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生赵州大陆孟氏。少为书主。博通竹素。工书善说。庠序之人附焉。年馀二十。厌世出家。事云门稠公。性乐幽隐。一志定业。居白鹿十载。常有灵祇阴赞。或动身衣。或现声相。白服丈馀。绕院巡警。后居赞皇许亭山。独与沙门昙询依倚四年。而其他有资给者。则谢绝无所受。且悲悯物类。一雉尝为猎者所窘。飞入其庐。而苦劝猎者放之。终不听。因持雉去。舜即割耳使遗之。以感动其心。而猎者遂投弓解鹰。从舜脩习。而近归远慕。杀生之酷。为屏绝。然操行尤谨。深僻无人。则以火净发。稍昏则引锥刺股。御疏茹粝。昼夜鞭策。抚收冻馁。常自空匮。晏如也。所亲化之依以练心者十人。仁寿四年正月二十日。以气疾。终于元氏悬屈领之禅坊。年七十二。葬禅坊之侧。已而或窃徙以葬之房子县界嶂洪山云。更三年后。发而焚之。以起白塔。盖界嶂洪山之名。以舜故斯重矣。开皇十年尝诏曰。皇帝敬问。赵州房子界嶂洪山。南谷旧禅房寺智舜禅师。冬日极寒。禅师道体清胜。教导苍生。蚤使成就。胜甚嘉焉。朕统在兆民之上。弘护正法。夙夜无怠。今遣开府卢元寿。往宣指意。并送香物。如别诏。时刺史杨达。以舜素无名闻。而踪靡定。乃漫系名果愿寺。以承诏旨。舜亦避谢不赴。弟子智赞能继其绪。虽屡徵聘。终贲林泉。燕寂之馀。尤究志于摄论涅槃 。
释智舜。俗姓孟。赵州大陆人。少为书生。博通丘索工书善说。庠序附焉。年二十馀。厌世出家。事云门稠公居于白鹿。始末十载。常乐幽隐不事嚣杂。才有昏情便有灵祇相诫。或动身衣。或有声相。又现白服。形量丈馀绕院相警。往往非一。尝与沙门昙询。同修念定经于四年。后北游赞皇许亭山。依倚结业声绩及远。有资其道供者。便权避之。遂经纪载不须资待。又猎者逐雉飞入舜房。苦加劝勉终不肯止。遂将雉去。情不忍此。因割耳遗之。感舜苦谏。便投弓解鹰。从舜请道渐学经义。于是课笃数村舍其猎业。斯则仁济之诚也。后专习道观不务有缘。妄心卒起不可禁者。即刺股流血。或抱石巡塔。须臾不逸其虑也。故髀上刺处。班駮如铺锦焉。其翘励之操。同伍诚不共矣。处山积岁剪剃无人。便以火烧发。弊服遗食屡结寒炎。度景分功无忘造次。性少贪恼手不执财。每见贫馁泪垂盈面。或解衣以给。或割口以施。由此内撤外化。所亲之中。见其弥敬十人出家。并依舜行。练心节量。踵武扬风。后年疾既侵身力斯尽。常令人称念。系想净方。遂终于老。末感气疾忽增。十有五日。励念如初。卒于元氏县屈岭禅坊。时年七十有二。即仁寿四年正月二十日也。初葬于终所山侧。后房子县界嶂洪山民。素重舜道。夜偷尸柩瘗于岩中。及往追觅皆藏其所。三年之后开示焚之起白塔于崖上。自舜之入道精厉其诚。昔处儒宗颇自矜伐。忽因旬假得不净观。肠腑流外惊厌叵陈。所见馀人例皆不净内溢。乃就稠师具蒙印旨。为云门官供当拟是难。因就静山晓夕通业。不隶公名不行公寺。而内德潜运远闻帝阙。开皇十年下诏曰。皇帝敬问赵州房子界嶂洪山南谷旧禅房寺智舜禅师。冬日极寒。禅师道体清胜。教导苍生。使早成就。朕甚嘉焉。朕统在兆民之上。弘护正法夙夜无怠。今遣上开府卢元寿。指宣往意。并送香物如别。时赵州刺史杨达。以舜无公贯素绝名问。依敕散下方始知之。乃为系名同果寺。用承诏旨而舜亦不临赴。山民为之起寺。三处交络四方闻造。欣斯念定。而莫堪其精到。不久还返。斯勇猛之诚不可例也。每于冬初化诸缘集。多办复贮之衣。就施狱囚。春秋二时方等行道。馀则加坐幽林。块然不寐及登耳顺心用力疲。转读藏经凡得四遍。左手执卷右手执烛十宿五宿目不曾敛。佛名赞德诵阅如流。昏昼六时礼忏终化。有弟子智赞。幼奉清诲长悟玄理。摄论涅槃是所综博。今住蓝田化感寺。承习禅慧荣其光绪。比多徵引终遁林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房子人,本名尚真,一作字尚真。举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知制诰。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转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绝之。官终刑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谥贞。乂方雅有学识,时称有宰相器。兄李尚一、李尚贞,俱以文章名,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7—716
字尚真,赵州房子(今河北临城)人。年12岁能属词。19岁举于州。高宗永隆二年(681)登进士第,累调万年县尉。武后长安三年(703),迁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司勋员外郎、左司员外郎、左司郎中。中宗景龙中,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睿宗景云元年(710),迁吏部侍郎。二年,进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玄宗开元初,为紫微侍郎,拜刑部尚书,卒于官。赠黄门监,谥曰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故刑部尚书中山李公诗传记》。乂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3人所作合编为《李氏花萼集》20卷。《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又著录《李乂集》5卷,二书俱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卷,多为奉和应制之作。
