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姓房” 相关资源

没找到。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二百九十九卷目录

 房姓部汇考
  唐书〈宰相世系表〉
  郑樵通志〈以国为氏〉
  廖用贤尚友录〈房姓〉
  四川总志〈氏族谱〉
 房姓部列传
  周
  房钟
  汉
  房凤       房扬
  房雅
  后汉
  房植
  晋
  房堪       房谌
  宋
  房元庆
  南齐
  房叔安
  北魏
  房法寿      房爱
  房伯玉      房思安
  房崇吉      房三益
  房灵建      房灵宾
  房坚       房亮
  房诠       房悦
  房天乐      房景伯
  房景先      房景远
  房伯祖      房叔祖
  房幼悯      房宣明
  房敬宝      房翼
  房柬       房超
  房昭       房嘉庆
  房瑚琏      房祖渊
  房祖皓      房敬道
  房士隆      房士达
  房士素      房士章
  房文烈      房延祐
  北齐
  房豹       房谟
  房熊
  隋
  房恭懿      房彦谦
  房晖远      房兆
  房崱       房武幼
  唐
  房元龄      房遗直
  房遗爱      房遗则
  房融       房翰
  房琯       房孺复
  房启       房式
  房千里      房武
  后唐
  房知温
  宋
  房超
  元
  房祺       房辑
  房灏
  明
  房安       房俊
  房昭       房宽
  房胜       房瑾
  房瀛       房东升
  房璿       房巍
  房如式      房守士
  房楠       房登云
  房如京      房万祚
  房增伟      房泰亨

氏族典第二百九十九卷

房姓部汇考

《唐书》《宰相世系表》

房氏出自祁姓,舜封尧子丹朱于房,朱生陵以国为氏。陵三十五世孙钟。周昭王时,食采灵寿生沈,沈十二世孙汉。常山太守雅徙清河绎幕十一世孙植。后汉司空植八代孙谌,随慕容德南迁。因居济南四子裕坦邃熙号四祖裕孙,后魏冀州刺史法寿孙翼。仕至镇远将军,袭壮武伯二子。熊豹熊字子彪。本州主簿生彦谦。
河南房氏。晋初有房乾,本出清河,使北魏留而不遣。魏俗谓房为屋引,因改为屋引氏,乾子孙随魏南迁。复为房氏,而河南犹有屋引氏,唐云麾将军弘江府,统军渭源。县公丰生即其后也。
房氏宰相三人,元龄、融、琯。

《郑樵·通志》以国为氏〈夏商以前国〉

房氏祁姓,舜封尧子丹朱于房,今蔡州遂平。故吴房县是也,以楚后封吴王。夫概于此,故谓之吴房,丹朱生陵。后世国绝子孙,以国为氏,陵三十五世孙钟,周昭王时食采于灵寿生,沈十二世孙汉,常山太守。雅徙清河绎幕,又屋引氏改为房魏姓也。

《廖用贤·尚友录》房姓

房,清河商音。

《四川总志》《氏族谱》

房氏以重为入蜀之祖,重丞相元龄八世孙也。终新都令子谔为蜀太常少卿。子四人,皆以从为名。从之诸子八人,皆以知为名知之诸。子亦八人,皆以昭为名。曰昭应号虚谷子,曰昭庶。仁宗朝以大臣荐得,旨赐对特授秘书郎,有乐书行世。国史有传。昭之诸子十八人,皆以审为名审,能审基皆举进士。审能官至朝议大夫,审权著大乐演义,即昭庶子也。审之诸子三十八人,皆以希为名,希声甫冠,与贡常官太学希参登元丰第。官至通议大夫。希之诸子六十四人,或荐、或第、或荫、或恩、或赠,而名率不齐。其知名者五人。曰渊,太学上舍生克太学录,曰伟,以恩得官,而博学。文辞知名西州,又审权孙也。曰玑,曰永,登政和,宣和第,曰时,中赠官至通议大夫,又一世诸子踰百人。名尤不齐,曰与之,曰轶,曰子中,曰子邵,曰震仲,曰钜,皆登科。与之视诸从弟,行独年高。宣和进士,官至中奉大夫,持节潼川路。子邵官至朝请郎,震仲官朝请郎,又一世诸子踰二百人。惟大亮以典三州显咸,以世科显,馀子及诸孙以赏得官者五。今在官者二。曰焘,曰寿卿。

