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六十一卷:设官沿革

设官沿革一

  • 黄帝六相 尧有十六相  为之辅相不必名官 少昊司徒 前汉尝加大后汉又加大  司马 项羽加大汉以后曰大后周又加大  司空 前汉加大改御史大夫为之后周又加大  司寇 后周有内司寇卿又加大  唐羲和 羲仲 羲叔 和仲 和叔 州牧 虞太师 太保 纳言 隋及唐尝改侍中为之  后稷 秩宗 士 共工 虞 夏九卿 商太宰 晋宋齐梁陈改太师为之  太宗 太史 太祝太士 太卜 司士 司土 司木 司水 司草司器 司货 太子太师 太子太保 太子太傅太子少傅 方伯 周太傅 少师 少保 冢宰 后周加大  宗伯 后周加大  内史 秦置内史治京师如诸郡守后周有内史中丞大夫隋改中书为内史监令唐亦尝以中书为内史  太仆正 至汉为太仆梁为卿唐尝谓司驭卿又尝为司仆卿  大将军 自战国时楚置  前后左右将军 周末置  秦太尉左右丞相 丞相 后周末加大  相国 侍中 本丞相史隋改为纳言又改为侍内至唐尝为纳言或为左相或为黄门监  黄门侍郎 后周纳言大夫唐改为鸾台侍郎又改为门下侍郎  散骑常侍 魏加侍郎又加员外又加通直唐分为左右  少府吏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四人 汉置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后汉为五曹至晋有六曹  尚书令 仆射 汉置左右至唐尝改为左右匡政或为左右丞相武太后尝为文昌左右相  尚书丞 西汉置四人后汉减二人为左右丞唐尝改为左右肃机 御史大夫 初唐尝为大司宪武太后又尝改为肃政又分为左右  奉常 汉改曰太常后改曰奉常又改为太常后汉又为奉常自后为太常梁谓之卿至唐尝为奉常卿又尝为司礼卿  郎中令 汉为光禄勋后汉尝为郎中令魏为光禄勋梁除勋字谓之卿至唐尝为司宰卿又尝为司膳卿又为光禄卿  卫尉 汉尝为中大夫令至魏谓之卫尉卿至唐尝为司卫卿  宗正 汉尝改为宗伯至唐尝为司宗卿又尝为司属卿  治粟内史 汉改曰大农令又改曰大司农后汉末为大农魏为司农至梁谓之卿后魏又加大唐尝改为司稼卿  主爵中尉 汉以右扶风代之  廷尉 二汉梁北齐为大理梁谓之卿齐代曰廷尉唐尝改为详刑卿又为大理卿  典客 汉改为大鸿胪又尝曰大行至梁除大字谓之卿唐改为同文卿又尝为司宾卿又为鸿胪卿  典属国少府 至梁谓之卿唐尝改为内府监亦尝为尚方监又为少府监  将作少府 汉改为大匠梁为大匠卿隋为将作大监又改为大匠将唐亦尝为大匠又尝为缮工监又尝为营缮监又为 作监丞  中尉 汉武更名执金吾  中书谒者令仆射 至汉尝以宦者为之魏为中书监令专掌机务隋为内史监令寻改为内史又改为内书又为内史令至唐复为中书令尝为内相又为内史又为紫薇令  詹事 唐尝改为端尹又尝改为宫尹少詹事并为少尹  中庶子少子 晋改庶子为左右隋罢中字唐尝改为左右中护  太子家令 唐尝改为宫府大夫  率更令 唐尝改为司更大夫  仆 唐尝改为御仆大夫  率内史 理京师汉为左  右又置京兆尹左冯翊代之  郡守 汉时为太守后魏每部置三太守隋置通守谓之二守隋之通守并佐贰  大中二大夫 唐并为文散  汉领尚书事 至后汉为录尚书事  三公曹尚书常侍曹尚书主客公卿事 后汉改为吏曹主选举又  为选部魏为吏部宋尝置两员至唐尝改为司列太常伯又尝为天官  中书侍郎 东晋尝为通事郎隋为内史侍郎又为内师侍郎唐复为内史侍郎又为中书侍郎又为紫薇侍郎  御史中丞 后汉曰中尉至唐改治书侍御史为之尝为司宪大夫  光禄大夫 优宠者则加银章青绶至魏晋则又加金章紫绶齐尝置左右至隋为散官  中散大夫 王莽置至唐为文散 太皇太后卿长信少府 太后以下卿以至于陈自后魏无  皇太后卿长信少府皇后卿大长秋 隋有令至唐改为内侍  中常侍 唐改为内常侍  都水使者 至宋尝为水衡令梁曰大舟卿隋尝为都水监唐尝改为司津监又尝为水衡都尉  骠骑 后汉加大将军为武散  游击 唐为武散  卫 车骑 骁骑 梁置左右  伏波 上骑 材官 轻车 楼船护军 唐为勋官  度辽 贰师 蒲𩔖 强弩 戈船 奋威 建威 积射 二十一将军 奉车骑驸马三都尉 驸马魏晋后尚主者为之  司隶校尉 督察三辅隋有司隶大夫唐京畿采访使亦其职  刺史 刺举郡县至隋治人  都护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特进 唐为文散  诸加官 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郎中为之  后汉贼曹尚书尚书侍郎三十六人 