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戰國時趙國人。趙惠文王時為將,后升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略取齊之幾,魏之防陵、安陽等地。長平之戰,堅壁固守,使秦出師三年,勞而無功。後因趙中秦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致遭大敗。孝成王十五年,燕發大軍攻趙,頗率軍反擊,殺燕將栗腹,進圍燕都,燕割五城求和。因功封于尉文,為信平君,任假相國。悼襄王時,使樂乘代之。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295
【介紹】: 戰國時趙國人。嗜殺而驕。武靈王令不禮相長子安陽君章。不禮助章為亂,為公子成及李兌所殺。
【介紹】: 戰國時趙國人。嗜殺而驕。武靈王令不禮相長子安陽君章。不禮助章為亂,為公子成及李兌所殺。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周朔方人,字仲樂。熟諳兵法,治軍有方。從武帝平定北齊,進位大將。靜帝大象二年,楊堅專政,相州總管尉遲迥等起兵反楊堅,佐高熲破尉遲迥,加上柱國,封英國公。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人,不知居里。少倜儻,善騎射,有大志。北周時官京兆尹,封長壽縣公。數從征伐,平王謙亂,進位上柱國,瀘州總管。入隋仕至相州刺史。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唐時僧。瀛州人,俗姓樂。年十六出家,住相州慈潤寺。曾事靈裕、明彥、志念等法師,博采眾長,精通禪理。戒行清苦。唐太宗貞觀中累征不起。卒年九十八。撰有《雜心玄章鈔疏》。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安定烏氏人,字修芝。西魏末入太學習經史,以秘書郎起家。北周時以平北齊功累封華陽郡公,拜柱國。入隋為岐州刺史,有惠政,奏課為天下第一。轉相州刺史,發奸隱,治豪猾,立鄉學教育民人,風俗大改。卒于官。謚襄。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6—595
【介紹】: 隋陳留人。父仕于東魏,為高氏所誅。叔略年幼被加腐刑,給使殿省。后奔西魏,宇文泰引置左右,授都督。從北周武帝平北齊,以功封清鄉縣公,汴州刺史。入隋,進爵安定郡公,遷相州刺史。治政明決,為當時之冠。百姓稱曰:“智無窮,清鄉公;上下正,樊安定。”后征拜司農卿,朝廷有未能決者,叔略輒為評理之。所見每合于事理,為上所親信。開皇十四年末從祠太山,至洛陽暴卒。謚襄。
【介紹】: 隋陳留人。父仕于東魏,為高氏所誅。叔略年幼被加腐刑,給使殿省。后奔西魏,宇文泰引置左右,授都督。從北周武帝平北齊,以功封清鄉縣公,汴州刺史。入隋,進爵安定郡公,遷相州刺史。治政明決,為當時之冠。百姓稱曰:“智無窮,清鄉公;上下正,樊安定。”后征拜司農卿,朝廷有未能決者,叔略輒為評理之。所見每合于事理,為上所親信。開皇十四年末從祠太山,至洛陽暴卒。謚襄。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0—608
【介紹】: 隋僧。相州人,俗姓時。八歲出家,專攻律學。后游方各地,諮求深義。歷三年,遂知大旨。在北齊為斷事沙門。入隋,文帝開皇中召住興善寺,與天竺僧共譯梵文。后奉敕為講律眾主。煬帝大業初升知寺,尋卒。
【介紹】: 隋僧。相州人,俗姓時。八歲出家,專攻律學。后游方各地,諮求深義。歷三年,遂知大旨。在北齊為斷事沙門。入隋,文帝開皇中召住興善寺,與天竺僧共譯梵文。后奉敕為講律眾主。煬帝大業初升知寺,尋卒。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南人。玄宗開元九年,自睦州刺史改授湖州刺史。遷商州刺史。官至相州刺史。卒于開元二十三年以前。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刘贞亮(?~813年),原名俱文珍,河南安阳人,鲜卑族。唐朝时期宦官大臣,南凉镇北将军俱延后代。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南人。善書,三歲便能草隸,時稱神童。擢進士第,累官至吏部侍郎。中宗景龍初卒。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2—707
洛陽(今屬河南)人。少通五經百家之言,有名于時。登進士第,授相州內黃主簿。調補校書郎,轉右金吾兵曹參軍、萬年縣主簿。朝廷賞其文詞之美,征為司禮博士。武后大足元年(701),以修撰功遷太子文學。歷主客、考功二員外郎。中宗即位,擢中書舍人。轉太常少卿,旋拜吏部侍郎。景龍元年(707)卒。希聲博學善文,文思高遠,為人所稱賞。與當時著名文人張說、盧藏用、崔湜等人為至交。卒后,張說為撰墓銘,崔湜為作碑文,盧藏用為其篆石。生平見崔湜《故吏部侍郎元公碑》、《元和姓纂》卷四、《唐會要》卷三六等。《舊唐書·經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均著錄《元希聲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8首,《全唐詩外編》補詩2首。