房姓部列传

房钟

《唐书·宰相世系表》:钟,周昭王时食采灵寿。

房凤

《汉书·房凤传》:凤字子元,不其人也。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太常举方正,为县令都尉,失官。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奏除补长史,荐凤明经通达,擢为光禄大夫,迁五官中郎将。奉车都尉刘歆白左氏春秋可立,哀帝纳之,以问诸儒,皆不对。于是凤歆遂共移书责让太常博士。大司空师丹奏歆非毁先帝,出凤九江太守,至青州牧。

房扬

《汉书·王莽传》:大司徒王寻发长安,亡其黄钺。寻士房扬素狂直,哭曰:此经所谓丧其资斧者也。自劾去。莽击杀扬。

房雅

《唐书·宰相世系表》:雅,汉常山太守。

后汉

房植

《唐书·宰相世系表》:植,后汉司空。

房堪

《后燕录》:堪,常山人,仕垂贵乡太守。

房谌

《后燕录》:谌,清河东武城人也。仕垂为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以家焉,遂为清河绎幕人。

房元庆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从叔元庆,仕刘骏,历士那太守,后为沈文秀青州建威府司马。刘彧之杀子业自立也,子业弟子勋起兵攻之,文秀遣其将刘珍之率兵助彧。后背彧归于子勋,元庆不同。为文秀所害。

南齐

房叔安

《万姓统谱》:叔安,清河人,宋明帝时青州刺史。王元邈辟为长史,元邈为明帝所疑。欲北降,魏以叔安谏而止。齐高帝即位,怀其忠,正时为益州司马宁蜀太守,就拜前将军。方用为梁州,会病卒。高帝叹曰:叔安节义,古人中求之耳。

北魏

房法寿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小名乌头,清河绎幕人也。幼孤,少好射猎,轻率勇果,结群小而为劫盗。遇沈文秀、崔道固起兵应刘子勋。明僧皓、刘乘民起兵应刘彧,攻讨文秀。法寿亦与清河太守王元邈起兵西屯,合讨道固。元邈以法寿为司马,累破道固军,甚为历城所惮。加法寿绥边将军、魏郡太守。子勋死,道固、文秀悉复归彧,乃罢兵。道固虑其扇乱百姓,遂切遣之。而法寿外托装办而内不欲行。遂归款于慕容白曜,诏以法寿为平远将军,与韩麒麟对为冀州刺史。及历城、梁邹降,法寿等与俱至京师。以法寿为上客。赐爵壮武侯,加平远将军。性好酒,爱施,亲旧宾客率同饥饱。太和中卒。谥敬侯。

房爱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伯,景伯祖元庆,为沈文秀所害。父爱亲,率勒乡部攻文秀。刘彧嘉之,起家授龙骧将军。显祖时,三齐平,随例内徙,为平齐民。以父死非命,疏服终身。

房伯玉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从弟伯玉,坐弟叔玉南奔,徙于北边。后亦南叛,为萧鸾南阳太守。高祖南伐,剋宛,伯玉面缚而降。高祖以思安频为伯玉泣请,故特宥之。世宗即位,拜长史,出为冯翊相,卒官。

房思安

《魏书·房法寿传》:伯玉从弟思安,有勇力。赐爵西安子、建威将军、北平太守,迁大司马司马、齐州武昌王府司马。高祖南伐,徵为步兵校尉、直阁将军、中统军。善抚士众,高祖嘉之。汉阳既平,复为武昌王司马,带东魏郡太守,加宁朔将军,改爵清河子,卒官。子敬宝袭爵。

