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许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州安陆人字嗣宗
儿时与李渊同学。
隋炀帝大业末夷陵通守
后以黔安武陵澧阳三郡归唐,授峡州刺史封安陆郡公
其辖境与王世充萧铣接壤,绍之士卒常被虏杀,执王、萧部下,皆给资遣之,杀掠遂渐为止。
封谯国公,卒。
田游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三原人
高宗永徽时太学生
罢归。
携母、妻自蜀历荆、楚,爱夷陵青溪,筑庐其侧。
长史李安期表其才,召赴京师,辞疾入箕山,居许由旁,自号许由东邻
高宗嵩山,访之,游岩野服出拜,因拜崇文馆学士,进太子洗马,后还山。
赵惠宗盛唐 ? — 75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755 峡州宜都(今湖北宜都)人。
道士,通晓九天仙箓,三洞秘法。
后居郭道山
玄宗天宝末峡州,于郡东北积薪自焚,诵《度人经》而卒。
传为仙去,遗烬中留诗2首。
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一、《三洞群仙录》卷二。
全唐诗》存诗2首。
萧华唐 ? — 7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
萧嵩子。
玄宗天宝末兵部侍郎
安禄山乱,陷于叛军,伪署魏州刺史
郭子仪安庆绪相州欲以魏为应,事泄被执。
崔光远魏州,破械出
朝廷正授魏州刺史
后归,仍以任伪官贬为试秘书少监
尚书右丞、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肃宗上元初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宦官李辅国用事,求为宰相拒之,遂结怨。
辅国以矫诏罢为礼部尚书,贬峡州司马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4? 籍贯不详。
萧嵩子。
玄宗开元中历仕司勋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
卒,袭封徐国公
天宝末兵部侍郎
禄山乱起陷贼,伪署魏州
魏人美其惠政,朝廷乃正授魏州刺史
及归,仍以污贼自请降试秘书少监,寻迁尚书右丞,擢河中尹,充河中晋绛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宝应元年(762)李辅国辅国矫命罢相,贬峡州员外司马,后量移江州刺史
代宗广德中卒于任所。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刘长卿《祭萧相公文》。
全唐诗》存诗1首。
太子太师嵩子。
天宝末嗣爵。
兵部侍郎
禄山之乱陷贼。
伪署魏州刺史
贼平。
以污伪命降试秘书少监
稍迁尚书右丞
擢河中晋绛节度使
上元元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肃宗寝疾。
李辅国矫诏罢为礼部尚书
硖州员外司马
卒。
颜真卿唐 709 — 784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
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
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
至德二载(757)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
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
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
德宗立,改大子少师
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
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
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释严峻盛唐 711 — 76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潍州之樊氏子。
硖州刺史昭王府司马。
材赡而学富。
年十九。
进士举
以丁父艰。
南阳佛寺出家。
俄从遇真禅师荆州玉泉兰若。
学观法。
入城憩大云寺
众以其素究毗尼。
力请临坛。
模范季世。
黾俛承命。
后顿悟心要于观净禅师
大历初
将往青原。
證所见于思禅师
未达庐陵
真卿颜鲁公
一言而契。
二年春
宜春太守
僧正以疏请。
四年洪州刺史李花
迎止大明寺
是年三月
沐浴更衣。
望空合掌而逝。
寿五十九。
既迁塔。
弟子圆约立碑。
释严峻
姓樊氏
潍州人也。
父任硖州长史昭王府司马。
性地夷然学习明利。
年及十九应进士举
倏罹荼蓼思报劬劳。
南阳佛寺后抵荆州玉泉山兰若。
真禅师示其禅观。
入城泊大云寺
秉持戒印用之不祁凭附浮囊渡之。
攸往众请临坛。
复举律之宗主。
僶俛承命。
忽逢观净禅师顿明心法。
大历元年思往清凉山
未达庐陵
颜鲁公
一言相契胶漆如也。
二年春宜春太守僧正驰疏请召。
四年春洪州刺史李华员外延入大明寺住止。
三月中俄命沐浴换衣。
举望空虚合掌而逝春秋五十九。
迁塔弟子圆约等于寺前大泉池立碑存焉。
僧圆观中唐 ? — 822
释圆观
不知何许人也。
居于洛宅。
率性疏简或勤梵学。
而好治生获田园之利。
时谓之空门猗顿也。
此外施为绝异。
且通音律。
大历末李源为忘形之友父憕居守
天宝末陷于贼中。
遂将家业舍入洛城北慧林寺。
之别墅也。
以为公用无尽财也。
但日给一器。
随僧众饮食而已。
如此三年
好服食。
忽约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
欲游长安由斜谷路。
李欲自荆入
争此二途。
半年未决。
李曰。
吾已不事王侯。
行不愿历两京道矣。
