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李广利海西侯太初四年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匈奴为害久矣。
今虽徙幕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支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危须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隔东西道。
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厥罪,伐胜大宛,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其封广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户(《汉书·李广利传》)
具言西域地 西汉 · 张骞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大宛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
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有城郭屋室。
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
其兵弓矛骑射。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扡┱、于。
于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
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
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史记·大宛传》:使西域还,具为天子言之。)
言通大夏宜从蜀 西汉 · 张骞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
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
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
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
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史记·大宛传》,又见《汉书·张骞传》)
谕指乌孙 西汉 · 张骞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乌孙能东居浑邪地,则汉遣翁主为昆莫夫人(《史记·大宛传》)
征大宛还至敦煌上书 西汉 · 李广利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
人少,不足以拔宛。
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史记·大宛传》、《汉书·李广利传》。)
冯奉世封爵议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
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
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汉书·冯奉世传》:奉世以卫侯持节大宛诸国客至伊修城,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进击莎车。莎车王自杀,传首长安,上甚说,下议封奉世少府萧望之独以云云。上善望之议。)
甘延寿陈汤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六
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损重,群臣皆闵焉。
陛下赫然欲诛之,意未尝有忘。
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悬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
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
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昔周大夫方叔吉甫宣王诛猃狁而百蛮从,其《诗》曰:「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
《易》曰:「有嘉折首,获匪其丑」。
言美诛首恶之人,而诸不顺者皆来从也。
延寿所诛震,虽《易》之折首、《诗》之雷霆不能及也。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司马法》曰「军赏不逾月」,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盖急武功,重用人也。
吉甫之归,周厚赐之,其《诗》曰:「既甫燕喜,多受祉。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千里之镐犹以为远,况万里之外,其勤至矣!
延寿既未获受祉之报,反屈捐命之功,久挫于刀笔之前,非所以劝有功厉戎士也。
齐桓公前有尊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以功覆过而为之讳行事。
贰师将军李广利损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母鼓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
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馀人。
康居国强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延寿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
常惠随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犹皆裂土受爵。
故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近事之功则高于安远、长罗,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
宜以时解县通籍,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汉书·陈汤传》)
上书谏勿许单于 其二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
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
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
本北地之狄,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甚明。
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
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带甲四十馀万,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
会汉初兴,以高祖之威灵,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士或七日不食。
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
高皇后尝忿匈奴,群臣庭议樊哙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可斩也,妄阿顺指」!
于是大臣权书遗之,然后匈奴之结解,中国之忧平。
孝文时匈奴侵暴北边,候骑至雍甘泉京师大骇,发三将军屯细柳、棘门霸上以备之,数月乃罢。
孝武即位,设马邑之权,欲诱匈奴,使韩安国将三十万众侥于便地,匈奴觉之而去,徒费财劳师,一虏不可得见,况单于之面乎!
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去病操兵,前后十馀年。
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窴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虏名王贵人以百数。
自是之后,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
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
至本始之初匈奴桀心,欲掠乌孙,侵公主,乃发五将之师十五万骑猎其南,而长罗侯乌孙五万骑震其西,皆至质而还。
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汉兵若雷风耳。
虽空行空反,尚诛两将军
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逮至元康神爵之间,大化神明,鸿恩溥洽,而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日逐、呼韩邪携国归化,扶伏称臣,然尚羁縻之,计不颛制
自此之后,欲朝者不距,不欲者不强。
何者?
外国天性忿鸷,形容魁健,负力怙气,难化以善,易隶以恶,其强难诎,其和难得。
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
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
往时尝屠大宛之城,踏乌桓之垒,探姑缯之壁,籍荡姐之场,艾朝鲜之旃,拔两越之旗,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云彻席卷,后无馀灾。
惟北狄为不然,真中国之坚敌也,三垂比之悬矣,前世重之兹甚,未易可轻也。
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奈何距以来厌之辞,疏以无日之期,消往昔之恩,开将来之隙!
夫款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
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即蒙恬樊哙不复施,棘门、细柳不复备,马邑之策安所设,卫、霍之功何得用,五将之威安所震?