房崇吉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从弟崇吉,少骁勇,为沈文秀中兵参军。及太原戍守傅灵越率众弃郡南赴刘子勋,文秀以崇吉督郡事。既而背文秀,同于刘彧,母叔在历城,为崔道固所拘系。后与法寿取盘阳,俱降。及立平齐郡,以历城民为归安县,崇吉为县令。颇怀昔憾,与道固接事,意甚不平。后委县出台,讼道固罪状数条。会赦不问。崇吉乞解县,许之。停京师半岁,乃南奔。崇吉夫妇异路,剃发为沙门,改名僧达,投其族叔法延。住岁馀,清河张略之亦豪侠士也,崇吉遗其金帛,得以自遣。妻从幽州南出,亦得相会。崇吉至江东,寻病死。

房三益

《魏书·房法寿传》:崇吉从父弟三益,字敬安,于南阳内附。高祖与语,善之。拜员外散骑侍郎。寻出为太山太守,转兖州左军府司马,所在以清慎著称。还,除左将军。正光中卒。

房灵建

《魏书·房法寿传》:房灵建在南,官至州治中、渤海太守,以才名见称。入国,为平齐民。虽流漂屯圮,操尚卓然。卒于平齐。

房灵宾

《魏书·房法寿传》:崔道固以兼治中房灵宾督清河、广川郡事,戍盘阳。法寿袭灵宾,克之。灵宾遂归梁邹。入国,为平齐民。

房坚

《魏书·房法寿传》:灵宾从父弟坚,字千秋,少有才名。亦内徙为平齐民。泰和初,高祖擢为秘书郎,迁司空咨议、齐州大中正。出为濮阳太守。世宗时,复为司空咨议,加立忠将军。卒,谥曰懿。

房亮

《魏书·房亮传》:亮,字景高,清河人也。父法延,谯郡太守。亮好学,有节操。太和中,举秀才,为奉朝请。拜秘书郎,使于萧赜。还,除尚书二千石郎中、济州中正。兼员外常侍,使高丽,高丽王托疾不拜。以亮辱命,坐白衣守郎中。后除济北太守,转平原太守,以清严称。遭忧解任。服终,除左将军、汲郡太守。迁前将军、东荆州刺史。留心抚纳,裔夏安之。时边州刺史例得一子出身,亮不言其子而启弟子超为奉朝请。议者称之。转平东将军、沧州刺史,入为光禄大夫,加安东将军。永安二年卒,年七十一。

房诠

《魏书·房亮传》:亮弟诠,字凤举。尚书郎、本州中正。卒,赠齐州刺史。

房悦

《魏书·房亮传》:亮弟悦,字季欣。解褐广平王怀国常侍,转青州平东府中兵参军,加宣威将军。迁高阳太守,转广川太守,加镇远将军。普泰中,济州刺史张琼表所部置南清河郡,仍请悦为太守,朝廷从之。凡历三郡,民吏安之。迁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兴和二年卒。

房天乐

《魏书·沈文秀传》:房天乐者,清河人,滑稽多智。先为青州别驾,文秀拔为长史,督齐郡,州府之事,一以委之。卒于京师。

房景伯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伯,字长晖。生于桑乾,少丧父,以孝闻。家贫,佣书自给,养母甚谨。尚书卢渊称之于李冲,冲时兴选,拔为奉朝请、司空祭酒、给事中、尚书仪曹郎。除齐州辅国长史。后值清河太守杜昶外叛,郡居山险,盗贼群起,除清河太守。后迁太尉中郎、司徒咨议参军、辅国将军、司空长史。以母疾去官。景伯性淳和,涉猎经史。居丧,不食盐菜,因此遂为水病,积年不愈。孝昌三年卒于家。

房景先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先,字光冑。太和中,解褐太学博士。时太常刘芳、侍中崔光当世儒宗,叹其精博,光遂奏兼著作佐郎,修国史。寻除司徒祭酒、员外郎。累迁步兵校尉,领尚书郎,齐州中正,所历皆有当官之称。景先沈敏方正,事兄恭谨。兄曾寝疾,景先侍汤药,衣冠不解,形容毁瘁。亲友见者莫不哀之。神龟元年,萧衍龙骧将军田甲能据东义阳城内属,敕景先为行台,发二荆兵以援之,在军遇疾而还。其年卒于家,谥曰文。

