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1082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六、《元丰类稿》卷四二、《曾文定公集》卷一三、《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一○、《皇朝文鉴》卷一四二、《文章正宗》续集卷九、《吴都文粹》续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钱氏也,故为王家,有吴越之地。
五世祖镠,号武肃王
高祖元瓘,文穆王
曾祖俨,昭化军节度使
祖昭慈,赠左卫将军
考顺之,左侍禁閤门祗候,赠尚书刑部侍郎
公应说书进士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皆中其科。
宣州旌德县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尚书祠部度支、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换朝奉大夫,充国子监直讲编校集贤院书籍,迁秘阁校理
选为修英宗实录院检讨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直学士院,迁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通判秀州,知婺州,入判尚书考功,改开封府判官
出知邓州,入判尚书吏部流内铨,兼判集贤院,又兼判礼部,权知开封府
数请去,得知审官东院,兼判军器监,兼提举司天监公事
公幼孤,家贫母嫁,既长,还依其族之大人,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于书无所不治,已通其大旨。
至于分章别句、类数辨名、丛细委曲,无不究尽。
其见于文辞,闳放隽伟,故出而与天下之士挟其所有,较于有司,常出众上,以其故名动一时。
其为尉,及为秀、婺、邓州,皆有治行。
秀州击奸仆强,果于力行。
婺、邓更革弛坏,理具设张。
直讲,以能教诱,学者归之。
校理,属英宗之初慈圣光献皇后听政,公三上书请还政天子。
吏部,谨绳墨,选者称其平。
开封,以慈恕简静为体,不求智名,以投世取显。
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士以此多公,而为公属者,后卒亦心服也。
公于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以其故,人莫能亲疏
至于利势之际,人所竞逐,公方陨然,迹与众远,故虽有夸者,亦不以公为可忌也。
公之为判官也,府尝有狱,或探大臣意,谓欲有所附致,公不为动,徐论其意而已。
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类如此也。
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公之先,既藉疆土归天子,其后至昭化,守和州,十有八年以卒。
诏葬和州,子孙因家焉。
至公,始葬其母于苏州吴县龙冈村之天平山,故今又为苏州人
公讳藻,字纯老,封仁和县开国伯,赐服金紫,年六十有一,元丰五年正月庚寅卒于位。
某年某月某甲子葬天平山,从其母永嘉郡太君丁氏之兆。
公妻孙氏,泰兴县
男曰某、曰某,蚤世。
曰皞,某官。
孙曰某,某官。
公卒,上驰使临视其家,知其贫,特赐钱五十万,而官其弟若子孙凡三人。
公与余尝为僚,相善,其且殁,以遗事属余,而其家因来乞铭。
铭曰:
钱姓武王,五世之孙。
开迹东南,以学以文。
学则知经,文则能赋。
矧曰方闻,扬声天路
乃校中书,乃掌帝制。
乃列禁林,从容讽议。
治己伊何?
维直而清。
治人伊何?
维简而平。
人以怒迁,公能自克
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士夫所望,天子所器。
胡不百年,胡不三事!