不然,壹有隙之后,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
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
乃以制匈奴也。
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
惟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汉书·匈奴传》)
孝武不毁议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
臣闻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
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又曰:「啴啴推推,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荆蛮来威」。
故称中兴
及至幽王,犬戎来伐,杀幽王,取宗器
自是之后,南夷与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是故弃桓之过而录其功,以为伯首
汉兴冒顿始强,破东胡,禽月氏,并其土地,地广兵强,为中国害。
南越尉佗总百粤,自称帝。
故中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且无宁岁。
一方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
孝文皇帝厚以货赂,与结和亲,犹侵暴无已。
甚者,兴师十馀万众,近屯京师及四边,岁发屯备虏,其为患久矣,非一世之渐也。
诸侯郡守匈奴及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也。
匈奴所杀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胜数。
孝武皇帝湣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灭百粤,起七郡;
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
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
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鬲婼羌,裂匈奴之右肩。
单于孤特,远遁于幕北。
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
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
又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
单于守藩,百蛮服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高帝建大业,为太祖
孝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
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宗
孝宣帝所以发德音也。
《礼记·王制》及《春秋·谷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此丧事尊卑之序也,与庙数相应。
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春秋左氏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
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者也。
宗不在此数中。
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
故于殷,太甲太宗大戊中宗武丁高宗
周公为《毋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
繇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
以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
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无功德。
《礼记》祀典曰:「夫圣王之制祀也,功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救大灾则祀之」。
窃观孝武皇帝,功德皆兼而有焉。
凡在于异姓,犹将特祀之,况于先祖?
或说天子五庙无见文,又说中宗高宗者,宗其道而毁其庙。
名与实异,非尊德贵功之意也。
《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茇」。
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
叠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
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
孝宣皇帝举公卿之议,用众儒之谋,既以为世宗之庙,建之万世,宣布天下。
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毁(《汉书·韦玄成传》: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上览其议而从之,制曰:「太仆舜、中垒校尉歆议可。」又略见《御览》八十八引刘歆《宗庙议》。案此议列名先王舜,以位尊也,据下文云又以为,明是刘歆文。)
两都赋 其一 西都赋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四、文选卷一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传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馀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脩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词曰。
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
辍而弗康,寔用西迁,作我上都
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
主人曰:「未也。
愿宾摅怀旧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
宾曰:「唯唯」。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寔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
是故横被六合,三
周以龙兴,秦以虎视。
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
奉春建策留侯演成
天人合应,以发皇明
乃眷西顾,寔惟作京。
于是睎秦岭,睋北阜
挟沣灞,据龙首。
皇基亿载,度宏规而大起。
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崇丽
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
金城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阗城溢郭,旁流百廛。
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
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
乡曲豪举,游侠之雄。
节慕原尝,名亚春陵
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
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英俊之域,绂冕所兴。
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
三选七迁,充陵邑
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
封畿之内,厥土千里。
逴跞诸夏,兼其所有。
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
陆海珍藏蓝田美玉。
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
源泉灌注陂池交属
竹林果园芳草甘木
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其阴则冠以九嵏,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
秦汉之所极观,渊云之所颂叹,于是乎存焉。
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
提封五万,疆埸绮分。
沟塍刻镂,原隰龙鳞。
决渠降雨,插成云。
五谷垂颖,桑麻铺棻。
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
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
缭以周墙,四百馀里。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神池灵沼,往往而在。
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
黄支之犀,条支之鸟。
踰昆崙,越巨海。
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
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
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朱堂
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
列棼橑以布翼,栋桴高骧
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
发五色之渥彩,光爓朗以景彰。
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
闺房周通,门闼洞开
钟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