房景远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远,字叔遐。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于通衢以食饿者,存济甚众。事二兄至谨,抚养兄孤恩训甚笃。益州刺史傅竖眼慕其名义,启为昭武府功曹参军,以母老不应。卒于家。

房伯祖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赐爵壮武侯,卒。子伯祖,袭,例降为伯。历齐郡内史。伯祖闇弱,委事于功曹张僧皓,僧皓大有受纳,伯祖衣食不充。后广陵王羽为青州,伯祖为从事中郎、平原相。转幽州辅国长史,坐公事免官。卒。

房叔祖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子叔祖,别以功赐爵魏昌子。历广陵王国郎中令、长广东莱二郡太守、龙骧将军、中散大夫。永安中,安东将军、郢州刺史。

房幼悯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子幼悯,安丰、新蔡二郡太守。坐事夺官,居家,忽闻有客声,出无所见,还至庭中,为家群犬所噬,遂卒。

房宣明

《魏书·房法寿传》:房灵建子宣明,文学著称,雅有父风。高祖擢为中书博士。迁洛,转议郎、试守东清河郡。正始中,京兆王愉出除征东、冀州,以宣明为记室参军。愉反,逼宣明为太守。

房敬宝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从弟思安,思安子敬宝,亦壮健。奉朝请、征北中兵参军、北征统军、宁远将军,每有战功。早卒。子去病袭。

房翼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子伯祖,伯祖子翼。宣威将军、大城戍主。永安中,青州太傅开府从事中郎。

房柬

《魏书·房亮传》:亮子柬,字元约。卒于光禄大夫。

房超

《魏书·房亮传》:亮弟悦,悦长子超,字伯颖。武定末,司徒录事参军、济州大中正。

房昭

《魏书·房亮传》:亮弟悦,悦子昭,淮州骠骑大将军府长史。

房嘉庆

《魏书·沈文秀传》:房天乐弟子嘉庆,渔阳太守。

房瑚琏

《魏书·沈文秀传》:房天乐弟子瑚琏,长广太守。

房祖渊

《魏书·房法寿传》:房坚长子祖渊,羽林监。从章武王融讨葛荣,没于陈。赠安东将军、济州刺史。

房祖皓

《魏书·房法寿传》:房坚子祖皓,长水校尉。后讨萧衍将于九山,战殁。赠抚军将军、兖州刺史。

房敬道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远,景远子敬道,永熙中,开府参军事。

房士隆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从弟三益,三益长子士隆,兴和中,东清河太守,带盘阳镇将。

房士达

《魏书·房法寿传》:士隆弟士达,少有才气。起家济州左将军府仓曹参军。时京兆王继为大将军,出镇关右,闻其名,徵补骑兵参军,领帐内统军。孝昌中,其乡人刘苍生、刘均、房须等作乱。时士达父忧在家,率州郭之人讨平之。武泰初,就家拜平原太守,抑挫豪强,境内肃然。永安末,转济南太守。永熙二年卒,谥曰武。

房士素

《魏书·房法寿传》:士达弟士素,武定末,太尉咨议参军。

房士章

《魏书·房法寿传》:士素弟士章,尚书郎。

房文烈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伯,景伯子文烈,武定中,尚书三公郎中。

房延祐

《魏书·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先,景先子延祐,武定末,太子家令。

北齐

房豹

《北齐书·房豹传》:豹,字仲干,清河人。祖法寿。豹体貌魁岸,美音仪。释褐开府参军。迁乐陵太守,镇以凝重。阶庭简静,囹圄空虚。齐灭,还乡园自养,频徵,辞疾。终于家。