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举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景龙中累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景云初封中山郡公。开元中为紫微侍郎。拜刑部尚书。卒年六十八。赠黄门监。谥曰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姓李氏。赵之房子人。兄弟凡五。而览其季也伯父蒲之万泉令。无子命为嗣。然览心慕出家。遂北逃。见超禅师于汾州。其伯复遣寻获以归。览终无留意。乃曰。我身属伯。心则属诸佛也。贞观初。入京蒙度。隶名弘福寺。每谓法属曰。誓必捐弃苦木。以警流俗。十八年四月初吉。忽以衣幞。付知寺僧。身著单衣。东至渭阴洪陂坊临水诵礼讫。即投身水中。众趋拯之以出。览曰。吾方仰学大士能舍难舍。幸勿遮止也。众悟听其所欲为。乃复合掌发愿。唱佛名号。没涡湍中。三日而后获尸水上。共起塔本寺以葬。先是览久不归。同住颇怪之。访问靡知其处。寻解所留之幞。以验其踪迹。内有遗文书一纸曰。敬白十方三世诸佛。弟子玄览。自出家来一十二夏。虽沾僧数。大业未成。今欲脩行檀波罗蜜。如萨埵投身。尸毗割股。鱼王肉山等前圣模范。衣物具在。请依佛律。呜呼临终之际。其周详委悉如此。亦足以见其用心矣。
释玄览。姓李。随州房子人。毗季五人。最处其末。伯父任蒲州万泉令。久而无子。养之若亲。年十三心慕出家。深见俗过。遂逃迸山谷。北达汾州超禅师所。见其言情博远。即依而出家。令既失之。遣人罗捕。虽复藏窜不免捉获。口云身属伯耳。心属诸佛。终无俗志。愿深照也。伯乃悯而放之。贞观年初入京蒙度。配名弘福。常乐禅诵礼悔为业。每语法属曰。虽同恒业而誓欲舍身。至贞观十八年四月。初脱诸衣服。总作一幞。付本寺僧。惟著一覆单衣。密去至京东渭阴洪陂坊侧。且临渭水称念礼讫。投身滢中。众人接出。览告众曰。吾誓舍身命久矣。意欲仰学大士难舍能舍诸经正行。幸勿固遮两妨其业。众悟意故乃从之。即又入水。合掌称十方佛。广发弘愿已投于旋涡中。三日后其尸方出。村人接之起塔本寺。怪其不归顾问无处。便开衣幞乃见遗文。云敬白十方三世诸佛。弟子玄览。自出家来一十二夏。虽沾僧数大业未成。今欲修行檀波罗蜜。如萨埵投身尸毗割股鱼王肉山。经文具载。请从前圣教附后尘。衣物众具任依佛教。临终之人多不周委。名学等见其遗文。往寻究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赵州临城人,字子敏。王适弟。与兄皆从苏轼学,道日进,为东南士子所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赵州临城人,字总之。真宗时第进士。累迁三司盐铁副使。后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为政有大体,不苛察。仁宗景祐五年,拜参知政事。逾年,迁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元吴反,仁宗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遂出知河南府。卒年六十四。谥忠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5—1089
【介绍】:
宋赵州临城人,字子立。苏辙婿。与弟王遹皆从苏轼学,及轼得罪于吴兴,亲戚故人皆惊散,独适兄弟不去左右,送之出郊。性喜浮图老子之书,有诗赋杂文集。
维基
薛干(1411年—?),字景廉,直隶真定府赵州临城县人,民籍。进士出身。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七名。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会试第四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九十四名。
维基
薛圭(1437年—?),字廷器,直隶真定府赵州临城县人,民籍。进士出身。顺天府乡试七十八名。成化五年(1469年)乙丑科会试第一百五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一名。
维基
章忱,字景恂,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早年出身国子生。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进士,历任临城县知县,兴水利,重文教,政绩卓著。升太仆寺寺丞。
维基
李世藩(1522年—?),字邦镇,号龙冈,直隶真定府赵州临城县人,民籍。己酉科(1549年)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名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七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山西临晋县知县,四十年升户部主事,四十三年谪河南磁州同知,四十五年升直隶常州府通判,隆庆元年升松江府同知,三年晋南户部浙江司员外郎、浙江司郎中,四年秋丁母忧归。