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
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閒馆。
焕若列宿,紫宫是环。
清凉宣温,神仙长年。
金华玉堂,白虎麒麟。
区宇若兹,不可殚论。
增盘崔嵬,登降炤烂。
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乘茵步辇,惟所息宴。
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增城安处常宁。
茝若椒风,披香发越
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
昭阳特盛,隆乎孝成
屋不呈材,墙不露形。
裛以藻绣,络以纶连
随侯明月,错落其閒。
金缸衔璧,是为列钱
翡翠火齐,流耀含英
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
碝磩䌽致,琳珉青荧。
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红罗飒纚,绮组缤纷。
精曜华烛,俯仰如神。
后宫之号,十有四位。
窈窕繁华,更盛迭贵。
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
左右庭中,朝堂百寮之位。
魏邴,谋谟乎其上。
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
流大汉之恺悌,荡亡秦之毒螫
故令斯人扬乐和之声,作画一之歌,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
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
命夫惇诲故老,名儒师傅。
讲论乎六蓺,稽合乎同异。
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
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礼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
虎贲赘衣阉尹阍寺
陛戟百重,各有典司。
周庐千列,徼道绮错。
辇路经营,脩除飞阁。
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
凌隥道而超西墉,掍建章而连外属。
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
内则别风之嶕峣,眇丽巧而耸擢。
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
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未央。
经骀荡而出馺娑,洞枍诣以与天梁
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
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
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棼楣
虽轻迅与僄狡,犹愕眙而不能阶。
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
棂槛却倚,若颠坠而复稽。
魂恍恍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
既惩惧于登望,降周流以徬徨。
甬道萦纡,又杳窱而不见阳。
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
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
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
瀛洲方壶蓬莱起乎中央。
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岩峻崷崒,金石峥嵘
仙掌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
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
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
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
尔乃娱游之壮观,奋泰武上囿
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灵而讲武事。
荆州使起鸟,诏梁野而驱兽。
毛群内阗,飞羽上覆。
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
水衡虞人,修其营表
种别群分,部曲有署。
罘网连纮,笼山络野
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于是乘銮舆,备法驾,帅群臣。
飞廉,入苑门。
遂绕酆鄗,历上兰。
六师发逐,百兽骇殚。
震震爚爚,雷奔电激
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蹂躏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尔乃期门佽飞,列刃钻鍭,要趹追踪
鸟惊触丝,兽骇值锋。
机不虚掎,弦不再控。
矢不单杀,中必叠双
飑飑纷纷,矰缴相缠。
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平原赤,勇士厉,猿狖失木,豺狼慑窜。
尔乃移师趋险,并蹈潜秽
穷虎奔突,狂兕触蹶。
少施巧,秦成力折。
掎僄狡,扼猛噬。
脱角挫脰,徒搏独杀
挟师豹,拖熊螭
曳犀犛,顿象罴。
洞壑,越峻崖。
崭岩,钜石隤。
松柏仆,丛林摧。
草木无馀,禽兽殄夷。
于是天子乃登属玉之馆,历长杨之榭。
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
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
轻骑行炰,腾酒车以斟酌。
割鲜野食,举烽命釂
飨赐毕,劳逸齐。
大路鸣銮,容与徘徊
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
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茂树荫蔚芳草被堤。
兰茝发色,晔晔猗猗。
摛锦布绣,烛耀乎其陂。
鸟则玄鹤白鹭,黄鹄鵁鹳。
鸧鸹鸨鹢,凫鹥鸿雁。
朝发河海,夕宿江汉。
沈浮往来,云集雾散。
于是后宫乘輚辂,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
祛黼帷,镜清流。
靡微风,澹淡浮。
棹女讴,鼓吹震。
激越,謍厉天。
鸟群翔,鱼窥渊。
招白鹇,下双鹄。
揄文竿,出比目
抚鸿罿,御缯缴。
方舟并骛,俛仰极乐
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
前乘秦岭,后越九嵏。
东薄河华,西涉岐雍。
宫馆所历,百有馀区,行所朝夕,储不改供。
礼上下而接山川,究休祐之所用。
游童欢谣,第从臣之嘉颂
于斯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属。
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
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
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
粲乎隐隐,各得其所。
若臣者,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
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举也」。
与李文德书 东汉 · 延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夫道之将废,所谓命也。
流闻乃欲相为求还东观,来命虽笃,所未敢当。
吾尝昧爽栉梳,坐于客堂,食赤乌之麰麦,饮化益之玄醴,折张骞大宛,歃晋国郇瑕氏之盐(已上四句,从《御览》补。)
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
夕则消摇内阶,咏《诗》南轩
百家众氏,投闲而作。
洋洋乎其盈耳也,涣烂兮其溢目也,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
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
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也。
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方之于吾,未足况也。
且吾自束修已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不谄,下交不黩,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惭赧。
如此而不以善止者,恐如教羿者也。
慎勿迷其本,弃其生也(《后汉·延笃传》,又《御览》四百三十一,九百七十七)
七喻 东汉末 · 徐干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三
逸俗先生者,耦耕乎岩石之下,栖迟乎穷谷之岫。
万物不干其志,王公不易其好。
寂然不动,莫之能惧(《艺文类聚》五十七。)
宾曰:「大宛之牺,三江之鱿。
云仓水鹄,熊蹯豹胎(《艺文类聚》五十七,《书钞》一百四十二引二条。)」。
若乃日异如饥,聊脍美鲜。
横者毫析,纵者缕分。
白逾委毒,赤过擒丹(《书钞》一百四十五引二条。)
南土之粳,东湖之菰(《初学记》二十六)
连观飞榭,旋室回房(《文选·鲁灵光殿赋》注,又《月赋》注。)
丰屋广厦,崇阙百里(《文选·陆倕石阙铭注》。)
黼帱施于宴室,华蓐布乎象床。
悬明珠于长韬,烛宵夜而为阳。
玄鬓拟于云雾,艳色过乎芙蓉,扬蛾眉而微睇,虽毛、施其不当(《艺文类聚》五十七)
战国之际,秦、仪之徒,智略兼人,辩利轶辄,倜傥挟义,观衅相时,图爵位则佩六绂,谋货财则输海内。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憩。
人主见弄于股掌之上,而莫之知恶也(《御览》四百六十四)
秀才对策 东晋 · 华谭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九
策曰:「今四海一统,万里同风,天下有道,莫斯之盛。
然北有未羁之虏,西有丑施之氐,故谋夫未得高枕,边人未获晏然,将何以长弭斯患,混清六合」?