房谟

《隋书·房恭懿传》:恭懿父谟,齐吏部尚书。

房熊

《隋书·房彦谦传》:彦谦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广川二郡守。

房恭懿

《隋书·房恭懿传》:恭懿,字慎言,河南洛阳人也。性沉深有局量,达于从政。仕齐,释褐开府参军事,历平恩令、济阴守,并有能名。会齐亡,不得调。尉迥之乱,恭懿预焉,迥败,废于家。开皇初,吏部尚书苏威荐之,授新丰令,政为三辅之最。苏威重荐之,超授泽州司马,有异绩。迁德州司马,在职岁馀,卢恺复奏恭懿政为天下之最。上甚异之。使持节海州诸军事、海州刺史。未几,会国子博士何妥奏恭懿尉迥之党,不当仕进,威、恺二人朋党,曲相荐举。上大怒,恭懿竟得罪,配防岭南。未几,徵还京师,行至洪州,遇患卒。

房彦谦

《隋书·房彦谦传》: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焉。世为燕姓。彦谦早孤,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踰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辨,风概高人。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及周师入邺,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齐亡,归于家。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后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炀帝嗣位,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徵授司隶刺史。大业九年,从驾度辽,监扶馀道军。直道守常,介然孤立,为执政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谥曰定。

房晖远

《隋书·房晖远传》: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传儒学。晖远幼有志行,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兼善图纬,恒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齐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周武帝平齐,搜访儒俊,晖远首应辟命,授小学下士。及高祖受禅,迁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吏部尚书韦世康荐之,为太学博士。寻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丁母忧,解任。后数岁,授殄寇将军,复为太常博士。未几,擢为国子博士。仁寿中卒官。

房兆

《隋书·刘方传》:开皇时,房兆为边将,名显当时。兆,代人也,本姓屋引氏,刚毅有武略。频为行军总管,以功官至柱国、徐州总管。

房崱

《万姓统谱》:崱,光禄少卿,与李密战死。

房武幼

《万姓统谱》:武幼娶荥阳郑氏,生六子,次卿、次公、次膺、次回、次衡、次元。

房元龄

《唐书·房元龄传》:元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举进士。授羽骑尉,校雠秘书省。补隰城尉。汉王谅反,坐累,徙上郡。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封临淄侯。累进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文学馆学士。王为皇太子,擢右庶子。太子即位,为中书令。进爵邢国公。进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封魏。会诏大臣世袭,授宋州刺史,徙国梁,而群臣让世袭事,故罢刺史,遂为梁国公。未几,加太子少师。元龄居宰相积十五年,女为王妃,男尚主,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晋王为皇太子,改太子太傅,知门下省事。会伐辽,留守京师。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薨,谥曰文昭。元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房遗直

《唐书·房元龄传》:梁国公元龄卒,子遗直嗣。为汴州刺史,遗爱伏诛,遗直贬铜陵尉。

房遗爱

《唐书·房元龄传》:元龄次子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尚高阳公主,为右卫将军。主骄蹇。失爱,意怏怏。怨望,帝崩,哭不哀。高宗时,出遗爱房州刺史。主诬遗直罪,帝敕长孙无忌鞫治,乃得主与遗爱反状,遗爱伏诛。

房遗则

《唐书·房元龄传》:元龄子遗则,朝散大夫。

房融

《唐书·房琯传》:琯父融,武后时,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贬死高州。

房翰

《万姓统谱》:翰字元功,开元中以朝散郎为六合令。

房琯

《唐书·房琯传》:琯,字次律,河南河南人。少好学,风度沈整,以荫补弘文生。与吕向偕隐陆浑山,十年不谐际人事。开元中,作《封禅书》,说宰相张说,说奇之,奏为校书郎。举任县令科,授卢氏令。拜监察御史,坐讯狱非是,贬睦州司户参军。复为县,以治最显。天宝五载,试给事中,封漳南县男。坐善李适之、韦坚,斥为宜春太守。历琅邪、邺、扶风三郡,频迁宪部侍郎。十五载,帝狩蜀,琯驰至普安上谒,帝喜甚,即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琯请自将平贼,乃诏琯持节招讨西京、防禦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遇贼陈涛斜,战不利。琯欲持重有所伺,中人邢延恩促战,遂大败。琯还走行在,见帝,肉袒请罪,帝宥之。琴工董廷兰出入琯所,琯昵之。廷兰藉琯势,数招赇谢,为有司劾治,琯诉于帝,帝因震怒。罢为太子少师。从帝还都,封清河郡公。乾元元年,出为邠州刺史,政声流闻。召拜太子宾客,迁礼部尚书,为晋、汉二州刺史。宝应二年,召拜刑部尚书,道病卒。

