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对联甘棠奖
雷舒迪,网名淙淙,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国楹联论坛诗词版版主,2016年中国楹联莲华奖最佳新人。
中国对联甘棠奖
李素琴,内蒙古赤峰人。
全台诗
高选锋(1856~1944),字墀英,号拔庵。原籍福建安溪,生于台北兴雅庄(今松山区),后居景美。光绪十二年(1886)取进台北府学第二名。乙未(1895)割台,携眷内渡,寄籍福州府侯官县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取中恩科举人。中华民国成立后,膺选参议院议员;闽省府委以安溪知县事,坚辞不就。从诗作可知,高氏内渡后,曾多次来台:大正九年(1920)旅行北台、昭和十年(1935)参与台北瀛社诗会 、昭和十一年(1936)复来台参观日人「始政四十周年博览会」。生平乐育英才,热心地方自治事业,以八十九高龄,卒于厦门。其孙高松寿,著《过庭录》,刊其先祖父诗文,今未得见。 以下诗作据曾笑云《东宁击钵吟集》、李资浚《颂南集》、赖子清《台湾诗海》、《台湾诗醇》、《台海诗珠》、陈汉光《台湾诗录》、邱奕松〈北台诗苑〉辑录。
宋史:昊旵卒,无子,以女昭圣主国事,遂为其婿陈日煚所有。
案:昊旵,李氏,安南国王。
元史安南列传:宪宗三年,乌兰哈达兵次交趾北,先遣二人往谕之,不返,乃分道进兵,遂入其国。八年,日煚传国于长子光炳,光炳遂纳款。
案:史作日煚,而齐东野语、安南传皆作日照。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耶律德光 | 太宗 | 孝武惠文皇帝 | 927年—947年 | ||
会同 | 938年十一月—947年正月 | ||||
大同 | 947年二月—947年九月 | 元年四月辽世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47
【介绍】:
辽代皇帝。姓耶律,名德光,字德谨,契丹名尧骨。太祖次子。天赞初,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太祖死后,为述律太后所立。仍用天显年号。天显十一年,破后唐军,立原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晋帝,得其所献幽云十六州版图。遂于十三年十一月改元会同,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原南京为东京。会同六年,因后晋嗣君石重贵拒不称臣,出兵南下。九年,灭后晋。次年正月入汴,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改国号为辽。旋以中原军民纷起反抗,北归,行至栾城病卒。在位二十一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渤海国王。疑为大玮瑎子。玮瑎在位十二年,卒,諲撰嗣立。次年改元,年号不详。奉朝贡于后梁、契丹。在位第十五年,遣众攻高丽,败之,遂与修好,并通婚姻。第十八年,契丹兵来攻,无功退去。第十九年,契丹太祖阿保机率兵来攻,围扶馀府。第二十年,契丹陷扶馀府,进围上京。諲撰兵败请降,渤海国亡。契丹徙其于临潢府西,筑城居之,改其名曰乌鲁古。史称末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女真人。金开国前曾奉使赴辽,还言辽人可取之状,太祖始决意伐辽。后为临潢府军帅。太宗时授都统,移治东京。镇高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临潢府人,女真族,本名河西,字仲通。世宗大定二十八年进士。为奉御。章宗即位,擢监察御史。内侍梁道儿恃恩骄横,朝士侧目,亨劾奏其奸。累迁同知大名府事。泰和中,官至河东南北路按察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27
【介绍】:
西汉梁国成安人,字长孺。尝从田生受《韩子》、杂说,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安国击败吴兵,以此知名。武帝时,以北地都尉、迁大农令。建元六年官御史大夫,为人忠厚,有智略,而贪嗜财利,然所推举皆廉士。后为中尉,迁卫尉。元朔元年匈奴大举进攻,安国以材官将军屯渔阳,兵败,徙屯右北平,不乐,呕血死。
全汉文·卷十九
安国字长孺,梁成安人,事梁孝王为中大夫。七国反,拒守有功,后坐罪下狱,汉遣使拜为梁内史。共王即位,复坐罪免。建元中召为北地都尉,迁大司农,拜御史大夫。元光中为护军将军,行丞相事,病免,复为中尉,徙卫尉,出为材官将军,屯渔阳,移屯右北平。元朔二年,坐失亡多欧血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14
【介绍】:
西汉汉中成固人。武帝建元二年,以郎应募出使月氏。经匈奴,被扣留前后达十一年。身历大宛、康居而抵月氏。元朔三年归汉,在外共十三年。拜大中大夫。元朔六年,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拜博望侯。元狩二年,为卫尉,与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元狩四年,又以中郎将出使乌孙,并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等通好,西域始通。官至大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右北平无终人。辨知达理,善为文辞。武帝时,与严安、主父偃俱上书言世务。帝召见,拜郎中。曾上书劝武帝以秦为鉴,注重民生。若民困而上不恤,下怨而上不知,陈涉再起,国即有土崩之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右北平人,字公文。有猛力,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光武帝建武初,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掾,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位至雁门太守。建武九年,击卢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燕右北平无终人,字士伦。历州主簿、治中从事。应鲜卑单于段眷召,拜郎中令、中军将军。历事段氏五主。出为燕郡太守。以郡降石虎,拜北平太守。后归慕容皝,官大将军左司马。皝征伐之事,裕常预其谋。卒年六十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82