维基
乔璧星(1550年—1613年),字文见,直隶真定府临城县人,民籍,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四川巡抚。顺天府乡试第六十六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授河南中牟县知县,升监察御史,巡按多地。官至四川巡抚,卒年六十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8
【介绍】:
明真定府临城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迁礼部主事。崇祯初出为兖州知府,在任剔除积弊,抑制豪强。以疾归。崇祯十一年,清军南下攻临城,城陷,若雯端坐堂上,遂遇害。
维基
乔若雯(1578年—1638年),字章甫,直隶真定府赵州临城县人。生于万历六年戊寅二月初一日,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顺天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天启五年迁礼部祠祭司主事,六年,以殿工叙升本司员外郎,加一级,仍管主事事。七年二月,送瑞王之国汉中。崇祯元年(1628年)复命,时廷臣争击魏忠贤党,若雯亦两疏劾兵部侍郎秦士文、御史张讷、智铤,备列其倾邪状,寻上《巨奸始祸疏》,言故辅魏广微罪恶滔天,致先帝冒桓灵之名,罪不下忠贤;其徒陈九畴、张讷、智铤为鹰犬,专噬善类,罪不下彪虎,乞死者削其官阶,生者投之荒裔,帝责其诋毁先帝,而九畴等下所司行遣。二年,调吏部稽勋司主事,调验封司,调考功司,调文选司,崇祯三年主考陕西,迁升考功司员外郎,秉铨政,无所瞻徇。四年出为兖州知府。至府,剔除积弊,豪猾敛手,寻以疾归,士民遮道泣送。里居课子读书,不预户外事。抚按四举地方人才,终不出。崇祯十一年冬,清军南下入关,畿辅诸郡悉被兵,失城四十有八,兵及临城,同知县萧时勉缮守御诸务,十二月初四日,城陷,若雯按剑端坐堂中以待,遂被害,同死者有太恭人高氏及庶母沈氏、弟若霞、子妇魏氏,以及内外家人十六人,追赠太常寺少卿,谥曰“恭肃”,荫一子入监读书,祀乡贤。父乔璧星,字文见,号聚垣,官至四川巡抚。元配张氏(1578—1599),早卒,继室李氏(1586—1647),封安人。子乔己百(1609—?),字百一,增生,秉家学,有文章,与魏裔介交。康熙三十一年知县杨宽续修邑志,聘己百主稿,时年已八十有三。弟己千,亦知名。
维基
任光统(1578年—?),字葆一,号赤坡,山西平阳府解州芮城县军籍。任养心侄。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西乡试第六十四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大理寺观政,万历三十六年授临城知县,万历三十八年调获鹿知县,万历四十二年降河南按察司照磨,升沂水知县,万历四十五年升都察院经历,万历四十六年升户部司员外。天启元年(1621年)调兵部车驾司,二年升陕西佥事,三年加升参议,养病。
维基
白受采(1582年—?年),字素臣,号惺玄,四川成都府汉州籍,直隶临城县人。丁酉四川乡试第四十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十九名,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进士。工部观政,授山东新城县知县,改任府学教授,四十二年改平阳府学教授,四十四年升国子监助教,四十五年升刑部主事。累升工部都水司郎中,督修明庆陵,天启五年(1625年)十二月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武昌兵备,六年十二月升陕西按察司按察使、巩昌道。
维基
何廷枢(1591年—1640年),字运之,别号环应,广西平乐富川县人,何廷相弟。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授直隶临城县知县,调知柏乡县,历官南京御史,督理印马屯田,巡按直隶、应天、山东、河南、潼关等地,考核吏治。改陕西道监察御史,升中宪大夫,太仆寺卿。
维基
郭正谊,原名世谊,字哲求,江西南昌人。郭正谊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授直隶临城县知县,历束鹿县,有政声。举卓异,升吏部主事。嘉庆十二年(1807年),出官福建龙岩州知州。嘉庆十五年八月,署泉州府知府。嘉庆十七年(1812年)任兴化府知府。改福州府,护理兴泉永道。
维基
郭正谊,原名世谊,字哲求,江西南昌人。郭正谊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授直隶临城县知县,历束鹿县,有政声。举卓异,升吏部主事。嘉庆十二年(1807年),出官福建龙岩州知州。嘉庆十五年八月,署泉州府知府。嘉庆十七年(1812年)任兴化府知府。改福州府,护理兴泉永道。
维基
陈道隆。湖南黔阳县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进士,授直隶临城县知县,迁柏乡县知县,升京县大兴县知县。后回籍保教授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