业卢华州元裕兵部韩员外赏屈身郡邑。
䑳舸洄沿。
及乡人故汴州何司户寒同与叩绝韵于清风。
味元机于永夕。
庐山师友。
今古一时。
诚愿密宏。
崇修本寺。
导容缨网。
高殿栋宇。
工人殚其百栌。
信士竭其千金。
佛宫严丽。
一方胜绝。
写大藏经。
手自刊校。
学者赖焉。
广常住田。
通给无阂。
凡圣均焉。
天竺寺造慈氏变相。
凭高为台。
与众均福。
光灵肸蚃。
如在会中。
永以报生育劬劳之恩。
光先师训诱之德。
不离宴坐。
应者归。
天宝十三年春
忽洒。
饰道场。
端理经论。
惟铜瓶锡杖。
留置左右。
具见五天大德。
十八罗汉。
幡盖迎引。
请与俱西。
二月八日
恬然化灭。
报龄七十六。
僧腊五十七。
生以其日。
灭亦如之。
昔同来舍位之辰。
今是菩萨往生之日。
古先大士
无此明徵。
先时院庭有百合两本。
对发白花。
月轮。
照于昏夜。
呜呼。
慈云既归。
花亦彫萎。
物感如是。
人哀可知。
至某月日。
迁厝于寺之西偏。
江岭淮湖。
缁麻缟素。
荼毗之会。
声动山川。
寂寥原野。
人亡地古。
悲夫。
一为人师。
六十年矣。
远名利故不游京国
乐閒安故不出户庭。
有请方去。
故深慈密行。
莫得而究焉。
门人之冠者一行禅师惠罕法师津梁寺乾应律师苏州东林寺怀哲律师
湖州开元寺惠灯少明之记。
长者宝藏。
修身执持。
导师化城
无处瞻仰。
眷属之贤。
有若族人神都等。
如来影中。
怖畏都尽。
力生今地。
哀号不穷。
以华曾史之风。
尚竺乾之道。
追书本行。
见托斯文。
铭曰。
苕溪教源。
因戒生定。
百千人俱。
见性情净。
裂除意网。
磨拂心镜。
虽会一乘。
终修万行。
说法登坛。
天龙谛听。
须弥峰顶。
白月孤映。
彼迷方者。
从我得正。
报尽生尽。
归自法身。
最朝涕泣。
江上门人。
炬灭阴夜。
舟沈海津。
雪山灵草。
无复青春。
欲报之德。
苍苍罔极。
既断言语。
又非空色。
假言喻空。
观我为则。
龙泉寺禅院记 唐 · 徐纶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六
龙泉院者。人天集福之所也。
耆旧相传。其来寖远。
刊刻无寄。因究权舆。
一说云。是院之东十数里。
孤峰之上。有黄砂古祠。
时有一僧。莫详所自。
于彼祠内。讽读金刚般若经。
一日。有白兔驯扰而来。
衔所传经文。蹶然而前去。
因从而追之。至于是院之东数十步。
先有泉。时谓之龙泉
于彼祠内。而僧异之。
而感悟焉。因结茆晏坐。
誓于其地。始建刹焉。
同灵鹫而通幽。类给孤而建号。
东邻郭社之末。前据金谷之垠。
既名额以来标。称郭谷而斯久。
至有唐乾宁初西蜀惠裁精舍禀律沙门讳顺慜
振锡东游。浮杯远逝。
偶及是院。遂欲栖心。
披荆而通过路。啜以事晨飧。
日往月来。以近及远。
归依者如蚁慕。唱和者若蝉联。
虽云兴废有时。亦系方圆任器。
添栋宇于仍旧。求柱石于他山。
绀殿故而复新。云房卑而更起。
曲尽其妙。以广其居。
渐加少而为多。变其质而增丽。
凡增修新旧屋宇并正殿等共七十馀间。其院东龙泉
后面结庵之所。三纪已前。
微认故迹。今则湮没矣。
且泉之所有。时无能知者。
失其状也。喷涌而出。
喻虎眼射人。鲸口呴沬。
通注遽盈于沟洫。奔突若骇于风雷。
夏寒凝冰。冬温若沸。
比镜澄澈。同醴甘香。
不独饮酌所须。可以尘垢旋涤矣。
慜公运心匠。磨智锋。
俾令堰作方塘。涨为澄沼。
嘉鱼成窟。抛玉宛转以随人。
秽触沉波。吐珠淋漓而覆水。
有斯灵异。甚警凡愚。
自迩及遐。惟畏与敬。
而且植弱柳则扶疏而媚。莳修篁则蓊蔚以冬青
长小为乔松。接山果为家果。
功既崇矣。景既备矣。
一日。慜公谕诸门人曰。
是院也。厥初住持。
所重幽僻。止期课诵。
以尽年龄。敢望崇修。
有若斯壮丽者矣。吾闻空寂者正真之本。
名言者诱化之宗。如来亦假于庄严。
氓俗渐归于方便。得不申请院额。
增饰教门者焉。郡牧陇西公
果俞革故之谋。俾建即新之号。
因飞笺奏。岁降敕文。
额记龙泉禅院矣。时唐乾宁元年十月二十五日也。
嵩山封官题名809年闰3月3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太室山
元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著作佐郎樊宗师处士卢仝自洛中至少室谒李徵君渤。
樊次玉泉寺
疾作归。
明日
遂与李卢道士韦濛僧荣并少室而东。
抵众寺。
上太室中峰。
宿封禅坛下石室。
遂自龙泉寺钓龙潭水遇雷。
明日
启母石
入此观。
道士赵元遇。
乃归。
闰月三日
国子博士韩愈题。
再题龙泉寺上方 唐 · 方干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牛斗正齐群木末,鸟行横截众山腰。
路盘砌下兼穿,井在岩头亦统潮。
海岸四更看日出,石房三月任花烧。
未能割得繁华去,难向此中甘寂寥。