【介绍】:
北齐右北平无终人,字子烈。好学能文,时人称“能赋能诗阳休之”。魏孝庄帝立,累迁太尉记室参军。节闵帝普泰中,与魏收等同修国史。后归高欢。东魏孝静帝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参掌诏命。历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文宣帝天保初,除散骑常侍。孝昭帝皇建初,尝访政术于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教之先。后主天统初,为光禄卿,寻除吏部尚书。选用之人,时称才地俱允。武平初官尚书右仆射,领中书监。齐亡,入周,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除和州刺史。隋文帝开皇二年罢任。撰《幽州人物志》。
全隋文·卷九
休之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人,魏前军将军固子,为州主簿。孝昌中,避乱入都。孝庄时,累迁冠军长史。孝武时,出为骠骑贺拔胜荆州长史。随府转行军右丞、南道军司,从胜奔梁。天平中,还魏,为齐文襄开府主簿,随府转行台郎中。元象初,封新泰县伯。武定中,累迁中军将军、幽州大中正兼侍中。齐受禅,除散骑常侍,别封始平县男。历事文宣、废帝、孝昭、武成、后主,至尚书右仆射,封燕郡王。齐亡入周,除开府仪同,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大象末,进位上开府,除和州刺史,至隋开皇二年免。卒于洛阳,年七十四。有《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集》三十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右北平无终人,字君大。阳休之子。后主武平末为尚书水部郎中。性疏脱,又无文,休之引入文林馆,为时人嗤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右北平人,字季和。真宗大中祥符初召画玉清昭应宫山水壁画。诏入图画院,不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9—1172
【介绍】:
金辽阳渤海人,字元履。熙宗皇统二年进士。为尚书省令史。海陵为相,专愎自用,德基每与之详辩。海陵立,命摄燕京行台省都事。世宗大定初,为同知北京路都转运使事。水入京城,德基命开长乐门以杀其势,以此未成大害。累官户部尚书,坐事降兰州刺史卒。
全宋诗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历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召为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秘书少监(同上书《秘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为序,遂以失职丐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为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四十四卷。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相了,原名行录,姓宋氏,义州弘政里人。生性质直,举止端重,行必正视,坐即跏趺。髫年闻祖父诵赋,至秦皇汉武不死何归,相了便问:“死归何处?”祖异之。语其父日:“此子非尘俗中人。”令依郡之大嘉福寺祚师落发,九岁得度,习《华严》、《圆觉》诸经,神机颖悟,发于妙龄。历诸讲肆,同学相钦。咸平石城继请讲授,开诱不倦。一日,忽念:“经云脩多罗教,如标月指,经既为标,月何所在?”寻闻辽阳禅刹有大导师,单传佛心,不立文字,乃罢讲席,径往清安访月公,不契。遂造咸平见定公,复往锦州大明参诱公,命掌记室,久之亦无所得。诱曰:“汝缘不在此,懿州崇福超老人,明州嫡嗣也,可往依之,必为子发其奥耳。”乃拜辞,遽谒超公。一见曰:“丛林主来何暮?”命掌维那。一日,问:“俱胝一指头禅受用不尽,未审和上有多少?”超应声一吹,相了忽然有省,如披云见月,欣跃无量,呈颂曰:“窥破浮云月色寒,狂心顿歇髑髅乾。通身光透威音外,普应群机作大缘。”超印可,乃更名相了。自是,机峰超逸,缁素倾仰,因更遁去,隐云峰间,禅悦自乐。然令名振飞,德芬远播,懿州连帅敦讲开法崇福,北京留司具疏迁住松林,龙象云归,人天感慕。东京留守曹王向其道风,请居大惠安六稔,规范肃清。但性乐闲寂,倦于应对,遂夜遁闾山宁国寺,枕石眠云,作终焉之计。金明昌时,会潭柘虚席,功德主岐国大长公主恭请住持,四年又晦迹天王小刹。冀国公抑居竹林,相了尝愧名为道累,息影无计,未经岁,退居城隈古寺。龙泉闻知复迎颐老,乃欣然从之曰:“吾将终老此山。”泰和三年十月终,忽示疾,至期索笔书偈曰:“三十馀年说法弄巧成拙,临岐更为诸人重重漏泄,本来无法与人,依旧清风明月。”偈毕,右胁而寂,寿七十,腊五十二。荼毗日,有百千蝴蝶自烈焰中出,祥云五色遍见空中,牙齿不毁,门人收灵骨树石塔焉。相了禀性纯净,加之慈恕,心不忤物,一生未尝略起瞋恚,纵遇呵毁,容色不易,盖心如大地,八风不能动也。嗣法者三人,道积、相崇、善惠各行道一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