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二十六卷:石

石一

  •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 又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 《尚书》曰:「击石拊石。」
  • 《毛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又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又曰:「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又曰:「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 又曰:「扬之水,白石凿凿。」
  •  又曰:「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 《礼记》曰:「今夫山一拳石之多。」
  • 《周礼》曰:「石有时而泐。」(音勒)
  • 《释名》曰:「山体曰石,石,硌也,(硌音落,一作格。)坚捍硌也。山多大石曰礐。(音壳)礐,学也,大石之形学学然。山多小石曰磝。(音敲)磝,尧也,每石尧尧,独处而出见之。」 又曰:「砾,小石也。磊,众石也。砀,(杜浪反)文石也。琅玕,石似珠也。(《尚书》注。)珷玞,石似玉也。(《广雅》。)星陨为石,(《春秋》。)水沫为浮石,(《抱朴子》。)石解散曰泐(《周礼》。)磁石。石鲸、石燕、石麟、石羊、石狗、石牛、石鸡、石犀、石骆驼、石狮子、石人、石桥、石塘、石床、石室、石柱、石阙、石闾、石案、石函、石鼓、石椁、石楼、石盘、石印、石砚、石墨、石镜、石弩、石磬。」 焦赣
  • 《易林》曰:「山险难登,涧中多石。」 又曰:「入年多悔,耕石不富,衡门屡空,使士失意。」 又曰:「石田无稼,苦费功力,自今贫极,石实不言。」 
  • 《春秋说题辞》曰:「周易艮为山,为小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阴精辅阳,故山含石,石之为言托也。托,立法也。」 又曰:「山有水石精,流以生木,木含火,故山有魄。火生土,故地有载石。」 
  • 《家语》曰:「夫动鼓之音,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志诚感通于金石。」 
  • 《礼含文嘉》曰:「稽首则玉石章明。」 
  • 《孝经援神契》曰:「神灵滋液,百姓宝用,爰有石华。」 
  • 《孔丛子》曰:「山霤至柔,实为之穿。」 又曰:「抱石以救溺,愈不济矣。」 
  • 《列子》曰:「天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之石,以补其阙。」 
  • 《吕氏春秋》曰:「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
  • 《抱朴子》曰:「烧泥为瓦,燔木为炭,蜂窠为蜡,水沫为浮石,凡此皆去其柔脆变为坚刚。」 又曰:「磁石引针。」 又曰:「浮磬息音,未别于众石。」
  • 《孙卿子》曰:「负石而走赴河,行之难为者也,申徒狄能之。」 〈文赋〉曰:「石韫玉而山辉。」 
  • 《三国文士传》:『刘桢对武帝曰:「石出荆山元岩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彫之不加文。」』 
  • 《晋书》曰:『孙子荆谓王武子曰:「当枕流漱石。」王曰:「石非可漱,流非可枕。」孙曰:「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砺其齿。」』
  • (物理论)曰:「土精为石。」
  •  又曰:「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 《神仙经》曰:「神山五百年辄开,其中石髓出,得而服之,寿与天地毕。」 
  • 《博物志》曰:「地以名为之骨。」 又曰:「石者,金之根甲。」 
  • 《天中记》曰:「诗人多以云根为石,以云触石而生也。」 
  • 《兵书》曰:「军中地生石,将可以久居。」 
  • 《皇极经世书》曰:「少刚为时,其性坚,故少刚,在天则为星,先天图以巽为石,巽之位在西方。」 又曰:「石为雷,雷者,石气所之化。」

石二

  • 《尚书》曰:「青州厥贡,铅松怪石。」(注曰:「怪异好貌。」)
  • 又曰:「关石和钧。」 又曰:「泗滨浮磬。」(孔安国注曰:「泗水之滨有浮石,可以为磬。」) 又曰:「雍州厥贡,球琳琅玕。」(注曰:「琅玕,石之似珠者。」)
  • 《周礼》曰:「王行洗乘石。」(乘石,王所登上车之石也。)
  • 《周官》曰:「大司寇以嘉石平罢民,有罪者,坐诸嘉石。以胏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欲复于上而未达者,立于胏石。」(注曰:「嘉石,文石也。胏石,赤石也。」) 
  • 《左传》曰:「齐国高入晋师,磔石以投入。」(详勇。) 又曰:「陨石于宋五,陨,星也。」杜预注曰:「但言星,则嫌星使石陨,故重言陨星。」 又曰:『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焉,不然民听滥也。」』 
  • 《韩诗外传》曰:「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之,其石也,因复射之,矢跃无迹,熊渠子见其诚心,而石为之开,而况人乎!」(《汉书‧李广传》事亦如之。)
  • 《春秋后传》曰:「周赧王二十年,齐东有二石,高三丈馀,相从而行,如海数百步。」
  • 《尸子》曰:「昔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践东宫履乘石,祀明堂。」 
  • 《随巢子》曰:「禹产于昆石,启生于石。」(王韶之云::「启生而母化为石。」)
  • 《淮南子》曰:『禹娶涂山化为石,在嵩山下方生启。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启。』 
  • 《汉书》:『武帝诏曰:「朕用事嵩山,见夏后,启母石。」』
  • 《阚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斋七日,端冕元服以发宝,革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耳。」殆与瓦甓不殊。』 
  • 《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采石之山,于是取采石焉,天子使重□之民铸以为器,于黑水之上。」(郭璞注曰:「今外国人所铸作器,亦皆石类也。」) 
  • 《史记》曰:『王剪代李信击荆,荆兵数挑战,终不出。久之,剪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剪曰:「士卒可用矣。」』 又曰:『张良见老人于圯上,出一编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三年,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也,良后果得黄石。』(详蜡。) 
  • 《汉书》曰:「秦始皇帝东巡狩,至会稽琅邪刻石著功。」 又曰:『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火山石鼓鸣,隆隆如雷,有顷止。俗云:「石鼓鸣有兵。」』 王隐
  • 《晋书》曰:「惠帝永康元年,襄阳郡上言得鸣石鼓,声闻七八里。」 沈约
  • 《宋书》曰:「吴兴长城县夏架山有石鼓,长丈馀,面径三尺许,有下盘石为足鸣,则声如金鼓,三吴有兵。」
  • 刘敬叔
  • 《异苑》曰:『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击之无声,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于是如言,声闻数十里。』 
  • 《山川纪异》曰:「武安县南有鼓山,上有二石如鼓,南北相当。世传鼓鸣则有兵起,高齐之末,此鼓鸣,而齐为周所并,隋文帝末年,鼓又自鸣,声闻数百里,而唐代隋以兴,故一名神钲。」
  • 《汉书》曰:『赵岐,初名嘉,年四十馀,重疾乃为遗令敕兄子曰:「可立一圆石于我墓前,刻之曰:「汉有逸民,赵姓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其后疾愈。」
  • 《赵书》曰:『刘曜筑建德殿,取土城西,得圆石,状若水碓。其铭曰:「律推重石,四钊同律。」度量衡有辛氏造议者,未之详,或以为瑞。参军续咸曰:「王莽时物。」』 