龙冈之宅,考卜维新。
公安于此,尚利后人。
题范本兰亭帖熙宁元年正月 北宋 · 宋敏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四、《兰亭考》卷五
范君隐德不耀,以艺文称于西州旧矣。
楹中得兰亭摹本,虽岁久而笔画如新,体法秀整,诚世学之家,子孙宝之不坠也。
熙宁初元正月四日观,临洺宋敏求清源吕夏卿襄国陈荐河南陈绎
次韵阳孝本游翟家湾书院二首又一绝 其三 北宋 · 苏颂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谩誇三岛灵鳌,咫尺龙冈去靡劳。
若使南阳人独卧,风云宁隔海山高。
左羽林大将军令图故母同安郡君王氏可追封南康郡夫人制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八、《苏魏公文集》卷三五
敕:向者礼成郊报,恩浃幽明。
惟班著之联,咸被显亲之泽;
矧宗藩之秀,方深念母之怀。
加厚恤章,抑惟旧典。
具官某妻某氏,柔仪有度,顺德不愆,嫔我懿亲,夙彰贤范。
虽叹徂年之谢,尚嘉有子之良。
缘兹庆条,进以封号。
俾追荣于象服,姑用慰于寒泉。
冥漠有知,宠灵是享。
可。
道逢文通北使归1060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朱颜使者锦貂裘,笑语春风入贝州
欲报京都(张本作师)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时空慕羡(张本作羡慕),惊尘一段向南流
次御河寄城北会上诸友1060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御河
客路花时祇搅心,行逢御水半晴阴。
背城野色云边尽,隔屋春声树外深。
香草已堪回步履,午风聊复散衣襟。
忆君载酒相追处,红萼青跗定满林。
宋城道中1060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威县
都城花木久知,北路馀寒尚中人。
宿草连云青未得,东风无赖只惊尘。
馀寒1060年 北宋 · 王安石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威县
馀寒驾春风,入我征衣裳。
扪鬓龙舒本作须)只得冻,蔽面尚疑创。
士耳恐犹龙舒本作犹恐)坠,马毛欲吹僵。
牢持有失箸,疾饮无留汤。
曈曈扶桑日,出有万里光。
可怜当此时,不湿地上霜。
冥冥鸿雁飞,北(张本作前)望去成行。
谁言有百鸟,此鸟知阴阳。
岂时有必至,前识圣所臧。
把酒谢高翰,我知思故乡。
易象论解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五、《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七五
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故于《乾》也,「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然后厚德载物,故于《坤》也,「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积德以有载也,乃能经论,故于《屯》也,「君子以经纶」。
经纶者,君子有事之时,故于《蒙》也,「君子以果行育德」。
果行育德则无事矣,故于《需》也,「君子以饮食宴乐」。
饮食宴乐所以待人而与之从事者也,故于《讼》也,「君子以作事谋始」。
作事谋始则能为物主,故于《师》也,「君子以容民畜众」。
建万国,亲诸侯,容民畜众之大者,故于《比》也,「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诸侯亲则无所用武,故于《小畜》也,「君子以懿文德」。
德以礼为体,故于《履》也,「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礼也者,因时之会通,以财成辅相天地者也,故于《泰》也,「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物不能终泰,故于《否》也,「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泰则通,否则辨,故于《同人》也,「君子以类族辨物」。
族各有其类,物各有其辨,则君子小人见矣,故于《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虽遏恶也,不可以为偏亢,故于《谦》也,「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顺天休命而以谦平施,则人乐之,故于《豫》也,「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乐成而息,故于《随》也,「君子以向晦宴息」。
物不可终息,故于《蛊》也,「君子以振民育德」。
振民育德莫大乎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故于《临》也,「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莫大乎省方观民设教,故于《观》也,「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教至矣,则明罚敕法继之,故于《噬嗑》也,「先王以明罚敕法」。
明罚敕法者,所以待之,而非敢于折狱,故于《贲》也,「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无敢折狱者,将以厚下也,故于《剥》也,「上以厚下安宅」。
厚下者,将使人无失其性命之情也,欲不失其性命之情,则亦不违其性命之理而已,故于《复》也,「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者,所以应时。
