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丹凤城 乘凤仙人 乘鸾 乘鸾女 乘鸾姿 乘龙人 乘龙骑女 乘龙骑凤 仙人楼 仙人凤 仙史 仙鸾彩凤 吹箫 吹箫仙子 吹箫伴 吹箫伴侣 吹箫侣 吹箫女 吹凤箫 嬴女 嬴女吹箫 学凤 学凤鸣 帝子乘鸾 弄玉 弄玉吹箫 弄玉箫 弄玉萧史 弄碧箫 彩箫凤侣 控双鸾 教箫楼 楼上吹箫人 楼中威风 瀛女弄箫 玉箫 祥凤 秦台 秦台箫 秦台凤去 秦女 秦女箫 秦女鸾 秦妃 秦娥 秦家楼 秦弄玉 秦楼 秦楼吹箫 秦楼夜约 秦楼客 秦楼萧史伴 秦楼风 秦楼凤吹 秦玉 秦王女 秦箫 秦台 秦凤 秦鸾 箫史 箫史凤 箫奏秦台 箫女 箫奏秦台 箫声去 箫声飞去 箫凤 肠断秦台 台上吹箫 台空凤不来 萧史 萧史伴 萧氏夫妇 萧玉和鸣 萧台 萧郎赤凤 赢台女 赢女 赢女乘鸾 赢女吹箫 赢台共吹 跨凤吹箫 逐凤凰 随凤史 骑丹凤 骑凤凰 骑鸾女 骖鸾 骖鸾仙子 骖鸾侣 凤不回 凤不返 凤京 凤凰城 凤凰楼 凤凰声断 凤凰台 凤去台空 凤去遗箫 凤城 凤女 凤女台 凤楼 凤楼吹箫 凤笙 凤箫 凤翻箫曲 凤翻萧曲 凤台 鸾凤匹
《列仙传》卷上《萧史》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晋·鲍明远(照)《升天行》
「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唐·李善注引《列仙传》曰:「箫史者,秦缪公时人也,善吹箫。缪公有女号弄玉,好之,公遂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似凤声,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皇飞去。故秦氏作凤女词,有箫声。」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萧史〉~25~
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
《箫史曲》
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一引)
- 乘鸾
- 喻求得佳偶,或谓女子升仙。唐李群玉《玉真观》:“高情帝王慕乘驾,绀发初簪玉叶冠。”唐赵嘏《代人赠别》:“会须携手乘鸾去,萧史楼台在王京。”
- 凤箫
- 泛指箫,或喻箫声优美。宋苏轼《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鱼钥未收清夜永,凤箫犹在翠微间。”
- 弄玉
- 喻指美女或仙女。宋苏轼《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顿娥驾老蜡。”
- 丹凤城
- 京城的别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丹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