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于吉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干吉干室
三国吴琅玡人
方士。
传初居东方,后至吴会。
烧香读道书,制符水以治病,信者甚众。
孙策以为妖妄,幻惑人心,斩之。
相传曾得神书于曲阳泉上,衍为《太平青领书》。
陶侃东晋 259 — 334
全晋文
字士行鄱阳人
徙居庐江寻阳,为县吏
郡召为督邮,领枞阳,迁主簿
元康中孝廉,除郎中,补武冈;弃官归,为郡小中正
太安中为南蛮长史封东乡侯
光熙初迁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又加督护;母忧去职。
永嘉中东海王越以为参军
元帝江左,加奋威将军,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王敦表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左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封柴桑侯
大兴初进号平南将军,加都督交州军事,领交州刺史,进号征南大将军
王敦平,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苏峻平,拜侍中太尉改封长沙郡公,加都督广宁七州军事;又加都督江州,领刺史
襄阳平,拜大将军
咸和七年卒,年七十六,赠大司马谥曰桓
有集二卷。
司马滔西晋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滔 章武王 314年—? 司马混之子,建兴二年(314年)承袭章武王位,后来去世。
简介
司马滔(?-?
),表字不详,河内温县人
司马混的小儿子,早年继嗣新蔡王司马确(司马馗曾孙)为后。
洛阳被攻陷时与其兄长一并下落不明,后得以渡江南还,还本袭爵为章武王
僧慧远东晋 334 — 416年8月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贾氏
雁门楼烦人也。
年十二。
随其舅令狐君。
学于许洛间。
博极群书。
得老庄之要。
风鉴朗拔。
诸生中。
龙章凤姿。
照映鱼鸟。
既冠。
将渡江与范宣子俱隐。
值中原乱。
兵戈塞路。
闻道安在太行恒山寺讲般若。
遂与弟慧持俱造之。
一面归敬。
愿落发。
就弟子之列。
以终业焉。
既受具。
以大法为己任。
年二十四即就讲说。
秦建元九年
襄阳平安公为朱序所得。
因决别。
南抵荆州
止上明寺。
欲游罗浮
泊舟浔阳。
匡山爱之。
庐于山阴
以杖卓地曰。
有泉当住。
泉忽涌。
因定居焉。
常诵经泉上
有龙出听。
因号龙泉寺
沙门慧永西林
恨所居逼侧。
不能多容。
而请太守桓伊
为立东林寺
古传有佛影在月氏国那竭城南。
古石室中。
去流沙。
一万五千八百馀里。
欲往瞻礼。
恨骨不能飞。
西域道士
画之壁间。
著铭五章。
能疏其妙。
陶侃广州
有渔得阿育王所铸文殊像于海中。
寒溪寺
寺主僧珍径夏口
梦寺火而像不坏。
驰归果然。
以其威灵。
及移镇。
使人迎之。
十辈不能举。
既而登舟又没。
终不能得。
创寺既成。
而像自至。
盖其诚感然也。
故时人为之谣曰。
陶维剑雄。
像以神标。
云翔泥宿。
一何遥遥。
可以诚致。
难以力招。
彭城刘遗民
豫章雷次宗
雁门周续之
新蔡毕颖之。
南阳宗炳张士民季硕等十八人。
从远游。
乃于无量寿象前。
使刘遗民著文。
立誓期生西方。
殷仲堪荆州
过山中临北涧。
讲易叹曰。
识尽精微。
不受拟度。
世间安有此等人品乎。
俳佪终日而罢。
卢循初据江州
尝诣
少与循父嘏善。
欣然。
道旧。
有谏者曰。
返逆。
公与厚。
祸斯至矣。
曰。
我佛法中。
情无取舍。
岂不知为识者所察。
非吾所惧也。
武帝
屯桑尾。
有以为言。
武帝曰。
远公世外人。
其可以是量之哉。
遣使送敬。
且饭僧。
罗什入关。
遣书通好。
献比量衣裁。
使登高座。
为著之。
并漉器皆珍贶。
什答书。
其略曰。
经言。
末后东方有护法菩萨。
勖哉仁者。
善弘其事。
有偈曰。
既以舍染乐。
心得善摄不。
若得不驰散。
深入实相否。
必竟空相中。
其心无所乐。
若悦禅智慧。
是法性无照。
虚诳等无实。
亦非停心住。
仁者所得法。
幸愿示其要。
又以书答其偈曰。
本端竟何从。
起灭有无际。
一微涉动境。
成此颓山势。
惑相更相乘。
触理自生滞。
因缘虽无主。
开途非一世。
时无悟宗匠。
谁将握玄契。
来问尚悠悠。
相与期卒岁。
初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
但云寿令长而已。
曰。
佛是至极。
至极则无变。
无变之理。
岂有穷哉。
乃著法性论曰。
至极则以不变为性。
得性为体极为宗。
罗什见论曰。
边国人未见经。
便暗与理合。
岂不妙哉。
秦王姚兴致书。
龟兹细缕杂变像。