  • 《后汉书》曰:『高琳母尝韨褉泗滨,见一石光彩朗润,逐持以归。是夜梦一人谓之曰:「此浮磬之精,若能宝持,必生令子。」俄而有妊,及生子,因名琳字秀珉。』 又曰:「灵帝嘉平四年,诏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
  • 《魏志》曰:「明帝时,增崇宫殿饰观阁,凿太行之石英,采谷城之文石,起景阳殿于芳林园。」 
  • 《吴录》曰:「石首鱼,至秋化为冠凫,凫头中有石。」王隐
  • 《晋书》曰:「洛阳宫西宜秋里门东,向南壁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炉形,路人多祀之。」
  • 又曰:「西海,北山有石赤白二色,以两石掬击则水润,击之不巳,则润尽火出。山石皆然,炎起数丈不灭,有大黑风自流沙出,掩之乃灭,其石如初。」
  • 臧荣绪
  • 《晋书》曰:『杜预遗令曰:「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过密县刑山,山上有冢,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其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远,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水,自然文石以为冢,藏贵不劳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吾去春入朝,自表营洛阳城东,为将来兆。虽未足比刑山,然东奉二陵,西瞻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夸叔,旷然达览情之所安,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至时当用洛水圆石也。」』 又曰:「嵇康过邯郸,邯郸人王烈自言二百馀岁,共入山,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馀半与康,皆化而为石。石室中见一卷素书,呼吸之间,康取辄不见。」又曰:「太康八年改营太庙,南致荆山之木,西采华山之石。」 徐广
  • 《晋纪》曰:「阳羡山有石穴,长十馀丈,皓遗公卿封禅之,改曰国山。」
  • 《晋书》曰:『陈总为殿中侍御史,遣诣终南山请雨,总先除小石祠,惟存大石一所而祈文曰:「峨峨大石,佐岳通理,含滋吐润,惠我四海。」』 
  • 《汉晋春秋》:「明帝青龙三年,张掖郡氏池县大柳谷口,夜激波涌溢,其声如雷,晓而有苍石立水中,白石画之为马牛等形,其文曰大讨曹。」
  • 沈约
  • 《宋书》曰:「孙皓天玺元年,临海郡使伍曜在海水际得石树,高三丈馀,枝茎紫色诘曲,倾靡有光彩。」
  • 《齐书》曰:『虞愿为晋平太守,海边有越王石,尝隐蔽云雾。相传曰:「太守清廉,乃得见,愿遂往观,清澈无隐。」』 
  • 《南梁书》曰:「江革自武陵除都官尚书,还舸。舸轻□,不得安卧,乃于西陵岸,取石实之。」 
  • 《南齐志》曰:「永明七年,主书朱灵让于浙江得灵石,十人举乃起,在水深三尺而浮,世祖亲投于天渊池试之,刻为佛像。」 
  • 《隋书》曰:「开皇末,高祖于宫中埋二小石于地,以志至床之所,未几变为玉。」 
  • 《南史》曰:「到溉居近淮水,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丈六尺。梁武戏与赌之,并《礼记》一部,溉并输焉。诏即迎置华林园殿前,移石之日,都下倾城纵观,所谓到公石也。」 
  • 《唐书》曰:「樊文进瑞石,武后暴石朝堂示百官。」 又曰:『则天时有人于洛水中获白石数点赤,诣阙辄进诸,宰相诘之,对曰:「此石赤心,所以来进。」李昭德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馀石岂能尽反耶?」左右皆笑。』 又曰:「陆龟蒙世居姑苏门,有巨石远祖绩仕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 又曰:「薛道横、孙元超转中书舍人,省中有一盘石,道横为侍郎时,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辄对之流涕。」 又曰:「开元时李嗣业讨勃律通,道葱岭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穷谷,识者以为志诚所感云。」 又曰:「牛僧孺开成初留守东都,治第洛阳之归仁里,多致嘉石美木,与宾客相娱乐。」 
  • 《旧唐书》曰:「白乐天罢杭州,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苏州得太湖石五,折腰菱,俱置于里第池上。」 
  • 《宋史》曰:「建炎三年,鼎州有巨石随大水流下。」
  • 应劭
  • 《汉宫仪》曰:「马伯弟登泰山,见石二枚,其一是武帝时石用五车载,不能上,因置山下为屋,号曰五车石。其一是纪号石,刻文字纪功德立坛上。」
  • 《越绝书》云:「苏闾门西高颈山东有巨石人,古名石公,去县二十里。」 又曰:「吴中穹窿山,赤松子取赤食脂于此。」 崔鸿
  • 《蜀录》曰:「廪君务相登夸城石岸,见一平石,方一丈五寸,廪君休其上,投策计算,皆著石焉。因立城其旁而居之。」 又曰:「楚人隗叔通为人性孝,母食,必须江中正流水,水深难汲,一旦有横石生正流中,通因就汲之,今江中有孝子石。」 
  • 《前赵录》曰:「赫连勃勃时有青石大如马头浮水上,逆流而行,行人见而送入,群臣咸贺:「以为石者,沉物。浮水者,自出之义,而上行荆吴,入朝之象。」勃大悦。」 
  • 《异苑》曰:「江西南康府都昌有钓矶石,陶侃微时常钓于此,得一织梭,归以插壁,他日化为赤龙从空去。」 
  • 《南唐书》曰:『谭紫霄庐山僧于溪浒刱亭,苦大石横直,累工不能平。紫霄往践曰:「斯固易也。」因以指捻诀,含水噀之,命锤其石,应手如粉。』 
  • 《南越志》曰:「衡阳湘乡县有石鱼,山下多鱼石,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丈,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腥膏,因以名之。」 
  • 《吴越备史》曰:『武肃王钱镠自幼尝与乡里小儿戏于树阴石上,指其树石曰:「我贵当爵而覆之。」后建功臣精舍,遂以其实为佛座焉。』 
  • 《大业拾遗录》曰:「大业七年二月初,造钓台之时,多运石者,将船兵丁困弊于役。一日船至江东岸山下,取石累构为钓台之基,忽有大石如牛,十馀自山顶飞下,直入船内,如人安置,船无伤损。」 
  • 《本纪》曰:『梁天监中诏于公车府谤木胏石,旁各置一函,五年诏曰:「朕昧旦斋居,惟刑是恤,三辟五听,寝兴再怀,固陈胏石于都街,增官司鱼诏狱。」』 
  • 《唐会要》曰:『元宗时,王倕奏武威郡番禾县嘉瑞乡天宝山周回五六里,石化为面,在近村闾及诸部落,自今载正月以来,取食甘美,益人孙逖表云:「岂来麰之足方,何雨粟之能喻。」(《英华》。)太和四年八月,太原节度使柳公绰奏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
  • 《开元传信录》曰:『开元末于弘农古函谷关得宝符,白石赤文成桑字,识者解之曰:「桑者,四十八也。所以示圣上御历数也。」』 又曰:「李齐物天宝初为陕州刺史,开砥柱之险坚,石中得古铁犁铧,有平陆字,因改河北县为平陆县。」
  • 《华阳国志》曰:『有王者尝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乃以剑击石,出水。今王水是也,破石存焉。』 又曰:「李冰为蜀守,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水中,刻江神,要水竭不见足,盛夏不没肩。」 又曰:「汶山有盐石,煎之得盐。」 挚虞
  • 《决疑》注曰:「庙主藏于户之外,西墉之中,皆有石函。中有笥以盛主。」 
  • 《益部耆旧传》曰:「公孙述时,蜀武担山石折,任公曰:「噫!西州智者死也。」后二月果卒。故益部号曰任公智无双。」 
  • 《襄阳耆旧传》曰:「山都县活国城临沔水,有大石激宅,欲为水所毁。其人五女皆大富,共敛钱作激,全其家宅。初狠子家赀万金,而自少不从父命,临终意欲葬山,恐儿不从曰:「葬我著渚下石碛上。」狠子曰:「我从来不奉教令,当从此一语。」遂尽散家财作石像冢,积土绕之一州,长数百步。元康中,始为水所坏,今冢石皆如羊摺,许数百枚聚水中,狠子是前汉时人。」 
  • 《吴猛别传》曰:「豫章县南山有石,直立水中,峻崿千仞,猴猿不能至。猛乃策杖升之,令二弟子随后,忽若平路。」 王子年
  • 《拾遗记》曰:「员峤之山东有云石,或广五百步,或四十、五十,或数十步,驳骆如锦,扣之则片片,蓊然云出。俄遍润天下,西有星池,周千里,水色随四时变化。神虫有神龟出烂石之上,此石常浮于水边,方数百里,其色多红,质虚,烧之有烟,香闻数百里,烟气升天,则成香云,遍润天下,则成香雨。」 
  • 《西京杂记》曰:「五鹿充宗受学于弥成子,弥成子尝遇人以文石如卵授,成子吞之,遂聪悟。后病吐出,授充宗吞之,又为明学。」 