洛陽(今屬河南)人。少通五經百家之言,有名于時。登進士第,授相州內黃主簿。調補校書郎,轉右金吾兵曹參軍、萬年縣主簿。朝廷賞其文詞之美,征為司禮博士。武后大足元年(701),以修撰功遷太子文學。歷主客、考功二員外郎。中宗即位,擢中書舍人。轉太常少卿,旋拜吏部侍郎。景龍元年(707)卒。希聲博學善文,文思高遠,為人所稱賞。與當時著名文人張說、盧藏用、崔湜等人為至交。卒后,張說為撰墓銘,崔湜為作碑文,盧藏用為其篆石。生平見崔湜《故吏部侍郎元公碑》、《元和姓纂》卷四、《唐會要》卷三六等。《舊唐書·經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均著錄《元希聲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8首,《全唐詩外編》補詩2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相州人。南唐李璟即位后,受命航海修好于契丹。次年,以蠟書進于璟,告奉使不辱命之況。時謂其有古使臣風。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相州安陽人。馮子琮曾孫。舉明經及第,調浚儀尉。高宗時歷監察御史、劍南道巡察使、尚書左丞。因密諫帝抑中宮權,為武則天所惡。則天臨朝,出為隴州刺史,徙眉州,轉廣州都督。討平安南酋領李嗣仙,不錄功。後為周興所陷,下獄死。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相州安陽人。馮元常從弟。武則天時歷清漳、浚儀、始平三縣令,右善去惡。所至不挈妻子,俸余資助貧者。官終祠部郎中。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潤州江寧人。代宗大歷四年,登進士第。不待授官,即歸鄉省親,一時詩人多為詩以送。後為澤潞節度使薛嵩從事。德宗興元初,任太子正字。為詩工寫景,長于五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诗汇评
冷朝阳,生年年不详,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东归省亲,李嘉祜、韩翃、钱起等作诗饯送,于邵为之序。曾客游相州,为薛高座客。兴元元年,官太子正字。贞元中,兼监察御史。《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作品评论
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
朝阳工诗,在大历诸才子,法度稍弱,字韵清越不减也。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相州鄴人,字安國。唐末明經登第,僖宗時為高州刺史。拒黃巢有功,擢防御使。劉隱據嶺南,來攻,大破之,然自度非隱敵,乃歸楚馬殷,署永順軍節度副使。天成中卒。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天水人。高祖武德初,任右武衛大將軍。五年,任定州總管。又任相州總管、杭州刺史。封呂國公。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史朝义 | 显圣 | 761年三月—763年正月 |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3
【介紹】: 唐寧夷州突厥族人。史思明長子。從思明叛,嘗留守冀、相州。思明稱帝,封為懷王。肅宗上元二年,率兵攻陝,敗于礓子坂,思明將誅而釋之,遂與其下殺思明,襲帝位。時洛陽諸郡城邑榛墟,又諸將皆祿山舊臣,恥為朝義屈,召兵輒不至,因欲還幽州。會雍王李適以河東、朔方、回紇兵合攻洛陽,戰于邙山下,朝義大敗。后朝義輾轉奔幽州,自縊于醫巫閭祠下。
【介紹】: 唐寧夷州突厥族人。史思明長子。從思明叛,嘗留守冀、相州。思明稱帝,封為懷王。肅宗上元二年,率兵攻陝,敗于礓子坂,思明將誅而釋之,遂與其下殺思明,襲帝位。時洛陽諸郡城邑榛墟,又諸將皆祿山舊臣,恥為朝義屈,召兵輒不至,因欲還幽州。會雍王李適以河東、朔方、回紇兵合攻洛陽,戰于邙山下,朝義大敗。后朝義輾轉奔幽州,自縊于醫巫閭祠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0—749
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初為右拾遺內供奉。中宗神龍中遷右補闕,預修《則天實錄》。書成,轉起居郎。俄遷水部郎中。玄宗開元三年(715)拜諫議大夫,后兼修文館學士,歷衛尉少卿、左庶子。十七年,貶荊州司馬,歷臺、洪、饒、蘄四州刺史,遷相州長史,封襄垣縣子。后入為恒王傅。天寶八載(749)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會要》卷六三。善文,尤以史才稱。《新唐書》本傳稱“敘事簡核,號良史。”《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樂府古題要解》1卷、《唐名臣奏》10卷,《郡齋讀書志》又記其《開元升平論》1卷、《古樂府》10卷、《貞觀政要》10卷等。《樂府古題要解》、《開元升平論》、《貞觀政要》三書今傳,尤以《貞觀政要》為著稱。《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續拾》補斷句2。