对曰:「臣闻圣人之临天下也,祖乾纲以流化,顺谷风以兴仁,兼三才以御物,开四聪以招贤。
故劳谦日昃,务在择才,宣明岩穴,垂光隐滞。
俊乂龙跃,帝道以光;
清德凤翔,王化克举。
是以皋陶见举,不仁者远;
陆贾重汉,远夷折节。
今圣朝德音发于帷幄,清风翔乎无外,戎旗南指,江汉席卷;
干戈西征,羌蛮慕化,诚阐四门之秋,兴礼教之日也。
故髦俊闻声而响赴,殊才望险而云集。
高馆以俟贤,设重爵以待士,急善过于饥渴,用人疾于影响,杜佞谄之门,废郑声之乐,混清六合,实由乎此。
虽西北有未羁之寇,殊漠有不朝之虏,征之则劳师,得之则无益,故班固云:『有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人不可臣而畜,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
盖安边之术也」。
又策曰:「吴蜀恃险,今既荡平。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
而吴人趑睢,屡作妖寇。
岂蜀人敦朴,易可化诱;
吴人轻锐,难安易动乎?
今将欲绥静新附,何以为先」?
对曰:「臣闻汉末分崩,英雄鼎峙,蜀栖岷陇,吴据江表。
至大龙兴,应期受命,文皇运筹,安乐顺轨;
圣上潜谋,归命向化。
蜀染化日久,风教遂成;
吴始初附,未改其化,非为蜀人敦悫而吴人易动也。
然殊俗远境,风土不同,吴阻长江,旧俗轻悍。
所安之计,当先筹其人士,使云翔阊阖,进其贤才,待以异礼;
明选牧伯,致以威风;
轻其赋敛,将顺咸悦,可以永保无穷,长为人臣者也」。
又策曰:「圣人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今天成地平,大化无外,虽匈奴未羁,羌氐骄黠,将修文德以绥之,舞干戚以来之,故兵戈载戢,武夫寝息。
如此,已可消锋刃为佃器,罢尚方武库之用未邪」?
对曰:「夫唐尧历载,颂声乃作;
文武相承,礼乐大同。
清一八纮,绥荡无外,万国顺轨,海内斐然。
虽复被发之乡,徒跣之国,皆习章甫而入朝,要衣裳以磬折。
夫大舜之德,犹有三苗之征;
以周之盛,猃狁为寇。
虽有文德,又须武备。
备豫不虞,古之善教;
安不忘危,圣人常诫。
无为罢武库之常职,铄锋刃为佃器。
自可倒载干戈,苞以兽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于散乐休风,未为不泰也」。
又策曰:「夫法令之设,所以随时制也。
时险则峻法以取平,时泰则宽网以将化。
今天下太平,四方无事,百姓承德,将就无为而乂。
至于律令,有所损益不」?
对曰:「臣闻五帝殊礼,三王异教,故或禅让以光政,或干戈以攻取。
至于兴礼乐以和人,流清风以宁俗,其归一也。
今诚风教大同,四海无虞,人皆感化,去邪从政
夫以之盛,而犹设象刑;
殷周之隆,而甫侯制律。
律令之存,何妨于政。
若乃大道四达,礼乐交通,凡人修行,黎庶励节,刑罚悬而不用,律令存而无施,适足以隆太平之雅化,飞仁风乎无外矣」。
又策曰:「昔帝舜以二八成功,文王以多士兴周。
夫制化在于得人,而贤才难得。
大统始同,宜搜才实。
州郡有贡荐之举,犹未获出群卓越之伦。
将时无其人?
有而致之未得其理也」?
对曰:「臣闻兴化立法,非贤无以光其道;
平世理乱,非才无以宣其业。
上自皇羲,下及帝王,莫不张皇纲以罗远,飞仁风以被物。
故得贤则教兴,失人则政废。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风,州郡贡秀孝,台府简良才,以八纮之广,兆庶之众,岂当无卓越隽逸之才乎!