  • 《列仙传》曰:「务光者,夏时人也。殷汤既得天下,已而让光,光遂负石,沈泸水而自匿。」 又曰:「仇生者,不知何许人。常食松柏,在尸乡北山自作石室,周武王幸其室而祠之。」 又曰:「脩羊公者,魏人,上华阴山石室中。汉景帝诏问:「脩羊公能何日发?」语未讫,床上化为白石羊,题其背曰脩羊公谢天子。后贮石羊于灵台上,羊后复去,不知所在。」 又曰:「晋武帝时董威辇者,含一石,千日不食。」 
  • 《神仙传》曰:「白石生者,恒煮白石为粮,就白石山居,故号白石先生。」 东方朔
  • 《神异经》曰:「西方裔外有西明山,其上无草木,有宫焉。白石为墙,皆以石为左右阙。」 
  • 《异苑》曰:「永康王旷,井上有二洗石,时见赤气。后有二人寄宿,忽求买之,旷怪,所以未及度钱。子妇孙氏睹二黄鸟斗于石上,疾往掩取,变成黄金二人,不知索市愈急,既得撞破石内,空处止有二鸟迹。」 
  • 《十洲记》曰:「流洲在西海中,上多积石,名昆吾石。冶成铁作剑,光明洞照,如水晶状,割玉物如切泥土焉。」 
  • 《博物志》曰:「桃林在弘农湖城县,休牛之山有石焉,曰帝台之棋也。五色而文,状如鹑卵。」 顾凯之
  • 《启蒙记》曰:「皋涂有然鼠之石。」 王韶之
  • 《南康记》曰:「湘源有长濑,其傍石或像人形,或似牛羊,其土人名人形者为令史。」 邓德明
  • 《南康记》曰:「雩都现有金鸡石。」 
  • 《武昌记》曰:「盘龙石,旧传云有龙盘于此石,积日方去。」 庾仲雍
  • 《荆州记》曰:「归乡县有屈原宅、女媭庙、捣衣石犹存。」 
  • 《游名山志》曰:「芙蓉渚有耸石头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 
  • 《三齐略记》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势如相随行。」(详神。) 刘义庆
  • 《幽明录》曰:「宜都建平二郡之界,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倚石如二人像相对,俗谓二郡督邮争界于此。」 又曰:「宫亭湖边傍山间有石数枚,形圆若镜,明可以鉴,人谓之石镜。」
  • 《南部新书》曰:「秘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郎馀令画凤,相传号为四绝。」 
  • 《拾遗记》曰:『李夫人死,武帝尝思梦欲一见之,李少君言能致其神,启帝曰:「黑海北对都之野,出潜英之石,其色青,轻如毛羽,寒盛则石温,夏盛则石冷。刻为人像,神晤不异。」真人乃求得之,命工刻作夫人形,置之幕里,宛若生时。』 又曰:「周灵王时,异方贡一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又曰:「方丈山西有照石,去石十里,视人物之影如镜焉。碎石片片,皆能照人,而质方一尺,则重一两。燕昭王舂此石为泥,泥通霞之台,与西王母尝游居此台。」 又曰:「董偃尝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文如锦也,石体甚轻,出郅支国。」 又曰:『泰山下有连理文石,高十二丈,状如柏树,其文彪发似人雕镂。自上及下皆合,而中开广六尺,望若真树也。父老云:「当秦末,二石相去百馀步,芜没无有蹊径,及明帝之始,稍觉相近,如双阙土石。阴类魏为土德,斯为灵徵。」』 
  • 《册府》云:『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即位,九月壬戊,林州献祯石,隐起成文曰:「圣主某大吉,子孙五千岁。」素质元字,篆隶相参。』 
  • 《五行志》曰:『贞观十七年八月,凉州昌松县鸿池谷有石青质,白文成字,太宗遗使祭之曰:「天有成命,表瑞贞石,文字昭然,历数惟永。」』
  • 《广德神异记》曰:『唐齐王元吉于晋阳宫获青石若龟形,文有丹书四字,曰:「李渊万言。」元吉遣使献之,文字映澈,宛若龟形,见者咸异焉。高祖曰:「令水渍磨以验之。」其字愈明。于是内外毕贺,高祖曰:「上天明命贶以万吉,宜以少牢祀石龟而酹送之。」』 
  • 《独异志》曰:『中宗为天后所废,居房陵,仰天而叹,心祝之。因抛一石于空中,曰:「我复帝,此石不落。」其石遂为树枝勾挂,至今犹存。』 
  • 《广川书跋》曰:「仆固怀恩以叛入回纥,没其家入后宫。大历四年封其女为崇徽公主,下嫁可汗,道汾州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今灵石有崇徽公主手痕碑。」 
  • 《灵徵》曰:『魏真君五年张掖郡列言氏池县大柳谷,大石有青质白章,间成文字,记国家祖宗之讳,著受命历数之符,乃遣使图写其文,群臣奏曰:「斯乃上灵降命,国家无穷之徵也。」』 
  • 《通典》曰:「江东太庙门北有石文如竹叶,宋文帝元嘉中脩庙所得,陆澄以为晋孝武时郊社石。」 
  • 《丹阳记》曰:「晋惠帝永宁中,湖熟县湖中大石,去渚二百步,浮来登岸。百姓惊观,或曰石来,明年石冰入扬州。」 
  • 《庐山记》曰:「陶渊明所居栗里,有大石。渊明常醉卧其上,名曰醉石。」 
  • 《异物志》曰:『豫章有石,黄白色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热,加鼎于其上,炊足以热。冷则灌之,雷焕以问张华,华曰:「此然石也。」』 
  • 《新安记》曰:『锦沙村傍山依壑,素波澄映,锦石舒文,冠军吴喜闻知而造焉。鼓枻游泛,弥旬忘返,叹曰:「名山美石,故不虚赏,使人忘朱门之志。」』 
  • 《尚书故实》曰:「李师诲兄弟于衲僧处得落星石一片,云于蜀路早行,见星坠于前,遂掘之得一片,石如断磬。其石端有雕刻狻猊之首,亦如磬,有孔穿绦处,尚光滑,岂天下奏乐器毁而坠欤!此石流传安邑李吉甫宅中。」 
  • 《荆州记》曰:「临贺郡有青石,尚有磨刀斧迹,春夏明净,秋冬芜秽,相传是雷磨石。」 
  • 《洞微志》曰:「汴郡之南十里,有周公墓,前有一石人,能作怪。人或遇之,称鲁校书石押衙。」 
  • 《荆楚岁时记》曰:『张骞寻河源得一石,示东方朔曰:「此天上织女支机石,何至于此?」』 
  • 《野史赵州志》曰:「光武夜至赵州南,迷路。闻人语,问之弗应,见二人立傍,怒拔剑斩之,其一急走,熟视之,乃石也。」 戴延之
  • 《西征记》曰:「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恭冢,前有石祠、石庙,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文字分明。」 又曰:「石床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远近。」 
  • 《舆地记》曰:「孙权、刘先生同猎醉,各据一石羊,后名石羊巷。」 又曰:「会稽秦望山始皇刻石,前有石,广数丈,云是始皇坐石两边,有方坐八所,云是丞相以下坐石,故今有丞相石之名。」 
  • 《朝野佥载》云:『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十丈。古语云:「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石也。」』 
  • 《云林石谱》曰:「杜绾字季扬,衍之孙也。曾获一兰州黄河水中圆青石,大如柿,作镇纸。经宿,连简策辄湿,后以器贮之,凡移时,有水浸润。一日忽坠地,破为三四段,中有小鱼一枚。」 又曰:「石板上磊块如燕形者,名曰燕窝。」 又曰:『渭州水中有虫类鱼鸣,或作质质声,土人见者,多以梃刃或坚物击之,多化为石。石色青黑温润,堪为砺,名曰质石。凡兵刃用此磨治者,青光而不□。』 
  • 《述异记》曰:「镜湖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 又曰:『海畔有大石龟,俗云鲁班所作。夏则入海,冬复止于山上,陆机诗云:「石龟常怀海,我宁忘故乡。」』 又曰:「秦二世元年,宫中雨金,顷刻皆化为石。」 又曰:「魏武帝末年,邺中雨五色石。」 又曰:「捣衣山,一名灵山,在琅邪山南。绝险岩有方石,昔有神女于此捣衣,其石明莹,谓之玉女捣衣□。」 
  • 《水经》注曰:「曲江有石,高百丈,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 又曰:「地里志大碣石山右北平骊城县西南,武帝常登之以望巨海,而勒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及潮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 又曰:『范文本日南西卷县奴,为奴时牧羊于涧中,得二鲤,欲私食之。郎知诘奴,奴诈曰:「将砺石,还非鱼也。」郎至鱼所,果见两石文,异之。石有铁文,因入山就石,冶铁作两刀,举刀向石鄣祝曰:「鲤鱼变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是有神灵,文当治此。」因斫石鄣,迎刃破,遂君其地。』 