知应时,然后知对时育物,故于《无妄》也,「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对时育物者,非稽古畜德之主则不能,故于《大畜》也,「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畜德莫大乎养,故于《颐》也,「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知自养,然后出处皆有以大过人,故于《大过》也,「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出则欲独立不惧,处则欲遁世无闷,则德不可无习,故于《坎》也,「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德行不失其事,教事不废其习,然后可以继明照四方,故于《离》也,「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所谓明者,非恃其所明,则资诸人而已,故于《咸》也,「君子以虚受人」。
惟以虚受人而有节于内,故于《恒》也,「君子以立不易方」。
所以有时而远小人,故于《乾》也,「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所谓严者,亦礼而已矣,故于《大壮》也,「君子以非礼勿履」。
非礼勿履,德之所以昭也,故于《晋》也,「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者自明,非所以莅众,故于《明夷》也,「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自明,又知所以莅众,则言有物而行有常,故于《家人》也,「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常」。
言有物行有常,则知所同、知所以,故于《暌》也,「君子以同而异」。
同故能有容,异故能有辨,反身修德,言有辨也,故于《蹇》也,「君子以反身修德」。
赦过宥罪,言有容也,故于《解》也,「君子以赦过宥罪」。
反身修德,赦过宥罪,则其欲也惩而窒矣,故于《损》也,「君子以惩忿窒欲」。
惩忿窒欲然后见善迁,有过改,故于《益》也,「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以居则修德,以动则有功,功不可以擅,德不可以居也,故于《乾》也,「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能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则众之所听也,故于《姤》也,「后以施命诰四方」。
众之所听,不可不戒,故于《萃》也,「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不虞知戒矣,德之所以积也,故于《升》也,「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积小以至高大而至于命,则志遂矣,故于《困》也,「君子以致命遂志」。
至于命则所以成己也,而后可以成民教,故于《井》也,「君子以劳民劝相」。
劳民劝相,莫大乎恭爱,故于《革》也,「君子以治历明时」。
能治历明时,然后能正位凝命,故于《鼎》也,「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凝命不可恃,故于《震》也,「君子以恐惧修省」。
修省之道在于正己而已,故于《艮》也,「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正己则贤德可居,俗可善,故于《渐》也,「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俗善矣,其终不能无爱,爱则敝矣,故于《归妹》也,「君子以永终知敝」。
知敝则所以待人者尽矣,故于《丰》也,「君子以折狱致刑」。
折狱以刑,君子所以明慎之时也,故于《旅》也,「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留狱则治道终矣,终则有始,故于《巽》也,「君子以申命行事」。
申命行事不可以无学,故于《兑》也,「君子以朋友讲习」。
所讲习者仁义而已,故于《涣》也,「先王以飨帝立庙」。
飨帝立庙则仁之至义之尽矣,其推行之也,度数不可以无制。
德行不可以无议,故于《节》也,「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制数度,议德行,则欲急己以缓人,故于《中孚》也,「君子以议狱缓死」。
急己以缓人者,依于仁而已,故于《小过》也,「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依于仁则无患矣,故于《既济》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物不穷也,故于《未济》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辨物居方者,物之终始也。
石太保挽词 北宋 · 强至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许国三朝老,传家万石君
乞骸章未报,没齿讣先闻。
挽铎摇秋露,铭旌卷暮云。
龙冈逢吉壤,马鬣寄高坟。
奏论濮王称亲未当治平三年正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七、《范忠宣公奏议》卷上、《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七
臣伏闻手诏节文:称亲之礼,谨遵慈训;
追崇之典,岂易克当。
固已见陛下守义徇公,慎重之至也。
然称亲之礼,殊未为安,群口纷纷,不胜嗟愤。
臣等窃议皇太后手书称亲之意,盖用汉宣故事,欲行于今,乃与中书、门下元建皇考之议,大体相依。
此不免为两统、二父之失,所以议者喧然,皆谓母后手书,非出慈寿之本意,皆建议之臣眩惑交构,成就其谋,欲自掩其恶,而杜塞言者之口也。
臣观陛下继明之始,与汉宣故事不同。
宣帝之时,尚为有司所奏:为人后者为之子。
请谨视孝昭所为,未有却令大宗正统之母,追称小宗所生为亲也。
错乱礼法,失其本意。
若欲以濮王为亲,则襄国已降,自当为母,于皇太后岂得安哉?