房孺复

《唐书·房琯传》:琯子孺复,幼颇能属文,然狂纵不法。辟浙西韩滉府。兄宗偃丧自岭外还,孺复不出临吊。与妻郑氏不相中,慈姆为言,乃具棺召家人生敛之;郑方乳,促上道,郑死于行。又娶崔昭女,崔悍媢,杀二侍儿,私瘗之。观察使以闻,贬连州司马。终容州刺史。

房启

《唐书·房琯传》:琯孙启,以荫补凤翔参军事,累调万年令,素赘附王叔文。贞元末,叔文用事,除容管经略使,改桂管观察使。州邸以赂请有司飞驿送诏,既而宪宗自遣宦人持诏赐启,启畏使者邀重饷,即曰:先五日已得诏。使者绐请视,因驰归以闻,贬太仆少卿。启自陈献使者南口十五,帝怒,杀宦人,贬启虔州长史,死。

房式

《唐书·房琯传》:琯族孙式,擢进士第,累迁忠州刺史。韦皋表为云南安抚副使、蜀州刺史。皋卒,刘辟反,式留不得行。贼平,高崇文保贷之,言诸朝,除吏部郎中。拜给事中。迁陕虢观察使,改河南尹。又改宣歙观察使。卒,谥曰倾。

房千里

《万姓统谱》:千里字鹄举,河南人。太和进士,幼有才学,恣意声色。迁端州别驾,升高州刺史。留心政治,大得民情。

房武

《万姓统谱》:武施州刺史,有遗爱,吏民感之。

后唐

房知温

《五代史·房知温传》:知温,字伯玉,兖州瑕丘人也。少以勇力为赤甲都官健,后隶魏州马斗军,稍迁亲随指挥使。庄宗取魏博,得知温,赐姓李氏,名曰绍英,以为澶州刺史,历曹、贝二州刺史,戍瓦桥关。明宗自魏反兵南向,知温首驰赴之。天成元年,拜泰宁军节度使。徙镇武宁,历镇天平、平卢。废帝入立,封东平王。知温在镇,常厚敛其民,积赀钜万,治第青州南城,出入以声妓,游嬉不恤政事。天福元年卒于官后,其子彦儒献其父钱三万缗、绢布三万疋、金百两、银千两、茶千五百斤、丝十万两,拜沂州刺史。

房超

《万姓统谱》:超为黎阳太守。

房祺

《山西通志》:祺,临汾人,为河中、大同两路教授,终潞州判官。著有《横汾集》。子希文,泰定甲子解元,著有《渊云集》

房辑

《山西通志》:辑,临汾人,元乡贡进士。祖祺,父希文,俱擅学行名。辑有孝行,至正间盗陷平阳,继母为贼所执,将杀之,辑以身护,遂遇害。

房灏

《山西通志》:灏,临汾人,号白云子。有诗名于时。

房安

《河南通志》:安字子静,汝阳人。幼聪辩,性刚劲。洪武中由太学生授北平按察司佥事,升江西按察使。福建右参政,召为工部侍郎。未几,出为山东右参政,改四川,又改交趾。所至皆有能声,永乐二十一年,以疾卒。

房俊

《万姓统谱》:俊,济南人。洪武中,由人材判广德,公勤廉介,抚字有方,任满而去,行李萧然,民至今怀之。

房昭

《万姓统谱》:昭都指挥,守大同。建文三年,引兵入紫荆关,掠保定。登山结寨在万山中,四面险峻,惟一径攀援可上。昭守寨集兵,粮进攻北平。文皇恶昭,逼藩府急回军渡滹沱河,八月真定将官都指挥韦谅,率兵万人运饷援昭。文皇曰:昭得谅兵粮卒,未可破。比至饷入寨,遂进兵合围。真定裨将都指挥花英郑琦来援,阵峨嵋山下合战,大败英琦及都指挥王恭詹忠等,皆被执。昭谅脱走,西水寨遂破。永乐元年,昭尚为将官,备禦宣府。