  • 《酉阳杂俎》曰:「于季友为利州刺史时,临江有一寺,寺前渔钓所聚,有渔子下网,举之觉重,坏网。视之有一名如拳,因乞寺僧置于佛殿中,石遂长不已,经重四十斤,张司封员外入蜀,时亲睹其事。」 又曰:「常侍崔元亮在洛中尝閒步,涉岸得一石子大如鸡卵,黑润可爱,玩之。行一里,划然而破,有鸟如巧妇飞去。」 
  • 《搜神记》曰:「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近地,令人擿之,堕地化为圆石。颢命椎破得一金印,文曰忠孝候印。」 
  • 《郡国志》曰:「宋武帝伐南燕,至狗吠山,夜闻狗吠,明日视之,见石狗。」 又曰:「乞子石在马湖南岸,东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怀一小石,故僰人乞子于此,有验。」 
  • 《广五行志》曰:「周宣帝大定二年,永州得白石,割而为两段,中有杨树之形,黄根紫叶。」 
  • 《续高僧传》曰:「隋相州刺史内阳公薛冑所居堂,础忽变为玉。」 
  • 《豫章记》曰:「显庆四年,渔人于江中网得一青石,长四尺,阔九寸,其色光润异于众石,悬而击之,鸣声清越,行者闻之,莫不驻足。都督滕王表送于瑞府。」 
  • 《洽闻记》曰:「永昌年中台州司马孟铣奏临海水下,冯义得石连理树三株,皆白石。」 又曰:「南岳岣嵝山有响石,呼唤则应如人共语,而不可解也。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亦有响石,高三丈五尺,阔二尺,状如卧兽,人呼之辄应,笑亦应之,块然独处,亦号曰独石也。」 
  • 《剧谈录》曰:「李德裕平泉庄去洛成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有虚槛前引泉水萦回,疏凿像巴陕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江山景物之状,竹间行径有平石,以摩手之,皆隐隐云霞龙凤草树之形。」
  • 《唐馀录》曰:「李德裕于平泉别墅,采天下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有醒酒石,醉即踞之,尤所宝惜。」 
  • 《河南志》曰:「长春殿有婆罗亭,贮青石处。世传德裕醒酒石以水沃之,有林木自然之状,今所谓之婆罗石。」 
  • 《会昌一品集》曰:『李德裕平泉庄,天下奇异珍怪,靡不毕致。日观震泽,巫领罗浮,桂水严湍,庐阜漏潭之石在焉。台岭八公之怪石,巫峡严湍琅邪台之石,布于清渠之侧。仙人迹鹿迹之石,列于佛榻之前。德裕《平泉记》曰:「鬻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子弟也。」』 
  • 《贾氏閒谈》曰:「赞皇公平泉庄有礼星石,纵广一丈,长尺馀,有文理成斗极,象狮子,石高二三尺,孔窍万千,递相通贯,其状宛如狮子,首尾鼻眼皆全真。」 又曰:『华岳掌其石丹紫,正如人肉色。每太阳对照,则尽见之。及日暮,则渐隐而不见樵者。云:「仙掌者,盖绝地之上,群壑会聚之所,石色赪然,望之如掌。」』 
  • 《长庆集》曰:「太和九年,山客赠余盘石,转至履道里第,时属炎暑,坐卧其上,爱而为之铭。」 又曰:「奇章公嗜石,其僚吏镇守江河者,乃献瑰纳奇公于东第南墅,列而致之。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百仞一拳,千里一瞬,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 《松陵集》曰:『陆龟蒙〈二遗诗序〉曰:「越之东阳多名山,永康之第亦蝉联其间,中饶古松,往往化而为石,盘根大柯,文理具析。好事者攻而置诸人间,以为耳目之异。太山羊振文得枕材,赵郡李中秀得琴荐,皆兹石也。咸以遗余,以二遗之奇,赋诗以谢。」』 
  • 《续神仙传》曰:『道士马湘字自然,唐建元中至观前指松树曰:「此松已三千年矣,当化为石。」至夕大风雨,其松果化,近观松皆化为石。』 
  • 《杜阳杂编》云:「唐武宗会昌元年,大食国贡松风石,方一丈,莹澈如玉,其中有树影若枯松偃盖,飒飒焉而凉飙生于其间,至盛夏,上令置诸殿内稍稍,秋气飕飗,即令撤去。」 
  • 《录异记》曰:「天复中洪州霣石于越王山下,招仙观前,长七八尺,围三丈馀,青碧如玉。节度使刘威命舁入观,内设斋祈谢,七日之内稍小,长三尺。数日,石长尺馀。今只有七八寸,留在观中。」 又曰:「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一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焉。偶有蝇集其上,驱不去,视之已化为石矣。求他虫试之,随亦化焉,壳落坚重,与石无异。」 
  • 《续墨客挥犀》曰:「朝议郎李芬好奇,有异石高二尺许,嵌空可爱,尝置庭槛间。每至日方未时,即有气出石穴中,若烟云之状。依时候之,万不差一,因目之为未石。」 
  • 《仙传拾遗》曰:「叶法善卜居卯酉山,其门近山,巨石当路,每还纡回以避之。师投符,须臾飞去,路乃平坦,众共惊异。」 又曰:『介象字元则,会稽人。入山求神仙,见谷中有石子,皆紫色大如鸡子,象取二枚,见一美女被服五采,象叩头乞长生。女曰:「急送汝手中还著故处。」象送石还,女授以还丹方一首。』 
  • 《缙绅雕说》曰:『杨宏裕河朔人,一日出郊,有使人自北驰骑来,问曰:「子非杨裕乎?北岳赐汝物,可跪受之。」使者怀中探一物,若帛裹者,裕归焚香启之,得二石雁,一雌一雄,左翅掩右者雄也,右翅掩左者雌也。后生一男一女,男名廷璋,周朝为飞龙使,女为周太祖妃。』 
  • 《挥尘录》曰:『政和间建艮岳,异花奇石来自东南,不可名状,忽灵璧县贡一巨石,高二十馀尺,周围称是舟载至京师,毁水门楼以入,千夫舁之不动,或启于上云:「此神物也,宜表异之。」裕陵亲洒宸翰,云庆云万态奇峰,仍以金带一条挂其上,遂可移,省夫半,顷刻至苑中。』 
  • 《集古录》曰:「李阳冰书缙云三碑,篆刻最细瘦,世言此三碑皆活岁久,渐生刻处几合,故细耳。」 
  • 《南墅閒居录》曰:『丁谓有小山,高才数寸,苍翠嵌空,盛夏常设盆水,置小山其中。一日张宴,有客掬水洒之,须臾云雾自窍中出,有光如电。细视之,蜿蜒小龙如线挂云雾中,已而散绎蜿蜒,亦莫知所之。众客惊异谓曰:「此龙精石也,龙交海上,流精于石。」』 
  • 《零陵志》曰:「石屏出零陵白鹤山屈处,静上升之所。绍兴壬午间有宗子邑居,一日舣舟山下,于水中得一石,光采绚异,其文若峰峦耸秀,浑然天成。自是石工采取益众,烟云雪月之景,波澜龙凤之象,隐然可观,大者方广可四五尺,虽巧画者,莫臻其妙。」 
  • 《方舆胜览》曰:『丽禾石在南丰,宋绍兴四年五月十日,风雨昼晦,雷震石上,坼裂成大字,纵横交互不可识,乃镂板传观,有道人辨之曰:「此介嘉黍稷字也。」既得其译,竞熟视之,果然,自是郡境屡丰。』 
  • 《野人閒话》曰:「蜀文谷尝诣中书舍人刘光祚,有道士刘云出一石,圆如鸡子。其上有文采,隐出如画,乃是二童子持节引仙人,眉目毛发冠履衣帔纤悉皆具,云于麻洞石穴中得之。又一客沉默亦出石,阔一寸五分,长两寸五分,上隐出盘龙,麟介爪甲无不周备,云于巫峡山中得之。」 米黻
  • 《襄阳集》曰:「西山书院,丹徒私居也,上皇樵人以异石来告余,凡八十一穴,状类淮泗山一品石,加秀润焉。余因题为洞天一品石,以丽其八十一数,令百夫辇致宝晋斋,又七日甘露下石,次梧桐柳竹椿杉蕉菊,无不沾也。」 黄庭坚
  • 《山谷集》曰:「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东坡名曰壶中九华。」 
  • 《九域志》云:「月林国西南有怪石,方数百里,光明澄澈,可以鉴人五脏六腑,谓之仙人镜。其国人有疾,辄照之,遂知脏腑处。」 
  • 《天中记》曰:「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燋石焉,方三万里,海水灌之随尽,故水东流而不盈。」 又曰:「玉门西南有国,山中岁生石□(音津,石胆。)数千枚,名为霹雳□,从春雷而□减,秋至□尽。」 
  • 《吴地记》曰:「吴县西三十里,花山蓊郁幽邃,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花。」
  • 《宝椟记》曰:「宝应有雷公石二枚,形如斧,长可四寸,阔二寸,无孔腻,如青玉置之室中,则光气连天。」 
  • 《图经》云:「昔有星堕水化为石,当彭蠡湖中,俗呼为落星湾。」 
  • 《倦游录》曰:『谢鸿云:「向在乡中山寺为学,见高岩石上有如燕状者,因以笔识之,石为烈日所暴,忽有骤雨至,所识者往往堕地,盖寒热相激而迸落,非能飞也。」』 
  • 《杨公笔录》曰:『金陵有三大石,甚古,吴仲庶作守日,夜梦三举子求哀,且曰:「若不垂佑,明日当为灰烬矣。」公甚异之,诘旦遍问僚属,莫能原其意。既而视其牒,见兵马司状申,乞烧三丑石作灰,供修造之用,公遂悟,勒寺僧爱护焉。』 
  • 《稽神录》曰:「右千牛兵曹王文秉丹阳人,世善刻石,其祖尝为浙西廉使,裴璩采碑于积石之下,得一自然圆石如毬形,式如磨斲,乃重叠如壳相包,斲之至尽,其大如拳,复破之。中有一蚕如蛴螬,蠕蠕能动,人不能识,因弃之。数年浙西乱,王出奔,至下蜀与乡人夜会,语及青蚨还钱事,佐中或云人欲求富,莫如得石中金蚕畜之,则宝货自至矣。问其形状,则石中蛴螬也。」 