譬犹南海不少明月之宝,大宛不乏千里之驹也。
异哲难见,远数难睹,故太平之化,二八由而甫显;
殷汤革王之命,伊尹负鼎而方用。
当今圣朝礼亡国之士,接遐裔之人,或貂蝉于帷幄,或剖符于千里,巡狩必有吕公之遇,宵梦必有岩穴之感。
贤隽之出,可企踵而待也(《晋书·华谭传》)」。
龙马赋(《艺文类聚》作《颂》,各书皆作《赋》。) 晋 · 黄章
 出处:全晋文
夫龙马之所出,于太蒙之荒域。
分虞渊之幽睿,通天光之所极。
生河海之滨涯,被华文而朱翼。
禀神只之纯化,乃大宛而再育。
资玄螭之表像,似灵虬之注则。
夺騕袅之体势,逸飞兔之高踪。
骥騄之美质,岂骅骝之足双。
耳如剡筒,目象明星。
双璧似月,兰筋参情(《艺文类聚》九十三,又略见《初学记》二十九,《文选·赭白马赋》注。)
或有嘘天慷慨,骨腾肉飞(《文选·江赋》注、《七命》注。)
或有奇貌绝足,盖为圣德而生(《文选·赭白马赋》注。)
扬鸾之琐锡(《书钞》一百二十六)
献马表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五
臣于先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今辄已能拜,又能行与鼓节相应,谨以奉献(《艺文类聚》九十三,《御览》八百九十四)
雁门太守行三首 其三 南梁 · 萧纲
 押鱼韵
三月杨花合,四月麦秋初。
幽州寒食罢,郑国采桑疏。
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
寄语金闺妾,勿怨寒床虚。
鹅军攻日逐,燕骑荡康居。
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颜氏家训》文章篇。○逯按。以韵断之。此为三月篇佚文也。)
从军行 其二 南梁 · 萧纲
 押庚韵
中亭障羽檄惊。甘泉烽火通夜明。
贰师将军筑营嫖姚校尉初出征。
复有山西将。绝世爱雄名。
三门应遁甲。五垒学神兵。
白云随阵色苍山答鼓声。
逦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先平小月阵。去灭大宛城
善马还长乐。黄金付水衡
小妇赵人能鼓瑟。侍婢初笄解郑声。
庭前柳絮飞已合。必应红妆起见迎(乐府作来起迎。注云。一作起见迎。○玉台新咏九作杂句从军行。《类聚》四十一。文苑英华百九十九。《乐府诗集》三十二。《诗纪》六十七。)
雁门太守 南梁 · 褚翔
 押鱼韵
三月杨花合,四月麦秋初。
幽州寒食罢,郑国采桑疏。
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
去岁无霜雪,今年有闰馀。
月如弦上弩,星类水中鱼。
戎车攻日逐,燕骑荡康居。
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
寄语闺中妾,勿怨寒床虚(○《乐府诗集》三十九。《诗纪》九十二。)
职贡图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窃闻职方氏掌天下之图,四夷、八蛮,七闽、九貉,其所由来久矣。
汉氏以来,南羌旅距,西域凭陵,创金城,开玉关,绝夜郎,讨日逐,睹犀甲则建朱崖,闻蒲陶则通大宛,以德怀远,异乎是哉!
皇帝君临天下之四十载,垂衣裳而赖兆民,坐岩廊而彰万国,梯山航海,交臂屈膝,占云望日,重译至焉。
自塞以西,万八千里;
路之峡者,尺有六寸。
高山寻云,深谷绝景,雪无冬夏,与白云而共色;
冰无早晚,与素石而俱贞。
逾空桑而历昆吾,度青邱而跨丹穴。
炎风弱水,不革其心;
身热头痛,不改其节。
故以明珠、翠羽之珍,细而弗有;
龙文、汗血之骥,却而不乘。
尼丘乃圣,犹有图人之法;
帝君临,实闻乐贤之象。
甘泉写阙氏之形,后宫玩单于之图。
臣以不佞,推毂上游。
夷歌成章,胡人遥集,款开蹶角,沿沂荆门,赡其容貌,讯其风俗。
如有来朝京辇,不涉汉南,别加访采,以广闻见。
名为《职贡图》云尔(《艺文类聚》五十五)
谢令袅马启 南梁 · 萧纶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二
连翩绝景,沃若追风。
渥水之形,逾大宛之状。
传西蕃,将达宫阃。
任城之气勇,降东平之嘉锡。
何以扬名沙漠,仰称隆慈?
恋德铭心,瞩恩雨泪(《艺文类聚》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