以伸款敬。
姚嵩献珠像。
并释论云。
大智论新记。
龙胜所作。
法师当冠以序。
昭示万世。
此邦道士
同所钦闻也。
以书辞不敏。
文多不载。
然恨大论文多。
钞其要。
为二十卷。
桓玄殷仲堪
军经山北。
虎溪
称疾不出。
自入山。
左右谏
勿复拜。
及见
不觉致敬。
问。
不敢毁伤。
何以剪削。
答以立身行道。
当自有意。
岂以剪发文身。
季历而非泰伯乎。
出山。
谓左右曰。
实生所未见也。
后以震主之威。
苦欲致之。
坚卧不动。
俄而欲沙汰僧众。
且谓。
匡山道德所居。
不在搜简之例。
于是以书抵
其词皆阳纵而阴夺之。
成帝幼冲。
庾冰用事。
沙门敬王者。
尚书何充
仆射褚翌诸葛恢等。
奏议不应。
众议同何充等。
门下观望駮议纷然。
在姑熟。
以书问当不。
且曰。
此一代大事。
不可令朝廷失体也。
得八座书。
今以似君。
君其件件详论不敬之意。
以释其疑。
便当行之。
答书。
其略曰。
伽黎非朝宗之服。
钵具非廊庙之器。
篡位。
下书曰。
佛法宏大。
所不能测。
昔推奉主之情。
故兴其敬。
今事既在己。
宜尽谦礼。
诸道人勿复致礼也。
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
凡五首。
妙尽物情。
西奔。
安帝江陵京师
辅国何无忌
候迎。
称疾不行。
帝遣使劳问。
脩书叙悃诚。
帝佳之。
谢灵运恃才气出人上。
悠然意消。
卜居三十年。
影不出山。
迹不入俗。
每送客游履。
虎溪为限。
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
示疾。
至六日困笃。
大德耆宿。
请饮豉酒。
不许。
又请饮米汁。
不许。
又请以蜜水为浆。
乃命律师捡卷。
未见而终。
寿八十三。
遗命露骸松下。
弟子不忍收葬。
浔阳太守阮保。
山西岭。
凿圹开𡑞。
有文集十卷。
常炜
全晋文
广宁人,仕冉闵大司马从事中郎
襄国之败,归慕容俊僭号,以为廷尉监
王建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广宁人
道武帝登国初典庶事,奉旨使后燕慕容垂,还为左大夫
兄回诸子多不法,具以状闻,尽伏诛。
以战功为中部大人。
尝固请道武帝尽杀后燕俘众于参合陂。
后以功累迁太仆封真定公,官终青二州刺史
焦遗西秦 ? — 4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 【介绍】: 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人
西秦乞伏乾归时太子太师,与参军国大谋。
后迁安南将军都督八郡诸军事广宁太守
乞伏暮末末,南安诸羌族人共推为主,不从。
遂劫族子亮叛攻南安,为暮末击破,杀亮出降,进号镇国将军
王度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广宁人
王建孙。
明元帝时尝为虎牢镇监军
太武帝时从征赫连昌,讨柔然,有功。
赐爵济阳公平南将军
破南朝刘宋军于湖陆
后出镇长安都督、益、雍五州军事。
燕崇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广宁人字玄略
幼聪颖。
太武帝神麚中为国学博士
国学诸生,赖以开发。
时以晋士失度,纵饮长酣,以为高达,乃作《士鉴》以训,诸生悦服。
仕终河内太守封下乐侯
焦楷西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人
焦遗次子。
西秦太子司直
西秦乞伏暮末永弘四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西秦亡。
广宁,与其父欲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攻
乃筑坛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余人。
病卒,不能举事,出奔河西
司马准北魏 ? — 4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 【介绍】: 北魏河内温人字巨之
司马景之兄。
明元帝泰常末入魏,授宁远将军封新蔡公,假相州刺史
出为广宁太守,有清俭声。
后降号为平远将军,改密陵侯
李虔北魏 457 — 5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7—530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叔恭
李彦弟。
孝文帝太和初,为中书学生。
秘书中散
宣武帝初,迁太尉从事中郎,出为清河太守,转长乐太守
延昌四年,与都督元遥镇压冀州僧人法庆大乘教起事,以功迁后将军燕州刺史
兖州刺史