  • 《北窗炙輠》曰:『有人曾畜一石人,以十万购之,其人与之,而诘其异。人令取盆水置石其中,视之有一马现石中,状如飞动,其人问所用,曰:「此龙驹石也,以水浸之饮马,马辄生龙驹,无价宝也。」』 
  • 《纪异》曰:「河南府东有象庄,旧传汉时西僧以象驮经至洛阳,化为石,今石象犹存。」 又曰:「涪州鉴湖上流有石刻双鱼,皆三十六鳞,一衔萱草,一衔莲花,鱼见则丰年。」 
  • 《寰宇记》曰:『广汉有青石山,《九州要记》云:「此山音石,天下无加可为磬。」』 又曰:「安福县长岭山有石色黑,可以种火,是为不灰石。」 又曰:「临溪石在江南绩溪县北,临溪岸方圆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清澈。数里内,妇人悉来浣纱,去家既远,多于石上绩而守之。每春始布,桃柳交映,艳妆丽服群会于此。」 又曰:『儋州昌化湖明山,有二石如人形,云:「昔有兄弟二人,向海捕鱼,因化为石,号兄弟石。」』 又曰:「桂州兴安县有卧石一枚,其形似人而举体青黄隐起,谓之石人。可以祈雨,小举则雨小,大举则雨大。」 又曰:「贵州有洞池,周十馀丈,下有石牛,时出池间,岁旱民杀牛祈雨,以血和泥涂牛即雨,尽即晴,以为恒。」 又曰:「马岭山峤多虺蛇毒杀人,有冷石可以解之,屑著疮内即活。」 
  • 《广州记》云:「甘泉县平野中,孤石挺起,秀峰入云,连石相接,无异栋宇。」 
  • 《安城记》曰:「石室中有素石数斛,状如雀头,甘润虚脆,殆可啖也。」 
  • 《通志》曰:「大理府城北岸溪旁有僇魔石,世传观音闭罗刹,以石压之,后人建观音阁于其上。」 
  • 《地理志》曰:『落峭石,去飞猿馆一百十五里,在飞猿水,巍峨崁空,数里可望。谢灵运诗曰:「朝登悲猿峤,暮宿落峭石。」是其处也。』 
  • 《始兴记》曰:「营口东岸有石四方,而高可百仞许,其状若台,故名台石。」 
  • 《幕府燕閒录》曰:「有人得青石大如砖,皆有鼻穿铁索,长数丈,循环无断处。商人见之,以数十千易之,云此是协金石。垂于海中,经夕引出,上有金。」 
  • 《湘州记》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如真燕,风雨止,还为石。」 
  • 《葆光录》曰:『徐侍郎知业少时游天台山,歇于大树阴,岩上石盘欲陊,空中语曰:「下有人。」石屹然架树,回身乃落。』 
  • 《四明旧志》曰:「明州昌国东海中补陀伽山有盘陀石,广可立百馀人,下瞰大海,烛龙将驾,天光焕发,五色烂然。顷焉,一轮涌出,其大有不可名者。」 
  • 《临川记》曰:「石廪状如仓廪,其内可容千斛,廪口开则岁俭,闭则年丰。」 
  • 《益州记》曰:「龙盘山有一石,长四十丈,有户及扇,若人掩闭。古老相传为玉女房。」 
  • 《山海经》注曰:「徼外出金刚石,石属而似金,有光彩,可以刻玉,外国人带之云避恶气。」

石三

  • 【补天】【佐岳】《列子》。 下王隐《晋书》并详前。 
  • 【越履】【蜀镜】盛弘之《荆州记》云:「兴安县水边有平石,其上有石栉、石履各一具,俗云越王渡溪,脱履堕栉于此。」 扬雄〈蜀都记〉曰:「武都丈夫化为女子,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无几物故,乃于成都郭中葬之,以石镜一枚,径二尺,高五尺。」 
  • 【都邮】【亭长】《幽明录》详前。 张敏〈奇士刘披赋〉曰:「盖土龙不可以升天,石人不任为亭长,容貌虽似,蹄足难奖。」 
  • 【欸梓】【扣桐】乐资《春秋传》曰:『秦人郑容为始皇使,还至函谷关,见华山上有一人素车白马,谓容曰:「吾华山使,愿托一牍书,致镐池君所,子之咸阳道,过镐池见一大梓树下,有文石,取以欸梓,当有应者。」容如其言,果有人从树出受书。』 下《异苑》详前。 
  • 【宋陨】【晋言】《左传》并详前。 
  • 【化女】【望夫】刘义庆《幽明录》曰:「阳羡县小吏吴龛,有主人在溪南,尝以一日掘头舟过水溪内,忽见一五色石浮水面,取内床头,至夜化成一女子。」 又曰:『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石,因以为名焉。」』 
  • 【纸臼】【书研】庾仲雍《湘州记》曰:「应阳县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伦舂纸臼。」 刘澄之〈江州记〉曰:「兴平县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许,文石青色,堪为书研。」 
  • 【仙博】【帝棋】《神仙传》曰:「卫叔卿尝乘白鹿云鹤,与数人博于石。」上详华山。 下《博物志》详前。
  • 【井龟】【印鹊】郭颁《魏晋俗语》曰:「长沙王又封常山王,至国掘地为井,深四丈,得白玉一枚,玉下有大石,其上有灵龟。」 下《搜神记》详石二。 
  • 【浮磬】【列钱】《尚书》详石二。 
  • 《洞冥记》曰:「汉武帝生时,有雀群翔于灞城门,改为青雀门,乃饰以锦文石,为列钱之形。」 
  • 【秦梁】【汉柱】郭缘生《述征记》曰:「秦梁地名也,或云秦始皇东巡,弗行旧道,过此水率百官以下,人提一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今睹所累石,无造作之处。」 
  • 《三辅故事》曰:「秦造作横桥,汉承后置丞,令石柱以南属京兆,北属右扶风,各分其半。」 
  • 【神鞭】【仙迹】《三齐略记》详石二。 
  • 《水经》注曰:「思阳川水东有独山,北有岩,岩上有人坐迹,山腹石上有两手迹,山下石上有两脚迹,俗名之为仙人石也。」 
  • 【饮雨】【覆书】《韩诗外传》详石二。 
  • 《吴越春秋》曰:「禹按皇帝中经,见圣人所记曰:「在乎九疑上东南,号曰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玉字,禹乃退斋三日,发石取书。」
  • 【韫玉】【生金】《文赋》详石一。 臧荣绪《晋书》曰:「怀帝之时,魏故豫州刺史贾逵墓西,石碑生黄金,采取即复生。」 
  • 【羊起】【雁飞】《列仙传》曰:『黄初平家使牧羊,见道士,因随入金华山石室中,兄初起,求之得晤,问「所牧羊何在?」初平曰:「在山东。」往视但见白石,初平叱曰:「羊起。」石成羊数万头。』 
  • 《浔阳记》曰:「庐山顶上有三石,雁霜降则飞。」 
  • 【燕衔】【猪化】《西京杂记》曰:「窦太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石,大如指,堕绩筐中,详后妃。」 
  • 《华阳国志》曰:「三蓬县,一曰小会通道宁州渡泸得。蜻蛉县有长谷,其中有石猪子母数千头。」 
  • 【沈犀】【押马】蜀都水灾乃刻石为犀,沈江浦,详救灾。 晋太始中谣曰:「宫中大马化为驴,大石押之,不得舒。」 
  • 【牛唤】【人言】《后赵录》曰:「石虎末洛阳城西北九里,石牛在青山峡上,忽鸣唤,声闻数十里,遣人打落两耳及尾,铁钉四足。」 
  • 《前赵录》曰:「刘聪麟嘉二年春正月,石人言于宣光殿。」 
  • 【羊文】【狗状】《后赵录》云:「涂中有大石二丈许自立,石勒命断之,有鱼羊之文。」 
  • 《三十国春秋》曰:「石勒僭位,初太康中有山石似蹲狗之状,行者咬之。」 
  • 【浮江】【入海】《蜀录》详石二。 
  • 《琐语》云:「齐东有二石高八尺,广四尺而入于海。」 
  • 【支机】【炊鼎】织女以石支机。 下《异物志》详石二。 
  • 【圭化】【鞭驱】《传》:「王子朝用成周宝圭沉于河,人得于河上,将卖之,则化为石。」 下详石一。 
  • 【晒纱】【浣衣】《会稽记》曰:「诸暨县北界有罗山,越时西施、郑旦生处,名苧萝村,所在有方石,是西施晒纱处。今名苧萝山。」
  • 《郡国志》云:「梁州女郎山,张鲁女浣衣石上,便怀孕,生二龙,及女死,将殡柩车,忽腾跃升此山,遂葬焉。其浣衣石犹在,今谓之女郎山。」 
  • 【累阵】【类骑】《梁州记》云:「沔阳城溯汉上十五里,有诸葛武侯所镇,在汉水南,背山向水,门前累石以为阵,水至坏其行列,水去,辄复故。」 
  • 《石勒别传》云:「初乡里所居,地中石生,日长,类铁骑之象。」 
  • 【叩头】【系腰】谢承《后汉书》云:「吴郡马皓父为南郡太守,坐事系狱。皓怀小石至公卿门,辄出石叩头,流血覆面,父遂得免。」 
  • 《孝子传》云:「霍子者,不知何许人。早失母,后母常以其亡母名呼之,不应,辄楚挞。霍子念言之则伤,后母不言而死,则亏父之明,乃习游于河,以石系腰而没,不扬父母之过。」 
  • 【煮服】【卧陷】《列仙传》云:「邛疏者,周柱史能煮食髓而服之。」详仙。 又云:「脩羊公华阴山,石室有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 
  • 【瘥疾】【苏创】豫章女子戴氏久疾,出见小石曰:「尔有神能瘥我疾者,当事汝。」夜梦人告云:「我将祐汝疾渐瘥。」立祠名石侯祠,后人取石投火,咸曰:「此神石,不宜犯之。」取者曰:「此石何神?」乃投井中,曰:「神当出井中。」明晨视之出井,取者疾死。 张勃《吴录》曰:「郁林郡有布山,多蛇毒,有冷石,色赤黑味苦,屑此石著创中似初齿,立苏,一名初齿。」 