初称尚书郎中满岁称尚书郎三载称侍郎五岁称大县尹魏有尚书郎晋有郎中隋初置三十六侍郎后置员外郎一人后又六曹各置侍郎每曹有郎有员外郎唐又改曹郎为郎中  秘书监 后又置令唐尝为兰台太史少监为侍郎又尝为麟台  武卫 至隋置左右唐为左右鹰扬卫  辅国 晋加大宋改为辅师唐为武散  四征 四镇四安 虎牙 征虏 横野 鹰扬 讨逆 讨虏破虏等将军 四中郎将 捕虏 都督 至晋时加大  河南尹 留守班同三司 前文帝以宋昌为卫将军亚三司未为官也  仪同三司 魏有开府仪同三司晋有开府仪同三司后魏有仪同三司齐有开府仪同三司又有仪同三司后周有开府仪同又有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至隋为散官又诸卫各置开府一人  八座 魏五兵尚书 至后魏有五兵尚书隋曰兵部唐尝为司戎太常伯或为夏官或为五部又为兵部  度支尚书 吴有户部晋以后改为度支至隋为民部唐尝为度支又为户部  祠部曹尚书 至后魏有仪曹尚书后周有礼部隋置礼部尚书唐尝为司礼太常伯或为春官又为礼部  殿中监 秩甚卑隋曰殿内监唐尝为中御府太监  中卫 晋分为左右卫将军隋改为左右翊卫唐复为左右卫  中领军 寻又改国领军隋改为左右屯卫唐尝为左右卫又尝为左右玉铃卫又为左右领军  镇军大冠军 游骑 唐并为武散  四平 镇北 虎威 抚军 凌江 宁朔等将军 行台 晋三公尚书掌刑狱 起部尚书 有事即置事毕即省  国子祭酒 唯宋曰总明观祭酒唐尝为大司成又为成均祭酒  中军龙骧 宁远 唐为武散  宋殿中将军 齐都官尚书 至隋改为刑部唐尝为司刑太常伯又尝为秋官又尝为宪部又为刑部  梁太府卿 唐尝为外府卿又尝为司府卿  云麾 中武壮武 明威 定远 唐并为武散  宇宙等大将军始以太常卿等分为四时凡十二卿 后魏柱国 至唐为勋官  天柱二大将军 诸少卿 后周军器 隋左右武候府大将军 唐为金吾卫  左右监门府将军 唐改府为卫  大总管通守 佐太守  折冲府 正议 通议 朝议 朝请朝散等大夫 左右骁卫府 唐除府字  唐太子宾客 汉之四皓非官  左右千牛卫 左右屯营 后改为羽林  左右威卫 尝改左右豹韬卫  左右龙武将军 平章事 知政事 知机务 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军国重事 节度使 采访使 宣威 武散  怀化 归德等将军 并武散以授归义蕃官 增枢密使 枢密之名始于唐代宗宠任宦者故置内枢密使使之掌机密文书如汉之中书谒者令是也若内中处分则令内枢密使宣付中书门下施行则其权任已侔宰相矣五代置枢密使宋因之 观察 承宣 防禦 团练 宣徽院 宋辽因之  使相检校 熙宁三年曾公亮除守司空检校太师兼侍中以两朝定策之功辞相位也宋朝检校官共一十九人  大学士 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掌副宰相毗大政参庶务其除授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预奏事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设专位于宰相及敕尾署衔降宰相一等  都副承旨 五代时有承旨副承旨以诸卫将军充宋太平兴国中以杨守一充都承旨都承旨自守一始也是时都承旨副承旨多用士人真宗后稍稍遂用吏人欧阳修建言请复旧制不克行熙宁二年始以东上阁门使李评为枢密都承旨李绶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评始也  检详 检详之职古无之宋熙宁四年诏以编修经武要略官四人王存陈伺陈奉世苏液检详枢密院诸房文字礼遇视中书检正官  编修官 编修官古无之庆历四年史馆王洙承旨单士宁编修例册编修之名自此始  崇政殿说书 古无此官宋朝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命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日轮二员祗候初侍讲学士孙奭年老乞外因荐昌朝等至是特置此职以命之  都副钤辖 宋初以朝官及诸司使以上充或一州或一路或两路三路亦有无都字者嘉祐诏内臣为钤辖都监者逐路止置一员祖宗时不常置成都大府帅臣第带兵马钤辖而两武臣之为钤辖者与钧礼  兵马都监 宋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部建炎三年以要郡守臣带本路兵马都监武臣一员充副都监绍兴三年罢守臣兼兵职而副都监如故州都监则以大小使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兼在城巡检资浅者为监押或杂用文臣其后止用武臣  