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初為右拾遺內供奉。中宗神龍中遷右補闕,預修《則天實錄》。書成,轉起居郎。俄遷水部郎中。玄宗開元三年(715)拜諫議大夫,后兼修文館學士,歷衛尉少卿、左庶子。十七年,貶荊州司馬,歷臺、洪、饒、蘄四州刺史,遷相州長史,封襄垣縣子。后入為恒王傅。天寶八載(749)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會要》卷六三。善文,尤以史才稱。《新唐書》本傳稱“敘事簡核,號良史。”《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樂府古題要解》1卷、《唐名臣奏》10卷,《郡齋讀書志》又記其《開元升平論》1卷、《古樂府》10卷、《貞觀政要》10卷等。《樂府古題要解》、《開元升平論》、《貞觀政要》三書今傳,尤以《貞觀政要》為著稱。《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續拾》補斷句2。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3—737
【介紹】: 唐邢州南和人。高宗調露中,登進士第。工文辭。武則天時,累除左臺御史中丞。居官鯁直,為則天所重。睿宗復立,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力制外戚、公主干政,革除選舉流弊,選賢任才。忤太平公主,貶楚州刺史。玄宗開元初,拜刑部尚書。開元四年,繼姚崇為相,寬賦役、省刑罰,善于守法持正。開元賢相,史稱姚、宋。后罷知政事,歷京兆留守,以左丞相致仕。卒謚文貞。有文集。
【介紹】: 唐邢州南和人。高宗調露中,登進士第。工文辭。武則天時,累除左臺御史中丞。居官鯁直,為則天所重。睿宗復立,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力制外戚、公主干政,革除選舉流弊,選賢任才。忤太平公主,貶楚州刺史。玄宗開元初,拜刑部尚書。開元四年,繼姚崇為相,寬賦役、省刑罰,善于守法持正。開元賢相,史稱姚、宋。后罷知政事,歷京兆留守,以左丞相致仕。卒謚文貞。有文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3—737
排行大,祖籍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徙居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弱冠舉進士,補上黨縣尉。累遷殿中侍御史,歷天官員外郎、鳳閣舍人、御史中丞。中宗神龍元年(705),為吏部侍郎,遷黃門侍郎。出為貝州刺史,轉杭州、相州刺史。睿宗即位,遷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貶楚州刺史,歷魏、兗、冀三州刺史等職,入為國子祭酒、東都留守。玄宗開元初,任京兆府尹,進御史大夫,出為睦州刺史,徙廣州都督。四年(716),由刑部尚書遷吏部尚書兼黃門監,居相位,五年,改號侍中。八年,以開府儀同三司罷政事,封廣平郡公。十七年,拜尚書右丞相。二十年致仕,卒贈太尉,謚曰文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顏真卿《有唐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璟為唐代名相之一。工詩善賦,少時以《長松篇》、《梅花賦》獻蘇味道,知名于時。《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文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6首。
排行大,祖籍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徙居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弱冠舉進士,補上黨縣尉。累遷殿中侍御史,歷天官員外郎、鳳閣舍人、御史中丞。中宗神龍元年(705),為吏部侍郎,遷黃門侍郎。出為貝州刺史,轉杭州、相州刺史。睿宗即位,遷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貶楚州刺史,歷魏、兗、冀三州刺史等職,入為國子祭酒、東都留守。玄宗開元初,任京兆府尹,進御史大夫,出為睦州刺史,徙廣州都督。四年(716),由刑部尚書遷吏部尚書兼黃門監,居相位,五年,改號侍中。八年,以開府儀同三司罷政事,封廣平郡公。十七年,拜尚書右丞相。二十年致仕,卒贈太尉,謚曰文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顏真卿《有唐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璟為唐代名相之一。工詩善賦,少時以《長松篇》、《梅花賦》獻蘇味道,知名于時。《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文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