  • 【昆明鱼】【零陵燕】《西京杂记》曰:「昆明池刻石为鲸鱼,每至雷雨,鱼常鸣吼。」 下《湘州记》详石一。 
  • 【肃慎砮】【临海矢】《帝王世纪》曰:「周成王时,肃慎氏来献楛矢石砮,长尺有咫。」 
  • 《异物志》云:「夷州土无铜铁,取磨砺青石以作弓矢,此石砮楛矢之类。」 
  • 【音若磬】【点如星】崔鸿《后赵录》曰:「石勒时有黑云如幕,声如雷震落地,气垫尘起连天,时人往视之,上犹然沸,见有一石方尺馀,轻而其音如磬。」 
  • 《前凉录》云:「张轨永嘉元年正月,姑臧送元玄白点如星,成二十八宿。」 
  • 【声如鼓】【形若轮】又云:「张骏十年正月,陨石于破胡,焦而碎,声如鼓,闻七百里,其处气上如烟,首如赤荧。」 
  • 《北燕录》云:「冯跋太平中有三石,形若轮,大六围,见于山涧,月馀而已。」 
  • 【言慎声】【书必字】《前赵录》曰:「刘曜遣将作大匠勋胡无,增永兴显平二陵高九十尺,石人若有言慎声,胡无亲闻之。」 
  • 《前凉录》云:「张轨时,兰池送元石,大如丸,破中有必字,青点白文书之。」 
  • 【求云母】【取流黄】《魏名臣奏》曰:「今作洛阳宫殿,取白石之人,钻山索异石,凿石求云母,工役之事,莫过于此。」 
  • 《后魏书》曰:「帆殷国南界有火山,山旁石皆焦,镕流数十里乃凝,坚人取以为药,即石流黄也。」 
  • 【孙楚漱】【刘桢磨】《晋书》详石一。 
  • 《文士传》曰:「武帝收刘桢输作部,使磨石。帝尝辇至尚方观,作见桢故匡坐磨石不动,其馀详前。」 
  • 【陈仓童子】【武昌贞妇】并化为石。 
  • 【陨于宋都是何祥也】【言于晋国或有凭焉】并详石二。
  • 【试剑】【捣衣】试剑石在吉水崇元观后,世传许真君试剑处。 王象之云:「捣衣石在永新,相传颜鲁公常盘桓其上,以为石可捣衣,故名。」 
  • 【排牙】【解带】高邮州之神居山石齿,齿如排牙。人欲数之,自始至终,其数必增,自终而始,其增愈多,无能知其石数之的者。 解带石在临淮,旧传项羽败垓下,投薛公,公不纳,羽解带饭石上而去,石至今犹存。 
  • 【罗汉】【仙君】罗汉石在上高水南圣果寺之侧,其东为鸬鹚洲,正当县之水口,即地铃所云鸬鹚洲。合状元生者,其南又有石,丰上锐下,名葫芦石。 仙君石在建昌府南,城田中一石,高八九尺,方平如棋局,近石罗列,小石峰数十,刻画如画,视之可爱,世传为仙君石。 
  • 【铜鼓】【金尺】宁州西南武乡大沩山石,屹立数丈,形若铜鼓,因名。相传许旌阳逐蛟过此石,中有声,挥剑劈之,一石中分,如剑劈状,今守备营是其地。 金尺石在南昌郡西,天宝洞之岭。相传乃施肩吾所试丹者,肩吾诗曰:「丹砂画顽石,黄金横一尺,人世较短长,仙家爱平直。」盖咏此也。 
  • 【虎口】【鱼潭】虎口石在吉安府城西,临漳水,高三尺,出一穴状如虎口。 鱼潭石在会昌亭立江浒,为遗老周伯纶钓矶。 
  • 【坐禅】【谈元】坐禅石在候官县之东峰,劲直若笋,峙于盘岩,微触即动,又名峰睡石。 同安县嘉禾屿,陈黯读书堂侧有大石,高十六尺,上刻谈元石三字。 
  • 【龙擦】【象跪】龙擦石在兴化府仙游县九鲤湖之西,有纹纵横如龙麟,日射之,五色成文。相传漈中龙擦于此。 象跪石在鹤庆府城北,石如狼牙。昔元世祖自丽江石门关乘一白象至此,象跪不行,故名。 
  • 【螺川】【梅岩】吉安府城北,文山祀前,二石东西并竖,高四尺许,其一穴文宛蹙如螺形,其一转摺如川字,故郡名亦曰螺川。 梅岩石在泉州府晋江县,高数尺,傍植古梅,故名。岩畔涧水合流,东有绿潭,沿流而上,至高峻处有石棋局、石砚、炼丹臼。稍北两石对峙,泉出其罅,名漱玉泉。其东为妙觉岩、龟岩,巨石屃赑,中空可居。唐欧阳詹结庐读书于其处,人因谓之欧阳室,有石砚尚存。 
  • 【珠玑】【栉履】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丹崖山下,石壁千尺,水中有小石,状如珠玑,或如弹丸,久为海浪所磨荡,圆洁光莹可爱,俗呼为弹子涡。 下《荆州记》详石三。 
  • 【节度】【统制】武昌县江中有石三段,名节度石。 统制石在兴国,宋末统制巩信从文丞相勤王,元李恒追至方石岭,将及信,以短兵接战,元人疑有伏,不敢进。信坐巨石,箭雨集被体,屹然不动,至死不僵,后人呼为统制石。至今行旅,遇其下必武。 
  • 【蒸饼】【丽禾】蒸饼石在南丰石佛潭中,岁饥则见,其大如箕,里人凿「天下太平」四字。 下《方舆胜览》详石一。 
  • 【风动】【溜穿】风动石在漳州府龙溪县,天柱稍北,虚出绝崖,撼之即动,刚风赫然,题曰风动。 
  • 《正德志》云:「风动石下有大石盘阁之,此石四面均不偏倚,其下适两尖相当,故风来则动。」 唐杨宏贞〈溜穿石赋〉:「始则泠泠,触泓澄而或跃;既而泱泱,窅洞达而旁穿。」 
  • 【天剑】【地符】重庆府武隆西古渡头有断石,中白痕如剑,光芒烛天,故名天剑。 大理府云南县清湖之西,官道中有石,成文如古篆籀,色如丹砂,名曰地府。行人谨避,莫敢践之。 
  • 【窊樽】【玉履】武昌县散花滩上有窊樽,宋县令朱荛书「江滨有石,其形如窊」,唐县令孟士源命为杯樽以盛酒。 玉履石在宜章,相传越王渡水,遗玉履于岸,今石上犹有遗迹。 
  • 【画卦】【印文】顺庆府治东四十里,石如砥平,上有八卦。相传周柱下史以足画之,足迹犹存。 安化北滨江畔上有石,天生印文八颗,阴雨其文益见。 以上并《潜确类书》。 
  • 【地骨】【云根】《博物志》详石一。 宋孝武〈登乐山〉诗曰:「屯烟绕风穴,积水溺云根。」 
  • 【猫晴】【龟背】《山堂肆考》曰:「三佛齐国出猫晴石,莹洁明透如猫晴。」 又曰:「赣州兴国县之儒林乡,有圆石如龟,背项皆具,人谓之龟背石。彷佛八卦形,象逐月随斗杓旋转,土人疑其怪,移置他处。翌日后归其处,人因祀之。」 
  • 【乞子】【憩仙】《郡国志》详石一。 
  • 《酉阳杂俎》:「荆州利水间有二石若阙,名曰韶石。晋永和中有飞仙,衣冠如云,各憩一石,旬日而去。」 
  • 【捣帛】【掩扉】《崧高山记》曰:「嵩山上有玉女捣帛石。」详后嵩山。 晏殊《类要》云:「保宁府盘龙山南,有一石长四十丈,高五尺,中有户及门扉,若人掩扉,然号曰玉女房。」 
  • 【鸡鸣】【鹊噪】《夸坚续志》曰:「分宁陈甫山庄有槌藁石,陈夜步月,忽闻鸡鸣于石上,即而视之不见,移石于数步外,至次宿鸣如故,复携石以归,置之月下,鸡必鸣。其子剖视之,中有雌雄二鸡,文采可观。」 又曰:「宋宫有灵鹊石,石中有鹊,每天将明闻其噪声,宋南渡得之晋州。」 
  • 【神铮】【仙镜】《述异记》曰:「洞庭山石楼下有两石,扣之声响如钲,人呼曰神钲。」 下《九城志》详石一。 
  • 【挂带】【作樽】《挥尘录》详石一。 唐《元结集》:「道州东左湖有小石山,山岭有窊石,可以作樽,名曰窊樽,又作亭于樽上。」 
  • 【鸡冠】【马蹄】《山堂肆考》曰:「长沙县北江滨石,其形高耸似鸡冠。」 又曰:「湘潭县锦湾之侧,有石如马蹄。」 
  • 【屐齿痕】【龙马迹】《潜确类书》曰:「屐齿痕,在桂林府义宁江口石矶上。相传汉蜀时有马当者从诸葛武侯征杨刻□牱,溺智惠江死焉,英灵白昼金甲挥刀大呼,响应山谷。尝临流踞坐矶上,屐痕宛然可观。」 又曰:「云南府石屏州有龙马蹄石,高四丈,上有蹄迹,旁有四小石为风伯龙师,祷雨辄应。」 
  • 【鸳鸯石】【玳瑁栏】又曰:「鸳鸯石在陜西紫阳西,汉江滨石作雌雄状,旧在洋县,鸳鸯顺流至此,渔人识之。」 又曰:「崖州海边有大石数十丈如屋,宋时陈明府凿石为池以蓄玳瑁,因名为玳瑁栏。」 
  • 【仙人磏】【罗汉影】又曰:「仙人磏在保定通江县,有石窦可容百人,崖下刻公孙秀才读书处,年代不可考。有山茶高数丈,相传是唐时物。」 又曰:「罗汉影石在萍乡之白鹭坑。宋元符中,巨石忽然中裂,声如雷震,居人往视,石分为两,各有罗汉影。一尚屹立,一在田间。」 
  • 【似芙蓉】【名霹雳】《名山志》曰:「芙蓉渚有耸石如初生芙蓉,色青白。」 下《元中记》详石一。 
  • 【形若覆钟】【势如立马】南安府南康县有浮石,形若覆钟,水绕其外,为上游胜概。苏轼尝舣舟于此。 琼州府昌化县三千里有马岭,山势起伏至海滨,复相对耸,起势如立马焉。 
  • 【乌集云际】【树生月中】南宁府新宁州东北有慈乌石,即州治之脉也。磊石星布,望之如群乌飞集云际。 夔州府东乡西北崖壁间悬二石,左类日,右类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以上并《潜确类书》。 
  • 【文若马牛】【状如龙凤】《魏略》曰:「梁州柳谷有石,无故自崩,有文如马牛之形,乃司马氏得天下之应。」 下《零陵志》详石一。 
  • 【僧孺采奇】【正臣蓄异】《长庆集》详石一。 下《山谷诗集》详石一。

石四

  • 【阴类】《汉名臣奏》曰:「伏闻东平国无盐县,山中有大石,无故自起立,臣愚以为,石者,阴类。殆有微人当绍起者,汉兴来与今,再见其一,正以昭帝无继嗣见。今又以陛下无继嗣,复见。」 
  • 【沈物】《前赵录》详石一。 
  • 【云触】详石一。 
  • 【水投】以水投石,莫之受也;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三足】《魏志》详石一。 
  • 【五色】《拾遗记》云:「昆崙西方须弥山有九层,最下层有流霞阙,南有螭潭,左侧有五色石,云是白螭之肠化为此石也。」 