辽大裕悦 南北院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门下省 辽南面设门下省金初亦设正隆时废元不设  中书舍人 辽南面中书省设中书舍人院有中书舍人金元不设明洪武丙辰始定中书舍人凡二十员正七品先是属中书省后革七年改直省舍人从八品九年始定为中书舍人正七品隶承敕监监省革改从七品  符宝郎 辽南面符宝司属门下省其官有符宝郎金设符宝郎四员掌御宝及金银等牌属殿前都点检司元世祖至元初立符宝局后改典瑞监明尚宝司即符玺郎也正七品后置尚宝司正五品  大林牙院 辽北面有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南面有翰林院掌天子文翰之事金元明俱止有翰林院  大详衮 辽有大详衮司与大将军并官曰大详衮曰都监曰将军曰小将军曰军校曰队师  护军司徒 卫军司徒 皆大详衮所属 特哩衮司 掌皇太子宫帐之事官曰皇太子特哩衮  登闻鼓院 辽南面有登闻鼓院官曰登闻鼓使属门下省景宗保宁二年始置金元因之明洪武元年置登闻于午门外日令监察御史一人监之 审计院 掌钱谷出入之政  转运司 辽设金元明因之  金镇抚弹压官 宣宗贞祐元年九月设京城镇抚弹压官置招贤所  盐铁 度支 劝农 章宗明昌八年十二月初设三司使掌判盐铁度支劝农事  益政院 哀宗正大元年诏设益政院于内廷置说书官二人  机察官 天兴二年设蔡州四隅机察官  集贤院 金贞祐五年设知集贤院从四品元从之系从五品  行中书省 宣宗贞祐二年署行省于陜西元从之制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文思署 隶于少府监官  绫锦院 置于真定平阳太原河间怀州元织造织染等事皆属于工部而文思院不设  元中政院 供奉中宫之事古无此官  都护 元世祖至正十七年置镇北庭彻尔都护府于辉和尔境以托克托等领其事秩从二品辽金皆无此官明亦不设惟世祖幸承天以郭勋为都护大将军  提刑按察司 元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曰山东山西道曰山北东西道曰河东陜西道曰河北河南道  经略使 辽金不设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初六日命经略使问民疾苦明不专设有兵事则暂敕行事 制国用使 元世祖至元三年立辽金无明亦不设诸国用经制悉统于户兵工三部  长信寺 古无此官元成宗大德五年置长信寺秩正三品领大鄂尔多齐哩克昆诸事  长秋寺 古无此官元文宗皇庆元年立长秋寺秩正三品掌武宗五鄂尔多户口钱粮营缮诸事  承徽寺 古无此官元英宗至治二年置承徽寺秩正三品掌达尔玛实哩皇后位下钱粮营缮等事  长宁寺 古无此官元英宗至治三年立长宁寺秩正三品掌苏克巴喇皇后位下户口钱粮营缮等事  宁徽寺 古无此官元文宗天二年立宁徽寺秩正三品隶必巴实皇后位下  长庆寺 古无此官元泰定帝元年立长庆寺秩正三品掌成宗鄂尔多及常岁管办和实房子行幸集赛台人等衣粮之事 徽政院 古无此官元顺帝元统元年依太皇后故事为皇太后置设立官属三百六十有六人掌谒司秩正三品  都总裁 元顺帝至正三年诏修辽金宋三史以达右丞相托克托为都总裁平章特穆尔实右丞贺惟一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  大抚军院 元至元二十七年命皇太子总天下军马置大抚军院从一品  大都督分府 至正十八年立  明中书省 太祖初下建康立十三年惟庸族广洋赐死即罢中书省散其职于六部置四辅官  六部尚书 六部侍郎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左右副都御史 左右佥都御史 监察御史十三道御史 总督 提督仓场 巡抚 操江 巡按 巡江 巡视京营 提学 巡仓 巡库 巡视光禄 巡青 恤军 监课 清军 刷卷 巡盐巡河 巡关 巡茶 印马 屯田 捕盗 皆御史差  府尹 府丞 应天顺天两府  少詹 苑马寺正卿 少卿 行太仆正卿 少卿 布政司 明置承宣布政使司国初为行中书省或分中书省六部尚书往往出为参知政事参政入为尚书  左右参政 左右参议 按 察司副使 佥事 盐运同知 知府 同知 通判 推官 知州 知县 五军都督府 留守司 宣 慰司 宣抚司 安抚司 挂印将军 总兵 副总兵 参将 游击 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