房宽

《名山藏·勋封记》:思恩侯房宽陈州人。以济南左卫指挥,从魏国公练兵北平,为北平行都司都指挥。从靖难战白沟,济沛江淮有功。洪武三十五年,以都督佥事封侯禄八百石。世指挥使侯,八年卒。

房胜

《名山藏·勋封记》:富昌伯房胜,不详其始,以通州指挥举通归燕。洪武三十五年,以都指挥佥事,封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授荣禄大夫,柱国伯,禄千石。子孙世袭指挥使。

房瑾

《广东通志》:瑾,东莞县人。中成化癸卯举人,官知州。

房瀛

《费县志》:瀛字登之,撝谦执礼廉介,自持正德间为御史,逆瑾分遣风宪。查盘天下仓库,奉命者多肆刻覈瀛,为持平人为之。惧适瑾伏诛,升湖广宪副,兴献皇帝访以治道。特加优礼赐四书一部,通鉴一部,医方选要一部,疾终于官。

房东升

《陕西通志》:东升,三原人。生有夙慧,甫总角,日读十七史,事母至孝,母病,亲尝汤药数十年,少懈。嘉靖辛酉,举于乡。

房璿

《齐河县志》:璿,以孙守士贵,赠通议大夫、兵部侍郎。

房巍

《齐河县志》:巍,以子守士贵,赠通议大夫、兵部侍郎。

房如式

《益都县志》:如式字宪甫,号吉源隆庆。戊辰进士,除行人司,行人使蜀、使楚咸著清节。授云南道御史,视鹾两浙条画盐政吏,胥豪强无不慑服,以忤权贵,出为山西佥事。转河南参议,升四川副使,溪蛮畏服,升陕西参政。晋按察使,持正执法,左迁河南参政,遂拂衣归里。

房守士

《齐河县志》:守士字备吾,豁达多大节。登万历己丑进士,历任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以病告卒于家,累赠兵部尚书。

房楠

《益都县志》:楠字国柱,号潭柘。锦衣卫籍居京师,万历辛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监督九门。廉能有声,丁艰服阕。补工部主政,修福王府。第排群议,节省帑金无算。升晋省大参,时明藩沈府多强宗,恃势扰民。楠执法绳之,宗室百馀人于戟门大噪,官吏皆股慄,楠冠服出堂上。言笑自若,申以大义,皆唯唯而退。升贵州按察使,为宵小中伤,降申阳牧。杨涟荐之,复擢户部郎,客氏侄结魏珰,冒金吾非时关粮,楠抗不与众。皆侧目,后升秦省参议,明刑饬法,墨吏望风引避,终以不附权贵再黜,遂不仕。

房登云

《巴陵县志》:登云字应明,万历乡荐,任建始令。年四十,遽弃官归。性至孝,乐与人为善,称君山逸叟。诗酒自娱,著《逸叟閒吟》行世。

房如京

《巴陵县志》:如京字赤石,崇祯丁丑任建昌别驾,居官清慎,人不敢干以私,岁荒,赈活甚众,有建武循良第一,称之颂,后迁成都府丞,病卒。

房万祚

《高唐州志》:房家庙守城居民房万祚,于崇祯十五年为贼所杀,骂不绝口,死于旧州门前。

房增伟

《平度州志》:增伟,崇祯间任本州吏目,值兵乱,城破不屈,遂遇害。

房泰亨

《齐河县志》:泰亨美轮子承祖,荫官刑部郎中。赋性豁达,操行果断,多才略,尚气节。初仕前府都事,升右府经历,累任刑部员外郎。中所至有声,时狱牍纷纭。疑难不辨,泰亨独身任之。略无震惊,庚辰主京察大计,壬午回籍。时事倥偬兵燹大变,乡人皆流离逃亡,不遑宁处。泰亨设大计固城守,又安抚乱民。康沛等八百馀人邑赖以安,乙酉部堂特荐驰驿至京师,后以候补回里,卒于家。