恭惟陛下亲受仁宗诏命,而为之子,故先帝遗诏,诞告万方,谓陛下为皇子
即皇帝位,四夷诸夏,莫不共闻。
今乃复称濮王为亲,则先帝治命之诏不行,而陛下继体之义不一。
太后与政府大臣,并受先帝顾托,言犹在耳,永昭陵土未乾,止因一二近臣之谋,遂忘而弗顾,陷两宫于有过之地,使四方夷狄惑先帝之遗诏,疑陛下之过举,移讴歌欣戴之心,为忠愤不正之气,可不痛哉!
万一黠虏、奸民有以先帝遗诏为问,则执政之臣,其将何辞以对?
然则称亲之礼,岂宜轻用?
臣等待罪于家,屡蒙诏旨,促令供职,而踧踖未敢承命者,以此之故也。
若必使臣等就职,则当合班廷争,以救朝廷之失。
虽陛下容纳直言,为天下所闻;
而臣等不能早悟明主之罪,益深益重矣,岂可复居言路,预耳目之臣哉!
臣等之心,有死无二。
伏望陛下留神听纳,天下幸甚。
奏请四皇后庙升祔状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九、《无为集》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
右臣先曾上言,伏为皇后庙四室,第一室孝惠皇后贺氏,第二室孝章皇后宋氏,第三室淑德皇后尹氏,第四室章怀皇后潘氏。
孝惠皇后太祖首纳之后也。
淑德皇后太宗首纳之后也。
章怀皇后真宗首纳之后也。
并遇初潜,嫔于帝室,正位乎内,至化所基,生享礼封,后行追册。
孝章皇后在太宗之朝已母仪天下,及太宗即位号曰开宝皇后
以上四后顺德徽音,见于彤史
奉安别庙,荐享有常,升祔之仪,久而未讲。
每遇禘祫,则迁神主,设席于太庙本位、帝主、后主之次,虽云合食,其实异牢,礼意人情,有所未尽。
或者以谓孝惠、淑德、章怀三后生无尊称,殁加盛礼,难以升祔太庙。
臣谨按《国朝会要》、《礼阁新编》所载,懿德皇后符氏,开宝八年崩,亦在太宗登极之前。
至太平兴国二年,方行追册,今已升祔太宗室。
况又孝章皇后在太祖之朝已正中壸而母仪天下乎?
伏请比用懿德皇后礼例,升孝惠皇后孝章皇后祔于太祖皇帝室,升章怀皇后祔于真宗皇帝室。
所贵严升配,正始人伦,推广孝思,风化天下。
奏入已久,未蒙付外施行。
今伏见慈圣光献太皇太后上仙,山陵有日,陛下以嫡孙号慕过哀,外示易月之文,而实遵三年之制。
谓园陵有所谦抑,故隆以因山;
谥法未足形容,故增以四字。
权宜祥禫之服,却而不御;
公卿群臣表章,七上而始得。
瞻望更朝,又表章五上,然后勉从正殿之请。
每降手诏,发扬太皇太后仁圣功业,莫不出于至诚,感动天地。
自载籍以来,天子孝德未有过今日也。
将来九虞礼毕,则崇配于仁宗室。
臣愚不避诛殛,再敢上浼天听,伏乞陛下扩充不匮之心,等而上之,至于祖宗后庙,因慈圣光献崇配之日,升孝惠孝章、淑德、章怀四后神主祔于太祖太宗真宗祏室,断天下之大疑,正宗庙之大法,以垂永久,不胜至愿。
其升祔昭穆,准淳化元年敕,宜依旧懿德皇后在淑德皇后之上;
咸平三年敕,孝章皇后宜在孝惠皇后之下。
祥符五年敕,禘祫之日,孝惠孝章、淑德三皇后神主,祔飨于太祖太宗本室,次于正主。
祥符六年,言者请以元德皇后神主升祔在懿德皇后之上,真宗诏曰:「载念尊亲,盖惟极致。
在乎陟降,非敢措辞。
惟以祔庙之岁时,用为合享之次序,宜恭以元德皇后神主祔于明德皇后之次」。
至庆历五年,言者请以章懿皇后序于章穆章献皇后之上。
仁宗诏曰:「祗览祥符之诏,深原文考之旨,极意尊亲之际,重形陟降之辞。
故以祔庙之岁时,用为合享之次序。
义无差别,情无重轻。
恭依礼官所议,奉章献皇后章懿皇后序于章穆之次」。
是至庆历祀仪,凡行禘祫,皇后神主并设席于太庙本位、帝主、后主之次,永万世不易之典也。