曰。
行无固必请从子命。
遂自荆上峡行次南浦
泊舟见数妇女绦达锦珰负罂而汲。
俛首而泣曰。
某不欲经此者恐见此妇人也。
李曰。
自上峡来此徒不少。
奚独泣为曰。
其孕妇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
已逾三载尚未解㝃。
唯以吾未来故。
今既见矣。
命有所归。
释氏所谓循环者也。
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
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
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
若相顾一笑。
是识认君也。
后十二。
年当中秋月夜。
专于钱塘天竺寺外。
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
李追悔此之一行致到此哀恸殆绝。
召孕妇告以其事。
妇人喜跃还。
顷之亲族毕集。
以枯鱼浊酒馈于水滨。
李往授符水。
具其沐浴新其衣装。
观其死矣孕妇生焉。
李三日往看新儿。
襁抱就明果致一笑。
李泣具告王氏。
王氏厚葬
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
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约。
至期到天竺山寺。
其夜桂魄皎然。
忽闻洪井畔有牧童歌竹枝者。
乘牛扣角。
双髻短衣。
徐至寺前。
也。
李趋拜曰。
观公健否。
曰李公真信士。
我与君殊途。
慎勿相近。
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
不堕即遂相见。
李无由序语。
望之潸然。
又歌竹枝
杳袅前去。
词切调高莫知所谓。
叹曰。
真得道之僧也。
咫尺悬隔圣凡路殊。
谅有之乎初源忿父遇害贼庭。
时方八岁为群贼所虏。
流浪南北展转人家。
凡六七年归于近亲。
代宗闻之授河府掾
遂绝酒肉不婚娶。
不役童仆。
常依慧林寺寓一室。
随僧斋食。
先命穴其野以备终制。
时时往眠其间。
于荣辱是非一皆均等也。
相国李公德裕表荐之。
遂授谏议大夫
于时已年八十馀矣。
抗表不起。
二年而卒。
长庆二年也。
系曰。
圆观未死。
先寄胎者。
闻必不信何耶。
违诸圣教也。
尝闻闽尼多许。
族姓家妇女为儿。
云便来也。
及终有以朱题髀。
当日有家生子。
身有赤文便来二字焉。
此类亦多。
庄子所谓曲士不可与语道者
束于教也。
其或竺乾异计有教未来。
佛或别会曾谈。
见有我宗自许。
若然者未可定执已行之教矣。
其如也果證高深。
同智论中多种不思议也。
心思言议千里难追矣。
释圆观
不知何许人。
居于洛。
率性疏简。
时与李源为忘形之友。
同止慧林寺但日给一器。
随众僧饮食而已。
如此三年。
一日忽约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
欲游长安由斜谷路。
李欲自荆入
争此二途。
半年未决。
李曰。
吾已不事王侯。
行不愿历两京道矣。
曰。
行无固必请从子命。
遂自荆上峡。
行次南浦泊舟。
见数妇女条达锦裆负罂而汲俛首而泣曰。
某不欲经此者。
恐见此妇人也。
李问其故。
曰。
其孕妇王氏者。
是某托身之所也。
已逾三戴尚未解㝃。
唯以吾未来故。
今既见矣。
命有所归。
释氏所谓循还者也。
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
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
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
若相顾一笑是识君也。
后十二年当中秋月夜。
专于钱唐天竺寺外。
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
李追悔此一行。
召孕妇告以其事。
妇人喜跃还。
顷之李往授符水。
沐浴而化。
妇生一子焉。
李三日往看。
新儿果致一笑。
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
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
李常念杭州之约。
至期到天竺寺
其夜月明忽闻洪井耕有牧童歌竹枝者。
乘牛扣角。
双髻短衣。
徐至寺前乃也。
李趋拜曰。
观公健否。
曰李公真信士。
我与君殊途。
慎勿相近。
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
不堕即遂相见。
李无由序语。
望之潸然。
又歌竹枝前去。
词切调高。
不知所终。
居于洛宅。
率性疏简。
或勤梵学。
而好治生。
获田园之利。
时谓之空门猗顿
此外施为绝异。
且通音律。
大历末
李源为忘形之友。
父憕居守
天宝末陷于贼中。
遂将家业。
舍入洛城北慧林寺。
但日给一器。
随僧众饮食而已。
如此三年
忽约
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
欲游长安
由斜谷路。
李欲自荆入
争此二途。
半年未决。
李曰。
吾已不事王侯。
不愿历两京道。
曰。
行无固必。
请从子命。
遂自荆上峡。
行次南浦泊舟。
见数妇女。
绦达锦裆。
负罂而汲。
俛首而泣曰。
某不欲经此者。
恐见此妇人也。
李曰。
自上峡来。
此徒不少。
奚独泣为。
曰。
其孕妇王氏者。
是某托身之所也。
已逾三载
尚未解㝃。
唯以吾未来故。
今既见矣。
命有所归。
死。
孕妇生焉。
李三日往看新儿。
襁抱就明。
果致一笑李泣。
具告王氏。
王氏厚葬
李常念杭州之约。
至期到天竺山寺。
其夜桂魄皎然。
忽闻洪井畔。
有牧童歌竹枝者。
乘牛扣角。
双髻短衣。
徐至寺前。
也。
李趋拜曰。
观公健否。
曰李公真信士。
我与君殊途。
慎勿相近。
君俗缘未尽。
但且勤修不堕。
即遂相见。
李无由序语。
望之潸然。
又歌竹枝
杳袅前去。
词切调高。
莫知所谓叹曰。
真得道之僧也。
咫尺悬隔。
圣凡路殊。
遂绝酒肉。
不婚娶。
不役童仆。
常依慧林寺。
寓一室随僧斋食。