  • 【随流】后赵石勒起河桥,采石为中济石,石无大小,下辄随流。 
  • 【自立】《前燕录》云:「慕容皝四年,棘城里有大石自立而行。」 
  • 【俱焚】《书》云:「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 【尽起】始皇鞭石事。 
  • 【岩岩】积石也。 
  • 【落落】如石。 
  • 【磊磊】涧石中。 
  • 【渐渐】《诗》:「渐渐之石。」 
  • 【印】徐广《晋记》曰:『鄱阳历陵县有山临江,岩穿似印,时人谓石印。已发皓遣使者以太牢致祭,使者因以丹书石曰:「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矣。」』 
  • 【册】《北燕录》云:「沮渠蒙逊永和二年大风,震电于震,所得石册。」 
  • 【笥】《吴猛别传》云:「豫章县东乡吕里山中有石笥磨,伐不能开,吴猛往,遂得发之。多有石牒古字,弟子莫能晓者,猛亦不言。弟子数十人合力举盖,不动如山。猛一手提,若无重焉。」 
  • 【函】《郭文举别传》云:「先生每游山林,辄旬月忘归,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焉。」
  • 【五如】唐元结序:「涍泉之阳,得怪石焉。左右前后,及登石巅皆相似,故名曰五如。石并建五如亭于此,五如石今在道州城东。」 
  • 【三品】上元县东北同泰寺,即梁武舍身处,寺前有丑石四,各高丈馀,陈封石为三品,俗呼为三品石。王安石有诗。 
  • 【仙人照镜】《潜确类书》曰:「四川忠州巴台下,江中有圆石如镜,旁有五石笋簇之,呼为仙人照镜台。」 
  • 【石人要水】《华阳国志》详石一。 
  • 【抱石救溺】《孔丛子》。 
  • 【含石不饥】《列仙传》详石一。 
  • 【没金饮羽】《韩诗外传》详石二。 
  • 【投石超距】《史记》详石一。 
  • 【刻石著功】《汉书》详石一。 
  • 【刻石约兵】《潜确类书》曰:「平连率田浼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人授以府兵,典刻石为约,赤眉闻之,不敢入界。」 
  • 【聚石为障】《合璧事类》曰:「马燧表陇州刺史,西山直吐蕃,其上有通道,虏常出入者,燧聚石为障,设二门为谯橹,八日而毕,虏不能暴。」 
  • 【得石如眼】又曰:「萧馀上元夜于宣阳里酒盘下得一物,如人眼睛,体类美石,光彩射人,置掌中,每游闇处辄光明三尺许,后因雨飞去。」 
  • 【踞之草制】《唐书》详石二。 
  • 【爱而为铭】《长庆集》详石二。 
  • 【大秦九色】《魏略》曰:「大秦国以石为城郭,出九色玉石。」 
  • 【桐庐一指】《山堂肆考》曰:「桐庐县有石长一丈,高五尺,缀岩谷间,以一指抵之则摇动,人力多则不动,故以一指名之。」 
  • 【呼曰石丈】《石林燕语》曰:『米芾字元章,性好奇,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遂为言官所弹。』 
  • 【号为石贤】《封氏见闻记》曰:「有古墓前石人,以肉祭之能愈疾,因号为石贤士。」 
  • 【有女浣衣】《述异记》详石二。 
  • 【如人攘袂】《幽明录》详石二。 
  • 【山水草木之形】《山堂肆考》曰:「大理府点苍山出石,白质黑文,有山水草木之形,温润如玉,可琢为屏。」 
  • 【人物溪桥之状】又曰:「阶州北峡中有石,青质黑理,其文有松柏、人物、溪桥、水石、山林、栖阁、日月之状焉。」

石五

  • 梁朱超〈咏孤石〉诗曰:「侵霞去日近,镇水激流分,对影疑双阙,孤生若断云。遏风静华浪,腾烟起薄曛,虽言尽七岭,独立不成群。」
  •  萧推〈赋得翠石应令〉诗曰:「依峰形似镜,挂岭势如莲,映林同绿柳,临池乱百川。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有迈东明上,来游皆羽仙。」
  •  陈阴铿〈咏石〉诗曰:「天汉支机罢,仙岭博棋馀,零陵旧是燕,昆池本学鱼。云移莲势出,苔駮锦疏还,还当谷城下,别是解兵书。」
  •  周宏正〈咏石鲸应诏〉诗曰:「石鲸何壮丽,独在天池阴,骞鬐类横海,半出似浮深。吞航本无日,吐浪亦难寻,圣地游灵沼,能怀跃藻心。」
  •  标法师〈咏孤石〉诗曰:「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  高丽定法师〈咏孤石〉诗曰:「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岩隈恒洒浪,树杪镇摇风。偃流还渍影,侵霞更上红,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  隋崔仲方〈奉和周赵王咏石〉诗曰:「玉绳随月落,金碑映日鲜,入江疑濯锦,出峡似开莲。文马河西瑞,兵符济北篇,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
  •  岑德润〈赋得临阶危石〉诗云:「当阶耸危石,殊状实难名,带山疑似兽,侵波或类鲸。云峰临栋起,莲影入檐生,楚人终不识,徒自蕴连城。」
  •  虞茂〈赋得岑石〉诗曰:「蜀门郁遐阻,燕碣远参差,独标千丈峻,共起百重危。镜峰含月魄,盖岭逼云枝,徒然抱负介,填海竟谁知。」
  •  苏味道〈咏石〉诗曰:「济北甄神贶,河西濯瑞文,声应天池雨,影触岱宗云。雁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何当掘灵髓,高枕绝嚣氛。」
  • 唐李峤〈咏石〉诗曰:「宗子维城固,将军饮羽威,岩花镜里发,云叶锦中飞。入宋星初陨,过湘燕早归,傥因持补极,宁复羡之机。」
  •  戴叔伦〈咏孤石〉诗曰:「迥若千仞峰,孤危不盈尺,早晚他山来,犹带烟雨迹。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  白居易〈和牛僧孺太湖石〉诗曰:「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峭顶高危矣,蟠根下壮哉,精神欺竹树,气色压亭台。隐起磷磷状,疑成瑟瑟胚,廉棱露锋刃,清越叩琼瑰。岌嶪形时动,巍峨势欲摧,奇应潜鬼怪,灵合蓄风雷。黛润沾新雨,斑明点古苔,未应栖鸟雀,不肯染尘埃。尖削琅玕笋,洼剜马脑罍,海神移碣石,画障簇天台。在世为尤物,于人负逸才,渡江一苇载,入洛五丁推。出处虽无意,升沈亦有媒,拔从水府底,置向相庭隈。对称吟诗句,看宜把酒杯,终随金砺用,不学玉山颓。疏传心偏爱,圆公眼屡回,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
  •  童翰乡〈织女石〉诗曰:「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见人须脉脉,依水更盈盈。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还如朝镜里,形影自分明。」
  •  李德裕〈叠石〉诗曰:「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状,鳞次冠烟霞,蝉联叠波浪。今来碧梧下,迥出秋潭上,岁晚苔藓滋,怀贤益惆怅。」
  •  宋苏轼〈文登弹子涡石〉诗曰:「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阳候杀廉角,阴火发光采,累累弹丸问,琐细成珠腓。阎浮一沤尔,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根,联络不可解,傥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
  • (诗序云:「取此石数百枚,以养石昌蒲。」
  • ) 又〈仇池石〉诗曰:「海石来珠宫,秀色如蛾绿,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殷勤峤南使,馈饷扬州牧,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更速。」
  • (序云:「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于夺,轼不敢不借以此诗先之。」
  • ) 元杨维桢〈凤凰石〉诗曰:「大瀛浴火鸟,灭没失倒景,玉龙挟之飞,脱落叠浪顶。根从太始并,势与华嵩并,琅实既充脰,玉距犹在矿。马争滟滪堆,龟让天梯饼,神人不敢鞭,怒啄欲成瘿,迁轻歧阳鼓,扛重乌获鼎。坐寒彭蠡矶,沈却景阳井,裘突月支头,剑磨严颜颈。秦女宁受跨,晋士岂容醒,灰历五千劫,金锁八千顷。未知金带恩,远却白羽影,会当鸣朝阳,即都(凤飞鸣也。)有奇警。巨手一拍飞,钦师许谁请。」
  •  王逢〈望江郎石〉诗曰:「仲春天气佳,万象欣改色,我行六峰外,遥见江郎石。二仪辟混沌,牵牛委精魄,鼎列台辅姿,玉韫圭璋德。斯连厚坤轴,乃弃姑蔑域,直上青莲花,或陨樵舍侧。安知非异境,自与三神敌,尚恋女娲功,踌躇望西北。」