孝庄帝初进号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寇猛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上谷人
少以仪表威武充虎贲,迁羽林中郎
孝文帝南阳,击贼不进,免官。
宣武帝爱其膂力,置左右为千牛备身
转迁至武卫将军
出入禁中无所拘忌。
后以上谷寇氏当时望族,得补燕州大中正,然不能甄别士庶。
崔仲哲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博陵安平人
崔秉子。
诞生后即为祖母宋氏所养育。
常以将略自许。
广阳王元渊北讨,以军功赐爵安平县男
及父杜洛周围于燕州仲哲泣诉朝廷,遂除别将,与都督元谭赴援镇压,至下口,仲哲战死。
崔秉北魏 460 — 5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0—537 【介绍】: 北魏博陵安平人
崔鉴子。
少豪率有志气。
彭城王元协寿春,招致壮侠以为部卒。
后累迁至左将军广平内史,大纳财货,为清论所鄙。
出为燕州刺史,为杜洛周起义军攻围,守历年,于孝明帝孝昌二年,以援军失败乃率城民奔定州,坐免官。
孝武帝太昌中骠骑大将军
王斤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广宁人
建子
明元帝初,官给事中
太武帝赫连昌以造攻具功进封淮南公,加平北将军
后以假节、征西将军长安
以骄矜不遵法度,调役百姓,民不堪而南奔汉川者数千家,又委罪于人,坐罪诛。
王树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广宁人
王建曾孙。
以善射有宠于献文帝
任内侍长,迁尚书
赐爵历阳侯
出为平西将军泾州刺史
莫题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雁门繁畤人
莫含孙。
道武帝初,为大将,攻后燕慕容宝广宁太守刘亢泥,斩之,以功封东宛侯
尝侍宴,坐不敬,黜为济阳太守
后帝欲广平城宫室,以机巧,令监之。
召入,与论兴造之宜。
久侍颇怠,被杀。
释法建北魏
释法建者。
广汉雒县人也。
俗姓朱氏
诵经一千卷。
仍多闲暇遨游偶俗。
无所异焉。
忽复闭门则累日不出。
无所食矣。
唯闻诵经。
然小声吟讽。
音不外彻。
有人倚壁窃听临响。
但闻亹亹细细。
伏流之吐波。
时乃一出追从无闻武陵王东下。
令弟规守益州
魏遣将军尉迟迥来伐蜀。
规既降款。
地内大有名僧皆被拘禁。
至夜忽有光明。
遣人寻光。
乃见诸僧并睡。
法建端坐诵经。
光从口出。
闻自到所顶礼坐听。
至旦始休。
问曰。
法师昨夜所诵名作何经。
答曰。
华严经下帙十卷。
曰。
何不从头诵之。
答曰。
贫道诵次到此耳。
曰。
法师诵得几许。
答曰。
贫道发心欲诵一藏。
情多懈怠。
今始偍千卷。
惊疑不信。
将欲试之曰。
屈总诵一遍。
应不劳损耶。
报曰。
读诵经典沙门常事。
岂惮劳苦。
乃设高座。
令诸僧众并执本逐听。
法建登座为诵。
或似急流之注峻壑。
其吐纳音句呼噏气息。
或类清风之入高松。
聪明者才似闻馀音。
情疏意逸者空望尘躅。
七日七夜数已满千。
犹故不止。
起谢曰。
弟子兵将不得久停。
请从此辞。
诸僧因并释散。
既出叹息曰。
自如来寂灭之后。
阿难号为总持
岂能过此。
蜀中乃有如此人。
所以常保安乐。
奇哉奇哉。
年八十终。
广汉雒县人
姓朱
诵经一千卷。
仍多闲暇。
遨游偶俗忽复闭门。
则累日不出。
无所食矣。
唯闻诵经。
然小声吟讽。
音不外彻。
有人倚壁。
窃听临响。
但闻亹亹溜溜。
伏流之吐波。
武陵王东下。
令弟规。
益州
魏遣将军尉迟迥来代蜀。
规既降款。
城内大有名僧。
皆被拘禁。
至夜忽有光明。
遣人寻光。
乃见诸僧并睡。
法建端坐诵经。
光从口出闻。
自到所。
顶礼坐听。
至旦始休。
问曰。
法师昨夜所诵。
名作何经。
答曰。
华严经下帙十卷。
曰。
何不从头诵之。
答曰。
贫道诵次到此耳。
曰。
法师诵得几许。
答曰。
贫道发心欲诵一藏。
今始得千卷。
欲试之。
曰屈总诵一遍。
应不劳损耶。
报曰。
读诵经典。
沙门常事。
岂惮劳苦。
乃设高座。
令诸僧众并执本听。
法建登座为诵。
或似急流之注峻壑。
其吐纳音句。
呼噏气息。
或类清风之入高松。
聪明者。
才闻馀音。
情疏意逸者。
空望尘躅。
七日七夜。
数已满千。
犹故不止。
起谢曰弟子兵将不得久停。
请从此辞。
诸僧因并释散。
既出。
叹息曰。
自如来灭度后。
阿难号为总持
岂能过此。
蜀中乃有如此人。
所以常保安乐。
奇哉奇哉。
年八十终。
刘兰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武邑人
年逾三十,始入小学
师事中山王保安,受《春秋》、《》、《》。
三年后兼通《五经》,又明阴阳,博物多识,为儒者所宗。
而排毁《公羊》,非董仲舒
学徒前后数千。
宣武帝永平中国子助教延昌中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