如蒙允臣所请,其升祔昭穆,即乞依三朝诏旨及庆历祀仪、熙宁祀仪施行。
谨具奏闻,伏候敕旨。
杨氏世谱序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一、《无为集》卷八
杨氏,姬姓也。
其先曰尚父伯侨,盖周武王第三子。
唐叔虞之后,始封为杨侯
侯生文,文突,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
职,惠公上卿。
肸,字叔向,亦曰叔誉太傅:食采杨氏邑
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号曰杨石
伯石生章,征东大将军华山侯,始居华阴
欸,字太初上卿,后除弘农,始作家谱以示子孙。
硕,字弘远,隐居华山仙谷,见五星聚东井,知汉必兴,后为太史
硕生喜,字幼罗,从汉击项羽封赤泉侯谥曰严
敷,字伯宗袭封赤泉侯谥曰定,其后为新昌院。
胤,字无害袭封赤泉侯
敞,字君平,任大司农御史大夫封安平侯,预谋立宣帝,拜大丞相
忠,封安平侯谥曰顷
谭,字君公大鸿胪、卿属国、安平侯
宝,字稚渊汉明帝三诏不出,谥曰静节先生,尝有灵雀衔环之瑞。
宝生震,字伯起,汉太尉,称关西孔子,畏四知,惟忠孝清白以传子孙。
奉,字季节后改名众字君师,任谏议大夫河东太守,迁中书侍郎
敷,汉黄门侍郎,其后为东垣宜阳房。
纂,字叔绪献帝时太中大夫封常山王
纂生品,字文璨魏文帝时太中大夫
国,字彦高晋武帝时弘农
准,太常
准生林,其后为荥阳房。
又蜀中《院谱》:林乃准之后,林铉,铉生结,仕慕容氏中山相。
继,继晖,洛州刺史谥曰简
晖生恩,河间太守
恩生钧,魏朝越国公谥曰恭
俭,一名伦字景则西魏时封夏阳靖侯
文异,字文殊刑部尚书
文异安仁安仁德,德生立。
立之孙曰隐朝,为合阳
隐朝生燕客,临汝
燕客生宁,国子祭酒
宁生汉公字用乂,为天平军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
其后为淮南院、蜀院、闽院。
汉公范,字宪之楚州刺史
玢,字表文,吏部尚书监察御史,其后为扬州丹阳房。
玢之孙徽,字隐父,初自靖恭里挈族来淮南,是为淮南府君
南宅府君炳、橐皋府君杲。
濡须府君德明。
德明富,字文翁
大夫复,字庶几
试秘书省校书郎县,字晏之
僖、价、佸、僎、佃,复生杰、传、伋、作、佺,县侁、仲、依。
洙、滋、泳、浩,传滂,伋濛、汶,作枹、朴、,佺泾、洞。
尧叟,滋生袭吉、袭圭,是为淮南院子孙。
熙宁元年,同南海监郡尚书郎沆及其子上卿、客卿、列卿会于豫章两院各出世牒,合若符契。
至元丰四年秋,杰以礼官准诏祀华岳,乃拜太尉祠冢,访讲堂藏书穴,酌阿对泉于龙冈
道过好阳,省五公坟,尽图隐碑以归。
参考宗枝,得阌乡华阴谱,本末尤详。
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二月吉日,重书于会稽妙峰亭。
第四十七世大宋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杰序。
自志 其二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
翁察访河北西边,讲修边备,易其旧政者数十事。
际边自蒲城以东至边吴淀五十馀里,按图名徐村淀,淀渊相属,其实皆町衍大陆,无复陂泽之迹,戎马可以直抵深州
翁请决徐、鲍诸水为塞,下属诸淀。
上览奏,骇曰:「图籍无实如此,安用守臣」?
