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二十五卷:峡

峡一

  • 《汉书‧赵充国传》注云:「山峭夹水曰峡。」
  • 《续汉书》曰:「虞诩为武都太守,下辩东三里有峡,中有大石,鄣塞水流,春夏愤溢,辄败坏城郭。诩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罅裂,因镌去,遂无沉溺之害。」 庾仲雍
  • 《荆州记》曰:「巴楚有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今谓之巫峡、秭归峡、归乡峡。」 袁山松
  • 《宜都记》曰:「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口。其山行周回,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 邓德明
  • 《南康记》:曰「雩都峡去县百里,两旁傍江,江广三十馀丈。高岭稠叠,连岩峭峙,其水常自激涌,奔转如轮。春夏洪潦,经过阻绝。」 盛弘之
  • 《荆州记》曰:『宜都西南峡中有黄牛山,江湍纡回,途经信宿犹望之,行者语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日三暮,黄牛如故。」』 又曰:『宜都宜昌县,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王韶之
  • 《始兴记》曰:「梁、鲜二水口下流,有滇阳峡,长二十馀里,山岭纡郁,丛流曲勃。」 又曰:「中宿县有贞女峡,峡西岸有石如人伫立水际,状是女子,是曰贞女。父老相传,秦世有女数人取螺于此,遇风雨昼昏,而一女化为此石。」
  • 《水经》注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高唐之阻,旦为云,暮为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又曰:『浈阳观峡下有庙,世人以为河伯,晋时县人有使至洛者,使讫将还,忽有一人寄以书,云:「吾家在观前石间,石上悬藤,即其处也,但扣藤,自当有人取之。」使者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书,并延入水府,衣不沾濡。』 又曰:「泾水东南,径都庐山山路之中,常闻弹筝之声,行者鼓舞,乐而后去,即弦歌之山也。故谓此山峡为弹筝峡。」 又曰:「西陵峡,叠崿秀峰,奇构异形,难以词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云气之表,仰瞩俯映,流连信宿,令人忘返。」 又曰:「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附翼群山,并槩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 《郡国志》曰:「南乡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酒也。」 
  • 《陇西记》曰:「襄武有锦镜峡,即黑水所经,其峡西望,花木明媚,照影其中,因名。」

峡二

  • 【金堂】【石井】《潜确类书》曰:「金堂峡在四川金堂县东南,两山挺峙,河流其中,相传古望帝时,其和虌灵所凿。」 又曰:「石井峡在临洮府城北,峡内有泉,冬夏不竭。」 
  • 【雕巢】【雁门】又曰:「雕巢峡在平凉府城南,两山如峡,群雕出入之所。」 又曰:「雁门峡在会昌,以状如雁门而名。两岸高山,中列三石,破江水为三道,又号三门峡。」 
  • 【空舲】【明月】又曰:「空舲峡在归州,夏秋水泛必空舲。自归州至长阳,四百里内,峡水奔流,石碛险恶,飞鸟不能栖。」 又曰;「明月峡在夸陵州,厓间白石如月。」 
  • 【广溪】【瞿塘】《水经》云:「江水又东,径广溪峡。」注云:「斯乃三峡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北岸。」
  • 《潜确类书》曰:「瞿塘峡在夔州府城东,旧名西陵峡,两岸对峙,中贯一江,滟滪堆当其口,乃三峡之门。」 
  • 【金牛】【灵羊】又曰:「金牛峡在宁羌州界,一名五丁峡,即秦惠王作石牛遗蜀处。」 又曰:「高要县高峡,高百馀仞,州十里与烂柯山对峙,旧传山有灵羊,每出鸣,风雨随至,又号灵羊峡。」

峡三

  • 【弹琴峡】在顺天府居庸关,水流石罅,声若调琴。 
  • 【希夷峡】在陜西西安府太华山即陈博蜕骨处,其上类穴,旧有垂锁道士,常攀以上,见骨色石函,色微红,香甚。后有人窃趾骨以去,道士愤之断其锁。希夷初隐武当,有五老人来听讲易,谓希夷曰:「吾辈日月池中龙也,此非君所栖,令闭目御风而行,顷之已至华山之上。」 
  • 【飞龙峡】在仇县池山下,昔氐杨飞龙据此而名。 
  • 【锁林峡】在临洮府城南,林木郁森,四封蔽塞,因以名焉。 
  • 【琵琶峡】《巫山本志》云:「琵琶峰下女子皆善吹笛,嫁时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词送之。」 并《潜确类书》。 
  • 【花石峡】〈物类相感志〉曰:「阶州峡中有石青,质黑,章其文有松柏、人物、溪桥、水石、山林之状,可斲为屏,名曰花石。」 
  • 【书院峡】《一统志》曰:「书院峡在梁山治东,每风雨冥冥,如闻读书声,其中有夫子厓、子贡埧峡,下有夫子坐卧石榻。」按夫子、子贡未尝至蜀,此必附会之说。 
  • 【巴楚三峡】《峡程记》曰:「三峡即明月峡、巫山峡、广泽峡,其有瞿塘滟滪、燕子屏风之类,皆不在三峡数,此云三峡,盖指巫山为第三峡,非兼明月、广泽而言。」