  •  明林云同〈仙游龙擦石〉诗曰:「扪萝度深篁,悬磴惊如线,灵扃忽以开,触目坐成眩。危石泻银流,千寻垂楚练,咫尺对珠帘,喷薄日相溅。万壑争喧豗,千岩竞葱茜,石城亘长空,缥缈飞琼殿。」
  • 陈张正见〈石赋〉曰:「连山蔽亏,巨石嵚崎,上兴云而蔚苍,下激水而推移。舒丹霞于九折,混白露于三危,镇方城于濮水,固天阙于汤池,开五岳之灵图,集九老之仙都。韬神功于射的,产利剑于昆吾,鱼跃湘乡之水,雁浮平固之湖,随山鹊之金印,碎骊龙之宝珠。奄霭披衣,氤氲翠微,精卫取而填海,天孙用以支机,随西王而不落,傍东武而俱飞。」
  • 唐郑惟忠〈古石赋〉曰:『博望侯,周游天下,历览山川,寻长河于异域,得美石而献焉。汉武帝未之奇也,东方朔见而喟然曰:「此石英辉润密,秀色明烂,旧枕昆吾之溪,曾临归美之岸,玉雉飞而激矢,金鸡鸣而纵弹。至如天台始裂,地乳初分,丹青孕彩,隐起成文。盈尺则内含明月,肤寸则外吐浮云。别有两楹分竦,双阙相向,依依识启母之形,亭亭表望夫之状。鼓迎桴而若动,帆映舟而似飏,此并流膏曲涧,滴髓危峰,据谷成虎,临池作龙,蒲英九节,莲叶千重。若乃泗水之上,歧山之侧,抚之则磬动奇音,被之则锦开新色。匠石见而心骇,师涓闻而叹息。于是琢磨成状,雕莹生辉,似龟则负图盘峙,如鹊则缄印骞飞,在地者佳人捣练,在天者织女支机。及其火烈昆墟,星流宋国,被陨形碎,遭焚影黑,碑沈郢路之东,树折阳关之北。昔之开坛竹耸,抱剑松抽,础应山云之润,桥通海水之流,柳谷岸崩之马,郁林泥落之牛,莫不岁月凋讹,丘陵芜没,颠坠坑阱,枕倚岩窟。据洞口而嵯峨,出泉心而硉矹,徒见新排理坼,旧蹙文回,圆分者雹散,方裂者冰开,既藏瑕而被藓,又抱穴以侵苔。岂如写镜能明,磨锋可利,击拊充帝庭之乐,关和睹王府之器。总五色而补天,含九光而镇地者矣。」词未毕,帝乃顾而言曰:「楚王见璞弃之山阿,不有卞氏,其如玉何?」抽琴命操为古石之歌,歌曰:「江东藏瑞简,济北蕴兵书,若非平固湖中雁,定是昆明池上鱼。」歌响既终,神仪有怿,左右惊视,符彩傍射,使玉人而攻之,果得连城之璧。』
  •  李邕〈石赋〉曰:『代有远游子,植杖大野,周目层岩,睹巨石而叹曰:玆盘礡也,可用武而转乎!玆峭峙也,可腾踔而登乎!观其淩云插峰,隐霄横嶂,峻削标表,汗漫仪状,划镇地以周博,崛戴天而雄壮。默元云之暮起,赩丹霞之朝上,若使矗布长城,嶷联高壁,遏西戎而分塞,截东陲而度碛。张九州之地险,蹙四裔之天隔,别有列在王庭,地当文砌,凝贞琬之粉泽,艳重锦之光丽。承听政之梁柱,纳进贤之阶陛。匪徒夹植桃李,因芳茝蕙,降神女之徜徉,排仙衣之容曳。若乃苔藓剥落,雨露淋漓,水碧藻曜,绘画纷披,不邀代之所贵,不欲人之见知,罔怀金而列异,曷剖玉而方奇。至若危堞孤援,悬门禦冲,出阵摧鹤,乘城起龙,炮与矢而飞雨,磁当途而列佣,金鼓为之沮气,戈矛为之辍锋。借如奕秋沈思,蜀相兴图,秉节制以全胜,纵劫杀以论都,鄙宋缄之谬识,嘉禹凿之神模。落五星而多懵,坐千人而不孤。惟磨砻之所取,任方圆之自殊,支空留于织室,编尚想于兵符,鸟何恨而填海,山何言而望夫。徒以贞者不黩,坚者可久,卧如羊于山野,蹲似虎于林薮,知作鼓之声虚,信为人之无偶。梁架海以东注,镇临江而南守,庶投水而克成,将补天而何有。岂独砥砺利器,盘踞真主,镞来肃慎,门通越裳,屹特立以兴主,驾能言以发祥。迩开莲兮华表,远倚剑兮疏梁,保兹城而永固,结彼交而不忘。何止藏书石室,勒篆离经,翕湘川之飞燕,伏昆池之骇鲸。膏久服而颜驻,碑一观而涕零。岂如扣角匡坐,且悲歌于白水,寻山小住,止危途于翠屏而已哉!』
  •  白行简〈望夫石赋〉曰:「至坚者石,最灵者人,何精诚之所感,忽变化而如神。离思无穷,已极伤春之目;贞心弥固,俄成可转之身。原夫念远增怀,凭高流盼,心摇摇而有待,目眇眇而不见,丝萝无托,难立节以自持;金石比坚,故推诚而遂变。徒观夫其形未泐,其怨则深,介然而凝,类夫岂母之状;确乎不拔,坚于王霸之心。口也不言,腹兮则实,形落落以孤立,势亭亭以迥出,化轻裙于五色,独认罗衣;变织手于一拳,已迷纨质。矧乎石以表其贞,变以彰其异,结千里之怨望,含万里之幽思,绿云朝触,扶峨峨之髻鬟;微雨暮沾,洒涟涟之珠泪,杂霜华于脸粉,脱苔点于眉翠。昔居人代,虽云赋命在天;今化山椒,可谓成形于地。于是感其事,察其宜,采蘼芜之芳,生不相见;化芙蓉之质,死不相随。冀同穴于冥漠,成终天之别离,则知行高者其感深,迹异者其致远,委碧峰之窈窕,辞红楼之婉娩。下山有路,初期携手同归;窥户无人,终叹往而不返。嗟乎!贞志可嘉,高节惟亮,同胚浑之凝结,异追琢而成状。孤烟不散,若袭香于炉峰之前;圆月斜临,似对镜于庐山之上。形委化而已久,目凝睇而已望,悲哉!思妇与行人,莫不睹之而惆怅。」
  • 唐白居易〈盘石铭〉曰:「客从山来,遗我盘石,圆平腻滑,广袤六尺。质凝云白,文坼烟碧,莓苔有斑,麋鹿无迹。置之竹下,风扫露滴,坐待禅僧,眠留醉客,清泠可爱,支体甚适,便是白家,夏天床席。」
  • 唐吴融〈太湖石歌〉曰:「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初疑朝家正人立,又如战士方徂击,又如防风死后骨,又如于菟活时额。又如成人枫,又如害瘿柏,雨过上渟泓,风来中有隙。想得沈潜水府时,兴云出雨蟠蛟螭,今来硉矹林亭上,长恐忽然生白浪,用时应不称娲皇,将去也堪随博望。噫嘻尔石好凭依,幸有方池并钓矶,小山丛桂且为伴,钟阜白云长自归。何必豪家甲第里,玉栏干畔争光辉,一朝荆棘忽流落,何异绮罗云雨飞。」
  •  宋欧阳脩〈紫石屏歌〉曰:「月从海底来,行上天东南,正当天中时,下照千丈潭。潭心无风月不动,倒影射入紫石岩,月光水洁石莹净,感此阴魄来中潜。自从月入此石中,天有雨曜分为三,清光万古不磨灭,天地至宝虽藏缄,天公呼雷公,夜持巨斧开崭岩。堕此一片落千仞,皎然寒镜在玉奁,虾蟆白兔走天上,空留桂影犹杉杉。」
  • 晋郭璞〈磁石赞〉曰:「磁石吸铁,琥珀取芥,气有潜通,数亦冥会。物之相感,出乎意外。」
  • 记唐柳宗元〈永州万石亭记〉曰:『御史中丞清河男崔公来涖永州间,日登城北墉,临于荒野丛翳之隙,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步自西南以求其墟,伐竹披奥,欹仄以入绵谷,跨溪皆大石林立,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抉其穴则鼻口相呀,搜其根则蹄股交峙。环形卒愕,疑若搏噬。于是刳辟朽坏,剪焚榛□,决沟浍,导伏流,散为疏林,洄为清池。寥廓泓澄,若造物者始判清浊,效奇于兹地,非人力也。乃立游亭以宅厥中,直亭之西,石若掖分,可以眺望。其上青壁斗绝,沈于渊源,莫究其极。自下而望,则合乎攒峦,与山无穷。明日州邑耋老杂然而至,曰:「吾侪生是州,艺是野,眉庞齿鲵,未尝知此,岂天坠地出,设兹神物以彰我公之德与!」既贺而请名公曰:「是石之数,不可知也。以其多而命之曰万石亭。」耋老又言曰:「懿夫公之名亭也,岂专状物而已哉!公尝六为二千石,既盈其数。然而有道之士,咸恨崔公之嘉绩,未洽于人,敢颂休声,祝公于明神,汉之三公,秩号万石,我公之德,宜受玆锡。汉有礼臣,惟万石君,我公之化,始于闺门。道合于古,祐之自天,野夫献辞,公寿万年。」宗元尝以笺奏隶尚书,敢专笔削以附零陵故事。』
  •  宋苏轼〈怪石供〉曰:『禹贡青州有铅松怪石,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者,岂古所谓怪石者耶!」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如此,则今之凡石,覆为怪戾,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际而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世间混沌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赤壁,与瓦砾等。而况此石。虽然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盖自苏子瞻始。』
  •  欧阳脩〈菱溪石记〉曰:『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傍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曰:「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据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二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耶!想其陂池台树,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氓,尚有居溪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反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烟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