遂决意为之。
近臣有言塘水可决者,翁应之曰:「横五十里以为壑,败堤泄之,非一月不能涸。
水之渐溃,常数百里,注于敌中,塘间沮洳不容徒骑,此足以困敌,非中国之患也」。
使翁自遣官营之,再岁而塘成。
武宪侯文思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五、《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五
月日,具衔某西向再拜,献书某官执事:某谓世之好进者众,混混利禄中,争相为前,无所顾忌,或犬彘之不若。
于是有诡激之士,引足治平,蹈深山,入长林,违时戾俗,以名声自高,盖为好进者羞也。
然彼知好进之可羞,不知自隘于独善,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虽为之犹贤,至或语以中道,则与所羞为俱失矣。
进固有道,退亦不废其道。
《易》曰:「地中生木,升。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坤》、《巽》合体,顺而进者也。
然则所谓顺者,以为容悦乎,其为耦从乎?
此妾妇之行,曾可谓顺之正乎?
刚中而不亢,应于上而不回,繇是而升,顺之正者也。
要其归,扩所有而及于人尔。
彼混混争利禄者固不足论,其于羞世而自隘者,所得将孰愈乎?
某不敏,生而贱贫,自龆龀从师友,及兹齿发垂壮,强勉问学不自知止,虽未足谓之深造,至于圣贤之用心,粗晓所向。
遭时不遗,窃食薄廪,居官临事,实无动人之才。
若其尽心所守,不越樽俎而治,傥可与尸祝比欤。
蕴藉设施,期以渐致,鄙情所耻,亦无异于诡激之士。
第不能徇自隘之僻,而尼其所欲行耳。
前所谓顺而进者,乃夙昔之志藏于中,而冀有获于后也。
天假厚幸,吏于执事轩轾之下,是其素志将所得于今日,故敢叙世之进退之病,且辅以《升》卦之说,仰叩将命,惟执事置其质略之罪,而察其慺慺之诚。
干浼威严,寒慄不宣。
某再拜。
临城道中1094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
予初赴中山,连日风埃,未尝了了见太行也。今将适岭表,颇以是为恨。过临城、内丘,天气忽清彻。西望太行,草木可数,冈峦北走,崖谷秀杰。忽悟叹曰:吾南迁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书以付迈,使志之。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应愚谷能留,可独衡山解识韩。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其一 1095年 北宋 · 苏轼
 押删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孤臣南游堕黄菅,君亦何事来牧蛮。
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
高谈已笑衰语陋,杰句尤觉清诗孱。
博罗小县僧舍古,我不忍去君忘还。
君应回望秦与楚,梦涉汉水愁秦关。
我亦坐念高安客,神游黄蘖参洞山
何时旷荡洗瑕谪,与君归驾相追攀。
梨花寒食隔江路,两山遥对双烟鬟。
归耕不用一钱物,惟要两脚飞孱颜。
玉床丹镞记分我,助我金鼎光斓斑。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明则知远,能受忠告。)1056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六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不难谏,君先自明。
智既审乎情伪,言可竭其忠诚。
虚己以求,览群心于止水;
昌言而告,恃至信于平衡
君子道大而不回,言出而为则。
事父能孝,故可以事君;
谋身必忠,而况于谋国。
然而言之虽易,听之实难,论者虽切,闻者多惑。
茍非开怀用善,若转丸之易从;
则投人以言,有按剑之莫测。
国有大议,人方异词。
佞者莫能自直,昧者有所不知。
虽有智者,孰令听之?