王仲舒中唐 762 — 82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2—823 字弘中排行十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
少客江南
德宗贞元十年(794)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累迁吏部员外郎
十九年连州司户参军
宪宗元和初召为吏部员外郎五年(810)迁职方郎中知制诰
坐事贬峡州刺史,徙、苏二州刺史
十五年召拜中书舍人六月出任江西观察使
穆宗长庆三年(823)卒,谥成
生平见韩愈太原王公墓志铭》、《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新、旧《唐书》本传。
有文名,长于制诰
全唐诗》存诗1首。
仲舒字宏中
太原人
贞元十年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等科。
登乙第。
超拜右拾遗
累转尚书郎
元和中职方郎中知制诰硖州刺史
苏州
穆宗立
召为中书舍人
出为江西道观察使
长庆三年卒。
李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
初与弟李渤同隐庐山
宪宗时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谪峡州司仓参军
文宗大和中太学博士,复流康州
自号清溪子
有文集,今存诗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与弟渤偕隐庐山白鹿洞宪宗元和初受辟为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从事
元和六年(811)因投匦言吐突承璀有功,不宜出为淮南监军使,为知匦使孔戣所恶,论其与中官结交,出为硖州司仓参军
后为太常博士,于江中遇盗。
盗首知是李涉,云:“自闻诗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
”因赠一绝,盗首厚馈而去。
敬宗宝历元年(825)坐事流康州
后归洛阳,卒。
生平详见《云溪友议》卷下、《册府元龟》卷一五三、《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五。
其诗为严羽所“深取”。
(《沧浪诗话·诗评》)辛文房称其“长篇叙事各行云流水,无可牵制”。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存诗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与弟渤同隐庐山
贞元末,辟为陈许节度府从事,累迁太子通事舍人
元和六年,投匦言吐突承璀出为淮南监军事,贬峡州司仓参军
居峡十年,遇赦,执政荐以为太学博士
宝历元年,坐武昭事流配康州
赴贬所途经桂州,时其弟渤官枝管观察使,为撰隐山元岩铭并序。
其后行迹无考。
工诗善文,尤工七绝,有名于时。
有《李涉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洛阳人
初与弟渤偕隐庐山
自号清溪子
宪宗朝为太子通事舍人
峡州司仓参军
太和中太学博士
复以事流康州
董昌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蔡州人
宪宗元和中,为淮西吴元济部属,初为吴,再为郾城
十二年,以城降唐。
泗州长史
大和中,为邕管经略使,累平溪洞。
因枉杀录事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
开成元年,量移硖州刺史
拾遗魏谟疏言其不堪任牧守,遂改授洪州别驾
僧尚颜唐末至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诗僧
俗姓薛字茂圣
宣宗大中间,作诗送陆肱赴试。
僖宗乾符间,依徐州节度使薛能
后住荆州
昭宗景福间
光化间文章供奉赐紫
后仍归荆州
曾卜居庐山峡州潭州等地,与诗人方干郑谷吴融李洞司空图等为友。
卒于梁太祖开平以后,享年逾90岁。
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
其诗师法贾岛,尚苦吟,长于五律,诗境清寂,多抒出世之情。
初于光化间颜荛编为《颜上人集》。
宋代存《荆门集》5卷、《尚颜奉集》1卷,今皆不存。
今存影宋书棚本《尚颜诗集》1卷,收入《唐五十家小集》。
全唐诗》存诗3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尚颜,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俗姓薛字茂圣
唐末五代诗僧
工五言诗。
咸通乾符中,受知于徐州节度使薛能
后居荆门十年。
昭宗光化中,以文章供奉内廷,赐紫
又曾居庐山潭州峡州等地。
卒年九十馀。
与诗人方干陈陶陆龟蒙郑谷司空图吴融李洞齐己等均有唱和。
有《荆门集》五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
陆扆晚唐 847 — 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05 【介绍】: 苏州吴人,徙居陕州字祥文初名允迪
陆贽族孙。
僖宗光启二年进士
从帝奔山南,历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属辞敏速,受昭宗优遇。
乾宁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判户部
昭宗募兵数万,议攻凤翔,责其阻挠,贬峡州刺史
五年,复拜相。
后贬濮州司户参军,为朱温所杀。
赵匡明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蔡州人
赵匡凝弟。
以军功事后唐,历峡二州刺史荆南留后。
唐哀帝天祐二年朱温杨师厚来讨,遂奔蜀,王建待以宾礼,及称帝前蜀,用为大理卿工部尚书
卒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