龙泉寺绝顶 唐 · 方干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未明先见海底日,良久远鸡方报晨。
古树含风长带雨,寒岩四月始知春。
中天气爽星河近,下界时丰雷雨匀。
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去(一作往)来人。
龙泉寺石井二首 其一 1047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龙泉寺
山腰石有千年润,(原校:一作石)泉无一日乾。
天下苍生待(一作望)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
龙泉寺石井二首 其二 1047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龙泉寺
人传湫水(张本作此井)未尝枯,满底苍苔乱发粗。
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
和游龙泉寺 北宋 · 彭汝砺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林边竹枝子,问法即心王。
气挹千山秀,风吹万室凉。
灵泉通润泽,幽鸟恣徊翔。
雨雪翻天地,看瞻爱有常。
越州馀姚阇梨塔铭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六、《芝园集》卷上
释单异,字隐之越州馀姚杜氏子。
丱角时已有超拔之志,脱素于龙泉寺,礼清序为师。
遇皇祐普恩,得剃度。
既具戒品,负笈挈囊,学天台教于四明赟法师
自后遍历诸方,知新温故,天竺明智、雷峰广慈皆登门入室,孜孜扣击,馀二十年。
所业既成,遂还旧隐。
道俗或以住持强之,皆确然不就,柰何耆旧笃迫,事不能已,遂于本寺讲演圆乘,听众悦服。
晚年谢去人事,掩关不出,严治一室,专修净业,礼佛诵经,不舍昼夜。
崇宁改元制将解,忽染微恙,至十九日召集徒属,焚香告曰:「吾生净土时已到矣,当乘金刚台随佛西迈,愿勉力进修,可得相见」。
言讫,索汤沐浴,手结佛印,泊然坐灭。
是月二十五日火化于西郭,而灰骨间舌根数珠俨然如故,得非诵持之效欤?
其徒以某年某月葬于当山之西峰
寿七十六,腊五十二。
平居诵《普贤观经》万卷,《法华经》五千部,《弥陀经》万卷,佛号不计数。
一子曰德懋,二弟曰覃逸、曰覃悦。
悦见为僧首,尝从予学律,一日具录其事,求铭以识其塔。
铭曰:
惟师为学,有而若无。
惟师为行,实而若虚。
形器化矣,珠舌俨如。
白业斯著,青史宜书。
胡义修推官再招彦桓与予同游龙泉寺 北宋 · 李复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江曲花开恼醉翁,经旬出饮独床空。
芳羹间箸溪毛碧,异果堆盘海药红。
尽晚莫辞千日酒,馀春已怨几番风。
主人清韵家声在,伯始源流到眼中。
彦桓奉檄将行同饭素于龙泉寺 北宋 · 李复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西江吸水试庞翁,再访祇园问色空。
古殿香寒消宿篆,晴林叶暗退残红。
衰年再乞千家饭,逸驭初乘五日风。
晓去清明边檄急,前旌高下乱山中。
龙泉寺修五百阿罗汉洞募缘疏1092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龙兴寺
伏以瞬青莲目,付法藏以默传;
结白叠巾,指心源而直授。
爰有迦叶首悟,庆喜先闻。
夙习大乘,已超无学;
假修小果,欲接下根。
故十二大菩萨之所总持,与五百阿罗汉之所證入,波不离水,水即是波。
此皆为一因缘,酥乳流出;
虽复说三次第,羊鹿亦无。
知性空则法空,如我说为佛说。
诸秘文之略出,众圣号之具存
肃恭僧仪,烜赫灵迹,或经行四世界,或宴坐一嵌岩。
受请天宫,应供海殿。
掷锡飞去,投杯渡来。
龙虎伏驯,仙鬼陪隶。
少别万里,暂休千年。
亦有混迹和光,入廛化俗,游戏自在,变化无常。
近者淮泗,塔中袖藏;
远施天台,桥上茗结。
馀花不违本心,示常住世;
觌面不识有缘,则逢永吉
是用运广大心,募清信侣,建长檐及深庑,閟异相与奇容。
平地起山,凡境成圣。
大千无有尽,我愿不可穷。
亦使见闻,同生欢喜。
赞佛一偈,施佛一钱,在经有云,获福无量。
按:《鸡肋集》卷七○。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一九。
用儿子应时宿龙泉寺遇雪诗韵 南宋 · 孙介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扁舟趋郡去,携手同归
款话僧宜访,登山志欲飞。
诗能歌白雪,心合念黄扉
莫作儿童语,丰凶有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