皎如日月之照临,罔有道形之蔽;
虽复药石之瞑眩,曾何苦口之疑。
盖疑言不听,故确论必行;
大功可成,故众患自远。
上之人闻危言而不忌,下之士推赤心而无损。
岂微忠之能致,有至明而为本。
是以伊尹丑有夏而归亳,大贤固择所从;
百里愚于虞而智秦,一身非故相反。
噫,言悦于目前者,不能跬步之外;
论难于耳顺者,有以百年而兴。
茍其聪明蔽于嗜好,智虑溺于爱憎,因其所喜而为善,虽有愿忠而孰能?
心茍无邪,既坐瞻于百里
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彼非谓之贤而欲违,知其忠而莫受。
目有眯则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遂使谀臣乘隙以汇进,智士知微而出走。
仲尼不谏,惧将困于妇言;
叔孙诡辞,畏不免于虎口。
故明主审逊志之非道,知拂心之谓忠。
不求耳目之便,每要社稷之功。
汉宣之贤,充国得尽破羌之计;
魏明之察,许允获伸选吏之公。
大哉事君之难,非忠何报。
虽曰伸于知己,而无自辱于善道。
《诗》不云乎,哲人顺德之行,可以受话言之告。
集贤院学士致仕高公墓志铭元祐八年九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四、《范太史集》卷四三
公讳赋,字正臣唐申国公士廉之后。
五代祖官于中山,因为中山人
曾祖整,不仕。
祖柔,赠左神武将军
考尹,右卫将军,累赠太尉
母某氏,某郡太君
所生母杨氏,累赠遂平郡太君
公以太尉荫补右班殿直
景祐中进士乙科,改授奉礼郎
四迁太常博士,累太常少卿
神宗即位,迁光禄卿,特拜秘书监,赐三品服。
直龙图阁,进集贤院学士
元丰官制易中大夫
今上即位,迁太中大夫,以通议大夫致仕。
公初为武爵,非其所好,力学中第,乃仕。
真定府真定县通判剑州、成德军、邢州石州,知庆成军、衢、唐、沧、潞、蔡、庐、七州,提点陕西河东两路刑狱,判尚书司封太常寺提举万寿观,最后守,求閒局,再提举崇福宫,遂请老。
公在成德,永宁军云翼兵谋作乱,公密知之,以白主帅
主帅委公平其事,人遂以安。
先是,保州军乱,掠公私金帛万计,檄公往,受而复散之,皆得均一。
以其事闻,朝廷旌赏焉。
庆成地狭,民困于役,殆无虚岁,多破产者。
公言于朝,十减六七,民力遂宽。
城东岁被水患,募民筑堤禦之,军城获安。
衢民好巫鬼,毛氏、柴氏二十馀家世畜蛊毒,有小忿即毒之,每岁杀人尤多。
公命擒捕,伏辜者数人,蛊毒遂绝。
饶州有冤狱,更累守不能决,公奉制推鞫,不数旬而办,人皆服之。
婺州民相率诣转运使,请徙公易其守。
唐州土旷民寡,岁入至薄。
公以治平元年至郡,取图籍考之,自唐乾元时领县七、户四万二千六百四十有四;
五代乱,及本朝承平,今领县四、户六千一百五十有五。
公相其川原,曰:「是皆沃壤可辟,而人力不至,与弃之无异。
募两河饥民,计口与田。
比公罢归,增民万一千三百八十户,给田三万一千三百二十八顷,而山林榛莽之地皆为良田,岁益税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作陂堰四十有四。
诏书奖之曰:「南阳世称循吏,其亡久矣,朕尚思之。
卿招怀饥流,垦辟荒梗,缮修陂堨,绩效具昭。
前人之良,何以远此」?