峡四

  • 齐刘绘〈入琵琶峡望积布矶〉诗曰:「江山信多美,此地最为神,以玆峰石丽,重在芳树春。照烂虹霓杂,交错锦绣陈,却瞻了非向,前观已复新。翠微上亏景,青莎下拂津。」
  •  谢朓〈和刘绘琵琶峡望积布矶〉诗曰:「昔余侍君子,历此游荆汉,山川隔旧赏,朋寮多雨散。惆怅怀昔践,髣髴得殊观,赪紫共彬驳,云锦相凌乱。」
  •  梁简文帝〈经琵琶峡〉诗曰:「百岭相迂蔽,千峰共隐天,横峰时碍水,斜岸或通川。」
  •  唐杨炯〈广溪峡〉诗曰:「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乔松百丈偃,飞水千寻瀑,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 唐张九龄〈浈阳峡〉诗曰:「舟行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石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  卢象〈峡山中〉诗曰:「高唐几百里,云树接阳台,晓见江山霁,霄闻风雨来。雷从山峡起,天向数峰开,灵境信难见,轻舟那可回。」
  •  曹松〈巫峡〉诗曰:「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不逐䌽云归碧落,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  宋欧阳修〈黄牛峡〉诗曰:「峡山侵天起青嶂,崖崩路绝无由上,黄牛不下江头饮,行人惟向舟中望。朝朝暮暮见黄牛,徙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
  •  苏轼〈出峡〉诗曰:「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吾心淡无累,过境即安畅。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忆从巫庙回,中路寒泉涨,汲归真可爱,翠碧光满盎。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帷帐,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新滩阻风雪,村落去携杖,亦到龙马溪,茅屋沽村酿。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闻道石最奇,寤寐见怪状。峡山富奇伟,得一知几丧,苦恨不知名,历历但想像。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鱼多客庖足,风顺行意王。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
  •  金元好问〈黄华峡〉诗曰:「玉立千峰画不如,天公自有范宽图,闾山要著黄华老,千尺珠帘得似无。」
  •  又曰:「团团石瓮作青瑶,仰面看云觉动摇,谁著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
  •  元袁桷〈弹琴峡〉诗曰:「寒泉飞玉峡,谁弹使成声,丝石本同调,摩戛生亏成。重华初省方,百神静相迎,为作薰风弦,散彼岩下情。」
  •  明林俊〈兵书峡〉诗曰:「巫峡山西来,昂伏知几变,伏舆转磅礡,浑沌开生面。中劈行悬流,晴碧天一线,石根浪文摺,龛宝相贯穿。最高壁斗间,衣褶横素练,参差缀红雪,黄云覆葱茜。其巅翳丛林,深窈兀古殿,三窍连嵚崟,残简隐约见。世传此兵书,异人之所撰,太始留至今,文字磨灭半。坤灵护取将,赤日下雷电。」
  •  释琦公〈琴峡〉诗曰:「目送归鸿手五弦,嵇康合向此中仙,水如玉指弹秋月,星作金徽散晓天。尽洗伊凉方可听,不名韶濩若为传,君王莫爱霓裳曲,艳舞娇歌失自然。」
  • 梁萧子范〈建安城门峡赋〉曰:「原夫城门之所都,乃设险于闽区,艰难过于身势,襟要甚于飞狐。长湍一流而沸涌,层山两判而盘纾,对巘双分,干霄带云。怪石随波而隐见,枯槎横出而不群,顾瞻左右,重峦接阜。其间而砺,其绝如斗,千乘驰轮,匹夫可守,巃崧呀呷,□浪扬华,雁门饮雨,西施浣纱。瑰诡丰隆,质状不同,斑黄糅采,元紫潜通。水奔湍其如电,声疾裂其如风,树低柯而翠郁,潭隐日而青空。」
  • 隋江总〈贞女峡赋〉曰:「倦辛苦于岭表,遂沉沦于海外,迹飘飖于转蓬,情缭绕于悬旆。骇兹峡之珍怪,伫奇峰而矖瞩,或逦迤而四成,乍崔嵬而五曲。含照耀之烛银,渧潺湲之膏玉,山苍苍以坠叶,树索索而摇枝,澄碧源之见底,耸翠壁以临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