公再治唐凡五岁,与前守赵尚宽皆蒙褒赏。
天子谕执政曰:「尚宽等在唐辟土疏水,招辑民户,殆无旷土,已有成效。
宜宣布治状,加职以劝天下」。
公自直龙图阁集贤院学士,皆朝廷嘉其垦辟之功也。
中人程昉带御器械都水外监丞,奏请于沧州境开西流河口引水,河卣州城西,入北流河,灌三塘
洎公时守沧州执政先以书抵公,意其协力。
公以谓大河迫州城,岁增堤防,犹恐奔溢,不可妄引,不从议。
卒开西流河,费工钜万,而功亦不成。
方以贵近用事,执政者主之,公力排其说。
数以事捃公,而卒不能得。
公上言:「二府大臣或僦舍委巷,散处京城,间有第宅,亦公私非便。
宜仿前代丞相府于端门前列置大第,俾执政居之」。
又言:「仁宗时兖国公主下嫁,一第之费,缗钱数十万,它物称是。
臣闻禁中今有大长主、长主凡五人,若皆以兖国为比,则其费无极
乞讲求前代及祖宗时典故,取中制为定式,俾有司守之」。
又言:「国家置提点刑狱司,盖欲平反狱讼,使民不冤。
自罢武臣以来,多止一员,兼河渠、农政、常平、盗贼、兵甲,而刑书繁多,省阅不给,若委之吏,则为大弊。
请逐路置检法官,以专平谳疏驳」。
又言:「汉有云台,唐有凌烟阁,皆图功臣
祖宗有天下以来,文武之臣有大功者不为少,面绘像之制未闻。
宜于禁中建阁图写,命词臣为赞」。
事多见施行。
公虽历显仕,家无馀赀。
退居襄阳元祐七年冬十月戊寅,以疾终,享年八十有四。
有《白云集》十卷、杂文十卷、奏议五卷、刀笔二十卷、事类书抄一百卷。
娶某氏,封□□郡君
三子:曰兴嗣,未仕;
曰兴仁,如京副使,皆先公卒;
曰与礼,北京留守推官
一女,适进士李齐
孙五人:传正三班借职
传式、传行,皆郊社斋郎
传庆、传道,未仕。
孙女六人。
公历内外官几六十年,天资强力,无一日少懈。
为人刚严,内实平恕。
所居皆有善政,吏民纪之,衢、唐二郡民为立生祠云。
八年九月丙申,葬襄州襄阳顺德檀溪之阴,夫人某氏祔。
余从祖父奉议郎尝为公掾属,公深知之。
公既殁,其孤因奉议以状求铭于太史氏,余不得辞。
铭曰:
余观熙宁中,天子方留意民事,兴农田水利,遣使者四出,冠盖相望。
当此之时,士大夫争言功利,然考其实,未能如所言也。
唯高公自治平中孜孜民政,招怀流亡,户口岁增,发于诚心,劳来不怠,与夫希世而为之者异矣。
故诏书最先褒赏,数进职秩,以风天下之吏,比之,岂虚乎哉!
呜呼!
高公施实德于民,而见知于人主,生有显荣,没有遗爱,名垂后世,为宋循吏,凛凛古人之风烈矣。
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高密郡德安县郭氏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一、《范太史集》卷五○
夫人郭氏。
曾祖贽,中书令襄国文懿公
祖绍升,光禄卿
父肃之。
母陈氏夫人。
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高密郡公令教。
性静专愿顺,历三十年,其终如初,门中无愠色、无怨言。
治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丰侈,而必精以旨;
其衣无故新,浣濯缝纫,而必洁以完;
其语言周旋,容止进退,必从容以和。
元祐四年三月壬午卒,年四十有四。
九男:曰子云右监门卫大将军
子思右班殿直
子泰三班奉职
子才
馀幼。
九女,长适右侍禁向子平,次适右班殿直钱岵,馀在室。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易》在中馈,妇无外事。
《诗》美鹊巢,德如鸤鸠。
起家而有,可配公侯。
夫人宜之,是以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